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事件同節目編排結合

歷史事件同節目編排結合

發布時間:2021-03-14 23:14:41

1. 北京電視台新聞頻道的節目編排

2011公共·新聞頻道節目編排以早、中、傍晚、晚間四大時段新聞為主線,打造以時效資訊、民生熱線、新聞評論等綜合新聞和公共資訊服務為主的欄目帶,以提升頻道綜合影響力為2011年總體目標,同時根據新聞特點,實施新聞動態編排,重大事件可實現實時動態直播,通過快速、實時的新聞直播提升頻道影響力,關注北京、全國乃至世界的新聞大事件。
本次欄目編排從結構上層次分明、內容清晰:早間時段:新聞+服務版塊(路況直播+北京您早);午間時段:民生新聞版塊;傍晚時段:新聞+服務版塊,打造都市晚高峰概念;晚黃金時間段:新聞+評論版塊;夜間時段:旅遊服務+故事類版塊,通過對以上5個時間段的打造,將頻道新聞性強,服務性強、實用性強的特點突出展現。
2012年改版為BTV新聞頻道後,該頻道還將推出《銳觀察》、《本周銳評》、《下周銳議》、《有話就說》等新聞評論節目。歷史文化類專題節目《這里是北京》、新聞紀實類節目《溫暖》和關注首都新變化的綜合類節目《北京新發現》也將閃亮登場。

2. 如何編排歷史事件年份

歷史地理學
古典來學源
考古學
社會史
經濟史
環境史,這是一個新的史學分支學科,是對歷史的一種生態解釋
口述史學
現代歷史科學
博物館學
民族學
文物保護技術。
歷史學作為社會學領域的一門基礎性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哲學、民族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尤為接近。有些領域幾乎相互覆蓋,與自然學科也有密切聯系,歷史學給這些學科提供資料和知識,與這些學科的發展相互促進。
按照教育部的規劃,歷史學主要設有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8個二級學科專業。其每一個專業都需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與長時間的專業知識的積累。該專業畢業生多數都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門、國家機關、新聞出版等文化機構或文物考古研究、博物館等單位任職。

3. 巜左傳》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歷史事件

A.正確.
B.正確.
C.有誤,應是塑造.
D.正確.
故選C.

4. 世界歷史大事年表同中國史結合

我有點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說把中外歷史大事件按時間順序告訴你吧

如果是這樣的話

你可以找到中國的歷史大事件年表和世界歷史大事件年表

然後串聯一下就ok了

5. 歷史事件和社會熱點相結合怎麼說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將社會熱點事件的背後的環境、成因、導致影響與歷史事件相互勾連並做出分析,做一個比較,橫向的和縱向的比較,歷史上的事件怎麼處理,結果怎麼樣,用來警示現代社會的熱點事件背後的內涵,得出社會熱點事件應有的客觀的評價和解決之道。

