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尤

歷史學家尤

發布時間:2021-02-06 11:38:10

⑴ 近代的著名歷史學家有哪些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原名開貞,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幼年在鄉讀私塾,後到中學,1914年到日本留學,學習醫學。此間改名為沫若,以取家鄉兩條大河——大渡河(古稱沫水)、青衣江(古稱若水)之名。五四運動對他產生了較大影響,1919年到1920年,他創作了幾十首充滿革命激情的白話詩,1921年以《女神》為題,結集出版,這是我國新詩運動的奠基之作。1921年,他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建了進步文學團體創造社。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帝國大學醫科畢業,但他認為「要使祖國早日覺醒」,「必須創立新文學」,乃棄醫繼續從文。這期間,他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認為唯物史觀是「解決世局的唯一的道路」,並表示馬克思、列寧是「我輩青年所當欽崇的導師」。1924年,他回到國內,參加了1926年的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任職。在蔣介石叛變革命前夕,1927年3月31日,郭沫若撰寫《請看今日之蔣介石》,揭露其反動面目。南昌起義後,他趕赴南昌,並在南下廣昌的路上由周恩來介紹入黨。此後,為躲避國民黨當局的懸賞緝捕,黨組織安排他再次東渡日本。在日本,郭沫若克服經濟上的拮據和資料的匱乏,對中國古代社會進行了深入研究,寫出《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很多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郭沫若冒著生命危險回到國內。此時,第二次國共合作業已開始,郭沫若在陳誠任主任、周恩來任副主任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擔任廳長。1940年以後,他寫了《棠棣之花》、《屈原》等一批歷史劇,其政治性、藝術性都十分強烈,在中國話劇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稍後,他又寫了《青銅時代》、《十批判書》等史學論著。新中國成立以後,他任中國科學院第一任院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都擔任過重要職務。這時期他又寫了《奴隸制時代》等歷史論著,主編了《中國史稿》,創作了《蔡文姬》、《武則天》等歷史劇本。教材中所舉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一書,作於1930年。郭沫若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當時社會生產狀況出發,分析了中國古代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說明了古代社會階級和階級矛盾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同時,他不容置疑地指出,中國古代經歷了奴隸制社會,「對於馬克思的那個鐵則並不是例外」,從而對否認中國沒有奴隸制時代進而否定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的論調進行了有力的駁斥。
範文瀾(1893—1969),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少年時受同鄉章炳麟影響,擁護辛亥革命。1913年入北京大學,畢業後一度擔任校長蔡元培的秘書,後到沈陽、河南任教,1922年任天津南開學校教員,後升教授,出版《文心雕龍講疏》。五卅運動爆發後,參加反帝活動,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與黨失去聯系。1927年後,在北京一些大學授課,寫作了一些考據和文學史方面的著作。抗日戰爭爆發後,正在河南任教的範文瀾積極宣傳抗日,因受校方干涉,憤然辭職,參加了新四軍,1939年再次入黨。1940年到延安,任馬列學院和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受中共中央委託,編寫中國通史。1941年和1942年,《中國通史簡編》分冊出版。1947年,出版《中國近代史》上冊,這兩部著作是我國較早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系統說明中國通史的著作。新中國建立後,在史學界擔任領導工作,1969年7月病逝。其所著論文編為《範文瀾歷史論文選集》,於1979年出版。
呂振羽(1900—1980),湖南邵陽人,著名歷史學家。青年時代學電機工程,1926年大學畢業後,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經濟學,30年代參加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撰文闡述馬克思主義觀點,著名的有《史前期中國社會研究》等,其著作多被當局列為禁書。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30年代的一些觀點,如鴉片戰爭後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殷周奴隸制時代的生產工具是青銅器等,至今仍有一定影響。40年代,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民族簡史》等。新中國建立後,在史學界、中央黨校任職。著有《史論集》、《呂振羽史論選集》等。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家。青年時代赴美留學,歸國後研究馬克思主義,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出版名著《歷史哲學教程》。1940年到重慶,在周恩來領導下工作,其間寫了大量史學論文和《中國史綱》先秦、秦漢部分。新中國建立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任職,領銜編寫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8年含冤去世。
侯外廬(1903—1987),山西平遙人,著名歷史學家。自幼受家庭影響,學習四書五經,1922年到北京,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兼攻法律和歷史。1927年赴法留學,1930年回國,先在東北,後到北京任教。抗日戰爭期間到重慶,邊從事抗日統一戰線工作,邊進行史學研究,出版了《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合著,五卷)等,著重對歷史做整體研究,在思想史領域取得突出成果。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在北京師范大學、西北大學教授歷史,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

