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女媧的歷史變遷
女媧神話的第一批的古書籍記載是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和《楚辭》(雖然《說文解字》記載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著作中有媧字,但已亡佚,僅作傳言)。盡管二書中的記載還比較模糊朦朧,但今人多肯定其以造人為職能的始母神神格意向。袁珂先生就將《楚辭·天問》中的記載詮釋為:「女媧作成了別人的身體,她的身體又是誰作成的」 詰問。丁山先生則更為明確地認為這兩句話說明:「(至少)在戰國時代中國人固已盛傳女媧造人的故事了。」
至於《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女媧的說法:「有十位神人,名字叫女媧之腸。是由女媧的腸子變成的。居住在栗廣的原野上,緊挨著道路。」 袁珂則以晉人郭璞注為解「或作女媧之腹」又雲「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並以漢人許慎和劉安的話作為參證。丁山也認為這「顯然又是孕毓人類的寓言」。雖然如此,這些記載當中仍然沒有明確提出女媧造人的說法。
除了造人之外,先秦典籍中女媧為樂器始神(發明笙簧等)的記載也應該是女媧造物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似乎尚未引起學者們的足夠注意,尤其是它在移位到文學中的浪漫題材,更是缺少關注。《禮記》與《帝王世紀》、應劭《世本·作篇》作「女媧作笙簧」,可見孔疏不誤。這短短五個字的記載卻成為後代文學家馳騁才華的平台。
古籍中最早明面提出女媧造人故事的是《風俗通義》,這則故事雖然正面描寫了女媧造人的事跡,顯示出女媧始祖母神格的地位,但毫無疑問,其中已經烙上人類社會變遷的影子。「摶黃土作人」被認為是人類文化史上制陶技術的發明在神話中的投影,而所造人類產生富貴貧賤之分則是人類進入等級社會的反映。這說明,神話一旦離開了它自身的生長土壤,它的形態就要隨著新的生長土地而呈現出新的姿態。
同時,女媧還是人類得以延續的婚姻之神。《風俗通》雲:「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羅泌認為:「以其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因典祠焉。」這應該是人類進入婚姻制度之後所賦予女媧造婚神話的痕跡。 《風俗通》中有關女媧的短文:
1.民間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大地上並沒有人類,是女媧摶捏黃土造了人。她幹得又忙又累,竭盡全力干還趕不上供應。於是她就拿了繩子把它投入泥漿中,舉起繩子一甩,泥漿灑落在地上,就變成了一個個人。後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親手摶黃土造的,而貧賤的人只是女媧用繩沾泥漿,把泥漿灑落在地上變成的。
2.女媧在神祠里禱告,祈求上蒼任命她做女媒。於是女媧就安排兩性婚配。
其它典籍中有關於女媧的記載: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豬,初四創造羊,初五創造牛,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
《淮南子·說林訓》提出了女媧與諸神共同造人之說,當女媧造人之際,諸神一起來襄助她:「黃帝造出女男性別,上駢造出耳朵眼睛,桑林造出胳膊手掌,女媧所以能多般轉變 創造化育。」漢末學者高誘註解:「黃帝,是古代的天神,在開始造人的時候,造出女男性別;上駢、桑林,都是神的名諱;女媧,是天下共主的王者。多般轉變創造化育,這里說創造化育(人類)的社會進化大業並非只是一個人的功勞。」
後續時代提出另一種傳說,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繁衍人類 ,《獨異志》卷下:從前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別的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於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兄妹倆就成了夫妻。 中華民族都是倆人的子孫後代。
造人解讀
《風俗演義》表訴:凡有女媧廟的地方,都盛行到女媧廟求子的習俗。雖然,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卻浸透著一種原始生殖崇拜文化。原始時代,部落戰爭十分殘酷、頻繁,而且全靠人力對抗,死亡者眾多。所以,人們期望女性大量生育,使氏族人丁興旺,才能避免滅亡的命運。
根據上古神話的描述,開始她使用黃土捏人,但因為速度太慢,便使用柳條甩泥土的方式造出大量的人。先前用黃土捏出的人是達官貴族;後來甩泥土方式造出的人則是平民百姓。造人的方式存在區別,這樣的傳說也被認為是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統治者為了向民眾灌輸「天命論」,以達到維護統治的利益。 《楚辭·天問》:「登立為帝,孰道尚之?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東漢王逸註:「女媧人頭蛇身。一日七十化。其體如此,誰所制匠而圖之乎?」)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東晉郭璞註:「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
