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知識搶答題

歷史知識搶答題

發布時間:2021-03-15 11:17:10

⑴ 歷史 問答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指南針 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 但是實際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器具並非指南針,當然黃帝更非指南針的發明者。傳說中的指南器具是指南車,並非指南針。 指南車是利用齒輪讓木車上的木人手指永遠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無關,而指南針卻得利用磁體的指極性製作,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指南針的起源 談到指南針的起源就得上推至戰國時代,當時有一種稱為「司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針的雛形。 在戰國時代,采玉的工人四處去采玉時,往往需要帶著「司南」以幫忙指引方向。至於「司南」究竟形狀、使用方法為何,依據東漢王充在《論衡》一書中的敘述,它應該是以一塊天然的磁石仔細雕琢成勺子的形狀,南極位在勺子的長柄,在雕琢過程中還需使勺子的重心位在底部中心,再加上由「四維」(即乾、坤、巽、艮)、「八干」(即今之天干)、「十二支」(即今之地支)組成二十四向而雕刻其上的底盤。 其使用方法,則是先把底盤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讓其旋轉,一旦「司南」停止,長柄所指之處就是南方。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在水面就能辨別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更記載往後對於指南針的製作方法、及世上最早發現磁偏角、人工磁化製作指南針這三件關於指南針的相關記載,除了記錄下當時發展,沈括更把製作方法加以比較出優劣,成為了解當時指南針發明的最佳參考資料。 指南針的發展 一般談到指南針的發展,就讓人立刻聯想到「羅盤」。 所謂的「羅盤」指得是磁針和方位盤的相結合,它又稱為「羅經盤」,我國在南宋時代就出現了,當時稱為「地螺」。 「羅盤」依照磁針在方位盤的放置方法而分為水針和旱針兩種,兩者分述如下: 水針 出現年代:宋代 製作方式:磁針用水浮法放在方位盤上 史書證明:1、徐競所著之《宣和奉使高麗田經》 2、《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魚 旱針 出現年代:宋末元初 製作方式:不用水浮法者即是 史書證明:1、於《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龜│ 外傳與影響 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 指南針對西方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西方開始海外大探險。 結合當時國家有計畫的海外探險,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術的配合,再加上羅盤的使用,因而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 在各國相競的向外發展下,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讓歐洲人在短時間內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民族,進而促使歐洲人以客觀的觀察和比較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民族與文化,是為指南針的另外更深遠的影響

⑵ 有歷史知識問答嗎

1.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萬曆帝(朱翊鈞)

2.火葯始用於軍事上是在什麼時候?

答案:唐朝末年

3.唐德宗死後,李誦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實行一系列的改革,這場改革稱作什麼?

答案:永貞革新

4.龍陽之癖的故事出自於那本書?

答案:《戰國策》

5.明朝幾個皇帝的以南京為都?

答案:三個

6.紅巾軍徐壽輝被誰殺死?

答案:陳友諒

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於哪首詞?

答案:《望海潮》

8.禹建立夏朝後姓什麼?

答案:姓姒

9.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後誰被逼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答案:黎元洪

10.「大清」的國號是哪位清朝皇帝定的?

答案:皇太極(清太宗)

11.1947—1949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三年解放戰爭。哪三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答案:遼沈、平津、淮海

12.八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被元朝逼的走投無路,被哪位大臣背著跳海而死?

答案:陸秀夫

13.召公、周公兩位宰相共同管理政務,稱為什麼?

答案:共和

14.魏忠賢是在哪個皇帝當政期間亂政?

答案:天啟(明熹宗——朱由校)

15.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甘露之變?

答案:唐文宗

16.楊貴妃死在什麼地方?

答案:馬嵬驛

17.明宮三大案是指哪三案?

答案:梃擊案、移宮案、紅丸案

18.漢宣帝靠誰的支持登上帝位?

答案:霍光

19.項羽破釜沉舟殺了誰?

答案:蘇角

20.公元1127年,金國軍隊攻入開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史稱什麼?

答案:靖康之變

21.吐谷渾最終因為誰的侵襲舉族內遷成為唐的屬民?

答案:土藩

22.安祿山死在誰的手裡?

