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廣德歷史文物知識

廣德歷史文物知識

發布時間:2021-03-14 23:36:12

A. 安徽最著名的歷史文物是什麼

80年代以來,馬鞍山來出土了大量的古自墓葬和古遺址,從新石器時代至商周的古遺址不一而足。三國朱然墓發掘於1984年6月,出土許多珍貴文物,部分漆器填補了三國美術史的空白,被列為80年代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所有這些都反映了馬鞍山具有久遠的歷史文化淵源。

B. 廣德縣的文化


祠山文化
祠山文化,是指西漢末年起,以安徽省廣德縣橫山為中心,遍及江淮和東南沿海廣大地區,由緬懷治水英雄張渤關愛民眾、彌災捍患、勇於獻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禱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橫山為祠山得名。 」張渤治水的傳說「,被列入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吳文化
廣德早期是一個傳統的吳文化地區。據縣志記載:建安初,孫策平定宣城以東地區,孫吳分故鄣縣地始置廣德縣。廣德雖然地處吳頭楚尾,但區治上多隸屬江浙。從唐末至宋以來,雖然戰亂不斷,廣德基本上是受以揚州(今江蘇揚州)、建康(今江蘇南京)為中心的地方勢力控制。吳、南唐政權多次曾派使前往廣德祠山祖殿祭祀祈禱。
元至正十四年,改廣德軍為廣德路,屬江浙行中書省。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廣德路為廣興府(不久改稱廣德府),屬江南行中書省。明初,改廣興府為廣德直隸州。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考量,早期的廣德應是吳文化佔主導地位的地區。從廣德甘溪溝土著人吳儂軟語的方言中,也可以窺見廣德地區早期吳文化的淵源。另外的因素就是就是祠山文化的興起與傳播。
明朝徐應秋《玉芝堂談薈》稱「雷之布鼓,登之鬼市,河源地丘之神債,廣德祠山之埋藏,是謂天下四異,非妄傳也。」可見,祠山文化來源於吳越,勃發於廣德,又張揚於吳越大地。祠山文化,既具有吳文化的典型特徵,又是吳文化發展的一個極至。
徽文化
明清時期,徽文化逐漸成為廣德的主流文化:
祠堂,起始於徽州,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載體,是族權自治的象徵,也是徽州人最基本的人居環境。徽州的祠堂文化和牌坊文化、譜牒文化一起,組成了支撐封建宗法自治制度的三根支柱。自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帶進廣德。隨著徽商在廣德的發展,宗法自治制度也帶到廣德,通過幾十代人幾百年的努力,徽文化以潛移默化的形式,經過同廣德的本土文化的不斷撞擊、融合,從最初的互相排斥到後來的相互包容。發展到明代後,徽文化在廣德地區已經占據主導地位。從倖存的鳳橋大范村的范氏宗祠、誓節蘆塘陳氏宗祠中,不僅能窺見徽派建築藝術的精髓,更能洞見宗法自治的物化形式——祠堂管理模式。
牌坊作為徽派建築藝術的代表,在廣德的留存,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廣德人對徽文化的接納和歸屬。
譜牒文化與牌坊相似,廣德保留下來的諸多宗姓的族譜,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響作用。
移民文化
現代廣德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多元的移民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點。在清朝末年到民國初年的半個多世紀中,廣德逐步形成了以河南移民帶來的中原文化和湖北移民帶來的西楚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結構,其中尤以河南省光山縣移民為眾。
起初,這種移民文化是以較為封閉的形式存在,形成以村、鎮為單位的文化割居現象。但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兩代人努力,廣德的本地人和各地移民通過聯姻、商貿、生產和社區活動等形式,加強了不同宗教、習俗、教育、倫理道德之間的各種文化交流。通過交流,各種文化揚長避短,取捨有度,從而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地區特色移民文化。
四合地蹬子戲,四合地蹬子戲又名「地花鼓戲」,地攤子戲,是盛行在四合鄉耿村、焦村、宏霞村的遐嵩片以及梨山一帶的一種民間戲曲,是不需舞台的廣場表演形式。因具有不受場地、時間限制等優點,所以受到廣大老百姓的喜愛。2010年4月,四合地花鼓戲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授予「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桐夭村的旱船,旱船也稱龍船、綵船。它是我國民間的一種游藝。廣德縣最有名氣的旱船當數桃州鎮白橋村(原屬高湖鄉)桐夭村的旱船。該地旱船起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九十餘年歷史了。
廣德四絕,就是在安徽廣德縣境內的四道特色菜,它們分別是:楊灘鎮境內「御桌珍饈桐花魚」,橫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珍禽美味橫山雉」,盧村鄉的「山珍之珍笄山筍」,誓節鎮的「珍稀沙河鱉」。
廣德天下第一鮮,廣德縣的天下第一鮮是只需要聞到它的香味就能讓人垂涎欲滴。而天下第一鮮卻是無意中得來的美食。是靠嗅覺就能判斷是否地道的一道湯菜。是專屬於廣德的味道。 民眾教育館
廣德縣民眾教育館始建於民國13年(1924),館址在文廟西側(現人民廣場西)。25年遷至西大街真武廟(現增谷路北端)。次年,抗日戰爭爆發,改稱流動施教團。32年,復稱民眾教育館,館址在西南鄉崇法寺。其主要活動為開展平民教育,設有問字處,閱報處、圖書室等。抗戰前後,曾組織過球類、棋類、歌詠、嬰兒健康、自由車(自行車)比賽和小型業余演出,並舉辦「抗日建國圖畫展覽」、「國貨與敵貨展覽」等。34年底,民眾教育館停辦。
