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時局圖>>的問題.
《時局圖》是根據興中會會員謝贊泰1898年發表在香港報紙上的漫畫改繪的。
它把19世紀末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世鍾的作用。
⑵ 這個建築的名字
倫敦自然博物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本身是一棟非常華麗的維多利亞風格建築,它坐落在倫敦南肯辛頓地區,形似中世紀大教堂。總建築面積為
4萬多平方米,稱其為一座宮殿也毫不為過。倫敦自然史博物館1881年正式對外開放,而實際上加上前身的歷史,已有250多年之久,擁有7500萬動植物和化石礦物標本,是歐洲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原為1753年創建的不列顛博物館的一部分,1881年由總館分出,1963年正式獨立。
目 錄
1簡介
2館藏介紹
3生物館
4地質館
5其他展廳
6科學研究
7公共服務
8展出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9"受詛咒"寶石
10舉辦賽事
1簡介
倫敦最充滿知性與趣味的博物館當推自然史博物(NaturalHistoryMuseum)莫屬,館內分為生命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LifeGalleries)和地球館(EarthGalleries),不但各種標本齊全,兩個館都使用先進的互動式導覽裝置,讓參觀者得以輕松的方式認識自然知與人類的奧妙。
2館藏介紹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世界各地動植物和岩石礦物等標本約4000萬號,其中古生物化石標本
700多萬號,圖書館有書刊50萬種,並保存著大量早期的自然研究手稿和圖畫等珍貴品。全館有20間大陳列廳,內容包括古生物、礦物、植物、動物、生態和人類等六個方面。中央大廳為現代生命科學陳列廳,用立體景觀、展櫃介紹進化論和人類學知識。1
層右翼各陳列廳展示古生物化石標本,它展出有魚龍,蛇頸龍,5米高的霸王龍,體態極小的新頜龍,尾翼達17米的翼龍以及完整的始祖鳥骨骼等;左翼各陳列廳展出現代動物,包括海洋無頸椎動物,魚類,鳥類及爬行動物。其中以鳥類的陳列最為出色。2層左側展出哺乳動物,其中較精採的是非洲熱帶草原動物和澳大利亞有袋動物的陳列;右側陳列礦物、岩石、寶石,大理石並有專室陳列隕石。3 層是現代植物和化石植物的陳列。
3生物館
恐龍[21展廳]
恐龍展廳是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生物館中最熱門的地方了,許多遊客包括我一進門便迫不及待的奔向這里。這兒有許多機器人恐龍,最有名的是名為T-Rex的巨型恐龍了。這個1:1尺寸的模擬恐龍能隨著人的移動來回轉身並發出咆哮聲。還有恐龍蛋孵化的模擬現場,真實感一流!
人類生物展[22展廳]
這個展廳通過各種人機對話形式的展覽,演示了人體各部分是如何科學運作的,如荷爾蒙和遺傳基因。2樓的「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105展廳]則更詳細地介紹了遺傳學和遺傳工程的各種可能性,原來現在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也不一定得豆哦。
哺乳動物展[23和24展廳]
這里展出的哺乳動物標本種類繁多、數量驚人,有的標本也許你在動物園都看不到活體了。其中有關物種滅絕的統計數據也警醒了我們有更多的物種正不斷從地球上消失。
魚類和兩棲動物展[12展廳]
這里展出的魚類標本品種多樣,有生活在海平面下400米海洋過渡區的,也有在海平面下1000米完全黑暗中生存的,有的還會自己發光照明。巨大無比的藍鯨是這里最吸引眼球的。我覺得這里比倫敦水族館要好看。
沃特豪斯長廊
這條中央走廊的牆上,布滿了各種海洋化石,彷彿進入了海底的時光隧道一般。
爬行動物展[33展廳]
這里除了看到動物標本,我們還可以坐在實物大小的白蟻穴模型內,或觀看南美切葉蟻的群居活動。
4地質館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地質館看起來很有科幻氣息。地面上是幾個神話雕塑守護著化石,我們需要搭上長長的電梯進入樓上一個巨型的旋轉地球模型。
5其他展廳
萬變地面廳[Restless
Surface,62展廳]展示了地震和火山噴發現場,身臨其境感覺到自然災難的可怕。強烈建議不要錯過地震模擬的體驗!切記要抓牢扶手。
萬物之初廳[From the
Beginning,63展廳]則講述了宇宙間的許多故事,從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直到預想的50億年後太陽系的終結。
地球寶藏廳[Earth』s
Treasury,64展廳]中展出了許多岩石、寶石和礦石。估計用價值連城來形容這個展廳也毫不誇張。
6科學研究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978年有工作人員750人,其中有300名各類科學家,分別在動物學、昆蟲學、古生物學、礦物學和植物學等
5個研究部工作。科學家除了從事本學科的室內研究外,還組織和參加野外研究活動。該館是植物、動物和礦物的國際分類學研究中心之一,為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所利用。該館對動植物和礦物鑒定和命名,研究不同物種之間的親緣關系和生物進化的理論,還致力於解決醫葯、農業、林業、漁業、礦業和石油勘探等各方面的實際問題。
