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moodle關於歷史學科

moodle關於歷史學科

發布時間:2021-03-13 14:08:34

❶ 國外對信息技術教學反思作用的看法是什麼

1、教師專業化發展關鍵在於積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關注。教科研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廣大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它不再是教育專家和科研工作者的事情。除了教育行政部門的提倡和要求外,教科研真正的動力應該是來自於學校,來自於廣大教師發展的內在需求。教師內在的需求是自我成長,自我成長的關鍵在於廣大教師是否能夠沿著一條比較正確的方向不斷成長。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思考、不斷記載自己成長的心歷。教師專業成長亟需解決的問題,包括教師專業成長記錄、教研交流平台的豐富性、交流的主動性和自發性。

2、網站、博客、即時交流軟體、Moodle等不同形式的網路教研方式並呈,各有長處。網站適合於行政機構、教研管理機構為主體來使用,博客適合在個人為主體來使用。即時交流工具主要是QQ群,還有UC群和MSN。

3、博客及團隊博客的功能可發揮獨特的作用:A、博客為廣大教師個人的加速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博客團體可以為學校團隊、學科團隊、小組團隊的加速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個人博客、小組(教師、學生、家長)協作博客群組(群組可以是兩個人,也可以是三個人直至更多)、學科博客群組、新項目(課程、校際之間項目聯動、科研項目開發)開發群組、區域博客群組、聯片博客群組、結對博客群組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博客團隊。成為我們新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成長方式。B、教師成長需要榜樣也造就榜樣,而發揮榜樣作用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關注和提升榜樣,二是宣傳和展示榜樣。博客是關注和提升、宣傳和展示榜樣的好平台。C、博客具有彰顯個性的性質,與新課改提倡的精神完全符合。

4、浙江省教研室自上學期,力推攜手博客群,並採取新建省教研網,擴充網站空間,設立專職教研員,召開各學段各學科的網路管理員,召開網路教研會議等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網路教研,博客的推廣和使用是網路教研中的核心部分。

5、我市經濟發達,網路普及程度較高,對於開展本課題研究有較好的硬體保障。

6、我市建立和使用網站等各種方式進行網路教研歷史久,成績顯著。如:瑞安十中尹瑞文老師的「中學語文教堂資源網」在全國負有盛名,網站開辦六年,點擊數達4千萬次。多次在全國、省級評比獲獎。課題組組長李日舟老師的工作網站「瑞安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網」自01年開始建站,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將近三年的內容轉到博客後,居成長博客全國技術群組第一,攜手博客群組第二。我市現有11個以瑞安教師為成員的QQ群用於工作交流。

目前,我市安陽實驗中學在網站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群平台,真正使用博客的近50多位教師,接近教師總數的1/3。另外至少有100位教師目前已經擁有博客。教師因工作使用網路,提高個人專業成長的數量大約在2000位左右,占所有教師總1/4多。

6、快速發展的網路技術可能會有更新、更好的形式出現。但在可預見將來,但不會淘汰或廢止博客這種形式。

哈貝馬斯曾經提出從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構通行為真正互動和理解的四條有效性原則:即表達的可領會性、陳述的真實性、表達的真誠性和言論的正當性。他還提出達到「交往理性」的社會標準是﹕

第一,理想的語言情境向每一個感興趣的主體開放,使之可以參與話語並為自己的觀點辯護;

第二,它能擺脫強制、統治、權力游戲等純粹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動機;

第三,它能把那些潛在於我們的斷言中的認知性的、規范性的、表現性的三種有效性要求區分出來,並且僅僅通過辯論達到這種區分;

第四,它能使人們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連續的基礎達成共識;

第五,它的結果是一項合理的同意,這項同意可以根據進一步的協商進行修正。博客正是基於這一需求標准而產生的形式。

到目前為止,以「教育博客」為主題的研究在國內外的學術刊物中已有部分涉及,只是尚待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美國創造網路探究教學WebQuest之父Doge倡導在WebQuest的設計中加入Blog的新元素,促進師生在網路上的思想交流,而且自己親自建立了一個Blog(),在上面記錄了自己平日的所思所想。這應該是教育博客的最初形式。

在博客者群體中,我們最為關注的是教師。盡管至今還沒有中國教師博客的准確統計,但從GOOGLE關鍵詞檢索「教師博客」記錄條數高達807萬條,與「課程改革」(1240萬條)、「基礎教育信息化」(1200萬條)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搜索信息量最大的三個關鍵詞。中國中小學教師博客的特點是﹕

l 教育博客者壓倒多數是「草根」的普通教師,也有少量教育研究工作者。教師用博客記載著他們的思想和成長軌跡,最為關注的兩個話題是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

l 教師博客者對博客有強烈的歸屬感,期待將自己的聲音傳播於社會之中,用非主流的「話語」和網路傳播方式來確立教師的社會地位。

l 教師博客功利性相對較少,至少在目前學校和地區的博客群中很少有庸俗的名人效應和眼球經濟。

3、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定義及理論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活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技能,實施專業自主,體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化發展過程。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教育者」的專業化發展的過程。
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包括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專業道德素養等方面。
國內林崇德教授認為:教師的知識可分為本體性知識、文化知識、實踐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本體性知識有四個要求:一是對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四是能夠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科(學術)造詣,並能清楚表達出來。教師扎實的本體性知識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證。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全面發展的效果。它能滿足每個學生多方面的探究興趣和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學科知識;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學科知識,如學習教育哲學就需要思維哲學、倫理學、社會學、認識論、社會哲學等學科的知識基礎。提高在學生和家長中的威信。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關於教學的傳統研究常把教學看成是一種程式化的過程,忽視了實踐知識與教師的個人特點。實踐性知識的積累需要教師有反思型思維和教學能力的具備。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普遍缺乏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是不夠的,教師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師知識的性質、範式、組織和內容,以保證教師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源源不斷的流水,給學生的「一杯水」也是長流不息的「新水」。
教師的專業技能由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所構成。教學能力由一般教學能力和具體學科教學能力構成。一般教學能力指各種各樣教學活動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學監控能力、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
(1)教學監控能力。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教學諸能力中最高級的能力。
(2)教學認知能力。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者特點、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教學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主要表現為:分析掌握教學大綱的能力;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對學生學習准備性和個性特點的了解、判斷的能力等。在教學能力結構中,教學認知能力是基礎能力。
(3)教學操作能力。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從手段看,表現為:第一,言語表達能力,如語言表達的准確性、條理性和連貫性等;第二,非言語表達能力,如言語的感染力、表情、手勢等;第三,選擇和運用教學媒體的能力,如運用教具的恰當性。從內容看,表現為:第一,呈現教材的能力,如恰當地編排呈現內容、次序、選擇適宜的呈現方式等;第二,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如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教學活動形式的組織等;第三,教學評價能力,如,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的能力,編制評價工具的能力等。
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
(1)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3)使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與開展網路課程教學的能力