文化館
縣文化館建於1950年2月,館址設在北大街。初稱為廣德縣人民教育館,次年改稱縣文化館。1957年遷入南二街(今桃州路)新址。1969年1月,縣文化科、文化館、新華書店等單位合並成立「毛澤東思想宣傳社」。一度文化館又與桃州戲院合並。1978年恢復原建制後幹部、職工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幹部、職工20餘人,設行政、宣傳、文藝3個組。
區、鄉(鎮)文化站1953年全縣9個區各設有1個文化站。此後,隨著行政區劃的調整變更,1956年只設誓節、柏墊、邱村3個文化館。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除城關外,又改設五個公社文化站,1962年,原公社文化站升格為區級站,改稱為中心文化站。1975年,各站都新建了辦公用房,增加了人員、設備。1976年5月,開始試辦社辦公助文化站。1986年全縣有鄉辦公助文化站23個,其中磚橋文化站建有兩層樓房1座,設圖書、游藝、錄像放映等室。1987年底,全縣共有鄉(鎮)文化站28個,人員36人。
圖書館
廣德縣圖書館的前身是縣文化館圖書閱覽室,原藏書4500冊。1981年與文化館分開,單獨建館,有館舍150平方米,管理人員4人。以後,人員、藏書、設備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工作人員12人,藏書45300餘冊,其中善本古籍1852冊,期刊報紙330餘種。讀者人數已由建館初期的每月幾百人次增至2000餘人次。
檔案館
1958年11月,中共廣德縣委和縣人民委員會檔案室合並成立廣德縣檔案館,有專職幹部2人。1963年11月,廣德縣檔案管理科成立,與縣檔案館合署內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機構裁撤,人員下放。1973年7月恢復縣檔案館。1980年11月成立廣德縣檔案局,仍與縣檔案館合署辦公。1987年底,有庫房296.5平方米,人員8名,收藏檔案全宗85個,各類檔案、資料計27121卷(冊)。其中文書檔案12925卷,科技檔案135卷,專門檔案2676卷,資料11385卷。長期以來,檔案只供內部使用。後經全面整理,部份向社會開放。1980~1987年為各界人士提供憑證和數據資料1.7萬余卷次。1987年縣檔案館被評為全省檔案工作先進單位。 大聖寶塔
位於桃州鎮迎春街北側,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始建。初為五層六門磚塔。宋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二十七日夜「為火焚」。元符三年(1100)至崇寧四年(1105)六月,由宋榮、宋宗弟兄領頭重修為七級浮屠。後幾經修葺,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遭火災,飛檐、樓板、塔頂化為灰燼,僅存磚制塔體。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7月,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重修,1986年4月全面修復。現塔高42米,底座周長26.4米,七級六門,六角飛檐。覆鐵鍋式塔頂,飛檐均鋪青灰色簡瓦,造型瑰偉。塔側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銀杏樹一株。
崇法寺
位於四合鄉洪沖村耿村河北岸。據史志載:該寺始建一說在唐貞觀間(627~649),一說在唐天衤右中(904~907),後歷代多次修繕。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一進西側有戲樓,後殿已毀,現存中進大佛殿和前進天王殿,現存建築經國家文物局和南京工學院專家鑒定,其主體為明代結構。1983年6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安寺
又名崇福寺,位於磚橋鄉陳家邊保安山。唐天寶七年(748)建,後圮,明代重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乾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咸豐十年(1860)戰亂又毀。同治間(1862~1874)重修大殿,光緒十八年(1892)再修。該寺原為三進兩院,中進與後進1968年拆毀。僅存前殿,為典型的清代建築,現作民居。
橋頭村戲樓
位於盧村甘溪橋頭村,始建年代不詳。太平天國革命前尚有祠山廟宇及看樓,與戲台組合成群。現存建築面積86.4平方米,舞台用木板鋪成,檯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寬2.74米,進深3.43米,面積約20平方米,總體結構為明架抬梁,山牆架穿斗式,現樓面及部分梁架已朽,總體面目猶存。
陳氏宗祠
位於誓節鎮蘆塘村左,祠內碑文記載系明萬曆十八年(1590)重修,磚木結構,三進兩院,總面積668.5平方米。未曾大修,仍基本完好。范氏宗祠原稱范公祠,亦名文正堂,為祀宋名臣範文正公仲淹的祠廟。位於鳳橋鄉范村村中,磚木結構。原為二進一院,佔地512平方米。門外石獅一對。現存後進5間,面積123平方米,基本完好。該祠宋紹興九年(1139)初建,明景泰三年(1452)重修,主體為明代建築。《范氏宗譜》稱系文正公二子純仁後裔所建。 省級
廣德民歌,皖南根雕,明德摺扇。
縣級
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張渤治水傳說,柏墊西塢馬燈,東亭獅子舞,柏墊張復菜刀製作技藝,廣德綠茶製作技藝,誓節桑園木榨榨油技藝,誓節楊桿傳統制陶技藝,邱村蘆塘涼席傳統編制技藝,廣德祠山廟會。
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劉文靜與靈山寺傳說,桃姑迷宮傳說,東亭湖的傳說,「三山不見山」傳說,高廟米酒,甘溪方言,易棋。
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獅墩(燈)、郎步街(西關街)的傳說、建平竹籃編織、大王龍燈、海峰造紙術、橫沖旱船(燈)、大費金龍(燈)、邱村民歌(車水號子與薅秧號子)、山北船燈編織扎制、老鴉山悶醬腐乳製作、太極洞的傳說、耿村竹編、大板龍、娘娘石的傳說、仁和竹編。

