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小論文鴉片戰爭

歷史學小論文鴉片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13 02:54:57

Ⅰ 歷史小論文;《鴉片戰爭失敗之我見》

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失敗的原因之我見

摘要: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失敗的原因在於民族文化的缺陷以及制度的落後,以及清政府當時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

關鍵詞:歷史 鴉片戰爭 清政府 失敗 中國 民族文化 《南京條約》

2年的時間看似短暫,但2年的時間卻足夠改變一切。小到每個小小的個體、每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無法逃脫時間的擺布。鴉片戰爭,從1840年6月英國侵略軍封鎖珠江口和廣東海面開始,到1842年8月簽訂《南京條約》結束,僅僅兩年的時間,最後以中國慘敗而告終。然而,這並不只是一場戰爭的失敗,更是中國遭受資本帝國主義奴役的起點.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漸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點。

我認為,當時的清政府之所以會在這場事關民族命運的戰爭中失敗,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從民族文化的缺陷以及制度的落後上談起。

我們的民族文化,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就已經初步成型。而大約在元前21世紀,開始形成王朝國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以後歷經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兩千多年以來,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緊密聯系和相互交流始終是中國歷史的主流。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歷史文化從未間斷、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

可是,看似如此優秀的民族文化,卻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種種的缺陷與弊端。經過長時期的發展,那些缺陷與弊端愈演愈烈。晚清時期,資在世界各地已得到充分的發展。而相對於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當時中國卻仍然停留於封建制度當中。而中國當時落後的制度卻也讓民族文化的缺陷與弊端展露無遺。

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有:1.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 2.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箝制了思想。悟涵 3.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皇帝依靠其專制權威,加強對人民的壓榨,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農民起義打擊下,二世而亡,成為一個短命王朝。 中央集權往往導致了權利集中在皇帝一人,形成君主專制.專制因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所以往往引發分裂混亂,造成宦官和外戚專權。明清時候就是極端君主制,什麼都皇帝說了算,超乎通常意義上的皇權集中范圍,出現了以抹煞臣僚政治個性,嚴密控制臣僚思想意識和政治活動為顯著特徵的非理性強化趨勢,許多屬於臣僚職責范圍的事務,改由自己操辦,皇權惡性發展,皇帝逐漸成為事必躬親的專制家長,而且高度強調臣僚要與自己「一德一心」,反對臣僚獨立思考,鼓吹臣僚凡事唯皇帝之令是從,以皇帝之是非取代臣僚之是非;廣泛利用奏摺制度、特務統治等手段強化對臣僚的嚴密監督與控制。極端君主專制局面一旦形成,就會深刻地影響社會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君權的極度膨脹,皇帝躬親庶政,在特定時期(如在雍正朝)確實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有利於政府聚集和運用各種資源,維護和加強國家統一,有利於鎮壓各種異己勢力,清除腐敗,保持官僚政治的正常運行。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這種帶有明顯非理性特色和恐怖色彩的個人獨裁,並不利於清朝統治的久安長治。相反,它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產生了十分明顯的消極影響。總之,所謂極端君主專制,就是它不但將皇權作為一切政治權力的源泉,而且以片面的極端方式,將皇帝權威推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將臣僚變成了皇帝的私人奴僕。在政治等級上,從主奴的角度,確立了臣僚對皇帝嚴格的政治人身依附關系。在政治運行中,盡量用專制皇帝的個人人格,取代臣僚的獨立人格,用皇帝的是非取代臣僚的是非,用皇帝的利益取代國家的利益,將皇帝的意志作為政策、法律的核心。而人們通常所謂的法治,只能是專制君主實行人治的必要補充,至於以科層制為特點的官僚體制,則是君主獨裁政體下一部龐大而又嚴密的行政機器。

如此多的弊端終究造成了中國在晚清時期的落後。「落後就要挨打」。所以,強大的英國侵略軍給了閉關自縛的清政府當頭一棒。

英國侵略軍與清政府之間的較量,是兩種勢力之間的較量。是適應當時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資本主義與落後的、已經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封建主義之間的較量。鴉片戰爭也絕不僅僅是武力上的戰爭,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觀念、道德倫理之間的碰撞。結果當然可想而知。當然是新勢力戰勝了舊勢力,新思想取代舊思想。所以說,在我看來,鴉片戰爭中清政府的失敗,是長期以來民族文化的缺陷以及制度的落後導致的結果。

