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的概念

歷史學家的概念

發布時間:2021-03-14 19:23:24

① 當一個歷史學家需要具備什麼

歷史學研究是創新性的工作。歷史學家要創新,必須具備某些特定的素質。歷史學青年研究人員群體是否具備當代中國歷史學家的基本素質,是一個關繫到我國歷史學科未來發展,以及在國際歷史學界地位的大問題。筆者在結合今天的實際,學習、分析、總結老一輩史學大家的基本素質時體會到,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也許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基本素質。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這里又包括四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統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二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精神實質;三是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能夠正確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到這四點,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機構和學者本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二、豐富的知識積累。歷史學是一門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科,之所以許多歷史學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為知識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漫長的時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希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成為史學大家的學者來說,需要積累的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學知識。這里不僅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比如秦漢史知識、英國中世紀史知識,而且應該包括整個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比如中國史知識、外國史知識、考古學知識,等等。二是歷史學之外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這種跨學科知識,是構建歷史學家廣闊的思考平台,形成歷史學家開闊的學術視野的必要條件。三是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實踐方面的知識。這要求歷史學家不要把自己鎖進象牙之塔,與世隔絕,而應該關心現實,關心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現實的發展和變化。古人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個優良的傳統。對現實的了解和關注,是歷史學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動力之源、靈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確性的重要保障。
三、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學家的工作是在兩個方面創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實的發現、梳理;二是對重要問題新的、有說服力的解釋。這要求歷史學傢具有下述基本素質:(1)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做學問,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概念、嚴謹的表述,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缺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我們有些年輕學者在這方面很欠缺,說話、寫文章邏輯混亂。(2)較強的聯想能力。歷史的舞台無限廣闊,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無比豐富復雜。缺乏聯想能力,就難以發現紛紜復雜的事物之間的相似性與相異性,難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難以產生很多靈感。知識面的寬廣,是聯想能力強的前提。(3)較強的批判精神。在學問方面,決沒有絕對的權威、絕對的正確,真理永遠是相對的。所以,歷史學家對任何已有的學術結論,在吸收其正確合理的成分的同時,還永遠應該抱批判精神,去尋找它們的不足之處。批判精神是歷史學家打破思維局限、眼界局限,確立自主意識、創新意識的前提。(4)較強的創新意識。這是學術研究最基本的意識,因為同科學技術發明一樣,學術研究的性質、目的就是創新。這一最基本、最起碼的認識,恰恰在一些人那裡被忽視了。目前,存在著大量重復勞動的學術產品。有些學者,甚至一輩子都沒有一項真正創新的成果。(5)較強的信息獲取能力。首先是善於利用各種手段,尤其是現代發達的通訊傳媒、電子網路手段查找資料的能力。其次是與國內、國際有關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的能力。這種學術交流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在學術日益國際化的21世紀,與國外學者的交流能力,將是我國歷史學任何一個學科的學者所必備的能力。這兩種能力都對歷史學家的外語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應該說,比較熟練地運用一門外語進行專業研究和學術交流,是任何一位未來的歷史學家的基本功之一;而對於從事外國歷史研究的歷史學家來說,恐怕還需要掌握不止一門外語。
如果我們在以上五個方面加強對自己的培養和訓練,必將提高我們在史學研究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良好的學風。在學風方面,我國歷史學具有優良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筆者認為是以下幾點:第一是勤奮。歷史學是一門聰明的學問,需要歷史學家有非常智慧的頭腦;歷史學又是一門「笨」學問,需要歷史學家有勤奮刻苦、吃苦耐勞的精神,不但要勤於動腦,而且要勤於動腿——到處去查找資料。在很多時候,勤奮比智慧更加重要。我們常常可以發現,一些特別優秀的歷史學文章,主要得益於作者在查找資料方面所下的「笨」功夫。第二是堅韌。我們都知道,坐冷板凳,而且一坐就是十年甚至一輩子,這種描述首先是來自歷史學科的。堅韌意味著甘於寂寞,有時候也意味著甘於清貧。堅韌對立於浮躁、急功近利、沽名釣譽。堅韌意味著學者的清高,學者內心世界的充實。第三是嚴謹。所謂嚴謹,就是實事求是、誠實踏實、一絲不苟。別人的有關成果要充分了解並且承認,決不能埋沒掩蓋,當然更不能竊為己有。自己的成果要做到:字字有據——決不說空話、說主觀臆斷的話;據必求全——就是一些歷史學家提出的「竭澤而漁」,把必需而且能夠找到的資料全部找到;據必求真——就是尊重史料,不為了說明自己的觀點而使用似是而非的史料,或者經不起推敲的史料。
以上幾點看法,筆者主要是用來自勉,當然,也盼望能夠獲得其他年輕的歷史學工作者的認同。

