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階級特徵及歷史事件全匯總

階級特徵及歷史事件全匯總

發布時間:2021-03-14 23:58:15

⑴ 高中歷史的每一段時間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每個人改革時所代表的階級及改革後所形成的國家性質 急急!!

商鞅變法 代表新興地主階級 封建國家
戊戌變法 代表資產階級 希望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但失敗了
沙俄亞歷山大1861年改革 代表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 資本主義
日本明治維新 新興中產階級 資本主義

⑵ 世界各階段歷史特徵

世界近代史階段特徵

一、前資本主義時代(14、15世紀--17世紀中葉)
14、15世紀到17世紀早期,歐洲正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一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階段――工場手工業興起。商品貨幣關系也改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發展起來,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國際關系方面,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主義國家開辟新航路,搶奪殖民地,開始用殖民主義的鎖鏈,把原來彼此孤立、隔絕的大陸連接起來。這也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海外殖民掠奪,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物質基礎。
思想文化方面,經濟和政治關系的變動引起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新興資產階級掀起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體現了以人文主義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解除了封建神學的精神枷鎖。
政治方面,一方面是下層人民群眾反封建斗爭高漲,另一方面是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取得政權,兩者結合為革命奠定了階級基礎。16世紀後期,世界上爆發了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革命。獨立後的荷蘭迅速發展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

二、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
世界近代史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從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和發展、逐步形成世界體系和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歷史。因此,世界近代史是一個人類社會的轉型時期。其轉變的基本特徵有三:一為經濟方面,由閉塞的、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商品經濟轉化;二是法治取代了人治,建立以法律為標志的國家權力,以取代以君主為代表的貴族特權;三是公民取代臣民,人民得以參與國事,擁有法定的權利與義務,人的價值和尊嚴得到前所未有的體現。

第一階段:工場手工業時期(17、18世紀)

本階段是資本主義的童年時期,亦稱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代。資本主義的成長和封建制度的衰亡,是這一歷史階段的中心內容。

