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知識點TXT下載

歷史知識點TXT下載

發布時間:2021-03-13 13:39:46

㈠ 求高中政史地的詳盡知識點TXT文本

同學耐心看哦 ...

——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地殼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大氣受熱過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

1、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區域的含義。

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數字地球的含義。

政治
第一部分 經濟生活

1、貨幣

(1)貨幣的本質

商品的基本屬性

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貨幣的基本職能

金屬貨幣與紙幣

(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貨幣與財富

結算與信用工具

外匯和匯率

2、價格

(1)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價值與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供給與需求

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4、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與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發展生產的意義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

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企業與勞動者

(1)生產的微觀主體一一企業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

公司的類型

公司的組織形式

公司經營與公司發展

企業兼並與企業破產

(2)勞動者

勞動與就業

勞動光榮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維護勞動者權益

6、投資與融資

(1)商業銀行

利息、利率與本金

儲蓄存款

中國商業銀行體系

商業銀行的業務

(2)投資

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

股票

債券

商業保險

(3) 融資

7、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製度

生產決定分配

按勞分配及其作用

我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效率與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

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國家收入的分配

(1)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的構成

稅收與財政的關系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的構成

財政收支平衡

(2)財政的作用

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

財政與宏觀調整

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稅與納稅

(1)稅收及其種類

稅收

稅收的基本特徵

稅收的種類

稅收的作用

(2)依法納稅

納稅人

負稅人

依法納稅

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

市場與計劃

市場調節及其弊端

市場配置資源

市場秩序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宏觀調控

l1、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的要求

(2)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科學發展觀

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12、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跨國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對外開放

國際經濟組織

國際經濟合作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國的國家性質

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

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我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

(2)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

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

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和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我國的政府

(1) 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

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我國政府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我國行政監督體系

(3)政府的權威

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

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

3、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人民代表的產生

人民代表的職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我國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

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宗教政策

4、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社會的成員

主權國家

國際組織

聯合國

(2)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

時代的主題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

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

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與生活

(1)文化與社會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文化與綜合國力

(2)文化對人的影響

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

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

2、文化傳承與創新

(1)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2)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3)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文化創新的意義

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創新與借鑒、融合

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走進文化生活

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

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發展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體系和主要內容

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第四部分 生活與哲學

l、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什麼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律

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7)實踐

實踐的概念

實踐的特點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的具體性

真理的條件性

真理和謬誤

(10)認識過程

認識的反復性

認識的無限性

3、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的多樣性

(3)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系統優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

(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辯證的否定觀

辯證否定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創新的社會作用

4、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人生價值

價值和價值觀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准

(8)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價值的實現方式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五部分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上年度4月至考試當年3月)

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㈡ 《隔代的聲音: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選載)》txt全集下載

隔代的聲音:歷史勁流中的知識人(選載)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1920年,當陶希聖還是北大法科(後改稱法學院)法律門(後改稱法律系)二年級學生時,胡適先生已出版《嘗試集》,旋即又有《胡適文存》第一集出版。陶希聖讀的是法科,因此沒有上過胡適先生的課,但一直尊他為師。即使後來兩人在北大共事,陶給胡適寫信時一直稱「適之師」,但胡適本人並不認為陶希聖就是自己的學生。只有一次不確定的「例外」,那是在胡適去世的前兩年,國民黨當局在台灣鼓噪修憲或修改憲法臨時條款,其目的是為了爭取蔣介石的第二次連任。針對這件事,胡適與雷震等人堅決反對。其中有一則報道披露,說在陳誠官邸的一次宴會上,胡適提出了三點質詢,其中第二點即:「我有一個『荒謬絕倫』的學生陶希聖,他說修改臨時條款不是修憲……」當時「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加以辯解,說:「你的學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在場的王世傑也附和:「不修憲,連任的問題也可以談談……」1這些在胡適日記中確實可以讀到,胡適稱「這一則報道,大致不錯。不知是怎麼……
需要別的再問

