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關唐玄宗時期的各類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
少年英豪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從公元712年到756年在位,他開創了唐朝的鼎盛時期,但從他開始唐朝也走上了下坡路,即從安史之亂開始,唐朝逐漸衰落下去。
李隆基出生的時候正是武則天主政要做女皇的時候,所以他小時候就經歷了錯綜復雜的宮廷變故,這也許促使他形成了意志堅定的性格。他小時候就很有大志,在宮里自詡為"阿瞞",雖然不被掌權的武氏族人看重,但他一言一行依然很有主見。
在他七歲那年,一次在朝堂舉行祭祀儀式,當時的金吾將軍(掌管京城守衛的將軍)武懿宗大聲訓斥侍從護衛,李隆基馬上怒目而視,喝道:"這里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何事?!竟敢如此訓斥我家騎士護衛!"弄得武懿宗看著這個小孩兒目瞪口呆。武則天得知後,不但沒有責怪李隆基,反而對這個年小志高的小孫子備加喜歡。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為臨淄郡王。
處處果斷得帝位
在奶奶武則天死後,中宗懦弱無能,結果朝政大權落到了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之手,原來發動政變恢復唐朝的功臣、宰相張柬之也被他們貶官驅逐,太子李崇俊被殺。韋皇後效仿原來武則天的做法,讓自己的兄長韋溫掌握大權,對於女兒安樂公主的違法賣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縱容。在公元710年,中宗終於死於韋皇後和安樂公主之手,被她們合謀毒殺。然後,韋皇後便想學習婆婆武則天,做第二個女皇。
沒有等韋皇後動手,一直靜觀時變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搶先發動了兵變,率領御林軍萬餘人攻佔了皇宮,把韋皇後一派全部消滅。然後,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李隆基也因功被立為太子。
但父親李旦也和中宗一樣是個軟弱的皇帝,不願和太平公主發生正面沖突,總是忍讓。而太平公主則認為是自己給了他做皇帝的機會,功勞巨大,所以她掌握了朝政大權。隨著自己勢力的強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脹起來,想像母親那樣也做做女皇。
太平公主的主要對手便是太子李隆基,開始她沒把他放在眼裡,覺得他還年輕,但後來了解了李隆基的英勇果斷之後,就開始防範他。她製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沒資格做太子,更不能繼承皇位。太平公主的目的是要廢除李隆基的太子身份,為自己以後做女皇帝開路。
到公元712年,睿宗厭煩了做皇帝的生活,把帝位讓給了兒子李隆基,但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權:朝廷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和軍政大事的決定權。睿宗的讓位加劇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雙方都在積蓄力量,准備除掉對方。
在公元713年的七月三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斷地先下了手,親自率領兵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手下骨幹幾十人,將傾向太平公主的官員全部罷官廢黜。唐玄宗終於掌握了皇帝應有的權力。當年,唐玄宗把年號改為開元,表明了自己勵精圖治,再創唐朝偉業的決心。
開元盛世流芳百世
善用宰相
唐玄宗雖然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後,徹底鞏固了皇權,但當時的形勢不容樂觀:兵變大大地傷了朝廷元氣,吏治的混亂、腐敗亟待治理。所以,唐玄宗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在這方面唐玄宗還是有伯樂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九齡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著名大臣。