《說文解字》:「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風俗通義》:「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
《列子·湯問》:「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列子·黃帝》 :「庖犧氏、女嫡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
《繹史》卷三引《風俗通》:「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婚姻。」
《淮南子·覽冥篇》:「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斬鱉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和春陽夏,殺秋約冬,枕方寢繩,陰陽之所壅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當此之時,卧倨倨,興眄眄,一自以為馬,一自以為牛,其行蹎蹎,其視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魎不知所往。當此之時,禽獸蝮蛇,無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無有攫噬之心。考其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後世,光暉重萬物。乘雷車,服駕應龍,驂青虯,援絕瑞,席蘿圖,黃雲絡,前白螭,後奔蛇,浮游消搖,道鬼神,登九天,朝帝於靈門,宓穆休於太祖之下。然而不彰其功,不揚其聲,隱真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
《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媧所以七十化也。」(東漢高誘註:「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
《淮南子·覽冥訓》:「伏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
《世本·帝系篇》:「女媧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聖氏為斑營,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既成,天下無不得理。」
《博雅》引《世本》雲:「女媧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世本·氏姓篇》:「女氏,天皇封娣媧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其後為女氏,夏有女艾,商有女鳩、女方,晉有女寵,皆其後也。」
《風俗通義·卷一》引《春秋運斗樞》:「伏羲、女媧、神農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無為,設言而民不違,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稱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開陰布綱,上含皇極,其施光明,指天畫地,神化潛通,煌煌盛美,不可勝量。」
《禮記正義·明堂位》:「女媧之笙簧。」孔穎達疏引《帝王世紀》:「女媧氏,風姓,承庖羲制度始作笙簧。」
《潛夫論》:「世傳三皇五帝,多以為伏羲神農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媧。其是與非未可知也。」
《水經注》:「庖羲之後,有帝女媧焉,與神農為三皇矣。
《詩含神霧》:「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漢皇,後赤龍感女媧,劉季興也。」
《抱朴子·釋滯》 :「女媧地出。」
《春秋繁露》:「雨不霽,祭女媧。」
《路史·發揮一》羅蘋注引《尹子·盤古篇》:「共工觸不用山,折天柱,絕地維。女媧補天,射十日。」;「……世遂有(女媧)煉石成霞,地勢北高南下之說。」;引《風俗通》 :「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
《歸藏·啟筮》:「昔女媧……昭昭九州……平均土地。」上引:「……和合萬國。」
Ⅱ 關於女媧的故事有哪些(至少三個)。
1、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媧補天,即自然界發生了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
2、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
3、《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4、女媧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鳳姓,生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里希(或為風里犧)。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女媧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媧的關系,女娟故里也應在古成紀范圍內。