答案:李豬兒

23.歷史上李朔雪夜襲蔡州迫使誰投降?

答案:吳元濟

24.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亂」是指哪三藩?

答案:吳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尚之信(平南王)、耿精忠(靖南王)

25.在七七事變後被宋哲元留在北平與日本人周旋的人是誰,後來他被

答案:張自忠

26.是哪位周天子有西遊昆侖會王母的傳說?

答案:周穆王

27.漢武帝的乳名是什麼?

答案:劉彘

28.「王與馬,共天下」里的王指的是誰?

答案:王導

29.《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為哪四部?故名四庫。

答案:經、史、子、集

30.韓林兒在誰的擁立下,帶領紅巾軍與元軍抗衡?

答案:劉福通

31.《左傳》紀元從魯國哪位國君開始?

答案:魯隱公

3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誰說的?

答案:李清照(易安居士)

33.是誰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答案:段祺瑞

34.三國時期馬謖曾在街亭一戰敗給哪位魏國大將?

答案:張郃

35.李後主(李煜)投降後,宋太祖(趙匡胤)封他的爵位叫什麼?

答案:違命侯

36.古人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強調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這一主張屬於什麼思想?

答案:儒家思想

37.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是做什麼用的?

答案:參與機要政務(沒決策權)

38.唐朝工匠用各種礦物燒制出青、綠、黃三種艷麗的彩色陶器稱為?

答案: 唐三彩

39.「戊戌變法」持續了幾天?

答案:103

40.「大歷十才子」分別是:李端、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峒)、耿湋、夏侯審,還有誰?

答案:盧綸

41.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明初定都南京,後來明成祖把都城有遷到那裡?

答案:北京

42.「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誰的主張?

答案:魏源

43.從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變化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趨勢是逐漸怎樣?

答案:平民化

44.清順治帝能坐上皇位主要是得到誰的支持?

答案:多爾袞

45.扁鵲本名叫什麼?

答案:秦越人

46.魏文侯叫誰收服中山?

答案:樂羊

47.唐憲宗因為登位之初,事物繁雜,就任命誰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即代理節度使)?

答案:劉辟

48.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了什麼?

答案:「獨尊儒術」

49.周桓王曾被鄭國哪位大將射中肩膀?

答案:祝聃

50.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那座山的洞穴里? 答案:龍骨山

51.古代流傳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種樂器演奏?

答案:琵琶

52.「番菜爭推一品香,西洋風味睹先嘗。刀叉耀眼盆盤潔,我愛香檳酒一觴。」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現於哪個朝代?

答案:清朝

53.「銅權」是古代常見的金屬器物,後來被俗稱為什麼?

答案:秤砣

54.中國古代某項水利工程興建後,當地出現了「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的景象。該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誰?

答案:李冰

55.隋煬帝(楊廣)即位後,曾幾次去討伐高麗?

答案:三次

56.「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這首民謠反映了某個重大歷史事件引起的社會風貌的變化。這一事件是什麼?

答案:辛亥革命

57.古詩「風、雅、頌」中的「風」是指什麼?

答案:《國風》

58.漢成帝下詔罷將軍官,以驃騎將軍為大司馬,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標志著什麼制的開始實行?

答案:三公

59.《南京條約》什麼時候簽定的?(年月日)

答案:1842. 8 .29

60.《呂氏春秋》認為君道應該怎麼樣?

答案:無為和貴因

61.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創立,其早期特點是什麼?

答案:兵民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

62.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他設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什麼?

答案:杯酒釋兵權

63.楊玉環原先的丈夫壽王李瑁是唐玄宗哪個妃子的兒子?

答案:武惠妃

64.中俄的哪個條約規定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給沙俄?

答案:中俄《北京條約》

65.「戊戌變法」又稱什麼?

答案:百日維新

66.1915年底,梁啟超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中表示:「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該文要維護的「國體」是什麼制?

答案:共和制

67.東漢明帝的母親叫什麼?

答案:陰麗華

68.蘇秦和張儀一個搞合縱,一個搞連橫,他們彼此之間首先行成了什麼?

答案:攻守同盟

69.明朝正德年間,妄圖效仿永樂帝,趁武宗荒於政事,秘密准備叛亂,並於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的皇室是誰?