姚崇辦事果斷,他因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條建議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十條建議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唐玄宗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議執行了。
對於皇親國戚,姚崇也不進行照顧。當時薛王李業的舅舅王仙童欺壓百姓,為非作歹,姚崇奏請玄宗批准後,懲辦了王仙童。
姚崇還主持了開元初年的對蝗災的治理工作。當時在黃河的南北地區都發生了嚴重蝗災,蝗蟲飛起來遮天蔽日,對莊稼的破壞異常嚴重。姚崇深知如果不能及時消滅蝗蟲,不僅會導致經濟的重大損失和百姓的災難,而且對於國家穩定也至關重要。他親自指揮,下令各郡縣要全力以赴消滅蝗蟲,有功的進行獎勵。在他的大力推動下,蝗災沒有再繼續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之後是宋璟,他也很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雖然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一次,他的遠房叔叔宋元超在參加吏部的選拔時,對主考官說了自己和宋璟的特殊關系,希望能予以照顧,弄個好官兒做做。結果被宋璟得知後,不但沒有給他說情,反而特地關照吏部不給他官做。
張九齡是廣東人,當時的廣東被稱為嶺南,還不是發達地區,犯罪的人也經常被流放到那裡,以示懲罰。所以在人們眼裡,那裡是荒涼、艱苦的地方。出身於廣東的人由於歷代在朝中做官的很少,所以那裡出來的人很難在朝中做到宰相這么高的官。但是張九齡卻憑借著自己出眾的才華被玄宗相中。
張九齡在做宰相之後,也像玄宗那樣看重人的品德和才幹,而不是看重其背景。在吏部參與選拔官吏時,他一直主張要公正選才,量才使用。同時,對於玄宗的過錯,他也及時地指出,加以勸諫,不因為玄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就隱瞞實情。
革新吏治
唐玄宗不僅慧眼識賢相,還對吏治進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他採取了很多的有效措施,第一,精簡機構,裁減多餘官員,把武則天以來的許多無用的官員一律裁撤,不但提高了效率,也節省了政府支出。第二,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管理。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糾舉違法官吏,嚴懲不怠。第三,重新將諫官和史官參加宰相會議的制度予以恢復。這本是唐太宗時期的一種制度,讓諫官和史官參與討論國家大事,監督朝政。到了武則天主政之後,提拔了許敬宗和李義府等人做宰相,有的事不敢再公開,因此將這種制度也就廢除了。第四,重視縣令的任免。唐玄宗認為郡縣的官員是國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國家形象。所以,玄宗經常對縣官親自出題考核他們,確切地了解這些縣官是不是真正地稱職。如果考試優秀,可以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實,也會馬上遭到罷黜。
唐玄宗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干練果斷,這是他能開創開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武功也顯赫
唐玄宗不僅對內政進行有效的治理,對於邊疆也進行了有成效的治理,將原來丟失的領地重新奪了回來。
早在唐玄宗即位之前,北方邊境已是危機四伏。在武則天做皇帝的初期,即公元686年(萬歲通天元年),契丹的李盡忠利用當時的民族矛盾,煽動部下反叛唐朝,而且攻佔了營州。武則天派兵反擊,結果失敗。此後,在公元703年,安西地區的碎葉鎮也被突厥攻佔,致使絲綢之路最後斷絕,嚴重影響了唐朝的聲譽和外貿經濟。
北方的領土在唐朝初年曾經統一,而且設置了單於、安北都護府,分別管轄長城內外到貝加爾湖的廣闊地區。到了武則天主政以及做皇帝時期,突厥人經常騷擾邊境,還攻佔了蔚州(現在河北的蔚縣)和定州(現在河北定縣),迫使唐朝將安北都護府南遷。
兵制改革