5、根據《山海經》,女媧在肉身死後,她的腸化作了十個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廣粟之野守護去了。有人認為,其寓意是說女媧肉身死後被人吞食,原始部落的人感覺吃下自己祖先或族中受尊敬的人會有安全感。另據傳說,女媧死後埋葬在今中原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故西華縣又名媧城。傳說女媧靈魂後來升天,由神獸白螭和騰蛇保護著去了天宮,成為天神。Ⅲ 關於女媧的神話故事有多少
1、女媧捏土造人
傳說女媧造人是因為她覺得自己一個人在人間太孤獨了,想有跟她一樣的人讓世間變得更有活力。於是女媧順手從池邊崛起一抔黃泥,摻和了水之後揉成一個像娃娃一樣的小人兒,這就是女媧捏土造人的故事。
2、女媧補天
傳說盤古開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撐天地,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將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條大縫,女媧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煉了36501塊五彩石把天的裂縫補了起來,砍大鰲腿支撐天,從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3、女媧與伏羲
據《獨異志》記載:女媧與伏羲本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妹即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於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而中華民族便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4、紂王和女媧
紂王他是我國古代時候商朝時期的帝王,在當時,皇帝的自稱還不是「朕」而是「孤王」或者是「孤」。他原本的名字叫受德,因為他登基之時的帝號為辛王,在後世又被賦予商紂王的稱號,他是我國古代大商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殷商就是在他的手上覆滅的。
根據流傳下來的一些故事,有提到,殷商紂王自幼便表現的天資不凡,人又聰明懂事,可謂是深得人心。在他的父皇死後,他便繼承了王位。然而,事實並沒有像著人們想像的那樣,殷商將會在商紂王的手上更加繁榮昌盛,相反的是,在繼位之後的商紂王,不僅沒有安心治國,反而是沉迷於女色。
更甚的是,他在一次去女媧娘娘廟為天下祈福的時候,一眼看到女媧娘娘的美貌,驚為天人,想著要是此等美人歸我所有該有多好。當時陪伴他去參拜的官員一聽到他的話,嚇得趕緊匍匐在地上,不斷地對著女媧像叩首,請求女媧娘娘恕罪,並且出言勸阻商紂王。
然而商紂王不聽,還在女媧像的旁邊題下一首對女媧娘娘極為侮辱性的詩句。女媧知道之後,極為生氣,一氣之下,便派遣一些妖神來覆滅殷商王朝。
5、建立婚姻制度
女媧在大地上造出許多人後,心中高興,寂寞感一掃而空。她覺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處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樣。
一天,她走到一處,見人煙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細察看,見地上躺著不少小人,動也不動,她用手撥弄,也不見動靜,原來 這是她是最初造出來的小人,這時已頭發雪白,壽終正寢了。
女媧見了這種情形,心中暗暗著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卻不斷衰老死亡。這樣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豈不要永遠不停地製造?這總不是辦法。
結果女媧參照世上萬物傳種接代的方法,叫人類也男女配合,繁衍後代。因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與禽獸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別於禽獸亂交。後世人就把女媧奉為「神媒」。
Ⅳ 女媧是公元前多少年比埃及出現人類早嗎
女媧之是個傳說,找不到一個准確的時間,她與「人王」伏羲是兄妹,後來結成夫妻。
人類的出現和人類文明的出現是不同的,當然不能拿一個傳說和一個文化相比,
女媧的時代應該沒有埃及出現人類早。
Ⅳ 女媧的故事有哪些
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幾乎都離不開一畫開天的伏羲聖人和煉集五彩神石補天和摶土造人的女媧娘娘。
天地混沌初開,人類嬰幼初期,九河神女華胥氏沿著一條神秘的河岸,行走在雷澤之中的沙灘上,好奇地踩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腳印。華胥氏瞬間被一條五彩霓虹纏繞其中。
結果,華胥氏就這樣傳奇的「履大人跡,12年而孕兩位聖人」。
據史料記載,華胥氏生育伏羲和女媧在地方,在如今的甘肅天水。伏羲聖人和女媧娘娘出生後,開創人類世界,成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二是說兄妹二人曾一起登上了昆侖山,發下誓言,如果上天有意讓兄妹倆結為夫妻,就讓山頂上的煙霧聚合在一起。誰知,兩人對天祈禱不久,煙霧真的神奇地聚合在一起。
兩人順天應命,為了人類的生命得以延續傳承,於是結合為夫妻。女媧娘娘和伏羲聖人,由兄妹向夫妻的轉變,開啟了人類原始社會早期婚姻婚配製度。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付費文章更精彩),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文獻:《封神榜》、《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Ⅵ 女媧在歷史中真的存在嗎女媧的來歷是什麼
