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人教版高一歷史必修一 中國史大事年表,謝謝!
原始社會(約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2. 高一歷史必修一的大事年表(注:全本)
3. 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三時間表(大事年表)
去網路找一下
4. 高中人教版歷史必修一 大事記年表
書上不是應該有的么。。。。。
http://www.pep.com.cn/gzls/
這個網址自己也可以去找找看~
5. 高中歷史必修一大事年表人民版的
1. 公元前15世紀 希臘南部的邁錫尼等地形成新的文明。墓穴、城牆、王宮、文字等都說明邁錫尼文明的繁榮
2. 公元前12世紀 邁錫尼文明衰弱下去
3. 公元前11-前9世紀 希臘進入「荷馬時代」,原始社會開始解體,進入向階級社會過渡的時期
4. 公元前8世紀中期 羅馬城建立
5. 公元前8-6世紀 在希臘制度瓦解的過程中,雅典城邦開始萌芽。希臘出現了約兩百多個奴隸制小國,史稱「城邦」或「城市國家」
6. 公元前6世紀初 梭倫在雅典進行改革,主要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進一步打擊氏族制度殘余,為雅典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7. 公元前6世紀末 a.克利斯提尼實行改革,用10個地域部落取代原來4個血緣部落。這樣就打破了血緣關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貴族的勢力。他還設立了五百人會議,成立十將軍委員會,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b.羅馬共和國建立,貴族壟斷著政治經濟大權,平民卻少地或失地。共和國早期,平民不斷與貴族進行斗爭,爭取自己的權利。但是,早期羅馬國家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法律與習慣之間沒有明顯界限,因此羅馬法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和不確定性。此外,多由貴族擔任的法官,往往因循舊例裁判,隨心所欲地解釋法律,為保護貴族特權提供了方便
8. 公元前5世紀 伯里克利擔任首席將軍期間,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
9. 公元前5世紀中期 由貴族組成十人委員會制定的法律,鐫刻在十二塊銅表上發表,成為《十二銅表發》。它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其內容相當廣泛,法律條文也比較明晰,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利益
10. 公元前3世紀早期 羅馬共和國長期對外擴張,征服義大利半島的其他民族,統一了義大利半島
11. 公元前3世紀中期 羅馬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行省西西里
12. 約公元前3000-前1400年 出現在愛琴海的克里特文明,為後世留下了「迷宮」、劇場和線性文字等遺產
13. 約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14. 約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伐紂滅商,建立周朝
15. 公元前338年 希臘北邊的馬其頓王國在亞歷山大的率領下征服了希臘,希臘城邦日益衰弱
16. 公元前230年 秦王嬴政開始滅六國
17.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18. 公元前27年 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
19. 公元1世紀後期 羅馬帝國建立起三十多個行省
20. 公元3世紀初 羅馬帝國境內自由民與非自由民之間的區別開始消失,原先的公民法與萬民法之間的區別也失去了實際意義
21. 3世紀末至4世紀初 法學家編纂了一系列法典。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設立專門委員會編纂羅馬法,形成了法律匯編,即《民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編纂的結晶,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22. 1258年 大貴族在同王權的沖突中聯合起來,起草了《牛津條約》,強迫國王按照「合理的習慣」及與重要大臣協商的原則來治理國家
23. 1262年 英王取消了該條例,導致了一場內戰
24. 1265年 主持召開貴族、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會議。這是英國中世紀議會的開端
25. 13世紀 英國議會制度基本形成,還是封建性的
26. 14世紀上半期 英國議會分成上下兩院,上院又稱貴族院;下院又稱平民院。議會由國王和上下兩院組成
27. 1376年 明太祖認為,在中央設置中書省,在左右丞相統轄六部,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種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會導致社會動盪。便廢除總攬地方軍政大權的行中書省,設立布政司、都指揮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軍政和監察,合稱「三司」
28. 1380年 明太祖以「謀危社稷」的罪名,誅殺胡惟庸;同時廢除中書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他規定,以後不許再立丞相。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9. 1572年 明穆宗去世,其子明神宗繼位。神宗年方10歲,由張居正正式出任內閣首輔
30. 17世紀初 斯圖亞特王朝開始統治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繼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揚「君權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他們厲行君主專制,經常觸犯資產階級的利益,甚至一度停開議會。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對君主專制統治日益不滿,要求限制王權,擴大自己的政治權利
31. 1640年 英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一度建立了共和國
32. 1660年 由於政局混亂,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國王查理二世實行反對英國國教和恢復天主教的宗教政策,盡失人心。此時,議會中的「托利黨」和「輝格黨」人聯合起來
33. 1688年 英國兩黨人邀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和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蘭執政官威廉和他的妻子瑪麗承襲英國王位,共同統治英國。這次不流血的宮廷政變被英國歷史學界稱為「光榮革命」。它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34. 1689年 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它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權力,約束英王的實際統治權,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等