為了重新統一北方,唐玄宗採取了很多措施,為收復北方領土做准備。這主要是對於兵制進行了改革。原來的府兵制由於均田制的破壞,致使農民逃亡,影響了軍隊的兵源。高宗和武則天時期,對於軍事不太重視,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時,士兵逃跑現象極為嚴重,軍隊戰鬥力也很低,無法和強悍的突厥軍隊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開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張說的改革主張,建立雇傭兵。從關內招募到軍士十二萬人,充當衛士,這就是"長從宿衛",也叫做"長征健兒",這次改革是從府兵制到雇傭兵制的轉變。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將這種制度推廣到了全國。這種制度使原來的府兵輪番到邊境守衛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邊境守衛之苦。同時,這種雇傭兵還為集中訓練、提高戰鬥力提供了保證。
恢復北、西疆域
除了對兵制進行改革之外,唐玄宗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如頒布了《練兵詔》,命令西北的軍鎮擴充軍隊,加強訓練。同時,任命太僕卿王毛仲為內外閑廄使,全力負責軍用馬匹的供應,這使短缺的馬匹及時得到了補充,提高了戰鬥力。另外,為徹底解決軍糧問題,玄宗又命令擴充屯田范圍,在西北和黃河以北地區大力發展屯田,增加糧食產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備後,唐朝逐步把營州等地收復,長城以北的回紇等族也自動取消了獨立割據的稱號,重新歸附唐朝。安北都護府也恢復了,唐朝重新行使對長城以北土地的管轄權。
西域地區政權的恢復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收復碎葉鎮,第二階段是重新恢復了絲綢之路。唐朝的威望在西域重新建立起來。
檢田括戶繁榮經濟
為了增加國家的收入,打擊強占土地、隱瞞不報的豪強,唐玄宗發動了一場檢田括戶運動。當時的豪強霸佔了農民的土地之後,稱為"籍外之田",他們還將逃亡的農戶變成自己的"私屬",在土地和人口兩方面逃避國家稅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間,唐玄宗的檢田括戶運動收到了實效。他任命宇文融為全國的覆田勸農使,下設十道勸農使和勸農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檢查隱瞞的土地和包庇的農戶。然後把檢查出來的土地一律沒收,同時把這些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對於隱瞞的農戶也進行登記。這樣下來,一年增加的客戶錢就高達幾百萬之多。
通過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經濟又步入正規,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也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促進了國家經濟的繁榮。
為經濟抑制佛教
佛教在唐朝初年雖然沒有被查禁,但發展受到了儒教和道教的限制,特別是對道教的提倡,使得佛教的發展沒有取得至尊的地位。但是到了武則天時期,為了從宗教上來打擊李姓,武則天對佛教採取了縱容態度,這使得佛教發展迅速。在全國的各個州基本都有佛教寺院。僧侶們不僅在國家的包庇縱容下兼並土地,還極力逃避國家稅收。和尚數目的大量增加,使國家承擔賦稅和徭役的人數減少,影響了國家的收入。
在開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削減全國的僧人和尼姑數量,最後使全國還俗的僧尼達到一萬二千人之多。然後,玄宗又下令,禁止再造新的寺廟,禁止鑄造佛像,禁止傳抄佛經。對於官員和僧尼的交往也進行禁止,這使佛教在玄宗時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唐玄宗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得到新的發展,超過了他的先祖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強盛繁榮、流芳百世的"開元盛世"。
滿足或的倒退
開創了盛世之後,唐玄宗逐漸開始滿足了,沉溺於享樂之中。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正直的宰相張九齡等人先後被罷官,小人李林甫爬上了相位。李林甫病死後,又是楊國忠掌權,致使政治更加黑暗。
口蜜腹劍李林甫
