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學是怎麼分類的,歷史學算是科學嗎
科學是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回。答
科學的分類由方法而言有很多種,其中,按研究對象的不同可分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思維科學,以及總結和貫穿於三個領域的哲學和數學。
在這種分類中,歷史學屬於社會科學。
有人提到人文科學,這有個誤區,歷史學並不是僅僅研究人類歷史,人類也並非已知生物中唯一具有社會性的生物。
② 歷史學是科學還是人文
所謂人文科學,是指一些以人的內心活動、精神世界以及作為人的精神世界的客觀表達的文化傳統及其辯證關系為研究內容、研究對象的學科體系,它是以人的生存價值和生存意義為學術研究主題的學科,它所研究的是一個精神與意義的世界。
人文科學是一門最古老的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最早的學問就是人文科學。古人把人類的各種學問都統一稱之為「智能之學」,或曰「哲學」,其實就是人文之學。
社會科學是一種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學。通常它包括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等等。社會科學的形成遠遠遲於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從具體時間來看,社會科學中的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以經驗的方法對社會進行實證研究的學科都是從18世紀中後期才開始獨立出來,到19世紀才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系統的理論結構。社會科學的出現是歐洲社會大變革的產物,是工業化、城市化的產物,是近代以來西方自然科學與技術變革興起與迅速發展的產物。
它們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研究對象的不同。人文科學研究的是人的觀念、精神、情感和價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積淀下來的文化。人文科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物質財富或實用的技術,而在於為人類提供一個意義的世界,守護一個精神的家園,使人類的心靈有所安頓、有所依歸。而社會科學研究的是「社會」,如果說人文科學是研究人的主觀世界和人類的精神文化的話,那麼社會科學關注的中心則是客觀的人類社會,它是外在於具體個人的。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對人類社會進行研究,它們對經濟、政治、法律、社會進行分門別類的或整體的考察,對人類社會的結構、功能、機制、變遷、動因等等進行深入研究,目的在於獲得關於人類社會運行與發展的系統知識和理論,使人類能夠更好地、更有效率地管理社會。
二是研究方法的不同。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意義分析的方法,是一種解釋的方法,而社會科學則較多的引進了自然科學的方法,實證的方法。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社會及人文科學研究中的主流》中則列舉了11個學科: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人口學、語言學、人類學、史學、藝術及藝術科學、法學、哲學。並認為前5種學科屬於社會科學,後6種屬於人文科學。
這說明,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確實有某種難以割裂的內在聯系。例如,歷史學就是一門兼有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雙重屬性的學科,從研究對象看,歷史學無疑屬於社會科學,但從研究的主旨和研究方法看,歷史學更屬於人文科學。
③ 歷史學是不是一門科學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專個靜態時間中的動屬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④ 歷史學是一門科學嗎
歷史學是人來類對自己的自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時間中的動態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
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歷史學類專業主要包括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一級學科,以及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學等二級學科。
⑤ 什麼是歷史學,它是科學嗎
歷史學的定義從內涵上可歸納為兩種。廣義的「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1)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和(2)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不包括前者,而專指後者。
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誕生之前,人們一般從廣義上來界定史學,即對史學的定義與對歷史的定義往往是同一的,很少有人對兩者進行嚴格的概念上的區分。英語中「歷史學」和「歷史」是同一個詞:History。根據第四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History第一義項即指「歷史學」——對過去事件的研究;第二義項才是「歷史」——過去的事件,尤指從整體意義上來認識的過去事件;第三義項實際上是從第一義項中引申出來的——對過去事件的系統敘述。可見,「歷史學」和「歷史」是其本義。在西方歷史學家對歷史學的定義或解說中,History具體所指為何,一般應視具體的文本語境而定。
中西方對史學的認識所經歷的過程基本相同。中國古代的「史學」概念亦從對「史」的認識發展而來,或者說它最初也包含在「史」中。據瞿林東先生的研究,大體說來,中國古代「史」的含義經歷了史官、史書、史事、史學的發展過程。史學概念可能始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後趙石勒稱王之年——公元319年(東晉太興二年)。在當時和其後一個半世紀間,人們並未對它的內涵作出明確的解說。但是,史學擺脫對經學的依附地位,並與傳統的經、律兩學鼎足而立,成為官學中一個完全獨立的部門,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上還是極具重要意義的。後來它有了編纂學、文獻學的內容;至清代乾嘉時期,人們又賦予了史學以歷史敘述技巧和歷史認識方法等內容。[2]要而言之,在中國古代,人們對史學概念的解說所達到的最高認識水平是:史學是一門關於如何認識、敘述或編纂過去的事件的專門性、技藝性的學問。這種認識與西方近代歷史學家「歷史學是藝術」的界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中國古代史學發展史上,作為人類過往社會客觀存在的「歷史」與作為一種專門性學問的人們對它進行認識、描述的活動及其結果的「史學」,最後實現了初步的分離,這是古代歷史學家經過數千年探索的結果,亦是他們在史學認識上的最大成就之一。