7公共服務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倫敦群眾性科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每年觀眾和參加各種活動的人數達200萬以上。該館設有教育部門和講演廳,組織對公眾演講,傳授自然歷史和自然科學知識。還開展多種對外服務和國際性活動,為有關的科研和生產單位進行科學考察和研究工作,與其他國家的科研機構進行交流與合作,參加大學的教學工作,擔任講課和培養研究生。
作為一家公共機構,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通過對IT網路進行升級來改進網路管理方面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該博物館每周七天要僱傭2500個
人接待訪問博物館的遊客,並進行重要的調研項目。
他們最近選擇了與IP通信公司Mitel進行合作,安新網路的應用將為博物館減少開支,並改進工作人員以往由於工作量過大而造成的工作和生活不平衡的狀況。除了應用新的網路
之外,該博物館的另外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准備搬進正在建設之中的新樓。Estcourt表示,雖然整個項目的完成還需要四年的時間,但新網路的
應用已經使原來既費時又費錢的工作變得簡單多了裝一個綜合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以代替從1988年開始使用
的舊網路,以新的IP通信系統代替舊的PBX電話交換系統。
8展出世界上最大的魷魚
2006年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了一條世界上最大的魷魚,引起了眾多參觀者極大的興趣。這條魷魚長約9米。去年4月,它在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
群島)被捕獲,目前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中展出。巨型魷魚通常生活在海下1000米深處,它們很少被人發現且從來沒有被科學家進行過合適的研究。它們通常有8隻粗「手臂」,外加兩條超長的用於捕食的觸須。日前展出的這條巨型魷魚還擁有一雙長約0.25米的巨眼。有關巨型魷魚的傳說很多。早在1530年,海員就發現了巨型魷魚,並把它們誤認為傳說中的男性人魚或海中毒蛇。去年9月,日本科學家首次拍到巨型魷魚的照片。
9"受詛咒"寶石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塊罕見的「德里紫藍寶石」,然而60年來,這塊寶石卻一直被鎖在博物館的櫃子中,因為據稱這塊寶石攜帶「詛咒」,它的多任主人都災難連連,甚至突遭橫禍。該博物館本周將公開展出這塊塵封了百年的「魔咒寶石」。
據報道,這塊「德里紫藍寶石」是1857年印度兵變期間被士兵掠奪得到,並被一名叫做W·菲里斯的騎兵上校帶到英國的。然而,寶石的新主人菲里斯來到英國後,就遭遇了連串厄運,他不但失去了所有金錢,並且還百病纏身。
菲里斯的兒子繼承了這塊寶石後,也遭遇了同樣的厄運。菲里斯的一名家庭朋友將這塊寶石借去把玩了幾天,結果沒多久,他就自殺身亡了。
這塊價值連城的「德里紫藍寶石」頓時成了災禍的象徵,人們紛紛謠傳它遭到了「詛咒」,任何擁有它的人都會厄運纏身。1890年,英國科學家愛德華·海倫·艾倫得到了這塊寶石,成了它的新主人。愛德華本是一名律師和小提琴製作者,但後來卻成了一名科學家,對有孔蟲類、單細胞水上有機生物深有研究,愛德華還是英國著名作家王爾德的朋友。
愛德華得到了這塊「德里紫藍寶石」後,結果也遭遇了一連串倒霉事。愛德華的兩個朋友曾向他借這塊寶石回家觀賞,結果一個朋友從此屢屢遭遇不幸事件;而另一個朋友則是一名歌手,自從她借回這塊寶石觀看後,她竟突然開始「失聲」,從此再也沒有唱過歌。
盡管愛德華一開始並不相信什麼「魔咒」,但當他的朋友雙雙遭遇厄運後,愛德華終於一狠心,將這塊無價寶石扔進了倫敦攝政運河裡,可沒想到3個月後,這塊寶石又離奇地回到了他手中。原來一艘挖泥船從運河中撈到了這枚寶石,一名商人從船員那兒買下了它,並將它「物歸原主」還給了愛德華。1904年,愛德華終於受夠了這枚「魔咒寶石」的陰影,將它寄給了自己的銀行管理人,要求銀行將它保管起來,直到他死都不要再被他看到。據稱愛德華當時說:「我感到它會對我新生的女兒帶來不利的影響。」
愛德華在1943年去世,去世前,他將自己的許多收藏品都捐給了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愛德華最後在遺囑中,將那枚「魔咒寶石」也捐給了自然歷史博物館。讓博物館官員意想不到的是,愛德華竟然還在盒子中留下了一張警告性紙條,上面寫道:「這塊寶石顯然受到了詛咒,它上面沾染了鮮血,每個擁有它的人都會失去榮譽。無論誰打開這個盒子,都應該先閱讀一下這份警告,然後按自己的意願處理這塊寶石。我對他或她的建議是,他們應該立即將它扔進大海里。」
直到日前,這枚被冷藏多年的「魔咒寶石」才得以重見天日,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決定在公共礦石館重新開館之際,將「德里紫藍寶石」進行永久性展出,同時展出的還有它的「詛咒故事」。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礦石收藏部主任艾倫·哈特承認,對於這樣一個世界知名的科學博物館,講述一塊寶石的「超自然」故事顯然很不適宜,但哈特聲稱,這樣的故事能給博物館中的收藏品帶來一種文化視角,並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然而,愛德華的後人卻深信這塊「德里紫藍寶石」的確具有「魔力」,愛德華77歲的孫子艾弗·瓊斯是一名前海軍軍官,他拒絕和這塊寶石打任何交道。瓊斯對記者說:「我的母親生前從來不願觸碰這塊寶石,她也要求我們不要和它扯上任何關系。
10舉辦賽事