這個李林甫最善於揣測唐玄宗的意思,在公元736年,唐玄宗想從洛陽回長安,但宰相張九齡等人說秋收還沒有結束,這樣上路會騷擾百姓,影響生產。李林甫在張九齡走後卻對唐玄宗說,長安和洛陽是陛下的東宮和西宮,陛下願意什麼時候來往就什麼時候來往,不必再等以後,至於妨礙了農民秋收,免了他們的稅收也就行了。
玄宗很高興,照計而行。後來,李林甫就找機會誣陷張九齡等人,終於使唐玄宗將這些敢於直言的宰相罷官,由他把持了朝政。李林甫掌權之後,凡是不聽從他、不和他站在一起的人都要想方設法地陷害。李林甫嫉妒賢能之人,嘴裡說的話很好聽,但心裡卻陰險毒辣。所以,人們背地裡說他是"口有蜜,腹有劍"。
奪兒媳寵貴妃
公元736年,唐玄宗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病死,玄宗日夜寢食不安。聽人說他和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楊氏美貌絕倫,艷麗無雙,於是不顧什麼禮節,就將他招進宮里,楊妃懂音律,也很聰明,還擅長歌舞,很得玄宗歡心。
為了掩蓋自己奪兒媳的丑惡行徑,唐玄宗讓楊妃自己請求進宮做女官,住進南宮,又賜號太真。為了安慰兒子壽王,唐玄宗又給他娶了個妃子作為補償。
這個時期的封建倫理觀念還沒有南宋末年朱熹理學出來之後那麼嚴格,男女觀念雖然是不平等,但對於女性的貞操觀念和改嫁等方面還是比較寬容的,封建社會對於婦女的壓制是元朝之後的明朝和清朝。武則天之所以能做女皇,和這時的這種寬容的社會心理有關,所以,到了清朝末年,同樣掌握國家政權的慈禧太後就不敢稱女皇了,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後來,唐玄宗封楊妃為貴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楊貴妃。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後,但這時候沒有皇後,所以楊貴妃實際上就是唐玄宗的皇後了。玄宗對她恩寵備至,還稱贊她是自己的"解語之花"。愛屋及烏,有了楊貴妃的關系,楊氏一族開始飛黃騰達。所以,當時民間竟有了生小孩希望生女孩,將來入宮做妃子榮耀家族的觀念。
為了討貴妃的歡心,唐玄宗可謂費勁心機。為了迎合她喜歡服裝的心理,有專門為貴妃服務的七百多人給她做衣服。為了讓她吃上喜歡的荔枝,玄宗還下令開辟了從嶺南到長安的幾千里貢道,以便荔枝能及時地用快馬快速運到長安,因為荔枝摘下後五天內會變味兒。而楊貴妃生在南方,喜歡吃這種東西。
有了楊貴妃,唐玄宗的奢侈之風越來越盛,大臣、貴族、宗室為了巴結皇帝,投貴妃所好,結果讓她高興的人都升了官,這又刺激更多的官僚貴族巴結逢迎,爭獻美味佳餚、珍異珠寶。
楊國忠專權亂國
在妹妹的關系影響下,哥哥楊國忠也平步青雲,一步登天,做上了唐朝宰相。楊貴妃的姐姐們也得到了實惠: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二姐封為虢國夫人,三姐封為秦國夫人。其他的兄長也有封賞,做了朝中的高官。楊國忠的權勢無人能比,兄妹二人的輝煌時期也為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在楊國忠的專權下,整個唐朝開始混亂起來,可以說,唐朝的轉向衰落固然有唐玄宗的過失,但楊氏兄妹特別是楊國忠這個哥哥沒有起到正面的作用,他的為非作歹,也沒有給妹妹帶來好運,反而把妹妹送上了不歸路。美麗並不是罪過,但美麗卻是一個起因。
在楊國忠的一手遮天之下,首先是朝政混亂。在暴雨造成災害時,玄宗詢問災情,楊國忠卻拿著大個的粟穗子給玄宗看,說雨大但沒有影響收成。下邊有的官員報告災情,請求救助,他大發雷霆,命令司法機關進行嚴懲。楊國忠能力不高,但喜歡胡亂處理朝政,正事做不好,壞事卻很在行,接受賄賂、拉幫結派等等應用自如。
朝政混亂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均田制在這個時期瓦解,稅收急劇減少,但朝廷的花費卻因為玄宗和楊貴妃的奢侈而逐漸增多,國庫入不敷出。政治的腐敗還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因為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無賴之徒。這些人在後來玄宗發動的戰爭中不但沒有奪得勝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
玄宗好戰邊疆再亂
玄宗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為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玄宗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邊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大傷元氣。