除了上文所說的長期以來民族文化的缺陷以及制度的落後導致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之外,我想清政府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中國在這場戰爭中有許多有利的條件。首先,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能夠激發愛國軍民的極大義憤,但是清政府由於其自身的封建性,沒有能夠發動群眾。其次,清軍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而且在本土作戰,補給容易,地形熟悉,處於以逸待勞的有利態勢。大沽清軍第二次抗登陸作戰獲勝表明,只要具有堅定的抗戰決心,進行充分的准備,採取符合敵我情況的戰法,加上正確的作戰指揮,侵略軍是完全可以打敗的。但是,由於清王朝政治上腐朽反動,不僅不能利用有利條件,而且採取了對內鎮壓人民、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從而導致了戰爭的失敗。中國人民,特別是遭到侵略軍鐵蹄蹂躪的廣東和津京地區的人民群眾,為了保衛社稷和家園,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用各種形式打擊敵人,使侵略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是,人民群眾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得不到清政府的支持。還有,武器和戰術思想的落後,也讓清軍在作戰的過程中十分吃力。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各級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單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兩年的戰爭過程中,同樣的決策錯誤在各地重復上演。這既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所致,也是清政府腐敗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歷史不斷向前發展,但我們不能忘記鴉片戰爭清政府的慘敗。1840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接著,1843年10月,簽訂中英《虎門條約》。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牽動不平等條約,如1844年7月簽訂了中美《望夏條約》,10月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

正是從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始,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中國攫取大量的特權,破壞了我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破壞了我國的領海主權、司法主權和司法主權……也正是從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始,外國資本主義開始入侵,導致了我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我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非法的鴉片貿易年年靠摧殘人命和敗壞道德來填滿英國國庫」。英國侵略軍對中國人民的摧殘是不可原諒、不容忘記的。但我們更應該銘記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清政府敗就敗在民族文化的缺陷以及制度的落後,以及清政府當時實行對內鎮壓人民起義,對外妥協投降的反動政策。

參考文獻:《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2009年修訂版)

謝在華:《試析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頁)

《中國革命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15-21頁)

Ⅱ 初中歷史小論文(鴉片戰爭)

把書上關於這些戰爭的意義背下來
有自己的話組織一遍就好了
考試只看答題點!

Ⅲ 有關鴉片戰爭的論文(歷史學角度)

《那一次我們挨打了: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全景解讀》

Ⅳ 我與鴉片戰爭的歷史論文

1840年2月,一隻龐大的隊伍潛入了中國海岸,籌劃著一場狂妄的侵略戰爭。6月初,他們向廣東、澳門進犯,爆發了一次惡劣的「鴉片戰爭」。這支隊伍就是由英國軍艦十六艘,運輸艦二十八艘,武裝汽船四艘,載炮五百四十門,士兵四千人組成的的「東方遠征軍」。
說起這次鴉片戰爭,那可真是中國人的恥辱,可這「恥辱」帶來的也不僅僅是危害,甚至可以說,這危害還「拍醒」了「沉睡」著的中國人民呢!
其實,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英國就計劃著「劫掠」中國,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從而牟取暴利,是大量的白銀流入英國。他們貪婪的計劃,的確給了中國人民造成了危害:民眾體質下降,軍隊戰鬥力低下,社會風氣敗壞,白銀流失,國家貧困……就在大家沉迷於昏暗世界中時,大臣林則徐站了出來,領導了「虎門銷煙」這一偉壯斗爭。
於是,就有人說,會爆發鴉片戰爭,一切都怪罪於林則徐,如果他不實行禁煙,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可我個人認為,這並不全是林則徐的錯,他的「虎門銷煙」只是爆發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沒有林則徐,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時,中國已是沉迷於鴉片的「享受」中了,還有哪位戰士可以英勇作戰呢?就算有了強大的隊伍,中國又怎麼會有白銀去支援呢?那時所有的白銀都已流入了英國人的腰包了,又何談戰斗?中國,就是一塊案板上的肉,英國人要割多少就割多少,哪有能坐下來談條件的機會?
所以說,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可想而知,英國開始擔心自己的如意算盤會被打亂,於是提前爆發了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在我看來是中國人的一次警鍾,它敲響了中國人的昏庸無能,驕傲自大,閉關鎖國,才會落後。後來的洋務運動,雖然那是一次失敗的自救運動,但中國人已經有了開始反抗的意識,有了開始希望富強的意識了!
所以說,鴉片戰爭,既是中國人的恥辱,也是中國人的教訓。我們甚至應該感謝英國,是他們的殘暴,讓我們意識到了落後就意味著挨打,開始打開大門,望眼世界,而不再「閉關鎖國」。
讓我們重新走入那段歷史,品味一下那時的酸,那時的甜,明確未來的路線。

我也有參考的說

Ⅳ 為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小論文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社會開端的理論概括

1、社會性質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會革命任務(革命對象)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漫長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戰前,中國是一個政治上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可以行使自己的主權而不受外國干涉;戰後,中國的領土完整被破壞,主權從多方面被侵害,已經喪失完全獨立自主的地位。

戰前,中國是一個經濟上自主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著統治地位;戰後,外國商品源源不斷的湧入中國,原有的封建經濟基礎開始受到破壞,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失去經濟上自立的地位。

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戰後,中國的社會矛盾變得復雜化了,又增加了外國資本--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間的一對矛盾,並且這種矛盾地位越來越突出。毛澤東同志說:「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就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人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正是由於這種矛盾的內容和格局,決定了中國人民從鴉片戰爭就開始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也決定了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

4、危害:1)白銀大量外流,影響清政府的財政管理,使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苦。 2)腐蝕清朝統治機構 3)減弱軍隊戰鬥力 4)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被打開,便利了外國勢力的侵入。5)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5、結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中國社會從封建社會開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Ⅵ 鴉片戰爭歷史小論文讀後感有木有