4、國際教育界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索

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西方沿著教師群體專業化——教師個人被動專業化——教師專業發展的軌跡,以獲得教師自主為核心,在教師專業化策略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

20世紀60年代,斯騰豪斯提出了關於教師在課程開發的作用的觀點,即「教師即研究者」。後來這一觀點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20世紀70年代,英國開展了「教師即研究者」運動,此運動反對的是外來的研究成果、觀念對於教師的控制,它重視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教育、個人的實踐或自我能力。這次運動中,教師開展研究成為教師解放自己、張揚自身主體性的職業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將教師的成長及專業發展等課程開發融為統一的過程。教師的培養發展遵循「反思實踐者」範式。教師在以「參與」和「反思」為主要特徵的行動研究中不斷獲得對實踐的反感能力,使自己獲得專業發展。

埃利奧特在斯騰豪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師即行動研究」教師不再把可能帶有偏見的專家思想視為當然,而是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著手解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和評價,在此過程中獲得專業自主和發展。

凱米斯在斯騰豪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師即解放性行動研究者」。是在教師自己的共同體指導下展開研究,專家只是幫助形成共同體。這種情形保障了教師對研究過程的充分介入,使得教師「解放」自己及其專業,從而獲得專業自主和專業發展。

5、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

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教師職業展開過討論,當時有一種很鮮明的觀點:「教師不獨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專業,......性質與醫生、律師、工程師相類。」目前,我國有關法律已經為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而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認為,專業發展是我國教師教育面臨的兩大問題之一。鍾啟泉提出了我國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三大問題:①教師教育理念尚待進一步到位;②教師教育制度尚待進一步完善;③教育科學尚待進一步改造和發展。這三點基本概括了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

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鍾啟泉從理念層面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兩點策略:①確立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理想的「教師形象」;②確立相應於理想的「教師形象」的教師教育體制。劉芳則指出教師專業發展必須做到:①教師成為研究者,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使教師工作重新獲得「生命力和尊嚴」,顯示出不可替代性;②教師積極反思,使教師對自己、自己的專業活動直至相關的問題有更為深入的了解;③使教師任教的學校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

(二)教育博客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理論

教育博客可以利用「零障礙」的社會性軟體,用心靈書寫屬於自己的網路日誌的方式。教師可以方便地將教學、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成果上傳發表,形成教師個人的資源積淀。博客可以跨越時空形成網上頭腦風暴,成為支持教師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重要途徑。

黎加厚、庄秀麗總結了教育博課發展的現狀及其展望,指出如果抓住了新課程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和博客建設,就抓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並且標志著教育信息化和教師專業發展進入了高級階段:教師主體意識覺醒和主動發展的階段。

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蔣鳴和教授最近通過對教育BLOG的研究,提出教育博客不僅是信息呈現的平台,而且由於它連接著人們的思維,因而它是教師群體思維互動的平台,是師生學習實踐共同體的環境或載體。教育學理論工作者應順應技術支持社會發展的現實,參與其中,以理論引領教育博客的發展。同時指出教育博客的興起,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奇特的現象——教育博客還為師生提供了發表自己思想的傳播媒體,讓公共話語權回歸到每一個教師自己手中,因而重構了社會的話語結構。人們在相互傳播溝通的過程中,反思、互動,進行思想的復制與創新交融。博客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將導致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從群體的影響和社會長遠的歷史演進來看,將導致一種教育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革。

教師博客的興起是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這幾年來教育部門和專家一直全力推進的「校校通」工程教育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似乎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倒是博客「無心裁柳柳成蔭」,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自發的、最有影響力的方式,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不能簡單歸之於青年人趕時髦,背後蘊含著深層次的社會成因。

長期以來,教師話語權的缺失是中國的教育的一大弊端。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後,教育部負責人首次提出「以人為本體現在兩個主體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為本,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二是辦學要以教師為本,教師是辦學的主體。」這一觀點至少至今似乎並未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校長的共識,在中國教師教育協會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調查(2004-2005年)中,65位縣(市)教育局長和1180位校長對加強民主管理列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議程認同度不高,僅20%左右,與調查的38000名教師對擴大學校民主管理的強烈願望(31%的教師把它列為學校發展第一位任務)形成鮮明反差。

這種教師話語權的缺失特別表現在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專家主導的推進方式造成話語權幾乎為「教育家」們所獨占,教師僅僅是受眾,是「洗腦」的對象,大量奔波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是「沉默的大多數」,同時又產生表述危機,「建構主義」、「雙主體」、「主體一主導」一時充斥於各種會議、雜志、發言中,成為千遍一律的「套話、空話和廢話」,盡管不少人對充斥一時的標簽口號式的教育話語有很大程度的不認可感,但在權力話語下只能處於失語狀態。教師博客開創了一個個性獨立、民主的話語空間,技術的發展又使個人信息在網上傳播幾乎達到了「零成本」的地步,於是真實、鮮活的話語噴薄而出,教師博客的蓬勃發展體現了教師話語權的回歸。

(1)網路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理論的指引。如何解釋網路環境下人的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在網路環境下從「工具理性」走向「交互理性」的方向和途徑是什麼?如何分析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內在的互動關系?教育學應當對這些問題做出不僅僅是哲學意義上的回答。

(2)反對「工具理性」不應成為漠視科學技術的借口,鄙薄科學技術是歷史的倒退。在社會信息化的浪潮中,一個完全置身於網路之外的人至少不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論工作者。

(3)教育理論研究者只有投入「交往行動」才能起到專業引領的作用。研究者的角色必須進一步轉換,不僅僅是指導者,更應首先是「同伴」﹔不僅僅是開個人博客,更要融入社群的交往之中,可惜這樣的研究工作者目前太少。

(三)博客技術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運用情況

教育BLOG作為一種新興的網路學習工具,的確給走進它的教師在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等諸多方便帶來益處。

目前教育博客主要有以下一些存在形式:

1.個人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以創建寫作者的身份又可以分為教師博客、校長博客、教育管理者博客、學生博客等,根據其內容主題的權重大致可以做以下分類:

