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末年的歷史情況
清朝末年,西方資本主義入侵進一步深化,封建統治者賴以統治的農村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同時伴隨著列強在華設廠和洋務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
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之下的各階級開始了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嚴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
同時,晚清時期的文化可發生了轉變,開始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向西方學習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
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1)晚清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清朝末年的重大事件:
1、中日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又稱中日甲午戰爭、第一次中日戰爭、清日戰爭、清日甲午戰爭;日稱日清戰爭),是中國晚清年間發生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為爭奪朝鮮半島控制權而爆發的一場戰爭。
由於發生年為1894年即清光緒二十年,干支為甲午,中國史稱「甲午戰爭」。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朝鮮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血洗全城。
戰後雙方於戰後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背負沉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日本因獲得巨額戰爭賠款,國力軍力迅速強盛,並逐漸走上軍國主義對外擴張之路。
2、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准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日甲午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昌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晚清
Ⅱ 晚清的歷史詳情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開啟了晚清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晚清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入侵進一步深化,封建統治者賴以統治的農村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同時伴隨著列強在華設廠和洋務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
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之下的各階級開始了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嚴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
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
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2)晚清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清朝滅亡的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王朝到了清朝已是後期了,疲態已現。雖有康乾盛世,卻也只是迴光返照罷了。此時的時代主潮流是資本主義,所以封建社會被取代是必然的歷史事件。
2、政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其代表人物就是慈禧,她甚至為過生日,使得新軍軍費變成她的禮金。這也釀成甲午海戰的時候,我軍艦隊連炮彈都沒有的笑話。
3、經濟: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限制社會發展進步。商品經濟被打壓。導致經濟發展落後。當世界各國完成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國還是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
4、文化:科舉制,八股取士,限制人的思想,導致科技落後。
Ⅲ 清朝歷史知識
題一.仔細觀察上表.表中共列(11)位皇後,分侍清代(4)位皇帝.請分別列一列清帝
各有的皇後數字.
問題二.仔細觀察上表.清代以(博爾濟吉特氏).(鈕祜祿氏).(佟佳氏)姓氏所出皇
後最多.結合你的歷史知識談一談,緣何清初多以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女為後.
答:這是跟當時的政治需要有關系的。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世時的主要功績是統一
了滿洲,到了太宗時,前期的主要任務是對抗蒙古的林丹汗,後期是聯合蒙古各
部對抗明朝。總而言之一句話,蒙古就是重點!所以在這個時期里,皇太極接二
連三的從蒙古迎娶後妃。最先投靠後金的科爾沁部就成了後妃的主要來源地。而
察哈爾林丹汗滅亡後,為了顯示對東蒙古的統治,皇太極又收繼了幾位林丹汗的
後妃。就這樣,當時的大清朝後宮就完全成了蒙古女人的天下。
順治時,滿清政府剛剛入主中原,南明朝廷依舊操縱著半壁江山,這個時候,繼
續團結蒙古,增強實力,穩固後方是統治者必須面對的關鍵。於是,孝庄太後便
做主接二連三為順治皇帝迎娶蒙古皇後。不過這些孟古皇後中既無得寵者,又無
生育子嗣的,加上滿清江山日漸穩固,蒙古對於皇室也不再如從前重要。就這樣
,蒙古後妃就逐漸退出了後宮的舞台。
問題三.自查資料後回答,清代八旗以(鑲黃旗)旗最尊.根據為何?
答:滿洲八旗從最初建制到逐漸完善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直到崇德原年,蒙
古八旗最後一次進行整體的大調整,也就是舊上三旗初成之時。這時的八旗次序
調整結果,是鑲黃旗取代正黃旗成為八旗之首,而以皇太極為中心的皇室本支也
都由正黃旗改編入了鑲黃旗第一參領第一佐領。
問題四.仔細觀察上表諸皇後謚號,找出謚號的相同點.
答:天吶,這還是歷史問題嗎?難道是機智問答?皇後的謚號跟皇帝的謚號一樣
,都有些規律可循。首先,都是以孝字開頭,而皇帝的最後幾個字是X天X運,皇
後則是X天X聖,另外,皇後謚號的最後一個字都是跟自己的丈夫謚號的最後一個
字相同。
問題五.清代皇後謚號最短者為(孝獻)皇後,最長者為(孝欽)皇後.根據你的了解說
說其中緣由!
