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後金,滿清攻佔遼東的歷史是
所謂的後金抄就是1616年努爾哈襲赤在東北建立的大金汗國,根源是建州女真部落,本來就是發源於東北山林的土著。由於明末國內外矛盾激化,前後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 ,國力消耗巨大,加上海西女真諸部內亂不已,均給建州女真部以可趁之機。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家,起初努爾哈赤部受到明朝遼東都司的壓制馴服,表面上忠順於明朝,刻意隱藏自身野心。他相繼兼並海西四部,征服東海女真,統一了分散在東北地區的女真各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史稱後金,改元天命。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努爾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明朝很快組織起軍隊准備鎮壓,但是在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後金軍隊以少勝多擊敗大明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隨著明朝國力的逐步衰弱,國內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再也無力主動鎮壓後金,遼東地區逐漸被一一蠶食。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正式與明朝分庭抗禮。
B. 遼東之屠的歷史背景
遼沈為漢族聚居區。女真族進入遼沈地區後,後金社會有了空前的擴展,由單一的社會經濟結構,轉化成多種社會經濟結構的交錯,特別是與漢族地區先進的社會經濟結構的交錯。
努爾哈赤一方面要維護滿洲八旗作為戰勝者、佔領者、統治者政治上經濟上的優勢地位,「既不願又不可能把遼東地區的廣大漢族人民在八旗內部消化」;一方面又作出將遼沈漢民從明朝黑暗統治中拯救出來的救世主姿態,於後金天命六年七月,在遼陽頒布「圈地與計丁受田令」。
「圈地與計丁受田令」的第一部分內容是圈地。《滿文老檔》記載如下: 1621年(天命六年七月)十四日,一行將前往分田,故先期告諭各村曰:在海州地方取田十萬日,在遼東地方取田二十萬日,共取田三十萬日,給我駐扎此地之兵馬。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下令在遼東地區和海州等衛,圈佔原漢民土地共三十萬日 ,以安置從渾河上游、蘇子河流域遷至遼東的滿族八旗貴族、勛臣、兵丁及家屬。這一做法,成為順治年間清軍入關後,在京畿等地區實行圈地、撥補換地等政策的先聲。
「圈地與計丁受田令」 的第二部分內容是對遼東新佔領區的漢民實行「計丁受田」。也就是說,努爾哈赤下令革除明朝遼東地區土地集中、貧富不均的弊病。首先將遼東地區全部土地收歸後金國家所有,然後圈佔三十萬日土地給予八旗,再後將其他土地以每一男丁給六日,五日種糧一日種棉;每三丁種官田一日,每二十丁一丁當兵、一丁應役的方法,在遼東漢民中平均分配。
「圈地與計丁受田令」的重點,在於圈地。為了保持滿族八旗的政治經濟優勢,為了保持滿族八旗的戰鬥力,作為戰勝者、佔領者、統治者的努爾哈赤,理所當然地要剝奪被佔領地區的土地為八旗所有,實行原有奴隸制的生產方式。所余之地,才嘗試著對原居漢民重新分配,以改變明朝統治下的社會弊病。
只是第一,由於重點是圈地、是保證滿族八旗對土地的佔有,而土地卻無論如何是有限的,原居漢民沒有能夠分到足額的土地。第二,努爾哈赤改變明朝統治下社會弊病的做法,雖在他本人幾乎是從奴隸制統治思想到封建制統治思想的飛躍,但充其量只能算是尚未脫盡農奴色彩的封建制的初級階段,如每三丁種官田一日的勞役地租,每二十丁一丁當兵、一丁應役的耕戰合一的做法等,對於遼東地區的漢族人民仍是不能容忍的倒退,於是受到了漢族人民以各種方式進行的激烈反抗。 叛逃。1623年(明天啟三年、後金天命八年),夾山河十二家人家,扶老攜幼逃離後金轄區;劉濟屯五村漢人乘高粱稈編成的筏子渡遼河投明;復州一萬一千多男丁叛逃,投向明朝;鞍山、海州及周圍之人紛紛叛逃,村村堡堡沒有了雞鳴狗吠、生息炊煙,只有刺耳呼嘯的寒風在空曠的殘垣斷壁中隨意穿行。
暴動。1621年(明天啟元年、後金天命六年),金州兩秀才為首,十人「合謀作亂」;鎮江(丹東附近)陳良策率眾起事,將後金守將佟養正執送明朝;湯站險山農民群起回應,成群結隊南行投明,後金軍眼睜睜看著,不敢近前。
1623年(明天啟三年、後金天命八年),岫岩千名漢人乘木船八艘、獨木船十四艘逆岫岩河而上,猛烈炮擊後金五處哨探,後因寡不敵眾,全部戰死。
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鎮江、鳳城、岫岩、長島、雙山、平頂山、海州、鞍山、首山、彰義等地都樹起了反抗後金的義旗。
