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陰 在世 名人名事
徐宏祖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和探險家。崇禎十年(1637)正月十九日,由贛入湘,從攸縣進入今衡東縣境,歷時55天,先後游歷了今衡陽市所轄的衡東、衡山、南嶽、衡陽、衡南、常寧、祁東、耒陽各縣(市)區,三進衡州府,飽覽了衡州境內的秀美山水和人文大觀,留下了描述衡州山川形勝、風土人情的15000餘字的衡游日記。他對石鼓山和石鼓書院的詳盡記述,為後人修復石鼓書院提供了一筆珍貴的史料。
曹鵬:(1925年?-),著名音樂指揮家。曾任上海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鄧傳鼎(甲三):鄧傳楷長兄。安慶鴛鷥橋安徽省高等農業學校校長。
鄧傳楷(阿楷):民國元年七月廿六日生於江陰石子街。國立暨南大學法學士,駐西雅圖助理領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文學士,歷任國立英士大學校長,台灣省教育廳長,中國奧委會主席,中華民國教育部次長,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主任,銓敘部長,遠東區童軍主席,華僑協會總會監事長,世界鄧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江陰縣旅台同鄉會理事長、江蘇省長江兩岸旅台縣市敦睦聯誼會永遠榮譽會長。獲抗戰勝利勛章、景星勛章、一等實踐獎章、美國最高榮譽獎銅豹獎、世界銅狼獎。《景印江陰縣志》主要發起人之一,親自題封面、第二編撰、出資人。1999年1月3日病逝台北。
鄧傳鑫(貢三):鄧傳楷堂兄,民國政府法官、縣長,安徽、台灣省民政廳主任秘書,安徽省政府設計考核委員。1968.1.為《景印江陰縣志》編撰、出資人。著《安全教導》1959版。
鄧傳鏞(韻和):鄧傳楷堂弟,民國政府江陰澄江鎮鎮長。1968.1.為《景印江陰縣志》編撰、出資人。
鄧之瑩:1968.1.為《景印江陰縣志》編撰、出資人。
鄧之傑(鏡澄):鄧傳鼎長子。民國時期上海毛紡廠老闆,香港當選太平爵士,是全國工商界十大巨頭之一。
鄧之達:鄧傳鼎幼子,1968.1.為《景印江陰縣志》編撰、出資人。
鄧之鑂:1933.12.4.生於江陰,鄧傳楷長子。1956.台中市省立農學院畢業,1957.到台灣土地銀行總行工作;1959.夏赴美國紐約,華人餐館工作;1961.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麥迪遜總校區數理統計研究院非直線性估計專業雙重碩士,1964.畢業後在美國氰氨化學公司做數理統計研究工作;1985.退休在紐約獨資經營兩家中式餐館;1992.父身體虛弱,就放棄美國事業返台陪父親,台灣嘉義私立大同商業專科學校教授兼教中國海專。1999.8.中國海事商業專科學校董事長兼環球書局董事長、青柳日本懷石料理餐飲公司董事長、中華兩岸文教工商事業促進會副理事長、世界鄧氏宗親總會理事長、江陰縣旅台同鄉會總幹事、江蘇省長江兩岸旅台縣市敦睦聯誼會長,2004.4.23.華僑協會總會常務理事。
鄧之嘉:鄧傳楷幺子,鄧之鑂胞弟;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統計超博士,IBM高級行政主管;夫人楚傳菁,《中央日報》前董事長、中國新聞學會理事長楚崧秋之長女。
鄧之浩:鄧傳鑫三子,考試院會計主任,行政院衛生署會計主任。1968.1.為《景印江陰縣志》編撰、出資人。
鄧萱慶:鄧傳楷孫,鄧之鑂次子,美國聖塔芭芭拉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系教授。
顧銘洪:(1939年1月21日-),水稻遺傳育種學家。1981年赴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Manhattan)遺傳系留學,1983年11月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回國。曾任揚州大學校長。
顧明遠:(1929-),中國教育理論家。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胡山源,(1897年9月16日-1988年1月1日),原名胡三元,作家、文學翻譯家。曾參與創立'''彌灑社'''。任職於上海師大中文系。主要作品有散文《睡》,長篇小說《散花寺》、《三年》、《龍女》、《罔兩》,回憶錄《坎坷的一生》、《文壇管窺》等。早年作品有短篇小說《虹》等;譯作《莎士比亞譯傳》、《歐亨利短篇小說集》、《日本和日本人》等;編著《古今茶事》、《古今酒事》、《幽默筆記》、《小說綜論》、《文藝綜論》等。
蔣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陰城內蔣家巷人,詞人。曾為官東台富安場鹽大使,一生落拓。蔣春霖早年致力於詩,以《東淘雜詩》20首為最著;中年一意為詞,負盛名,晚年編集名《水雲樓詞》。近人譚獻(1828-1901),近代詞人、學者。初名廷獻,字仲修,號復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曾輯選清人詞為《篋中詞》6卷,續4卷。)《篋中詞》中分詞為「才人之詞」、「學人之詞」、「詞人之詞」,而蔣春霖正是詞人之詞的代表。又說:「《水雲樓詞》,固清商變徵之聲,而流別甚正,家數頗大,與成容若(納蘭性德)項蓮生(項鴻祚),二百年中,分鼎三足。」後為情事而投水自殺。後人刻遺詩,題為《水雲樓剩稿》。
