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與土地有關的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地方民俗
神話傳說
鏟草興鋤 傳說,神農時種莊稼,用石片在地里敲著、走著、喊著;「草死,苗長。」後來,人們變懶了。天熱時,用繩子把石片吊樹上,人們坐在樹下敲著,喊著。草也不死了。沒辦法,人們拿鏟子鏟草。地曬幹了,鏟草費力氣。有的勁使猛了,鏟子也彎了,翻過來扒,化鏟著得勁。從此有了鋤。
歷史掌故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少聰敏好學,有才名。初仕梁,為昭明太子伴讀,曾任尚書度支郎中、東宮領直等官。後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值西魏滅梁,被留。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世又稱庾開府。在梁時出入宮禁,為文綺艷,與徐陵並為宮廷文學代表,時稱「徐庾體」。《北史》本傳謂其「每有一文,都下莫不傳誦。」留北後雖居高位,卻常懷故國之思,作品風格亦由早期的輕靡華麗變為蒼勁沉鬱。他的《哀江南賦》和《擬詠懷》詩可為代表。雖有堆砌典故、用意曲深之弊,但總的成就集六朝詩、賦、文創作之大成,對唐代文學影響甚巨。杜甫稱「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戲為六絕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謂其「北遷以後,閱歷既久,學問彌深。所作皆華實相扶,情文兼至,抽黃對白之中,灝氣舒捲,變化自如」。有《庾子山集》。
地方民俗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歷新年的第一天。由於歷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並延續至今。
「春節」,各代所指也有區別。漢代指立春這一天,南北朝指整個春季,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國歷史最悠久、活動內容最豐富、禮儀最隆重、場景最壯觀、食品最精緻的一個傳統節日,全國56個民族中的53個(除去藏、白、傣族)都要舉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慶賀,故又稱「元日大慶宴」。
春節的起源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周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慶豐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至於
互相拜年宴請,則起自漢初,對此《通典》有所記載。
地北天南
謂四處,到處
地丑德齊
土地相似,德教齊等。謂彼此不相上下
地丑力敵
謂土地相似,力量相當
地大物博
謂國家疆土遼闊,物產豐富
地動山摧
見「地動山搖」
地負海涵
謂大地負載萬物,海洋容納百川。形容包羅萬象,含蘊豐富。語本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語本唐韓愈《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其富若生蓄,萬物必具,海含地負,放恣橫從,無所統紀。」
地覆天翻
形容變化巨大
地廣人希
見「地廣人稀」
地廣人稀
亦作「地廣人希」。亦作「地曠人稀」。謂土地廣大,人煙稀少
地棘天荊
謂到處布滿荊棘。比喻環境惡劣
地瘠民貧
土地瘠薄,人民貧窮
地角天涯
形容極遠的地方或彼此相隔很遠
地久天長
①形容歷時悠久。②形容愛情永久不變。猶言白頭到老
地曠人稀
見「地廣人稀」
地老天荒
①形容經歷的時間長久。②猶言地為之老,天為之荒。形容極其感人。③謂改朝換代
地老天昏
形容變化劇烈
地靈人傑
謂人物傑出,蓋因地之靈秀
地平天成
比喻上下相稱,萬事妥帖
地上天宮
比喻富庶華美的地方
地塌天荒
猶言天塌地陷。形容盛怒
地下修文
據晉王隱《晉書》載,中牟令蘇韶死後現形,對其堂弟蘇節說,顏淵、卜商現為地下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皆鬼之聖者。韶今亦守其職。見《太平御覽》卷八八三引。後因以「地下修文」為文士死亡的典故
地主之儀
見「地主之誼」
地主之誼
《左傳·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謂子財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杜預註:「侯伯致禮以禮賓也。地主,所會主人也。餼,生物。」孔穎達疏:「致禮禮賓,當謂有以禮之,或設飲食與之宴也。」後因以「地主之誼」謂當地的主人對來客接待的禮節和飲食饋贈等情誼
土穰細流
土壤:泥土;細流:小河。比喻細小的事物。也指事物雖甚細微,但不斷積累,即能發揮巨大作用。
《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灰頭土面
發音 huī tóu tǔ miàn
解釋 滿頭滿臉沾滿塵土的樣子。也形容懊喪或消沉的神態。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十:「灰頭土面,帶水拖泥,唱九作十,指鹿為馬,非唯孤負先聖,亦乃埋沒己靈。」
示例 晃大舍送了珍奇到監,自己討了保,~,瘸狼渴疾,走到家中。(《醒世姻緣》第十四回)
安土重遷 (ān tǔ zhòng qiān)
土:鄉土;重:看得重,不輕易。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
半截入土 (bàn jié rù tǔ)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麼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不服水土 (bù fú shuǐ tǔ)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寸土必爭 (cùn tǔ bì zhēng)
即使是一點點土地,也要和敵人爭奪。形容對敵斗爭毫不退讓。
寸土不讓 (cùn tǔ bù ràng)
一寸土地也不讓人。
寸土尺地 (cùn tǔ chǐ dì)
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極少的土地。
撮土焚香 (cuō gǔ fén xiāng)
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舊時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爐,燒香敬神。
大興土木 (dà xīng tǔ mù)
興:創辦;土木:指建築工程。大規模地蓋房子。
分茅裂土 (fēn máo liè tǔ)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後稱分封諸侯。
糞土不如 (fèn tú bù rú)
還比不上糞便和泥土。形容極無價值的東西。
風土人情 (fēng tú rén qíng)
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根生土長 (gēn shēn tǔ zhǎng)
當地出生長大。也指世代居住。
故土難離 (gù tǔ nán lí)
故土:出生地,或過去住過的地方,這里指故鄉、祖國。難於離開故鄉的土地。形容對家鄉或祖國有無限的眷戀之情。
廣土眾民 (guǎng tǔ zhòng mín)
土地廣闊,人民眾多。