(1)教學反思類。透過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事件、對學生教育方式的反思,更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品格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教育教學事件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學科教學類。學科的教案設計、課堂實踐、教學後記、學科資源等,探討本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類似於學科教研網站,更側重於教學的實踐經驗與反思。

(3)教育管理類。許多校長、教育管理者用博客來記錄自己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在不斷的實踐和積累中,提高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時也對一線教師開展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4)知識管理類。將博客作為知識、信息的積累和管理工具,如教育理論的前沿觀點,教育科學的最新發展,對自身工作學習有益的信息資源,分門別類按照自己的體系進行集中儲存,身處信息社會,這個結構化的知識倉庫就是個人專業發展的加油站。

(5)成長檔案類。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新型師生交流互動平台。

(6)家校溝通類。以教師的班級管理為主,記錄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建立起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橋梁。

(7)課題研究類。以課題研究的實時檔案和重要成果為主要內容

(8)文學創作類:以教師的文學作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日記、作文習作為主。

2、校園網站

隨著一部分校長、教育管理者參與博客的創建和寫作,教育博客開始從自發組織形式向有組織、有管理、有評價的方式過渡,出現了一部分以博客技術構建的校園網站和校園博客群。

以博客技術構建校園網站,將教師的教育敘事、校園新聞、學生作品、學校論壇搭建在一個平台上,而教育敘事成為網站的主體,充分發揮每一個老師參與的積極性,並且學校也建立了相應的激勵評價機制,對於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3、校園博客群在常見的以asp技術構建的校園網站上,增添博客功能模塊,教師的博客在校園網上發布,形成校園博客群。學校鼓勵老師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映自己的教科研心得、收獲和成果,寫成教育敘事報告。這種研究更實在,更切合教學實際,更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而且大多數教師覺得寫自己的教育故事與論文相比,更易下手,更有東西可寫。

❷ moodle 注冊界面修改

moodle在注冊時候默認會有email,名,性,市,國家五個必填項目,你說的學號/學科一般是作為個人注冊完成後完善自己的資料時所填的,如果你想要加入「單位/學科」欄位給注冊的人填寫,那麼請登錄你的moodle後台後依次雙擊「用戶」——「賬戶」——「追加管理欄位」,在這里選擇新的個人資料欄位,在其中有一項為「該欄位是否必填」以及「在注冊頁顯示?」「該注冊項對誰可見」等,記得進行自己需要的設置!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給我留言!

❸ 韓山師范學院的辦學規模

截至2015年4月,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協同育人平台1個,省級精品課程和優質課程11門。
廣東省重點學科:專門史(潮學研究);
校級重點建設學科:生物學、中國語言文學、化學、體育學、歷史學
校級重點扶持學科:數學、物理學、教育學、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生物科學;
省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精品課程:中學化學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古代文學;
省級優質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截至2015年4月,學校有教職工1068人,其中專任教師797名, 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分別占專任教師的75.6%和39.4%。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 名,省級和校級「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31名,大學良師19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7個,38位教師先後獲「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稱號。
學校還聘請了國際漢學大師、傑出校友饒宗頤先生,中國科學院楊福家院士、王梓坤院士,北京大學陳平原教授,清華大學譚浩強教授,美國耶魯大學幹細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教授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顧問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及學科帶頭人。 教學成果
學校重視學生科學人文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近兩年來,學生在參加全國和省級各類比賽如「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機器人大賽和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其中國家級40多項,省級200多項。在省教育廳組織的各學科師范生教育教學技能大賽中,總體成績僅次於華南師范大學。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不斷提升,2010年以來,我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7%以上,穩居省內高校前列。
教學資源
省級示範中心:教師教育教學技能實訓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省級示範中心;
高校教學資源:高校公共教學素材資源庫、出版社教學資源、學科課程試題庫、全國高校精品課程資源庫、英語語音教程、維普考試資源系統;
網路教學平台 新版Moodle網路教學平台 Moodle網路教學平台 新理念大學英語網路教學系統 新視野大學英語學習網 計算機基礎教學網 韓山師范學院通識課學習平台 藍鴿語言學科平台

❹ 教育博客對於教師成長專業化的作用

1、教師專業化發展關鍵在於積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教育界有識之士的關注。教科研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廣大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它不再是教育專家和科研工作者的事情。除了教育行政部門的提倡和要求外,教科研真正的動力應該是來自於學校,來自於廣大教師發展的內在需求。教師內在的需求是自我成長,自我成長的關鍵在於廣大教師是否能夠沿著一條比較正確的方向不斷成長。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是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思考、不斷記載自己成長的心歷。教師專業成長亟需解決的問題,包括教師專業成長記錄、教研交流平台的豐富性、交流的主動性和自發性。

2、網站、博客、即時交流軟體、Moodle等不同形式的網路教研方式並呈,各有長處。網站適合於行政機構、教研管理機構為主體來使用,博客適合在個人為主體來使用。即時交流工具主要是QQ群,還有UC群和MSN。

3、博客及團隊博客的功能可發揮獨特的作用:A、博客為廣大教師個人的加速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博客團體可以為學校團隊、學科團隊、小組團隊的加速成長提供了空間和可能。個人博客、小組(教師、學生、家長)協作博客群組(群組可以是兩個人,也可以是三個人直至更多)、學科博客群組、新項目(課程、校際之間項目聯動、科研項目開發)開發群組、區域博客群組、聯片博客群組、結對博客群組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博客團隊。成為我們新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成長方式。B、教師成長需要榜樣也造就榜樣,而發揮榜樣作用需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關注和提升榜樣,二是宣傳和展示榜樣。博客是關注和提升、宣傳和展示榜樣的好平台。C、博客具有彰顯個性的性質,與新課改提倡的精神完全符合。

4、浙江省教研室自上學期,力推攜手博客群,並採取新建省教研網,擴充網站空間,設立專職教研員,召開各學段各學科的網路管理員,召開網路教研會議等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網路教研,博客的推廣和使用是網路教研中的核心部分。

5、我市經濟發達,網路普及程度較高,對於開展本課題研究有較好的硬體保障。

6、我市建立和使用網站等各種方式進行網路教研歷史久,成績顯著。如:瑞安十中尹瑞文老師的「中學語文教堂資源網」在全國負有盛名,網站開辦六年,點擊數達4千萬次。多次在全國、省級評比獲獎。課題組組長李日舟老師的工作網站「瑞安信息技術&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網」自01年開始建站,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將近三年的內容轉到博客後,居成長博客全國技術群組第一,攜手博客群組第二。我市現有11個以瑞安教師為成員的QQ群用於工作交流。