6. 老故事頻道的主打欄目

CCTV—老故事頻道重磅推出大型紀實專題類節目《最美中國》--(最美城市、最美鄉村、最美企業家、最美工藝師等最美系列),其主旨就是為了傳播和弘揚中國最美麗的城市與鄉村、政府與企業、各行業與時代領軍人物的新亮點、新成就、新突破;展示生態文明與精神文明,彰顯黨治國理政的新理念,適應新常態,回應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訴求,傳播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傳遞對未來的美好希望。
旨在梳理、挖 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真實紀錄它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與發展現狀,並深入探索其如何創新,同時向廣大的受眾傳遞文化信息,促進中華文化的發展。中國深厚的文化積累,反映和體現中華文化的電視節目,可以增加大眾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從而增強對中國的歸屬感。同時還可以以當今的時代視角去審視歷史傳統的文化遺存和文化現象,從而提煉其實質的精神,並融會貫通文化素材和生活素材,創造出獨具品味的文化類電視節目。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無論是創新還是傳承,每一個節目中都要帶有一定的時代烙印,把握住體顯時代脈搏,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欄目針對企業的品牌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對企業的歷史、文化、創新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助力企業成長、發展,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價值。助力企業家打造百年企業。 細讀人生 品味傳奇。記錄40、50、60行業領軍人物,影響70、80、90時代精英楷模
本欄目由華人頻道與CCTV老故事頻道聯合推出出品人:高峰 方慶
CCTV老故事頻道是中央電視台所屬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開辦的一家面向全國的數字電視付費頻道,也是通過中央數字平台向全國播出的唯一一家以歷史類紀錄片為主的電視頻道。CCTV老故事頻道以「國家影像」為基點,經過頻道專業的製作隊伍對歷史事件逐一梳理、編排,每一期節目的製作都將把昨天的歷史用新的形式展現給廣大觀眾。
《風雨陽光》是中央電視台推出的首檔勵志類人物欄目,秉承央視傳承文明,開拓創新的理念,聚焦人物,記錄經歷,以故事打動觀眾,以人文啟迪心靈,利用影像呈現出人性的光芒,力爭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風雨陽光》以紀實拍攝與采訪相結合,以人物為線索進行故事化敘事,展現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藉以彰顯人生智慧,折射社會文明。
我們將關注曲折生命中的人生智慧和面臨挫折時的堅強進取之心。經歷風雨,始見陽光。我們一起講出您的故事,為廣大觀眾譜寫一部勵志的人生篇章。
節目每期15分鍾,播出平台為中央電視台老故事頻道,每周首播一次,重播四次;華人頻道也將聯手央視網、新華網、人民網同步播出。 ?? 戲如人生 人生如戲;以中國傳統戲曲為線索,重點講戲外、戲背後以及由此戲延展出來的故事。您將了解到這出戲之外的正史、傳說、甚至文學故事。賣點:欣賞戲曲名段,了解真實歷史,博採眾多傳說。
· 這就是北京北三環中路北側一個特殊的大院,這里有大量珍貴而布滿劃痕的影像,久遠而激動人心的聲音······那是已經成為國人集體記憶的真實記錄!
而在這個大院里工作的,就是記錄這些記憶的人。
1938年,延安電影團在抗日烽火中成立:
1953年,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簡稱中央新影)在北京成立,被稱為新中國的「皇家攝影隊」:
1993年,中央新影並入中央電視台,進入影視合流的大發展時期。
2010年,中央新影和北京科影共同建成立中央新影集團,成為中國最大的紀錄片和科教片生產基地。
單就中央新影而言,5000多部新聞紀錄影片、40多萬分鍾的歷史影片資料,已經是不可替代的國家歷史影像檔案館。
2006年4月16日,由中央電視台所屬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開辦的老故事頻道正式播出。
打造這一媒體平台的是中央新影集團強大的創作團隊。
六十年來,中央新影先後有370部(次)作品獲得國內外各類主流電影節獎項,包括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中國電影「百花獎」,還有60多部影片在各類國際影視節上榮獲大獎。近年來,中央新影集團的業務進一步拓展,包括:影視紀錄片拍攝、文化影視基地建設、新媒體運營、影視劇拍攝、微電影製作、影視活動策劃、特殊影像攝制、視頻網站建設等,已成為大型綜合影視文化企業的領導品牌。
這樣的團隊,充分保證了老故事頻道的品格、品質和品位。

