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美博弈的歷史
清 《中美望廈條約》
抗美援朝戰爭
越南戰爭
Ⅱ 與什麼歷史事件有關
兩江師范學堂是1906年至1911年在中國南京辦學的一所師范學堂,也是中國回近代最早設立的師范學校答之一,由清末兩江總督張之洞創建,初名三江師范學堂,1906年易名兩江師范學堂,李瑞清出任監督,專辦優級師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停辦。期間由於兩次兵災,房屋多數被毀,僅剩口字房等少數幾棟建築。1914年續辦,不過遺憾的是,1923年口字房也毀於火災。
Ⅲ 有什麼歷史故事說明了動態博弈的策略
動態博弈的困難在於,在前一刻最優的決策在下一刻可能不再為最優,因此在求解上發生很大的困難。
動態博弈行動有先後順序,不同的參與人在不同時點行動,先行動者的選擇影響後行動者的選擇空間,後行動者可以觀察到先行動者做了什麼選擇,因此,為了做最優的行動選擇,每個參與人都必須這樣思考問題:如果我如此選擇,對方將如何應對?如果我是他,我將會如何行動?給定他的應對,什麼是我的最優選擇?如下棋。
Ⅳ 有關烏山歷史的事件有哪些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
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唐天寶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為「閩山」。宋代熙寧年間,郡守程師孟又以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後程師孟延請福州前任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鈴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一時洛陽紙貴,馳名遠播。
烏山可以從正面進入外,也可以從道山路處入
烏山素有36奇觀之稱,從山東南麓拾級登山至天香台,又向西折至「沖天台」。相傳唐刺史崔干游山,所攜青田白鶴在此地沖天飛逸,後人建「放鶴亭」。亭子後崖石上鐫有「古放鶴亭」4字,台側亦有程師孟篆書「沖天台」,道勁有力。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巨崖,崖頂凌空飛越一天然條岩,稱天台橋。此橋險絕,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順台階又行數十步至道山亭,沿亭西下逶逛至天章台。元朝傑出詩人薩都剌曾詠有「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的名句,篆刻在蒼崖之上。過天章台奮力攀上一小山峰,峰頂有霹雷岩,此石長達9米,中分兩半,微露一隙,據史載,唐嗣聖年間,有一高僧手持《華嚴經》在此誦讀,突然「一夕雷雨大震,霹石為室,高僧遂宴坐其間」。霹雷岩由此得名。
霹雷岩左面石崗上矗有一座長方形亭子。離亭約200步,一塊崖石上鐫刻著「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此崖俗呼「黎公岩」。黎公即黎鵬舉。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侵寇犯閩,閩江口五虎要塞陷落,福州城危如累卵,當時身為指揮金事的黎公親率將士,在馬尾至閩安鎮一線與敵寇浴血作戰,殺得倭寇遍野,福州城垣危而復安。福州人因此刻石紀念這一位民族英雄。
霹雷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為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之意,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華而不實,時常擺宴於此,到任數月,即身敗名裂,亭台亦隨之記廢。
由清冷台踏上數十層石階至先薯亭。該亭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華僑陳振龍和巡撫金學曾而建。陳振龍僑居菲律賓。菲律賓曾為西班牙殖民地,曾引種美洲印第安人發現的番薯。陳振龍為躲避菲律賓殖民當局的檢查,將番薯枝條系於船底,帶回大陸後,又在福州南台紗帽池闢地種植,當年即獲豐收,後又經金學曾推廣。金著有《金薯傳習錄》。
從先薯亭北出即至「觀音岩」,傳說晚唐時岩壁遭雷火襲擊,壁上顯出隱隱約約的觀音形象。岩畔有朱子楷書"福"字,長三四米,堪與鼓山「壽」字相匹。
烏石山最高點為凌霄台,蔡襄曾寫有《凌霄台詩》,其中:「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傳為絕唱。
烏石山除36奇景之外,還有摩崖石刻200多處,最著名的首推華嚴岩側的唐朝李陽冰《般若台銘》。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書法界稱為「大小李」。《般若台銘》與浙江處州《新驛記》、紹雲的《城隍記》、麗水的《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此外程師孟、陳襄、趙汝愚、梁克家、葉向高等在烏山也皆有題刻。