偷襲,暗殺,投毒。後金天命八年,催征公糧的後金官吏有被漢人綁架,放到車上帶走殺死;有因單獨行動,被漢人殺死;有被漢人以交朋友為名,騙到家中殺死。與此同時,屢屢出現漢人在水、酒、豬肉中下毒,毒死後金軍民的事件。
1622年(明天啟二年、後金天命七年)三月,努爾哈赤甚至以「光棍盜賊尚無畏懼」,下令嗣後滿人不許與漢人交友,不許與漢人接觸,不許單獨外出,必須攜帶弓箭,十人接隊而行,若結伙不足十人,而九人同行,「見即捉拿」,罰銀九錢,「八人者罰銀八錢,七人者罰銀七錢,一人者罰銀五錢」。六月下令「凡諸申漢人開設店肆之人,務將肆主姓名刻於石上或木上立於肆千,若不書名則罪之。無店肆攜物售賣之人,概行禁止,以防下葯鴆人。尤應曉諭我諸申婦孺,凡購食之人務記肆主姓名」。還要注意水、鹽、蔥、瓜、茄子、雞鴨,以免遭漢民投毒暗算。
C. 遼東戰役的歷史影響
它使東亞的格局發生了變化,使東北亞地區的局勢緊張。俄國一直把東北看做自己向版東北繼續擴張的空權間。而日本戰勝了清王朝,並強迫清政府同意割讓遼東半島。沙皇政府大為沖動,認為日軍佔有遼東半島侵害了俄國的利益,構成了對俄國獨霸東北的直接威脅。沙俄財政大臣維特供認:「決不可讓日本滲透到中國的心臟而在遼東半島攫取立足點」 ;「為俄國的最大利益著想,要求維護中國的現狀」。1895年4月17日,即《馬關條約》簽字的那一天,沙皇政府正式向法德兩國政府建議:三國聯合勸告日本退還遼東半島,日本如不應允,即「對日本在海上採取共同軍事行動。」最終中國以3000萬兩白銀之代價贖回遼東半島。但1904年,日本為報一箭之仇,挑起了日俄戰爭,這次戰爭以沙皇俄國失敗而告終。1905年日俄雙方簽訂了《撲茨茅斯和約》日本從俄國手中奪取了遼東半島的租借權,把遼東半島改為「關東洲」,霸佔了我國東北的大片土地,形成日本獨霸中國東北的局面,並成為以後日本推行全面侵華的後方。
D. 遼東屬國的歷史
一、「遼東屬國」且建前的烏桓 烏植,也稱烏丸,是兩漢時期活動於我國北方(包括東北版西部地區)的一支游權牧民族。王沈《魏書》雲:「烏丸者,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余類保烏丸山,因以為號焉。」烏丸山,大約在今額爾古納河及克餐倫河附近。西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劉徹「遣鏢騎將軍霍去病擊破匈奴左地,因徙烏祖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今東北西部西拉木倫河、老哈河以北地區),為漢偵察匈奴動靜」①。這是烏植人第一次大規模向南遷徙。西漢政府為便於對南遷至五郡塞外的烏植人進行監督管理,「始置護烏桓校尉,秩二千石,擁節監領之,使不得與匈奴交通」「。此後,烏植始與西漢政府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發生密切關系。烏植人與漢人居住區大大靠近,開始接受了漢族文化的影響,「朝發彎廬,暮至城郭」,有了定居生活及一些粗放農業。
E.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發生於建義元年(528年),是北魏權臣爾朱榮策劃並實施的、針對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進行屠殺的政治事變。因事件發生於河南河陰縣(今河南滎陽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義元年),胡靈太後擅權秉政,鴆殺了北魏孝明帝元詡,冊立元姑娘和元釗為帝。並州契胡酋長爾朱榮假託孝明帝旨意,興兵攻打洛陽,守將望風而降。
四月十三日,爾朱榮在河陰之陶渚(今河南孟津縣)溺死胡太後和幼帝元釗,縱兵圍殺王公百官兩千多人,北魏諸王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藉助河陰之變,將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世族大家消滅殆盡,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徹底改變了北朝統治集團的素質結構,最終改變了北朝社會的歷史走向。
2、高平陵之變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4、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西晉後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最終使西晉滅亡的歷史事件。因該事件主要發生於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衰弱,經濟殘破,社會矛盾尖銳,內遷各族趁機起兵反晉。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兩次進攻洛陽,被西晉擊退。永嘉五年(311),劉淵之子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第三次進攻洛陽並將之攻破,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5、六鎮之亂