你的問題很難有準確答案。
網路說,女媧是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制度;而後世間天塌地陷,於是熔彩石以補天,斬龜足以撐天。
只看這些就知道女媧是傳說中的人物。
傳說中的人物是否存在?誰也說不清。至少他們的實際是虛構的,至少也是誇大的。但這也不能說他們就不存在,也許他們是有生活原型的。
也就是說,他們很可能存在過,但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威猛。
附:女媧來歷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共工怒撞不周山,在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媧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還有傳說女媧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另傳說女媧製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於是人們又奉女媧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於女媧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將女媧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又稱女陰、女媧娘娘,風姓,生於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里希(或為鳳里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一說女媧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主要活動於黃土高原,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女媧陵的存在時間可能在三四千年以上,同黃帝陵一樣,也是中國古代皇帝祭奠的廟宇。當地在每年農歷三月初十前後,均舉行長達7天的大型廟會和祭祀活動。
Ⅶ 女媧補天 這個故事距今有多少年
女皇二年(丙申,前7705),共工氏不肯聽命於女媧,欲自立為帝,女媧怒而命火正祝融率南方部族北伐共工氏。這是中國遠古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規模群體戰爭。 雙方大戰的結局是共工氏失敗,率部族西奔,怒而襲擊祭天聖地不周山(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共工率部族攻上山頂,砍倒了天齊建木,割斷了八索准繩,定表向東南傾斜,表繩斷絕,八維失准,象徵王權的祭天中心遭到了嚴重破壞。女媧又命驪連氏率族人與祝融氏族聯合攻打共工氏,將共工氏一族趕往祁連山以北。 由於天齊表木遭到破壞,天象觀察和天氣變化的預測都不能正常進行;結果這年夏天大洪水來臨,人們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被突然而來的洪水吞沒,許多族人都葬身於大洪水中。 當時女媧等人居住在高地得以倖免。她立刻組織族人砍伐樹木,綁制簡易木排,下水迎救被困的人。他們奮戰了三天三夜,救出了數百名青年男女,這些獲救的青年都向她磕頭致謝,尊稱她為聖母。 女媧率族人與洪水搏鬥的這段歷史,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逐漸被神化了,被演繹成了神話故事。http://ke..com/view/59793.htm
【某些史前事件雖以民間傳說或神話的形式存在,但卻存在著事實依據。黑海的水下考古探測就曾發現聖經之中記載的「世紀大洪水」有事實依據。「大禹治水」雖無准確的文字記載,但該神話的事實被普遍認為是治理古代水患。那麼,比大禹治水更為古老的一個神話——「女媧補天」是否也存在著這種事實基礎呢?近日,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研究員王若柏提出,女媧補天的神話實際上可能是遠古時代的一次隕石雨災害。此種說法依據何在?記者就此事采訪了王若柏研究員。 研究發現,白洋淀流域區的特殊地貌是全新世中晚期的一次規模巨大的隕石雨撞擊留下的。 王若柏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們在研究白洋淀流域區的歷史地貌時發現,從任丘、河間到保定、望都一帶,向西偏北的方向延伸,一直到完縣、滿城附近,存在大量特殊的地貌現象——碟形窪地及其群體。這種碟形窪地是怎麼形成的呢? 他們利用近百年前出版的順直地形圖和航空照片等,使用計算機數字技術(DTM)將現代地形和人工地物層層剝去,僅保留原始的自然地貌景象。將這種窪地的復原圖與形成年代相近的國內外其他地區的隕石撞擊坑進行對比後發現,白洋淀地區碟形窪地和其群體是史前規模巨大的隕石雨撞擊後,在近代沖積平原上留下的遺跡。 依據地質地貌方法對近代隕石撞擊的研究,他們推測,這次撞擊發生的地域非常廣,從晉北一直到冀中,甚至可能延伸到渤海灣附近。發生的時間大概在史前的某一時刻,最有可能是距今4000-5000年間。 推測當時的情景是,一顆小型彗星進入地球軌道,在山西北部的上空沖入大氣層並在高空爆炸。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落入從晉北到冀中這一廣大地區,形成規模宏大的隕石雨。