C. 文物古跡知識

文物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他具有很高的藝術.精神.研究.欣賞.歷史價內值。文物是祖先留給容我們的無價之寶,是金錢買不到的。經過多少年的風風雨雨和戰亂,流傳至今的文物相對來說已經不多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留傳於世的文物會越來越少。所以文物十分珍貴。日用品壞了,可以再生產製造,文物卻不同,它不能再生產,再生產出的東西不是文物,是仿製品或贗品,是沒有任何文物價值的。文物一旦損壞,就永遠不能復原。沒有眾多的文物史跡,文明古國也就名存實亡,失去其傳統的風采和內涵。

D. 歷史文物的介紹

歷史文物,簡要地說,文物就是歷史文化的遺存。從《文物保護法》的內容來看,可以把文物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文物保護單位;一是散存文物。

E. 歷史文物

司母戊鼎,華清宮,
「五星出東方」護膊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陶鷹鼎
◆ 司母戊銅鼎
◆ 利簋
◆ 大盂鼎
◆ 虢季子白盤
◆ 鳳冠
◆嵌綠松石象牙杯
◆ 晉侯蘇鍾(一套14件)
◆ 大克鼎
◆ 太保鼎
◆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良渚出土玉琮王
◆ 水晶杯
◆淅川出土銅禁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齊王墓青銅方鏡
◆ 鑄客大銅鼎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 涅盤變相碑
◆常陽太尊石像
◆ 大玉戈
◆ 曾侯乙編鍾
◆ 曾侯乙墓外棺
◆ 曾侯乙青銅尊盤
◆ 彩漆木雕小座屏
◆紅山文化女神像
◆鴨形玻璃注
◆青銅神樹
◆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 搖錢樹
◆ 銅奔馬
◆ 銅車馬
◆ 牆盤
◆淳化大鼎
◆何尊
◆ 茂陵石雕
◆ 河姆渡土「陶灶」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 獸首瑪瑙杯
◆景雲銅鍾
◆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八重寶函
◆ 銅浮屠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中山王鐵足銅鼎
◆劉勝金縷玉衣
◆ 長信宮燈
◆ 銅屏風構件5件
◆ 角形玉杯
◆人物御龍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
◆直裾素紗禪衣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紅地雲珠日天錦
◆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本續》紙本
◆青花釉里紅瓷倉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清代金雙龍鈕「天子之寶」方形璽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
◆西周時期的伯矩鬲

