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重大歷史事件
繼俄國的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是新中國的成立
㈡ 歷史 反法西斯
1941年8月,羅斯福總統與丘吉爾首相簽定《大西洋憲章》
1942年初,美蘇中英等26國在華盛頓簽定《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
1943年,中國、美國、英國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的國際會議.三國舉行這次會議的目的在於:加強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協調行動,討論制定聯合對日作戰計劃和解決遠東問題。會議簽署了《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簡稱《開羅宣言》.
緊接著,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舉行會議.商討加速戰爭進程和戰後世界的安排問題.
1944年,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1945年,美蘇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雅爾塔會議對於緩和盟國之間的矛盾、加強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協調對德日的作戰行動、加速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進程以及戰後懲處戰爭罪犯、消除納粹主義和軍國主義勢力影響等起了重要作用,對戰後世界格局的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會議後期為新任首相艾德禮)在柏林西市的波茨坦舉行二次大戰期間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三國首腦會議。
㈢ 反法西斯活動歷史事件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你應該看看二戰的相關資料。對猶太人而言,避免了種版族滅絕的權慘痛。對中國而言,避免了民族滅亡的危險。回顧歷史是為了避免歷史悲劇重現,也為紀念當初犧牲一切保護國家的人。你可以直接網上搜索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要看腦殘電視劇),看安妮日記,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看中國的戰斗飛行員的訓練,看美國支援中國飛虎隊。《夜》 作者:[美]埃利·維賽爾 埃利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之一,你也可以翻翻這本書。
被俘的八路軍小戰俘:一個十歲的中國孩子,他是一名戰俘,他被俘時已是一名陸軍上等兵,他是已知被俘的最小的抗日軍人。
望採納~~~~~~~~~~
㈣ 反法西斯的歷史是怎麼樣的.
關於毛和蔣兩人的功過,在這個論壇爭論了好幾天了,感謝合肥論壇給我們這樣一個平台讓大家各抒已見,不管對錯,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意思,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觀點。國共前後有過兩次合作,現在為了祖國領土不被分裂面臨著第三次合作。而我覺得為了合肥論壇,為了不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沒有必要再爭論下去,我覺得不會有任何一方會說服另外一方,讓另一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在我心中蔣和毛都是民族英雄,也都因自己的錯誤給自己的國家民族帶來過災難。
而我們要做的是懷念他們的同時避免他們所犯的錯誤,不管是管理國家和管理企業甚至管理家庭管理自己都有必要。
感謝萊茵河,紅星路一號,小叉子,間歇性,田卡卡``````等等朋友!
笛卡爾用他的懷疑主義精神宣告,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可以懷疑是否存在的,只有自己在思考是不能懷疑的,因此,我思故我在。他還說:「縱然我們熟悉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所有的推理,如果對任何命題不能作出健全的判斷,那就永遠不會成為哲學家。」知道別人的意見不是科學,而是歷史。
閱讀歷史這么多年後突然有種沮喪的感覺,我似乎終於意識到,歷史都是人們的杜撰。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眼光去了解歷史,然後組合一下,告訴別人這才是歷史。後人閱讀了前人的編撰,用自己的思維理解後,再滔滔不絕的告訴別人歷史是怎麼怎麼樣的。就這樣一代一代的誤導下去。說是誤導,其實我並沒有什麼證據,可事實是,我們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歷史的時候,我們已經離開它那麼多年了,以至於我們根本不了解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長歷程,它們如此獨立,影響著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歷史觀,造成巨大的分歧和偏見。正如柏克和潘恩的辯論,他們各自支持著自己的信念,前者猛烈批判著法國大革命,因為它摧毀了國家秩序,使騎士精神消亡,並且讓一群別有用心的陰謀者篡權。他不相信法國人民的政治頭腦有足夠的能力維持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果實。而潘恩則猛烈的批判著柏克,他寫了傳世經典《論人權》,他抨擊了專制政治和貴族政治,對比英法後的新舊制度後他盛情贊揚了大革命後的新制度,支持法國的民主權利和宗教自由。
富有戲劇性的是,最後潘恩被雅各賓派扔進了監獄,原因是他發現大革命後激進的中、小資產者掌握政權,實施了恐怖主義和專制主義,馬拉和羅伯斯比爾無法忍受這個大嘴巴的批評,把他關進了盧森堡的死囚監獄。(魯迅如果不是死了,我覺得他的命運和潘恩應該差不多。)
我偏題了。
我想說的是,歷史被人們帶上了主觀偏見的色彩。我們都是從那些書上了解一個個歷史事件,問題是,那些書籍的作者本身就帶有歷史的偏見。正如一個好的哲學史家比一個好的哲學家更難找到,因為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而毫無偏見的敘述一個個哲學觀點,眾多的流派和思想的根本不同,使得編寫一本《西方哲學史》是如此的困難。歷史更是如此,更確切的說,歷史是別人想給我們看的歷史,而不是真正的歷史。當我們閱讀著沒有經歷過的一個個事件,紙上的黑白描述是那麼的蒼白,那麼沒有質感。
當面對毛澤東和蔣介石誰對於中國貢獻更大這個問題,無論貶毛褒蔣還是貶蔣褒毛,我認為都已經不再絕對正確,因為對於他們,無論何種錯誤的做法都具有極其合理的解釋。國民黨軍和共產黨軍究竟誰的貢獻大?誰才是投機分子?當我們已經習慣了從教科書或者電影上看到蔣介石不抗日,而日本人是共產黨打跑的這種慣性思維後,我認為有理由重新定義毛和蔣。歷史本不該如此,如果說日本右翼篡改了教科書,那麼我們閱讀著的,根本就是一本本身就錯誤的教科書。