答案:寧王(朱宸濠)

70.李世民繼位後,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謚「隱」,貞觀十六年五月,又追贈為什麼?

答案:隱太子

71.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答案:欽宗(趙桓)

72.「 三孔」是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哪三個的簡稱?

答案:孔廟、孔府、孔林

73.唐代共傳有幾個皇帝(不含武則天)?

答案:二十

74.英國侵佔香港後的第一任港督是誰?

答案:璞鼎查(Henry Pottinger)

75.誰對劉邦說:「儒生無法建立戰功,但可以治理天下。」

答案:叔孫通

76.石敬瑭當了皇帝之後,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誰?

答案:契丹(回答「遼國」也算對)

77.忽必烈下令讓宋朝的哪位皇帝到西藏出家?

答案:宋恭帝,又稱「宋少帝」(趙顯)

78.孔孟學說主要討論的是關系?

答案:人與人的關系

79.公元1681年,鄭經(鄭成功的兒子)死後,他的長子即位,後來被誰所殺?

答案:馮錫范

80.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其皇帝的意思是?

答案:「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81.顓頊是黃帝的什麼人?

答案:孫子

82.誰結束了唐朝?

答案:朱全忠(朱晃,朱溫)

83.宋明帝劉彧被前廢帝劉子業戲稱為什麼王?

答案:豬王

84.「桃源何處尋漁父,博浪翻教刺子房」是關於民國哪位名人的輓聯?

答案:宋教仁

85.誰在面對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的南進20萬兵團鎮守睢陽城達半年之久,有力地阻止了叛軍的南下,江淮及江漢的保全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贏得了豐厚的經濟來源?

答案:張巡

86.唐中晚期三大名將分別是誰?

答案:李晟、馬燧、渾瑊

87.石敬瑭藉助遼的勢力滅後唐時,後唐的皇帝是誰?

答案:李從珂(唐末帝)

88.台兒庄戰役中的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原來在中原大戰時屬於哪個派系?

答案: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

89.民國時期有名的倒戈將軍是誰?

答案:石友三

90.反對王莽的赤眉軍領袖是誰?

答案:樊崇

91.是誰篡奪了南朝宋政權?

答案:簫道成

92.凌煙閣24功臣,誰居首位?

答案:長孫無忌

93.「遺臭萬年兒皇帝」指的是誰?

答案:石敬瑭

94.北洋三傑被比喻為三種動物,問是哪三種動物?

答案:龍、虎、狗

95.清朝的庄妃姓什麼?

答案:博爾濟吉特氏

96.東漢時期,名士范滂入獄,其母說:「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其中李杜分別指誰?

答案:李膺和杜密

97.中國歷史上曾有一個皇後被前夫五廢五立,後來另嫁於他人,她是誰?

答案:羊獻容

98.中國歷史上的聖人中,「茶聖」是誰?

答案:陸羽

99.南北朝時誰下令對胡人進行屠殺?

答案:冉閔

100.唐太宗派誰主編《隋書》?

答案:魏徵

⑶ 清朝歷史問答題(30道)

第1題
清朝一共有幾個皇帝?
答案: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原因是皇太極一個皇帝先後用了「天聰、崇德」兩個年號。古代皇帝用了一個年號即稱為一朝。所以清朝有十二帝,但有十三朝!

第2題
清朝康熙時的三藩指的是哪三藩?
A 吳三桂 耿精忠 王錫闡
B 尚可喜 鰲拜 施琅
C 吳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
答案:C

第3題
清朝的文官一品補子是什麼圖案?
A 錦雞
B 孔雀
C 雲雁
D 鷺鷥
E 仙鶴

答案:E

第4題
清朝康熙的南洪北孔指的是哪兩個人?
A 陳夢蕾 蔣延錫
B 曾靜 呂毅
C 洪異 孔尚任
答案:C

第5題
清朝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襄陽暴動的首領是誰
A 王聰兒
B 李文成
C 怡良

答案:A

第6題
道光時期的《海國圖志》的作者是誰?
A 孫士毅
B 魏源
C 王永旋
答案:B

第7題
《 ?》的作者是洪仁軒
A 資政新篇
B 桃花扇
C 長生殿
答案:A

第8題
滿洲八旗有哪四種顏色?
答案:黃 白 紅藍

第9題
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哪一位皇帝在哪一年毅然變法,史稱「百日維新」。
A 光緒
B 道光
C 同治
D 宣統
答案:A