正因「史學」從「史」的硬殼中脫胎而來,所以,盡管在當代歷史學家看來,「歷史」與「史學」是兩個內涵和本質均不相同的概念,對於它們各自是什麼的回答分屬於不同的本體論范疇,但是當人們定義它們時,它們就像是一個雙面怪——兩者交互使用、互相糾結在一起。正如「易」因背出分訓、並行分訓和同時合訓而「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簡易)也,變易也,不易也」[3],——「史」因一字多意同時合用亦總有二義,這種情況在近代依然頑固地維持著。因此,近人對史學的定義,並不比古人高明多少,亦往往不能徹底分割克麗歐女神的雙面性。當他們在定義「史者何」或「歷史何謂」的時候,實際上不是在確定「歷史」的定義,而是在確定「史學」的定義;有時則同時合訓而兼具兩義。如果從歷史本體論角度來分析,人們難免會把他們的定義當做是從觀念形態上來界說「歷史」概念,從而得出他們的歷史觀本質上屬於唯心主義歷史觀的結論。如果我們從他們解說的實際內容和文本的整體語境來分析,則不難看出,他們正是從狹義上確定了史學的內涵。例如,近代國學大師、「新史學」革命首倡者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就開宗明義地寫道:「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系,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者也。」[4]這里的「史」,很明顯是指「史學」;而且,《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所闡述的內容,亦是如何研究歷史的方法問題,而不是論述歷史是什麼的問題。當然,多數史家則採用傳統的同時合訓的方法。例如,杜維運說:「一般來講,所謂歷史,不外是以往實際發生的事件(簡言之為往事),或者是以往實際發生的事件的記錄(往事的記錄)。」
⑥ 歷史學的是研究什麼和什麼的科學
是研究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的。
歷史學的定義從內涵上可歸納為兩種。
廣義的「史版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權訓而產生的「史有二義」的統一體,包括:(1)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和(2)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不包括前者,而專指後者。
狹義上的史學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就其性質而言,因歷史學家們考察的角度和出發點的不同,而有「活動」說、「學問」或「學術」說、「知識體系」說、「科學」說、「藝術」說和「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說、「整合」說等等不同的界定。
⑦ 歷史學是科學嗎
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在中國觀點比較專認同,盧基阿努斯屬從歷史學的任務或目的、本質、價值、認識方法,歷史學家的主體意識結構,史料收集與處理,歷史著作的表現形式,判斷歷史著作優劣的一般標准等等方面,提出了史學本體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揭示了史學與文學藝術(如頌辭、詩歌、戲劇等表現形式)相比而具有的真實性本質特徵,認為歷史學雖然外加有欣賞的成分,也需要藉助適當的文學藝術的表述技巧,需要「華而實」的「風格之美」、「真實美」和「條理分明的秩序之美」等表現形式,但是,這些都不是構成歷史學的本質的東西;歷史學按其特性、本質和目的來講,是一門實用之學,而非一門有如詩歌那樣的欣賞之學。所以歷史學不能算作科學,比較像統計吧。
⑧ 歷史學 是科學
當然也是科學咯。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專史:人類社會發屬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 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歷史科學: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范疇。
⑨ 歷史學是不是科學
是科學又不是科學
廣義歷史:物質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內會史兩方面容。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生、發展的過程。
歷史學: 研究物質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歷史科學:通常我們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學稱之為歷史科學,因為這是在唯物史觀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歷史學,而以往的史學從根本上來說,很多都沒有超出歷史 唯心論的范疇。
⑩ 歷史學是科學還是藝術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yer
鏈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018650/answer/23813532
來源:知乎
這個問題確實在歷史學界吵了很長時間,莫衷一是。我個人傾向於歷史學是一門闡釋學(或者解釋學)而非是科學。但研究歷史的一些考據方法是科學的。
我們大二的時候上過一門課,「史學概論」,用的課本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王學典主編的《史學引論》(很對人看到這個名字都很熟悉,對!他就是《文史哲》雜志主編、山大教授,他的《顧頡剛和他的弟子們》更是家喻戶曉),這門課枯燥之處在於純理論化,講的是歷史學的性質、學科特點,以及一些史學方法、治史方法、史學史的內容(我扯了好多啊!)。
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句話:「歷史學不是以物質世界為主要研究對象的追求通則或規律的實證科學,而是一門旨在把握或通向人的不確定的心靈世界的詮釋學。」王學典的觀點很明確,歷史學不是科學,是一門詮釋學(或者叫闡釋學、解釋學)。
起初我是懷疑這句話的,我感覺歷史學一向是很嚴謹的,所有數據、史料都具有精確性,因為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後來我接觸到法國年鑒學派的計量史學,更加堅信歷史學是一門嚴謹、規律的科學。但是等我看了一些史學理論的書之後感覺王學典這句話並沒有問題。
歷史事件的發生往往具有隨機性,不是能夠通過科學的方法能預測到的。無論是伯羅尼撒戰爭、還是布匿戰爭抑或我國的黃巢起義、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在爆發前會出現一系列很直觀的事實與原因,但這些事實與原因不也是毫無規律的嗎?況且這些事件更不可能有規律地輪回。而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一種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的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具有可觀察、可假設、可檢證的特點。而歷史學雖然反映的是過去發生的真實的事件,但毫無規律性可言,更不可能假設與邏輯推理。因此來說,歷史學非科學。但是歷史的隨機性不能阻礙我們以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它,比如計量史學,與其說是一門學問,倒不如說是一種治史方法,運用數學等自然科學中的方法對歷史資料進行定量分析,不僅有助於精確還原事件本身,也會使得歷史本身更具有說服力、趣味性。
除了歷史學,語言學、哲學等等學科都不能算作科學,而是人文類學科。所以,現在我感覺我國的一些學科分類是有問題的,把歷史學、哲學等學科劃歸到社會科學是不嚴謹的,而且把我國的學科體系籠統地分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是不科學的,應該在之外再加一項「人文學科」(是學科,不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