做為道教名山,烏石山歷代建造的道觀祠堂亦有不少。如紀念理學大師朱熹的「朱子祠」,紀念我省9位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蔡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侯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桐」以及「先薯祠」等。
烏石山南麓靈鴛庵左,有南宋遺民游汶居所。游汶曾得罪奸相賈似道罷官,元初不仕,並自題其居曰「遺民浮宅」。他平素穿一布袍,自書其背日「遺民破袖」,其氣節可與鄭所南同譽。山之東北麓有「第一山」,邑人建「第一山房」。屋旁鱗次台,登其巔可望城中屋宇鱗次。石山刻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3字,宋朝狀元黃朴曾居此並刻詩一首於石:「祖居山下自唐遷,故老相傳七百年。若使兒孫能守分,免教滄海變桑田」。革命前輩鄧拓也曾在這里度過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第一山房」已辟為「鄧拓紀念館」,古老的烏山,也為此而生色。
在南門西側的市政府旁邊,又名道山,與於山相峙,海拔84米。這里林木參天,風景幽深,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曾在此地登高射烏鴉,故名烏山。
烏山於唐代時就已是游覽勝地,山上有古人留下的200多處摩崖石刻,篆、隸、楷、行、草各臻其妙。其中唐代書法家李陽冰的篆書,堪稱一絕。
烏塔位於烏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年間 所建的「凈光塔」。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經過修繕後,塔可登臨。山上的道山亭中刻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所作的《道山亭記》,記述了烏山風景和福州風土民俗。
福州自古別稱「三山」。烏山是三山之一。烏山又稱烏石山、射烏山,位市中心,與於山、屏山鼎足而立。相傳漢代何氏九仙於重陽節登烏山攬勝,引弓射烏,故又稱「射烏山」。
Ⅳ 中國近代史重大歷史事件有哪些
1、鴉片戰爭開始和結束的標志:①年6月,英軍艦隊駛進廣東海面,封鎖珠江口,標志著鴉片戰爭的開始。②1842年8月,英軍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膝求和,標志著鴉片戰爭結束。
2、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引起了中國社會性質、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國人民革命任務的變化。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開始擔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3、《上海租地章程》的公布是中國境內第一塊租界出現的標志。
4、第二次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這是因為:中國在政治上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中外反動勢力開始勾結;在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入到內地。
5、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六個標志:①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省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開始。②1851年的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了政權。③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④西征和東征的勝利,標志著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⑤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軍事上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⑥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標志著標榜「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的破產。
