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福建歷史知識

福建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06 01:00:10

❶ 有哪些關於福建的冷知識

福建身為一個沿海省份,它其實是有很多一般的人所不知道的冷知識,這些冷知識知道的感覺沒什麼,但是不知道卻感到非常的驚奇。比如說福建的省會不是較為出名的廈門,而是外地人比較不清楚的福州。全國遍地的沙縣小吃只能在福建才能吃到正宗的味道。

福建在古代之時就設得有五州,分別是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可是其中的泉州在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它指的其實就是現在的福州。福建的方言是中國所有省份最混亂的一個省份了,而福建人口75%都集中在了只佔據福建30%的確的海閩一帶。

❷ 有哪位能對福建省的歷史比較了解的,能大概的簡述一下嗎

福建歷史悠久,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 客家文化---土樓
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 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0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歷史源遠流長,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蔡襄、黃道周,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俞大猷,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
武夷山(8張)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戰國晚期,無諸在福建境內稱王。之後,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始皇削去無諸王號,降為君長,在閩越故地設閩中郡,但未委派職官,仍由無諸統轄。劉邦起兵後,無諸率兵相隨。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復立閩越國,封無諸為閩越王。漢武帝時,閩越王余善反漢,被漢軍討平,閩越國亡。漢廷即設東部候官,派兵駐守,隸屬會稽郡東部都尉。東漢末,改屬南部都尉,並置候官長。三國時,福建隸屬吳國,先後統屬於會稽郡和建安郡,時置候官縣。 晉朝時,福建始屬揚州,後屬江州,境內置建安郡和晉安郡,委派太守管轄。南朝宋時,增設晉平郡,置太守;南朝齊時,撤晉平郡;南朝陳時,曾設閩州刺史,不久裁撤,福建先後隸於東揚州和豐州刺史管轄。後仍設建安郡和晉安郡,由太守管轄。 隋朝時,撤晉安郡,改為泉州,後改為閩州,置刺史管轄。後改建安郡,由太守管轄。 唐初,福建仍由各州、郡長官分治。因福建屬邊遠地區,所以設中都督府,委派都督監管。唐中期設福建道,道的軍政長官有:福建經略史、福建都防禦史、福建觀察使。福建觀察使實際上成為統領福建道軍政、民政、財政、司法等大權的行政長官。唐末,藩鎮割據,節度使權力膨脹,成為實際軍政長官。王潮占據福建後,唐廷升福建路為威武軍,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五代時,仍由節度使統轄;後唐時,王延翰建閩國。 宋初,福建軍政長官仍是節度使。宋太宗時設福建路,最高軍政長官為福建安撫使。另有福建轉運使,掌管財賦;福建提刑,掌管司法;福建提舉,管賑荒救濟事宜。此外,由中央政府派任福建及所屬州、軍的官員有節度使、承宣使、觀察使、制置使、宣撫使、巡撫、招捕使、撫諭使、發運使等,多是臨時性官員,或是有官無職的虛銜官員。宋代軍、政分設,福建軍事長官有都總管、都鈐轄、都統制等。 元代,福建行政區劃變更頻繁。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書省;次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復置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為行尚書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改宣慰使司,並入江西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重置福建行中書省。大德元年(1297年),改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治所從福州遷至泉州。大德三年(1299年),改為宣慰使司,治所遷回福州。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置福建行中書省。福建行省長官有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參知政事、提刑按察使;改置宣慰使司 廈門
時,最高長官為宣慰使。還有管監察的肅政廉訪使。軍事最高長官為都元帥。 明初,福建仍為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在福建設承宣布政使司,委派布政使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布政使司主要官員有:左、右布政使,左、右參政。另置提刑按察使司,設按察使掌管全省刑獄。軍事方面置都指揮使司,主要官員有:都指揮使,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僉事。與之並行的還設有鎮守和鎮守總兵官。明朝中央政權為加強對地方監管,經常派官員到地方辦事並視察監督。由中央派出的主要職官有:巡撫都御史、鎮守太監、巡撫、刷卷監察御史、清理軍政監察御史、督銀課御史等。 清初,福建最高軍政長官為鎮守和總督。「三藩之亂」後,廢鎮守耿精忠,以後不復設。福建和浙江為一大區,設閩浙總督統管兩省軍政。巡撫為全省最高軍政長官,下設布政使,具體負責行政事務。布政使品級與巡撫相同,為從二品官,但職權僅限於掌管民政和財政。還設按察使掌管全省司法。因旗兵駐扎福建,清時設駐防福州大臣(福建將軍)統管,為從一品,與總督品位相同,但職權遠不如總督。漢族兵為綠營,其全省最高軍事長官為提督。福建省先設提督,後分設陸路提督和水師提督,分管陸軍和水師。光緒三十年(1904年)撤水師提督,設提督總管全軍。

