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學好初中歷史呢(方法或技巧)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談史色變」。其實是沒有理解歷史學科的特點,沒能掌握歷史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過:「成功就是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只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採取正確的學習方法,歷史學習一定會事半功倍。那麼如何學好歷史?
1、興趣至上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覺得歷史很難,學習很苦,從而把學習歷史看作一件苦役,那麼他只會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學習。其實,歷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東西,試想漫漫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傳說、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這本身都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2、方法為主
讀歷史材料:
「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第二,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並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關注歷史年代:
上課要專心聽,下課後多記、多背,對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學到某個歷史事件時,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然後弄清它的意義、作用、影響等,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識外,還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溫故知新、勤於思考:
歷史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閑暇之餘,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系,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整理歷史知識:
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系。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復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❷ 初中歷史聽課評語和建議
初中歷史公開課的評語
1. 這說明你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那天老師搞了一個綜合能力測試, 你是本班唯一能過關的男生, 總之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你都應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你覺得自己是嗎? 為什麼呢? 找出原因之時,就是你開始進步之日。試試看吧!
2. 你是一個聰明,善於開動腦筋,勇於探索,富有進取心的好學生。以頑強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感染著每一個同學,不愧是班級同學的榜樣。拼搏、追求、奮斗,是你學業成功的保證。你有優秀的思維素質和能力,學習刻苦,成績優異。你要注意鍛煉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方位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我想這對你今後的人生大有裨益。希望你能戒驕戒躁、積極進取,力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 你進步較大,聰明活潑,上進心強,越來越關心集體,在長跑賽中有較為出色的表現,背書又快又流利,書寫和默寫都有提高。老師衷心地希望你在學習上全力以赴,爭取積極主動地發言,練出一手好字,並且要與好書為友,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
4. 該生思想端正,積極上進,待人誠懇,性格開朗,責任心強;學習認真刻苦,態度端正,善於思考,動手能力強,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生活中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樂於助人,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興趣廣泛,積極參加校院文體活動;和同學相處融洽,有良好的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5. 該學生在校期間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參與學生活動和團隊活動中,為人熱忱真誠,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上都對他人的難題、困難都盡自己所能;性格開朗幽默、思維敏捷每。
6. 你言語不多,但待人誠懇、禮貌,作風踏實,品學兼優,熱愛班級,關愛同學,勤奮好學,思維敏捷,成績優秀。願你扎實各科基礎,堅持不懈,!一定能考上重點! 優秀的男生肯定是逗人喜歡的,老師希望你能一如既往的優秀,把這種優秀保持在你人生的每一階段中。你的人生就是輝煌如意的!
7. 你是一個活潑的男生,每天早來晚走把班級的鑰匙管理得到位,組長工作做得也不錯。你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和同學們相處得很好。你在課前預習和課後復習方面還要加強,在作業方面要多思考,多演算,要把作業做得再干凈些。
8. 我一直欣賞你在寫作上的靈氣,讀你的作文常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多麼難得呀!可是,我以為你在有些科目的學習中有畏難情緒,請記住,泥濘的道路只是那麼一段,走過去就會海闊天空!