巨贊:(1908-1984)法師,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著名佛學家。1931年經'''太虛大師'''(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生於清光緒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圓寂於上海玉佛寺直指軒,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生於浙江海寧,近代著名高僧。介紹,從杭州靈隱寺'''卻非方丈'''(俗名蕭來德,字木旺,清同治癸酉年(1873年)生於泰寧縣石輞村,辛亥革命時離家參加北伐軍,後因不忍目睹沙場慘殺,而在杭州靈隱寺出家為僧,民國19年(1930年)接慧明法師方丈之職,曾因戰事避居上海,民國37年(1948年)在靈隱寺圓寂。)披剃出家,取法名傳戒,字定慧,後改名巨贊。抗戰時期,巨贊曾在湖南組織南嶽佛道教救難協會和佛教青年服務團。多次應邀赴台灣、澳門、香港講學。1949年為改革佛教上書毛澤東及各民主黨派。9月巨贊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會議。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1952年參與籌建中國佛教協會,後一直擔任副會長,兼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他精通佛典,通曉英、日、俄、德和梵文,晚年攻習法語,在海內外各佛學刊物上發表上百篇論文。1983年選為政協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84年4月9日(一說7日)於北京圓寂。他是我國「現代新佛學」奠基人、新中國佛教創始人之一。巨贊法師一生著述頗多,惜現大多已散佚無聞,只江蘇古籍出版社結集《巨贊文集》出版。
李應升:字仲達。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授南康推官。出無辜十九人於死,置大猾數人重辟。士民服其公廉,為之謠曰:「前林後李,清和無比。」天啟二年,征授御史,後因楊漣劾忠賢,工部主事曹欽程劾應升護法東林,遂削籍。六年三月,假李實劾周起元疏,入應升名。遂逮下詔獄,酷掠,坐贓三千。尋於閏六月二日斃之,年甫三十四。崇禎初,贈太僕卿,錄一子。福王時,追謚忠毅。著有《落落齋集》
劉半農:(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原名劉壽彰,後改名復,初字半儂,後改字半農,號曲庵。筆名有寒星、范奴冬等。現代著名詩人、雜文家和語言學者。1925年秋開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主要著作有詩集《揚鞭集》、《瓦釜集》(匯集的民歌集)、《半農雜文》、《半農雜文二集》,語言學著作《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比較請音學概論》等。1920年9月,時在英國倫敦的劉半農寫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詩,首創了「她」字,並第一次將「她」字入詩。
劉天華:(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中西兼擅,理藝並長、而又會通其間」的中國優秀的民族樂器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劉天華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空山鳥語》、《閑居吟》、《良宵》、《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劉天華也是第一個採用近代記譜法編輯了京戲曲譜《梅蘭芳歌曲譜》,此外,他籌組了「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均在社會上產生的巨大的影響,其它還有未完成的《佛曲譜》、《安次縣吵子會樂譜》及其一些寫作及翻譯文章等。
劉北茂:長兄'''劉半農'''、二兄'''劉天華''',作曲家、二胡演奏家。
劉育熙:(1938年10月-)劉北茂之子,小提琴演奏家。曾師從馬思聰,後進入中央音樂學院,1962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留校任教。1963年全國首次小提琴比賽獲獎,並在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獨奏,為中國小提琴家唯一獲此殊榮者。劉育熙曾在著名的香榭麗舍劇院舉辦了獨奏音樂會,成為登上這座歐洲古典音樂殿堂的第一位中國音樂家。他也是第一個登上法國高等音樂學府的中國教授。他在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匈牙利、泰國等國舉行獨奏音樂會六十餘場,獲空前成功,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國際電台作專訪,並向世界各國播出。他被稱為「最有資格繼承法國小提琴學派的傳人」。現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陸文圭:字子方,由宋入元的詩文作者。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元延佑年間開科設舉,陸文圭於延佑七年(1320年)省(江浙行省)第二名(上一次應舉是第六名)。朝廷多次招聘他,皆不往。年八十五而卒。著有《牆東類稿》二十卷。傳其精通醫道。