2006年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BBC野生生物雜志合辦了2006年度野生動植物年度圖片。獲獎者不僅能夠得到野生動植物年度攝影師稱號,還能得到巨額獎金。此次評選分為五個大類:年度野生動植物攝影大獎、特別獎類、成年組、少年組及票選最佳。同時,每個大類還包括若干小類。這一比賽吸引了來自78國家的32000件作品。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10月26日將展出2007年殼牌野生生物攝影獎獲獎作品,獲獎作品隨後還將在英國和海外展出
⑶ 眼鏡沒有發明之前,眼鏡蛇叫什麼
古時候的人叫」膨頸蛇」。
還有叫:
山萬蛇、過山風波、大扁頸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過山風、飯鏟頭。
眼鏡蛇(學名:Naja)為眼鏡蛇屬動物的通稱,是眼鏡蛇科的一屬,其成員大多被統稱為眼鏡蛇。雖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類的名字包含「眼鏡蛇」(Cobra)一稱(如眼鏡王蛇、水眼鏡蛇、唾蛇),但它們因演化親緣性不足而並不歸為此屬。眼鏡蛇屬目前約有20多個已確認物種,但分類學上經常就物種的獨立性問題而存有爭論,因此某些資料也可能有所出入。此屬的成員主要分布於中東、東南亞、非洲、印度尼西亞等地。
⑷ 世界著名的五大博物館是
世界五大博物館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中國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於 1823年。她的展覽館里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很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文物;有英國歷代的「戰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了中國、印度等歷史悠久國家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許多中國古玩字畫,這些器物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多數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里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著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跡,在中國繪畫史上佔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於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都有保存,事實上,國家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歷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余件。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中世紀及近代歐洲館、東方館、史前及早期歐洲、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
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為800噸,據說拆的時候為了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了標號,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觀眾,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特別是一些佛像和壁畫,遊客在館內還可以欣賞到一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乾的《照夜白圖》。
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 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台灣,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⑸ 目前科學尚無法解釋的自然之迷
1、人類未解之謎
人類究竟從那裡來
人類的智慧從那裡來
艾滋病毒來自何方
人的頭顱可以移植嗎
人體的潛力之謎
人體自然之謎
……
2、考古未解之謎
秦始皇墓之謎
中國文字因何現身美洲
金字塔中的重重謎團
消失的樓蘭古城
失蹤千年的羅馬古城
通天塔的秘密
蘊含玄機的奧梅克雕像
開封地下城疊城
……
3、歷史文化之謎
淹沒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聖經》中都藏有什麼秘密
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巨石陣
誰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耶穌是人還是神
拿破崙死亡之謎
希特勒的性別之謎
4、天外來客之謎
善惡難定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來訪
外星人來自何方
外星人為何不願直接與地球人來往
瑪雅人是不是天外來客
外星人的「交配實驗」
UFO是美國國防部的無人偵察機?
