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大別山歷史事件

大別山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6 10:08:17

❶ 挺進大別山是那個歷史事件

挺進大別山---1947年(民國36年)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經過一年的作戰,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增加到195萬。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軍變戰略防禦為戰略進攻的決策。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堵住其黃河防線的缺口,乘劉鄧所部集結在
挺進大別山的原因
魯西南休整之機,調集8個整編師共18個旅、14萬人的兵力,分別由菏澤、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進合擊,企圖圍而殲之。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既定方針和當面敵情,以及國民黨軍企圖利用連日大雨,黃河水位陡漲,破堤放水淹沒解放軍等情況,當機立斷,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7日晚,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黃河渡口進行佯動,以及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於鄆城以東地區鉗制國民黨軍整編第5、第85師等部西進的配合下,劉、鄧率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間先期跳出合圍圈南進。11日,越過隴海路,以第1縱隊並指揮中原獨立旅為右路,第3縱隊為左路,第2、第6縱隊掩護中共中原局、野戰軍指揮機關為中路,向大別山疾進。這時,蔣介石錯誤地認為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竄」,即以12個旅為第1梯隊、以8個旅為第2梯隊,先後尾追劉鄧大軍;另以4個旅在許昌、漯河等地側擊,以2個整編師及1個交通警察總隊布防於柘城、鹿邑地區,企圖圍殲劉鄧大軍於黃泛區。寬20多公里的黃泛區,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荒無人煙,行軍、食宿均十分困難。17日,劉鄧大軍戰勝困難,勝利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0日,部隊輕裝向汝河急進。至23日,第3、第l、第2縱隊在擊退國民黨軍沿途少數阻擊部隊後,均渡過汝河,逼近淮河。當第6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到達汝河北岸時,經平漢路趕來截擊的國民黨軍整編第85師已佔據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後有追兵3個整編師,僅距20餘公里。據此,劉伯承、鄧小平親自察看渡口,指揮部隊強渡汝河。24日夜,第6縱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渡過汝河,奪取子渡口,掩護縱隊主力及領率機關安全渡河。至27日,劉鄧大軍已全部渡過淮河,分別佔領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任務,象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此戰共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並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點評
劉伯承和鄧小平在大別山合影
點評: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❷ 大別山的歷史

1947年夏天,劉鄧(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全國性大進攻的序幕。大別山區位獨特,位於華東地區,靠近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與湖北重鎮武漢,具有獨特的戰略地位。

❸ 挺進大別山事件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

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內組成戰略容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❹ 在大別山發生過的歷史事件

劉鄧來大軍千里躍進大別源山是黨中央的重要決策。1946年6月,國民黨背信棄義,大舉進攻解放區。在蔣軍進攻面前,黨中央先是採取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在1946年6月—1947年6月這一年內共殲敵一百一十餘萬,基本上遏制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1947年6月,黨中央決定,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為推翻蔣介石的反動統治、奪取全國勝利創造條件。揭開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序幕的,就是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和躍進大別山。

1947年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從魯(山東)西南出發,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經過20多天急行軍,戰勝敵人的前堵後追,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洪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於8月27日勝利進入大別山區。

❺ 紅軍紅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原因是什麼

一 戰爭戰略需要。1947年3月,國民黨集中重兵蝟集陝北和山東,形成「雙矛攻勢」,形勢十分嚴峻,需要劉鄧大軍盡快轉入外線作戰,配合西北、華北解放軍反擊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同時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如果從地圖上來看,蔣介石重點進攻陝北和山東,就像一個兩頭粗中間細的啞鈴,而劉鄧大軍所在的晉冀魯豫戰場是連系東西兩戰場的中間地帶,正像這個啞鈴的「把」。這也是國民黨軍兵力較為空虛的一段,也是它的軟肋。中共中央交給劉鄧大軍的任務,就是砍斷這個「把」,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域。
二 鍛煉軍隊戰斗性需要。1947年8月27日,劉鄧大軍全部渡過淮河,進入了大別山。後人在講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大多數人都認為「物產較華北富足」。這並不是很准確,大別山南部靠近長江沿岸的地方可能比華北有些地方富足,但解放軍主要活動在中部山區,這里不但稱不上「富足」,而且是極為困苦。
如果不承認這一點,我們就無法想像大別山人民為支援人民解放戰爭所付出的重大犧牲,這對大別山人民是不公正的。如果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那麼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勝利則是人民勒緊褲腰帶爭取來的。他們用極為有限的資源支持了南下的十幾萬大軍,這是劉鄧大軍創建大別山根據地取得勝利的關鍵。
三 調整軍隊紀律,肅清部隊不良思想需要。嚴酷的現實讓一些指戰員產生了想法,覺得大別山根本就不像個老根據地,老鄉不幫忙不說,還經常給部隊出難題。強烈的思鄉想家情緒和對現實的失望情緒出現了,這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很多指戰員的普遍感受。這對部隊的影響很大,個別部隊出現了戰斗意志衰退,一些能打的仗不打了、不該放跑的敵人卻放跑了等等。這些還是次要的,最嚴重的是,一些部隊連人民軍隊的宗旨也置之腦後,出現了打老鄉、抓向導、拉水牛、拖豬捉雞、搶東西等現象,甚至還出現了調戲婦女的現象。