在平原地區形成了大量的撞擊坑,後經地面流水的侵蝕和先民的改造,多個較大的撞擊坑群最終形成了白洋淀。其餘的較小者形成了積水窪地,逐漸成為了該地區主要的居民點,部分這種窪地被地表水沖蝕破壞,但是河床間的高地上保留了大量的撞擊坑遺跡——「碟形窪地群」。 分析女媧補天傳說的內容,和一次規模巨大的天外來物(隕石雨)的撞擊事件極為相似。 王若柏告訴記者,最早記載女媧補天的是《淮南子》和《覽冥訓》。這兩部著作中對女媧補天的神話是這樣論述的。在遠古時候,「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也就是說,天塌地裂,大火延燒,洪水泛濫,飛禽作孽,走獸橫行。在百姓哀號、冤魂遍野之際,一位叫女媧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從而克服了這一重大的自然災害。 文中的精彩描述完全應當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隕石雨撞擊全過程,「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煉炎而不滅」是巨大撞擊、爆炸和其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如果小型天體是一顆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隕冰,而隕冰融化後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會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結果。「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固,冀州平,蛟蟲死,顓民生。」神話依據上古時代的傳說編撰於東漢年間,冀州當然就應當是古代河北省一帶,也就是說這一段描述了災害平息之後河北平原的景象。 女媧補天遺跡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於王若柏研究員提出的撞擊區的南部和西部附近。 天外來物撞擊災害可能形成巨大的破壞,其中重要的是對古氣候的影響。王若柏研究員說,第四紀地質學家研究了全新世氣候的變化規律,發現有多次重要的降溫事件。在距今8500—3000年前後全新世的大暖期是新石器古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但此期間也是一個氣候劇烈波動的時期。其中距今4000多年前的一次降溫事件,被稱為「小冰期」的事件影響巨大。這一時間也是中原文明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時刻,對這一問題許多學者都十分重視。著名的地質學家劉東生院士等人使用環境演化高解析度分析(10—100年時間尺度)的方法研究全新世古環境等問題時提出,在距今4800—4200年間有一次降溫事件,事件的結果導致了古文化的變遷。認為在蒙、遼、冀地區繁盛的紅山文化突然衰落和小河沿文化發展的低谷可能與這一事件有關。 王若柏告訴記者,近年考古學已有明確的證據,女媧神和女媧補天的神話的遺跡主要存在於山西、河北一帶。這些遺跡的地理分布位置恰恰位於他提出的撞擊區的南部和西部附近,而且這次撞擊對應了古氣候學家的研究結果——距今4800至4200年間的降溫事件,正是隕石雨的撞擊引發了這次降溫事件。 白洋淀地區為什麼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留下了一個古文化的空缺區,合理的解釋是這里發生了巨大的災害。 王若柏告訴記者,他的研究不僅在時間上與古環境專家們提出的全新世降溫事件一致,而且地理位置也與歷史地理學家提出的河北平原古文化空缺區不謀而合。 自然環境對早期人類發展的影響極為重要。各種文化區的分界,往往都是自然地理環境的分界線。但是,他們在研究這一問題時發現,河北平原的中部,即白洋淀地區既不是山脈縱橫,也不是荒漠分布,應當是一個十分適合遠古人類生存和繁衍的湖塘和窪淀地區,但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卻留下了一個古文化的空缺區。考古學研究表明相當於仰韶文化時代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非常缺少,而更晚的龍山文化遺跡幾乎是空白。實際上、《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一書早已經提出,「不論是新石器時代或是商周以至春秋時代,(河北)平原的中部都存在著一片極為廣闊的空無聚落的地區」。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也指出「河北平原是一片榛莾,荒無聚落的景象」。 實際上有關中華文明夏、商、周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依據歷史文獻《春秋》和《左傳》等編繪的春秋時代各諸侯國的形勢圖圈出的古文化空缺區,與使用前述歷史地貌方法劃出的撞擊區完全重合。這顯然不是偶然的,這一地區主要是白洋淀流域和向西北和東南延長的范圍。說明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開發大大晚於周邊地區,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巨大的災害造成的地理環境惡化。甚至更有可能是先民心理的創傷和由此造成的禁忌等等。 這次災害就是隕星雨撞擊事件。巨大的撞擊災害來臨後,造成了大量人員的死亡和外遷,使當地繁盛的古文化從此中斷。災害過後的若干年,又逐漸形成了新的古代文化。這一災害歷經一代又一代的傳說,一個美麗的神話——「女媧補天」便誕生了。 王若柏,中國地震局第一監測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地震地質,地殼形變和地質災害領域的研究工作。】
