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哪有網站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國的歷史
歷史在襲線
http://www.history.com.cn/
中國歷史網
http://www.snnu.e.cn/shidisuo/index.htm
中國歷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8E%86%E5%8F%B2
㈡ 急求關於中國歷史的英文文獻,比如劍橋中國史系列,其他也可以
這個鏈接應該滿足你的要求: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nese_history
以下是文章的開始,
The history of China is told in traditional historical records that refer as far back as the Three Sovereigns and Five Emperors about 5,000 years ago, supplemented by archaeological records dating to the 16th century BC. China is one of the world's oldest continuous civilizations. Turtle shells with markings reminiscent of ancient Chinese writing from the Shang Dynasty have been carbon dated to around 1500 BC. Chinese civilization originated with city-states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221 BC is the commonly accepted year when China became unified under a large kingdom or empire. Successive dynasties in Chinese history developed bureaucratic systems that enabled the Emperor of China to control the large territory.
China was first united by Qin Shi Huang in 221 BC. China alternated between periods of political unity and disunity, with occasionally conquests by foreign peoples, most of whom were assimilated into the Chinese population.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nfluences from many parts of Asia, carried by successive waves of immigration, expansion, and assimilation, merged to create Chinese culture.
目錄顯示每一個朝代都有詳細的文獻:
Contents [hide]
1 From hunter-gatherers to farmers
2 Prehistory
2.1 Three Sovereigns and Five Emperors
3 Ancient history
3.1 Xia Dynasty
3.2 Shang Dynasty
3.3 Zhou Dynasty
3.4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3.5 Warring States Period
4 Qin Dynasty
5 Han Dynasty
6 Jin Period
7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8 Sui Dynasty
9 Tang Dynasty
10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11 Song, Liao, Jin, Western Xia
12 Yuan Dynasty
13 Ming Dynasty
14 Qing Dynasty
15 Modern Era
16 Republic of China
16.1 Present
17 See also
18 References
18.1 From hunter-gatherers to farmers
18.2 Prehistory
18.3 Xia Dynasty
18.4 Shang Dynasty
18.5 Han Dynasty
18.6 Jin, the Sixteen Kingdoms,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18.7 Sui Dynasty
18.8 Tang Dynasty
18.9 Song Dynasty, the Liao and the Jin
18.10 Ming Dynasty
19 Further reading
20 External links
Happy Reading!!
㈢ 什麼是wiki
1、什麼是維客(Wiki)
Wiki一詞源自夏威夷語「wee kee wee kee」(「快點快點」)。Wiki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人們可以任意選擇匿名或實名方式編輯或添加內容。Wiki系統是一種超文本系統,人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這種創建、更改、及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維客系統還支持那些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所以,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網路社群提供了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簡便且開放的優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人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個領域的知識。
2、Wiki起源
1995年沃德.坎寧安(Ward Cunningham)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個wiki系統——WikiWikiWeb,並用它建立了波特蘭模式知識庫(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沃德?坎寧安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這個系統是最早的Wiki系統。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Wiki的歷史不長,無論是Wiki概念本身,還是相關軟體系統的特性,都有不同意見;所以一個站點怎樣才能稱得上是一個Wiki系統還是有爭議的。與博客相比,維客由於它本身存在很大爭議性限制了它自身有大規模發展的可能性。
3、Wiki的特點
使用方便 :可以任意寫,不支持個人知識產權概念;
維護快捷:快速創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頁面(這也是為什麼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
格式簡單:用簡單的格式標記來取代 HTML 的復雜格式標記。(類似所見即所得的風格);
鏈接方便:通過簡單標記,直接以關鍵詞名來建立鏈接(頁面、外部連接、圖像等);
命名平易:關鍵詞名就是頁面名稱,並且被置於一個單層、平直的名空間中;
可增長:頁面的鏈接目標可以尚未存在,通過點擊鏈接,可以創建這些頁面,從而使系統得以增長;
修訂歷史:記錄頁面的修訂歷史,頁面的各個版本都可以被獲取;
開放性:社群內的成員可以任意創建、修改、或刪除頁面;
可觀察:系統內頁面的變動可以被來訪者清楚觀察得到;
由於Wiki的自組織,可增長以及可觀察的特點,使Wiki本身也成為一個網路研究的對象。
㈣ 用英語介紹中國歷史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The history of China is nearly 4100 years from the Xia Dynasty and 2241 years from the Qin Dynasty, the first unified dynasty in China.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
In prehistoric times, Youchao, Suiren, Fuxi, Shennong (Yandi) and Huangdi (Xuanyuan) were regarded as the ancestors of Chinese culture. In 2070 BC, Xia Dynasty appeared; in Shang Dynasty,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he earliest mature writing in China,
appeared;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society developed further, proctivity increased in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In 221 B.C., Qin Shihuang established the first centralized feudal state in Chinese history Qin Dynasty;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further consolidated and developed the situation of great unification,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ere basically shaped.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the Jin Dynasty,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hina entered a situation of separatist regime.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清朝前期奠定了中國今天的疆域。
During the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economic prosper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influence were widespread. During the Wuzhou perio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reached its peak becau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Zhou Wanguo praises the virtue of Tianshu".