懷土之情 (huái tǔ zhī qíng)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左傳》記載了晉公子重耳光逃亡的故事:日夜兼程、疲餓交加的重耳,向田間一位耕作的老農乞討食物,老農捧起一把泥土遞給他,一言不發。重耳正要發怒,卻被隨從勸阻,並耳語了幾句。重耳突然跪倒在地,叩頭感謝上蒼,然後鄭重地捧起一把土,放到車上,繼續逃亡……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一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一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一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里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一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一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一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一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麼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一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裡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志。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里來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一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裡深,哪裡淺;哪裡好沖堤,哪裡易決口;哪裡該挖,哪裡該堵;哪裡能斷水,哪裡可排洪,畫得一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一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一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見河對岸走著一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喂,你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抬頭一看,河對岸一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你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嗎?」
後羿一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一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裡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一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對岸一個頭戴斗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一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你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你吧。」
大禹展圖一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一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一抬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元代詩人薩都剌《過古黃河堤》:「古來黃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變通津,滄海化為塵。」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歷史故事:中國近代包產到戶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一些農民為了生存,以「託孤」的決心,分田到戶,由此拉開了後來被稱為「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改革的序幕。「承包」,這一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特有的自生制度跨越了人民公社的解體、鄉鎮政權的重建、村民自治的發展等階段,甚至從農村改革延伸到國有企業改革,它的生命力令人驚訝。但是迄今為止,農村土地權利結構仍處在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之中。
神話故事:女媧造人
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
地方民俗:奉土祭社
中國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禮俗。為報答大地之恩賜而奉土祭社,東漢時即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而稱土地神者更甚。
成語:
懷土之情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天長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地大物博
指國家疆土遼闊,物產豐富。
因地制宜
考慮到地域環境的不同而選擇適宜的治法、方葯的治療原則。
頂天立地
頭頂雲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
俗語
此地無銀三百兩
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
面朝黃土背朝天
死無葬身之地
強龍不壓地頭蛇
保衛土地:寸金橋的故事
「寸金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1898年3月,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即湛江)的無理要求。清政府屈膝投降,同意租借,租界另議。法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不待議定租界,悍然於四月廿二日派兵攻佔廣州灣,自擬租界,並四齣燒殺擄掠,妄圖囊括我大片領土。法軍的暴行激起了湛江人民的極大義憤。南柳、海頭一帶人民在吳幫澤等率領下首揭抗法義旗,誓師起義,用長矛、大刀、棍棒等為武器,予敵迎頭痛擊。爾後,抗法斗爭風起雲涌,擴展到遂溪,黃略等地。湛江人民抱著「寸土當金與伊打」,誓與國土共存亡的信念,與敵戰斗十餘次,打退了裝備精良的敵人的數次進攻。
珍惜土地
有個埃及國王,請來幾位西方勘探者測量土地,勘探結束,國王親自接見,並送了許多金銀珠寶,但告訴他們:離開來埃及時要脫掉鞋子,把裡面的塵土倒掉。
❷ 與土地有關的歷史掌故,神話傳說,地方民俗(要簡短扼要哦!)