乾陵,故宮,長城,秦始皇陵,圓明園,馬踏飛燕........等

歷史文物包括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兩大類,可移動的包括歷史上各時代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代表性實物等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分為一級文物、二級文物、三級文物。
不可移動的包括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
總之,中華歷史博大精深,想要更加詳細的文物,還需要參考歷代朝代。

F. 介紹古代歷史文物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 ,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


文物特徵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頸飾口沿外侈,每邊邊長為52.4厘米,其邊長幾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肩、腹部與足部作為一體被巧妙地設計成四隻卷角羊。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整器花紋精麗,線條光潔剛勁。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於圈足上,承擔著尊體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圈足上是夔紋。

方尊頸部飾由夔龍紋組成的蕉葉紋與帶狀饕餮紋,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有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全體飾有細雷紋。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線合范處均設計成長棱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既掩蓋了合范痕跡,又可改善器物邊角的單調,增強了造型氣勢,渾然一體


G. 歷史文物有那些

歷史文物,簡要地說,文物就是歷史文化的遺存。
從《文物保護法》的內容來看,可以把文物分為兩大體系,一是文物保護單位;一是散存文物。

文物,舊為禮樂、典章制度的統稱。
《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文物保護單位,是指不能移動的文物。包括:
①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築物;
②古代遺址;
③古代墓葬;
④古建築以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⑤石窟等;
⑥石刻及其他。
散存文物,是指可以移動的文物。包括:
①革命文物:指我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有關遺物;
②歷史文物:歷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金屬器、骨角器、漆器和磚瓦、石刻、織綉、璽印、書畫、輿圖、貨幣、徽章、文獻、拓片以及紙筆墨硯、鍾表、眼鏡、景泰藍、下班器皿、名遺照片等;
③民族文物:指近現代國內少數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數民族文物歸入歷史文物類;
④外國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現代由外國傳入中國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

如:五星出東方」護膊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陶鷹鼎
司母戊銅鼎
利簋
大盂鼎
虢季子白盤
鳳冠
嵌綠松石象牙杯
晉侯蘇鍾(一套14件)
大克鼎
太保鼎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良渚出土玉琮王
水晶杯
淅川出土銅禁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齊王墓青銅方鏡
鑄客大銅鼎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涅盤變相碑
常陽太尊石像
大玉戈
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墓外棺
曾侯乙青銅尊盤
彩漆木雕小座屏
紅山文化女神像
鴨形玻璃注
青銅神樹
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搖錢樹
銅奔馬
銅車馬
牆盤
淳化大鼎
何尊
茂陵石雕
河姆渡土「陶灶」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獸首瑪瑙杯
景雲銅鍾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八重寶函
銅浮屠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中山王鐵足銅鼎
劉勝金縷玉衣
長信宮燈
銅屏風構件5件
角形玉杯
人物御龍帛畫
人物龍鳳帛畫
直裾素紗禪衣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紅地雲珠日天錦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本續》紙本
青花釉里紅瓷倉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附: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條,對保護文物的范圍作了明確規定:「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和石刻、壁畫; (二)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或者著名人物有關的以及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或者史料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
(三)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四)歷史上各時代重要的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和圖書資料等; (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條同時還規定:「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同文物一樣受國家保護。」