呂斯百:(1905~1973),油畫家。初入東南大學藝術系,得徐悲鴻賞識,並於1928年被推薦赴法國留學,初在里昂高等美術專科學校,1931年入巴黎高等美術專科學校,曾游歷西歐各國,考察美術。1934年回國,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後出任系主任。1949年後,先後任蘭州西北師范學院藝術系、南京師范學院美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全國第四屆政協委員,省第二、三屆人大代表,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美協江蘇分會副主席。他的油畫長於風景、靜物,早年作品筆觸穩健有力,色彩純化雅緻,注重畫面整體的真實性。回國後題材擴大,注重生活氣息,風格愈發成熟。50年代居蘭州時所畫多西北風景,意境深沉,情調獨特,鄉土氣息濃厚。有《呂斯百畫集》。
繆昌期:(1562-1626),直隸江陰人(一說張家港市),字當時,又字又元,號西溪,謚號文貞,萬曆41年(1613年)中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東林黨早期人物,與徐霞客關系密切,其孫女嫁與徐霞客長子。因為東林黨首領首領楊漣代草彈劾魏忠賢的上疏而遭後者的忌恨,後因汪文言案而被捕入獄慘死在獄中。著有《從野堂存稿》8卷、《周易九鼎》16卷、《四書九鼎》14卷、《繆氏家訓》等。
繆荃孫:(1844年9月20日—1919年12月22日),字炎之,一字筱珊,晚號藝風,自稱藝風老人,「身經十六省,著書數百卷」的大學者,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譽稱為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之一。他與王壬秋、張季直、趙爾巽並稱為清末民初四大才子。著有《藝風堂藏書記》、《藝風堂金石文字目》、《藝風堂文集》等。
繆銓生:(1938年11月-),原鎮江師專校長,現為宿遷學院副院長。1963年調國家核工業部從事核武器研究工作,參加了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的研究工作,獲得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榮譽證書。
龐培:(1962年12月-),本名王芳。1985年發表小說處女作。1987年發表詩歌。1997年出版第一本書:詩文集《低語》。其他出版物:《鄉村肖像》(1998);《五種回憶》(1999);《憂郁之書》(2000);《瞎子阿炳》(2002);《旅館》(2003);《帕米爾花》(2004)。 獲得1995年首屆「劉麗安」詩歌獎,1997年「柔剛」詩歌獎。
錢振標:(1895-1928),又名錢正表,字球仰,號山青泉。1924年,受到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毛澤東和部長胡漢民接見並介紹參加國民黨。1925年4月,錢振標在丹陽由惲代英介紹參加共產黨。5月,受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派遣,去西北馮玉祥的國民軍做政治工作。秋,隨國民軍第一軍第二師去甘肅,宣傳孫中山三大政策同時,還秘密宣傳馬列主義思想。1927年,錢振標回到南方,與黨中央派到江蘇恢復省委工作的王若飛取得聯系,擔任臨時省委委員、農運特派員。10月10日,中共江陰縣委成立,錢振標擔任縣委書記,組建農民革命軍,兼任總司令,領導後塍、南沙等地的農民暴動。1928年8月,錢任京滬特委軍委書記兼江陰縣委書記。10月18日下午,在常州大成旅館參加京滬特委會議時被捕。11月25日,在君山南麓陸家墳場英勇就義。
上官雲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女,名均葷,字超群,小名亞弟,又名韋亞君。著名話劇演員、電影演員。民國29年(1940年)考入華光戲劇學校習話劇,繼人新華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學習,改用藝名上官雲珠(當時的著名導演卜萬蒼為其取的藝名)。民國30年(1941年)開始演藝生涯,首演話劇《雷雨》(飾丫鬟四鳳)獲得成功,後進入電影行業,主演的代表作有《天堂春夢》、《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麗人行》、《希望在人間》、《烏鴉與麻雀》、《香飄萬里》、《枯木逢春》、《血碑》、《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1952年,在全國第一屆優秀電影評比中,《烏鴉與麻雀》獲金質獎,受到毛主席、周總理親切接見。「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迫害,因不堪忍受折磨於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時跳樓自殺。
沈本瑛:早年曾在江陰華通紗廠工作,1948年與妻子朱紹賢去香港,涉足圖書出版業,現任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有限公司)會長,其後與香港著名人士何啟東先生的孫女何妙君女生結婚。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委員。
沈鵬:(1931-),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齋名介居。歷年創作書法作品15000件以上,其中為圖書報刊、展覽題專題賀以及題寫匾額1000件以上。為人民大會堂、中南海、亞運會五洲大酒店等重要場所書寫巨幅。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中國美術出版總社顧問以及《中國書畫》主編。兼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國國際友誼促進會理事、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理事、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顧問、炎黃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教授、《書法之友》雜志名譽主席等職。被列入各種名人傳記與辭書,包括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編纂的《世界名人辭典》以及《國際傳記辭典》等。