第二次鴉片戰爭讀後感
1.鴉片戰爭,歷史上鮮明的一頁,記下了中華民族的艱苦創業,也刻下了動人心魄的英雄故事。
列強入侵,山河蹂躪,不但沒
論) 有撲滅人們斗爭的火焰,反而使反帝反封建
文) 的星火燃燒更旺,虎門硝煙
帶) 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
瀉) ,展示出中華民族無與倫比的偉大
請) 形象;三元里抗英,
家) 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入
泥) 侵的勇氣,給侵略者以沉重的打
稱) 擊,這些閃著光芒的愛國主義動向,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不可欺!
是的,中國人民不可欺!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有志氣,雖然出現了鴉片戰爭,如此血淋林的事實,但這不能表明中華民族的柔軟,林則徐.關天培不正在我們中間廣為傳頌嗎?難道我們不應該為祖宗在如此境況下有如此氣概而自豪嗎?
但也是這一頁,帶著軟弱,帶著污點,給中華民族以奇恥大辱;割地賠款;奴顏媚骨;屈膝投降;使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是清政府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它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2100百萬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等特權。美國.英國.法國隨之也接踵而至,先後脅迫清政府與他們簽訂不平等的條約,道光29年,葡萄牙驅逐中國在澳門的官吏,停付租金,公然強佔了澳門。鴉片戰爭的結果是使中華帝國自守五千年的古老大門,從此被英國的尖船利炮打開,許多彈丸小國排隊而來,他們一一和中國簽訂了條約,我泱泱大國五千年來從未受此侮辱。
當我翻開這一頁歷史,心情是沉重的。 但現在,我們的國家再也不會退回到這條路上了,中華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香港.奧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現在,奧運健兒在賽場上拼搏,不正在揚我國威嗎?!
2.
我想任何一個觀看過《鴉片戰爭》的中國人,一定不回忘記這樣一個鏡頭。 虎門炮台的總兵關天培在開戰前,拔下自己的牙齒,讓侍從帶回祖墳,取出全部家產,用以激勵全軍戰守。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國的武器裝.
虎門炮台的總兵關天培在開戰前,拔下自己的牙齒,讓侍從帶回祖墳,取出全部家產,用以激勵全軍戰守。無奈夜郎自大、腐-敗不堪的大清國的武器裝備太落後了,大-炮根本打不到英國的艦船。只過了十個小時,有金鎖銅關的虎門炮台失守,全軍覆沒,滿身是血的關天培面對蜂擁的英軍,他微微一笑,用火炭點燃了炸葯。
我想,寫到這里看的人會和我一樣,在腦海裡布滿他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捨身忘死一類字眼的同時,在心中產生「落後就挨打」的感想。
確實「落後就挨打」這是沉痛的歷史教訓。
這「落後」是軍事實力的落後,英國人的巨型戰艦橫沖直撞,炮火鋪天蓋地,手握著還是冷兵器的清軍將士盡管英勇無比;但始終改變不了處處被挨打的局面。是啊,作為武將的典型關天培,拔齒入家,不可不謂以死投國,盡散家資,不可不謂義無反顧,笑對死神;不可不謂威武不屈。然而,精神代替不了物質,據有關史資料記載,150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清軍官兵無不「馬革裹屍」。英雄血灑沙場,有姓有名的如定海總兵葛雲飛,壽春總兵王錫朋,處州總兵鄭國鴻等等,無名無姓的難以數計。可在英軍的堅船利炮下,中國仍不免落個失敗的結果。
歷史是綿綿無盡的長城。中國百餘年的近代史,布滿著屈辱,在早已結束了弱國無外交地,香港,澳門回歸的今天,千萬別忘了「落後就挨打」。

Ⅶ 歷史論文300字左右:鴉片戰爭失敗之我見

鴉片戰爭的失敗是腐敗墮落的清政府統治的失敗,也是落後的封建制度的失敗。標志著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年之久的封建社會的結束。
從戰爭的雙方來看,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面積,人口總數都是英國的好幾倍,但是中國為什麼會失敗?僅僅是因為英國船堅炮利?當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封建統治制度已經行將就木,腐敗的官場風氣、多年的閉關鎖國和自以為是使得官員和士兵都貪生怕死,不敢為了國家和民族與強敵一戰,導致英國侵略者毫不費力的敲開了中國的大門。
但是英國侵略者進入中國以後也受到了不小的挫折,當時的英國侵略者想要在民間掠奪財富,但卻遭到中國老百姓的頑強抵抗,被打的落荒而逃,形成了「洋人怕老百姓,老百姓怕官,官怕洋人」怪異現象。試想一下,沒有武器的老百姓尚能將侵略者打跑,經過正規訓練、擁有武器的清朝軍隊怎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呢?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腐敗統治。
所以我認為鴉片戰爭的失敗是腐敗墮落的清政府統治的失敗,也是落後的封建制度的失敗。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小論文鴉片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