② 為什麼歷史學家貶低中世紀歷史學家的地位

1).對中世紀史學的批評:

①從歷史著述的目的來看,歷史學家們的寫作只是為了證明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是符合上帝的安排,都發生在上帝意志范圍之內,歷史寫作同樣是一種宗教行為,一種獻身於上帝的神聖事業;

②從歷史著述內容來看,中世紀的歷史學家們有著濃厚的宗教意圖,於是他們往往偏向於選擇那些能夠證明基督精神的材料,有時甚至不惜篡改.編造;

③從歷史著述的方法來看,編年史與年代紀中作常採用的方法就如同這兩種類型的名字那樣,只是按年代順序的簡單編排與羅列。

(2)對中世紀史學的理解:

①基督教史學創造了一種普遍主義的歷史觀,即一種世界通史,它在時間與空間范圍上達到了最大限度;

②基督教史學蘊藏著目的論,是一種目的論史學,而目的優於起源使自然而然地將進步史觀呈現在人們面前;

③基督教史學關注歷史的延續性,於是為了獲得更精確的理解,史學家們採取了
在人類歷史早期,由於山水造成的自然阻隔.人類所能獲得的視野與信息僅局限於本地區、本民族或本國家,因而那時的歷史學家關注的范圍也旦能是地方性的,最多也不過是區域性的歷史,真正的世界歷史是不存在的。盡管如此。但「世界主義」整體觀念卻早在世界真正相互聯系成為一體前就已孕育了。古希臘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芝諾(公元前350—260年),首創了世界主義整體觀。他認為,人類是一個整體,沒有文明與野蠻之別,都是世界公民.「四海之內皆兄弟」。作為當時一個主要文化學說.斯多葛派不僅對當時的思想界,而且對後世的文化學說,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波里比阿(公元前204—122年)的世界整體史觀或許就是受到芝諾的世界主義整體觀的影響。波里比阿在他的《通史》中寫到:「歷史可以說已成為一個有機體,義大利和利比亞發生的一切與亞洲和希臘發生的~切密切相關.所有各種事件,最終只歸於一個結局。」【21在他看來,「那種僅僅根據研究個別歷史,便能求}導關於整個世界歷史的正確認識的觀念,也只能是一種幻想。」…然而,在波里比阿的世界整體史觀中,世界只是作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

但是,到了中世紀,由於「上帝」史觀的引人,世界不僅成為沒有地域區別或文明差別的整體世界,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是無差別的,都是上帝的子民。聖・鞋占斯丁在《上帝城》中指出,世界的歷史是光明的世界取代黑暗世界的歷史。在這~過程中,人類是一個整體,整個人類朝著上帝規定的目標行進。正因為這種世界整體史觀在觀念上的影響,西歐一直認為世界是上帝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無地域界限,更無國界之說,這不能不妨礙西歐國家與民族的形成進程,同時也成為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和西歐向外擴展的思想意識根源。盡管中世紀的世界整體史觀還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世界整體史觀,因為那時人們的視野僅僅限於西歐、北非,最多包括印度,但更為重要的是中世紀的整體史觀.卻在觀念上培養造就了後世人們看待世界歷史的方法,對後世的思想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1561年,法國史學家鮑杜安出版丁《世界史的結構》一_5,他指出,人類歷史是一十毽體,不僅在時間上是世界的,而且在空間上也是世界的。世界是一個整體的思想在法國史學家勒盧阿(15lO—1577年)那裡表述的更清楚明確。他認為.世界