9. 學習中你能嚴格要求自己,這是你永不落敗的秘訣。老師希望你能藉助良好的學習方法,抓緊一切時間,笑在最後的一定是你。
❸ 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
1 認清教與學,發展教學新模式
初中歷史教學,作為一門以普及基礎歷史知識的課程而言,我們需要認清教與學的關系。顧名思義,」教」指的是老師進行的課程教學;」學」指的是學生展開的歷史知識學習;」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但「學」是主體,「教」要圍繞「學」而展開。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學生的學習進度、對於歷史知識認識和理解程度而針對性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尤其是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始終貫徹探究式學習的理念,教師可以不斷深入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觀察圖片、閱讀文字、自由討論等過程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也要有效的引導學生展開積極的提問,主動探索,在對過去的歷史進行發問的過程中,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得到相關歷史知識更為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社會變遷這一講中,老師可以利用各種資源(舊服飾、老照片,或圖書《老照片》、《百年中國》、《舊中國大博覽》)等書籍和資料,或藉助互聯網,以及觀看相應的影視作品如(《西洋鏡》、《定軍山》等),在課堂上展示;並設置如中山裝、旗袍的演變過程、照相術的歷史作用等問題讓學生參與到社會生活變遷的討論和分析中去。
2 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的教學模式,需要有創新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於初中歷史學習的興趣。就創新性教學手段而言,隨著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改革中展開的探究,發展出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學手段,其中,以情景式課堂教學[3]、MOOC教學等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教學手段,在老師、學生以及家長群體中都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以情景式教學方式為例,第一,授課可以運用現成素材再現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等傳說故事通過視頻、圖畫甚至是VR技術讓學生能夠更為直觀的了解當時的情景;第二,通過課外活動的展開,拓展歷史課堂教學內容,如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堯的生活儉朴,克己愛民;舜的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的不畏艱辛,為民造福等等,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後實踐之,相互監督、一同努力成為一個繼承傳統美德的人;第三,通過課堂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歷史思維,比如在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價值,通過課程的實踐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通過以不同派別的理念對同一個問題進行理解和認識,從而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啟發,學會用歷史思維看待問題,從而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體驗更加深刻。總的來說,要想讓初中歷史教學取得與時俱進的發展和突破,那麼勢必需要發展創新性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模式中帶著興趣更好的學習。
3 增強交流與反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無論是新的教學模式還是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措施,歸根結底還需要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有良好的溝通和反饋,只有建立良好的交流,那麼才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尤其是在課堂教學。具體來說,增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反饋,對於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不言而喻。首先,初中歷史課程學習,並非一門「灌輸」歷史知識和文化的課程,需要學生能夠在穿插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深入理解其背後所蘊含的意義,而要想能夠深入的了解歷史背後的內容,這不但要求學生有對於歷史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還需要一定的文化積淀,而老師在這個方面能夠給學生很好的指導,因此,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學生能夠從與歷史老師的交流溝通中獲得更多課本之外的信息和知識,而老師則能夠從學生的存在的疑惑和興趣點更為高效的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教學手段。由此可見,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良好交流與溝通,是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初中歷史教學課程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4,5]。因此,我們需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反饋機制,通過豐富的交流與反饋措施,讓師生之間能夠進行更好的交流和溝通。
4 結語
新形勢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發展,是一項復雜的工程,發展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緊緊把握發展的目標和趨勢,認清教與學,發展教學新模式;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反饋,那麼就一定能夠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讓初中歷史教學的發展越來越好。
❹ 對初中歷史課的建議
我覺得講歷史不能復太制根據書本了,多結合一些名人傳記和傳奇故事夾雜其中,像將故事一樣去講,學生上課才有精神去聽。不過這個對老師的知識面是一個考驗,其次,老師講課要有誇張的表現手法,這樣生動!我原來的老師講課就是天馬行空,非常生動,學生都愛聽,本來學生的考試壓力就很大,如果古板的去背去記憶,他們寧願多花點時間在數理化、語數英上!