㈢ 誰給我份高中歷史地理的知識點總結要TXT格式的

必修三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
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
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區域的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3、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1).比較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差異及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
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一年兩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一年一熟。
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2).地理環境對區域工業發展影響顯著:
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環境是: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松嫩平原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環境是: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 。
4、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
發展緩慢。
農業社會時期 :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
水道。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
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
規模的遷移,長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
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第二節:地理信息技術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遙感(RS)
主要是獲取信息,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工作過程: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信息處理 信息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 感測器 → 遙感地面系統 → 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
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統(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如,可以精確定位某地理事物
的三維坐標(經度,緯度和海拔),還可為飛機、船舶、汽車導航。
由三大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共24顆,其中21顆工作衛星,3 顆備用衛星);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3、地理信息系統(GIS)
專門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數據的領域。
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信息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4、地理信息技術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信息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
系統。
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第一節:荒漠化的防治
1、我國西北地區的范圍
我國西北地區大致位於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
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東部是遼闊坦盪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2、西北地區東西水分和景觀變化
水分自東向西遞減,景觀自東向西依次為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乾旱的氣候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②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 ①過度樵採 ②過度放牧 ③過度開墾。
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
4、不同歷史時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 塔里木盆地南緣, 由戰爭、瘟疫、過度墾耕導致。
近代:清 內蒙古東南部, 因為移民增多,農業對土壤的破壞力強於牧業
現代:20世紀50年代 人口激增,管理失誤
5、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 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
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系 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⑤控制人口增長

第二節:森林的開發和保護
1、森林分布
現存的原始森林分布:集中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 原始森林得以保存的原因: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
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亞馬孫熱帶雨林。
2、熱帶雨林的分布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相逢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
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區: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3、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促進全球水循環、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
4、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5、雨林被毀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長和貧困導致發展的需求。直接原因是:過度的遷移農業;商業性
伐木;采礦、修路、城鎮建設;開辟大型農牧場。
6、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 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 移民亞馬孫平原; 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7、雨林的保護
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第三章: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第一節:能源資源的開發——以我國陝西省為例
1、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 ①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 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開采條件好。(大同煤田—優質動力煤,河東煤田—優質主焦煤)
②市場廣闊:我國能源需求量大,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 ③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3、能源基地建設: ①擴大煤炭開采量 ②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三條外運鐵路主幹線(大秦線、神黃線、焦
日線) ③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2000年以後,山西對外電力輸出增長迅速,此舉對本省的有利影響是: ①緩解運輸壓力 ②減輕大氣污染③提高經濟效益。
4、三條產業鏈: 煤—電—鋁 煤—焦—化 煤—鐵—鋼
5、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6、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術 ②調整產業結構 ③「三廢」的治理
(山西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在: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
第二節:河流的綜合開發——以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為例
1、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尼羅河文明 兩河文明 黃河——長江文明 印度河——恆河文明
2、田納西河概況: 位於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屬於二級支流; 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3、不同地段的保護: 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
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4、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①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
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 ②氣候:亞熱帶地區,冬末春初降水多。
③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並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定。 ④ 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5、流域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6、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19世紀後期: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污染。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7、流域的綜合開發: 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
8、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大規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第四章 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節: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
1、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1)氣候條件 :大部分位於濕潤、半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區,熱量和水分基本可滿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條件是容易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2)地形、土壤條件: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3)社會、經濟條件:①工業: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牧興工、共促農牧 ②交通:交通發達,對外聯系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③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脈(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3、農業布局特點: 耕作農業區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區。 林業和特產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畜牧業區: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
4、東北商品糧基地生產特點:
①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②地區專業化生產
5、農業發展方向: 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
山區農業 :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並舉的轉變。
第二節: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以我國珠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1、珠江三角洲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區位因素:w.w.w.k.s.5.u.c.o.m
①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第二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工業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②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先於其他地區吸引外資。
③良好的區位條件:位於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④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
2、工業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
第二階段:1990年以後,高新技術產業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成為主導產業。
3、問題與對策:①產業升級面臨困境—產業結構調整。重工業和機械製造業不發達,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②城市建設相對落後—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加強規劃與管理
4、我國區域城市化的幾種典型模式:

五、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
第一節: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西氣東輸為例
1、西氣東輸概況: 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的
輪南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依次經過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上海等9省市;經
過的地形區有: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寧夏平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等;經過我國
地勢的第二和第三級階梯。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①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②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③今後,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3、天然氣分布總體特徵: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四大氣區: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的鄂爾多斯。 油氣發展戰略: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第二節:產業轉移——以東亞為例
1、產業轉移概念: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
2、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w.w.w.k.s.5.u.c.o.m
①勞動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往往成為產業轉移的目的地。 ②內部交易成本因素:發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境以減少企業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③市場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歐、北美是日本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20世紀末,東亞和東南亞因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大而成為日本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並成為日本企業主要投資地區。
3、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①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②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③改變了區域地理環境 ④改變勞動力就業的空間分布
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對國內影響:產業大量向國外轉移,減少國內的就業機會,常常引起失業人口的增加,如日本;發展中國家吸收產業轉移的有利影響:大量吸收國際產業轉移有助於減緩就業壓力;不利影響是: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㈣ 《文學常識》txt全集下載

文學常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資料卷 高考文學常識重要考點精編
中國古代文學
1.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他是春秋時代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言行和思想主張收錄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之中。
2.莊子是我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遙游》。
3.屈原是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是我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現標志著我國文人獨立創作詩歌的開始,他創造了一種新詩體叫楚辭,又叫騷體詩。他用這種詩體創作了我國第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問》。農歷五月初五是他的紀念日。
4.我國戰國時代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況,代表作是《勸學》
5.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全書共130篇。分本紀、世家、列傳、表、書等八種體例,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年間約兩千多年的歷史,既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因此魯迅先生譽之為……

㈤ 整理歷史必修一知識體系 以txt格式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看看雲中書城吧,用bambook可以直接鏈接書城。

㈥ 有歷史知識的小說

秀麗江山——這個是穿越的,關於漢光武帝劉秀從書生到一代帝王的。蠻符合歷史的。這個的歷史比較貼合。
穿越三國之絕色小喬——連載中,但是也是比較符合三國的歷史。

㈦ 求高中人教版政治地理歷史必修一二三的知識點,txt格式,謝謝

歷史必修1:
古代中國政治制度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近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必修2:
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必修3: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里論成果
近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㈧ 高考必備歷史知識點 【txt格式】 謝謝