1、資本主義發展:
①經濟:封建自然經濟走向解體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是本階段經濟領域中的主要發展趨勢。這種變化是西歐封建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也受到了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地理大發現的有力推動。正是在新航路開辟以後,西歐各國出現了一個血腥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通過圈地運動、殖民掠奪和奴隸貿易等野蠻手段,西歐各國迅速積累起大量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商品經濟取代自然經濟是歷史的進步,它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同時帶動了政治和意識形態領域中的反封建斗爭,並使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加強。但此時的資本主義從經濟發展上看仍處於初期階段,水平較低。此時占統治地位的生產組織形式是手工工場,分為分散的手工工場和集中的手工工場兩類,均由商人開辦,因此工業資本和商業資本並未截然分開,反而由商業資本控制著工業資本。由於受工場手工業生產能力的限制,這時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不充分,盡管代表著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但遠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而此時發展不充分的資本主義生產力水平,就決定了此時一些政治現象的特點:如,由於商業資本較工業資本為雄厚活躍,故商人、大金融家的力量較強,被稱為大資產階級。他們一般在本國的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處於領導地位。又如,由於資本主義經濟還未對封建經濟形成優勢,從而直接限制了資產階級的力量,故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一般都呈現曲折復雜的特點,往往遭到占優勢地位的封建力量的反撲。而革命成功後,充其量只能確立起資本主義社會的若干基本原則,而不可能建立起完整健全的資本主義社會。而當本階段接近終結時,世界上僅有四個資本主義國家(荷蘭、英國、美國、法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仍處於封建制度甚至更落後的社會形態中,資本主義遠未形成世界體系。這歸根結蒂是由於工場手工業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還不足以將封建制度徹底廢除,不足以改造社會,更談不上改造全世界。
盡管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但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性已明顯暴露出來,各國發展各具特徵。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最早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但殖民掠奪的財富並未轉化為資本,而大多用於統治階段奢侈生活的揮霍,因而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荷蘭在16世紀晚期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17世紀成為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其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其對外貿易、運輸等行業遠較工場手工業占優勢。這一特點不久就成為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弱點。17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發展也較為迅速。荷蘭的經濟地位和海上霸權很快就被擁有強大工場手工業的英國所代替。馬克思曾指出:「荷蘭作為一個優勢商業國走向衰落的歷史,就是商業資本在產業資本面前屈服的歷史。」這預示著資本主義在經濟上的發展走向。法國本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也較快,18世紀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其采礦和冶金業在全歐洲居於領先地位,絲織業和奢侈品生產也蜚聲國際市場。而俄國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均較為遲緩。17世紀在莫斯科、圖拉等地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但水平較低,並帶有很深的農奴制烙印。
②思想:商品經濟的突出特徵即為自由。因其只能通過市場運轉,而自由是進行市場活動的先決條件。商品市場上的買賣雙方、金融市場上的借貸雙方、勞動力市場上的僱傭雙方都要有選擇的自由、談判的自由、成交的自由和簽訂合同的自由。而取得這些自由的前提即人要有自由。由於商品經濟的這個基本要求,在本階段意識形態領域就出現了強調人的價值、尊嚴和權利的思潮,形成了以宣傳理性為中心的啟蒙運動。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斷,它以人的自然權利(天賦人權)來和封建主義的王權、神權和特權對抗,提倡自由平等、法治、社會契約和三權分立等主張。它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最充分的思想動員。同時,啟蒙思想家還為新的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了各種國家的政治構想,為日後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的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如美國1787年憲法就集中體現了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思想。
③政治:上述經濟發展和意識形態演變的趨勢可充分說明,此時的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進程中。這一過渡有共同的規律,但其經過的道路各不相同。歸納起來可分為革命和改革兩種方式。但在本階段,成功完成過渡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極少數國家,改革尚處於萌芽狀態。
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僅爆發在少數資本主義發展較快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為革命的成功創造了物質前提。舊的社會體制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這是造成爆發的根本原因。因為資產階級的力量並未強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國際環境的原因,這就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的進程曲折多變。例如:英國革命有過幾次反復,法國革命則更為明顯,美國獨立戰爭也經歷了先挫折後勝利的轉變,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一般說來,在革命的第一階段,資產階級在革命前所追求的目標大體均已實現,這便是革命的基本成果。但由於封建勢力的反撲以及外來勢力的干涉,使革命必須繼續向前發展,必須大大突破預定的革命目標,才有可能鞏固既得的成果。當此任務完成時,這些超出革命預期目的的步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就必須在退回到成熟的起點上——即革命初期取得的那些革命成果。從階級關系角度分析,革命最初的領導者多是大資產階級及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如新貴族、自由派貴族),人民群眾是資產階級的同盟軍,資產階級與人民群眾有一致的斗爭目標,但卻有不同的斗爭目的。當革命需要向前發展時,掌權的大資產階級就開始不能適應要求。此時主要的推動力量是下層群眾和革命陣營中更激進的派別。而最終革命成果得以鞏固和維護時,大資產階級又會重新執政。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主要表現在革命推翻了舊制度,使國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資產階級掌握政權建立起資產階級專政,但政權組織形式有所區別。同時,這一時期的資產階級革命雖從時空觀念上講相去甚遠,但相互間卻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為美、法兩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而美、法兩國革命的聯系則更為緊密。
向資本主義過渡的另一條道路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推行者均為具有明智頭腦和長遠眼光的封建統治者。當國外已開始出現資本主義國家並明顯地顯示出先進性,而國內資本主義因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些統治者為維護封建統治,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而拋棄成法,採取一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措施。這種改革不存在政權易手,有緩進、溫和的特點,其措施首先從經濟方面入手,極少涉及政治。對封建制度改革的力度相對較弱,封建殘余濃厚。因此,以改革的方式向資本主義過渡必定是個長期的過程。本階段並沒有以改革方式走完過渡全過程的事件。但這些改革均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條件,從改革的背景和結果上看,反映了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必然性。
④殖民活動:在本階段,資產階級盡管只在個別國家掌握了統治權,但已經開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動。這是商品經濟特徵所決定的。在本階段,歐洲各國普遍推行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一方面鼓勵本國發展工場手工業,刺激出口,另一方面在海外大肆推行殖民擴張的政策,掠奪財富,賺取商業利潤。17-18世紀,荷蘭、英、法等國極力進行殖民擴張,成為繼西班牙、葡萄牙之後的新殖民強國。此時的殖民活動,以公開的殺人越貨式的殖民掠奪為主要方式,充滿暴力色彩,如公開掠奪貴重金屬、屠殺當地居民、黑奴貿易等。其基本動因即為資本原始積累。它在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同時,給被侵略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造成亞洲廣大地區的貧窮落後。