35. 1775年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它既是北美13州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爭取獨立的戰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36. 1786年 謝司領導的農民起義。震撼了聯邦統治者
37. 1787年 來自北美各州的代表在費城召開制憲會議,通過了一部聯邦憲法,習慣上稱為1787年憲法。這部憲法吸收了英國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的精髓
38. 1789年 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波旁封建王朝的統治,建立起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39. 1825年 英國爆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第一次經濟危機。危機期間,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危害
40. 1832年 英國進行第一次議會改革。改革的法案使富有農民和城鎮有產者獲得選舉權。新興工業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原來被大貴族控制的代表席位相應減少。這樣,英國工商業資產階級不斷增強了自己在議會種的地位,在國家政權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證了英國資本主義更加迅速的發展
41. 1839年6月 林則徐下令將繳獲英美走私販的一百一十多萬千克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把禁煙運動推向高潮。英國政府聞訊,決定借端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
42. 19世紀三四十年代 歐洲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和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三次大規模的工人運動。盡管這些運動都先後失敗了,但表明廣大工人已經覺醒。工人們不但要求提高生活待遇,還積極爭取獲得政治權利。為此,他們迫切需要科學理論來指導工人運動
43. 1840年6月 英國艦隊駛入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在廣東嚴加設防,英軍見無隙可乘,沿海北犯,一度攻佔江浙定海,最後到達天津白河口,直接威脅天津和北京。清政府直隸總督琦善在大沽口與英方談判,向英軍保證,只要英軍退回廣東,清政府就懲治林則徐。於是,英軍南下廣東。道光帝將林則徐等革職,改派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方正式議和
44. 1841年初 英國為給清政府施加更大壓力,擴大侵略戰爭,直接威脅廣州,強佔了香港島,又攻佔東南沿海一些城市
45. 1842年8月 英軍侵入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被迫簽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條約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要與英方商定等
46. 1843年 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從中攥取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權
47. 1843年 廣東花縣人洪秀全在廣州應試時,偶然得到宣傳基督教的小冊子《勸世良言》,從中受到啟發,創立了拜上帝教
48. 1844年 美法兩國也趁火打劫,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取得了更多的侵略利益
49. 1847年底 馬克思、恩格斯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代表大會,並受大會委託起草同盟綱領。起草的這個綱領就是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
50. 19世紀中期 德意志依然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封建邦國林立,嚴重阻礙著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發展舉步維艱。普魯士憑借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傲視群雄,決心完成德意志的統一
51. 1851年初 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不久,洪秀全稱「天王」
52. 1851年9月 太平軍攻克永安,整頓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權
53. 1852年春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北上,馮雲山和蕭朝貴先後在戰斗中犧牲。太平軍連戰連捷
54. 1853年 太平軍佔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為國都,同清朝對峙。清軍就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和江北大營,圍困天京。當時太平天國的形勢是:要推翻清朝,必須北伐;要鞏固天京,必須西征;要斷絕清朝的財源,充實自己的經濟實力,就必須東征
55. 1853年秋 太平軍北伐西征並舉。北伐軍由林鳳祥、李開芳率領,攻到天津郊區。京師震動,巨商富民准備遷徙。清廷急忙從各地調兵圍攻北伐軍。由於孤軍深入,供應困難,北伐軍浴血奮戰兩年,最終失敗。但它深入清朝統治中心地區,牽制了清軍大量兵力。西征軍由賴漢英等率領,連續奪取安徽和湖北的重鎮,進入湖南,同漢族地主武裝曾國藩的湘軍交戰失利
56. 1853年冬 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
57. 1855年 楊秀清派翼王石達開指揮西征軍,在鄱陽湖打敗湘軍。後進入江西,迅速佔領許多州縣,鞏固了天京大本營
58. 1856年 燕王秦日綱率太平軍東征,奪取揚州,攻破江北大營。接著,他同石達開會師,一舉摧毀江南大營。太平天國達到鼎盛時期
59. 1856年秋 《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有12年後修約規定,列強以此為借口對清政府進行「修約「訛詐,未能如願,就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國首先進攻廣州。隨後法國也加入侵略戰爭
60. 1856年秋 先是北王韋昌輝殺掉東王楊秀清,繼而韋昌輝被處死。接著,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率領精銳部隊負氣出走。清軍乘機反撲,再次圍困天京。後來,石達開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軍重圍,最後被敵人殺害
61. 1857年底 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城,俘虜清朝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投降,充當殖民政權的傀儡
62. 1858年 陳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軍江北大營,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脅。隨後,他們在三和鎮湘軍精銳部隊。太平天國的局勢得到暫時穩定