或許1000年後,我們可以正確的評價毛和蔣的功過,那麼此時,我僅僅可以做的,是祭奠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中有共產黨人,也有國民黨人。無論教科書是怎麼寫的,畢竟,他們的血,是真實的流淌在那裡的。
㈤ 反法西斯歷史概況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締結軍事同盟條約,形成侵略集團。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蘇聯,蘇聯境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中國成為東方主戰場。同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和美英荷在太平洋的其它屬地。次日美英對日宣戰,11日德意對美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名稱:反法西斯戰爭
地點:亞歐大陸
時間: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
參戰方:軸心國 反法西斯同盟
結果:同盟國獲勝
參戰方兵力:6100萬人以上(同盟國)1200萬人以上(軸心國)
傷亡情況:約7000萬人死亡
主要指揮官:希特勒 斯大林 羅斯福 丘吉爾 蔣介石
分享
戰爭起因
1929年至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嚴重經濟危機。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為轉嫁國內矛盾,在世界各地發動侵略戰爭,迫使被侵略國家和全世界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戰爭。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奮起抗日,揭開了世界大規模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62個師、160萬人進攻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戰爭結束
1943年2月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獲勝,使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歷史性轉折。同年7月美英盟軍在義大利南部登陸,9月義大利投降。1944年同盟國發起全面戰略反攻。6月6日英美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蘇軍追擊德軍,配合東南歐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解放斗爭。1945年初,蘇軍和英美軍隊分路攻入德國本土。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事結束後,美英軍隊集中力量在太平洋上展開進攻。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也於8月8日對日宣戰。中國抗戰轉入全國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簽署投降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
戰爭損失和影響
這場戰爭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20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80%),戰火燃及歐、亞、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1.1億人,因戰爭死亡的軍人和平民超過5500萬人,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60%至70%,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兩國蒙受的劫難也最為慘重。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41%是蘇聯的損失。中國在八年抗戰中共有2100多萬同胞犧牲,佔二次大戰參戰國死亡總人數的42%,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㈥ 紀念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故事
我也在找呢!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日本侵華野心由來已久,它早就把中國東北地區視為其「生命線」。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和准備後,日本帝國主義於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突然襲擊,史稱「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與影響之下,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並且迅速波及全國,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日本帝國主義為消滅其大陸政策的背後威脅,並取得北侵蘇聯和南下南洋群島的戰爭基地,在英美法等實行綏靖政策的縱容下,與德意在歐洲發動局部侵略戰爭相呼應,於1937年7月7日在亞洲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把法西斯國家發動的局部戰爭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戰的道路上邁出了危險的一步。面對日本法西斯的野蠻侵略,中國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克服困難,奮勇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打亂了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計劃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表明,軸心國的政治軍事同盟是極其脆弱的,特別是一度雄踞歐洲和東方的德日兩國,一直未能實現其預定的戰略協同計劃。除了它們各懷鬼胎、互蓄異志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戰場堅持持久抗戰,始終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主力,打亂了日本的「北進」計劃,遏制和遲滯了日本「南進」的侵略步伐,使其無法同德軍採取戰略上的聯合軍事行動,從而打亂和粉碎了德國企圖勾結日本東西夾擊蘇聯和德日兩軍會師中東的計劃。 