第10題
簡述 同治帝 光緒帝 宣統帝的關系
答案:同治和光緒是堂兄弟 宣統是光緒的侄子

第11題
清朝政府都有哪些部門?
答案:清朝沿襲明朝傳統,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第12題
清初哪位大臣歷事三朝,並被賜號「巴克什」?
答案:清初被授予「巴克什」稱號的大臣有好幾位,但是歷經了三朝的只有希福一人。
希福:赫舍里氏,滿州鑲黃旗人。太祖時隨其兄碩色來歸。因通曉滿、漢、蒙古文字,被賜號「巴克什」。希福很有才華,受到清太祖、太宗、世祖三代皇帝的重用,官至大學士、太保。順治九年十一月卒。

第13題
清朝禁教政策是從哪位皇帝開始的?康熙還是雍正?
答案:康熙四十六年時,康熙頒布了「禁教令」

第14題
乾隆皇帝共()次西巡五台山。
答案:乾隆皇帝共(6)次西巡五台山。

15
八家鐵帽子王指?
答案:(1)禮烈親王代善 (2)睿忠親王多爾袞 (3)豫通親王多鐸
(4)鄭獻親王濟爾哈朗 (5)肅武親王豪格 (6)承澤裕親王碩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順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渾

16
雍正八年間,()擔任浙江總督。
答案:李衛

17
清朝自康熙開始,傳位是否都以密詔形式?
答案:清朝立嗣經歷了:貴族公推制(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遺命立儲制(康熙,),秘密立儲制(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懿旨立儲制(同治,光緒,宣統).

18
康熙朝時曾發生了( )起文字獄的案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一案,發生於( )時期;以及1971年發生的( );著名詩人龔自珍曾經提詩:「( )」
答案:十多,《明史》,康熙初年尚未親政時期,1971年哪裡還有文字獄?是不是1711年的《南山集》案?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19
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四部,分別為( )( )( )( )
答案:哈達、輝發、烏拉、葉赫

20
皇太極獲得傳國玉璽是在天聰()年。
答案:十

21
皇帝的生日稱()節;皇後的生日稱()節
答案 萬壽節,千秋節,

22
同治皇帝於( )歲,大婚,皇後為( )氏。
答案 同治皇帝於(16 )歲,大婚,皇後為(阿魯特 )氏。

23
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分別是(),()。
答案 入關前的兩位皇帝分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24
自封「十全老人」的是()皇帝。
答案 乾隆

25
除掉和紳的是()皇帝。
答案:清仁宗睿皇帝嘉慶(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26
末代帝王是()皇帝。
答案:清宣統溥儀皇帝

27
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繼位的是()皇帝。
答案:清朝唯一一位以嫡皇子身份繼位的是清宣宗道光

28
寫出「欲訴幽懷,轉過回闌叩玉釵」的詞人是()皇帝年間,()的兒子,叫()。
答案 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清初著名詞人。

29
光緒皇帝的死因是什麼?
答案 光緒死於砒霜中毒

30
乾隆朝的清漪園什麼時候改名成頤和園了的?
答案:1750年,清皇帝乾隆在這里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建成了「清漪園」,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慈禧挪用海軍經費五百萬余兩白銀和其他款項重建,改名「頤和園」。

⑷ 歷史問答題

站起來有獨立自主的影子,富起來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發展科技,強起來可理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一名大學生,當然要自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為祖國服務的偉大理想。

⑸ 歷史 問答題

1.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的原因有哪些?