2、民族解放運動:
本階段民族解放運動的重心在美洲。由於在亞洲殖民勢力尚未充分滲透,只集中於南亞次大陸一帶和太平洋地區。而在非洲,殖民活動主要限於沿海地區,以進行奴隸貿易為主要形式。因此在亞非兩地,殖民勢力有限,民族解放運動尚未興起。而美洲是最早遭到西方殖民入侵的地區,此時已被瓜分完畢,受殖民活動的危害最大,殖民國家在這一地區的爭奪也較為激烈,所以該地區最早興起民族解放運動。在北美,由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而受到英國殖民統治的阻礙,因此爆發了帶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民族解放運動,它的勝利為本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

3.國際關系:
在本階段,西歐各國在對外進行殖民擴張過程中產生了尖銳矛盾,為爭奪殖民霸權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17世紀,英、荷兩國成為爭霸的主要對手;18世紀英法矛盾又逐漸突出。互相之間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這些戰爭從本質上說都是爭霸的商業戰爭。結果是英國先後戰敗對手,在18世紀後半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自18世紀90年代開始,歐洲各國對法國進行了連綿不斷的干涉戰爭。它帶有爭霸性質,是英法兩國爭奪殖民霸權的延續,也是法俄兩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的表現。但它更是歐洲資本主義力量和封建主義力量之間的一次斗爭。從結果上看,當時即使在資本主義力量最強的歐洲,封建勢力也要更為強大一些。

這上面也有:http://tieba..com/f?kz=107734400

⑶ 有關早期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統治的歷史事件

資產就是財產也就是你有的東西,你有了東西就會辦成另一個階級嗎?我們現在不這么認為了吧。我們要保護個人資產鼓勵投資創造財富增加gtp,只有這樣國家才能。。。是嗎?概念變了問題就不存在了。

⑷ 中國近代史歷程的三個階級分別指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謝謝

第一階段: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革新,創辦近代工業。重大事件有:洋務運動興起、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
第二階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政治變革,走資本主義道路。重大事件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第三階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解放思想。重大事件有:新文化運動。
這些事件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但最終都失敗了,近代化的歷史重任最後落到無產階級的肩上。

⑸ 總結世界古代史歷史階段特徵 總結世界近代史歷史階段特徵

第一部分 史前人類 ★

1.人類的進化過程要了解,各個階段發現的典型化石代表要知道。

2.農業革命的意義與新石器時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點、內容和意義要知道。

第二部分 古代西亞諸文明 ★★

1.蘇美爾城邦的產生、發展及經濟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詞解釋和選擇題的形式來考查。

2.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和古巴比倫的社會經濟制度都是比較重點的知識,要注意理解並識記。

3.亞述帝國時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倫王國的擴張與衰亡要掌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發明,猶太、以色列統一王國的形成及其分裂要掌握。

6.猶太教的形成與發展。

7.波斯帝國的建立與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8.波斯帝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要熟悉。

9.波斯帝國的歷史地位要了解並掌握。

第三部分 古代埃及文明 ★★★

1.古代埃及帝國形成的過程和採取的措施。

2.對金字塔的評價。

3.宗教崇拜與墓葬習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內容比較多,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要注意名詞解釋和選擇題的出現。