4千年前的「死丘事件」
美國保留有外星人的遺體?!
……
5、宇宙未解之謎
月球起源之謎
月球並沒有繞著地球轉!
最神秘的宇宙之謎——黑洞
美國登月照片發現疑點
恆星產生之謎
宇宙中的黃金
神秘天體繞太陽運行
火星上的金字塔之謎
……
6、動物未解之謎
地球不還有活著的恐龍!
人類始祖是恐龍嗎?
中國九頭鳥之謎
神秘的螞蟻王國
虎獅之爭之謎
海洋巨蟒之謎
神秘的海妖
鯨魚自殺之謎
……
7、植物未解之謎
樹的年輪之謎
植物神秘的心靈感應
植物能接收太空發來的信號
植物也有喜、怒、哀、樂
南非吃人樹之謎
植物吃動物之謎
植物的防禦武器之謎
……
8、地球未解之謎
「失蹤」的大西洲
北緯30度線上的「死亡區域」
羅布泊之謎
海底金字塔之謎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陸
古人是否還活在百幕大海底
日本人談虎色變的死亡之海
百幕大魔鬼區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
……
9、自然未解之謎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
地球光環之謎
恐怖的死亡公路
百年謎團——通古斯大爆炸
聽到九年前的激戰
黑色閃電之謎
⑹ 時局圖上的動物代表什麼
熊——俄國——占東三省地方
虎——英國——占長江一帶
腸(蛇)——德國——佔山東地方
蛤蟆——法國——占廣東廣西雲南地方
太陽——小日本——占福建地方
鷹——美國——飛來分食
⑺ 海底兩萬里第一章內容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隻發現了一個閃閃發亮的怪物,它身長數百米,偶爾浮出水面。在不少船隻受到這怪物攻擊而沉沒之後,美國政府派出護衛艦「林肯號」前去跟蹤追捕。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應邀參加,這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教授,曾經撰文探討過這海洋怪物,認為是一頭巨大的獨角鯨。
「林肯號」在大海里游弋了三個星期,卻一無所獲。一天晚上,教授正在甲板上欣賞夜景,猛然發現漆黑的水面突然閃現紅光,接著冒出一個龐然大物。教授奔回船艙報告了艦長,護衛艦隨即向怪物駛去。臨近時加拿大捕鯨叉手尼德·蘭猛力投出鋒利的鯨叉,只聽得「當」的一聲,彷彿撞擊在鋼板上,毫無作用。護衛艦便開炮射擊,可是炸彈均被怪物的尾部彈出,濺起一片浪花。怪物似乎被激怒了,從頭上噴出兩股水柱,向護衛艦右舷猛力襲來,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教授、他的僕人康塞爾和鯨叉手三人被拋入水中。教授很快就失去了知覺。
教授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一個鐵屋子裡,身邊坐著康塞爾和尼德·蘭。他大惑不解。兩位陌生人進來向他們致意,可是教授試用了幾種語言,他們都聽不懂。正在為難之時,他們的主人出現了。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用法語作了自我介紹。他叫尼摩,自稱與整個人類斷絕了關系。他說雖然他們已成了他的俘虜,但仍享有自由。只是為了保密,他不會釋放他們,而且要求他們唯命是從。
教授雖然對失去自由感到難過,但是他還是被神秘的潛艇和海底的奧秘所吸引。在尼摩的邀請下,他們三人參觀了他親自設計建造的「鸚鵡螺號」。盡管它的部件是拼湊起來的,可船體堅固,結構合理,承受得起海水的沖擊和高壓。艇內有漂亮的客廳,舒適的卧艙,圖書閱覽室和娛樂場。潛艇的電力和氧氣都是從海水裡提取,能在海底停留很長時間。食物也是取自海洋,有些美味的魚教授從未品嘗過。布是由海洋纖維織成,煙葉來自海草。尼摩還讓他們參觀了獵取海洋動物的槍支和便於在海底行走的裝備。
「鸚鵡螺號」在太平洋里潛行。教授透過玻璃窗,一路觀賞著光怪陸離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途經克利斯波島時,尼摩派人送來紙條,邀請他們三人到海底森林打獵。於是他們穿上潛水服,背上氧氣瓶,手持特別獵槍,穿過換壓艙,走在海底平原上。尼摩舉槍射中一隻大海獺,然後又殺了兩條海豚似的動物,滿載而歸。