東漢末北方戰亂,大量人口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勞動力,使南方的經濟得到了發展;魏晉南北朝時,北方長期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特別是人口大量南遷,使南方進一步開發;兩宋時期北方人民抗擊周邊少數民族入侵,南方相對穩定,正所謂「國家根本,仰給東南」。

2.有人說,兩宋時期是一個商品經濟比較發達的時代。請結合史實談談你的看法。

兩宋時期,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農業生產出現了新的氣象。指導學生以自學為主,通過讀書找出兩宋農業的新特點。
農業人口的增加:人口達一億;
農業生產工具的發展:秧馬;
農田水利方面的進步:錢塘江海塘;
耕作技術的提高,水稻種植普遍推廣,逐漸躍居糧食產量首位:占城稻、太湖流域。

商業繁榮和海外貿易興盛:
1、宋代商業繁榮:
指出:兩宋時期商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城鎮的興起、紙幣的出現和使用,海外貿易的興盛。
指導學生以自學為主,通過讀書找出兩宋商業的繁榮的表現。
城鎮的興起:城鎮的興起是商業發展的結果,它是由貿易集市發展而來的;
紙幣的出現和使用:北宋時期,四川地區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
2、宋代海外貿易興盛:
指導學生以自學為主,通過讀書找出兩宋海外貿易興盛的原因和表現。
原因: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周邊民族的興起,迫使宋與中亞地區的陸路往來中斷,必須通過海路與外國發展貿易關系;高度發達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政府的鼓勵政策。
表現:「蕃客」、「蕃坊」、「蕃市」、「蕃學」的出現;重要外貿港口的出現;市舶司的出現;外貿范圍廣。

⑹ 有沒有歷史知識搶答的QQ群,就是晚上有舉行類似知識競賽的活動

有啊 游戲裡面有,叫做魔域的游戲.明天晚上9點這樣//謝謝採納.

⑺ 歷史題問答題怎麼做

歷史來題就是把你學的那些東西源寫上去,比如問答題的時候老師都會給你勾什麼重點的,你就把重點寫上去,然後你就自由發揮,寫寫你自己所知道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議論什麼的,寫寫自己的感悟啊什麼的,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知道的東西拿不準,那就不要寫上去了,會被扣分的