目前,我市安陽實驗中學在網站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群平台,真正使用博客的近50多位教師,接近教師總數的1/3。另外至少有100位教師目前已經擁有博客。教師因工作使用網路,提高個人專業成長的數量大約在2000位左右,占所有教師總1/4多。

6、快速發展的網路技術可能會有更新、更好的形式出現。但在可預見將來,但不會淘汰或廢止博客這種形式。

哈貝馬斯曾經提出從工具理性走向「交往理性」,構通行為真正互動和理解的四條有效性原則:即表達的可領會性、陳述的真實性、表達的真誠性和言論的正當性。他還提出達到「交往理性」的社會標準是﹕

第一,理想的語言情境向每一個感興趣的主體開放,使之可以參與話語並為自己的觀點辯護;

第二,它能擺脫強制、統治、權力游戲等純粹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動機;

第三,它能把那些潛在於我們的斷言中的認知性的、規范性的、表現性的三種有效性要求區分出來,並且僅僅通過辯論達到這種區分;

第四,它能使人們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連續的基礎達成共識;

第五,它的結果是一項合理的同意,這項同意可以根據進一步的協商進行修正。博客正是基於這一需求標准而產生的形式。

到目前為止,以「教育博客」為主題的研究在國內外的學術刊物中已有部分涉及,只是尚待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美國創造網路探究教學WebQuest之父Doge倡導在WebQuest的設計中加入Blog的新元素,促進師生在網路上的思想交流,而且自己親自建立了一個Blog(http://webquest.org/bdodge/),在上面記錄了自己平日的所思所想。這應該是教育博客的最初形式。

在博客者群體中,我們最為關注的是教師。盡管至今還沒有中國教師博客的准確統計,但從GOOGLE關鍵詞檢索「教師博客」記錄條數高達807萬條,與「課程改革」(1240萬條)、「基礎教育信息化」(1200萬條)成為基礎教育領域搜索信息量最大的三個關鍵詞。中國中小學教師博客的特點是﹕

l 教育博客者壓倒多數是「草根」的普通教師,也有少量教育研究工作者。教師用博客記載著他們的思想和成長軌跡,最為關注的兩個話題是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

l 教師博客者對博客有強烈的歸屬感,期待將自己的聲音傳播於社會之中,用非主流的「話語」和網路傳播方式來確立教師的社會地位。

l 教師博客功利性相對較少,至少在目前學校和地區的博客群中很少有庸俗的名人效應和眼球經濟。

3、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定義及理論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活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技能,實施專業自主,體現專業道德,逐步提高從教素質,成為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化發展過程。簡單的說就是教師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教育者」的專業化發展的過程。
教師專業化的內涵包括專業知識結構、專業技能和專業道德素養等方面。
國內林崇德教授認為:教師的知識可分為本體性知識、文化知識、實踐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本體性知識有四個要求:一是對學科知識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四是能夠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科(學術)造詣,並能清楚表達出來。教師扎實的本體性知識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證。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全面發展的效果。它能滿足每個學生多方面的探究興趣和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幫助學生了解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學科知識;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學科知識,如學習教育哲學就需要思維哲學、倫理學、社會學、認識論、社會哲學等學科的知識基礎。提高在學生和家長中的威信。實踐性知識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關於教學的傳統研究常把教學看成是一種程式化的過程,忽視了實踐知識與教師的個人特點。實踐性知識的積累需要教師有反思型思維和教學能力的具備。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這種知識是廣大教師所普遍缺乏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的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具有完整的知識結構是不夠的,教師要注意研究和更新教師知識的性質、範式、組織和內容,以保證教師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源源不斷的流水,給學生的「一杯水」也是長流不息的「新水」。
教師的專業技能由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和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所構成。教學能力由一般教學能力和具體學科教學能力構成。一般教學能力指各種各樣教學活動所涉及的能力,主要有:教學監控能力、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
(1)教學監控能力。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教學諸能力中最高級的能力。
(2)教學認知能力。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學習者特點、教學方法與策略以及教學情境的分析判斷能力。主要表現為:分析掌握教學大綱的能力;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對學生學習准備性和個性特點的了解、判斷的能力等。在教學能力結構中,教學認知能力是基礎能力。
(3)教學操作能力。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標過程中解決教學問題的能力。從手段看,表現為:第一,言語表達能力,如語言表達的准確性、條理性和連貫性等;第二,非言語表達能力,如言語的感染力、表情、手勢等;第三,選擇和運用教學媒體的能力,如運用教具的恰當性。從內容看,表現為:第一,呈現教材的能力,如恰當地編排呈現內容、次序、選擇適宜的呈現方式等;第二,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如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教學活動形式的組織等;第三,教學評價能力,如,及時獲得反饋信息的能力,編制評價工具的能力等。
教師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已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
(1)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能力;
(2)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3)使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與開展網路課程教學的能力

4、國際教育界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索

從理論研究的角度看,西方沿著教師群體專業化——教師個人被動專業化——教師專業發展的軌跡,以獲得教師自主為核心,在教師專業化策略方面進行了一些研究。

20世紀60年代,斯騰豪斯提出了關於教師在課程開發的作用的觀點,即「教師即研究者」。後來這一觀點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20世紀70年代,英國開展了「教師即研究者」運動,此運動反對的是外來的研究成果、觀念對於教師的控制,它重視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自我教育、個人的實踐或自我能力。這次運動中,教師開展研究成為教師解放自己、張揚自身主體性的職業生活方式。

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將教師的成長及專業發展等課程開發融為統一的過程。教師的培養發展遵循「反思實踐者」範式。教師在以「參與」和「反思」為主要特徵的行動研究中不斷獲得對實踐的反感能力,使自己獲得專業發展。

埃利奧特在斯騰豪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師即行動研究」教師不再把可能帶有偏見的專家思想視為當然,而是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著手解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和評價,在此過程中獲得專業自主和發展。

凱米斯在斯騰豪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教師即解放性行動研究者」。是在教師自己的共同體指導下展開研究,專家只是幫助形成共同體。這種情形保障了教師對研究過程的充分介入,使得教師「解放」自己及其專業,從而獲得專業自主和專業發展。