一是西邊和吐蕃的關系惡化,開戰後互有傷亡,損害了歷來的和睦有好關系。二是西南的南詔國。由於邊境將領的驕橫跋扈,致使本該平息的沖突日益升級,結果唐朝徵兵和南詔開戰。先後戰死、病死的唐朝兵達二十萬之多。
B. 唐玄宗的歷史事件
唐玄宗時期最大的歷史事件就是:安史之亂。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腐敗兵力空虛之際,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縣令或逃或降。
天寶十五載(756年),叛軍佔領東都洛陽,防守首都最後防線潼關的唐將哥舒翰,雖擁有近二十萬的軍隊,但因是臨時湊集來的,缺乏戰鬥力。而唐玄宗和楊國忠對哥舒翰不放心,接連派宦官逼其出兵。結果,哥舒翰在靈寶被安史叛軍打敗,全軍覆沒,哥舒翰也做了俘虜。同年六月,叛軍長驅直入,攻陷唐都長安。 進入安史之亂的最高峰。
李隆基在長安陷落前,倉惶出逃。到馬嵬坡(陝西興平西),隨行的將士發生嘩變,殺楊國忠,又迫李隆基縊死楊貴妃。李隆基最後逃到成都。
太子李亨逃到朔方,在靈武即帝位,即唐肅宗。
肅宗從河西、安西征調了萬余名精兵,又調回了河北前線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和河北節度使李光弼所部五萬軍隊,靈武一時軍威強盛。接著又任命了朝官與將帥,建立了一套新的軍事系統,對抗擊叛軍也作了全面部署。應肅宗之請,回紇也派來精銳騎兵助戰。這時又適遇叛軍內訌,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殺,部下不服,戰鬥力也隨之削弱,形勢急轉直下。
C. 唐玄宗一生的故事
玄宗簡介:
唐朝第位皇帝,政治家。唐太宗曾孫,武則天的孫子,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唐玄宗母昭成竇皇後(竇德妃)。玄宗個人素質優秀,善騎射,通音律、歷象之學,多才多藝。小名:阿瞞(同曹操)。 685年9月8日(八月初五)唐玄宗李隆基出生。 神龍元年(705年)中宗李顯即位,重建唐國號,但政柄卻旁落在皇後韋氏手中。中宗去世後,韋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 710年7月21日(景龍四年六月二十日),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唐高宗與武則天之女)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殺韋後與安樂公主等,擁其父唐睿宗李旦復位,被其父立為太子。 712年(延和元年)八月,睿宗傳位太子,退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改元先天,是為玄宗。不久太平公主又欲發動宮廷政變以廢玄宗,李隆基乃與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於先天二年(713)先發制人,賜太平公主死,盡誅其餘黨,改元「開元」。 玄宗開元年間,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後人稱這一時期為開元盛世。唐玄宗後期,他貪圖享樂,寵信並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終於導致安史之亂發生,唐朝開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文化成就
書法
《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 八分書」。書法工整、字跡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書法中佔有一定的地 位。唐竇臮《述書賦》雲:「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思如泉而吐風,筆為海而吞鯨。」《古今法書苑》雲:「唐明皇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其傳世書跡有《石台孝經》、《鶺鴒頌》等。 《石台孝經》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立。此碑以四塊高各590厘米,寬各120厘舊唐書·本紀米,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並書,李亨篆額。