Ⅷ 女媧是中國哪個歷史時期的人物
上古時期
目前史學界沒有「下古」的概念。至於上古和中古的分界線,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根據目前最高史學權威《中國通史》(白壽彝總主編,22卷本),上古和中古史的劃分是以秦皇朝為界的,即先秦史就是上古史。中古就是滿清皇朝1840年以前,直至秦皇朝。第二種說法,是採用歐洲歷史的學說,世界上古史是世界范圍內的原始社會與奴隸制社會發生、發展和衰亡的歷史。而歐洲的奴隸制衰亡是以公元476年為標志的。故此,第二種說法是公元476年之前是上古史,之後是中古史。由於我國對上古、中古的劃分尚有很大的分歧,主要是奴隸制和封建制的劃分問題,即中國古史分期問題,到現在還沒有最後確定。所以,暫時,我們就以《中國通史》為准了。
我國古書記載的上古確切年代,只能上推到司馬遷《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開端——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1989年白壽彝總主編的《中國通史》出版,避開了古史分期問題,代之以時間意義的「上古時代」、「中古時代」。 白壽彝在題記中說:「從歷史發展順序上看,這約略相當於一般歷史著述中所說的奴隸制時代。但在這個時代,奴隸制並不是唯一的社會形態。我們用『上古時代』的提法,可能更妥當些。換言之,可以簡單歸納為:遠古時代:五帝上古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中古時代:秦漢至清
Ⅸ 女媧的故事有哪些
女媧,即女陰,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 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在目前中國,有以下幾個地方都在宣傳女媧的歸屬:
1。陝西平利縣:多部史書中記錄的女媧的故里,生態縣。當地也保留大量關於女媧的傳說和足跡,有女媧山和女媧廟。出士了大量的遠古時期的陶片。
2.河北省涉縣:宣傳起步早。
3甘肅天水秦安 :傳統說法上的「女媧故里」
4.山西晉城澤州:宣傳較弱,建有「華夏女媧文化園」
5。河南周口西華:有個女媧捏土造人的女媧城
【女媧造人】
《太平御覽》:女媧在造人之前,與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初七這一天,女媧用黃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樣子造出了一個個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覺得太慢,於是用一根藤條,沾滿泥漿,揮舞起來,一點一點的泥漿灑在地上,都變成了人。 為了讓人類永遠的流傳下去,她創造了嫁娶之禮,自己充當媒人,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憑自己的力量傳宗接代。另一種傳說《獨異志》是:女媧是與伏羲為兄妹。當宇宙初開時,天地之間只有他們兄妹二人,在昆侖山下,而天下未有其它人民。相議想為夫妻,又自覺羞恥。兄即與妹上昆侖山,咒曰:「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請您將天上的雲都合起來一團,要不就把雲散了吧。」以是天上的雲立即合起來,他們倆就成了夫妻,中華民族都是他們倆的子孫後代。
【女媧補天】
女媧補天的記錄見於《淮南子》: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 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 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湧出來,龍蛇猛獸也出來吞食人民。人類面臨著空前大災難。
女媧目睹人類遭到如此奇禍,感到無比痛苦,於是決心補天,以終止這場災難。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好,隨後又斬下一隻大龜的四腳,當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邊天支起來。女媧還擒殺了殘害人民的黑龍,剎住了龍蛇的囂張氣焰。最後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媧還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埋塞向四處鋪開的洪流。
經過女媧一番辛勞整治,蒼天總算補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龍蛇猛獸斂跡了,人民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但是這場特大的災禍畢竟留下了痕跡。從此天還是有些向西北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又因為地向東南傾斜,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裡匯流。當天空出現彩虹的時候,就是我們偉大的女媧的補天神石的彩光。
女媧勞苦功高,在西漢的《運斗樞元命苞》中,女媧被列為和她的哥哥伏羲、嘗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為中華民族人始之初的三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