7. 簡述兩次重大歷史事件如何對廣播事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廣播事業的誕生可以大概分為六個階段:實驗性廣播電台出現;第一批廣播電台誕生;無線電行業的利益糾紛;廣播廣告的發明;商營廣播網的建立和國際廣播的出現。 其中,在第一階段,「廣播」(broadcasting)一詞首先在一戰中開始使用,加拿大人費辛頓和美國人德佛斯特雷是早期試驗廣播電台的傑出代表。1909年,在加利福利亞洲的聖何塞市,工程和無線電學院的赫羅德開始播出預定節目,每周一次,內容有音樂和新聞,在歐美許多城市也出現了類似的業余電台。 在第二階段,1920年4月,西屋電氣公司的工程師康拉德開始試驗播放自製的節目,收到良好的效果。1920年10月27日,負責頒發電台執照的美國商業部分配給西屋公司一個商業性電台的呼號——KDKA,1920年11月2日,KDKA電台利用美國大選的時機,大張旗鼓的開始了定期廣播,使其成為歷史記載的美國第一家正規廣播電台,該日也被認為世界廣播事業的誕生日。 在世界各國中,廣播事業的分別歷史主要可以從美國、英國、德國、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法國、義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拉丁美洲、欠發達國家等不同的國家愛和地區進行考慮。 中國使用無線電報始於清末,1906年,清政府設立郵傳部,內設電政司,掌管無線電和電報、電話事宜。 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1922年美國人奧斯邦借用日本張姓華僑的資本在上海成立的中國無線電公司與美資英文報紙《大陸報》創辦的「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電台」,呼號XRO,於1923年1月23日晚間首次播出節目。 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座廣播電台是哈爾濱無線電台的台長劉瀚於1926年建成並於10月1日廣播的電台。 創辦於1928年8月1日的中央廣播電台是南京國民政府創辦的,1932年,南京中央廣播電台發射功率擴大到75千瓦,當時在亞洲是首屈一指。據全盛時期的1947年12月統計,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所屬廣播電台共42座,全國收音機大約有100萬架。 中國共產黨的無線電通訊事業是在連年戰爭中發展起來的,它來源於新聞事業。中國共產黨的廣播電台是從新華社的無線電通信報務活動中派生出來的,在很長的時期內,廣播電台隸屬於新華社,稱新華廣播電台。1949年6月5日,中共中央決定,廣播事業脫離新華社的領導,擴充成立中共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1949年12月5日,改名為廣播事業局,習慣上成為中央廣播事業局,成為中國廣播電視事業長期的管理機構。同時,北平新華廣播電台改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正式喉舌。 建國後的廣播事業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十七年」間(1949-1966)的廣播電視事業、文革中的廣播電視事業(1966-1979)、改革的年代(1979-1992)、轉型時期(1992-2004),其中,不同的階段又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具體特點就很多了,打上來太麻煩了,你自己可以翻閱。 參考資料是郭鎮之的《中外廣播電視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版。這本書網上應該能找得到的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8. 歷史編撰形式同反映歷史活動內容之間是什麼關系