孫民治:(1938年9月11日-),1956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學院(今首都體育學院),1959年上海體育學院籃球研究生畢業。歷任教於北京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師范學院(今首都體育學院),任副教授、教授、院長。現任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
吳文藻:(1901年12月20日-1985年9月24日),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1917年考入清華學堂,1923年赴美國留學,進入達特默斯學院社會學系,獲學士學位後又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社會學系,獲博士學位,並榮獲了校方頒發的「最近十年內最優秀的外國留學生」獎狀。1929年6月與冰心(謝冰心)結婚,任燕京大學教授。1938年在雲南大學任教,1939年創立社會學系,1940年在國防最高委員會參事室工作。1953年任民族學院教授。1959年後從事編譯工作。1979年被聘為中國社會學研究會顧問。著名學者費孝通、林耀華、黃華節、瞿同組、黃迪、李有義、陳永齡均曾師從吳文藻先生。1985年病逝。經冰心努力,中央民族大學從1996年開始設立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學金以獎勵後進。吳文藻先生是中國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本土化、中國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積極實踐者。
吳文治:(1927-),著名的唐代研究學者。1949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國文系,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史專業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現為江蘇教育學院中文系教授,中國柳宗元研究會會長,韓愈研究會第一副會長。
夏敬渠:(1705-1787),撰有《野叟曝言》、《浣玉軒集》等。
徐爾灝:(1918年-1970年7月12日),氣象學家。曾任南京大學教授兼氣象系主任、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國家科委氣象組副組長。是中國大氣物理學的奠基人。
徐霞客:(1587-4641),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記》。
楊名時:(1661-1737),字賓實,號凝齋,江南江陰人。康熙三十年進士。深為李光地所器重,從之受經學。後授翰林院檢討。四十一年督順天學政,尋遷侍讀。康熙四十四年,任滿,命河工效力。後因父母喪,而丁憂守制。五十一年,服除,候補。五十三年,直南書房,後充陝西考官,五十六年授直隸巡道。五十八年遷貴州布政使,五十九年擢雲南巡撫。雍正三年擢兵部尚書,改授雲貴總督,仍管巡撫事。四年,轉吏部尚書,仍以總督管巡撫。後因事遭罪,寬免,留雲南待後命。清高宗即位,召詣京師。乾隆元年,賜禮部尚書銜,兼領國子監祭酒,兼直上書房、南書房。二年,卒,贈太子太傅,入賢良祠,賜謚文定。
俞敏洪:(1962年10月-)。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英語系,本科畢業留校任教。1991年辭職離開北京大學,1993年創辦新東方。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入選《亞洲周刊》「21世紀影響中國社會的100位人」
張曼筠:(1901-1975)女,上海書畫家張筱樓的次女,曾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擅畫。1928年初與李公僕在上海結婚,婚後追隨李公朴奔走抗日救亡,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1946年7月11日晚與其夫李公朴看電影回家途中,李公朴遇刺,次日不治而亡。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建國後歷任全國婦聯執委、民盟中央委員兼辦公廳主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5年12月病逝於北京。
趙曦明:(1704-1787),字敬夫,號瞰江山人。撰有《桑梓見聞錄》、《顏氏家訓注》等。
趙宗藻:(1931-),版畫家。先後就讀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南京大學美術系。曾任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副院長,現為中國版畫協會副主席。代表作有《四季春》、《鄉干集會》、《黃山松》、水印木刻《黃山》組畫等,《黃山松》獲第七屆挪威國際版畫雙年展銀獎。作品為中國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巴黎圖書館、莫斯科東方文化博物館、悉尼美術館等收藏。出版有《趙宗藻作品選集》。市內有趙宗藻藝術館。