潛艇到達加里曼丹附近時,食品告缺。教授他們三人決定上岸尋找蔬菜和野味。起初,他們運氣不錯,打死了幾頭野豬,採摘了不少水果。正當他們在沙灘上架起篝火准備烤肉時,突然受到土著人的襲擊。他們慌忙逃進小艇,駛向停泊在海中的潛艇。可是土著人乘上木筏,緊迫不舍。即使教授他們爬上潛艇,下了底艙,土著人仍然圍著潛艇,不肯散去。第二天一早,潛艇開艙換氣時,土著人果真紛紛爬上船來。可是他們的手一碰到欄桿,就驚叫著退縮了回去,原來金屬欄桿全部通了電。
潛艇駛入印度洋,在斯里蘭卡附近,尼摩邀請教授他們到海底參觀採珠場。這里盛產珍珠,最大的價值可達二百萬美元。教授興趣盎然地觀看印度人在海底採珠。突然,一條巨鯊張著血盆大口向印度人襲去,尼摩當即手執短刀,挺身上前與鯊魚展開搏鬥,尼德·蘭舉叉相助,正中鯊魚心臟。尼摩隨即把採珠人托出水面,還從自己口袋裡取出幾顆珍珠送他。教授從心底敬佩尼摩捨己救人的精神,並由此知道尼摩事實上沒有斷絕與人類的交往。
「鸚鵡螺號」從紅海進入地中海花了不足20分鍾。它是通過尼摩發現的海底通道潛行的,那時還沒有蘇伊士運河。
一路上,教授發現了不少驚人的事情。船至康地島時,尼摩從櫃子里取出許多黃金,派人乘小艇送出去。後來當潛艇駛入大西洋,停泊在維多灣海底時,尼摩又派他的船員潛水從海底沉船里搬上來裝滿金銀財寶的箱子。原來尼摩是利用打撈沉船里的財寶救濟窮人和從事科學探險的。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著教授參觀沉沒已久的大陸——大西洲。他們觀賞了海底火山噴口吐出硫磺火漿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廢墟的龐貝城。
潛艇又向南極進發,它在成群結隊的鯨魚中間穿行。當尖頭鯨向長須鯨進攻時,尼摩出於對弱者的同情,指揮船員攻擊尖頭鯨。在此後的航行中,他們歷盡艱險,一會兒是冰山封路,一會兒是章魚圍攻,一會兒又是敵艦偷襲。尼摩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揮全體船員,戰勝了一切。
歷經海底兩萬里環球航行之後,潛艇在挪威西海岸遇上了可怕的大漩渦。教授無法知道潛艇捲入大漩渦之後的遭遇,因為他和他的同伴被漩渦拋入水裡後,在挪威的一個小島上僥幸脫險,而潛艇已毫無蹤影了。
⑻ 時局圖上面每個動物都代表什麼國家啊。。
熊——俄國——占東三省地方
虎——英國——占長江一帶
腸(蛇)——德國——佔山東地方
蛤蟆——法國——占廣東廣西雲南地方
太陽——日本——占福建地方
鷹——美國——飛來分食
時局圖 《時局圖》是中國近代時事漫畫的傑作。它把19世紀末中國面臨的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豆剖的嚴重危機,及時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起到了警世鍾的作用。圖中熊代表沙皇俄國,虎代表英國, 腸代表德國, 青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中國歷史教科書採用了《時局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師生們歡迎。
2000年第7期《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上刊登出耿孟輝和朱惠康兩位老師的文章,對人教版中國歷史教科書《時局圖》下面的說明文字「腸代表德國」提出了意見。
耿盂輝老師說:「課本第73頁的《時局圖》,是根據興中會會員謝贊泰1898年發表在香港報紙上的漫畫改繪的。在圖的注釋中……提到『腸代表德國』。我認為這是由廣東方言而造成的誤解。謝贊泰是廣東人,而『腸』按廣東方言是『長蟲』的發音,長蟲又是蛇的俗稱,故『腸代表德國』應理解為『蛇代表德國』」 。「『蛇』變成了『腸』」,是「因不諳方言致錯之例」。(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第7期第56頁)