第四部分 古代印度文明 ★★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作為名詞解釋往往會被考到。

2.早期佛教產生的社會背景、基本教義及其進步性和實質。

3.新興宗教與思想要知道。

4.孔雀王朝的政治經濟制度。

5.佛教的傳播過程和范圍要清楚。

第五部分 古代希臘文明 ★★★

1.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識,無論是簡答還是名詞解釋、選擇題,出的可能性都比較大,以及希臘城邦制度的特點和內容。

2.希波戰爭與伯羅本尼撒戰爭的原因及其影響要熟記,這是很重要的知識。要注意比較希波戰爭與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原因和歷史影響。

3.雅典民主政治繁榮的原因和表現。

4.馬其頓帝國與希臘化時代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要了解。

世界近代現代史階段特徵
1、14——16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時期
經濟:自然經濟開始解體,資本主義萌芽產生;資本原始積累;工業生產組織的基本模式是手工工場;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雛形出現。
國際關系:早期殖民擴張。
思想:文藝復興。
2、16——18世紀:資本主義手工工場時期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以手工勞動為主,生產模式依然是手工工場。
政治:資產階級革命展開,資本主義的議會民主制度開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只是在少數國家確立,大多數國家仍處於封建制度統治之下。
國際關系:爭奪殖民霸權和歐洲霸權。
民族解放運動:中心在美洲(北美獨立運動和拉美獨立運動)
思想:啟蒙運動,為資本主義社會確立政治構想。
3、18世紀中期——19世紀中期:工業化初期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經濟: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向其他地區擴展;生產方式由手工向機器轉變;生產組織形式由手工工場向工廠轉變;資本主義市場體系初步形成。
政治: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確立統治地位。
國際關系: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初步形成。
民族解放運動:亞洲革命風暴。
思想:自由主義(亞當斯密)、民族主義、馬克思主義。
4、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前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經濟:第二次工業革命;生產關系的變化,壟斷組織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
政治: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政治發展不平衡,呈現兩種基本類型。
國際關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形成三對基本矛盾和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一戰。
民族解放運動:亞洲覺醒;
思想:列寧主義誕生。
5、1917——1929年:十月革命到二十年代的東西方世界
經濟: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經濟霸主,日本崛起為東亞霸主;蘇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政治:資本主義世界進入相對穩定時期;第一個社會主要國家蘇聯的建立和鞏固;
國際關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峙與斗爭。
6、1929——1945年:大危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經濟: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發展;蘇聯從1928年起實施了三個五年計劃。
政治:政治發展不平衡,英法美等國家保存了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德日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
國際關系:歐亞戰爭策源地形成;凡——華體系解體;法西斯國家的局部侵略戰爭發展為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民族解放運動:與反法西斯斗爭緊密結合。
7、1945年——20世紀70年代初: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冷戰共處和激烈競爭時期
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高速發展時期,日德發展尤為突出;戰後亞洲經濟的發展;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資本主義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
政治: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繼續完善發展,民主化和科學化趨勢加強,但社會危機和精神危機日益加深;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
國際關系:雅爾塔體系為基礎的美蘇兩極格局形成;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冷戰」;美蘇爭霸。
8、20世紀70年代初——現在:新舊世界格局的交替時期
經濟:1973年,戰後資本主義世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70年代,西方經濟陷入「滯脹」狀態;布雷頓體系崩潰,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動搖;70年代,形成美日歐三足鼎立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成為9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
國際關系:美蘇爭霸,互有攻守;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解體,當前世界替時期。

⑹ 世界近代歷史一共有幾個階級,有什麼特徵,分別有什麼重大事件

第一階段: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進行技術革新,創辦近代工業。重大事件有:洋務運動興起、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產生。 第二階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進行政治變革,走資本主義道路。重大事件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 第三階段:學習西方思想文化,解放思想。重大事件有:新文化運動。 這些事件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但最終都失敗了,近代化的歷史重任最後落到無產階級的肩上。

⑺ 近代資產階級的派別,思想及相關歷史事件

實業派,洋務派,思想:自強,求富, 師夷制夷 、中體西用 事件:戊戌變法

⑻ 資產階級歷史功績及其階級特性

資產階級(Bourgeoisie)
資產階級(又稱布爾喬亞)是根據一些西方經濟學思想學派,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為資本主義社會所做的階級劃分當中的富有階級之一。

