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改革開放重大歷史事件

改革開放重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6 05:44:47

『壹』 改革開放後中國發生哪些重大事件

給你舉10件大事1、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1979年 設立經濟特區 3、內1982年 家庭聯產承包容責任制確立 4、1984年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啟動 6、1987年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 7、1988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 8、1992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9、1993年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0、1993年 進行分稅制改革

『貳』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改革開放1985·裁軍百萬,推進軍隊改革1997·香港回歸祖國 1999·澳門回歸祖國2003·抗擊非典 2008·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神舟七號飛天,四川汶川大地震

『叄』 改革開放期間有哪些重要事件

八下歷史:建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鄧小平南方談話等

『肆』 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一些什麼大事情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轉型。其間,兩件大事具有決定性意義。

一是,上世紀90年代朱鎔基總理的國企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有企業效率,降低了系統性風險,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並擁有了高增長的堅實基礎。

二是,2001年中國加入WTO,國內市場開放加快,內外市場融合產生的競爭、合作,推動國內企業競爭力增強,勞動生產率提高,帶動國民收入上升,居民可以在國內與海外兩個市場選擇商品,整體社會福利上升。

同期,中國商業也發生巨變,從計劃經濟時期的零私企,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改革初期的草根創業;到80年代下海潮;再到千禧年前後的互聯網時代;以及70後企業家和80後創業者。在此期間,商業友好型的制度環境也在發展、鞏固。

改革開放推動國家走向法治,財稅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逐漸釐清,進一步了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

令人欣慰的是,技術創新與制度變革齊頭並進。移動智能終端、人工智慧、VR/AR等技術創新,改變傳統的線下商業模式,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的商業繁榮擁有了技術與制度的雙引擎。

然而,中國商業仍需居安思危。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陰晴不定,中美貿易戰陰雲密布,中國企業在創造巨大的輝煌之後,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迎接挑戰需要改革的智慧與魄力,轉變政府職能、打破行政壟斷壁壘、促進私營經濟成長、降低企業稅負、培育創新基礎,這些中國改革的長期主題,今天更到了積極應對、破題求變的時刻。

(4)改革開放重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的四十年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深刻印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1995年,我前往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那時候的北京馬路上都是自行車。如今北京馬路上雖然還有自行車,但已經從「鳳凰牌」變為了「共享牌」。那時,我買了一部手機帶到中國,周圍的人看到後都覺得非常新奇;如今中國人已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機解決生活中的一切所需。

改革開放給中國百姓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我有許多中國朋友。這幾十年裡,我看到他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越來越好,許多人甚至自己當起了老闆。在北京、上海、廣州以及深圳這些大城市,創業創新氛圍十分濃厚。

我曾訪問過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一些企業。那裡的年輕人充滿朝氣,那裡的工作環境比肩世界一流公司。中國企業讓我感受到一種蓬勃發展的力量。

『伍』 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歷哪些重大事件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段話深刻闡釋了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達了我們黨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那麼,改革開放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究竟有哪些重大歷史作用呢?

1.改革開放使我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非凡的膽識和魄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當時,我們黨之所以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我國自身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正如鄧小平所說,「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說,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改革開放,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從外部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5]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帶領人民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社會主義的中國盡快趕上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正是由於我們黨堅定不移地舉起了改革開放這面偉大旗幟,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所以才逐步引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向全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全面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制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戰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全黨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2.改革開放使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

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活力。通過改革傳統社會主義模式,我們實現了一系列重要的體制機制創新,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實惠,使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狀態、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到今天,可以說是中國生產力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國力程度增強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0940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9%,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四位;工業持續快速增長,1979—2006年工業年均增長超過11%;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至2006年的17607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明顯改善,1978—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長到117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增長到3587元;以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政治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社會生活方式日益豐富多彩,人們的精神面貌不斷煥然一新。

3.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健全

恩格斯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改革的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種完善和發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它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推動,通過開放不斷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來加以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我們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但由於受我國國情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很長一個時期中還很不健全和完善。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使我們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成功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會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制度上擺脫了「蘇聯模式」,初步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制度、新體制。在經濟領域,我們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既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又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大膽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重視市場經濟在解放生產力、配置市場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在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有序中的優越性;在政治領域,我們進一步發展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原則,不斷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有力地加強和改進了人大的立法和監督工作,積極促進政協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建立和逐步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推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等等,不斷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向前進;在文化領域,我們全面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創新步伐,通過文化市場化建設與所有制變革、文化產業化與財政投入機制變革以及全面制度創新,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在社會建設領域,我們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制度措施,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所有這些,都有效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4.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認識和把握,是我們黨在3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堅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制度的同時,也對建設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不斷進行探索。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提出以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主要標志的經濟、文化「兩位一體」的布局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方針。黨的十六大深刻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黨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逐步把社會建設問題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黨的十七大創新性地作出了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大部署,從而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從「三位一體」發展到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從「兩位一體」到「三位一體」,再到「四位一體」,清晰地反映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發展演變的軌跡。這個新布局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思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

5.改革開放使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

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取決於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全球化發展規律和執政黨變化規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學認識。這種規律性認識既來自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自於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更來自於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本身。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概括了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個結合」,即「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這「十個結合」,全面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規律性認識。它清楚地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作為一場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可逆轉,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陸』 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2009)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柒』 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進程中重大事件回顧

1.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1979年 設立經濟特區   3、1982年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 4、1984年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啟動  6、1987年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 7、1988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  8、1992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 9、1993年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0、1993年 進行分稅制改革  11、1993年 提出金融體制改革目標 12、1994年 外貿體制綜合配套改革  13、1992、1994年 醫療、住房市場化改革施行 14、1995年 提出「兩個根本性轉變」目標  15、1996年 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16、1997年 「十五大」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17、1999年 明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18、1999年 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  19、2001年 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  20、2002年 「十六大」確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1、2003年 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提出 22、2004年 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國九條」頒布 23、2004年 國有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革 24、2004年 保護私有財產入憲  25、2005年 農業稅條例廢止  26、2005年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 27、2005年 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  28、2006年 作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大決定 29、2007年 《物權法》出台  30、2007年 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   

『捌』 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重大事件!急!!!

【回憶1998年】
1、全國人民抗擊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
【回憶1999年】
全國各界遊行示威抗議北約轟炸中國駐南使館的暴行
【回憶2000年】
第27屆悉尼奧運會,中國金牌數位居第三,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
【回憶2001年】
中國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
中國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主辦權。
【回憶2002年】
上海市獲得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權。
【回憶2003年】
全民抗擊非典;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回憶2004年】
1、我國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32枚金牌,63枚獎牌,實現歷史性突破。
2、禽流感肆虐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
3、印度洋地震和海嘯造成20餘萬人喪生。
【回憶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
【回憶2006年】
1、青藏鐵路全線鋪通。
2、中國大陸農民告別有2600年歷史的「皇糧國稅」。
【回憶2007年】
1、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十周年。
2、我國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回憶2008年】
1、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中國51金首登金牌榜首。
2、全國眾志成城抗凍災;四川汶川5·12強烈地震。
3、金融風暴席捲全球。

『玖』 與改革開放相關的歷史事件

1)十一抄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深圳襲,珠海等經濟特區的設立
3)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
5)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6)成立浦東新區,促進上海的經濟高速發展。
7)工業迅速發展,建成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如寶鋼、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
8)農村經濟全面振興,棉糧產量世界第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9)是我國正式把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出現了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思想相結合的道路。出現市場經濟並與國外市場相連起來。
10)香港,澳門的回歸

閱讀全文

與改革開放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