❸ 福建泉州的歷史,

福建的真泉州(福州)和假泉州(閩南)的歷史。真泉州(福州)因溫泉遍地,故名泉內州。為什麼閩容南泉州縣無半滴溫泉也名泉州?究其因,閩南泉州是海水沖積地無名,因屬泉州(福州),就叫泉州地,再經千年海水沖積,擴大陸地而成縣,因無名叫自己泉州縣。當時泉州(福州)直轄閩南,閩南晉江和南安當時叫泉州府(福州)晉江縣和泉州府(福州)南安縣,千年不變。一個海水沖積地的泉州縣,一張白紙,無歷史文化底蘊,因其名可以,以假亂真,終於變成閩南之首泉州,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南安縣和晉江縣能忍,不外乎利字當頭和本身原屬泉州府(福州)的歷史。希望閩南人不要忘了真正泉州是福州。

❹ 福建歷史的看法

最好還是自己搜吧內:容
http://www..com/s?bs=%B8%A3%BD%A8%C0%FA%CA%B7&f=8&wd=%B8%A3%BD%A8%C0%FA%CA%B7%B5%C4%BF%B4%B7%A8

❺ 關於福建的地理知識和介紹

1、位置境域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33′至28°20′、東經115°50′至120°40′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連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與台灣隔海相望,是中國大陸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2、地形地貌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

3、氣候

福建靠近北回歸線,受季風環流和地形的影響,形成暖熱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全省70%的區域≥10℃的積溫在5000-7600℃之間,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國雨量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4、水系

福建水系密布,河流眾多,河網密度達0.1公里/平方公里。全省河流除交溪(賽江)發源於浙江,汀江流入廣東外,其餘都發源於境內,並在本省入海,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83條,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晉江、交溪、汀江5條。

福建,簡稱「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福州,福建省陸地總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下轄9個省轄市,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

(5)福建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福建的自然資源:

1、土地

根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2010年全省土地總面積1239.34萬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1095.55萬公頃,建設用地面積72.92萬公頃,未利用地面積70.87萬公頃。農用地中,耕地面積133.85萬公頃。

2、海洋

陸地海岸線長達3752千米,居全國第二;海岸線曲折率1:7.01,居全國第一位。曲折的海岸線形成大小港灣125個,其中深水港灣22處,可建5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東山灣、廈門灣、湄洲灣、興化灣、羅源灣、三沙灣、沙埕港等7個,重要的海港有福州港、廈門港、泉州港等。

3、森林

福建的森林覆蓋率為65.95%,居全國首位。擁有1.15億畝的森林面積,全國六大林區之一。有的已辟為自然保護區,如三明莘口格氏栲保護區、建甌萬木林保護區、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漳江口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福建林區可分為中西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和東部亞熱帶季風雨林區。

4、礦產

福建省屬於環太平洋成礦帶中的重要成礦區之一,礦產資源比較豐富。截至2001年底,福建省已發現礦種118種,主要礦產有鐵、錳、銅、鉛鋅、鎢、鉬、鈮鉭、金、銀、無煙煤、石灰岩、螢石、葉蠟石、石英砂、高嶺土、飾面用花崗岩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福建

❻ 關於福建省的常識有哪些

簡稱閩。福建省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東臨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是中國的重要門戶。全境陸地面積12.14萬平方千米,絕大部分地區為山地丘陵。海陸線曲折。島嶼眾多。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

福建眾多的少數民族,都保留了自己獨特的民族文化與民俗風情,有閩南語、福州話、客家話等多種方言。福建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達800多萬人,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

地理概況

福建省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地勢總體上從西北向東南下降,橫斷面略呈馬鞍形。在西部和中部形成斜貫全省的兩列大山帶:西列是以武夷山脈為主體的閩西大山帶;中列是由鷲峰山、戴雲山、博平嶺等山脈組成的閩中大山帶。這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俗稱閩中大谷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平原地帶。全省陸地海岸線總長3000多千米。岸線多呈鋸齒狀,十分曲折,其曲折程度居我國沿海各省份之首位。主要河流有閩江、九龍江、汀江(廣東韓江的上源)、晉江等。

氣候特點

福建省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溫17~21℃,最冷月為6~13℃,年降水量1100~2000毫米,內陸多於沿海,山地多於平原:受地形影響,降水分布自東向西呈兩低兩高現象。福建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風、寒、雹等。