土地——俗稱土地公公土地爺,形象慈祥,是一名穿長袍戴烏帽、慈眉悅目、銀發飄灑的白發老翁。本是管理某一地面,地段的小神,也是村莊的守護神,因被視為「土地黃金」而令土地與人們最親近,為澳門居民所供奉。
❸ 腳踏一方土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1了解我國古今與土地有關的影響比較大的改革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土地制度。井田就是方塊田。「井田」一詞,最早見於《穀梁
傳 ·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 夏朝曾過井田制。商朝、周朝的井田制因夏而來。井田制就是把耕地劃分為一定面積的方田,周圍有經界,中間有水溝,阡陌縱橫,像一個井字。
包產到戶:包產到戶最初叫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由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十八個農戶最先開始實行的。中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的一種生產責任制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堅持生產資料公有制,堅持統一計劃、統一經營、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的條件下,把耕地農作物和某些畜牧業、養殖業和副業生產任務承包(包用工、包費用、包產量)給農戶負責,實行超產獎勵減產賠償的一種做法。由於是以農戶為單位負責完成整個農業生產周期內的全部生產任務,勞動的最終成果和承包戶的經濟利益聯系比較直接,因此有利於改進技術,提高產量,促進生產的發展。
2查找有關資料了解國家土地資源情況
據權威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年5到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有10億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陸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響,荒漠化主要集中在乾旱、半乾旱地區。
我國荒漠化面積大、分布廣、類型多,目前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超過26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13個省區市。
3為土地荒漠化提出合理化建議
1. 嚴肅法紀,懲治行政腐敗
2. 環境問題的決策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識
3. 加大防沙治沙的國家資金投入
4. 建立國家防治荒漠化領導小組
5. 把環境成本納入經濟核算體系,將生態建設作為政績考核指標
6. 嚴格控制環境的人口容量,退耕與「退人」結合起來
7. 保護、恢復與重建荒漠生態系統
1合理利用水資源
2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
3調節農林木牧漁的關系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當地能源問題
5控制人口增長
6推廣作物的輪休制度
7推進土壤保護制度
8.多種植樹木
4五色土
社稷壇的壇面鋪設著黃、青、白、紅、黑五種色彩的五色土。
黃,象徵居中的黃帝,他統治天下,因為由手拿繩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輔佐。
青,象徵東方太嗥(hao),他由手持圓規掌管春天的木神輔佐。
紅,象徵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桿掌管夏天的火神輔佐。
白,象徵西方少昊(hao),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輔佐。
黑,象徵北方顓頊,他由手持秤錘掌管冬天的水神輔佐。
黃土居中,因為最高統治者黃帝居於核心地位。東西南北依次為青白紅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個統治者輔佐。這種布置方式,是以道教陰陽五行學說來表明:壇上五色土,象徵全國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滄海桑田的故事
傳說從前有位仙女,號稱麻姑。有一次她遇見了另一位仙人王方平。她對王仙人說:「我已經三次看見過東海變為桑田,這次到蓬萊去,我看見那裡的海水又比從前減少了一半,難道又要變成陸地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意思指當地資源可以養活當地的人。
成語
灰頭土面
解釋滿頭滿臉沾滿塵土的樣子。也形容懊喪或消沉的神態。
安土重遷
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
半截入土
半段身子埋入土內。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俗語
不服水土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麼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寸金橋
座落在湛江市赤坎區西側。始建於1925年,原為遂溪麻章區紳民所建。橋名含中華國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敵侵佔之意,以紀念1898年當地人民的抗法斗爭。1959年重修,重修後的寸金橋為水泥鋪面單孔石橋,長19米,寬12米,兩側各立欄柱18根,橋西頭立碑一方,記抗法斗爭事跡始末,1964年2月國家領導人董必武來湛江,為橋題詩:「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組義軍,黃略麻章皆創敵,寸金橋頭自由雲」。