7、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大大程度加深了。因為《馬關條約》的內容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美國侵略中國的新階段和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的形成。因為該政策在承認各國在華「勢力范圍」內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要求「機會均等」、「利益均沾」,它得到了西方列強不同程度地贊同,使得列強在中國空前激烈的爭奪,暫時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
2.1895年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標志著維新思想發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4.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已經徹底變成了「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
5.資產階級革命派形成的標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建立。20世紀初,隨著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形勢的發展,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為後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奠定了階級基礎和組織基礎。
6.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此以後,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袖、統一的綱領和統一的組織領導。
7.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標志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同時又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
8.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因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並在運動後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五四運動比辛亥革命有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五四運動屬於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Ⅵ 大博弈的歷史
十九世紀初,英屬印度與俄羅斯帝國之外圍相隔有二千里,其中各地多未被測繪。布哈拉、希瓦、梅爾夫 、塔什乾等中亞城市幾無外人知。值沙俄帝國擴張,威脅與大英帝國在印度次大陸佔地日益增長之勢力,兩帝國在中亞各地開始一局微妙之勘探、間諜與帝國外交博弈。英俄正面沖突之威脅常在,但未發生。博弈之中心為阿富汗。
英國認為,當沙俄擴張,各中亞汗國一一臣服,阿富汗將成其入侵「帝國皇冠之寶石」——印度的跳板。因此,183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英阿戰爭,以圖扶植舒賈·沙阿傀儡政權。此政權靠英軍大力支撐。到1842年,阿富汗群眾已開始在喀布爾街頭攻擊英國人。英國駐軍以對方保證安全通行為條件,同意撤出喀布爾。約4500名英軍與12,000名隨員之隊伍,其中包括很多婦女與兒童,在撤退時遭受一連串襲擊,只有數十人生還抵達印度。自此大英稍緩其於阿富汗之大計。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 後,英國歷屆政府以阿富汗為緩沖國。然而俄國繼續南進阿富汗。 1865年,塔什干被正式吞並;三年後,撒馬爾罕成為沙俄帝國之一部份;布哈拉埃米爾國亦於同年以一紙和約而成為沙俄附庸。俄羅斯之勢力遠至 阿姆河北岸。
1878年,俄國未經邀請便向喀布爾派出外交使節團,阿富汗局勢再度緊張。英國要求阿富汗統治者謝爾·阿里(Sher Ali)也接受一個英國代表團的造訪。該代表團後被遣返,英國派出了一支4萬人的軍隊前去報復,引發了第二次英阿戰爭。這次戰爭中,英國和上一次一樣損失慘重,1881年,英軍再度撤出喀布爾。不過,阿富汗統治者阿布杜爾·拉赫曼汗同意英國掌管阿富汗的外交,交換條件是英國人幫助他保住王位。
1885年,英國和俄國在阿姆河的Panjdeh綠洲發生軍事對峙,幾乎釀成戰爭。英國最後決定接受俄國的建議,接受雙方的現有控制界線為俄國與阿富汗之間的邊界。英俄在阿富汗的沖突暫時告終。