⑻ 歷史問答題怎麼答怎麼分析題目

一、問答題的種類問答題按照題的性質和要求,可分為敘述、綜合、分析、比較、評述、材料式問答題等不同種類。1.敘述題: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原因(或背景)、經過、意義(或性質、影響、作用、評價)按一定順序直接敘述出來。2.綜合題:將分散在不同章節、不同國度、不同歷史時期但又有某種聯系的歷史內容系統歸納,貫穿融會,進行表述,並得出適當結論。難度較大。3.分析題:將復雜的歷史事件、現象或內容分解成幾個方面:背景、原因、性質、特點、結果、意義、作用、經驗教訓等,揭示其本質並得出結論。如說明了什麼?有什麼啟示等等。4.比較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可比點加以比較,求同析異,以加深對歷史事件本質的理解。這是認識和分析歷史問題的常用方法。5.評述題:先將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人物的活動,給以綜合歸納,概要敘述,再依據當時的具體條件,給予歷史唯物主義的評價。評價歷史人物還要注意結合時代背景,實事求是地評述。可先敘後評或邊述邊評,夾敘夾議。6.材料式問答題:即材料解析題(含圖表、圖片)和問答題的融合,從形式上看它由兩部內容構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近幾年高考主觀試題幾乎全部採用了這種形式。二、問答題的結構及其作用1.問答題的結構。任何一道題意明確、表述完整的問題都有四項基本構題成分,即: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選例並圖解如下:[例題]根據史實說明近、現代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的原因。中國各種主要政治勢力對兩次戰爭的態度如何?中國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麼?高考試題均由提示項、限定項、中心項和求答項構成。但在題文中有時有合理省略的情況,合理的省略無損於題意。2.問答題結構的作用。(1)提示項: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題的思維方式和表述方式。(2)限定項:指定解答的已知條件,例如:時間、空間、史實、觀點、引語等。(3)中心項:規定解答所依據的內容。中心項千變萬化,無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經濟、制度、人物、國際關系等各種知識領域。中心項是構題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項都從屬於中心項。(4)求答項:指定解答的「未知」項目。常見的求答詞語有原因、經過、結果、性質、特點、意義、影響、相同點、不同點等。還有「哪些」、「如何」、 「什麼」、「怎樣」、「為什麼」等,既是求答詞,又是提示詞。這四項結構共存於題目之中,它們出現的次數不一,先後位置多變。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統一,共同發揮考查能力的作用。3.解問答題的讀、審、答(1)讀題:對題目要全讀、細讀、多讀,領會材料題意。(2)審題是解答問答題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許多考生答題情況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識和思維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審明題意和抓住思路,答題亂了套,甚至答非所問,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審好題應注意以下幾點:考生臨試審題是科學知識和思維能力在短時間內綜合、靈活的運用。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題目要問什麼,要你回答什麼,能不能對試題進行深入地發掘,實際上也是一種信息處理能力。審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審要求。審題首先明確試題的具體要求,要學會分析試題的結構成分。一道完整的、題意明確的歷史問答題在一般情況下由提示語、限定語、主幹語(也叫中心項)、答項語四種成分構成。分析清楚試題的結構成分,就可完整准確把握題意。第二,深入發掘題意,突破重點難點。第三,審題型。審題時還應判定該題屬於何種題型。如前所述,歷史問答題大致分為敘述題、綜合題、分析題、比較題、評述題、材料式問答題五種題型。不同類型的試題,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題形式和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判定題型對加強答題的針對性是有幫助的。另外,一道試題如有幾問,那就要注意這幾問是否屬於同一題型。因為一道有幾問的試題,不同問屬於不同題型的情況並不鮮見。第四,審求答重點。試題的問法,提問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題的重點也就不同。確定答題的重點,有利於詳略得當地組織材料,科學分配答題時間。(3)答案規范化。第一,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是解答問題最基本的要求。「史」是指具體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論」是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或觀點。史論結合,就是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去分析史實,得出正確的評價或結論,做到材料(史實)和觀點相統一。敘述史實是答題的基礎,好比「畫龍」;簡要的分析、評論是答題的靈魂(即考生的立場和政治方向),猶如「點晴」。答題既要反對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對缺乏史實的泛泛空論。第二,敘事有序,論證有力:歷史問答題各種類型題雖然各有其特徵和能力考查的側重點,但解答時都離不開史實的敘述和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評論、論證。敘述史實要有序,或按時間順序,或按空間順序,或按邏輯順序,切忌雜亂無章,顛三倒四。分析史實,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論證某種觀點正確與否,要抓住要點、切中要害,要言之成理、論證有力。第三,詳略得當,要點全面:試題要求的重點,應該多寫詳答,將各要點,諸要素交待清楚;非重點部分就須少寫略答,以繁中求簡,雜中取精。這就是要答題「要點化」。當試題涉及到很多時,答案的每個要點就要簡明扼要;試題要求的內容較少,答案則應相對比較詳細具體。第四,文字准確,條理清楚:有些考生答題時文字表達能力差,語無倫次,詞不達意,不會概括,羅羅嗦嗦寫了一大篇,不得要領,看不懂他究竟說什麼。有些考生採用「多答戰術」,不管與題意有關無關,讓閱卷老師去「揀破爛兒」。這都是不可取的。好的答案在表達上應力求文字准確、簡煉。這就要學會提煉和概括。另外,在答案編寫形式上,要根據題意和答案內容分段,每段之中的每個要點前面必須有數碼序號,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理化、序號化」,以求層次清楚,使人一目瞭然。例1: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淪為半殖民地的同時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概括指出在19世紀中葉至1919年的近代化歷程中,中國在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構成以及教育、科技諸方面發生的重大變化。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時間界定和要求回答的內容。時間是近代前期,內容是政治制度、生產方式、社會階級的構成及教育、科技五個方面。據此分析,這一時期的變化體現在:從政治制度方面看,表現為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建立起共和政體。從生產方式來看,從封建的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渡;從階級結構來看,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從教育來看,教育內容和方式都在發生變化,集中體現為新式學堂的出現。科技方面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參考答案:(1)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2)產生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產生了資產階級、工人階級等新的階級。(4)出現了新式學堂。(5)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例2:中國近代化是指中國由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歷史進程。對中國近代化演進層次的論述,史學界有多種觀點。一位著名史學家認為:中國近代化先後經歷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三個時期,並沿著三個層面向縱深延伸。根據所學知識,結合以上觀點回答下列問題。(1)「觀念轉變」「器物變革」「制度變革」分別指什麼?(2)以上變革對中國社會各產生了什麼重要的積極影響?解析:本題從近代化的層次性立意,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和對史實的運用能力,解題時首先理解近代化的三個層次,其關鍵在於利用時間限制篩選事件,「鴉片戰爭後」的「觀念轉變」,應指新思想的萌發:19世紀中後期的「器物變革」,指洋務運動;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制度變革」涉及的事件較多,要考慮全面。第二問答題比較簡單,注意語言要簡煉,條理要清楚。參考答案:(1)「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辛亥革命。(2)影響:①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引導人們關注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②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濟的擴張。③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於資本主義思想的傳播。清末新政對中國的近代化在客觀上起了一定作用,也使人們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反動面貌。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打擊了帝國主義,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發揮出自己的答題技巧,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技巧的運用要靠平時去練、去實踐。筆者淺談旨在說明考生如何把掌握的知識充分發揮出來,取得好的成績。
這樣可以么?