In the period of Liao, song, Xia, Jin and Yuan Dynasties, multi-cultural integration,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to a new height.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economy developed, and "capitalist sprouts" appeared in Jiangnan area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China's territory today was established.
(4)wiki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
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並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准。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准。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㈤ 百度百科和維基百科記載的中國歷史哪個可信度高尤其是近代的歷史
網路只能作為參考
前者由於是國內企業,所以寫的不用說都知道寫什麼回
後者就比較自由,答會寫得更全,會有更多一些前者沒有的東西,但是wiki有個特點,先褒後貶。所以這種表現形式對於一些沒有自我判斷能力的人來說會帶來什麼影響大家都知道
綜合所述,建議兩者均為參考,以一些歷史大學教授的著作為出發點開始研究
㈥ 中國百科全書
網路全書
目錄·概述
·歷史
·體例
·編排方式
·條目
·附1:「網路全書」在字典中的解釋
·附2:常見的網路版網路全書
概述
網路全書
encyclopaedia(也作encyclopedia)
概要記述人類一切知識門類或某一知識門類的工具書 。網路全書在規模和內容上均超過其他類型的工具書。網路全書的主要作用是供人們查檢必要的知識和事實資料,其完備性在於它幾乎包容了各種工具書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識。常被譽為「沒有圍牆的大學」。高質量的網路全書的編纂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文化發展水平的標志之一。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曾編寫過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被西方奉為「網路全書之父」,中國漢初的《爾雅》,是中國網路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中文「網路全書」一詞是20世紀初才出現的。近現代網路全書的奠基者是法國學者D.狄德羅,以他為首的法國網路全書派於1751~1772年編纂出版了《網路全書,或科學、藝術和手工藝分類字典》。18~20世紀,英、德、法、意、蘇、日等國相繼編纂出版了一批權威性的網路全書,如《不列顛網路全書》、 《美國網路全書》、《蘇聯大網路全書》、《世界大網路事典》等。西方現代網路全書大多按字順編排,突出工具書的檢索功能,並採用小條目主義的編纂思想。注重網路全書教育功能的則採用大條目主義。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鑒和連續修訂制4種。中國古代的類書是一種網路全書式的資料匯編,偏重古文史。 自1978年起開始編輯出版的《中國大網路全書》,總計74卷,歷時15年,於1993年8月全部出齊。
網路全書是對人類過去積累的全部知識或某一類知識的書面摘要。
現又指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文化科學知識的大型工具書,收錄各種專門名詞和術語,按詞典刑事分條編排,解說詳細。