5、我國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

我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對教師職業展開過討論,當時有一種很鮮明的觀點:「教師不獨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專業,......性質與醫生、律師、工程師相類。」目前,我國有關法律已經為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而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認為,專業發展是我國教師教育面臨的兩大問題之一。鍾啟泉提出了我國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三大問題:①教師教育理念尚待進一步到位;②教師教育制度尚待進一步完善;③教育科學尚待進一步改造和發展。這三點基本概括了教師專業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認可。

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鍾啟泉從理念層面提出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兩點策略:①確立適應新時代需要的理想的「教師形象」;②確立相應於理想的「教師形象」的教師教育體制。劉芳則指出教師專業發展必須做到:①教師成為研究者,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使教師工作重新獲得「生命力和尊嚴」,顯示出不可替代性;②教師積極反思,使教師對自己、自己的專業活動直至相關的問題有更為深入的了解;③使教師任教的學校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地。

(二)教育博客與教師專業發展相關理論

教育博客可以利用「零障礙」的社會性軟體,用心靈書寫屬於自己的網路日誌的方式。教師可以方便地將教學、研究、生活等方面的精神與物質的成果上傳發表,形成教師個人的資源積淀。博客可以跨越時空形成網上頭腦風暴,成為支持教師隱性知識顯性化的重要途徑。

黎加厚、庄秀麗總結了教育博課發展的現狀及其展望,指出如果抓住了新課程和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和博客建設,就抓住了時代發展的脈搏,並且標志著教育信息化和教師專業發展進入了高級階段:教師主體意識覺醒和主動發展的階段。

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蔣鳴和教授最近通過對教育BLOG的研究,提出教育博客不僅是信息呈現的平台,而且由於它連接著人們的思維,因而它是教師群體思維互動的平台,是師生學習實踐共同體的環境或載體。教育學理論工作者應順應技術支持社會發展的現實,參與其中,以理論引領教育博客的發展。同時指出教育博客的興起,是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奇特的現象——教育博客還為師生提供了發表自己思想的傳播媒體,讓公共話語權回歸到每一個教師自己手中,因而重構了社會的話語結構。人們在相互傳播溝通的過程中,反思、互動,進行思想的復制與創新交融。博客對每一個個體而言,將導致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從群體的影響和社會長遠的歷史演進來看,將導致一種教育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革。

教師博客的興起是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這幾年來教育部門和專家一直全力推進的「校校通」工程教育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似乎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倒是博客「無心裁柳柳成蔭」,成為教師專業發展和成長自發的、最有影響力的方式,對這一現象的解釋不能簡單歸之於青年人趕時髦,背後蘊含著深層次的社會成因。

長期以來,教師話語權的缺失是中國的教育的一大弊端。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後,教育部負責人首次提出「以人為本體現在兩個主體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為本,學生是教育的主體;二是辦學要以教師為本,教師是辦學的主體。」這一觀點至少至今似乎並未成為教育行政部門和校長的共識,在中國教師教育協會中國中小學教師基礎調查(2004-2005年)中,65位縣(市)教育局長和1180位校長對加強民主管理列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議程認同度不高,僅20%左右,與調查的38000名教師對擴大學校民主管理的強烈願望(31%的教師把它列為學校發展第一位任務)形成鮮明反差。

這種教師話語權的缺失特別表現在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專家主導的推進方式造成話語權幾乎為「教育家」們所獨占,教師僅僅是受眾,是「洗腦」的對象,大量奔波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是「沉默的大多數」,同時又產生表述危機,「建構主義」、「雙主體」、「主體一主導」一時充斥於各種會議、雜志、發言中,成為千遍一律的「套話、空話和廢話」,盡管不少人對充斥一時的標簽口號式的教育話語有很大程度的不認可感,但在權力話語下只能處於失語狀態。教師博客開創了一個個性獨立、民主的話語空間,技術的發展又使個人信息在網上傳播幾乎達到了「零成本」的地步,於是真實、鮮活的話語噴薄而出,教師博客的蓬勃發展體現了教師話語權的回歸。

(1)網路的快速發展使我們比任何時候都需要理論的指引。如何解釋網路環境下人的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在網路環境下從「工具理性」走向「交互理性」的方向和途徑是什麼?如何分析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內在的互動關系?教育學應當對這些問題做出不僅僅是哲學意義上的回答。

(2)反對「工具理性」不應成為漠視科學技術的借口,鄙薄科學技術是歷史的倒退。在社會信息化的浪潮中,一個完全置身於網路之外的人至少不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育理論工作者。

(3)教育理論研究者只有投入「交往行動」才能起到專業引領的作用。研究者的角色必須進一步轉換,不僅僅是指導者,更應首先是「同伴」﹔不僅僅是開個人博客,更要融入社群的交往之中,可惜這樣的研究工作者目前太少。

(三)博客技術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運用情況

教育BLOG作為一種新興的網路學習工具,的確給走進它的教師在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流方式和深度思考等等諸多方便帶來益處。

目前教育博客主要有以下一些存在形式:

1.個人教育博客

教育博客以創建寫作者的身份又可以分為教師博客、校長博客、教育管理者博客、學生博客等,根據其內容主題的權重大致可以做以下分類:

(1)教學反思類。透過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事件、對學生教育方式的反思,更多關注學生的個性品格發展,關注學生的成長環境、教育教學事件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學科教學類。學科的教案設計、課堂實踐、教學後記、學科資源等,探討本學科的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類似於學科教研網站,更側重於教學的實踐經驗與反思。

(3)教育管理類。許多校長、教育管理者用博客來記錄自己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思考和研究,在不斷的實踐和積累中,提高了對教育本質的認識和理解,提高了管理水平,同時也對一線教師開展校本教研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4)知識管理類。將博客作為知識、信息的積累和管理工具,如教育理論的前沿觀點,教育科學的最新發展,對自身工作學習有益的信息資源,分門別類按照自己的體系進行集中儲存,身處信息社會,這個結構化的知識倉庫就是個人專業發展的加油站。

(5)成長檔案類。記錄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建立更加人性化的新型師生交流互動平台。

(6)家校溝通類。以教師的班級管理為主,記錄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建立起家長與教師溝通交流的橋梁。

(7)課題研究類。以課題研究的實時檔案和重要成果為主要內容

(8)文學創作類:以教師的文學作品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日記、作文習作為主。

2、校園網站

隨著一部分校長、教育管理者參與博客的創建和寫作,教育博客開始從自發組織形式向有組織、有管理、有評價的方式過渡,出現了一部分以博客技術構建的校園網站和校園博客群。

以博客技術構建校園網站,將教師的教育敘事、校園新聞、學生作品、學校論壇搭建在一個平台上,而教育敘事成為網站的主體,充分發揮每一個老師參與的積極性,並且學校也建立了相應的激勵評價機制,對於促進教師的成長和專業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