⑵ 古代的歷史學家有哪

1)西漢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7?)字子長。
《史記》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開創了中國紀傳體史學,也開創了中國的傳記文學。它記敘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計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共103篇,五十多萬字。http://www.ccnt.com.cn/literature/wenxue/sanwen/sima.htm

(2)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
父親班彪是一個史學家,曾作《後傳》六十五篇來續補《史記》。《漢書》就是在《後傳》的基礎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隨從車騎將軍竇憲出擊匈奴,參預謀議。後因事入獄,永元四年死在獄中。那時《漢書》還有八表和《天文志》沒有寫成,漢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補作,馬續協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
女作者。http://post..com/f?kz=154505436

(3)《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
《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瞭然。http://ke..com/view/8118.htm

(4) 談遷(1594-1658) 明末清初史學家。

談遷博鑒群書,善諸子百家,精研歷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編撰翔實可信的明史。從天啟元年(1621)27歲開始,歷時20餘年,「六易其稿,匯至百卷」,始完成這部編年體明史,全書500萬言,取名《國榷》。http://ke..com/view/108473.htm

⑶ 尤太族有哪些名人

猶太民族在人類文明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猶太民族有自己的國家的歷史並不長。但是,猶太人卻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古代猶太人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僅次於古埃及人《世界文明史)卷一第100頁),近現代猶太人給世界帶來商業的繁榮、資本主義的興起、馬克思主義、古典政治經濟學、相對論、現代物理學、精神分析學、現象學、科學哲學、現代畫派與猶太文學等。猶太民族造就了一大批空前絕後的偉人與名人,他們屬於各領域最出類拔萃的人物。只要我們看一下下面的猶太名人名單,我們就知道猶太人的偉大與卓著了。

一)到1984年為止,有98個猶太人獲諾貝爾獎。其中,物理學30人,化學獎15 人,生理醫學獎33人,經濟學7人,文學8人,和平獎5人。

二)宗教界。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宗教應推基督教,而人們所公認的基督教創始人是猶太人基督耶穌。他自稱是上帝的兒子,到處傳教,主張用禁慾、懺悔等方法來拯救自己。後來,他為猶太人所出賣,被羅馬人處死。時過近二千年,他仍是世界各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堪稱人類最著名的頭號人物。在他的繼承者中,最有名數聖徒保羅,他也是個猶太人。此外,前面提到的猶太教之父摩西也是一位名滿天下的大人物。盡管上述幾人是否確有其人還難下定論,他們的名字卻是充斥世界。

三)哲學界。在公元前後的希臘化時代,斐浴調和了猶太教與希臘哲學,他的學說對後世的基督教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在穆斯林時代,本一邁蒙尼德(12世紀)又綜合了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主義與猶太教,以理性來重新闡述猶太教文與律法。他對後世的猶太教思想作出了極大貢獻。在17世紀,斯賓諾莎「綜合了唯理論與機械論」(《世界文明史》原文頁碼645頁)。在18世紀的日耳曼啟蒙運動中,戈特霍爾德·戈萊辛與門德爾松是最突出的領袖。前者主張寬容的宗教思想,後者則按猶太人生活的實際情況修改了沿用已久的猶太教。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法國的柏格森提出了20世紀影響最大的哲學流派之一直覺主義。德國胡塞爾則在一次大戰前後提出了另一個很流行的哲學流派現象學。其他著名的猶太哲學家還有科學哲學巨匠波普與邏輯實證主義名將之一維特根斯坦。

四)思想家。最偉大的莫過於提出一個龐大完備的學說體系並引發了波及全世界的社會主義浪潮的馬克思,其次是精神分析學之父、影響遍及人文科學和文藝各領域的弗洛伊德。其餘的應包括共產主義運動中著名理論家伯恩斯坦,本世紀著名的法蘭克福思潮代表人馬爾庫塞,阿多爾諾和霍克海默爾。

五)社會科學學者。最突出的有古典政治經濟學第二號人物大衛·李嘉圖和大社會學家迪爾海姆。

六)政治活動家。英國著名首相迪斯累里、德國女共產黨領導人盧森堡、蘇俄著名政治家和理論家托洛茨基,美國當代外交家基辛格。兩位教皇: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和不太著名的安拉克列突斯二世。