收稿日期]200l—12—28

作者簡介]束偉奇(1965一).男,江西吉安人。現為美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世界文化史。

『55萬方數據

各國人民是世界國家的臘民。18世紀,伏爾泰開創了「世界主義」時代。。他從世界整體視角即全球的宏觀角度米考察文明史,寫下了《論世界各

國的風俗》一書,馳騁於世界各國的史實之間。

1784年,康德發表丁《從世界主義視角看世界通史觀念》,該文無疑也是深受世界整體史觀的影響。以後,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和湯因比的《歷史研究》,都是從世界整體史觀來看待西方和世界各地文明的。從以上可以看出,基杼教史學一「上帝」的歷史觀培育了世界整體史觀,是世界整體史觀的肇始者。世界整體史觀可以使我們在觀念上,學會從世界整體方式上分析世界各區域或各民族的歷史,逐漸擺脫狹隘的地方主義或民族主義的干擾,更接近客觀地看待和評價歷史,同時,更有助於我們進一步地探索歷史發展

的規律,這正是古希臘智者一直追尋和冥思的天地人之理——世界的終極。到了中世紀.人們似乎擯棄了對世界終極之理的求索,而大誠特淡「上帝」的全知全能,貶斥人的無知無能。

二、「邏各斯」的禪承與發展

從中世紀的歷史著述,如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鄂圖的《雙城史》,尤其是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權》的內容來看,中世紀的歷史學家們有著濃厚的贏傳宗教的意圈和宿命主義傾向。他們認為.歷史本身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已經為人類安排好丁結局。歷史學家的寫作只是為了證明人類每一個行動都是符台上帝的安排。為此,湯普森在批判救台史學時說:「一切教會史書的東西都被一種雌以形容的光環相當嚴密地保護起來,無一或缺,進就是虛倍或權威的那種虛妄的守護。」n』湯普森的批判擊中了中世紀史學的某些露害。為了宣揚全知全能的上帝,歷史學家牽強附會地把歷史事件納入到上帝的安排之中和上帝意志之中。由此看出,中世紀歷史學家似乎是那麼無能和卑鄙,他們完全喪失了自由意志而蜷縮在上帝羽翼之下。但是,實際上,這只是從一個層面上對中世紀史學的評價,而且是戴著有色眼鏡以近代歷史的標准去苛求而不是合理的客觀地評價中世紀史學。正如我們時代要求歷史具有社會功能那樣,中世紀也如此,只不過那個時代對歷史學具有社會功能是來自於宗教意識佔主導而不是近現代的科學理性佔主導的意識形態。因此,我們不應因為中世紀史學具有宗教社會功能而貶低否定它,更主要的是,不是浮於表面和片面而是從深層客觀地全面地分析解構中世紀史學。

其實.中世紀史學家是在用那個時代特有的

56語言——宗教的語言,闡明和論述古代智者苦苦追求和冥思苦想的操縱世界萬物的「規律」。古希臘哲學家曾用邏各斯(L0zs)這一概念表述「規律」,到了柏拉圖那裡,他則用「絕對理念」論證駕御整個世界的「規律」。古希臘的悲劇表達了命運的無常,人不僅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而且逃脫不了命運之手,往往不自丑力與命運較盤的結果是悲慘的,奧狄普斯和荑獄Ⅱ表現了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和古希臘八的困惑。在這里,命運實際上就是柏拉圖講的「絕對理念」。