3、校園博客群在常見的以asp技術構建的校園網站上,增添博客功能模塊,教師的博客在校園網上發布,形成校園博客群。學校鼓勵老師用自己的教育故事反映自己的教科研心得、收獲和成果,寫成教育敘事報告。這種研究更實在,更切合教學實際,更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而且大多數教師覺得寫自己的教育故事與論文相比,更易下手,更有東西可寫。

❺ 銅仁學院的辦學規模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771人,其中專任教師526人,兼職教師71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碩士學位333人、高級職稱302人。教師中有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人,省內外高校專、兼職碩士生導師24人,市管專家10人,校級教學名師8人、中青年教學骨幹15人、專業帶頭人31人、學術帶頭人31人、中青年學術骨幹32人、校級教學團隊13個、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3個。
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3個):梵凈山特色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 、錳礦深加工及其下游產品開發應用科研創新團隊 等 雙高人才 侯長林、羅紅芳、洪頵、田興斌、宋謀勝、劉利華 市管專家 侯長林、崔德虎、羅靜、梁正海、宋謀勝、羅中璽、田興斌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卓越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
省級特色專業(2個):應用物理學、農村區域發展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旅遊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卓越經管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個):農村區域發展
校級精品課程一覽表 序號 所屬系部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1 生物與化學工程系 動物學 冉輝 2 生物與化學工程系 物理化學 舒華 3 外語系 商務交際英語 劉利華 4 體育系 體育概論 張學飛 5 教育科學系 學前教育學 洪頵 6 經濟與管理科學系 農產品營銷 吳玉寶 7 音樂系 聲樂教學與演唱 鄔小中 8 物理與應用工程系 力學 樊麗娟 9 法律與政史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皮坤乾 10 美術系 中小學美術教學理論 李潔 教學成果 貴州省第八屆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推薦成果名稱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獲獎情況文化視閾下加強高校古代漢語、古代文學課程「德教」「智教」「能教」的思考與實踐蕭黎明 賈文鳳 田黎星 水 紋 陳明霞等二等獎近代物理學教學思考及改革實踐祝婭 秦偉三等獎教育學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洪頵三等獎基於Moodle平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田興斌 魏艷 張鳳祥 吳曉玲三等獎藝術設計專業旅遊商品設計與策劃方向產學研合作教育改革創新與實踐龍慶華 譚世剛 孫飛三等獎銅仁學院歷史學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楊興英 高應達 李錦偉 李怡靜 黃尚文三等獎西部民族地區農村區域發展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張景春三等獎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重點支持學科2個。
省級重點學科(1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省級重點支持學科(2個):凝聚態物理、民族文化遺產學 截止2014年6月,學校設有省高校重點特色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高校工程中心1個、省高校產學研基地4個;貴州省2011協同創新項目(培育)1個、貴州省人文社科基地1個、貴州省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1個。
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2個):梵凈山特色動植物資源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材料制備新技術與應用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貴州省錳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納米材料及器件應用工程中心
省高校工程中心(1個):水產養殖省高校工程中心
省高校產學研基地(4個):錳礦資源利用產學研基地、武陵山野菜引種繁殖產學研基地、梵凈山自然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產學研基地 、梵凈山特色苗葯資源保護與開發產學研基地
貴州省2011協同創新項目(培育)(1個):武陵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人文社科基地(1個):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
梵凈山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佛教文化研究院、烏江文化產業研究院、武陵山區農村問題研究中心、黔東地緣與語言研究中心、銅仁地區民族獸葯研究所、銅仁地區民族醫葯研究所、銅仁地區民族文化研究所、銅仁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等 2012年,學院科研立項17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經費15萬;省部級項目48項,經費292.3萬元,較2011年的10項增加了38項,增幅達380%,省級項目經費較2011年的47.3萬元增加了245萬元,增幅高達517.97%。
2013年,學院獲國家人文社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承擔課題89項,獲省地科技進步獎、人文社科獎、教學成果獎58項,獲國家專利5項;發表論文5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35篇;專著35部,主、參編教材96本。教師出版教材和著作54部,科研立項數339項(國家級10項)。 校訓 明德 致用「 明德 致用」作為學院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准則和奮斗目標,突出了學院人才培養方向,概括了學院的辦學理念,反映了師生的共同願望。
明德:
銅仁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美國人創辦的明德中學,「明德」體現了學院的辦學歷史淵源。「明德」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大的學問,在於弘揚大的德行。德育為教育之靈魂,「明德」二字強調德育為先,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凸顯知識之道,重在人文,為人之道,重在人品。學院秉承「明德」精髓,倡導「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引導師生員工完善人格,修己立人,把「明德」作為一種崇高的道德追求。
致用:
致用是一種重要的治學態度,強調了學院師生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注重運用,學用結合。
校訓「明德 致用」, 既傳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大學之道」的精神,體現了學院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的素質教育理念,又符合當今國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彰顯了學院培養地方性、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校徽 解讀:
校徽以萬卷書堆積而成銅仁梵凈山蘑菇石為主體造型,一方面突出了銅仁學院所處的地域特徵——武陵山主峰梵凈山腳下,另一方面凸顯了銅仁學院努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能力優秀人才的辦學理念。
「1920年」字樣說明銅仁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20年美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明德中學;字樣置於代表階梯線條之下,不僅凸顯學院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濃厚的文化積淀,也寓意了學院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科學發展的辦學之路。
選擇藍色為院標的主色調,體現了學院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積淀。藍色具有包容性和綜合性的特徵。 校歌 歌詞:
武陵深處鳥語花香,十里錦江碧波盪漾,百年學府源遠流長,辛勤耕耘孕育棟梁。傳承明德薪火,書寫春秋詩行,弘揚時代精神,追求遠大理想。啊!銅仁學院,夢開始的地方,我們風華正茂,激情飛揚。啊!銅仁學院,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在這里奮發圖強,展翅翱翔,展翅翱翔。 黨委書記李樹新黨委副書記、校長侯長林黨委副書記饒小華黨委委員,副校長周金勇、田永國、戴亮、羅紅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彭吉黔(信息來源:2014年官網信息顯示 )