❺ 對初中歷史課的期望和建議
歷史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當實現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歷史教師必須「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引導學生樂於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歷史問題。例如學習完鴉片戰爭這一部分之後,可以全班分成6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課後收集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影響的資料,第二次上課來討論「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在討論課上形成了兩派,一派是傳統的觀點: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了災難,是中國半殖民化的開端,這個觀點是書本上現成的觀點,也得到了大部分同學的贊同,但是有一個學習小組得出了一個結論「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化開始的標志」。當問他們為什麼的時候,他們講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由,講的有理有據。應該對他們這種新觀點給予了肯定,進一步引導他們,「對待任何歷史事件要堅持兩分法的觀點,一分為二,不要只看一面,而忽視另一面,鴉片戰爭盡管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是主要方面,但是它打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局面,打破了封建社會這個真空瓶,有利於新事物的進入,加速了封建社會的瓦解,中國開始邁入近代化。」通過這個討論,學生學會了辨證的看待歷史問題,對以後學習和做人處世都大有裨益。
❻ 初中歷史教材改革的幾點建議
1、歷史教材的體例和內容是改革的重點
初中歷史教材改革的重點,應當是體例、內容方面的更新和大刀闊斧的改革,特別是改革歷史教材的內容更重要。以往的歷史教材在教學中發揮了不少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歷史研究的深入發展、各種史料的新出現和時代的進步,舊教材的缺點和局限日益明顯,其體例和內容以及表述形式都遠遠的落在時代的後面,而不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舊的歷史教材過於注重歷史發展規律、階級斗爭、農民起義與革命等內容,而對豐富多彩的有聲有色的歷史人物以及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風情則很少涉及,或根本不提,使歷史教材成為見物不見人和空洞、死板的說教。改革開放以來,這種現象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是改革的力度還遠遠不夠。這些缺點或不良影響還在歷史教材與歷史教學活動中時隱時現地有所流露。因此,編撰新的歷史教材還得認真清理舊教材的缺失和舊觀念的影響。
2、吸收新成果、擴大知識面和突出歷史人物
教材改革主要是教材的內容改革,也是關繫到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歷史教材的改革與更新也是這樣,應當在教材的內容上下工夫,使其改革與更新的力度加大,較徹底而又慎重地革除其陳舊、單調、片面、瑣碎的內容和不切實際的結論與舊觀點,而要盡可能地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歷史研究的新成果與已經得到廣泛認同的新見解、新理論吸收到歷史教材中來,要把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以及豐富多彩的社會風情、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發展變化的史實作為歷史教材的主要內容,特別要加大歷史人物的內容,把歷史人物寫活,恢復其本來的歷史真面目。尤其是初中歷史教材更需要增加歷史人物的內容,可以在一些章節的標題或正文的內容里,酌情突出歷史人物的事跡,甚至可以有選擇的以歷史人物為中心闡述歷史事件,而不局限於以歷史事件為中心只是附帶的表述歷史人物的片段事跡。
❼ 如何處理初中歷史學科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初中歷史這一塊歷來不被重視,雖然近年來由於納入中考范圍,但也只是初三重視。結果,學生在初一、初二根本就不聽,認為只要到初三突擊一下就可以。而中學歷史教學是一個集知識教學、思想教育、能力培養於一體的系統過程。但事實上,目前基礎年級的歷史教學沒有很好地兼顧三大功能。學生忽視知識的全面掌握,淡化了能力的培養。一些學生動口不會總結,動手不能分析,動筆不會敘述,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不能作簡要評價,只會識記現成的結論。知識不扎實,方法很機械。象這樣的學生,一旦遇到了綜合性和靈活性較強的題目,就會束手無策,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初中歷史教育出現這種現象呢?通過分析,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傳統觀念在作怪,主、副科觀念左右學生思想。在基礎年級各階段,歷史學科在學生心目中地位不高。由於平時考試沒有體現足夠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記零散知識點的學生照樣取得好成績。於是「歷史容易學,此無他,唯背熟爾」的觀念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雖然近年來有所重視,但那種骨子裡的思想卻很難改變,因此教師的講解成為徒勞。
二、分數量少。雖說現在歷史已作為中考科目,但所佔分數只有50分,這使得大部分家長和學生並不在意。我記得一位家長曾說過:不就50分嗎?到考試時好好背一下就行了。更有學生當作業太多時,乾脆就放棄歷史作業不做,而考試范圍覆蓋四本書,找知識點無疑是大海撈針,這樣無形中使學生的歷史成績怎麼也提不上去,
眾所周知,欲在未來的國際競爭中大展宏圖,關鍵在於是否擁有大批素質全面和勇於開拓創新的人才。而創造性思維是未來社會建設者必須具備的,對於開拓型人才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具備創造能力的青年 一代就是國家發展、民族騰飛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知識的不斷積累,通過有限的學校教育,不可能使受教育者掌握全部所需的知識。因此,要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迎接未來的挑戰,培養學生 自我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時不我待的必然要求。因而,培養學生能力問題在中學階段尤為重要。在諸多學科中,中學歷史教學同樣肩負著全面提高年輕一代創新開拓能力的重要使命。