「北進」侵蘇,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奉行「大陸政策」,妄圖稱霸亞洲和稱霸世界的重要目標之一。但這一目標未能變成現實,一是因為蘇聯本身注重加強遠東邊境地區的軍事防禦,在擊退日軍挑釁基礎上進行了重大外交努力;二是因為中國人民堅持進行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拖住了日本的後腿,完全打亂了其侵略計劃。同樣是由於中國軍民的持久抗戰拖住了日軍主力,致使日本的「南進」計劃一再推延實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具有戰略眼光和膽識的美國軍政首腦並沒有因為自己遭到日本的攻擊而轉移其戰略重心。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對盟軍的「先歐後亞」(「先德後日」)戰略給予高度評價與支持。毛澤東強調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問題的樞紐在歐洲;歐洲問題解決,就決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兩大陣營的命運。」再如,1942年緬甸戰場吃緊,丘吉爾和羅斯福吁請澳大利亞增援連遭拒絕後,轉而向中國國民政府緊急求援。中國政府在國內抗戰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抽調十萬精兵緊急入緬,與盟軍並肩對日作戰,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一系列重大勝利……總之,中國的持久抗戰為同盟國順利實施「先歐後亞」(「先德後日」)戰略提供了前提,為其先後解決二戰中的主次要矛盾和確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勝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戰勝日本法西斯是中、蘇、美、英和許多亞洲國家在亞太戰場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戰的結果。而自始至終堅持抗日武裝斗爭的中國人民,在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上最早開辟的反法西斯戰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仍然是東方反對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戰場,日本陸軍的主力仍然被牽制在中國。歷史證明,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確立了中國戰後的國際大國地位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各盟國並肩作戰並做出了重大貢獻,共同贏得了勝利,同時中國也贏得了大國地位。百年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基本上得以廢除。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1942年1月1日,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美英蘇中四國領銜簽字,然後才由其它國家的代表簽署。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四大國」之一身份出現在戰時的國際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30日,美英蘇中四國在莫斯科簽署《普遍安全宣言》,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四大國之一。11月下旬,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聚會埃及首都開羅,商議對日作戰問題,並於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三國表示團結一致,決心把戰爭進行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並規定戰後把日本佔領的中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開羅會議是戰時中國外交的最高峰,是中國政府首腦參加的惟一一次盟國最高級會議,標志著戰時中國的大國地位達到頂峰。據此,中國有權參與各大國之間為結束戰爭而採取的協調行動,有權參與籌建聯合國。因此,後來中國參加了1944年夏天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1945年4月的舊金山聯合國會議,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抗戰勝利成為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要轉折點,並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㈦ 反映反法西斯國家團結一致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1937年國共二次合作,1939年白求恩援華,1941年飛虎隊援華,1943年開羅會議,1944年諾曼底登陸,1945年波茨坦會議、雅爾塔會議等等。
㈧ 中國反法西斯抗戰的歷史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日本侵華野心由來已久,它早就把中國東北地區視為其「生命線」。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和准備後,日本帝國主義於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突然襲擊,史稱「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與影響之下,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並且迅速波及全國,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日本帝國主義為消滅其大陸政策的背後威脅,並取得北侵蘇聯和南下南洋群島的戰爭基地,在英美法等實行綏靖政策的縱容下,與德意在歐洲發動局部侵略戰爭相呼應,於1937年7月7日在亞洲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把法西斯國家發動的局部戰爭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戰的道路上邁出了危險的一步。面對日本法西斯的野蠻侵略,中國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克服困難,奮勇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打亂了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計劃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表明,軸心國的政治軍事同盟是極其脆弱的,特別是一度雄踞歐洲和東方的德日兩國,一直未能實現其預定的戰略協同計劃。除了它們各懷鬼胎、互蓄異志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戰場堅持持久抗戰,始終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主力,打亂了日本的「北進」計劃,遏制和遲滯了日本「南進」的侵略步伐,使其無法同德軍採取戰略上的聯合軍事行動,從而打亂和粉碎了德國企圖勾結日本東西夾擊蘇聯和德日兩軍會師中東的計劃。