在中世紀,學者們用屬於中世紀的特定的語言——上帝的意志進一步閘發了古希臘「邏各斯」、「命運」、「絕對理念」的思想,選樣,「規律」實際上就被隱藏在「上帝」之中,以上帝的面貌出現.上帝即規律。正如柯林武德所說的,「歷史作為J二帝的意志,是在自行發號施令的;它號令秩序井然井不依賴人間執行者的發號施令的意志。計劃出現了,它使自己生效,它並不是人類骨計劃的;而且即使是那些自以為是在反抗這些計蜘的人們,事實上也對他們在作貢獻。」…在這里,人的命運似乎完全操縱在全知全能的上帝手中,人完全處於被動的境界。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層面或角度,不是從表面的字意而是從深層次剖析「上帝」,就不難發現這里所說的「上帝」。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在規律面前,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只能遵循它,違背它、對抗它都是不能改變歷史按照規律運轉的。盡管中世紀史學不是從人的歷史實踐本身中去探索歷史規律.而是從人以外的歷史中或者說是從人造的思維之物「上帝」即從純思維意識中去尋求,但是它卻從觀念上引導人們對規律存在的信仰,並且堅定了人們對規律存在的信念。

中世紀是一個信仰的時代,它的使命就在於對規律的信仰.因為人類所面臨的大幹世界是紛繁復雜的,我們幼眼從中是看不到任何一絲關聯和必然聯系的,但只要我們先有丁對規律存在的信仰,我們才會去行動去驗證規律的存在。然而.巾世紀既無能力又無去發現規律的社會現實的需要,唯一的能力和需要就是信仰規律的存在,因而對中世紀的人們只要求信仰就夠了,證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不可抗拒的」上帝」即規律,是中世紀人的智慧所不及的。即便如此,「上帝」即規律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因為它深深地培育了人們對規律存在的信仰的「觀念」,近現代的史學家和科學家無不受到這種觀念的鼓舞和支配,去長期不懈地努力發覺和接近規律的本

真。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綱》中曾指山.人類理智的進步的歷史是有規律的,研究人婁文明史可以確定進步的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樣,湯因比和斯宴格勒的歷史著作的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探尋人類歷史的規律。不僅歷史學家如此深受「上帝」即規律信念的影響.而且科學家也無不如此,牛頓和愛因斯坦正因為對「上帝」即規律無處不在的無形手的存在的信仰,才發現了宇宙的奧秘。牛頓曾說過,「我們只能通過上帝對萬物的最聰朗和最巧妙的安排,以及最終的原因,才對上帝有所認識。」161的確,「宗教信念促使他(牛頓)形成萬有引力的概念。」|11同樣,愛因斯坦認為,「你很難在造詣較深的科學家中間找到一個沒有自己宗教感情的人。但這種宗教感情同普通人的不一樣。……他的宗教感情所採取的形式盛對自然規律的和諧所感到的狂喜和驚奇,因為這種和諧顯示出這樣一個高超的理性,同它相比+人類一切有系統的思想和行動都是微不足道的反映。」「1吲而近現代「理性和信仰的分離的過程並不意味若把上帝趕出人們的頭腦,而是一十研究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的興趣日趨濃厚的過程。說明上帝創造的世界的有條理性或規律性以展現上帝的奧秘,成了科學家的追求。」」1

三、進步史觀與基督紀年的誕生

在整個古典時代,無論是古希臘歷史學豪還是古羅馬歷史學家的歷史觀,都是悲觀的歷史倒退循環論。古希臘的赫西俄德在《田功農時》中指出,人類社會經歷了五個時代,即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黃銅時代、英雄時代和他自己正處的黑鐵時代。歷史不是走向完美的一種進化,而是依循這五個時代不斷倒退循環而已。到了占羅馬時代,波里比阿則提出了典型的歷史倒退循環論,印人類的歷史是君主政體、貴族政體、寡頭政體和民主政體循環的周而復始。古典時代的這種歷史觀,不能不妨礙人們對進步和美好未來的追求。

