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內城湖南日本歷史學家

內城湖南日本歷史學家

發布時間:2021-03-13 23:37:08

『壹』 求《歷史學家》 人物總匯,小角色也要!

司馬遷(前135年?—前87年?),《史記》
班彪(3年—54年),中國東漢史學家
班固(32年—92年),《漢書》
班昭
陳壽(233年—297年),《三國志》
范曄(398年—445年),《後漢書》
劉知幾(661年—721年),《史通》
杜佑(735年—812年),《通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資治通鑒》
洪邁(1123年-1202年),《容齋隨筆》
周去飛(1135年-1189年),《嶺外代答》
趙汝適(Zhao Rukuò 1170年-1228年,《諸蕃志》
馬端臨(1254年—1324年),《文獻通考》
汪大淵(1311年- 1350年),《島夷志略》
張燮(1574年-1640年),《東西洋考》
顧炎武(1613年—1682年)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王鳴盛(1722年—1797年),《十七史商榷》
趙翼(1727年—1814年),《二十二史札記》
錢大昕(1728年—1804年),《二十二史考異》
章學誠(1738年—1801年),《文史通義》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

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鄧之誠(1887年—1960年),《中華二千年史》《清詩紀事初編》《骨董瑣記全編》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李敖(1935年—)

西方歷史學家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其他地區歷史學家
日本,內藤湖南(1866年—1934年)
日本,桑原隲藏(1870一 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原田淑人(1885——1974),《東亞古文化研究》、《東亞古文化論考》、《東亞古文化說苑》、《唐代的服飾》
日本,和田清(1890~1963),《支那通史》、《內蒙古諸部落的起源》、《明代蒙古史論集 》、《中國史概說》
日本,家永三郎(1913年—2002年)

『貳』 日本 世界史歷史學家 有哪幾位比較著名

津田左右吉,抄日本大正、襲昭和時代的著名東洋史家,東京文獻學派初代重要學者之一,文學博士,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文化勛章獲得者。1960年被美濃加茂市授予名譽市民。他的否定神話的「津田史觀」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日本歷史學的主流。日本史學家對津田左右吉推崇備至,尊奉他為歷史學的巨匠。

『叄』 著名的歷史學家

古代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史記》
班彪(3年~年),中國東漢史學家
班固(32年~92年),《漢書》
陳壽(233年~297年),《三國志》
范曄(398年~445年),《後漢書》
劉知幾(661年~721年),《史通》
杜佑(735年~812年),《通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資治通鑒》
鄭樵(1104年~1162年),《通志》
洪邁(1123年~1202年),《容齋隨筆》
周去非(1135年~1189年),《嶺外代答》
趙汝適(Zhao Rukuò 1170年~1228年,《諸蕃志》
馬端臨(1254年~1324年),《文獻通考》
汪大淵(1311年~ 1350年),《島夷志略》
李贄 (1527~1602),《史綱評要》
張燮(1574年~1640年),《東西洋考》
顧炎武(1613年~1682年) 《日知錄》、《肇域志》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讀通鑒論
王鳴盛(1722年~1797年),《十七史商榷》
趙翼(1727年~1814年),《二十二史札記》
錢大昕(1728年~1804年),《二十二史考異》
章學誠(1738年~1801年),《文史通義》

近現代
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顧頡剛(1893年~1980年),《古史辨》,「層累地造就古史」學說提出者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吳晗 (1909年~1969年)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華人
黎東方(1907年9月15日—1998年12月30日)《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創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立》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陳兼(1952年—),《中國走向朝鮮戰爭之路》、《劍橋冷戰史·中國卷》、《毛澤東的中國與冷戰》
黃仁宇(1918年——2000年),《萬曆十五年》、《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
葉文心(1948年—)《上海百年風華》
徐中約(1923年—2005年)《中國近代史》、《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
何炳棣(1917年—),《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
楊聯升(1914年—1990年),《國史探微》、《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升往來書札》
許達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
王國斌(R· Bin Wang),《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局限》
唐德剛(1920年-2009年),《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晚清七十年》、 《袁氏當國》