答:首先要說的是,正常情況下,清朝皇後的謚號字數是有規定的,除了最後一
個字是丈夫的謚號外,都一律是16個字。當然,也有不符合規定的不正常情況。
我們一個一個說。
1、孝欽:慈禧這個女人很不簡單,她的個人事跡我想就不用我在介紹了吧。她的
謚號跟別人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她的謚號全部在自她的徽號。清朝,太皇太後、
皇太後在生前,皇帝為了表示孝順,於是就會給太後上一些徽號,比如孝庄的「
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後」。一般徽號長短是沒有
定製的,唯一的根據就是皇帝的孝心。但是,將徽號直接用於謚號的只有慈禧一
人。這或許是這個慈禧的名號台響亮地緣故吧。原本就16個字的徽號,前面加上
「孝欽」,後面加上「配天興聖」這兩個規定的要求。當然就比別人多得多了。
2、孝獻:董鄂氏能成為皇後完全是出於順治對她深厚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和特殊的遇根本就沒有得到其他人甚至是後人的認可。也正因為這樣,在順治死後,董
鄂氏並沒有得到皇後應有的附廟待遇,更沒能得到其他皇後那樣的丈夫的謚號,
她只能算是半個皇後而以。另外,謚號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經過後世
幾代帝王不斷的加謚形成的。董鄂氏這個皇後名分既然每當能得到後人的認可,
自然也就不會有皇帝給她累加謚號。
3、孝貞:老實說,慈禧太後雖然在慈安生前對她很是崇敬,可骨子裡卻極其憎恨這個地位高於她的正派皇後。甚至有傳言說慈安本身就是慈禧毒死的。所以你想,在慈安死後,獨掌大權得慈禧又怎麼會給她足數的謚號呢。
4、孝哲:這個兒媳婦是慈禧向來看不順眼的,百般刁難、侮辱打罵不算,同治死後甚至還想逼死她。可憐孝哲也是個聰明又剛烈的女子,她早就猜到自己即將面對的凄慘下場,所以乾脆自我了斷。可是,人死了也不能消除慈禧的恨意,於是,孝哲謚號的下場當然也會跟孝貞相同嘍。
5、孝定:我們前面說到過,謚號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大清朝在隆裕手中滅亡了,她死後哪裡還會有人有心思給她同前面盛事時的皇後相同的待遇呢。唉,既然生不逢時,那就將就著點吧。
天吶,總算是回答完了,好辛苦啊!lz你實在是該給我點犒勞啊,哈哈
Ⅳ 清朝歷史問答題(30道)
第1題
清朝一共有幾個皇帝?
答案: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原因是皇太極一個皇帝先後用了「天聰、崇德」兩個年號。古代皇帝用了一個年號即稱為一朝。所以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第2題
清朝康熙時的三藩指的是哪三藩?
A 吳三桂 耿精忠 王錫闡
B 尚可喜 鰲拜 施琅
C 吳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答案:C
第3題
清朝的文官一品補子是什麼圖案?
A 錦雞
B 孔雀
C 雲雁
D 鷺鷥
E 仙鶴
答案:E
第4題
清朝康熙的南洪北孔指的是哪兩個人?
A 陳夢蕾 蔣延錫
B 曾靜 呂毅
C 洪異 孔尚任
答案:C
第5題
清朝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襄陽暴動的首領是誰
A 王聰兒
B 李文成
C 怡良
答案:A
第6題
道光時期的《海國圖志》的作者是誰?
A 孫士毅
B 魏源
C 王永旋
答案:B
第7題
《 ?》的作者是洪仁軒
A 資政新篇
B 桃花扇
C 長生殿
答案:A
第8題
滿洲八旗有哪四種顏色?
答案:黃 白 紅藍
第9題
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毅然變法,史稱「百日維新」。
A 光緒
B 道光
C 同治
D 宣統
答案:A
第10題
簡述 同治帝 光緒帝 宣統帝的關系
答案:同治和光緒是堂兄弟 宣統是光緒的侄子
第11題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門?
答案: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第12題
清初哪位大臣歷事三朝,並被賜號「巴克什」?