中國當代的資產階級情況

因為中共理論的說法是「在中華民國時的中國的矛盾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而且這兩者之間是「不可調和的矛盾」,並稱只要無產階級奪權後建立起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後,資產階級就會「消亡」。
所以在1956年三大改造後,中國大陸官方就認為「資產階級在中國已不存在」。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官方仍沿用此說法即「資產階級(資本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在三大改造中消亡」,而更多的使用「企業家」或「實業家」來稱呼資本家,有人因此而認為此說法自相矛盾。

資產階級辭源
資產階級的英語「bourgeoisie」來自法語,源於義大利語的「borghesia」,而後者又是源於從希臘語「pyrgos」演化而來的「borgo」,意思是村莊。因此「borghese」就是指在村莊中心擁有房子的自由人。
資產階級出現在中古時期的義大利,那時住在村莊中的居民開始變得比住在附近鄉間的人還要富有。因此他們可以獲得相對上較多的權力和影響力,越來越接近統治階級和神職人員,同時逐漸遠離平民階級。這種中古時期的資產階級原型就是磨坊擁有者,他們能夠快速地對當地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力,以至於可以對統治者表達否決權。
在接下來的世紀里,資產階級這個名詞則較適合用來指稱最初的銀行家,以及那些從事新興活動如貿易和金融的人。19世紀之前,這個詞大部分情況下指的就是低於貴族、高於農奴和無產階級的廣大人群。

馬克思主義中的資產階級
在馬克思主義里,資產階級被定義為在生產商品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擁有生產工具的階級,和「資本家」實際上是相同的意思。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賺取薪資者)與資產階級在本質上是互相敵對的,比如說,勞工自然都希望薪資能夠越高越好,然而資本家卻希望薪資(即成本)能夠越低越好。換句話說,資本家會剝削勞工。
在最激進的共產黨的話語中,「資產階級」是一種侮辱;那些被認為與資產階級合作的人通常被稱作資產階級的走狗。
如果將「擁有生產工具」定義為一個人對某個特定的生產工具擁有完全的控制,那麼在21世紀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已經剩下非常少的資產階級者了。在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用語中,資產階級是指那些控制了公司機構的人,控制的方法有透過對公司大多數股份的掌握、選擇權、信託、基金、仲介或關於市場業務的公開發言。因此「資本家」是指財富主要透過投資得來的人,而他們不須要工作以求生。
在現代非馬克思主義的中文用法里,資產階級(或布爾喬亞)和普羅大眾(普羅是從無產階級Proletarian的頭音而來)時常被用來指稱富人與窮人,而不一定是指擁有或不擁有生產工具的人。
階級並非一個同質的完整實體,許多分析家會對資產階級進行更細膩的劃分。這些劃分有:
★上層資產階級(high bourgeoisie):由最富有的人所組成,包括了企業家、貿易家等等。
★中層資產階級(middle bourgeoisie):那些擁有固定繼承財產或收入的人,他們比起上層資產階級較不富有。
★小資產階級或小布爾喬亞、小資階級(petite bourgeoisie。):以小筆資金獨立創業的人,他們可能僱傭少許的員工。
對某些人來說,小資產階級還包括了馬克思主義中的無產階級,而「無產階級」這個詞則是指那些剩下來最下層階級的人(貧窮的勞工)。這個定義完全忽視了擁有生產工具這項條件,而且並不是非常普遍的用法。

資產階級的價值觀
在共產主義社會的宣傳中,資本家被描繪為:
★奉從主義者(conformism)
★保守主義者
★庸俗主義者(philistinism)
★個人主義者
★對於個人財產過度關注
★對宗教的虛偽信仰
★資產民族主義者(Bourgeois nationalism)
而在真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下,資本家主要信奉自由主義,所以上述宣傳與描繪是不全面的,因為也會有資本家信奉共產主義(比如所謂的紅色資本家)、納粹主義和極權主義