外國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古希臘,波利比奧斯(Polybius)(前200年—前118年),以《歷史》(又譯為《通史》、《羅馬史》)一書留名傳世。
古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編輯本段日本歷史學家
日本, 白鳥庫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 岩波書店出版10卷本《白鳥庫吉全集》
日本,內藤湖南(1866—1934)
日本,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的研究》、《神話時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會及思想》
日本,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訂海外交通史話》、《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日本,池內宏(1878~1952)《滿鮮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鮮初東北境和女真的關系》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後藤朝太郎,(1881-1945)日本著名漢學家。
日本,有高岩(1884—1968)《東洋中世史》、《元代農民之生活》
日本,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書的研究》、《 家康的臣僚 武將篇 》、《 國史學 》
日本,原田淑人(1885——1974),《東亞古文化研究》、《東亞古文化論考》、《東亞古文化說苑》、《唐代的服飾》
日本,和田清(1890~1963),《支那通史》、《內蒙古諸部落的起源》、《明代蒙古史論集 》、《中國史概說》
日本,家永三郎(1913—2002)

『肆』 日本有哪些著名歷史學家和歷史著作

源氏物語 算不算

『伍』 1959-1911年間有多名中國學生前往日本學習,歷史學家馬里烏斯

從1898年至1911年間,至少有2.5萬名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

甲午戰敗後,清人對日本的看法一下子發生了重大轉變:東瀛島國一躍成了足為樣板的「老師」。殊不知中日兩國本質迥異,原不能簡單的照貓畫虎。從1898年至1911年間,至少有2.5萬名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馬里烏斯-詹森認為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以現代化為定向的真正大規模的知識份子移民潮」。(《日本與中國:從戰爭到和平1894-1972》)可是,有證據表明,「中國留日學生的總體水平低得可憐」(任達《新政革命與日本》),學問較深的專業人才「百無一二」。後來曾任司法院長的同盟會元老居正是法政大學法政速成科畢業生,但據說他的日語水平不敢恭維,反不如曾陪伴他在日生活的妻子。(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特意挖苦了這些連日語都不會的中國留日學生們。)留日學生的水準低下原因復雜,但和其龐大人數相比,尤顯問題之突出。美國學者任達指出,這種蜂擁留學日本的現象背後,暗示著把日本當做「墊腳石」,「使用後便遭拋棄」的理念,而「這種態度對近代中日關系牽連極大」。他認為中國人從內心深處是「傲慢的和麻木不仁的,說明了並未把日本以其本身資格作為一個國家,或作為一種文化而表示興趣或適當評價。」中國的這種態度「一直為兩國關系蒙上一層陰影。」在那些年的十餘萬留日學生中,能夠達到在民族性格、文化深層結構的層面上剖析闡述日本的,恐怕只有戴季陶一人。東渡者雖眾,但用戴季陶的話講,實利主義和自大思想這兩大害,使他們不曾「切切實實地下一個研究日本的功夫」。他特別提到描寫了日本社會生活的平江不肖生的《留東外史》,指出即使是對日本社會黑暗面的觀察亦「膚淺而錯誤」,而中國人對日本社會的「觀察錯誤和判斷錯誤是很普遍的」。

另一方面,甲午之戰意味著東北亞的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日本開始成為中國一個無法躲避的利益覷覦者,而中日關系也逐漸變為中國外交關系中最重要最復雜的部分。留日的陳天華在《絕命書》中寫到:「今日而欲與日本同盟,是欲作朝鮮也;居今日而欲與日本相離,是欲亡東亞也。」但是,與其說如何處理對日關系讓中國人感到迷惑,還不如說是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前景的懵然。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日軍神尾大佐率代表團訪華,拜會湖廣總督張之洞。神尾對張稱甲午戰爭「彼此俱誤」,而在「西洋白人日熾」的形勢下,中日兩國「同種、同文、同教」,應該加強聯絡。(《張文襄公全集》)神尾的說辭帶有明顯的哄騙色彩,其意在於為在華繼續擴張殖民權益營造遮掩的幌子。可是,此等謊言竟為張之洞所相信。一代名臣這般天真,實在可笑,究其原由應當還是對日本的無知。任達在《新政革命與日本》中提及,張在給總理衙門的報告中「仍蔑視日本為倭,將日語模糊地稱為東文」。張之洞在輕蔑中夾雜推崇的復雜心態,可以視之為近現代以來中國人對日本的主流看法。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盲目情緒混合一處,結果是無論輕蔑或推崇都全無理智可言。但張之洞的幼稚非其個人特例,清季很多中國人都相信所謂「黃白種爭」之論,並因此抱有中日合作的幻想。章太炎在1897年的《亞洲宜自為唇齒論》里,稱中國可以依賴的國家惟有日本,甚至連日本挑起甲午戰爭也被視為俄國壓力下迫不得已的「自救」。此類觀點一度頗為流行,上海《申報》刊登於1899年的一篇評論,還鼓吹與日本結盟,而日本未嘗不為發動侵華戰爭感到懺悔,所以一定會接受中國的建議。(參見伍國《亞細亞的孤獨者: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自我認同》)以上諸般與虎謀皮的愚蠢觀點,已經瀕臨滑稽的地步。但這種荒唐幻想的流毒很長,羅志田在《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特殊表現形式》文中以後來胡適的心路歷程為例,點破了此一觀點的可笑:日本人雖也主張「黃白種爭」,卻只是利用它來「為其征服中國正名」,因敗弱的中國要在「黃白種爭」中服從日本的領導。