除了阿富汗之外,英俄在新疆和西藏也展開了爭奪。1865年,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在新疆南部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政權,此舉得到俄國駐土耳其斯坦總督考夫曼的支持,俄國向阿古柏提供武器、棉布等重要物資,並派軍官協助訓練阿古柏軍隊。面對俄國的舉動,英國一方面讓其盟友土耳其加強對阿古柏的宗教控制,一方面直接向喀什噶爾派出軍事師團,同阿古柏建立直接聯系,向他提供1萬支步槍和許多大炮。兩國都取得了通商和關稅特權,直至哲德沙爾汗國在1878年被大清帝國消滅為止。英國和俄國對西藏的爭奪開始自1870年代。英國在1890年獲得哲孟雄為保護國,並獲得茶葉貿易的免稅權。俄國則藉此在西藏僧俗貴族中展開拉攏活動,煽動反英情緒。
英俄大博弈的另一個主要戰場在波斯。從1804年開始,俄國就不斷向波斯發起進攻,先後吞並了埃里溫、巴庫、席爾萬、喬治亞、達吉斯坦和明格里、亞塞拜然等原屬於波斯或臣服於波斯的土地。俄國不斷向南擴張,試圖奪取一個暖水港。如果成功,他們就會對英國通往印度和遠東的海上生命線進行挑戰。因此,為了阻止俄國進入地中海,英國扶植奧斯曼帝國的政權;為了阻止俄國進入波斯灣和印度洋,英國扶植波斯的歷代國王。
為了威脅英屬印度的安全,俄國在1856年鼓動波斯進攻阿富汗的赫拉特汗國。阿富汗一向被英國人看成是保衛印度的北方屏障,此舉惡化了波斯與英國的關系。就在波軍佔領赫拉特當天,英國對波斯宣戰。12月4日,英國波斯灣分艦隊佔領哈爾克島,次年3月在波斯南部的霍拉姆沙赫爾登陸。在法國斡旋下,兩國最後達成協議,英國撤出波斯,波斯撤出赫拉特,並放棄對阿富汗各汗國的宗主權和領土要求。
在中亞地區,俄國不斷向南推進,傳統上一直臣服於波斯的希瓦、布哈拉等汗國紛紛落入俄國手中。1881年,波斯與俄國簽署《阿哈爾條約》,波斯永遠放棄對土耳其斯坦和阿姆河以東地區的主權。在波斯灣,一向臣服波斯的巴林酋長轉而投靠英國。在西部邊界,英國和俄國強迫波斯與奧斯曼帝國簽署邊界條約,波斯被迫永久放棄對蘇萊曼尼亞和阿拉伯伊拉克地區的主權要求。
1909年4月,波斯發生立憲革命,俄國借口「保護僑民」出兵大不里士,並拒絕從波斯北部撤軍,隨後又向波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將試圖從俄國銀行手中收回海關權的美籍財政顧問摩根·舒斯特辭退,並保證今後得不到英俄兩國批准,絕不聘請任何外國顧問,同時還要求波斯賠償俄國的出兵費用。立憲議會拒絕了俄國人的最後通牒,但是首相卻宣布接受俄國的要求。當年12月,忠於愷加王朝的地方軍隊佔領德黑蘭,保守勢力卷土重來,封閉報紙,追殺革命黨人,波斯立憲革命以失敗告終。
當競爭越來越激烈時,英俄都感到在波斯的競爭將把它們拖入一場戰爭。為了避免這一後果,同時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德意志帝國,兩國在1907年8月31日簽訂了一項協議。波斯政府被告知,「大不列顛和俄羅斯政府竭誠希望避免它們在波斯某些地區的利益發生沖突……故兩國政府已經就此問題簽訂了一項友好協定」,波斯北部,從靠近土耳其的席林堡起,經伊斯法罕、亞茲德,直至東北角的哈瓦夫,這條線以北79萬平方公里的地區被劃為俄國的勢力范圍。波斯東南部,自阿巴斯港至亞茲丹一線以東面積35萬平方公里的地區,被視為「對英國的戰略利益至關重要」,因此成為英國的勢力范圍。其餘的波斯領土為「中立地帶」。傳統意義上的英俄大博弈至此告一段落。 1917 十月革命廢除了時存英俄間之條約,大博弈第二階段開始。1919年的第三次英阿戰爭以阿富汗統治者哈比卜拉汗被殺告終,其繼承者阿瑪努拉·沙阿宣布阿富汗完全獨立,並開始襲擊英屬印度的西北邊境省,但斬獲甚微。這場政治僵局以1919年的拉瓦爾品第和約告終。阿富汗收回外交主權,成為獨立國家。
1921年5月,阿富汗與蘇俄簽訂友好條約,蘇俄向阿富汗提供金錢、技術和軍事裝備。英國在阿富汗的影響呈下降趨勢。但是,由於阿富汗執意要獲得梅爾夫地區和Panjdeh綠洲的主權,蘇阿關系也變得游移不定。蘇俄極力要從友好條約中撈取盡可能多的好處,遠遠超過了阿瑪努拉·沙阿所願意給予的程度。
英國的政策隨著蘇阿友好條約的簽訂而做出了一系列微小的調整。英國恐怕阿富汗從其勢力范圍中滑脫出去。英國意識到阿富汗當局的政策是控制杜蘭線兩側的全部普什圖語地區。1923年,阿瑪努拉開始採用「國王」的稱號,並接納從蘇聯出逃的穆斯林難民和從印度出逃的民族主義者。
阿瑪努拉在國內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不過其效果不足以快速擴充軍隊實力。1928年,他在壓力下退位,3天後他的兄弟也退位。穆罕默德·納迪爾成為阿富汗國王。英國和蘇聯為了爭取在阿富汗的優勢影響,再度展開了一系列縱橫捭闔的外交活動。1930年到1931年,蘇聯扶助了烏茲別克人的叛亂,英國則為阿富汗訓練了一支4萬人的軍隊以把叛亂鎮壓下去。