你想多了,給你的最多是網上的,根本不適用,這種事靠自己,或者買本相關資料書吧。

㈨ 求高中歷史地理知識點總結,txt格式的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考點搜索
〖中國的地形〗
地形的總體特徵。各類地形的特徵和分布。地形對中國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地震帶和火山的分布。
〖中國的氣候〗
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點及其成因。季風活動對降水的影響。季風區和非季風區。氣候的主要特徵。主要氣象災害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中國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區和內流區。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徵。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長江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黃河概況;水系及水文特徵;經濟意義;開發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組成和水文特徵。紅水河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京杭運河概況。
知識要點
第一節 中國的地形
在學習中國主要地形時,應結合中國空白政區圖,先將山脈畫到圖上,並寫上名稱,然後再填寫出其兩側相應的地形區名稱。
⒈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
階梯 界線 主要地形 海拔
一 昆、祁、橫 高原、盆地 4000米以上
二 ↓ 三大高原、三大盆地 1000-2000米
三 雪、巫、太、大 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500米以下
第三級階梯向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屬於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海洋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等。
⒉ 地勢意義:――水汽輸入、水運溝通、水能豐富(即「三水」)
地勢決定河流流向,有利於海洋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使我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溝通東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內地的經濟聯系,同時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但不利航運。
[補充]位於我國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交界線上的水電站主要有:黃河的龍羊峽、劉家峽、李家峽等,長江及其支流上的龔嘴、二灘等;位於我國二、三級階梯上的水電站有:黃河的小浪底等,長江上的三峽、葛洲壩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橋、龍灘、岩灘等。
⒊ 地形特點:――地形多種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五種基本類型都有,但以山地33%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區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嶇高原部分佔三分之二。
意義:
①有利影響: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
②不利影響:山區多,平原少,也給大規模商品化生產、生產管理帶來了困難;同時,山區由於地形崎嶇,交通閉塞,經濟文化常常相對落後,並造成耕地資源不足。
總結:不同的地形區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濕潤半濕潤的平原適宜發展耕作業;山區適宜發展林業、畜牧業和旅遊業;乾旱、半乾旱的平原、高原則適宜發展畜牧業;乾旱、半乾旱區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綠洲區、平原區才可發展種植業。
⒋ 主要山脈:(落實到地圖上)
⑴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台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注意]秦嶺是劃分我國南方與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線。秦嶺南北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差異。
⑶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於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注意]橫斷山脈是由許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脈組成。它們由北向南地勢逐漸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間,極大地阻礙了東西交通。
⑹山脈構成地形骨架(用簡單示意圖表示)
山脈名稱 兩側地形區名稱
西側 東側
大興安嶺 內蒙古高原 東北高原
太行山 黃土高原 華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長江中下游平原
雪峰山 雲貴高原 江南丘陵
橫斷山脈 青藏高原 雲貴高原
賀蘭山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南側 北側
天山 塔里木盆地 准噶爾盆地
昆侖山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陰山 黃土高原 內蒙古高原