答案:清初被授予「巴克什」稱號的大臣有好幾位,但是歷經了三朝的只有希福一人。
希福:赫舍里氏,滿州鑲黃旗人。太祖時隨其兄碩色來歸。因通曉滿、漢、蒙古文字,被賜號「巴克什」。希福很有才華,受到清太祖、太宗、世祖三代皇帝的重用,官至大學士、太保。順治九年十一月卒。
第13題
清朝禁教政策是從哪位皇帝開始的?康熙還是雍正?
答案:康熙四十六年時,康熙頒布了「禁教令」
第14題
乾隆皇帝共()次西巡五台山。
答案:乾隆皇帝共(6)次西巡五台山。
15
八家鐵帽子王指?
答案:(1)禮烈親王代善 (2)睿忠親王多爾袞 (3)豫通親王多鐸
(4)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5)肅武親王豪格 (6)承澤裕親王碩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
16
雍正八年間,()擔任浙江總督。
答案:李衛
17
清朝自康熙開始,傳位是否都以密詔形式?
答案:清朝立嗣經歷了:貴族公推制(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遺命立儲制(康熙,),秘密立儲制(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懿旨立儲制(同治,光緒,宣統).
18
康熙朝時曾發生了( )起文字獄的案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一案,發生於( )時期;以及1971年發生的( );著名詩人龔自珍曾經提詩:「( )」
答案:十多,《明史》,康熙初年尚未親政時期,1971年哪裡還有文字獄?是不是1711年的《南山集》案?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19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四部,分別為( )( )( )( )
答案:哈達、輝發、烏拉、葉赫
20
皇太極獲得傳國玉璽是在天聰()年。
答案:十
21
皇帝的生日稱()節;皇後的生日稱()節
答案 萬壽節,千秋節,
22
同治皇帝於( )歲,大婚,皇後為( )氏。
答案 同治皇帝於(16 )歲,大婚,皇後為(阿魯特 )氏。
23
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分別是(),()。
答案 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分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24
自封「十全老人」的是()皇帝。
答案 乾隆
25
除掉和紳的是()皇帝。
答案:清仁宗睿皇帝嘉慶(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26
末代帝王是()皇帝。
答案:清宣統溥儀皇帝
27
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繼位的是()皇帝。
答案: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繼位的是清宣宗道光
28
寫出「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的詞人是()皇帝年間,()的兒子,叫()。
答案 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29
光緒皇帝的死因是什麼?
答案 光緒死於砒霜中毒
30
乾隆朝的清漪園什麼時候改名成頤和園了的?
答案:1750年,清皇帝乾隆在這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建成了「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五百萬余兩白銀和其他款項重建,改名「頤和園」。
Ⅳ 怎樣看待中國晚清史
網路:
晚清(1840年—1912年),是清朝統治的晚期,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開啟了晚清時期,清朝統治力量開始衰落,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第二次鴉片戰爭使得清朝統治危機進一步加深。
晚清時期,西方資本主義入侵進一步深化,封建統治者賴以統治的農村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同時伴隨著列強在華設廠和洋務運動的發展,中國出現了民族資本主義。面臨國內外的雙重壓力,清朝統治之下的各階級開始了反抗和探索,農民階級發起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嚴重打擊了清王朝和西方列強的勢力。同時,晚清時期的文化可發生了轉變,開始沖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向西方學習的一步步探索。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布退位詔書,結束了清政府自1644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Ⅵ 跪求晚清歷史
1、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等國家簽訂《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
2、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奕
Ⅶ 關於清朝歷史
清朝(1636—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歷經十二帝,享國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明朝國都北京。一片石之戰後,清軍趁勢入關,政治上推行首崇滿洲、圈地投充、剃發易服、遷海令、文字獄等等,軍事上打擊農民軍和南明諸政權並大規模屠城(詳見滿清大屠殺),逐步掌握全國。後經康雍乾三朝發展至鼎盛,這一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奠定了近現代中國的領土主權,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清朝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文化專制、閉關鎖國、思想禁錮逐步落後於世界。1840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階級進行了洋務運動。甲午戰爭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推動戊戌變法,因慈禧干涉導致變法失敗。1900年的夏天,八國聯軍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維護在華利益侵略中國,清朝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