然而,中世紀「上帝」的進步史觀的引進,改變和取代了古典時代的悲觀的歷史觀。輿古斯丁在《上帝城》巾指出,世界歷史是善和惡斗爭的歷史,是光明的世界取代黑暗世界的歷史。鄂圖在《雙城記》中闡述道:依靠了解前輩所用來發明種種事物的精神,我們能夠發明新的事物。因此,許多前人所未知道的事物,如今由於時間的進展和進步而展示在我{f1的面前。中世紀這種樂觀主義史觀,對後世人們的精神狀態產生了積投的影響,遺不僅使人們認識到或相信歷史是進步的,而且也成為人們探求歷史發展的規律即進步發展的動力源泉。培根(FmncisBacon1561一1626年)提出人類歷史的進步是建立在人類知硝的進步基礎上的。伏爾泰開創了理性主義進步學說的道路。1793年,孔多塞在《人類精神進步史綱》中,認為人類的進步在於理智的進步。

由於進步歷史觀的引入.相應促進了對時間的紀年和時段劃分的研究。古代希臘、羅馬時用具體事件,如奧林匹亞或執政官作為紀年,而中世紀由於世界的整體史觀的引人,古代的那種紀年方法就不適應了,代之的是基督紀年法。英國史學之父比德(675~735年)在《英國史》中,以基督誕生之年作為基準,把那以前標為Bc(意味基督誕生之前),而把那以後標為AD(意味我主紀年)。以後,這種紀年法梭廣泛採用,阻致成了全世界通用的紀年法,Bc和AD現在仍然是公元前和公元後的縮寫。基督教史家創造的這種各國各地區歷史統一的基督紀年法,大大方便了以後的世界史的編纂和研究。

總之,揭刀:基督教史學——「上帝」歷史觀的神秘面紗,披撰|}歷史的真相,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我們就會發現,中世紀史學不僅繼承而且發展了古典史學。進步歷史觀和世界整體歷史觀的引入、世界紀年法的創立、對「上帝」即規律的普遍信仰,從這個意義上講,中世紀史學遠遠超過了古典世學。因而,中世紀史學並非一片漆黑,沒有中世紀史家的努力和貢獻,是不會有近耳{!代史學的輝煌。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是中世紀』啦學應有的歷史地位,」上帝」史觀正是這種歷史地位的真宴的寫照,「上帝」史觀神秘之謎也就破解了。

[參考文獻]

fll愛德華・走克諾爾・伯恩斯與菲利普・李扛爾夫,世界史明史IM】第一卷.北京:商務即書館,1987P3蛇。[2】轉引自張廣智、張廣膏史學文化中的支化——立化視野中的文化f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P23。【3】Pgay,ed,His【orianatwork【M】ⅦNewYork,1972.P132。【41轉51白湯普森歷史著作史【M】上卷,第一分冊,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即書館,1988P184。【5】柯林武德歷史的現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P95。[6】H-塞耶(sayer),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A1高速觀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P52。【7】齊伊斯・阿普爾比.歷史的真相【M】.劉北成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P159。f8]許良英等.愛固斯坦主蒜[A1第l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6r283。【9]w-c・丹皮爾.科學史瘦其與哲學和科學的_羔系【M1.北京:商務即書館,1989P153。

【責任編輯:李軍】

論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史學的歷史地位與作用 解讀「上帝」的

歷史觀

作者:朱偉奇

作者單位: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 200437

刊名:

江西社會科學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2,""(10)

引用次數:1次

參考文獻(9條)

1.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菲利普·李拉爾夫世界文明史 1987

2.張廣智.張廣勇史學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視野中的文化 1990

3.P gay Historian at Work 1972

4.湯普森.謝德風歷史著作史 1988

5.柯林武德歷史的觀念 1997

6.H·塞耶.高達觀牛頓自然哲學著作選 1974

7.喬伊斯·阿普爾比.劉北成歷史的真相 1999

8.許良英愛因斯坦文集 1976

9.W·C·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科學的關系 1989

相似文獻(1條)

1.期刊論文試論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史學的歷史地位-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6(4)

西歐中世紀是基督教處於"萬流歸宗"的歷史時期,浸沒在神學中的西歐史學取代了古典史學,成為宣揚上帝主宰人類命運的宣傳工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世紀歷史學的全面倒退,相反,基督教史學通過改造西方古典史學使之在許多方面的思想都具有創始性.它所開創的世界整體史觀,歷史進步史觀以及歷史時間觀等史學新觀念,對近現代西方史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基於這種認識,我們認為基督教史學在西方史學史中應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地位.