史書體例,主要有六種:
(1)編年體:以年代為線索編排的有關歷史事件,如《左傳》。
(2)紀傳體: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如《史記》。
(3)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創於南宋的袁樞。如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4)國別體: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的歷史。如《戰國策》。
(5)通史:不間斷地記敘自古及今的歷史事件,如《史記》。
(6)斷代史: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如《漢書》。 以上六種史書體例是按不同標准劃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可能同時屬於多個不同史書體例。如《史記》屬於紀傳體、通史;《三國志》屬於紀傳體、國別體、斷代史。
編年體
按年月日順序記載的中國史書體裁。
最早起源於中國的春秋時期,數量極多。如:《春秋》,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的;《左傳》,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原名《春秋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年的魯國史官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簡稱《左傳》;《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也是我國編年體通史的傑作,北宋司馬光(1019—1086)主編,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記載了1362年的歷史,花了19年的時間編寫成的。
編年體史書利於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並可避免敘事重復。缺點是記事按年月分列雜陳,不能集中敘述每一歷史事件的全過程,難以記載不能按年月編排的事件,往往詳於政治事件而忽略經濟文化。
紀傳體
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是以本紀、列傳人物為綱、時間為緯、反映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編纂體例。
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表的綜合。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跡。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書志,是關於典章制度和有關自然、社會各方面的歷史。表,是用來表示錯綜復雜的社會情況和無法一一寫入列傳的眾多人物。優秀的紀傳體史書把這些體裁配合起來,在一部史書里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它既有多種體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規格。
我國最早的紀傳體史書,也是我國最優秀的一部史書,是西漢司馬遷編纂的《史記》。《史記》從傳說中的黃帝寫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漢武帝太初年間結束,上下三千年,共計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別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本紀以歷代帝王為中心,表為大事年表,書記禮制、官制及經濟制度等,世家、列傳記各諸侯國以及武帝以前的各類重要歷史人物,少數民族,鄰近國家的史實,其中世家與列傳就佔了一百篇。
司馬遷為了寫完這一巨著,費時二十餘年,多次跋涉全國各地考察古跡民俗,傾盡畢生心血。〈史記〉的古史資料價值特別高,有許多記載成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貴文獻資料;《史記》的史實分析和評價也比較客觀,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學性,例如肯定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進步作用,用「世家」體裁為之作傳,這是古代史家中所罕見的。《史記》既是不朽的史著,又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善用白描手法刻劃人物形象,魯迅甚至把《史記》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但《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為止,故漢代續補《史記》者叢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漢書》最為後世推崇,它是一部敘述了西漢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紀傳體斷代史。自《漢書》著成後,以紀、表、志、傳為主要形式,以斷代為史的史書體例,便成為後世修「正史」的標准形式。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記》體例,以紀傳體編纂而成。二十四史還附志、表等作為附錄。朝鮮、日本的一些史書也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但紀傳體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分頭敘述人物,歷史事件則被分記到人物傳之中,產生重復矛盾的缺陷。到南宋,始出現了克服編年、紀傳二體缺陷而綜合其優點的紀事本末體。
紀事本末體
紀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專題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書體例。首創者是南宋的袁樞,他的《通鑒紀事本末》就採用這種體例。紀事本末體,既不同於編年體之以紀年為主,也不同於紀傳體之以傳人為主,而是以記事為主,把歷史上的大事,詳其首尾,集中表述其過程。無論是編年體還是紀傳體,在記事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
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正式創立此種體例。其後,用此體改編或創作的史書很多,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元史紀事本末》、張鑒《西夏紀事本末》、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近人黃鴻壽《清史紀事本末》等,貫通古今,自成系統。這是各朝代的紀事本末。
國別體
以國家為單位,分別記敘歷史事件。
《國語》是中國第一部國別體史記,又稱國記,是一部分國記事的歷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訖於戰國初年的魯悼公,分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等八國的歷史。它最初的記錄者可能是各國的史官,在春秋戰國之際由晉國的史官編纂成書。《國語》的記事比《春秋》詳細生動的多,也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期的史料匯編。西漢後期的劉向校理群書,加以整理,去其重復,得33篇,按國別分為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中山12國策,定名為《戰國策》。晉陳壽《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的歷史。
通史
連貫地記敘各個時代的史實的史書稱為通史,與斷代體史正好相反。
如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也可稱為通史。因為他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歷時三千多年的史實。還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為貫通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或世界的從最早文明到史書作者所處年代的歷史。
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敘述的內容廣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課題(軍事、文化、藝術)涉及內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敘述中體現歷史發展脈絡或貫穿其中線索,給人一種整體的認識。
斷代史
主要特點是只記錄某一時期或某一朝代的歷史。
如《漢書》。《漢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分為12篇紀、8篇表、10篇志、70篇傳,共100篇,80來萬字。記事上起漢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歷史。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記》以外,均為斷代史。以上的六種體例是按不同的標准分的。實際上,同一史書按不同標准可同時歸入不同的體例。如《三國志》,就既是紀傳體史書,又是國別體史書,同時還屬斷代史史書體例。

9. 結合當下的電影、電視劇,談談你是如何看待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改編問題的

尊重原著,就是可以適當改編劇情或人物,但是主題思想以及表達的情感應該與原著保持一致。

10. 文化也講究求同存異,你看過把中西方文化結合最好的一個節目是什麼

流行音樂。流行音樂完美詮釋了中外音樂文化的總結,而且旋律也偏重於中外音樂結合的節奏感。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同節目編排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