秦嶺 漢中谷地 黃土高原
南嶺 兩廣丘陵 江南丘陵
祁連山 柴達木盆地 河西走廊
⒌ 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實到地圖上)
名稱 位置和省、區范圍 海拔 主要特徵
青藏高原 位於西南部,介於昆侖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省西部 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內蒙古高原 位於北部,大興安嶺以西,向西延伸到祁連山麓;內蒙古大部、冀甘寧一部分 1000米左右 我國第二大高原,最平坦的高原,風力作用強烈,西部風蝕地貌典型
黃土高原 西起祁連山東端,東到太行山麓,北鄰內蒙古高原,以長城為界,南到秦嶺;山西省全部、陝甘寧一部分 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分布區 世界黃土分布最廣,流水侵蝕作用強烈,千溝萬壑。
雲貴高原 雲南省東部、貴州省大部分 1000-2000米 地勢西高東低,石灰岩廣布,流水溶蝕作用強烈,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不平,有許多「壩子」
[補充]黃土高原的黃土是地質時期強勁的偏北風從北方乾旱地區吹來的,是風力沉積作用的產物。黃土層土質疏鬆,加上地面植被破壞,長期以來,地表受雨水沖刷,水土流失嚴重,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狀態。黃土高原是我國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水旱災害頻繁,農業落後,許多地方人民生活貧困。但這里又是我國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的地區,煤、鐵、有色金屬等儲量豐富。這里的人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和氣候較為乾旱的特點,開鑿窯洞。窯洞冬暖夏涼,是很好的居住場所。
雲貴高原上廣泛分布的石灰岩長期受流水的溶解侵蝕,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異的喀斯特地形,雲南的路南石林、廣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觀旅遊區。但是雲貴高原峰嶺眾多,地面崎嶇,土壤瘠簿,不利於農耕。只有一些小的山間盆地,被當地人稱為「壩子」,比較平坦,是當地主要的耕作業區。地面有漏斗,地下多溶洞、地下河等,地質條件復雜,地表水易滲漏,並給修建水庫,工程建設增加了很大難度。
(2)四大盆地
名稱 位置與范圍 海拔 主要特徵
塔里木盆地 昆侖山與天山之間;新疆境內 1000米 我國面積最大盆地,有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動沙丘區)和最大內流河,封閉嚴密、乾燥
准噶爾盆地 阿爾泰山、天山之間;新疆境內 500米 面積第二大盆地,西北有缺口,相對濕潤,沙漠、戈壁面積較小,北部有一條外流河,多為固定沙丘
柴達木盆地 昆侖山、祁連山之間;青藏高原東北部,青海省境內 3000米左右,我國地勢最高的內陸高原盆地 我國地勢最高盆地,大部分為沙漠、戈壁,東南部多鹽湖和沼澤地,有「聚寶盆」之稱,石油、有色金屬礦、鹽礦資源豐富。
四川盆地 東是巫山,西是橫斷山,北是大巴山,南是雲貴高原;四川和重慶境內 500米以下 也稱「紫色盆地」,最濕潤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
[補充]塔里木盆地、准噶爾盆地邊緣的高山山麓地帶,許多地方受高山冰雪融水的滋潤,形成一連串小塊綠洲,是新疆主要的農牧業區。其中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是溝通亞歐大陸的一段「綠色通道」。
四川盆地在地質史上是一個大湖盆,後來由於湖水外泄、下切,形成了三峽。
成都平原,是岷江的沖積扇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物產富饒,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3)三大平原
名稱 范圍 主要特徵
東北平原 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之間,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遼河平原三部分組成 我國面積最大、地勢最高(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勢坦盪,黑土深廣,多沼澤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國商品糧率較高的商品糧基地。
華北平原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東至渤海。 我國最完整的平原,由黃淮海沖積而成。地勢低平(多在50米以下),旱澇、鹽鹼、風沙等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
長江中下游平原 巫山以東到海濱,沿江分布呈狹長形 我國最低平的平原(多在50米以下,下游長江三角洲則海拔在10米以下),河湖密布,為著名水鄉
(4)三大丘陵
位置 風景旅遊區
遼東丘陵 遼東半島上 千山
山東丘陵 山東半島上 泰山
東南丘陵 我國東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閩丘陵、兩廣丘陵等,面積最大 黃山、廬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注意]利用:①緩坡開辟梯田果園或栽培經濟林木;②發展旅遊業;③發展林業、畜牧業
(5)地震、火山、泥石流
名稱 分布
地震 1、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2、華北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3、西部青藏高原和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4、西北的新疆、甘肅和寧夏
火山 主要分布在內蒙古高原南部、東北山區、台灣、海南島等地
泥石流 多產生在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替處