七)自然科學家。物理學家奇才濟濟:相對論創始者愛因斯坦、量子力學開創者波爾和波恩、原子物理學開拓者費米、創立電守恆定律的李普曼、測定光速的邁克爾遜、「李克」概念提出者之一的芬曼、提出量子電動力學公式的施溫格、反質子發現者之一的西格晉。化學家也不乏其人:首次離析出純氟並建立高溫化學的莫瓦桑、染料合成研究的拓荒者拜多、氨合成法的創始人之一哈柏。生物醫學家不勝枚舉:近代化學療法創始人之一埃爾利希。提出人類A、B、AB和O四血型的蘭茨泰納等。數學家中最著名的當推控制論的提出者維納。

猶太民族所產生的各類名人中,以自然科學家居多,其次為學者與思想家。猶太民族還產生了許多傑出的體育運動員。除上述偉人外,猶太民族還為人類提供了半本《聖經》、伊斯蘭教的思想豐富來源和西方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思想基礎。猶太商人在中世代和現代歷史上為掃除歐洲封建主義和發展資本主義,立下了汗馬功勞。

⑷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有哪些

1,游 吉 春秋時鄭國正卿。據《左傳》說,游吉即太叔,美秀而文,熟於典故,繼子產為政,「不妨猛而寬。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按,指子產),不及此。』與徙兵以攻萑茌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
2,游 恭 五代時期的吳國人,學問廣博,文章很好。游恭的兒子叫游簡言,後來在南唐朝中當丞相。
3, 游 復 宋朝學者,他學識極富,言行儒雅,附近人都將青年送到他門下學習。
4,游 酢 北宋學者、哲學家,建州(今福建省建甌市)建陽人。他拜理學家程頤為師,刻苦讀書,學問淵博,是「程門四大弟子」之一。元封年間中進士,再為太學博士。他與楊時初次拜見程姬姓時,程姬閉目而坐,二人站在門外而不離去。等發覺時,門外已雪深三尺。,此即「立雪程門」成語典故的由來。游酢的主要成就,還在學術方面,被後世學者尊稱為「若山先生」。他所著的《易說》、《中庸義》、《論語孟子雜解》等書,尤受學者的推崇。
5,游 芳 明代學者。通五經,精博物理,隱居授徒。著有《皇明正音》。 東晉十六國時趙有車騎大將軍遊子遠,北魏有雍州刺史游雅,隋代有治書侍御史游元,宋代有丞相游似,明代有按察僉事游明。
6, 游 壽 他憤恨清廷腐敗,立志革命,素為孫中山所賞識。宣統三年(1911年4月27日)廣州起義時,隨黃興攻兩廣督署犧牲,年僅17歲,葬於廣州黃花崗,為72烈士之一。
7,游明根 字志遠,南北朝時北魏廣平任人。博學經史,孝文帝時官儀部尚書、大鴻臚卿,封新泰侯。做官五十餘年,以仁和處世,以禮讓接物。
8,游日章 明代廉州知府。嘉靖進士,在臨川任了五年知縣,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任廉州知府。著有《駢語雕龍》。