H. 文物知識

1、小說: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小說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三要素有人物、情節、環境;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寫(外貌、語言、行動、心理)、側面描寫(間接描寫);小說的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小說中的人物和情節是虛構的,因此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我」和作者要分開。
2、散文: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的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散文揭示中心的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散文的線索: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串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可以用人、事物、感情、景物、時間、地點等作為線索。
3、詩歌:
詩歌的分類:從表達方式上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從詩歌體裁上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兩類,古代詩歌又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新詩包括自由詩(五四以來產生的白話詩)、散文詩(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內容)、民歌(民間流傳,集體創作的詩)。
4、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台藝術,它把文學、表演、雕塑、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綜合成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
戲劇的分類:按表現形式分為話劇、詩劇、歌劇、舞劇、戲曲;按內容性質分為悲劇、喜劇、正劇(悲喜劇);按題材所涉及的方面分為現代劇、歷史劇、神話劇、科學幻想劇、童話劇、兒童劇;按篇幅分為多幕劇和獨幕劇。
戲劇文學,即劇本,劇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礎,是戲劇的主要組成部分。劇本通常包括兩部分:一是劇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詞;劇本的情節可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劇在第一幕之前還有序幕,結尾之後還有尾聲。
5、常見文學知識梳理:
A、古籍和作品:
(1)、四書五經:四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即<<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
(2)、<<諸子集成>>:原國學整理編輯。本書輯錄先秦到南北朝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家和學派的代表作品二十八種。
(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305篇作品。<<詩經>>通常稱為<<詩>>或<<詩三百>>,到漢代,儒家把它奉為經典,才稱<<詩經>>,共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又稱「國風」共一百六十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如<<伐檀>>、<<碩鼠>>。「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多系西周王室貴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數民謠,內容大都是記述周朝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共40篇,多是祭祀祖先的詩歌。
(4)、<<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完整的編年體史書,原名<<左氏春秋>>,又稱<<春秋左氏傳>>,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撰寫方面作出了光輝的榜樣,還為散文的敘事、議論和小說、戲劇的題材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5)、<<國語>>: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共二十一卷。傳為左丘明所著。和<<左傳>>明顯的區別是<<國語>>分別不同國家,以記言見勝;<<左傳>>則按年代編寫,長於記事。
(6)、<<晏子春秋>>:記載齊國晏嬰言行軼事的著作,對當時統治者的奢侈腐敗,勞動人民的館飢寒交迫及各國之間的勾心鬥角,都有一定程度的真實反映,文章有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7)、<<楚辭>>: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詩歌的形式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加工形成。
(8)、<<春秋三傳>>:指<<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
(9)、<<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先秦雜家的代表著作,呂不韋集合門客編成。
(10)、<<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內容主要為古代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特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對古代歷史、地理、文化、民族、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價值。其中保存了大量遠古神話傳說,如「黃帝戰蚩尤」、「大禹治水」、「精衛填海」、「誇你追日」等著名故事,是後世作家珍視的材料。
(11)、<<戰國策>>:西漢末年劉向統訂的一部國別體史書,共三十三篇。標志著我國古代歷史散文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給後世散文和辭賦的創作以重大影響。
(12)、<<論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弟子所編,主要記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書以記言為主,是一部語錄體著作。
(13)、<<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人列禦寇所作,書中還保存了一些先秦時代優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
(14) 《樂府詩集》:詩歌總集名,宋郭茂倩編,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樂府原是當時官府設立的音樂機關,專事製作樂章並採集整理各地民間俗樂的歌辭。這些樂章、歌辭後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
(15)、二十四史:指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部史書。四史為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的總稱。