第二節 中國的氣候
1、 冬夏季氣溫分布特點及原因
季節 分布特點 形成原因
冬季1月 南暖北寒、南北溫差大。漠河是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0℃等溫線大致經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東至秦嶺-淮河一線 ① 我國跨緯度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緯度越高,白晝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低,因而北方獲得熱量大大小於南方,氣溫低得多;
② 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深受冬季風影響,更加劇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風受山嶺的重重阻擋,勢力和頻度都大為減弱,使南北溫差增大(可與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進行對比)
夏季7月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興安嶺以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吐魯番盆地是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 ① 太陽直射北半球,雖然我國南方正午太陽高度仍大於北方,但北方的白晝卻比南方長。太陽照射時間和獲得太陽光熱量南北相差不大。
② 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氣溫回升快,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
青藏高原等山地氣溫低,原因:地勢高
吐魯番盆地夏季最熱,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外邊氣流越過山地下沉時,增溫作用強,形成焚風;②沙漠廣布,吸熱快;③空氣乾燥天空少雲,太陽輻射強
2、 溫度帶劃分及其分布
我國根據≥10℃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
溫度帶 范圍 ≧1000℃積溫 作物熟制
熱帶 瓊全部和台南部、粵南部(雷州半島)、滇南部(西雙版納) >8000℃ 一年三熟,我國熱帶作物和熱帶經濟林的重要產區
亞熱帶 秦淮一線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青藏高原以東 4500-8000℃ 一年兩熟到三熟。稻麥兩熟或雙季稻。雙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麥。我國水稻、油菜及亞熱帶水果、經濟林的重要產區。
暖溫帶 黃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區即魯全部和陝、晉、冀大部分和南疆 3400-4500℃ 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我國冬小表、玉米、穀子及溫帶水果(蘋果、梨、葡萄等)的主產區。
中溫帶 吉全部和黑、遼、內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春小麥、大豆、甜菜、玉米、穀子、高粱
寒溫帶 黑、內蒙古的最北部 <1600℃ 一年一熟。生長期較短的早熟作物為主:春小麥、大麥、馬鈴薯等
高原氣候區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2000℃ 一年一熟。青稞等
3、降水分布和時間分配規律及原因
基本特點(規律) 原因 影響
名稱 內容
空間分布規律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漸少 影響我國降水的主要來源是夏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受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大,降水多;西北內陸地區受夏季風影響不明顯,降水稀少 東南部濕潤,愈向西北部內陸越乾燥
時間變化 季節變化 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節 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影響,降水豐沛;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燥空氣的影響,降水少 使我國旱澇災害頻繁,夏季風強或來的早,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的晚,南澇北旱
年際變化 各地降水年際變化大,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乾旱地區最大 夏季風進退的規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異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長 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規律決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澇;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注意]關於降水分布,有三條界線比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線,它大致經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然後折向東,沿秦嶺——淮河一線,此線以東、以南地區年降水量大於800mm,為溫潤區。是我國主要的水田作業區,農業以水稻生產為主;此線以北為半濕潤區,以旱作農業為主;b:400mm年降水量線,此線大致沿大興安嶺—長城一線到蘭州,向西南,經青藏高原到岡底斯山一線。此線是我國半濕潤區和半乾旱區的大致分界線,也是我國農耕區與畜牧業區的分界線;c:2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內蒙古中部——賀蘭山——祁連山經青藏高原一線。此線大致是我國半乾旱區和乾旱區的分界線。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區,多為荒漠地區,除有灌溉水源的綠洲以外,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十分荒涼。
4、我國雨帶的推移規律及影響
⑴鋒面雨帶的形成:當夏季風的暖濕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干氣流相遇,較輕的暖濕氣流被抬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濕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⑵鋒面雨帶的移動:五月,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六月,雨帶移到長江流域以後,在江淮之間擺動一個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帶開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達華北、東北等地。(六、七、八月西南、兩廣地區還受西南季風影響)

