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史學四大家是誰
4 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3 「國寶」—— 陳垣
陳垣(1880.11.12-1971.6.21),漢族,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出身葯商家庭。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陳垣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1926-1952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52-1971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1949年以前,他還擔任過京師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2 中國學術界「一代宗師」—— 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歲),男,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1 百年博學人才—— 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② 請介紹本詳細說明巴以歷史的書
《聖經》。以抄《聖經》為例,這本基督教經典所記載的就完全是猶太人祖先的故事。雖然大多數歷史學家們都認為不能從《聖經》中汲取太多的信息--這不是因為當中的記載不真實,而是因為難以證實它的真實性;再者,《聖經》只是一種信仰的產物--不過,由於大部分內容都被現今的猶太人所接受,所以我們有必要仔細地了解故事的輪廓,因為今天的沖突以及耶路撒冷問題與宗教原因息息相關。
③ 歷史學出身的名人有哪些
1、錢文忠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
現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2007年登上百家講壇主講《玄奘西遊記》,2013年主講《錢文忠解讀百家姓》第一二部。2015年錢文忠老師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王立群、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2、錢鍾書
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32年,在清華大學古月堂前結識楊絳。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艾克賽特學院學士學位。1941年,完成《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
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創作的《宋詩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3月,六十二歲的錢鍾書開始寫作《管錐篇》。1976年,由錢鍾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創作的《管錐編增訂》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時38分,錢鍾書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3、季羨林
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4、王立群
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祖籍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 ,現為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攻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研究,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2006年,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系列人物並出版相關圖書,被觀眾譽為「百家講壇最佳學術主講人」,是十年來連續在《百家講壇》擔任主講人的學者。2013年,擔任青歌賽評委。2015年參加安徽衛視《中華百家姓》節目,與錢文忠、蔣方舟共同擔任分享嘉賓。
曾榮獲河南省、國家高校教學名師獎,河南省十大師德標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稱號,是河南省省管專家,河南省政協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先後出版《現代<文選>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文選>成書研究》(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修訂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國內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5、易中天
1947年2月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2年起任教於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2015年4月聲明已經退休。
易中天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研究。著有《〈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作品。
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2013年12月5日,榮獲第八屆作家富豪榜最佳歷史書。
④ 列舉民國以來五位史學大家的名字 研究方向 專著名稱
錢穆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秦漢史》
呂思勉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中版國通史》權
陳寅恪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柳如是別傳》
顧頡剛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古史辨》
範文瀾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中國通史簡編》
⑤ 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幾位
有司馬遷、班固、陳壽、范曄、司馬光等。
1、司馬遷
司馬遷(前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於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
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
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3、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4、范曄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長史,遷秘書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後漢書》,遷寧朔將軍。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將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隨從孔熙先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5、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
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范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固
⑥ 歷史上有巴霍巴利王這個人嗎
一、沒有,這個是虛構人物,來源於古印度的傳說。古代印度沒有記載歷史的傳統,所有大事記都靠口口相傳,馬克思說過一句話,「印度人沒有歷史」。以前,印度歷史記載沒有統一的紀年,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紀年也不同,很多歷史事件搞不清楚准確的年代。
二、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宗教經典非常發達,他們重宗教,不注重歷史,因此史書奇少,神話野史代替正史,只有神話沒有信史。由於中印之間悠久的交往史,我國古代大量涉及印度的典籍,便成為重建印度歷史的關鍵史料。
三、二十世紀初,印度著名歷史學家馬宗達在著作《印度人民的歷史和文化》中指出,「法顯、玄奘、義凈把自己的經歷寫成了相當厚的書,這些書有幸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並且譯成英文。三個人都在印度呆了許多年,學習了印度的語言,法顯和玄奘廣泛遊覽,幾乎游遍全印。
四、1987年,印度著名歷史學家阿里教授致信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信中也指出,「如果沒有法顯、玄奘和義凈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除了上述三人之外,明代馬歡也對重建印度歷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一起,堪稱影響印度歷史重建的中國牛人,為人類文明史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6)歷史學家巴擴展閱讀
一、印度歷史的史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古代印度史(即穆斯林征服以前的印度史);這段時期的可靠史料極度匱乏。相對而言,伊斯蘭教時期的史料就非常豐富。各穆斯林王朝都留下了很多官方文件、編年史和邸報,可供歷史學家查閱研究;一些統治者的傳記也是十分寶貴的文獻(如著名的巴卑爾回憶錄)。
二、不那麼可靠的史料,還包括此一時期到過印度的外國人的游記等等。關於英國統治時期的歷史,則有許多政府檔案可以利用。搜尋穆斯林征服以前的的史料是印度史料學的主要困難。這主要是由於,印度方面本身不重視對於歷史的記載;印度人沒有構造起一種有效的保存重大歷史事件的制度。
三、11世紀到過印度的穆斯林學者比魯尼(Biruni)評論說:「印度人不十分注意事物的歷史次序;他們在述說皇帝的年代系列時是漫不經心的,當要他們非說不可的時候,就困惑起來,不知說什麼好,他們總是代之以講故事。」
⑦ 歷史上真的有巴霍巴利王這個人嗎
沒有,這個是虛構人物,來源於古印度的傳說。希望能幫到您
⑧ 巴班斯基是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嗎
巴基斯坦是歷史上偉大的科學家嗎?巴基斯巴班斯基。是,嗯,是偉大的著名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