❻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的學院特色

學院所在的紐約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藝術、傳媒之都,聯合國總部與各類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全球最具特色的移民城市之一,約有180餘個國家與地區的移民在此生活,這一豐富多元的人文社會資源極大地方便了學院的科研活動與學生實習。一方面,因地緣優勢,學院承擔了大量由聯合國與各國際組織所委託進行的科研項目,同時本院學生可極為便利地獲得去上述機構進行實習的機會。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種族與民族多樣性、流動性及階層多元化,為學院教員與學生的各類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最大最多元的教育研究與實驗土壤,為各類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紐約市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非正式教育機會,學生們可廣泛利用各類戲劇院、博物館、音樂會、講座或大型會議等獲得學習機會。有一句話形象的點出了這一點:「哥大的學生在華爾街學經濟,在聯合國總部學政治,在百老匯看戲劇。」 與學院附屬關系的哥倫比亞大學,也為學院100餘年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哥大創建於1756年,屬常青藤盟校成員之一,也是全美歷史最為悠久的著名學府之一,其綜合學術水平位居全美前十。基於彼此之間的資源共享與課程互選,不論是學院的教員還是學生,均從這一附屬關系中獲益良多。 除此之外,學院非常關注本院校友的社會資源開發,同時加強了校友之間的學緣聯系。分布於全球各地、各類社會政府機構的近10萬校友,每年為學院捐贈大量物資與經費促進學院的教科研發展。2008年2月,學院獲得了一筆有史以來的最大捐贈總額 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學院的獨立學校教育項目的科研活動。 [編輯]哥大師院近年創新措施近年來,面對經濟全球化、信息化和文化日益多元化在教育領域的反映,學院更加關注對學生的服務精神與市場意識,採取了一些列措施與創新應對變革世界的挑戰,一方面積極採取措施滿足學生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通過加強組織內部的能力建設提升學院軟實力。 其一,為進一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院近年來在課程建設上大規模重構了各專業的學術課程,以加強課程的跨學科性與課程信息化建設。一方面,一些新開設的學科基本屬於跨學科類型,如語言、社會與學校教育研究課程。另一方面,課程信息化建設的課程資源管理系統(ClassWeb)則極大地方便了師生教學活動的開展。概而言之,ClassWeb主要包括以下數個功能:課程大綱,所選課程材料的上傳與下載、作業發布、網路討論區、教學評價、教學軟體下載、信息通告、個人信息設置等。此外,學院為減輕現有教員的課程負擔,同時為彌補新設課程的師資短缺,學院從紐約市地區的其他高校,尤其是從哥大其他院系聘請了大量兼職教授前來授課講學。 其二,學院積極依據學生特點開展靈活授課。有鑒於所招學生之中73%為在職學員,合理的授課時間安排對這部分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是故學院將大部分教學時間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及晚間授課,部分短期課程還會集中安排於周末開展。此外,學院還為在職學生開設了大量混合型課程,即將現場上課與網路課程相結合,以滿足在職學生的學習需要。 其三,新設課程中心滿足市場需求。為整合學院各類教科研資源,為社會尤其是紐約地區提供更好的專業服務,學院新設成立了教育超越與創新中心,主要開展繼續教育、專業發展培訓、企業學習解決方案等三類專業服務,每年為非注冊入學學員提供250門不同類別的終身學習型課程。其課程形式包括現場教學課程、遠程教學課程、講習班、講座、座談會、學術前沿會議、影片觀摩與探討等多種,獲得了社會效益、學員效益與學院效益的多贏。 其四,近年來學院在組織內部創新上同樣頻頻出手,尤以圍繞圖書館為核心的學術資源建設最為引人矚目。首先,對圖書館進行了大規模改建並進行了信息化改造,尤其是在圖書館內建置了大量4-20人規模不一的合作學習室,依據不同學習室的功能劃分,配備了各種多媒體設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服務,所有學生可依據需求在圖書館主頁上免費預定學習室。其次,近年來學院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信息化軟體建設方面創新層出不窮,極大地方便了師生們的科研與教學:EdLab是一個集教育研究、教學創新、在線出版、信息共享、未來圖書館發展探究於一體的教育實驗網路;AfterEd則是一個類似於YouTube的教育視頻媒體資源庫與博客網,內容主要是由教員與研究生提供的全球教育現場考察視頻與全球教育新聞周播,頗具學術價值;隨身知識庫PocketKnowledge則是一個學術資源存儲與共享資料庫,個人可自由上傳與分享各類學術資源,其中學院100餘年歷史的檔案資料與數萬份本院碩博士學位論文盡囊括其中,極具史料價值;以及遠程課程教學網BlackBoard與Moodle等。

❼ 第二屆「中國移動校訊通杯」全國中小學教師論文大賽貴州賽區獲獎名單

GYGI

你好,論文方面寫作發表你都可以到論文城了解,【 論文城 】 是一個大型的、
正規的、專業的論文網站,你可以網路一下 論文城 , 論文城 是國內最大的
論文基地,提供寫作發表服務

本人於2012-2-24 上午 11:39:58友情為您提供回答,希望對你有用,如果有幫助就採納一下吧 ^_^ 「中國移動校訊通杯」全國中小學教師論文大賽全國優秀獎獲獎名單 浙江 沈蓓佳 飛鴻翩翩,傳送教育智慧 崇福鎮中心幼兒園 浙江 沈琳 多媒體輔助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嘉興第三中學 浙江 毛飛仙 直觀高效,激勵探究——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江山市江郎小學 浙江 錢志紅 依託田園實踐,提升信息素養——關於培養農村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實踐與體會 杭州市仁和鎮中心小學 浙江 劉有娟 巧用信息技術 輔助數學教學 麗水市雲和中學 浙江 陸月鋒 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的統一——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海寧市海洲小學 浙江 李國英 QQ為新居民學生習作構築廣闊的空間 嘉興市南湖區七星鎮中心小學 浙江 李海華,許燕鳳 英語課多媒體教學失度問題及解決策略 浙江嘉興海鹽沈盪中學 浙江 胡挺 從「荒島」變「寶島」——學校網站開發教學輔助平台的實踐與研究 慈溪市第三實驗小學 浙江 黃小瓊 建立在QQ平台上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溫州市第二十中學 浙江 蔣軍 探究信息技術課堂中利用電子教室「屏幕控制」的利與弊 杭州明珠實驗學校 浙江 金子媛 Moodle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溫州市樂清中學 浙江 高均 推行網路群體共研 經營幸福寫作教學——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的實踐研究 杭州市靖江初級中學 浙江 方潛龍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實踐》網路教學設計 衢州市柯城區衢州一中 浙江 戴樹金 網路論壇學生生活的另一個舞台 衢州市菁才中學 浙江 程憶萍 「無米」之炊不再難為 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 陳芬妹 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評價中的嘗試 麗水市青田縣船寮鎮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 項孟凌 高中化學教師信息技術標準的研究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中學 浙江 許俊傑 自主研發教學質量網路分析系統的探索與實踐 杭州市朝暉中學 浙江 許淑貞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學習方式研究 溫州市平陽縣中心小學 浙江 姚蜀江 淺談「光影人生」校本教學在農村初中的開展 嘉興市南湖區余新鎮中學 浙江 趙璧 構建高中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麗水市縉雲縣第二中學 浙江 鄭小琍 讓網路資源為閱讀教學插翅添翼 溫州市昆陽鎮第三小學 浙江 周全芬 論網路教學和《歷史與社會》傳統教學的完美結合 海鹽縣石泉中學 浙江 朱記芳 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有效整合模式的初探 湖州市南潯區莫蓉中學 浙江 朱少華 動畫媒體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溫州蒼南龍港四小 浙江 祝宇酈 曲徑通幽處 源頭活水來——多媒體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五部曲 江山市中山小學 浙江 左柏春 淺談多媒體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海鹽縣百步中學