(16)、《史記》:西漢司馬遷著,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豐碑,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7)、《漢書》:東漢班固撰,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18)、《後漢書》:南朝范曄撰,屬紀傳體斷代史。
(19)、《三國志》:西晉陳壽著,是一部紀傳體分國史。
(20)、《世說新語》:小說集,南朝劉義慶所做,這是一部記載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原名《世說》,唐時稱《世說新書》,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書中有許多故事成為詩文和小說戲劇的典故和題材,有的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如「望梅止渴」、「口若懸河」。
(21)、《搜神記》:筆記體志怪小說集,東晉文學地干寶著,所記多為神怪差異,其中也保存了一些民間傳說,它代表了魏晉南北朝小說的最高成就。
(22)、《夢溪筆談》: 是用筆記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著。書中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政治、軍事、法律、文學、藝術等方面,不少創造性見解處於當時世界的領先地位,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
(23)、《資治通鑒》:宋司馬光主持編寫的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它綜合了各朝「紀傳體」斷代史的成果。
(24)、《三國演義》:我國最早的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著,它是我國歷史小說的開山之作,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就是戰爭描寫。
(25)、《水滸傳》: 我國古代描寫農民革命斗爭的著名長篇白話章回體小說,又名《忠義水滸傳》,相傳由明初施耐庵著。全書以北宋末年宋江所領導的農民起義為題材,明確地提出了「替天行道」的斗爭綱領,塑造了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會中「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也真實描述了封建社會中農民革命必然遭到失敗的歷史悲劇。
(26)、《西遊記》:我國古代著名的浪漫主義的長篇神話小說,明吳承恩著。全書共一百回,取材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刻畫了孫悟空的形象,表現了他蔑視權威,不畏強暴,除惡務盡的戰斗精神,可以說,整部書是孫悟空的戰斗史,小說最精彩的部分是《大鬧天宮》。
(27)、《聊齋志異》: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清蒲松齡著,全書共四百九十一篇,其故事大都是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內容多談狐、魔、花妖,以此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給以揭露。
(28)、《儒林外史》:我國古代優秀的長篇諷刺小說,清吳敬梓著。主要內容是批判各種類型的封建士大夫的功名利祿觀念,著重抨擊科舉制度,刻畫士人的種種丑態,暴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在藝術上,諷刺手法超過了以前任何作品。
(29)、《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我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曹雪芹著,後四十回為高鶚續寫,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通過賈府的興衰歷史的敘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敗,揭示了封建制度瀕於崩潰和必然滅亡的命運。
B、作家 、作品並稱:
屈宋:戰國時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
兩司馬:指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散文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後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
班馬:也叫「馬班」,漢代歷史學家司馬遷和班固。
班張:指東漢班固和張衡,二人都擅長辭賦,班固有《兩都賦》,張衡有《二京賦》。
三曹:指漢魏間曹操與子曹丕、曹植。
陶謝:指晉末詩人陶淵明和謝靈運。
初唐四傑:指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王孟:唐詩人王維、孟浩然的並稱。
高岑:唐詩人高適、岑參的並稱。
李杜:指唐詩人李白、杜甫,晚唐詩人李商隱、杜牧被後人稱為小李杜。
韓柳:唐散文家韓愈、柳宗元的並稱。
韓孟:唐文學家韓愈、孟郊的並稱。
元白:指唐詩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兩代八個散文家,即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三蘇:指北宋文學家蘇洵與子蘇軾、蘇轍,蘇洵稱老蘇,蘇軾稱大蘇,蘇轍稱小蘇。
蘇黃:指北宋文學家蘇軾、黃庭堅。
蘇辛:指北宋文學家蘇軾、辛棄疾。
周柳:宋詞人周邦彥、柳永的並稱。
南宋四大家:指南宋詩人楊萬里、尤袤、范成大、陸游。
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當代四大散文家:楊朔、秦牧、魏巍、劉白羽。
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
風騷:《詩經》和《楚辭》的並稱,《詩經》中的《國風》、《楚辭》中的《離騷》,都是古代作品,對後代文學很有影響,故常以「風騷」並舉。後來「風騷」直接指代《詩經》、《楚辭》。
「樂府雙璧」指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寫的三個話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二拍」指明代小說家凌濛初編著的兩個短篇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三吏三別:唐代杜甫的六首詩。三吏指《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指《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部曲源於古希臘,指情節連貫的三部悲劇,又稱三聯劇,現指三部內容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的作品,高爾基自傳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茅盾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中國小說四大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曹雪芹的《紅樓夢》。
中國近代四大譴責小說: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元雜劇的四大悲劇: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白樸的《梧桐雨》、紀君祥的《趙氏孤兒》。
元雜劇的四大愛情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白樸的《牆關馬上》、鄭光祖的《倩女離魂》。
莎士比亞的四大愛情劇:《李爾王》、《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