1.有些地方的人對土地表現出強烈的依戀,以至寧願忍受貧窮,也不願離開故土。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故土難離人之常情。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的勞動對象,就目前的人類文明程度來說還離不開土地。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土地養育了我們。
材料一:《說文解字》指出:「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上,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意思是「土」是「吐」生物的,凡是有植物生長的地方就有「土」。「土」字的二橫(『二』)、一直(『丨』)形象化地表明了「土」與植物二者依存的關系。蕭啟宏經文:土音通吐,萬物之母。
材料二:《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風俗通》:「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洹泥中,舉以為人。」
材料三:在北京中山公園內,有一座保留至今的明清時代的社稷壇。社稷壇,就是祭祀社稷時所用之壇。社,是社神,是土地之神;稷,是稷神,是五穀的代表。這種對社稷的祭祀,是出於古人對鄉土國土的深厚感情。壇上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填著青、紅、白、黑、黃五色的泥土,它大體上符合我國土壤分布概況。社稷後來成為國家的代稱。 材料四:中新社西安4月30日電(記者張珂) 今天下午,在興致勃勃地游覽了秦始皇兵馬俑後,連戰先生又愉快地接受了吳永琪館長代表秦俑館贈送的一塊秦土。這塊彌足珍貴的秦土,取自秦始皇兵馬俑考古現場的坑道遺址。此間人士表示,由於西安是連戰先生的出生地,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故鄉泥土,將這塊秦土贈送給連戰先生,十分有紀念意義。
「土地」的含義::①土地孕育萬物;②土地孕育人類;③土地是國家的象徵;④土地是故鄉的象徵
❹ 有關土地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地方民俗 各一個,每篇80字左右。 有關土地的成語(要有解釋的)、俗語。
歷史故事:中國近代包產到戶
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一些農民為了生存,以「託孤」的決心,分田到戶,由此拉開了後來被稱為「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改革的序幕。「承包」,這一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特有的自生制度跨越了人民公社的解體、鄉鎮政權的重建、村民自治的發展等階段,甚至從農村改革延伸到國有企業改革,它的生命力令人驚訝。但是迄今為止,農村土地權利結構仍處在一個制度變遷的過程之中。
神話故事:女媧造人
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
地方民俗:奉土祭社
中國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禮俗。為報答大地之恩賜而奉土祭社,東漢時即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而稱土地神者更甚。
成語:
懷土之情
懷:懷念;土:故土,家鄉。懷念故鄉的情感。
天長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時間那樣長。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地大物博
指國家疆土遼闊,物產豐富。
因地制宜
考慮到地域環境的不同而選擇適宜的治法、方葯的治療原則。
頂天立地
頭頂雲天,腳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氣概豪邁。
俗語
此地無銀三百兩
頭頂一片天,腳踏一方土
面朝黃土背朝天
死無葬身之地
強龍不壓地頭蛇
保衛土地:寸金橋的故事
「寸金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1898年3月,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即湛江)的無理要求。清政府屈膝投降,同意租借,租界另議。法帝國主義得寸進尺,不待議定租界,悍然於四月廿二日派兵攻佔廣州灣,自擬租界,並四齣燒殺擄掠,妄圖囊括我大片領土。法軍的暴行激起了湛江人民的極大義憤。南柳、海頭一帶人民在吳幫澤等率領下首揭抗法義旗,誓師起義,用長矛、大刀、棍棒等為武器,予敵迎頭痛擊。爾後,抗法斗爭風起雲涌,擴展到遂溪,黃略等地。湛江人民抱著「寸土當金與伊打」,誓與國土共存亡的信念,與敵戰斗十餘次,打退了裝備精良的敵人的數次進攻。
珍惜土地
有個埃及國王,請來幾位西方勘探者測量土地,勘探結束,國王親自接見,並送了許多金銀珠寶,但告訴他們:離開來埃及時要脫掉鞋子,把裡面的塵土倒掉。
這是我到處找總結的,一定要加精樓主啊喂~~~~~~~~~我覺得蠻有用的。。。偶的語文作業也是這呢。。。
❺ 綜合性學習:腳踏一方土。(8分)小題1:【標語擬寫】現在,全世界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沙