英國和蘇聯在波斯(伊朗)的第二階段競爭始自1917年十月革命。波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宣布中立,但是其中立卻受到了土耳其、英國和俄國的侵犯。1914年11月,奧斯曼帝國要求波斯驅逐其領土上的7000俄軍,否則它將「代為驅逐」。地位近於殖民地的波斯做不到這點,於是土軍開進伊朗,擊退了南亞塞拜然地區的俄軍,並佔領了大不里士。在伊拉克,土軍佔領了英波石油公司在巴格達和巴士拉的全部資產,並進而威脅到英波石油公司當時最大的油田——波斯的阿巴丹。為了保護英波石油公司在阿巴丹的油田和煉油企業,1914年12月,英軍在波斯南部的胡澤斯坦登陸,隨後在阿拉伯河一帶擊退了土軍的進攻。與此相配合,大批俄軍於1915年在裏海南岸的恩澤里港登陸,隨後南下包圍了德黑蘭。波斯內閣中的親德分子帶著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公使逃出首都,在什葉派聖城庫姆成立了「民族保衛委員會」。1916年夏天,一支由2萬名騎兵、步兵和炮兵組成的土軍部隊佔領了哈馬丹,並威脅德黑蘭西邊不到100公里的加茲溫城。由俄國將軍巴拉托夫指揮的7萬名俄軍部隊向其發動反攻,先後攻佔了伊斯法罕、哈馬丹和親德派「臨時政府」所在地克爾曼沙赫,土軍被迫撤回邊境。1917年4月2日,俄英軍隊在克爾曼沙赫會師。
1917年3月12日,俄國爆發二月革命,留駐在波斯的俄國軍隊很快陷入瓦解狀態。半年多以後,俄國又爆發十月革命,宣布此前沙皇政府在波斯佔有的全部特權統統作廢。在英國內閣中以寇松侯爵(George Nathaniel Curzon)為首的帝國主義者指令下,駐扎在波斯的英軍隨即解除伊斯法罕、哈馬丹等地的俄軍武裝。至於駐扎在波斯北部亞塞拜然省的俄軍布爾什維克部隊,英國人雖然派兵進攻,但是並未能得勝。被丘吉爾稱為「伸向波斯」的這個行動把英國的戰線拉得過長了。要對付駐扎在波斯的俄國軍隊,還需要繼續提供代價高昂的增援力量。在自由黨首相勞合·喬治首相命令下,英國在波斯的行動半途而廢了。在裏海組建的英國分艦隊被就地遣散,在波斯的英國陸軍也開始撤離。不過,1920年5月14日,蘇俄紅軍的伏爾加河-裏海區艦隊攻佔恩澤里港,隨即佔領了波斯北部的吉蘭省,並於6月4日成立了「波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又稱「吉蘭共和國」。於是英國勢力又重新返回波斯,協助波斯政府消滅了這個共和國。
1921年2月21日,得到英國人武裝的哥薩克旅副指揮官禮薩汗率領2500名部下進軍德黑蘭,發動不流血政變,建立了巴列維王朝。禮薩汗國王採取了在英蘇之外親近第三國的外交路線,與德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這導致英國和蘇聯在1941年聯合出兵伊朗。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英國和蘇聯在波斯和阿富汗的爭奪再度告一段落。1940年,兩國政府共同要求阿富汗驅逐德國專家團和德僑。1941年7月18日,英蘇兩國聯合照會伊朗政府,要求驅逐在伊朗工作的德國人,但是遭到伊朗政府的拖延答復。1941年8月25日凌晨零點,蘇軍從北方入侵伊朗,凌晨4時,英軍從南部入侵了伊朗。禮薩國王退位,將王位傳於21歲的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1942年1月29日,伊朗與英國和蘇聯簽署了三國同盟條約,英蘇共同控制伊朗。「大博弈」再度告一段落。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冷戰開始。美國取代了戰前英國的全球角色,傳統上英俄/英蘇兩國在中亞的大博弈也由美蘇對抗取而代之。這段歷史通常也被稱作「新大博弈」。美蘇在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富汗,以及蘇聯解體後美俄在中亞五國的一系列角逐,都可以被視為大博弈的最新表現。
Ⅶ 和誠信有關的歷史事件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版單上多寫點權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
但店主拒絕了他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么乾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點、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Ⅷ 有關「博弈」的典故
中國的田忌賽馬,外國的囚徒困境。
Ⅸ 古代有沒有關於博弈方面的書籍, 有哪些
我說得不一定對啊,其實《三國演義》就很很了不起了。博弈只看理論用處不是很大,要在特定的環境里,才比較好,中國歷代的官場就是博弈,博弈比較高的境界就是共贏啊
Ⅹ 關於中國崛起的一些歷史重大事件
1、2001年上海APEC會議的召開,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專2002年,中國GDP躍居世屬界第六位;
3、2006年,中非論壇北京峰會召開;
4、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行,中國包攬51塊金牌,成為金牌數第一的國家;神州7號載人飛船實驗成功,中國宣布研發航空母艦;
5、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世博會;
6、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
當今中國的崛起應該是從2001年算起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