那麼,中學歷史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應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頭,需要有一些超前性或前瞻性。 鑒於目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偏重於教學知識量的多少,沒有發揮學生主動性、創造性等問題,我提出一點自己的設想:把以講授法為主的方法逐步過渡到引導、討論法。
引導、討論法的具體步驟是:課前,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有意義的主題或帶有爭性的問題,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閱讀教科書有關部分,並到圖書館利用各種資料,如網路全書、小冊子以及研究資料等,作好上課前的知識准備;然後有目的地閱讀,將注意力集中於與論題有關的內容;最後准備一個提綱或報告。教師在認真鑽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也要准備一份計劃;設計如何開始討論、討論的方法、預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 、可能提出的問題、希望學生回答到什麼程度等。課上,可由教師作簡短的發言,幫助學生了解討論的性質 、內容和步驟;也可由學生提出問題,其他學生發表見解,教師可隨時補充。教師在討論完畢時,從中發現疑難或者有意義的見解,闡明自己的看法,指出討論中的優缺點。對某些仍有爭議的地方,允許保留意見,而不強迫學生接受。
這種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能否適用於初中教學?回答是肯定的。初中學生年齡一般介於十一、二歲——十四 、五歲之間。由於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凡事有疑必問,常常能提出種種天真卻不失哲理的問題。特別在大眾傳媒發達、 普及的今天,兒童在接受正規學校教育的同時,通過多種信息渠道,還能獲得大量的知識經驗。在這種背景下 ,給學生大腦以足夠的、合理的、豐富的、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完全有可能把他們的創造性發揮到最大限度。由於上述討論法是由學生獨立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使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多向信息傳遞、獲得創造性認識的過程,而非學生單方面接受教師提供的知識。它具有以下優點。
首先,以學生活動為主,可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課前准備,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科書,查閱參考書,可養成他們從小讀書的習慣和查找、搜集文獻資料的能力,學會如何獲得知識遠 比教給學生知識重要,而且能使學生從被動地回答問題發展為主動提出問題。
其次,課上師生間群體性的、自由的交談討論,可促進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尋求交流,既是學生的本能,又是現代生活的必然要求。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與他人思想上交流與合作,個體思維才能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還可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自我中心狀態」。
第三,這種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徵。探究問題需要學生經過動手搜集整理和動腦冥思苦想,腦力和體力高度緊張,這就要求學生有堅強的自信心、耐心和恆心。這種積極的個性心理,可以通過長期訓練形成。
第四,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能大大提高學習效果。
第五,課堂上師生平等對話,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下,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影響,使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成為可能,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如:我在講《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先讓學生畫出二戰中主要國家的地理位置圖,進行討論,然後由學生結合課本發表意見,從而得出英、法、德、蘇各自的目的,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可見,討論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對學生智力、思想品德、個性心理特徵的培養和形成發揮很大作用。從實踐角度講,這也是可行的。
❽ 怎樣才能把初中歷史學好
我們初三的歷史課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新課和復習。
首先新課部分,我們初三學習的是世界史的相關內容。其中包括了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現代史三個部分。我們現在普遍認為對於世界史部分的學習,比較重要的問題是因為世界史的思維方式和中國有較大的不同。而在歷史進程以及歷史的發展軌跡方面,歐洲及美洲也與中國有較大的不同。而且在世界史部分的內容中,我們的時間線會比較雜亂,歷史史實、歷史事件會比較多,而且由於我們之前對外國歷史的不了解,會有很多不熟悉的東西。這就會造成我們對九年級歷史學習的不自信。
而且由於現在的中招考試越來越注重事件與事件之間的聯系。我們一旦有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知識點沒有當時聽清楚,就會對後續的學習產生影響。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理清邏輯關系。另外,我們需要每天學習好每天的知識,做到當堂的問題當堂解決。
在復習階段,我們最重要的是河南鄉土史部分的復習,因為在這之前我們沒有經過系統的河南鄉土歷史的學習,我們學習的中國古代史包括了全國的內容。那麼這就需要我們把河南的鄉土史單列出來進行復習。剩下的那種就是中國古代史的其他內容以及近現代史的內容,其中包括了近代列強的侵略,中國的民主革命以及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的歷史。
在最後,我們需要學會熟練的運用速查,解析與檢測等參考資料。在考試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將地理地圖冊包括政治的書以及參考資料帶進考場,以便在考試中迅速找到需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