祝丹卿:(1871年6月11日-1939年6月13日),名廷華,號毅丞。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進士,選為吏部文選司主事,僅半年便以祖母病乞歸。辛亥革命前參加同盟會,民國元年(1912年)夏,江陰同盟會分部成立,任分部部長。早前曾參與籌建利用紗廠(今江陰利用棉紡針織集團,為江蘇省最早創辦的紗廠之一)。民國六年協纂《民國江陰縣續志》,民國十四年(1925年)創建征存學院(今征存中學)。曾出資收集整理本邑詩作,其墨跡多有流傳,今市內中山公園題額及孫中山先生紀念塔碑文均為其所書。民國二十六年避居蘇北泰州。1939年5月其母病故,因悲哀過度於6月13日去世。
朱佛定(文黼、黻廷):1889年2月15日生於江陰城內高巷,鄧傳楷之姑父。蘇州高等學堂畢業,欽命獎給舉人,授職中書科中書,升入京都大學堂(曩日北京大學)深造,旋留學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法學碩士,瑞士日內瓦大學、法學博士,歷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施肇基代表秘書,駐美國大使館二等秘書,外交部通商司長,中國赴歐美日政治考察團秘書,上海法政大學教務長,廣西大學教務長、校長,安徽省秘書長、代省主席、安徽省抗戰史料徵集民政廳長、台灣私立大同商業專科學校董事會首屆董事,江陰旅台同鄉會長,《景印江陰縣志》主要發起人之一,親自作序、第一編撰、出資人。1981年7月逝世台灣,夀93歲。
朱堅章:1928年生於江陰,朱佛定侄子,為國內知名政治學、法學學者、教育家。復旦大學畢業,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法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進修。長期任教政大政治系和外交系,作育英才無數,目前全球華人新聞界的高層和外交圈的「政大幫」很多都是他的門生。歷任講師、副教授、系主任、政大政治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法學院長、教務長;中國政治學會理、監事;國民黨青年工作會兼任委員、黨務顧問等職。國家建設研究班成員。蔣經國盛邀任國民黨中央組織工作會副主任。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首任所長;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兼法學院長。國會觀察基金會員。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監事。東吳大學「百年來海峽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學術研討會」主持人。兩岸三地「西方現代性與中國社會文化」學術研討會主持。2005年7月19日上午病逝台大醫院,遺囑:「遺體贈與台大醫院,供教學解剖之用,務請不要舉行任何儀式,以免煩擾朋友」。單身未婚,堂姐夫空軍總司令陳衣凡上將。
朱穆之:(1916年12月25日-),193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外語系。曾任新華社總社部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中共中央對外宣傳小組組長。
[編輯本段]江陰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曹鶴蓀:(1912年9月15日-1998年10月29日),空氣動力學家。
曹湘洪:(1945年6月28日-),石油化工專家,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任中國石化高級副總裁。
承淡安:(原名澹庵,1899年8月8日-1957年7月10日),近代針灸學家。
方成:(1938年8月10日-),天體物理學家。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蔣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機器人、工業控制專家。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
錢保功:(曾用名錢樂華,1916年3月18日-1992年3月17日),高分子化學家。
吳中偉:(1918年7月20日-2000年2月4日),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家。我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奠基人。
張大煜:(1906年2月15日-1989年2月20日),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趙承嘏:(又名趙石民,1885年12月11日-1966年8月6日),植物化學家、葯物學家。葯用植物化學的先驅者。
周義剛:(1930年10月18日-),中國鈦合金高溫鍛造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你自己看一下吧,古今中外的差不多都全了。
❷ 江陰的歷史如何
1.江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7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築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專、1734年建屬縣史。山之北水之南為陰,江陰意表江南。