注圖中陰影與非陰影的分界線為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注意]除了夏季風進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鋒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風也是影響我國降水的因素。例如: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燒寮,就位於正對東南季風的山谷迎風坡地帶;我國降水量最少的吐魯番——托克遜,則位於深居內陸的盆地中,地形閉塞,降水極少。另外,夏秋季節,影響我國東南沿海的台風,也往往帶來大量降水。
5、干濕地區劃分及分布
我國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系,自東南向西北分布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
干濕地區 干濕狀況 主要分布地區 氣候和植被
濕潤區 >800mm
降水量>蒸發量 東南大部、東北的東北部 氣候濕潤,森林
半濕潤區 400-800mm
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氣候較濕潤,草原和森林
半乾旱區 200-400mm
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氣候較乾燥,主要為草原
乾旱區 <200mm
降水量<蒸發量 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氣候乾旱,主要為荒漠
6、 氣候特徵及評價
特徵 內容 成因 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有利影響 不利影響
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①大多數地方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暖熱多雨,②與同緯度其他地區比,冬溫偏低,夏溫偏高,氣溫年較差大;③氣溫年較差和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都較大 我國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風影響,寒冷乾燥;夏季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暖熱多雨 夏季暖熱多雨,對農作物等生長十分有利 冬季寒冷乾燥,對農作物等生長不利;降水過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澇現象嚴重;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多;寒潮帶來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天氣,台風造成水災、風災。
雨熱同期 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水熱配合好。 夏季,我國各地得到的太陽光熱多,且受夏季風影響,帶來充沛的降水 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一大優勢,使廣大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
氣候復雜多樣 我國有多種多樣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 我國地域廣闊,南北緯度差異大,東西距海遠近不同,地形復雜多樣 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高原、乾旱氣候區不利於農業發展
7、影響我國的氣象和氣候災害
災害 多發地區 多發季節 成因 特點 防治措施
梅雨 江淮地區 春末夏初 江淮地區冷暖氣團勢均力敵 陰雨連綿——降水多;出現「空梅」天氣——乾旱 降水多時——排水;出現「空梅」天氣——引水灌溉
伏旱 長江中下游地區 7月 梅雨過後,在單一的副熱帶高壓控制下 天氣酷熱少雨,抗旱任務艱巨 組織抗旱,若有台風雨形成可能緩解旱情
台風 東南沿海 夏秋 熱帶海洋上形成的強烈的熱帶氣旋 狂風暴雨 及時預報,做好台風過境的准備,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營造沿海防護林,提高公眾的災害意識
春旱 華北 3-5月 氣溫回升快,蒸發旺盛,夏季風沒有到達(或受單一冷氣流影響),降水少,又值農作物播種、生長季節,蓄水量大 空氣乾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引水灌溉
夏澇 華北、南方地區 6-8月 春季風來得遲,影響時間長,降水強度大 洪澇災害 低窪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 東部季風區 3-5月 極地大陸氣團勢力強盛 春季出現強低溫和雨雪天氣 地膜覆蓋等
寒潮 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廣大地區 冬半年,以春秋兩季最嚴重 強冷空氣迅速入侵 大風、雨雪、凍害時間長,范圍廣 加強警報,做好防寒准備
風沙天氣 三北地區 春秋兩季,以春季最嚴重 西北季風吹揚,乾旱地區的沙塵向東南方向擴散 風大,大氣含沙量大,能見度低,影響范圍廣,一般與寒潮路徑相同 營造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
暴雨洪澇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區以外的廣大地區 夏秋 形成降水的天氣系統持續時間長,如鋒面、氣旋、熱帶氣旋等 降水強度大,時間短,形成洪澇,我國南方(和東部)地區多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修築堤壩、整治河道、修建水庫、修建分洪區,加強洪泛區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預報預警系統,擬定居民應急撤離計劃和對策,實現防洪保險等
乾旱 華北、西北 冬春 長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 空氣乾燥,土壤缺水,使突出的世界性問題,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因地制宜,合理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在乾旱多發地區選擇優良作物品種,開展農業水利設施建設,營造防護林,改進耕作制度