現存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孝經亭內。碑文隸書追漢隸風規又小變其法,豐腴爽利,頗有盛唐氣概。碑石堅細,至今光瑩如漆。 《孝經》是孔子的學生曾參紀述他與孔子的問答辭,主要內容講孝、悌二 字。碑石長方形,為色如黑玉、光可鑒人的細石合成而刻的。上加方額,方額左右各浮雕瑞獸,上下刻涌雲,上承蓋石,蓋石邊緣刻優美的卷雲,頂上作山嶽形,碑下面有方形台階石三層,因稱石台孝經。台石三層四面都有線刻紋飾,特別是最下層,滿刻唐代慣用的茂盛蔓草和雄渾的獅形怪獸,這兩種不相協調的動植物,本難組織在一起,但作者將蔓草刻得回卷揚抑,有如風呼雲涌,不但畫面上融洽無間,還突出了怪獸的威勢,整個結構給人以威武、活潑、蓬勃的感覺。屬盛唐藝術的精華。《石台孝經》 隸書 拓片 此碑刻成以後,原立在唐長安城務本坊的太學內,於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遷至唐尚書省西隅(今西安市社會路),到北宋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因尚書省「地處窪下,隨立輒仆」又「徙置於府學北墉」,即今西安碑林的所在地。距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是碑林中最早的展品。 《鶺鴒頌》,疑雙鉤本,或出自宮廷書手。紙本。縱26厘米,橫192厘米。行書,40行,計337字。鈐有「宣和」、「內府圖書之印」、「部曲將印」、「晉府圖書」、「吳廷」、「石渠寶笈、「嘉慶」、「宣統御覽之寶」等鑒藏印。曾經宋宣和內府、明晉王府、吳廷、清內府等收藏。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此帖書法,其起筆與收筆少藏鋒,挺拔別致。從整幅觀之,書法遒緊健勁,豐潤渾茂,具有唐典型風格,書出「二王」之間,而漸趨肥腴,法襲傳統家學。師承歷代宸翰之風。清楊守敬《學書邇言》:「明皇碑版已開圓熟之派。此帖柔而有骨,故自可傳。」此頌為唐玄宗書法墨跡傳世之唯一孤本,為有唐一代稀世之珍,世稱人間瑰寶。[1]
曲藝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因唐玄宗李隆基在此教演藝人,後來就與戲曲藝術聯系在了一起,成了代名詞。 「梨園」的來歷,清乾隆進士孫星衍在嘉慶九年 (1804)所撰的 《吳郡老郎廟之記》中載:「余往來京師,見有老郎廟之神(指玄宗)。相傳唐玄宗時,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 《霓裳羽衣舞》,賜姓李氏,恩養宮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植梨樹,因名曰梨園。後代奉以為樂之祖師……」 現代人李尤白撰寫的 《梨園考論》中,也考證了梨園的來歷。唐中宗時,梨園只不過是皇家禁苑中與棗園、桑園、桃園、櫻桃園並存的一個果木園。果木園中設有離宮別殿、酒亭球場等,是供帝後、皇戚、貴臣宴飲游樂的場所。後來經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導,梨園的性質起了變化,由一個單純的果木園圃,逐漸成為演習歌舞戲曲的梨園,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集音樂、舞蹈、戲曲的綜合性 「藝術學院」。李隆基自己擔任梨園的崔公 (或稱崖公),相當於現在的校長 (或院長)。梨園最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據史家考證,是「胡部新聲」傳入,由唐玄宗潤色而成,標志著漢樂與胡樂融合發展的最高成就。唐詩曰 「開元天子萬事足,惟惜當年光景促,三鄉陌上望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便是明證。 據說唐玄宗幼年即喜愛歌舞。6歲時,祖母武則天在宮院里大擺盛筵歡宴群臣,他即席表演了歌舞節目 《長命女》,表演精湛,博得皇親國戚及群臣們贊賞。 唐玄宗擔任梨園 「校長」後,愛惜藝術人才,常把那些人聘到皇家戲班,宮廷中編撰人員、音樂家、表演藝術家濟濟一堂。當時的翰林學士李白就曾承詔帶醉寫過 《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3首。名伶中有李龜年、雷海青、黃幡綽、公孫大娘、李仙鶴等。玄宗經常為梨園寫劇本,有時還親自出演劇中的丑角。凡有丑角可演,即使角色卑微,他也粉墨登場。 戲曲丑角臉譜有如此獨特傳神的勾畫,與 「梨園教主」唐玄宗演戲不便以真面目示人有關。作為一國之君,登台扮丑有失君威,於是演出時,便特意在其臉部掛上一小白玉片遮面。