六鎮之亂,又稱六鎮起義(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動亂。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遷洛陽後,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叛亂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而長期戍守北邊的沃野等六鎮的將卒因待遇驟降而不滿,遂於正光四年(523)爆發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邊鎮軍事豪強乘機擴充實力,其中爾朱榮實力最盛。
F. 東北三省近代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事件
東北著名的歷史事件有九一八事變,江橋之戰,偽滿洲國的建立,皇姑屯事件等等。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1931年「九一八」後,張學良不抵抗就放棄了東北大片國土,雖然如此,中國人民和愛國的中國軍隊並沒有放棄抵抗,發生在1931年11月4日的齊齊哈爾江橋抗戰,就是中國軍隊對日本帝國主義第一次有組織的反擊。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第一次有組織的抵抗侵略者的戰斗就在這一天打響了!當時馬佔山手下只有步兵三個團,騎兵一個團,炮兵一個營。敵眾我寡,裝備上更是相差懸殊。但是馬佔山麾下的戰士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把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軍阻擋在嫩江對岸十四天之久。
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於新京(今吉林長春),「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除關東州(今旅順和大連)以外的東三省全境,以及蒙東和河北省的承德市、秦皇島市。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使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日本語:まんしゅうこく)。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關東軍謀殺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點30分,張作霖乘坐的專列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三洞橋時,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炸葯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沈陽後,於當日死去。
G. 遼東鎮的歷史
遼東鎮修建原因
明初,被推翻的蒙古殘余勢力仍在西北、東北進行頑強反抗,圖內謀恢復,容為了鞏固統治地位,明朝開始在東北地區屯兵築城。正統七年(1442年)及成化五年(1469年),先後建立了邊堡,修築了長城,建立了由山海關至遼東都指揮使司的驛站。繼而建立了屯田、冶鐵及煮鹽等制度,以供軍需;並委派總兵守遼東鎮,使廣大遼東地區形成一個完整的陸海防禦體系。
H. 遼東省的歷史沿革
◎撤銷安東省,及遼寧、遼北2省的一部,設立遼東省,省會安東市(東北人民政府1949年4月21日批准)
◎1949年4月21日從劃東北行政區後,安東市為遼東省省會,遼東省轄5個市、29個縣。五個市為:安東、營口、通化、遼陽、西安。29個縣為:庄河、新金、復縣、蓋平、營口、遼陽、海城、岫岩、寬甸、撫順、安東、鳳城、恆仁、本溪、西安、海龍、東豐、西豐、清原、新賓(原興京)、通化、臨江,輯安,長白、撫松、靖宇(原蒙江、金川兩縣合並紀念抗日英雄楊靖宇命名)、輝南、柳河。
◎省直轄的西安市和西安、東豐、西豐、海龍4縣劃歸通遼專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5月18日報告備案)
◎通遼專區的西安市改由遼東省直轄(遼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7月14日報告備案)