朱惠康老師說:「《時局圖》上代表德國的是『旗』,而不是『腸』」。他提出了兩個理由:第一,「何以別的帝國主義國家都用富含特徵的動物來表示,而偏偏用不倫不類的『腸』來代表德國呢?」第二,「近得劉德臣先生按原圖清繪,並省略了原圖中英文字母且印成對開大張的《時局圖》時,始得『一目瞭然』。盡管該圖下方的說明文字也說『腸子代表德國』,但我卻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時局圖》上山東半島及膠州灣處,清楚地插著一面德國三色橫條旗,意為德國強租膠州灣,以山東為勢力范圍。而所說的『腸子』,實為代表英國的老虎尾巴,尾巴套在山東半島上,意為英國還強租了山東半島上的威海衛。圖上方以太陽代表日本,恰似用三色條旗代表國家,都是用國旗圖案來表示國家。」朱惠康老師還建議:「對開張的《時局圖》再版時,老虎的尾梢,只需畫到山東半島北部的威海衛處即可。」(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頁)
我們慎重地研究了兩位老師的意見,覺得難以採納。下面,我們就《時局圖》中「腸代表德國」的問題作些說明。
記得十年前,我編寫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第三冊的時候,決定採用《時局圖》。從《時局圖》的照片看,德國的標志物模糊不清,而說明文字卻寫得明明白白:「腸子代表德國」。我在北京市大興縣教師進修學校工作期間,有一位同事是廣東肇慶人,我們倆人還住同一個宿舍。他管蛇叫「長蟲」,發音近似「腸」。我因此懷疑《時局圖》上德國的標志物可能是蛇。我還特地跑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在近代史的展廳里,找到放大的《時局圖》,德國的標志物還是看不清,但留下的說明文字分明寫著:「腸子代表德國」。我想,目前「懷疑」還只能是懷疑,還沒有充足的理由推翻原始資料的說明文字。另外,這種懷疑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現在見到的《時局圖》不是謝瓚泰(筆者註:本人見到的材料,「瓚」字不寫作「贊」。)的原作,是別人改繪的。改繪者難道也是廣東人嗎?他也管蛇叫「長蟲」,發音近似「腸」嗎?如果不是的話,就另當別論了。所以,我在編寫教科書的時候,採取了尊重原始材料的作法。當年,這本教科書在實驗和推廣期間,我到不少地方作過介紹。介紹時,我總是把自己的懷疑告訴給聽課的老師們,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尋找更充足的理由去證實自己的想法。那時候,幫助我們搞實驗的北京市東城區歷史教研員王富友老師聽了我的介紹,不以為然。他說:「德國人愛吃麵包夾香腸。德國把山東作為自己的勢力范圍,認為香腸供應有保證了。用腸來代表德國,也合乎情理。」現在,耿盂輝老師提出的意見與我當年的懷疑非常相似,但他並沒有提出什麼新東西,所以,我們暫時無法採納這種意見。我還想提醒同志們注意,1991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圖冊《圖說近代中國》和1994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圖冊《圖片中國百年史》都選用了《時局圖》的照片,圖下的說明文字都是「腸子代表德國」。看來,尊重原始資料是學術界共同堅持的原則,中學歷史教科書自然不能例外。
至於朱惠康老師以為「《時局圖》上代表德國的是『旗』,而不是『腸」』,就更難說服人。因為他所列舉的兩個理由根本不成立。首先說「何以別的帝國主義國家都用富含特徵的動物表示」,就與事實不符合。《時局圖》上用太陽表示日本,「太陽」怎麼會是動物?「太陽」和「腸子」,都不是動物,何以稱「偏偏用不倫不類的『腸』來代表德國」?其次,「近得劉德臣先生按原圖清繪……的《時局圖》……我卻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朱老師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實際上,朱老師的眼睛是有誤差的,而且誤差還不算小。