⑼ 歷史問答題

秦朝統一六國的原因:

(1)統一六國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要求。

(2)秦通過商鞅變法增加了國力,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進了統一的到來。

〔教師講解〕戰國時期,各國通過改革,社會經濟都發展較快,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可是這種發展趨勢與當時的政治局面發生了嚴重的矛盾。諸侯割據,相互之間森嚴壁壘,關卡林立,交通受阻,貨幣不一。而且長期的戰爭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正是這種現實的寫照。因此,削除封建割據,結束混戰狀態,實現全國的大統一,既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需要。秦的統一正是符合了這種歷史發展趨勢。

其次,秦國的商鞅變法較東方六國徹底,政治方面,政權鞏固,效率較高,社會穩定。經濟方面,重農抑商、農業發展、國力增強。軍事方面,軍功授爵,軍隊戰鬥力較強。到秦昭王時,秦國的國土面積已超過了東方六國所剩領土的總和。相比之下,東方各國誰都不如秦國強盛,這一點決定了由秦來實現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再次,秦始皇促進了統一的到來,秦始皇即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了嫪毒叛亂,接著整頓內政,對外繼續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重用人才,李斯、尉繚、蒙恬、王翦等人在秦滅六國、統一全國過程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來自北大附中《秦王掃六合》
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變法之後,整個生產力提高了;第二,國家的軍隊,政治都要有組織,有秩序,一切都在上軌道。秦國當時做到了提高生產力水平,政治,軍事也都組織得很好,所以他能平定六國。其它國家像楚國,雖然屈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受到重視,很悲哀。楚國軍事沒有組織好,政治也沒有組織好,不安定,生產力水平也沒有秦國提高的那樣快,所以跟秦國斗爭的時候,楚國就失敗了。當時全國統一是符合潮流的,對提高全國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有好外的。
----金庸《金庸暢談中國歷史大勢》
強悍的軍隊是統一不可或缺的武裝力量!
秦國統一中國的軍隊

他們和蒙古人一樣殘暴,當然他們並不是野蠻人,和屠城的蒙古人或者日本人不一樣,他們屠殺的是和他們一樣勇猛的戰士,長平一戰坑趙軍40萬!

他們並非游牧民族,他們可能不如蒙古人嗜血,但是他們絕對渴望戰爭,他們聽說要打仗,就頓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無所謂生死……他們左手提著人頭,右胳膊下夾著俘虜,追殺自己的對手……而且他們善騎射。

我們沒法判斷單兵作戰時蒙古人和秦人作戰時哪一個會勝出,但是我相信蒙古人寧可遇到野獸。

這支部隊比蒙古人更強大的戰鬥力來源於它比蒙古人更優的特徵:紀律森嚴――嚴明可能無法說明。

賞罰分明――這一點沒有哪個朝代可以達到秦國的水平,所以他們才會不怕死,所以他們甚至會搶首級。

更大的編制――一百萬,蒙古人可曾面對過?