❽ 除了MOODLE魔燈之外,在線網路教育平台還有哪些

我們學校以前也用Moodle,但效果不好,安裝太麻煩,也不適應各個學科老師的需求,維護老師走了後就基本荒廢了。
後來信息技術老師推薦大家使用gateface門面,挺不錯的網路教學平台。
這個 gateface門面,每個學科的老師自己可以再自己電腦上建自己的網站
非常靈活,功能也很強大,操作特別簡單,幾乎不用什麼特別培訓
也不用信息技術老師維護,都是老師自己維護自己的網站
用起來很方便,效果很不錯,各學科老師都挺喜歡的
學生也很愛用
你可以試試

搜索下 gateface門面 就可以到官網或華軍下載了

這個是免費軟體,既安即用,不需要伺服器,域名什麼的,代碼也不用寫
不用配置資料庫和web環境,基本屬於傻瓜式平台
比起moodle來,有很多特點和優勢:
Gateface,門面,不需要伺服器環境,直接在PC上安裝使用,建立自己的網站。
1、 不用伺服器環境,不用資料庫配置,在PC上即安即用。不需要任何專業技術。
2、 不需要3W域名,實現互聯網和區域網訪問。
3、 不需要特別培訓,會WORD,PPT這樣的電腦水平,就可以使用gateface。
4、 功能豐富強大,例如題庫、BBS、文件共享、視頻、博客、多媒體電子書老師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建自己的網站。
5、 可以視頻直播,遠程互動教學。
6、 完全免費
7、 完美兼容3W網站,包括鏈接、內容、訪問等。
8、集成了SCRATCH,可以直接發布SB和SB2視頻文件。

非常適合各年級各學科老師建立自己的教學網站,各具特色,百花齊放。不用集中統一維護。
大學中學小學職業院校企事業單位都可以用。

❾ sinocanada moodle什麼意思

sino canada noodle
中加面條
雙語例句

Development of sino& canada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 retrospectand Prospect
中加經濟貿易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

❿ 求中國移動校訊通杯全國中小學教師論文大賽浙江省獲獎名單

「中國移動校訊通杯」全國中小學教師論文大賽全國優秀獎獲獎名單

浙江 沈蓓佳 飛鴻翩翩,傳送教育智慧 崇福鎮中心幼兒園
浙江 沈琳 多媒體輔助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嘉興第三中學
浙江 毛飛仙 直觀高效,激勵探究——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做法和體會 江山市江郎小學
浙江 錢志紅 依託田園實踐,提升信息素養——關於培養農村小學生信息素養的實踐與體會 杭州市仁和鎮中心小學
浙江 劉有娟 巧用信息技術 輔助數學教學 麗水市雲和中學
浙江 陸月鋒 知識性、趣味性、文化性的統一——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海寧市海洲小學
浙江 李國英 QQ為新居民學生習作構築廣闊的空間 嘉興市南湖區七星鎮中心小學
浙江 李海華,許燕鳳 英語課多媒體教學失度問題及解決策略 浙江嘉興海鹽沈盪中學
浙江 胡挺 從「荒島」變「寶島」——學校網站開發教學輔助平台的實踐與研究 慈溪市第三實驗小學
浙江 黃小瓊 建立在QQ平台上的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溫州市第二十中學
浙江 蔣軍 探究信息技術課堂中利用電子教室「屏幕控制」的利與弊 杭州明珠實驗學校
浙江 金子媛 Moodle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溫州市樂清中學
浙江 高均 推行網路群體共研 經營幸福寫作教學——信息技術背景下語文教師寫作教學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的實踐研究 杭州市靖江初級中學
浙江 方潛龍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實踐》網路教學設計 衢州市柯城區衢州一中
浙江 戴樹金 網路論壇學生生活的另一個舞台 衢州市菁才中學
浙江 程憶萍 「無米」之炊不再難為 永康市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 陳芬妹 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評價中的嘗試 麗水市青田縣船寮鎮小學教育集團
浙江 項孟凌 高中化學教師信息技術標準的研究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中學
浙江 許俊傑 自主研發教學質量網路分析系統的探索與實踐 杭州市朝暉中學
浙江 許淑貞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的學習方式研究 溫州市平陽縣中心小學
浙江 姚蜀江 淺談「光影人生」校本教學在農村初中的開展 嘉興市南湖區余新鎮中學
浙江 趙璧 構建高中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教學策略 麗水市縉雲縣第二中學
浙江 鄭小琍 讓網路資源為閱讀教學插翅添翼 溫州市昆陽鎮第三小學
浙江 周全芬 論網路教學和《歷史與社會》傳統教學的完美結合 海鹽縣石泉中學
浙江 朱記芳 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有效整合模式的初探 湖州市南潯區莫蓉中學
浙江 朱少華 動畫媒體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溫州蒼南龍港四小
浙江 祝宇酈 曲徑通幽處 源頭活水來——多媒體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五部曲 江山市中山小學
浙江 左柏春 淺談多媒體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海鹽縣百步中學

閱讀全文

與moodle關於歷史學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