第三節 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1、 河流的基本特點
基本特點 內容
河流眾多 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條
水量豐富 河流年徑流量達27000億立方米,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
水能蘊藏量極大 水力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
2、 內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徵。(延伸內流湖)
流域區域 分界線 佔全國總面積 主要大河
外流區域 北段大致沿著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沿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與季風區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體相近) 2/3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內流區域 1/3 流入沙漠或內陸湖泊:塔里木河
[注意]河流水文特徵分析:①水位(決定於河流補給類型,以雨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降水特點決定;冰川融水補給的河流,水位變化由氣溫特點決定),②流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決定於流域內地面植被狀況),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⑤水能蘊藏量(由流域內的地形、氣候特徵決定)
(1)不同地區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和成因:
地區 東北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河流 黑龍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遼河、海河、黃河 長江、珠江
水量 特徵 豐富 較小 豐富
成因 流經森林茂密、氣候濕潤的地區 流經半濕潤和半乾旱地區 流經降水豐富的濕潤地區
水位變化 特徵 較小 大 小
成因 河流補給多樣 河流補給主要是7、8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節長
汛期 特徵 汛期較短、季變較小 汛期較短、季變大 汛期長、季變小
成因 冬季積雪,春天融化,形成春汛,夏季受夏季風影響,形成夏汛 降水季節短 降水多,且季節長
含沙量 特徵 小 大 小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經疏鬆土質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 植被保護較好
結冰期 特徵 長 較短 無
成因 冬季長,氣溫低 冬季較短 冬季氣溫在0℃以上
(2)內流河的水文特徵和成因:
特徵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內陸 這里降水稀少,氣候乾燥,沙漠廣布,有大面積的無流區
水量較小 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較小
汛期短 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較多,水量豐富;冬季河流斷流,屬季節性河流,且有顯著日變化
內流河河水沿途被大量蒸發、下滲,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減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3、 長江概況
長江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峰,幹流沿途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市,區)。注入東海,為我國最長、年徑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頭到湖北宜昌為上游,主要流經了我國地勢的第一、二級階梯,接納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為中游,長江中游流經平原區接納了鄱陽湖,洞庭湖,漢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荊江河段九曲回腸,易泛濫成災;江西湖口以下為下游,下游流經平原地區河流支流已不多,但由於水量大,地勢低平,防洪任務艱巨,長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等,其中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壩(三峽的上游幹流)、丹江口(漢江)、安康、二灘(雅礱江)、龔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強溪(沅江)、烏江渡(烏江)、在三峽的西陵峽中三斗坪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三峽水利工程樞紐工程。
(1)防洪與灌溉
水災嚴重河段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
水災原因 長江中下游洪水有三個主要來源: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洞庭湖、鄱陽湖水系;北面的漢江。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來自同一時期,河水猛漲,就會使長江幹流出現特大洪水,造成水災。同時,上中游植被近年來遭到破壞,泥沙淤塞嚴重,中許多大湖,圍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減小
防洪工作 加固江防大堤,興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許多水庫,並重點治理荊江河段,最近又制定了長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宏偉規劃,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建設
灌溉事業的發展 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積已佔耕地總面積的60%
(2)黃金水道
運輸價值 ①長江航線與鐵路運輸相比,具有運量大、投資省、成本低等優點;②長江流域資源豐富,沿江平原和長江三角洲是我國主要農業生產基地之一幹流上沿岸有眾多的工業城市;③幹流航線與多條南北鐵路和京杭運河相交,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系了南北廣大地區
航線建設 ①一方面疏浚長江航道,對灘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腸」的荊江進行重點治理,加強沿江港口建設;②一方面吸取沿海開放地區經濟發展的經驗,擴大沿江的對外開放大力建設沿江經濟帶
4、黃河概況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上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9個省級政區(青、隴、川、寧、內蒙、陝、晉、豫、魯),注入渤海,長度與流域面積均居我國第二,但水量很小。內蒙古河口鎮以上為上游,黃河上游青海省境內,流經青藏高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緩,河水清澈;自青海龍羊峽、經甘肅劉家峽至寧夏青銅峽的峽谷段,水能資源豐富;在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流經平緩的地形區,水流平緩,氣候乾旱,加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有所減少;河口鎮至河南孟津為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接納了汾河,渭河等支流,水量增加,特別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黃河泥沙來於此);孟津以下為下游,流經華北平原,由於長期人工築堤束水,黃河下遊河床高於兩岸地面數米,形成「地上河」,所以黃河下游沿途水量漸少,支流很少,且易發洪澇災害。而由於中上游地區用於生產、生活的引水量過大,造成下遊河段在春末夏初季節幾乎每年發生斷流現象。
黃河主要的支流有:上遊河段有洮河和湟水,中游段有無定河、延河、汾河和渭河(其支流有涇河、洛河)等。
(1)母親河的奉獻
沖積平原 黃河是形成華北平原的主要原因之一,使乾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形成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這些平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地區
水能資源 黃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塔里木的輪台(西氣東輸);柴達木的澀北氣田

㈩ 跪求高一歷史必修一全書TXT。。。

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
可以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頁上找,有電子書。

閱讀全文

與歷史知識點TXT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