後來白粉塊成了戲曲舞台上的丑角臉譜。因唐玄宗開了丑角之先,所以一直以來丑角在梨園有著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過去戲班演員,無論你唱得再好,演技再高,在班子的地位就是老二,惟丑角演員才算老大,因為尊 「丑」就是尊皇帝。有此情結,舊戲班衍生出了一套怪規矩:戲班裡大衣箱、道具箱等,別人不能坐,只有丑角可坐。演戲之前,丑角演員沒勾畫臉譜,其他演員不能化妝、勾臉。趕廟會唱戲,戲班子要敬「神」,人人磕頭跪拜,惟有唱「丑」的演員,無論年齡大小,男女老少,資歷高低,都可不鞠躬、不作揖、不磕頭。過去許多戲樓、戲台、劇場及演戲場所後台都供有唐玄宗的泥塑或木雕金像,演員們在演出之前下場之後,都要對祖師爺的塑像行禮、作揖,丑角演員還要單獨磕頭跪拜,感謝始祖給他們帶來的身份和地位。 唐玄宗是天才音樂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 (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和當時各種民族樂器。他首創用羯鼓、手板來指揮其它樂器,使其節奏和諧統一。從前,戲班在演出時鼓師坐的地方叫 「九龍口」,這個座位,戲班裡的上下人等都不能坐,只有鼓師才有資格坐,因玄宗敲過鼓。弦戲 (御戲)分派角色時,稱飾演天子為 「老郎」,稱皇冠為 「老郎盔」。玄宗則稱演員為 「戲子」,排位在「天子」、 「太子」、 「夫子」之後,可見當初戲子的地位之高。 後來宋代 「梨園弟子」在河南開封的朱仙鎮修了一座 「唐王廟」,亦稱 「老郎廟」,把唐玄宗奉為 「神」,以示尊崇和紀念。弟子們在這里居住、排練集會,凡屬 「御戲」正宗,均有固定居地和排練場所。其他劇種藝人或表演團體常到這里 「朝聖」、祭奠,都尊玄宗為祖師,稱 「御戲」演員為師傅,從不越規。到上世紀40年代,朱仙鎮群眾迎接到那裡去演出的濮陽大弦戲 (御戲)團社還敲鑼打鼓四處傳告:「御戲進鎮了,都不要說狂話。」如有迎神廟會,會主必親自帶香燭先給 「祖師爺」 (唐玄宗)磕頭跪拜,然後弦戲班主才會應邀前往。其他劇種與弦戲對戲,定要等弦戲開鑼方能開戲。弦戲自許 「御戲」,稱 「梨園」正宗,不上門賣唱,以示不辱玄宗聖明。 唐玄宗在 「開元」和 「天寶」年間創辦了 「梨園」戲班,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規模宏大、演藝水平最高的國立戲曲學府。他開創的 「梨園」丑角表演藝術,從粗糙到精細、從簡單到豐滿、從低級到高雅,形成了風趣、幽默、滑稽、優雅、大方的戲曲魅力表演藝術,使丑角史冊增添了光輝篇章。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唐玄宗的故事一直是後世津津樂道的談資。他一生前期勵精圖治,英明有為,開創開元盛世;後期縱欲荒政,昏庸出奇,使唐朝日薄西山。他是歷代帝皇中頗有爭議的人物,可謂蓋棺尚不能定論。[2]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唐玄宗前期重用賢臣,勵精圖治,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後期,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轉衰。所以說,唐玄宗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歷史人物: (1)唐玄宗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的選拔,曾親自考核縣令,把不稱職的人斥退。任用有才幹,能負責,敢進諫的姚崇、宋璟做宰相,因此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經濟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他重視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封粟末的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設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封南詔的皮羅閣為雲南王,封回紇的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3)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 (4)唐玄宗統治後期,寵愛楊貴妃,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政事,還重用奸詐的李林甫、楊國忠,政治十分腐敗,以致釀成安史之亂。持續8年的安祿山、史思明的叛亂,使農業生產受到極大破壞,人民流離失所,使唐朝由盛轉衰,從此唐朝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5)唐玄宗為唐的高度繁榮起過重大作用,但他晚年也給唐朝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他是一位功過都很突出的重要歷史人物