⑸ 歷史上有哪幾位統計學家

中國十大歷史學家及理由 1、 左丘明 2、 司馬遷 3、 班固 4、 陳壽 5、 范曄 6、 劉知幾 7、 杜佑 8、 司馬光 9、 章學誠 10、梁啟超 1、理由一,左丘明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歷史學奠基人、先秦史官文化時代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史學家、相傳他所著《左傳》與早前的《尚書》相比,應是中國第一部完備的編年史、堪稱中國史學形成的標志;理由二,《左傳》與五經中的《春秋》有明顯的互文性聯系,其記人敘事不但更清晰完整,而且史料更豐富,范圍遠超出一國一地,對社會重大發展變革更加敏銳,典籍專家孔穎達特別指出「傳實經虛」以示區別;理由三,《左傳》作為紀傳史學的最早範本,具有很高史學文學價值,尤擅戰爭描寫,許多場面已成為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和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人物性格鮮明,夾敘夾議手法簡潔,述評公允,對人事的預言精準。 2、理由一,司馬遷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西漢史傳文學泰斗,他的史學地位在中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世界上也堪稱一流大師;理由二,作為中國第一部通史的《史記》對漢族與周邊多個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一視同仁,首開記錄社會經濟的範例,不但有耿直犯顏的公義勇氣、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撥亂反正的調查研究,而且,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宏大敘事的整體構思、對史實因果關系的精闢分析、層次分明而五種類型相融的體例編制所具的原創性,都堪稱千古典範;理由三,《史記》既是史家之絕唱,又是無韻之離騷,表現出發憤著書的頑強毅力,其人物之鮮明豐滿、敘事之簡潔老練、語言之豐富多彩都代表了中國史傳文學的最高成就。 3、理由一,班固是東漢時期最傑出的史學家、中國斷代史學第一人,傳世名著《漢書》作為中國第一部斷代史經班氏家族門生四人之手歷數十年嘔心瀝血而成;理由二,班固治史意在追述西漢帝業,「綜其行事,旁貫《五經》,上下洽通」,體例仿效《史記》而有所增刪,內容因事命篇,述及五朝70餘年大事,開創了以群雄奪權為始,以篡權賊臣被誅告終的斷代記述新格局;理由三,班固敘事規模宏大,內容廣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內外征戰與國際關系、物質生產與文化交流,以五行災變說來取代司馬遷的興衰規律論,觀念有蛻化而體例有改進,對後世官方正統史學影響深遠。 4、理由一,陳壽是西晉時代最重要的史學家,也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其史學名著《三國志》屬首次撰述的當代史書;理由二,陳壽以天下大事分合有律的史學理念整體觀照紛爭戰亂,魏、蜀、吳三書貫通編撰,既相對獨立、各有君臣朝綱,又相互勾連、渾然一體,宏偉地展現了從群雄割據到三足鼎立再到西晉統一的全過程,開創了以帝王年號劃分史界的先例;理由三,陳壽治史,首先確保史料的原真性,同時又帶入忌諱與美飾筆法,詳略主次褒貶取捨合度,力避「諱敗誇勝」,編撰特點在於突出英雄的謀略作用,文臣優先於武將,其優美文筆和精彩紛呈的戰爭權謀描寫,直接影響了經典小說《三國演義》。 5、理由一,范曄是南朝首屈一指的史學家、紀傳史學的代表作家、種類繁多的東漢史之集大成者和佼佼者;理由二,他「詳觀古今著述」,自成一格,「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紀傳體例雖非他獨創,但因他而成熟完備,列傳敘事,以類相從,所述廣泛涉及東夷西戎南蠻北狄許多民族的社會風貌和思想文化;理由三,他的《後漢書》力圖「正一代得失」,其主觀史學特點鮮明,猛烈抨擊外戚後妃干政、軍閥權貴暴亂的現實,多有真知灼見,作者自稱其文采傑思為「天下之奇作」,但敘事過於簡略,引起許多史家為其作注,今本《後漢書》即加入了司馬彪《續漢書》志30卷為補注。 6、理由一,劉知幾是中國史學走向自覺時代的偉大史學家、唐朝史學泰斗,他打破了學術界獨尊皇家正史的局面,私撰《史通》代表了盛世史學的最高成就;理由二,作為中國第一部史學理論巨著的《史通》,系統而全面地總結了中國千年史學的成果,突出了紀傳體史學的正統主流地位,其學術范圍「上窮王道,下談人倫,總括萬殊,包吞千有」,指斥史界弊端,以為鑒戒,為史書規范化和史學史學科建設奠定了基礎;他最重要的史學思想是「實錄直書」與「激揚名教」的對立統一,既注重史料考據核查,又強調公義之名、教理之善,並把義理置於真相之前,他對中國史學方法論和史官制度的成熟具有指導意義,並發展出史學評論分支學科。 7、理由一,杜佑是中晚唐時期最重要的史學家、中國政治思想史的奠基人、社會風俗史的開創者,他的代表作《通典》建立了認識社會結構的新體系和歷史編纂的新系列;理由二,他治史的超前性在於率先從政體入手「探討禮法刑政」,從過去對個人作為的描述興趣轉移到追尋社會制度變革的因果關系,他著名的「理道」說將司馬遷「通古今之變」論發展為對歷史興衰規律的「政理」掌握,堪稱史學創舉;理由三,他以社會進化觀反對是古非今論,力主「隨時立制、既弊而變」,啟發了經世致用史學思想萌芽,他重視以家庭為細胞的經濟基礎與禮儀倫常關系的考察,開創了社會風俗史研究的新范疇,預示了史學發展的新趨勢。 8、理由一,司馬光是西漢以後千年一現的史學大師、不但代表了宋朝史學的最高成就,而且把中國編年體通史發展到巔峰狀態;理由二,他的不朽巨著《資治通鑒》 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多人協力的集體智慧,皇帝御賜書名並提供思想指導,其書規模宏偉、結構嚴整、秩序井然,縱覽1362年史實,范圍也超越了治亂興衰,開創了社會文化史學的新思路,形成了源遠流長的通鑒學派;理由三,它首次將「國家興衰」 與「生民休戚」並列的先進史學觀意義重大,對歷次農民起義給與了更多關注與反省,其感慨論評雖為權謀之術,體現了正統保守觀念,以資當朝借鑒,但其民本之思、法制之識、和平之意、用賢之策,極大地影響了後世朝政及史家。 9、理由一,章學誠是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後一位大師、古典史學的終結者、清王朝盛極而衰時代史學界的領頭羊;理由二,他博聞強記、著作等身,30年心血寫成「性命之文」《文史通義》,以臻不朽,立意糾正「世俗風尚」之偏頗,校勘文史諸論之訛誤,主張文與史互通互義,復興先秦跨學科融匯的優良傳統,並腳踏實地建立起龐大的學術體系;理由三,他以主客觀辯證統一的理念發展了司馬遷「述往事,思來者」的精神,充分發揮史學敘事論理、經世致用的功能,認為六經諸子皆為史,可通用通變,他在修正整理舊史、考證史書體裁演變源流、提倡方誌專修、強化學術基本功訓練方面的貢獻均直接影響到近代和現代史學。 10、理由一,梁啟超是中國近現代之交傑出的學術大師和史學家、史學革命的發動機、中國現代新史學的奠基人;理由二,他學識淵博,功力深厚,在哲學、文學、藝術、教育、比較文化等學科多有建樹,是引進宣傳西方文化及史學並用以改造國學的旗手,新世紀之初接連發表重要史論《中國史敘論》(1901)《新史學》(1902),終結了近代舊史學,拉開了現代新史學的序幕;理由三,他清算了兩千年中國官方史學的弊端,批判「無有一書為國民而作」,倡導以進化論為指導的人民史觀,他把史學革命推廣到政治革命和思想文化革命領域,其史學救國論震驚朝野,深刻地影響了五四運動,平心而論,他對史學的破壞性貢獻要大於建設性。