自然資源

福建省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葉蠟石、石英砂、建築砂、高嶺土、熒石、花崗石等6種礦產資源保有儲量居全國前列。福建因地處亞熱帶氣候區,水分條件好,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珍稀樹種有紅豆杉、三尖杉、鍾萼木等。還有野生動物紅面猴、蘇門羚、靈貓、豪豬、穿山甲等。

交通運輸

目前福建省有鷹(潭)廈(門)、南(平)、福(州)、漳(平)龍(岩)等鐵路和許多公路。90%以上的鄉鎮通了汽車,形成了一個發達的交通網路。此外,從福州到杭州、上海、廣州等地的民用航空線運輸繁忙。鐵路運輸在當地也有很大發展。

經濟概況

福建省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以輕工業、手工業、加工業和農業構成經濟框架,經濟迅速發展。躍居中國前列。經濟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油菜、黃紅麻、烤煙、茶葉等,植茶歷史悠久,所產的武夷岩茶、烏龍茶和茉莉花茶等為國內外市場暢銷珍品。福建省是全國木材、毛竹的生產基地。福建重工業主要分布於內地縣市,利用農漁林礦資源發展起來的輕工業如製糖、制茶、罐頭食品、造紙、塑料等工業在全國領先。

文化習俗

福建是古越族文化的發源地。晉唐以後,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傳入福建,逐漸形成了福建特有的閩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惠安女。此外。福建的宗教信仰發達,不但奉祀的神靈繁雜,而且根據需要可以把任何東西當作崇拜對象。深刻地影響著福建民俗的各個方面。

省會:福州

福州位於東南沿海閩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東瀕大海,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古城,也是古老的外貿港口。有東南都會、福地寶城之稱。福州有2200多年歷史。福州名勝古跡眾多,著名的有建於1000年前的木構建築華林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瑯琊王德政碑、有書法藝術世寶之稱的唐篆書法名家李陽冰親書的烏石山摩崖石刻等。此外還有崇福寺、戚公祠、開元寺、林則徐墓、馬尾造船廠遺址等。福州文化中的閩劇和福州評話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福州傳統工藝產品,如脫胎漆器、壽山石雕、玉雕、象牙雕、木畫、磨漆畫等極具特色。

歷史文化名城:泉州

泉州市位於省境東南部。晉江下游北岸。南臨台灣海峽,別稱鯉城,刺桐城。面積11245平方千米。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境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較多,有鄭成功墓、天後宮、開元寺、摩崖石刻等豐富旅遊資源。也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

廈門

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沿海。面積1569平方千米,轄6個區。廈門原為海島,1957年鷹廈鐵路建成通車,遂與大陸連成一體。廈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市內主要企業涉及電子、機械、化學、食品、紡織、建材、儀器儀表、皮革等行業。農業以生產稻穀、花生、甘蔗等為主,盛產龍眼。鷹廈鐵路縱貫西部,有廈門港、劉五店港等港口和高崎國際機場。

鼓浪嶼

廈門西面海中的一個美麗的小島,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廈鼓海峽稱為鷺江。鼓浪嶼景觀秀麗多姿。素有海上花園、萬國建築博覽和音樂之鄉、鋼琴之島之譽。鼓浪嶼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山海相擁,造化自然,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毓園更為島中勝景。

客家士樓

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住宅,其形狀有圓形、半圓形、橢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還有交椅形、簸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圓形的——也稱圓樓或圓寨,最為著名。也最引人注目。這種土樓分布於閩西和閩南客家人居住的地方,是客家人傳統的民居建築,體現著聚族而居的民俗風情。土樓的最大特點在於造型大,屬於集體住宅區。大型住宅有二至三圈。環環相套。土樓有著一般民宅所沒有的優點。因為土樓牆壁較厚,不易倒塌,既可防震、防潮、防盜。還能起到保溫隔熱作用,冬暖夏涼。土樓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

林則徐紀念祠

林則徐紀念祠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祠門朝東,第一道是屏牆,兩邊門牆分別題額「中興宗袞」和「左海偉人」。第二道是牌樓形牆。門上橫額「林文忠公祠」。入儀門廳為假山園林,正中有御碑亭,亭內有三座成品字形的青石碑。一為聖旨,一為御賜祭文,一為御賜碑文。碑亭北側為祠廳,有林則徐坐像,楣上掛著道光帝御書「福壽」匾額等。亭後有一列曲尺形雙層樓房,西樓3間是供家族子弟讀書學習的地方,內有「豐井」。現已辟為林則徐紀念館,展出林則徐一生功績。