2.江陰市土地總面積148.2萬畝,摺合988平方公里。2001年末耕地面積767892畝,其中園地面積7574畝,林地面積30154畝,牧草地166畝,城鎮及工礦用地305987畝,交通用地58883畝,水域面積292312畝,未利用土地18334畝。江陰市人均耕地面積僅0.68畝。復種指數1.5。
❸ 江陰有什麼名勝古跡啊
江陰的名勝古跡有中山公園、黃山炮台、興國塔等。
1、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始建於北宋初年,名為萬春園,明代更名為清機園,清兵入城後變廢墟,重建,名季園,1860年太平軍入侵後再毀,1885年再重建,名寄園,1906年改名壽山公園,1930年更名為中山公園。
2、黃山炮台
春秋吳國已在此築烽火台,南宋在此駐防,明朝配大炮11座防備倭寇入江,清代為防外艦入侵而增築炮台。江陰要塞有江上雄關之稱,抗戰爆發之前,要塞防務增築堡壘,增設炮台和守軍,有黃山、東山、西山、鵝山、蕭山等多個炮台。
1937年,中日兩軍在黃山炮台周圍展開海空大戰。江陰海戰中炮台設施和防禦工事大部分被摧毀。1949年,江陰要塞七千名官兵在炮台總台長唐秉琳的率領下舉行起義。
3、興國塔
興國塔,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元至正年間遭毀壞,明正統年間修復,塔身增為九級。1817年,興國塔遭火焚,塔內架木及頂毀,磚砌塔體依然傲立。1860年,興國塔旁邊的太平興國寺大殿及東西僧房毀於戰火。
1925年,直奉軍閥混戰,興國塔塔頂受炮火擊中遂成鋼筆尖形,又稱文筆塔。現興國塔塔身存八級,高42.22米,塔底層直徑10.7米,每邊寬4.54米,六級以下仍為宋時原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江陰最有名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江陰市,簡稱澄,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是一座濱江港口花園城市。江陰位於中國華東,江蘇省南部,東接張家港,南臨無錫,西連常州,北對靖江。
江陰市歷史悠久,有1736年建置史。山之北水之南為陰,江陰表江南。江陰枕山負水,襟帶三吳,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芙蓉城」「忠義之邦」之稱。
江陰原屬吳地延陵,晉朝置暨陽縣,南朝梁為江陰郡,宋朝時為兩浙路十六府之一江陰軍兼全國八處市舶司通商口岸城市之一,歷史上有334年為郡、州、軍、府治,元代由江陰路總管府降為江陰縣,明清兩代屬常州府 。
❹ 江陰歷史名人有哪些
季札:復春秋時吳王制壽夢第四子,稱公子札,是一位與江陰歷史淵源有關的古代賢人。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偉大的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和探險家。(牛人中的牛人)
這幾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另外還有很多,可以上網搜一下。
❺ 江陰有哪些名勝古跡
詳情如下:
江蘇學政節署:位城域中心,江蘇學政使駐蹕之地,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曾被譽為「江南第一衙署」、「江南官署之冠」。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山公園: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名萬春園,後曾改稱「清機園」、「季園」、「寄園」,曾為江蘇學政節署後花園。1930年為紀念孫中山視察江陰而更現名。系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興國寺塔:江陰標志性建築,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民國直奉混戰塔尖受損,成鋼筆尖形,6層以下仍為宋時原物。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適園:位城區南街。清咸豐四年(1854),縣城望族陳式金於此置地構建,歷八載而成,謂無意為園而適之,取名適園。被列為我國現存百座著名私家園林之一。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江陰文廟:孔子祭奠地。宋初曾在江陰觀風門外建文廟,景祐三年(1036年)遷建今址,形成左學右廟、規制大備的建築群,佔地8829.8平方米、建築面積3837.79平方米。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菁書院碑刻:著名學碑。始建於1882年的南菁書院,頭期院舍落成後勒石,共六方,砌東隅廊間。有書院掌教張文虎的《南菁書院記》、黃以周的《南菁書院講學碑記》、山長黃體芳頒布的「南菁書院記」及財經紀律等。系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劉氏故居: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出生成長紀念地,位江陰城內西橫街,典型晚清江南民居風格,是其曾祖於清末所建,距今150餘年。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康墓:位杜康路東端,有池有墓。曾於此出土「古酒聖杜仲寧之墓」碑。1985年重修杜康墓,1989年築六角亭於其上,碑立亭中。