朱老師看到了「圖上方以太陽代表日本」,接下去又說:「恰似用三色條旗代表德國,都是用國旗圖案來表示國家」。日本的國旗上是有太陽圖案,但「太陽」跟日本的「國旗圖案」畢竟不能完全等同。尤其是朱老師建議:「對開張的《時局圖》再版時,老虎的尾梢,只需畫到山東半島北部的威海衛處即可」,不必「尾巴套在山東半島上」。這無異於削足適履。其實,《時局圖》作者把老虎尾巴「套在山東半島上」是有用意的。原作《時局圖》下面還有一首「題詞」,題詞寫道:「……又見膠州入了德國箍圍,故此伸尾搭埋威海衛,預備俄人南下,佢就發起雄威。」這里道出了老虎「尾巴套在山東半島上」的原因。尊重史實,不能隨意歪曲,不能篡改歷史資料,這是每一個史學工作者必須堅持的職業道德。如果說領會錯了史料的含意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但是為了適合自己的意見,就公然故意篡改原始資料,這是史學工作者的大忌。當然,中學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可以原諒,可是《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編輯部的編輯們起碼是大學歷史本科畢業,甚至有教授、副教授的頭銜,不應當不明白這個道理呀!「追求真實」是掛在《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編輯部編輯們嘴邊上的口頭禪,可偏偏在他們組織、刊登的文章中公然主張篡改歷史資料,而這樣的文章又被他們捧為「最為精當」的意見,這其中的奧妙確實令人難解!
⑼ 誰知道關於自然.生態.動物.人的故事
蛇與莊稼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習第一段。
請一名學生讀一讀課文第一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這一段作者向我們講了幾層意思。教師指導學生在書中畫一畫,標出記號,然後回答。
(這段分四層:①交代了時間、地點、起因;②寫農民遇到了奇怪的事;③寫老農民想出一個辦法;④老農民把秘密說破了。)
什麼事使農民伯伯感到奇怪?
(第一件:洪水過後,接連幾年莊稼總得不到好收成,即使風調雨順也不見起色。)教師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句的意思。
抓住重點詞,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總」是什麼意思?
(一直)
「風調雨順」是什麼意思?
(「調」:調和;「順」:適合需要,形容風雨及時適量,對農作物生長很有利。)
「不見起色」是什麼意思?
(不見好轉。不管是災年還是風調雨順的年景,莊稼一直沒有好收成。)
(第二件怪事:老農們買了一批蛇回來,放到田裡,莊稼獲得了大豐收。)
為什麼田裡有了蛇,莊稼就能豐收呢?
指導學生用書中的語句來回答。學生通過默讀課文,認識到莊稼收成不好的原因是田鼠糟蹋莊稼的結果,蛇的到來,把大量田鼠吃掉,才使莊稼又獲豐收了。
蛇與莊稼有什麼聯系呢?
請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然後請一名學生回答。田鼠糟蹋莊稼,蛇吃田鼠,蛇間接地保護莊稼。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板書:
學生分析到這里,教師要做一個小結。
蛇是吃田鼠的,田鼠是吃莊稼的,田裡沒有了蛇,田鼠繁殖得越來越多,它們糟蹋莊稼也就越多,莊稼當然歉收。由此看來農民伯伯是根據田鼠、蛇、莊稼這三者之間的聯系而想出的辦法,並不奇怪。
通過這個事例我們知道了蛇與莊稼有著密切的聯系。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還講過貓和苜蓿的故事呢。
(二)學習第二段。
同學自己輕聲朗讀第二段課文。想一想為什麼看哪個村子貓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裡的苜蓿長得怎麼樣?