小題1:標語擬寫:保護土地,造福子孫;土地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堅決守住耕地紅線,保護我們的糧食安全;土地污染日趨嚴重,保護警鍾應該常鳴。 小題2:欄目設計:收集土地主題故事;了解土地相關政策; 小題3:探究結果:我國的土地形勢嚴峻。(我們應該盡快採取行動保護土地。) 小題4:建議啟發:控制人口增長,緩解人地矛盾;保護耕地,控制建設用地;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提高耕地生產力;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布局;開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態環境等 ❻ 急!跪求 以「腳踏一方土」 為題的作文 和以 自然與心靈 為話題的作文 500字左右
生命是一場極有規律的陰錯陽差,腳踏大地的每一方土,將點滴細節融入一生的追問,演繹生命的精彩。——題記 ❼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1、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發生於建義元年(528年),是北魏權臣爾朱榮策劃並實施的、針對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進行屠殺的政治事變。因事件發生於河南河陰縣(今河南滎陽市),因而得名。 528年(北魏建義元年),胡靈太後擅權秉政,鴆殺了北魏孝明帝元詡,冊立元姑娘和元釗為帝。並州契胡酋長爾朱榮假託孝明帝旨意,興兵攻打洛陽,守將望風而降。 四月十三日,爾朱榮在河陰之陶渚(今河南孟津縣)溺死胡太後和幼帝元釗,縱兵圍殺王公百官兩千多人,北魏諸王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全部遇害,史稱「河陰之變」。 爾朱榮藉助河陰之變,將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的漢世族大家消滅殆盡,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徹底改變了北朝統治集團的素質結構,最終改變了北朝社會的歷史走向。 2、高平陵之變 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掃墳,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 3、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4、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西晉後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最終使西晉滅亡的歷史事件。因該事件主要發生於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年),故名。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衰弱,經濟殘破,社會矛盾尖銳,內遷各族趁機起兵反晉。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 永嘉三年(309),南匈奴兩次進攻洛陽,被西晉擊退。永嘉五年(311),劉淵之子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第三次進攻洛陽並將之攻破,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 5、六鎮之亂 六鎮之亂,又稱六鎮起義(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發起的動亂。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遷洛陽後,六鎮鮮卑和鮮卑化貴族與將士的待遇及升遷不如洛陽鮮卑貴族,最後發起叛亂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而長期戍守北邊的沃野等六鎮的將卒因待遇驟降而不滿,遂於正光四年(523)爆發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邊鎮軍事豪強乘機擴充實力,其中爾朱榮實力最盛。 ❽ 1945年發生了什麼重大歷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回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答全球規模的戰爭。這次戰爭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現代國際法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關於告發及懲處歐洲各軸心國家主要戰犯」的倫敦協定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從1945年開始對法西斯德國主要戰犯進行了國際審判。 (8)腳踏一方土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由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給整個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 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 ❾ 綜合性學習:腳踏一方土
4: 與腳踏一方土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