祁頭山遺址:位澄江街道貫庄村南,屬馬家浜文化類型,是江陰境內發現的最早的古文化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歷史,被列為2001年中國25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佘城遺址:位雲亭花山村高家墩,呈圓角式矩形,南北長800米、東西寬400米,佔地32萬平方米,距今約4000-3000年,是目前發現的長江中下游最早的古城遺址。系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蒼墩:位利港西石橋蒼(墩)山,有南朝梁敬帝蕭方智古墓、護陵河、蒼山寺。蕭方智:南朝梁元帝第九子,梁末代皇帝,陳滅梁,蕭被封江陰王。系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高城墩:高台墓地,位石庄境。墩高10米,原徑超百米,村因其名高城墩。1998-2000年間考古發掘證明為良諸文化遺址,系江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傘墩:位周庄鎮北,初名繖墩,戰國吳王第八子繖安葬地。後因墩上林木蔥郁如傘蓋而稱現名。墩高14.5米、墩圍330米,系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徐霞客故居:位馬鎮街南,始建於明,距今約四百年。現佔地116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正廳名「崇禮堂」,院內有徐霞客所栽羅漢松。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晴山堂石刻:晴山堂為徐霞客於明泰昌元年(1620)所建,將先祖傳留下來和自己恭請所得的元、明大家書文手跡,勒石刻碑,砌於堂內,現存碑石77塊,含詩文題記等94篇。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悟空寺:位青陽鎮東。南梁時稱「招隱院」,南唐李璟資建華藏塔。宋太平興國間趙匡義御筆題賜「悟空寺」。2003年塔基出土唐代泗州大聖(觀音菩薩原身)舍利子,震動佛教界。
九蓮禪寺:位於花山南麓,初建於西漢,後建於宋代的古寺廟,2005年重建。現為江陰市較大的宗教活動場所之一。
後梅寺:位於西石橋街,史譽為皇家報恩寺,敕建於宋淳熙四年,明洪武五年再修建,改名「後梅寺」。向來有以後梅(寺)謂西石橋者。
崇聖寺:崇聖寺依前栗山而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組成。「崇聖寺」門前有一方石碣,上刻「陳毅元帥演講處」。 系江陰市文物保護單位。
盤龍廟:位於石庄境內的盤龍山頂有龍王廟,內有千年古銀杏樹。山下新、老桃花港河於此匯合,逶迤入太湖。
❻ 江陰有那些名人(名人and事跡)
葛邲、徐霞客、蔣春霖、楊名時、夏敬渠等。
1、葛邲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輔。江陰青陽人。南宋大臣。
葛邲自小受家學熏陶,博學多聞,機敏干練,年輕時以祖蔭授上元縣丞。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葛邲中進士,歷任國子博士、著作郎、正言,期間任諫官長達十餘年。
後進一步得到孝宗的重用,累官刑部尚書。宋光宗受禪後,葛邲任參知政事。他勸光宗「正風俗,節財用,執中道,恤民力,選將帥,收人才,擇監司,明法令」。
同年,拜知樞密院事。紹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為相「守祖宗法度,進薦人物」。因直言進諫,為相不滿一年,便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宋寧宗即位,葛邲歷判紹興府、福建道兼職,因病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衛國公。
慶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追贈太子少師,謚號「文定」。後加贈太師。又配享光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定集》、《詞業》,今已佚。
2、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3、蔣春霖
蔣春霖(1818年—1868年),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寄籍大興,晚清詞人。咸豐中曾官至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後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葯死)。
早年工詩,中年毀詩而一意於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雲樓詞》以身遭咸豐年間兵事(太平天國運動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特多感傷之音,有「詞史」之稱。詩作傳世僅數十首,稱《水雲樓燼余稿》。
4、楊名時
楊名時,字賓實,號凝齋,1661年(辛丑年)生於江陰東門。康熙三十年(1691年)進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從之受經學,造詣益深。1717年授直隸(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績。