⑼ 世界近現代史四個時期的階段特徵和主要內容

世界近現代史階段特徵:
一、工場手工業時期(16-19世紀初)
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徵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封建自然經濟走向瓦解,資本主義制度在一些國家內開始確立。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14-15世紀,歐洲生產技術的提高,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形成直接促進了資本主義萌芽。貨幣地租的出現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農村中發展起來。 (2)新航路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商業革命」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轉移,「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成長。
2、政治上: 在荷、英、法、美等國,新的階級力量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要求當權發展資本主義,這樣,這些國家先後爆發革命或戰爭,這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充分,還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反映在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上,就是革命過程的曲折與反復,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較少。
3、思想上:在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出現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矛頭指向封建社會,在資本主義發展階段,出現了啟蒙思想,在反動教權主義的同時,還批判專制主義,啟蒙運動不僅解放了思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為資產階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設想。

二、蒸汽機時代(19世紀初-70年代)
基本特徵:
在工業革命推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許多國家和亞洲的日本確立,資本主義世界 體系初步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自然經濟。確立了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8世紀60年代開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標志著資本主義工業開始從手工工場階段向大機器生產過渡,1840 年前後機器製造業的建立,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19世紀初期工業革命已在世界范圍內展開。19世紀中期,法、美完成工業革命。19世紀中期以後,俄、日也開始了工業革命。
2、政治上: (1)歐洲封建君主們在聯合打敗拿破崙後,瘋狂進行反攻打算,殘酷鎮壓各種革命活動,歐洲大陸一片 黑暗。隨著工業革命在世界范圍內擴展,為工業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的確良848年革命摧毀了維也納會議確立的反動秩序,並為新的資產階級政治運動的到來打下了基礎。 (2)19世紀60、70年代,隨著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和工業資產階級的壯大,它們希望進一步清除 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促進資本主義更快發展。因此,歐美各國分別通過不同的方式為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障礙,亞洲的日本也經過明治維新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至此,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起來。
3、思想上: (1)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亞當`斯密的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理論,因為適合了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逐漸流行起來。自由主義取代重商主義成為主要的經濟思想。 (2)工業革命的深入,也使得資本主義制度制度的各種弊端暴露,工人運動興起,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類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革命實踐,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4、鎮壓工人運動: 資產階級在繼續反封建的同時,其階級的反動性日益增長。
5、殖民擴張: 對原料和市場的強烈需求,促使資本主義國家更加積極地對外擴張。其中,英國和俄國表現最為突出。擴 張加劇了列強之間的矛盾,克里米亞戰爭是這一矛盾的突出表現。資本主義列強的擴張,一方面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沖擊了這些落後地區的社會體制。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三、電氣化時代(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這一時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擴展和深化的過程。具體分為兩個階段。
1.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階段特徵: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世界歷史進入電氣時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形成,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壟斷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內政外交產生巨大影響,對內壟斷組織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對外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加緊侵略擴張。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壟斷組織。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生產組織形式,從此成為一種經濟模式。 (2)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美國和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它們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壟斷經濟發達,再加上其它有利的條件,經濟發展步伐最快,超過英國和法國。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設備落後,資本大量輸出,過早地偏離發展工業經濟為主的道路,走向資本輸出為主的道路,因而經濟發展緩下來,日本通過對內大力發展工商業,扶植壟斷經濟,對外竭力進行侵略擴張,使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強國。俄國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之後,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較大的發展,但由於封建殘余勢力的束縛,仍遠遠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2、政治上: (1)壟斷資產階級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家的政治、經濟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 (2)由於國情不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出現了兩種類型: 第一類是走政治民主道路國家,以英、美、法三國為典型;第二類是走專制主義道路的國家,以俄、日、德三國為典型,這是帝國主義政治發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現。
3、思想上: 政治、經濟領域里的巨大變化,反映在思想領域,原來支配資產階級思想界的自由主義思潮日漸衰微:社會主義思潮中出現了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分裂,在雙方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並在斗爭中得到豐富和發展,形成了列寧主義。