C、書籍第一: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孫子兵法》是我國第一部軍事著作。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詩。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體史書。
《世說新語》是我國第一部筆記小說集。
《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
《樂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描寫農民戰爭的白話小說。
《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
《女神》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新詩集。
D、外國作家作品:
莎士比亞: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馬克思贊譽他:「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主要成績就是戲劇。代表劇作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等。
拜倫: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重要作品有長詩《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東方敘事詩》和代表作諷刺詩體小說《唐·璜》。
雪萊,英國積極浪漫主義詩人。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抒情短詩《西風頌》和《致雲雀》等膾炙人口。
狄更斯:十九世紀英國批判主義的傑出代表。《大衛·科波菲爾》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還有《艱難時世》《雙城記》等。
笛福:英國小說家,他的作品有《魯濱遜漂流記》、《辛格頓船長》等。《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對英國小說的發展起過很大作用。笛福被譽為「英國和歐洲小說之父」。
夏洛蒂·勃朗特:英國作家,代表作《簡·愛》。
肖伯納:愛爾蘭卓越的喜劇大師,1915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華倫夫人的職業》、《魔鬼的門徒》。
伏尼契:愛爾蘭女作家,代表作《牛虻》。
莫里哀:法國古典主義喜劇創建者,他一生共創作三十七部喜劇,是世界劇作家中成就最高者之一。《堂·璜》、《偽君子》、《慳吝人》是世界喜劇最出色的作品。
巴爾扎克: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代表作《人間喜劇》。
雨果: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物和代表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有《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等。
都德: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是《小東西》等,短篇小說《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
莫泊桑:法國著名小說家,作品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等,長篇小說以《一生》、《漂亮朋友》為代表。
羅曼·羅蘭:法國作家,作品有《愛與死的搏鬥》等。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約翰·克里斯朵夫》,19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司湯達:原名亨利·貝爾,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紅與黑》。
大仲馬: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基督山伯爵》。
小仲馬: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茶花女》。
左拉:十九世紀後半期法國著名作家。他是自然主義創始人,代表作有《小酒痁》、《萌芽》、《金錢》等,《萌芽》成功地塑造了革命無產階級的形象。
普希金:俄羅斯傑出的民族詩人,被稱為「俄國文學的始祖」,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兒》、《葉甫蓋尼·奧涅金》。
果戈里:十九世紀上半葉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喜劇《欽差大臣》,長篇小說《死魂靈》標志著他的創作最高峰。
屠格涅夫:俄國作家,代表有《前夜》、《父與子》、《獵人筆記》等。
車爾尼雪夫斯基: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者,代表作著名小說《怎麼辦?》,列寧稱其為「唯一真正偉大的俄國著作家」。
列夫·托爾斯泰:十九世紀後半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等。
契訶夫:十九世紀末期俄國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巨匠和劇作家,代表作短篇小說《套中人》、《變色龍》、《哀傷》、《萬卡》等,劇本《萬尼亞舅舅》,俄國文學史上第一個以短篇小說為主要創作體裁而登上世界文學高峰的人。
高爾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蘇聯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母親》是其代表作。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另有長篇《暴風雨所誕生的》等。
歌德:德國偉大的詩人和思想家,德國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葛茲·伯利欣根》、詩歌《普羅米候斯》和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使他享名世界,代表作《浮士德》是一部不朽的傑作,被認為是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德國先進思想在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海涅:十九世紀德國傑出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和政論家,長詩《德國――冬天的一個童話》是他的代表作。《西里西亞紡織工人》是他的著名政治詩,第一次塑造了自覺埋葬舊制度的資產階級掘墓人的形象。
馬克·吐溫:美國傑出的幽默諷刺作家。《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他的代表作。
海明威:美國20世紀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195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作品有《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等。
但丁: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偉大身軀,代表作《神曲》是不朽的偉大著作。
塞萬提斯: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傑出現實主義小說家,代表作是長篇小說《堂吉訶德》,成就在於塑造了堂吉訶德這樣一個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的文學典型,它是西班牙古典藝術的高峰,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他一生共寫童話一百六十多篇,是世界上最卓越的童話作家之一,名著有《皇帝的新裝》、《夜鶯》、《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葛茲·伯利欣根》等。