63. 1858年夏 北上的英法聯軍攻陷大沽,進逼天津。清政府慌忙派員趕往天津「議和」,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主要內容包括: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沿海沿江10處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商;外國人可以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清政府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賠償英商損失200兩白銀
64. 1859年6月 英法等國不滿足既得侵略利益,英法聯軍對大沽口炮台再次發動襲擊。守衛炮台的愛國將士英勇抵抗,給敵人以沉重打擊,直隸提督史榮椿等多名將士壯烈犧牲
65. 1859年冬 干王洪仁玕提出改革的治國方案--《資政新篇》。但是,迫於當時形勢,《資政新篇》並未實行
66.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領導普魯士,通過幾次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大業
67. 1860年 侵華聯軍攻佔天津,接著一路燒殺搶劫,侵入北京。侵略聯軍瘋狂洗劫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同年,清政府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北京條約》。條約主要規定,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對英法兩國的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隨後,俄國趁火打劫,以「調停」有功為名,強迫清政府與俄國簽訂《北京條約》,僅割地一項,通過這個條約和其他條約,至19世紀80年代,俄國共侵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
68. 1860年 李秀成與陳玉成等又攻破江北大營。李秀成乘勝東征,一直打到上海近郊。在進攻上海時,英法聯軍撕下「中立」的偽裝,配合清軍襲擊太平軍。太平軍損失很大,退回蘇州。趁太平軍東線用兵之機,湘軍加緊圍攻安慶。
69. 1861年 俄國農奴制被廢除,俄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70. 1861年秋 陳玉成與湘軍鏖戰數月,安慶陷落,天京失去屏障。後來,由於歹徒出賣,陳玉成被俘,英勇就義
71. 1862年春 曾國藩坐鎮安慶統籌策應,清軍分別進攻太平軍,進而圍攻天京。天京陷入重圍,城內糧缺兵弱,將士食野草充飢
72. 1864年夏 洪秀全病逝。不久,湘軍攻破天京。太平軍將士同湘軍展開巷戰,寧肯戰死,決不投降。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73. 1870年 法國與普魯士之間爆發戰爭。普軍直逼巴黎城下,法軍慘敗,皇帝路易.波拿巴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覆亡。隨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新政權選舉出新的國民議會。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他們組織國防政府,後來又成立了臨時政府。資產階級政府對圍困巴黎的敵軍,採取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國草簽了割地賠款的和約。在此期間,為了保衛巴黎,巴黎人民武裝起來,阻止了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臨時政府秘密調集軍隊,准備以武力解除國民自衛軍的武裝
74. 1871年初 德意志帝國建立起來
75. 1871年春 《德意志帝國憲法》通過
76. 1871年3月18日凌晨 法國政府軍企圖奪取巴黎城內的蒙馬特爾高地等處國民自衛軍的大炮,被人發現。這時,巴黎警鍾長鳴,一場革命開始了。國民自衛軍向政府軍發動進攻,當晚便佔領了政府的各主要機關,臨時政府逃往凡爾賽
77. 1871年3月28日 巴黎人民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78. 1871年5月下旬 政府軍攻入巴黎城內。公社戰士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經過一個星期的戰斗,巴黎公社被扼殺在血泊之中
79. 1875年 法國國民議會以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法案,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共和制度
80. 1894年 孫中山在檀香山邀集華僑志士建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他提出興中會的入會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決心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81. 1894年春 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請求清政府派兵協助鎮壓。日本也乘機派兵進入朝鮮。起義平息後,日本拒絕清政府關於中日兩國同時撤軍的建議,繼續向朝鮮增兵,蓄意挑起戰爭
82. 1894年7月 日本在朝鮮豐島海面襲擊運送清軍的船隻,挑起戰端
83. 1894年8月 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歷史上稱這次戰爭為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並未積極備戰,開戰之後仍然堅持片面求和的方針。當時,慈禧太後正在籌備60大壽的慶典,不願因戰爭而敗興;主持戰事的大臣李鴻章,更加一味避戰求和
84. 1894年9月 清軍在朝鮮平壤戰役中失敗,日軍佔領平壤。隨後的黃海大戰中,北洋艦隊的損失雖然比日方大些,但主力尚存。李鴻章卻指令保船避港,讓北洋艦隊退守威海衛港內,不許巡海迎敵,日軍乘機控制黃海制海權。此後,日軍分兩路進攻中國遼東地區和山東半島,佔領大連、旅順等地,在旅順大肆屠殺和平居民
85. 1895年初 日軍佔領威海衛,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86. 1895年4月 清政府被迫與日軍簽訂《馬關條約》,中日甲午戰爭以清朝失敗而告結束
87. 20世紀初 俄國資本主義工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它仍然是個落後的農業國。政治上,腐朽的沙皇制度仍然占據統治地位,它集中體現了地主階級的利益,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工人、農民在政治上毫無權利可言。農民與地主之間、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斗爭日益激烈,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民族斗爭也不斷爆發
88. 1900年6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侵略聯軍,借鎮壓義和團運動,發動侵華戰爭。聯軍主力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出發向北京進犯,在廊坊附近遭到義和團和清軍愛國將士的頑強阻擊,退回天津。天津的義和團和清軍也英勇抗擊侵略者
89. 1900年7月 聯軍增加兵力,佔領天津。隨後,聯軍向北京進犯
90. 1900年8月 慈禧太後帶著光緒皇帝倉皇出逃。途中,她發布命令,要清軍對義和團嚴厲鎮壓;同時加緊部署與侵略者「議和」,聯軍攻陷北京。聯軍統帥德國人瓦德西的司令部,就設在北京紫禁城內。