4、殖民擴張上: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乃到壟斷的形成,資本輸出和瓜分世界成為這一時期帝國主義的共同要求。20世紀初,整個世界被帝國主義在經濟上、領土上瓜分完畢,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也最終形成了)。這表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在爭奪世界霸權和殖民地的斗爭中,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加劇,最終導致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2.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45)
基本特徵: 一戰後初期,歐洲各國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政局動盪的現象。到了2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相對和平發展的局面,各國經濟開始復甦、繁榮。但好景不長,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出現,使各國開始面臨更嚴重的政治危機,紛紛尋找出路,原有的國際體系開始崩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戰爭破壞嚴重,英、法經濟凋敝、衰退,德、意經濟處於崩潰邊緣,但美、日兩國從一戰中受益拓寬了海外市場,由戰前的債務國變為債權國,實力大增,國際經濟力量結構發生變化。英國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鎊的地位發生動搖,美國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2)在美國「金元「幫助下,西歐經濟在戰後迅速恢復。資本主義國家在1924年後,進入一個相對穩定和短暫的經濟繁榮時期。(3)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為了克服危機,美、英、法等國採取的方法是在維護自由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的國家干預,其中尤以美國的羅斯福新政為典型。德、日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走上法西斯道路,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及相關的民用工業,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同時發動對外戰爭,轉嫁危機。
2、政治上: (1)戰後初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革命運動一度高漲,到20年代中期資本主義國家出現相對穩定的局面。 (2)經濟大危機後,英、美、法堅持走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道路;德、日則建立法西斯專政,形成了歐亞戰爭策源地。在法西斯侵略面前,英、美、法推行了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導致了二戰的爆發。 (3)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也損害了英、美等國的利益,它們對法西斯的態度由縱容到反擊,世界反法西斯聰明建立,反法西斯力量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四、電子信息時代(1945- )
基本特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普遍經歷了「恢復-繁榮-滯脹-穩定發展」等四個時期,西歐和日本的崛起,動搖了美國世界經濟霸主的地位,出現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正式形成與發展,帝國主義推行霸權政策和新殖民政策,是二戰以來資本主義政治發展的主要表現。 具體表現:
1、經濟上: (1)二戰結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國依靠美國的援助,迅速恢復生產。50年代初到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使經濟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被稱為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其中,日本和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尤為突出。但是,由於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並未解決,70至80年代,西方國家發生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經濟陷入生產停滯和通貨膨脹交織的「滯脹」狀態。 (2)1944年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在美國的倡導下又成立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這既是戰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開端,也成為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權地位確立的標志。60年代末,美國的經濟地位由於日本、歐共體的崛起而發生嚴重動搖。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喪失,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經濟區域集團化和世界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在迅速增強。(3)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殖民體系全面崩潰之後,依然在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基礎上,利用科技和資本優勢,變相掠奪剝削第三世界國家,加強經濟的滲透和控制。
2、政治上: (1)「二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起來,國家和政府的職能進一步加強,它的本質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調整發展,它為適應生產力而產生,又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但是它沒有也不可能根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二戰」後初期,歐洲力量嚴重削弱,美國經濟軍事實力增強,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西歐、日本惟美國馬首是瞻。70年代以來,美國霸主地位嚴重動搖,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 (3)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對抗,形成了「冷戰」局面。隨著蘇東劇變,冷戰局面結束,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⑽ 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事件包括哪些

尼-德-蘭-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法-國-大-革-命

尼德蘭革命是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是通過民族解放戰爭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後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歐洲還普遍處於封建專制統治的時期,荷蘭共和國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它為資本主義在尼德蘭北部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也使人類歷史的前景出現一抹燦爛的曙光。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的事件開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結束,以新貴族階級為代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起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革命,也稱又稱英國內戰、清教徒革命。那場戰爭導致內戰的發生,國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40年後,英國人又請來威廉來擔任英國國王,進行了「光榮革命」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的統治。

法國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和教參也採用了此觀點。
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

閱讀全文

與階級特徵及歷史事件全匯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