⑹ 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幾位

有司馬遷、班固、陳壽、范曄、司馬光等。

1、司馬遷

司馬遷(前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於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

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

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3、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4、范曄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長史,遷秘書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後漢書》,遷寧朔將軍。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將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隨從孔熙先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5、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

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范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固

⑺ 歷史學家在社會中的作用

作用:研究史學史能夠幫助我們確定當前史學研究面臨的任務,說明歷史學家的重要作用,以及消除人們目前對歷史的效用和存在意義的種種疑問。

歷史學家也稱史學家,是指以撰寫歷史著作為職業或對歷史學的創立、發展與應用付出努力的知識分子。以歷史為自己學術研究對象的人群,一般都是指在該領域頗有威望的人士。歷史學家包括歷史記錄的編撰者和歷史材料的研究者。

⑻ 歷史上有沒有姓尤的著名人士

尤瑛:常州府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回。任廣答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陝西榆林衛人,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沈陽時戰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屢立戰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ぶ轠ń窠

⑼ 姓氏"尤"的由來

1、源於赫哲族

出自黑龍江赫哲族尤可勒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旗分內尼堪姓》記載:赫哲族尤可勒氏,亦稱尤克熱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okre Hala。赫哲族、滿族尤可勒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2、自古即有

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的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其中尤利多叛漢後被班超廢黜並遣送洛陽。

《三國志》卷五八陸遜傳: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上述這些尤氏均為五代前見諸史冊之人物。

其中《三國志》記載的尤突最為重要,鄱陽秦時設縣東漢置郡,開化較早久為漢人農桑之地,不似江南內陸山區尚有越人居住,所以陳壽書其為鄱陽民尤突,而未書為鄱陽越人尤突,但其後無世系可考。

3、源於其他少數民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高山族、佤族、苗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尤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尤氏,世代相傳至今。

4、源於回族

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經名,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尤氏,大多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中經名的首音,元、明兩朝時期多取其首音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尤氏。如尤素夫、尤素甫、尤權思等。

回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5、源於滿族

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猷格理氏,滿語為Yiogeri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滿族佑祜魯氏,滿語為Iohulu Hala,世居英額(今遼寧清原)、嘉木湖(今遼寧新賓)、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松花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後多冠漢姓為尤氏、佑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