91. 1901年9月 清政府與侵略者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92. 1904年 華興會在黃興、宋教仁領導下成立,光復會在蔡元培領導下成立
93. 1905年 在孫中山的推動下,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幹齊聚日本東京,決定成立中國同盟會
94. 1905年8月 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在東京召開。大會通過了同盟會章程,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推舉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執行部庶務,並決定創辦機關刊物《民報》。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簡稱「三大主義」。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95. 1906年 日知會在劉靜庵領導下成立
96. 1911年10月10日 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熊秉坤、金兆龍,果斷起義士兵鳴槍沖出營房,佔領楚望台軍械庫,震驚中外的武昌起義爆發了。經過一夜激戰,革命軍佔領武昌
97. 1911年10月12日 武漢三鎮全部光復。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
98. 1911年底 孫中山從海外回國。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99. 1912年元旦 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為國旗,改用公歷,以中華民國紀元,1612年為民國元年
100. 1912年春 孫中山領導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約法還特別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總理對總統要辦的事項如不同意,可以駁回;總統頒布命令須由內閣總理副署才能生效。這個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6. 高中歷史必修一所有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列)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3、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4、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5、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6、抗日戰爭
7、太平天國運動
8、辛亥革命
9、新民主民義革命的崛起
10、新民主民義革命的勝利
11、新中國成立
12、祖國的統一
13、民主建設的曲折和發展
14、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建樹
15、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6、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7、十月革命
18、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
19、兩極世界的形成
20、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21、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還有兩個單元沒有、自己看小標題吧!)
7. 高中必修歷史重大事件一覽表
1.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2.義和團運動的性質——一場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3.洋務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4.戊戌變法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5.辛亥革命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
6.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7.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8.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9.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既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又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10.美蘇爭霸的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
11.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12.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3.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1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15.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性質——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集團
16.巴黎和會的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戰勝的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17.「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18.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侵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19.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20.歐盟的性質——它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政治組織
21.冷戰政策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
22.杜魯門主義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
2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的性質——政治軍事組織
8. 求一份歷史必修一的大事年表,要詳細,而且不是書後面的附錄!
http://hwj38.blog.163.com/blog/static/48737779200915324422/中外歷史大事年表
9. 高中歷史必修一到必修三大事年表 人教版歷史,我是安徽的
安徽網路名人欄,一個個查一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