引證文獻(1條)

1.孟智明人類文獻寶庫中的一部奇書——論《聖經》神學以外的價值[期刊論文]-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4)

本文鏈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shkx200210016.aspx

下載時間:2010年6月14日

中國哲學史期刊審核通過率高
機構認可,職稱及 有效,正規合法雙刊號期刊,專注中國哲學史期刊發表十年!
廣告查看詳情
開通VIP,免費獲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費保存 贈網路閱讀VIP精品版 100W文檔免費下載 5100W文檔VIP專享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並上傳,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分享收藏下載轉存
打開文庫App,查看更多同類文檔
中國哲學史期刊審核通過率高

lw2.ynucm.cn
提供的廣告

查看詳情

③ 現當代的歷史學家

樓上的,你推薦請負責任,不要隨便COPY一大堆過來就完事,你推薦的這些人的作品你拜讀過多版少權?人家是要現當代的你推薦司馬遷合適嗎?

我推薦費正清、錢穆還有黃仁宇
前段時間讀了個《世界通史》王斯德主編的,華東那邊學校都用做教材的,很不錯。
估計你是想尋找那中真實而且盪氣回腸的那種感覺,有點讀史記的那個味道!一時也想不起很多

④ 歷史學家是

1、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 詳細>>】
2、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詳細>>】
3、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詳細>>】
4、左丘明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而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 詳細>>】
5、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

⑤ 作為歷史學家必須得具備哪些條件

歷史學研究是創新性的工作。歷史學家要創新,必須具備某些特定的素質。歷史學青年研究人員群體是否具備當代中國歷史學家的基本素質,是一個關繫到我國歷史學科未來發展,以及在國際歷史學界地位的大問題。筆者在結合今天的實際,學習、分析、總結老一輩史學大家的基本素質時體會到,對於我們這些後來者,也許主要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培養自己的基本素質。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這里又包括四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系統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二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精神實質;三是具有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能夠正確處理堅持馬克思主義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做到這四點,非常不容易,需要研究機構和學者本人長期不懈的努力。
二、豐富的知識積累。歷史學是一門特別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科,之所以許多歷史學家都是大器晚成,就是因為知識積累需要時間,需要漫長的時間。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一個希望具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能夠成為史學大家的學者來說,需要積累的知識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歷史學知識。這里不僅僅是自己研究方向、研究領域的專門知識,比如秦漢史知識、英國中世紀史知識,而且應該包括整個歷史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知識,比如中國史知識、外國史知識、考古學知識,等等。二是歷史學之外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這種跨學科知識,是構建歷史學家廣闊的思考平台,形成歷史學家開闊的學術視野的必要條件。三是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實踐方面的知識。這要求歷史學家不要把自己鎖進象牙之塔,與世隔絕,而應該關心現實,關心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現實的發展和變化。古人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是個優良的傳統。對現實的了解和關注,是歷史學家治史的不可缺少的動力之源、靈感之源,更是治史目的正確性的重要保障。
三、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學家的工作是在兩個方面創新:一是新的重要史實的發現、梳理;二是對重要問題新的、有說服力的解釋。這要求歷史學傢具有下述基本素質:(1)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做學問,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概念、嚴謹的表述,這是基本要求。目前,我們的教育體系缺少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我們有些年輕學者在這方面很欠缺,說話、寫文章邏輯混亂。(2)較強的聯想能力。歷史的舞台無限廣闊,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無比豐富復雜。