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把有關句子畫下來,然後再回答。
(因為苜蓿靠土蜂傳播花粉,地里的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動就受到影響,村子裡喂的貓多,田鼠就不能那麼放肆了。因此,知道哪個村子貓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裡的苜蓿長得怎麼樣。)
貓和苜蓿的關系是怎樣的呢?請同學用因果句式來回答。
(因為苜蓿靠土蜂傳播花粉,田鼠影響土蜂活動,貓吃田鼠,所以貓間接地保護土蜂和苜蓿。)
根據同學的回答,教師歸納出板書:
板書:
這里告訴學生貓與田鼠,田鼠與土蜂,土蜂與苜蓿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直接相互影響的;而貓與土蜂,貓與苜蓿是間接的關系。
貓是動物,苜蓿是植物,看似兩者毫無關系,貓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獲有著密切的關系,這里的「竟」是什麼意思?(居然,出人意料)因為貓與苜蓿不是直接關系;由於貓與田鼠;田鼠與土蜂,土蜂與苜蓿的直接關系,使貓與土蜂,貓與苜蓿之間產生了間接而復雜的聯系。
事物與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有復雜的聯系,也有簡單的聯系,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勤於動腦,就會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系。
(三)學習第三段。
請同學默讀第三段課文,想一想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要求學生拿筆畫出有關的詞句,然後回答。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
板書:
這些事物之間是簡單聯系,作者稱之為顯而易見的事。什麼是顯而易見呢?(是露在外面容易看出來的意思。)除了這些簡單的聯系之外,還有不少復雜的聯系。作者舉了一個什麼例子,它們之間是怎樣聯系的呢?
請一名學生讀有關句子,然後再找同學回答。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人→吐痰→肺結核)
找出文中的反問句讀一讀,然後把它們變成陳述句。
(反問句: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怎麼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
陳述句:肺結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時候,他不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個在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
為什麼他不會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馬路上隨便吐痰的人呢?
(「痰」與「肺結核」之間是復雜的聯系,不易讓人們一下子看清。)
我們如何弄清事物之間復雜的聯系?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並讀短句:
這句話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要反復朗讀,充分討論,達到理解並掌握。
這句話與前面所學的內容有什麼關系?
(老農在地里放蛇,使莊稼獲得豐收,就是因為他們了解了事物之間的聯系,掌握了它們的規律。所以才想出了別人想不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齊讀最後兩句話,說一說它們在文中的作用。(點明文章中心)
請同學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事物之間的聯系。哪些是簡單的,哪些是復雜的?
發散思維,加深對事物之間聯系的認識。如果有時間就多找幾位同學講一講。
(①青蛙與莊稼。②啄木鳥與樹木。③天不下雨,莊稼就要旱死;雨太大,莊稼就要淹死。④吸煙影響自身健康。噴出的煙霧污染空氣,也使別人得病。⑤亂捕濫殺動物,破壞了生態平衡,就會影響人類生存。)
(四)總結全文。
通過學習《蛇與莊稼》,我們知道了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我們要注意觀察,認真分析研究,掌握事物之間的規律,這樣我們做任何事就能做得更好些。
(五)完成課後第4題。
指導學生用帶點的詞語造句。首先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理解詞語的意思和作用,然後再試著造句。
比如「甚至」含有更進一步的意思。「掌握」是了解事物,因而能充分支配或運用的意思。「除了……還有……」表示在什麼之外,還有別的認識詞語的意思和作用後,讓學生獨立思考,造出句子,同學之間說一說,教師請個別學生發言。
舉例如下:
甚至:今年夏天氣溫太高了,甚至比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夏天的平均溫度還高。
掌握: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除了……還有……:我的家鄉除了盛產蘋果外,還出產鴨梨、葡萄等果品。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合板書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我也六年級,《蛇與莊稼》你都望啦?記性真差曄~~~
⑽ 山海經翻譯
從基山再往東三百里,是青丘山,山南陽面盛產玉石,山北陰面多出產青雘。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氣。山中還有一種禽鳥,形狀像斑鳩,鳴叫的聲音如同人在互相斥罵,名稱是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英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即翼澤。澤中有很多赤鱬,形狀像普通的魚卻有一副人的面孔,發出的聲音如同鴛鴦鳥在叫,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瘡。
http://tieba..com/f?z=390169542&ct=335544320&lm=0&sc=0&rn=30&tn=PostBrowser&word=%C9%BD%BA%A3%BE%AD&pn=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