「北進」侵蘇,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奉行「大陸政策」,妄圖稱霸亞洲和稱霸世界的重要目標之一。但這一目標未能變成現實,一是因為蘇聯本身注重加強遠東邊境地區的軍事防禦,在擊退日軍挑釁基礎上進行了重大外交努力;二是因為中國人民堅持進行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拖住了日本的後腿,完全打亂了其侵略計劃。同樣是由於中國軍民的持久抗戰拖住了日軍主力,致使日本的「南進」計劃一再推延實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具有戰略眼光和膽識的美國軍政首腦並沒有因為自己遭到日本的攻擊而轉移其戰略重心。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對盟軍的「先歐後亞」(「先德後日」)戰略給予高度評價與支持。毛澤東強調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問題的樞紐在歐洲;歐洲問題解決,就決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兩大陣營的命運。」再如,1942年緬甸戰場吃緊,丘吉爾和羅斯福吁請澳大利亞增援連遭拒絕後,轉而向中國國民政府緊急求援。中國政府在國內抗戰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抽調十萬精兵緊急入緬,與盟軍並肩對日作戰,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一系列重大勝利……總之,中國的持久抗戰為同盟國順利實施「先歐後亞」(「先德後日」)戰略提供了前提,為其先後解決二戰中的主次要矛盾和確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勝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戰勝日本法西斯是中、蘇、美、英和許多亞洲國家在亞太戰場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戰的結果。而自始至終堅持抗日武裝斗爭的中國人民,在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上最早開辟的反法西斯戰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仍然是東方反對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戰場,日本陸軍的主力仍然被牽制在中國。歷史證明,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確立了中國戰後的國際大國地位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各盟國並肩作戰並做出了重大貢獻,共同贏得了勝利,同時中國也贏得了大國地位。百年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基本上得以廢除。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1942年1月1日,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美英蘇中四國領銜簽字,然後才由其它國家的代表簽署。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四大國」之一身份出現在戰時的國際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30日,美英蘇中四國在莫斯科簽署《普遍安全宣言》,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四大國之一。11月下旬,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聚會埃及首都開羅,商議對日作戰問題,並於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三國表示團結一致,決心把戰爭進行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並規定戰後把日本佔領的中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開羅會議是戰時中國外交的最高峰,是中國政府首腦參加的惟一一次盟國最高級會議,標志著戰時中國的大國地位達到頂峰。據此,中國有權參與各大國之間為結束戰爭而採取的協調行動,有權參與籌建聯合國。因此,後來中國參加了1944年夏天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1945年4月的舊金山聯合國會議,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抗戰勝利成為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要轉折點,並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㈨ 反法西斯戰爭著名的歷史事情
德國對波蘭出席閃電戰。諾曼底登陸。珍珠港事件。七七盧溝橋事變。斯大林格勒戰役。
㈩ 反法西斯勝利歷史事件
蘇聯:列寧格勒復會戰制、、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柏林戰役、進軍東北
盟軍:敦刻爾克大撤退、偷襲珍珠港、中途島海戰、北非戰場、西西里島登陸、諾曼底登陸、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原子彈轟炸日本長崎、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國: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武漢會戰、豫湘桂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