1719年遷貴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書,總督雲貴。1726年轉吏部尚書,仍以總督管巡撫事。
乾隆即位,以其誠朴端方,詔赴京,加禮部尚書銜兼國子監祭酒,並兼值上書房南書房,侍皇太子課讀。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贈太子太傅,入賢良祠,賜謚文定。
5、夏敬渠
夏敬渠(1705~1787),字懋修,號二銘,江陰(今屬江蘇)人,諸生。他好學,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
他自負才學,游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北、陝西各省,結交當時名公巨卿,然而屢躓科場,終身不得志。
所著除《野叟曝言》外,還有《綱目舉正》、《浣玉軒詩文集》、《唐詩臆解》、《醫學發蒙》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葛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霞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名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敬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蔣春霖
❼ 江陰的歷史成就有哪些
1.江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7000年人類生息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築版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1734年建權縣史。山之北水之南為陰,江陰意表江南。
2.江陰市土地總面積148.2萬畝,摺合988平方公里。2001年末耕地面積767892畝,其中園地面積7574畝,林地面積30154畝,牧草地166畝,城鎮及工礦用地305987畝,交通用地58883畝,水域面積292312畝,未利用土地18334畝。江陰市人均耕地面積僅0.68畝。復種指數1.5。
❽ 江陰歷史名人有哪些
劉氏三兄弟劉半農、劉天華、劉半茂,是我國現代文化名人。 劉半農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學家。他一生追求真理,積極投身革命,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在擔任《新青年》雜志編輯時,發表了《我之文學改良觀》、《詩與小說精神之革新》等震驚文壇的進步論著,成為新文化運動中一位「鬥士」和「闖將」。他開創了我國新詩流派「白話詩」,影響甚廣。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學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 劉天華是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二胡學派的創始人。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把「不登大雅大堂」的二胡從民間推向世界,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學派。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使二胡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他不僅創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鳥語》等流傳廣泛的不配名曲,而且培養了大批二胡、琵琶傳人。他把「學習、研究、創作、演出和教學聯系在一起,構成他全部的音樂生涯」。 劉半茂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民族音樂教育家、作曲家,也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天華逝世後,劉半茂為了繼承其「改進國樂」的遺志,毅然放棄西北大學英語教授的席位,改任音樂教授。先後在四川、南京、安徽、中央音樂學院任教,他一生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獨奏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 劉氏兄弟紀念館位於江陰市西橫街49號,是江陰市人民**為紀念我國現代文化名人劉半農、劉天華、劉半茂三兄弟而利用劉氏後裔捐贈的祖籍故居改建的。它坐西朝東,前後二進十間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清未建築,距今約有150年,與古興國塔、文廟南北呼應,渾然一體,構成江南古城的一個游覽區。紀念館還有「百年天竹」、「石鼓墩」、「醬台」、「竹園」等遺跡和景點。紀念館由原文化部部長朱穆之題寫館名,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為紀念館寫了序文。陳列分「事跡介紹」和「故居景點」兩大部分六個展室,共陳列展品300餘件。
❾ 歷史上有關江陰的,在11-12月份發生的,各種比較有名氣的歷史事件
抗日戰爭中江陰沉船堵塞航路阻滯日軍進攻,這是比較悲壯的。解放戰爭中渡江戰役期間江陰要塞起義。
只是不是11-12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