⑥ 史學的概念是什麼

在司馬遷時代,整個思想界還是一片朦朧的認識,司馬遷本人也沒有直接提出「史學」的概念。但是,在司馬談和司馬遷的頭腦中,早已孕育成熟了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史學思想體系,並且父子兩代都在實踐中身體力行。司馬談為此耗盡了一生,司馬遷繼承父志為太史令,接力修史。當太初歷頒布之時,漢興已歷百年,封建國家出現了空前的統一,封禪改歷,舉國歡慶。這年司馬遷四十二歲。他在激動之中,深感修史責任重大,歲月蹉跎,一種緊迫感也在催促自己要奮力寫作。這時司馬遷再次想到了父親的遺言:「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先人,即指父親司馬談。司馬談認為周公卒後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應該有人繼承孔子,宣揚清明盛世的教化,依據《詩》《書》《禮》《樂》來衡量一切。他發凡起例,功業未就而與世長辭。如今這副擔子落在了司馬遷的肩上,司馬遷要實現父親的遺願而不敢推辭。司馬遷也耗盡了一生,最終完成了《史記》,並將《史記》的主題升華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言」即議論、理想和主張。「成一家之言」,就是要獨創一個思想體系,具有劃時代的內容,能啟迪後人,影響社會。「成一家之言」,是司馬遷在歷史學上的一個首創。這表明,司馬遷作史,並不是歷史資料的匯抄和事實的堆積,而是要闡明自己的思想和理想,這就把歷史記述與歷史研究融合起來,從而寫出了具有理論體系的真正的歷史著作,也開創了史學研究的先河。司馬遷自覺述史的創造,既為士大夫開辟了一條治史做學問的新路,同時也使史學研究從經學附庸中脫穎而出,引起了統治者的高度重視。班彪即「專心史籍之間」,撰寫《史記後傳》。其子班固繼承父業,潛精研思,改《史記後傳》為獨立的斷代史書《漢書》。班固初為私撰,驚動朝廷,漢明帝批准,班固名正言順奉詔修史,這正是士大夫受《史記》影響熱衷治史,而統治者亦重視治史的例證。《漢書》問世,被目為五經之亞。從此史學「正統」地位確立,治史成為統治者的行政要務,也是士大夫的學問大端。

⑦ 我想問問:史學家與歷史學家的區別在哪裡像司馬遷是史學家,卻不能說是歷史學家.為什麼

史學家記載歷史,歷史學家研究歷史(即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教訓)

⑧ 歷史學家的內容簡介

一天來深夜,一個十五歲的美國少女在自她父親書房裡發現一本古書和一袋信。每封信的抬頭都是「我親愛的、不幸的繼承者……」。這些信,開啟了一座她做夢都不會夢到的歷史「迷宮」,其中有她父親過去的秘密,以及與隱藏在歷史深處的邪惡力量有關的她母親失蹤之謎。
幾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歷史學家們不惜以自己的名譽、安全為代價,苦苦追尋產生吸血鬼的歷史源頭——中世紀中歐殘暴的統治者「刺穿者」弗拉德的下落,從而鏟除吸血鬼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力量。少女的父母,多年前就開始了追蹤吸血鬼的驚魂之旅。少女決心要追隨父母未竟的事業。
從牛津大學圖書館到伊斯坦布爾、布達佩斯,到東歐諸國的鄉野山區,父女二人穿梭在城市、修道院、檔案館,在追蹤各種晦澀的線索與隱藏的文本、密碼中,逐步逼近「刺穿者」弗拉德可怕的真相,而少女也逐漸了解了自己不同尋常的身世。

⑨ 歷史學家的簡介

在古代中國,歷史學的傳統主要是以歷史編撰的形式創立和發展的,在西漢歷史編撰者司馬遷之後,唐代的劉知幾開創了另外一種門類的工作,即對歷史編撰這項工作本身的研究(historiography)。在宋代,開始了以以往的歷史記錄為材料的針對「歷史」的研究活動。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的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