媽祖文化

相傳媽祖叫林默娘,她運用自己的特異功能給人看病,還能預報天氣變化,使漁民們避過台風等帶來的危險,轉危為安。人們非常感激她,都把她當作神女、龍女來崇拜。媽祖信仰是福建文化和民俗的重要部分。林默娘的聖跡向四面八方傳開,老百姓親切稱她為媽祖,歷代統治者亦多次予以褒封,從夫人到妃、天妃、天後。直到天上聖母,使得對媽祖的崇拜愈加發展。媽祖廟中一般是前殿媽祖。後殿觀音。即在供奉媽祖的前正殿之後,隔著一個天井,後面是供奉觀音菩薩和十八羅漢的觀音殿。

太姥山

太姥山整個風景區面積為92平方千米,分為太姥山嶽、晴川海濱、九鯉溪瀑、福瑤列島、桑園翠湖五大景區,瑞雲寺、冷城古堡兩處獨立景點。此外,還擁有山峻、洞異、石奇、瀑急、溪秀等眾多自然景觀。以及古剎、碑刻等豐富人文景觀。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這里都會舉行歌會,萬人雲集於此,有盤歌、跳火等活動。

閩江

閩江是福建省最大河流。發源於武夷山脈。全長577千米,流域地跨35個縣市。閩江流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作波浪式下降,上、下遊河谷形態和流域面積倒置現象十分明顯。南平以上為上游,有建溪、富屯溪、沙溪三大支流,成T字形擺布:南平以下至安仁溪口為中游,此段較大的支流有古田溪、尤溪,安仁溪口以下為下游,此段最大的支流是大樟溪,在福州盆地流入閩江南港烏龍江。閩江徑流豐富。閩江水系中、上游灘多水急,水力資源豐富,但閩江屬山區型河流,航道灘多流急,航槽窄,彎曲半徑小,航運能力較低。下游泉州平原農業生產發達。

❼ 福建省的歷史知識

原始社會就有人類活動,屬於古越族的一支,被稱為"東越"。戰國時期,越國為楚兵所敗;越國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後裔與福建的閩族人融合,成為"閩越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福建設閩中郡,第一次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單位出現在中國版圖上。唐朝中期設福、建、泉、漳、汀5州。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加強邊防;設"福建經略使"。始有"福建"一詞。五代時期,閩王王審知據閩成立閩國基本上奠定了後來的省界。福建又有"八閩" 之稱,南宋時福建設l府5州2軍,府、州、軍為同級行政機構,共計8個,故稱"八閩"。宋後基本延襲舊制。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增設台灣府,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單獨設省。清末福建共有9府2州,58縣6廳。辛亥革命後,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除府、州制,設省、道、縣三級制,幾經調整,至解放時止,全省設2市、7個行政督察區,共有67縣。1949年福建解放後,全省設2市、8專區,共有67縣。1951年,增設泉州、漳州2市,委託專署領導。此後20多年間,行政區劃又曾數次調整。開革開放以來,福建根據自己的特點,調整了行政區劃,地區改為地級市,形成市帶縣體制。至2O00年底,全省設9個省轄市,共有14個縣級市、25個市轄區、46個縣(含金門縣)。

福建科學文化曾盛極一時。5000年前,先民們就在此生息繁衍,創造了可與仰韶又化、河姆渡文化相媲美的曇石山文化。三國時因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達,福建成為孫吳的一個水軍基地和對外通商口岸。南宋和元代,泉州成為世界上最大商港之一,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通商關系,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明代鄭和七下西洋多次在福建駐泊,招募水手,修造船舶,從福建揚帆出海。清同治五年間,在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和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海軍和造船工業的搖籃。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歷史上福建人民為反壓迫、反侵略進行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福建人民貢獻出萬千優秀兒女,作出了卓越貢獻。福建是全國重點老區省份之一,老區分布遍及的62個縣(市);其中有46個老區縣(市)、518個老區鄉(鎮)、7772個老區行政村、2919個革命老區基點村。

❽ 地理和歷史中有關福建的知識點有哪些謝謝

福建地處祖抄國東南部、東海之濱,陸域介於北緯23度30分至28度22分,東經115度50分至120度40分之間,東隔台灣海峽,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東北與浙江省毗鄰,西北橫貫武夷山脈與江西省交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福建屬於中國華東地區。福建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1088萬人。其中,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這三地的閩籍華人華僑最多。福建與台灣源遠流長,關系最為密切,台灣同胞中80%祖籍福建。福建居於中國東海與南海的交通要沖,是中國距東南亞、西亞、東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

唐上元元年設福建節度使,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因五州的前二州得名。明置福建省。唐開元21年(733年)設「福建經略使」,始稱「福建」。南宋設有1府5州2軍,故又稱「八閩」。

福建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礦種有118種(含亞礦種),其中能源礦產有無煙煤、地熱等2種,金屬礦產31種,非金屬礦產82種,水氣礦產1種.金、銀、鉛、鋅、錳、高嶺士、水泥石灰岩、花崗石材、明礬石、葉臘石、 硫等礦產儲量也較大。石英砂儲量、質量冠於全國。

你可以再去 網路 福建網路里找找!