I. 廣德傳統文化有哪些

廣德在很早以前太平天國時期法國瘟疫, 全縣人幾乎死光了,就剩僅有的一些躲在了現在盧村鄉的干溪溝村,是兩面環山的一個村子. 繼而政府招引移民前來居住,湖南湖北,安徽南方的,附近一些的人移民過來了,所以將廣德的傳統文化,其實也就是中國漢族南方人的傳統文化,如果特別糾結的話可以去干溪溝看看吧..

J. 廣德湖的歷史

寧波鄞西,從橫街、集士港到高橋鎮,有一條南北走向的狹長水帶,它就是今天的廣德湖。千年以前,廣德湖「廣袤數萬頃」,面積比東錢湖要大三倍,曾鞏《廣德湖記》說,「蓋湖之大五十里」。但它就像一條河流,周邊糧田連綿。廣德湖原為海的潟湖,漢晉前就已存在,因湖面形如葫蘆狀的酒器罌脰,所以稱為「罌脰湖」,又稱「鶯脰湖」,南朝時已成大湖。晉代陸雲《答車茂安書》寫道,鄞縣「西有大湖,廣縱千頃」。罌脰湖湖面廣闊,惠德於民,唐大歷八年(773),鄞縣縣令儲仙舟加修治之,命名「廣德湖」。唐貞元元年(785),明州刺史任侗又治而大之。北宋建隆年間,明州知州錢億集萬人浚修,成為鄞西「驕陽礫石無旱澇之患」的水利工程。北宋大中祥符年間,蘇耆為守,又補復而浚之。宋天禧二年(1018),知州李夷庚築堤十八里,確定湖界。康定元年(1040),鄞縣主簿曾公望主持浚湖。熙寧元年(1068),鄞縣縣令張峋親自主持施工方案,「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這是廣德湖的極盛時期,可灌農田2000頃。宋王庭秀《水利記》記載,「西南鄉之田所恃者廣德一湖,環百里,周以堤塘,植榆柳以為固,四面為斗門碶閘。方春,山之水泛漲時,皆聚於此,溢則泄之江。夏秋交,民或以旱告,則令佐躬親相視,開斗門而注之……雖甚旱亢,決不過一二,而稻已成熟矣。」明州知州曾鞏以《廣德湖記》記其盛,鄞縣「西七鄉之田,水注之者,則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廣德湖北通姚江,統灌溉之利,領舟楫之便,可通京師杭州,廣德湖之地位,可見一斑。
廣德湖湖域涉及今橫街、古林、集士港、高橋四個鄉鎮。《四明談助》記載,「廣德湖也,自望春橋西南即是。其東,自東港口抵望春橋,西自西港口抵林村,南自南港口抵清墊蔣山湖後,其北則自北港口出至高橋之南」,「望春橋南舊湖堤,人稱夾塘,桃源水由此抵西塘河」。古林鎮的五港交匯處,有碶閘橋的遺跡;集士港與高橋鎮接壤的清墊自然村,也有夾塘遺址,因此不難想像當年的煙波浩渺。「四明狂客」賀知章《廣德秋泛賦》盛贊,「澤國秋晴,天高水平,遙山晚翠,極浦寒清……」宋代杜模《秋過廣德湖》詩中則盡顯湖畔田園風光:「一望湖皋滿月秋,西風吹雨稻花收。憑誰訴與均田使,澤國來年是沃疇。」廣德湖底淤泥較厚,容易辟為水田,因此歷代一直有廢湖與興湖之爭。北宋至道二年(996),明州知州邱崇元告諭宋太宗下詔禁止廢湖為田。但後來,宋真宗卻賜沿湖之沼給官吏作職田,即官吏的祿米田。《廣德湖記》記載,「咸平中賜官吏職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頃為之,既而務益取湖以自廣。」但是歷屆守令都不肯輕易廢湖。遺憾的是,廣德湖最終還是隕落了。
北宋末年,宋徽宗治國無能,內憂外患,「蔡京當國,詔天下守、令能增賦者得優擢」。政和七年(1117),明州人樓異以館閣學士知隋州事。樓異不想去隋州做官,就在西去辭謝徽宗之際,奏請將廣德湖開墾為田,「廢鶯脰湖為田,可益賦四萬石」,宋徽宗一聽正中下懷,將樓異改任明州知州。一年以後,也就是1118年,浩渺的廣德湖消失了,這一年距張峋治湖僅僅50年。廢湖為田後,得農田800頃,歲入租米2萬石,徽宗很滿意,樓異官運亨通,直至升任平江(蘇州)知府。樓異廢湖之舉歷來褒貶不一。朝廷及得田者極力支持,並賜「豐惠廟」,因此經樓異之孫樓鑰奏請,追封樓異為太師,祠於望春山靈波廟,後又另建樓太師廟,「豐惠廟」位於集士港豐成村。2008年5月,廟內宋徽宗趙佶親書的御筆碑被轉移到廣德庵予以保護。宋徽宗書體飄逸灑脫,自創「瘦金書」,雅稱「鶴體」,因此御筆碑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文物價值,但這也如同恥辱碑,記錄了廢湖的罪過。萬斯同《鄮西竹枝詞》寫道:「湖開鶯脰匹東錢,誰把長陂決作田?卻恨宣和樓太守,屢教西土失豐年!……樓公本意媚權臣,遂使千秋遺跡湮。何事還留豐惠廟,高牆大屋坐稱神?」全祖望也大加指責:「莫師樓異,有靦我祠宮。」
廣德湖被廢後,水患旱憂加劇,《四明談助》記載,「湖水盡泄,自是歲有水旱之患」,廢湖僅三年就「下流湮塞,有妨灌溉,致失常賦」。「鄞西七鄉之田無歲不旱,異時膏腴,今為下田」,高橋鎮岐陽一帶則「爛腐岐陽破沿江,十年倒有九年荒」。鄞西水利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應嶴、陸尚書、藤嶺等水庫先後建成,特別是2006年,廣德湖主流莊家溪上建成了溪下水庫,廢湖後的危害終於得以根除。
僅存的狹長水帶是廣德湖的縮影,支流縱橫,湖上多橋,湖畔多寺,湖光山色,沃野連綿。睹湖思古,令人慨嘆滄海桑田。踏訪廣德湖,可從橫街鎮的桃源溪開始。桃源溪發源於大雷武陵山下,上游叫武陵溪,流經千年古堰泥峙堰後,支流沙港河流向東北;主流在橫街村又向北分出一支,名叫新河,新河與沙港河匯合為湖泊河,湖泊河在桃源村與大江河匯合而成現在的廣德湖,經集士港鎮湖山村、岳童村,最後在高橋鎮內流入西塘河。《四明談助》記載:「其水上承武陵桃源,一入湖泊,繞白鶴山後,抵西塘河,歷高橋東行達郡城。一出林村大溪,注十字港,亦抵西塘河,東行過郡城。」

閱讀全文

與廣德歷史文物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