◎撤銷孤山縣,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鳳城、安東、岫岩、庄河4縣(遼東省人民政府1949年6月20日報告備案)
◎撤銷公主嶺市,並入懷德縣(1949年5月)
◎設立營口市河北區、工農區(營口市人民政府1949年8月5日報告備案)
◎撤銷遼陽市白塔、武聖、文聖、襄平、鐵西6區
為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浪頭、九連城8區 ◎通遼專區的東豐、西豐、西安3縣改由遼東省直轄(遼東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21日報告備案)
◎撤銷安東市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5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0年8月2日批准)
◎遼西省遼中縣小北河區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3月23日批准)
◎遼東省遼陽縣的弓長嶺礦區劃歸鞍山市(東北人民政府1950年5月25日批准) ◎設立營口市第一、二、三、四、五區;撤銷河北區、工農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5日批准)
◎設立安東市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5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13日批准)
◎安東市金湯、元寶、中央、鎮興、鎮安、浪頭、五龍坡、九連城8區分別更名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區(遼東省人民政府
1951年9月13日批准)
◎設立遼陽市白塔、武聖、文聖、襄平、郊區5區
◎遼陽市白塔、武聖、文聖、襄平、郊區5區分別更名為第一、二、三、四、五區(遼東省人民政府1951年9月13日批准)
◎遼西省遼中縣東黃臘坨子及七檯子2個行政村,渾河以東部分地區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東北人民政府民政部1951年11月16日批准) ◎西安市更名為遼源市(政務院1952年4月3日批准)
◎遼東省撫順縣六區高頭嶺以南地區劃歸本溪市;其餘部分劃歸撫順市(政務院1952年9月批准)
◎遼東省本溪縣劃歸本溪市(政務院1952年9月批准)
◎遼東、遼西兩省以渾江新河道為界。遼中縣大坨子村,新開河東岸的孤家子屯劃歸遼東省遼陽縣(政務院1952年11月13日批准) ◎撤銷遼東省、遼西省,合並設立遼寧省(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准)
原遼東省所屬的通化、遼源2市及東豐、西安、海龍、通化、柳河、輝南、靖宇、撫松、長白、臨江、輯安等11縣劃入吉林省。
I. 《三國演義》里的「郭嘉遺計定遼東」,歷史上實有其事嗎
《三國演義》里的抄「郭嘉遺計定遼東」,歷史上並不存在。
郭嘉遺計定遼東是說曹操在郭嘉的指示下放棄了對袁紹二子的追擊,遼東公孫康與二子相鬥,曹操坐收漁利。此中看似簡單,但是魄力,謀略缺一不可。郭嘉也因此有鬼才之稱。
謚號貞侯的郭嘉為曹操早年征戰天下之左膀右臂,有世之奇才的稱謂,更是官至軍師祭酒。曹操每有徵戰必相伴在側出謀定計,無有不勝。郭嘉的智慧並沒有體現多少,因為劇情還停留在司馬懿曹丕這一對搭檔身上。
直到曹操出征河北袁紹,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的官渡之戰爆發。但是,或許在解讀歷史上有自己的獨特角度,在戰爭方面卻是有所側重。比如這一重要戰役就在兩句話中結束,令人十分惋惜。
J. 遼寧遼陽發生過哪些著名的歷史事件
東漢末年朝廷政治制度腐敗,中央權力衰微,經過黃巾農民起義的沉重打擊,政府名存實亡,地方割據勢力蜂擁而起。遼東(遼寧遼陽)地區自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孫度為遼東太守起,公孫氏祖孫三代的割據政權統治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秦派大將王翦,乘勝繼續伐燕,在易水以西擊破燕軍主力。公元前226年10月,王翦率軍攻佔燕都薊城(北京大興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戰敗,率其精銳退居遼東(遼寧遼陽)。秦大將李信統兵緊追不放。這時,原趙國公子嘉逃至代郡(河北蔚縣西南)自立為王,寫信給燕王喜說:「秦國伐燕的目的在於擒獲太子丹,以報荊軻刺秦王之仇,現在若是殺了太子丹獻給秦王,即可緩解秦軍的進攻,而燕國的遼東一隅之地也可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