更優的武器生產線――不同時代的兵器有同樣的尺寸,中國史上最強的弩兵,別忘了弓弩對付騎兵最有效,他們曾經一年之內把匈奴人趕到黃河北邊更好的後方――秦國守城也可以把只會破壞的蒙古人餓死。

更強的為戰爭服務的國家機器――這其實就是上邊優點的總結,500萬人口可以支持60萬軍隊在外常年征戰,這是什麼概念?如果說蒙古帝國征戰了80多年,秦國從一個小國到一統江湖打了500多年的戰爭。這個國家任人唯賢,而且君主對軍隊的控制比它後來的朝代更加有效……

更先進的生產力――(這點有些與時俱進啦)一千多年後的蒙古人除了後來有些火炮之外,它哪一點比得上秦國?千年歷史其實都活在狗身上了。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火槍出現前最強大的軍隊,它完全可以用來讓一個孩子馬上取得天下。

秦代將軍服飾復原圖。這種鎧甲為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擺呈尖角形,後背下擺呈平直形。
其他原因:
六國的滅亡,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於拿土地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會問:「六國接連滅亡,都是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地保全。所以說:『弊病在於賄賂秦國』。」

秦國在用戰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大的就獲得城市。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實際多到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比戰敗所喪失的土地,實際也要多到百倍,那麼秦國最大的慾望,六國諸侯最大的禍患,當然不在於戰爭。

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把他送給別人,好象拋棄(不值錢的)小草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覺。(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麼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分得清清楚楚了。終於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當然的事。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六 國 論 作者:蘇洵

歷史的發展決定了,在那麼一個時期,必然要出現一個強者,來統一中國.
分久必合,天叫人合,人不得不合.

⑽ 怎麼樣回答歷史問答題

首先,要分析史料題的題型,以便對症下葯。史料題的設問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類,問題比較簡單,只要求從材料中找准信息點來回答,甚至不必加工。
第二類,依據史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對有關問題進行說明、論證。
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並且要靈活運用平時掌握的理論、知識、技能去解答。
第三類,理論聯系實際的題目。要求考生以史為鑒來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我們研究歷史的真正目的。
回答這類題目,要求考生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知識的遷移,各學科知識的滲透,並且關注社會現實問題。

其次,要採取科學的解析方法。
史料題分析一般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認真閱讀
要完整准確地把握題意,首先要將史料的意思弄明白,關鍵是要認真,要有耐心。認真閱讀史料,除了閱讀正文而外,還要注意閱讀史料的按語和章節附註。這些要素提示我們把這段史料還原到相應的歷史環境下,有助於我們聯想相關的歷史知識,正確答題。至於史料的正文部分至少要讀三遍。第一遍泛讀即整體閱讀。疏通文字,把握史料的基本內容。閱讀的過程中,劃出中心句或關鍵句,概括出史料的主要意思。對似懂非懂的內容要聯繫上下文,再把它和中學課本中的有關知識結合起來。這樣就能達到正確理解史料的目的。
第二遍閱讀是針對文後的題目,有選擇地閱讀,是精讀。這次閱讀實際上是對史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整理的過程。要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特別是要挖掘材料間的隱性聯系。
史料後的題目做完後,進行第三遍閱讀。這次仍是通讀史料,檢查一下有沒有把握住史料的主要內容,有沒有疏漏的地方。這一次閱讀是拾遺補闕。
2、仔細審題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說認真閱讀史料是准確答題的基礎,那麼仔細審題則是關鍵。不少同學不會審題。特別是考試時遇到一些材料長,信息密度大,文字又比較艱深的史料題。一看材料,心裡發慌,手腳自然就亂了。還沒答題心理就打了敗仗。於是,匆忙地將材料和題目看一下,還沒有理解清楚題意,就草率答題。其結果,下筆千言,離題萬里。殊不知,審明題意是正確答題的前提。只有仔細審題,正確理解題意,才能准確回答,不至於答非所問。
仔細審題,首先要看清題目有幾問。其次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語如時間、背景、措施、意義等去理解,還要注意有沒有字數的限制,問題之間有沒有聯系。如果遇到評價某人或某物,必須客觀。一般要從正反兩方面加以評述。另外有些題目的回答,還要考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深層次、多角度、實質性地分析。
3、准確表述
理解史料原意後,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回答,千萬不能丟、漏要點。這一步的關鍵是靠船下篙,扣緊問題回答。對史料里的有效信息要進行整合、概括。表述時做到語言准確、邏輯嚴謹、層次分明。

當然一定要扣住課本上的考試相關內容,祝你好運。

閱讀全文

與歷史知識搶答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