❻ 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歷史意義

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給毛澤東軍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內容。

挺進大別山是1947年6月,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中共中央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

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

(6)大別山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在後來的淮海戰役的時候,劉鄧在大別山的戰略游擊區的建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劉鄧在西線的積極運動和作戰,則無法達成對國民黨在徐州周圍集結的重兵集團的包抄任務,則只可能是華東野戰軍在徐州東北地區打一個小規模的淮海戰役。

1948年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戰軍攻佔宿縣,殲敵一個師,切斷了敵徐州與蚌埠間的聯系,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這是淮海戰役發展成為巨大的戰略決戰規模的關鍵。而中原野戰軍,也就是劉鄧部在大別山地區的躍進,使得他們能夠占據一個有利的攻擊位置,從而能夠與華東野戰軍實現東西夾擊這樣大規模的戰役合圍。

❼ 挺進大別山戰役始末

挺進復大別山---1947年(民國36年)制8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劉鄧大軍向國民黨統治地區大別山實施進攻的戰略性行動。 意義:此戰,是解放戰爭的一個偉大轉折,在這一歷史轉折關頭,軍委以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組成戰略突擊隊,在各解放區軍民的策應和後面兩路大軍的配合下,採取無後方的千里躍進的進攻樣式,直搗國民黨軍統治的大別山區,創建了大塊革命根據地,威脅其首都南京和武漢兩大重鎮,為轉入全國性的戰略進攻奠定了基礎。這一創造性的戰略決策、獨特的戰略進攻樣式和豐富的作戰經驗。
參考資料:網路 挺進大別山

❽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歷史故事

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故事: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堵住其黃河防線的缺口,乘劉鄧所部集結在魯西南休整之機,調集8個整編師共18個旅、14萬人的兵力,分別由菏澤、定陶、嘉祥、袁口等地,分進合擊,企圖圍而殲之。

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既定方針和當面敵情,以及國民黨軍企圖利用連日大雨,黃河水位陡漲,破堤放水淹沒解放軍等情況,當機立斷,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

8月7日晚,在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1縱隊於黃河渡口進行佯動,以及華東野戰軍5個縱隊於鄆城以東地區鉗制國民黨軍整編第5、第85師等部西進的配合下,劉、鄧率4個縱隊經巨野、定陶間先期跳出合圍圈南進。

11日,越過隴海路,以第1縱隊並指揮中原獨立旅為右路,第3縱隊為左路,第2、第6縱隊掩護中共中原局、野戰軍指揮機關為中路,向大別山疾進。這時,蔣介石錯誤地認為劉伯承、鄧小平所部是北渡不成而南竄,即以12個旅為第1梯隊、以8個旅為第2梯隊,先後尾追劉鄧大軍。

另以4個旅在許昌、漯河等地側擊,以2個整編師及1個交通警察總隊布防於柘城、鹿邑地區,企圖圍殲劉鄧大軍於黃泛區。寬20多公里的黃泛區,遍地淤泥,積水沒膝,深處及臍,荒無人煙,行軍、食宿均十分困難。

17日,劉鄧大軍戰勝困難,勝利通過黃泛區。18日,又渡過沙河。20日,部隊輕裝向汝河急進。至23日,第3、第1、第2縱隊在擊退國民黨軍沿途少數阻擊部隊後,均渡過汝河,逼近淮河。當第6縱隊和中原局、野戰軍直屬隊到達汝河北岸時。

經平漢路趕來截擊的國民黨軍整編第85師已佔據了汝南埠等渡口,且後有追兵3個整編師,僅距20餘公里。據此,劉伯承、鄧小平親自察看渡口,指揮部隊強渡汝河。24日夜,第6縱隊一部在炮火掩護下,渡過汝河,奪取子渡口,掩護縱隊主力及領率機關安全渡河。

至27日,劉鄧大軍已全部渡過淮河,分別佔領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任務,象一把利刃插進國民黨軍的戰略縱深。此戰共殲敵8500人,其中俘敵4400人,斃傷4100人。 但是劉鄧大軍也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失,軍隊傷亡過半,並且失掉了所有的重武器。

(8)大別山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千里躍進大別山,自斷後路,向敵人的心臟地區千里躍進,是一步險棋。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陝北和山東兩個戰場。

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陝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

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戰勝數十萬敵人的圍追堵截,先後越過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礙。

於1947年8月27日勝利到達大別山區。而後,陳毅、粟裕大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大軍挺進豫西,三軍構成品字形,協同作戰,共同創建新的中原解放區。

閱讀全文

與大別山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