一戰爆發之後,以二十一條事件為標志,中日關系徹底結束了表面上較為和緩的時期,轉而不斷惡化。日本加強了對華的打壓和干涉,而中國人對日本的反感仇恨則與日俱增。不過,對於凡和日本沾邊便一味排斥反對的做法,戴季陶稱之為「智識上的義和團」。這種情緒化的極端趨勢,和日方互為促動,最終令兩國關系陷入惡性循環的境地,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戰爭。(參見美國學者柯博文《走向最後關頭:中國民族國家構建中的日本因素》)

戴季陶的那本《日本論》,至今仍堪稱研究日本的佳作,也得到了日本學界的重視好評。可問世近八十年來,中國人的類似著作尚未有與之媲美或超越者,更加凸顯了中國對日本的誤解、無知是何等根深蒂固。2005年,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在中國素以象徵文化水準與社會良知聞名的媒體《南方周末》發行了紀念特刊,其開篇社論的第一句就是「日本在一千多年來屬於中國的朝貢體系」,論者顯然不具備對日本歷史的基本掌握,卻滿懷民族主義的亢奮。此等謬論堂皇刊載於影響力甚巨的主流傳媒,給受眾帶來的誤導可想而知。

美國歷史學家柯文在《在傳統和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中,以最早直面西方的「新人」之一的王韜為例,指出他對日本自相矛盾的變化觀點,時而贊美時而痛斥的反復,來自於中國人「一種贊賞、妒忌和鄙視等混在一起的復雜感情」,便產生了「既愛又恨的深刻矛盾感」。而究其原因,易惠莉對清士人在東北亞國際關系實情面前的精神狀態的評語,仍舊是極為恰當的:「不能坦然面對」。這個評判之後一直到現在,還能普遍適用於中國人的對日看法,特別是在經歷了殘酷的八年全面戰爭之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二十多年的外交隔絕之後,以及在今天自詡國力日漸強盛的社會氛圍之下,「坦然面對」似乎愈發困難了。

『陸』 求外國較著名的史學家。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古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日本歷史學家
日本, 白鳥庫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 岩波書店出版10卷本《白鳥庫吉全集》

日本,內藤湖南(1866—1934)

日本,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的研究》、《神話時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會及思想》

日本,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訂海外交通史話》、《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日本,池內宏(1878~1952)《滿鮮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鮮初東北境和女真的關系》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後藤朝太郎,(1881-1945)日本著名漢學家。

日本,有高岩(1884—1968)《東洋中世史》、《元代農民之生活》

日本,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書的研究》、《 家康的臣僚 武將篇 》、《 國史學 》

『柒』 全國比較知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錢穆抄(1895年7月襲30日—1990年8月30日 ),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 ,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捌』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裡面的那個日本人是誰,說說他的詳細資料。

矢野浩二
中文名: 矢野浩二
外文名: やの こうじ(YANO KOJI)
別名: 原名:矢野浩司
國籍: 日本
民族: 大和
出生地: 大阪
出生日期: 1974.01.21
職業: 演員
代表作品: 《記憶的證明》岡田、《小兵張嘎》齋藤、《狙擊手》芥川

『玖』 日本歷史的專家請進:)或者網路查找高手也成。。。

傳說,日本人,是「秦始皇」時期,中國人,的移民,,,然後,把日本的土著人「搞定」,,,發展成「大和」民族。。。沒有土著人,當然,就,沒有,石器時代了。======給分啊。 ----------樓上的那個,找這么多資料,好像,答非所問啊,你說什麼日本「戰國時代」啊,,,那個時期的故事,日本游戲《戰國無雙》都有啊,自己玩吧。------------給分啊

閱讀全文

與內城湖南日本歷史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