❾ 介紹福州歷史和文化

從「知識考古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語詞、話語的形成與使用,都源於一定的環境、階層,被賦予一定指向。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福州的一句俗語話: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原來,鄭和下西洋時,到過一個叫溜山國的島國,即現在的馬爾地夫。據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鞏珍所著《西洋番國志》記載,它一共有三千多個小島嶼散布在印度洋上。「水皆緩散無力,舟至彼處而沉,故行船謹避,不敢近此經過。古傳弱水三千,即此處也。」
踏遍天下驚濤駭浪的鄭和,對溜山國海面「緩散無力」的海水之說,半信半疑,便派長樂人忠武尉黃參帶領一支由極富行船走海經驗的福州與長樂水手組成的小分隊去探險。果然,船舶被死水粘吸沉沒。幸虧黃參他們水性極好,大多被溜山國的人救上了岸。
現代科學已經弄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了。在靠近溜山國的海域,海水之所以出現緩散無力現象,是因為該區域的海水密度在表層與深層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密度小的海水會集聚在密度大的海水上面,上輕下重,使海水成層分布。這上下層之間,自然形成了一個屏障,叫作密度躍層。密度躍層是海水的溫度或鹽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個飛躍變化的過渡水層,有的甚至厚達幾米。這種穩定的密度躍層可以作為界面,把海水分成密度較小和較大兩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某種外力作用在這種界面上,界面就會因振動而產生波動。這叫內波,也就是所謂的死水。由於這種波浪處於海面以下,人的肉眼完全看不見。因此,有經驗的行船走海人給內波起了一個「看不見的波浪」的別稱。在海上航行,一旦上層水的厚度等於船舶的吃水深度時,密度躍層就可能出現死水現象。這時,如果船舶的航速比較低,原來用以克服海水阻力而推進船舶的能量完全消耗在產生和維持界面的內波上了。所以,船舶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好像被粘在海水裡了。因此在整個帆船時代,死水現象令行船走海人為之變貌失色。
後來,在溜山國人充當向導的情況下,鄭和的船隊才安然無恙地越過了弱水海域,造訪了溜山國。鄭和率領舟師向阿拉伯海進軍時,原先初闖弱水海域的長樂與福州籍的水手因溺水生病,被留在了溜山島國。要等鄭和從非洲返航時,再來收編他們。
黃參帶領著福州籍與長樂籍的水手們養病溜山國,在當地居民的照料下大多都恢復了健康。閑得無聊的他們,便四處溜達。這時候,他們才知道,溜山國雖有三千多個島嶼,但一共只有八個島嶼上有人居住。這個八個島嶼分別取名:沙溜、人不知溜、起來溜、麻里奇溜、加半年溜、安都里溜、加加溜和官塢溜。而且這個溜與那個溜之間,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一種非常簡陋的用椰子皮為索穿成的小船。這八個最後一個字都帶「溜」的島嶼,人口稀少,合起來,人口也僅有二千餘人。以黃參為首的長樂人和福州人,沒有多長時間,就把溜山國的八個帶「溜」字的島嶼反復走了許多遍。加上當地沒有糧食稻米可餐,一年到頭惟魚蝦食之。生活上,極不習慣。直到鄭和率領船隊從非洲返航,才把他們帶回祖國。以至於他們回到福州後,深有感觸地說:七溜八溜,不如福州。
由於,這是遊子的切身感受,至今,這句俗語話還時不時地掛在經常出差與歸國探親的福州人的口頭上。後來又被人改成了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
當然,今天會講這句方言俗語的遊子,並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象這類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極為生動的方言俗語,還有不少存活於民間。而且,每一句類似的俗語話中,大多隱藏著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生動的故事。如果有心人能下點功夫去挖掘,再加上肯補罅拾遺,予以整理,那一定會在語言學上成就一番事業。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語言學家的這種神經還沒有往這一含金量頗豐的礦藏伸出敏銳的觸角。
本人不是語言學家,所以只能試舉以上幾例,聊作拋磚之舉,但願能引出一些美玉來,以作為鄭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紀念。

與福建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