D. 請問唐朝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被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公元627年 玄奘天竺取經
公元629年 李靖滅東突厥
公元635年 李靖滅吐谷渾
公元636或638年 武則天入宮,封為才人
公元640年 候君集滅高昌
公元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公元643年 太子李承乾謀反,太宗一征高麗
公元644年 唐滅焉耆
公元645年 太宗二征高麗
公元648年 唐滅龜茲
公元649年 唐太宗去世,高宗繼位,次年將武則天從感業寺召回宮中。
公元651年 阿史那賀魯一統西突厥
公元655年 立武則天為後
公元657年 蘇定方滅西突厥
公元659年 長孫無忌被逼自盡
公元660年 蘇定方,劉仁軌平百濟
公元663年 大唐,扶桑於高麗白江口發生首次戰爭
公元679年 裴行儉滅突厥
公元683年 唐高宗駕崩,太子中宗李顯繼位,同年廢中宗為廬陵王,武則天 立豫王李旦為帝,是為睿宗。
公元684年 開唐大將李世勛的嫡孫徐敬業造反
公元690年 武則天稱帝
公元710年 武則天被逼退位,同年病逝,享年84
E. 唐玄宗在位時的重大事件及其發生的時間
唐玄宗統治時期大事記:
712 李隆基即位
713封渤海郡王
733 改全十道為十五道
745 後突厥為回紇所滅
753 鑒真抵日本
755 安史之亂爆發。
756 玄宗奔蜀。李亨即位,是為肅宗
F. 唐玄宗時代的歷史事件
唐玄宗早年英明果斷。他深知安定昇平的政局來之不易,所以即位以後,擢同州刺史姚崇為相,唐玄宗又重用宰相宋璟。在姚、宋執政時期賦役寬平,刑罰清省,設立集賢院,沒收寺院所佔有的土地,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令國力達到巔峰,。史稱"開元之治"天下富庶。玄宗在開元初年提倡節儉,選京官有才識者為地方都督、刺史;以後又在行政、財政、軍事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繁榮。但與此同時,土地兼並盛行,農民逃亡日多,社會政治危機也已經伏下。 唐玄宗的開元之治,將唐朝推至最高巔峰,但同時唐玄宗晚年的時候卻親自把唐朝逼至走下坡,唐朝的勢力因此急轉下降。要怪責的,當然是唐玄宗。晚年沉迷享樂,且任用李林甫、楊國忠等人去替自己管理朝政。而自己卻閃邊兒,寵幸楊貴妃.不單是這樣,還任用宦官高力士,在這麼多項政改中,最不堪的可說得上是把府兵制改為募兵制,在重要地方中設立藩鎮,並委派節度使負責地方軍事,這樣就等同把國家交給他們!所以,其中一個受他重用的節度使安祿山,便乘著這個大好的機會去造反,帶同自己所管轄三個地區的兵力去引起戰爭 。 李林甫、楊國忠等人怎樣管理朝政,安祿山怎樣坐大或怎樣擴大自己的勢力,唐玄宗亦沒有理會,只顧眼前的誘惑遮蓋了自己的雙眼。唐朝日漸衰落,內亂四起,朝政腐敗,最後因而引發起「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的一個轉捩點,更加促使唐朝步向滅亡。而亂後的影響對唐極之深遠。唐玄宗只派自己的兒子去處理亂後瑣事,自己卻逃去四川避難。最後,他亦沒有再為唐朝做過什麼事,沒有好好處理「安史之亂」,沒有為自己打造一個完美的印象留給百姓。留下的,只是百姓心目中,痛恨的唐玄宗。
G. 急求唐玄宗時期各大重要歷史事件及時間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回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答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並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H. 唐玄宗統治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是什麼
安史之亂、馬嵬坡楊貴妃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