「網路全書」通常是指一大套書。這個詞在西方最早出自希臘語(εγκύκλιος)(拉丁字母:enkyklios)和παιδεία(paideia)。「enkyklios」意為「循環的,周期性,平常的」,而「paideia」則指「教育」。含義是「普通教育,從字面上說就是一個想接受通才教育的人所應該學習的藝術和科學知識」。在抄錄過程中謬傳為新拉丁語詞 「encyclopaedia」,隨後又進入英語,最先記載於1531年。在新拉丁語中該詞被選中作為一本覆蓋各科知識的參考著作的書名。在英國最早見於1644年。
據《大不列顛網路全書》介紹,世界上最大的網路全書是《永樂大典》。
《中國大網路全書·新聞出版》卷定義為:「概要介紹人類一切門類知識或某一門類知識的工具書。供查檢所需知識和事實資料之用。但也具有擴大讀者知識視野、幫助系統求知的作用。它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科學文化發展的標志。」
《簡明社會科學辭典》定義為「按辭典形式編排,系統概述人類各個方面或某一方面知識的大型工具書。分綜合性與專業性兩類。綜合性網路全書收集各知識領域的名詞、熟語、地名、事件、人物、著作等等,無所不包,是知識的寶庫。但不收錄詞語,故不同於語文辭典。」
網路全書可以是綜合性的,包含所有領域的相關內容(例如,《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就是一部著名的綜合性網路全書)。也可以是專科的網路全書(例如醫學或哲學網路全書)。也有一些從某種特定文化或國家觀點來討論廣泛議題的網路全書,例如蘇聯大網路全書。
歷史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曾編寫過全面講述當時學問的講義,被西方奉為「網路全書之父」,中國漢朝初年的《爾雅》,是中國網路全書性質著作的淵源。
中國古代的類書是一種網路全書式的資料匯編。也有學者認為中國明朝的《永樂大典》是最早的接近現代意義上的網路全書。
中國的網路全書是20世紀初由西方引進的書體。民國時的著名學者李煜瀛是最早進行西方網路全書研究,將這一書體介紹到中國並產生廣泛影響的。關於網路全書的名稱,他在《世界學典書例答問》中說:「四十年前煜首譯『encyclopedia』為『網路類典』,後中國因受《四庫全書》命名的影響,改譯為『網路全書』。近二世紀專科的encyclopedia出版頗多,在中文有『中國文學網路全書』等。文學本網路中之一科,固然其中亦可析為多科,然於一科之名下,復系以『網路』二字,終覺不甚妥當。且『全書』二字,在中文易與『四庫全書』之叢書式的全書相混,不足表示其為另一書體,故煜後又改譯為『學典』。『學典』,即拉丁文『encyclopedia』(英法文略同),有『所講的學術環繞在內』之意。後凡包括一切學術在內一呈顯知識世界且多系按辭典次序排列的書,每用此詞以構成其書名,於是此詞成為書體之一種。」
早期的網路全書作品
狄德羅等人的《網路全書》網路全書型的作品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少見,但直到16世紀的西方,才開始出現「網路全書」這個名詞。最早將「網路全書」用於書名的,是德國人斯卡利斯(Paul Scalich)。
古代的許多作家(像亞里士多德等)都曾經試圖全面地記錄人類的所有知識。但是,約翰·哈里斯才認為是第一個創立了現代意義上的網路全書。《大不列顛網路全書》最早時卻十分樸素:從1768年到1771年只出版了三卷。恐怕最著名的早期網路全書要數法國的《網路全書,科學、藝術和工藝詳解詞典》,由達蘭貝爾和狄德羅編寫,並於1772年完成,共28卷,71, 818條條目,2,885張插圖。
體例
在古代,類似網路全書的著作可以由一個人全部編輯完成。但是到了現代,由於知識大爆炸,一個人或幾個人已經不可能完成一部規模浩大的網路全書的編纂工作。這樣就需要制定體例,確定編纂的准則,以解決眾多編纂者之間的矛盾
網路全書的體例包括許多方面。包括條目名稱設計、條目編寫提綱、撰稿人書寫格式、配圖要求、外文書寫和翻譯規則、成書格式等。其中《蘇聯網路全書》是現有網路全書中體例最為詳盡的一部,其第三版的編寫體例周詳而細致,十分全面,總共摺合漢字有20萬字上下。例如醫學大類下分疾病條目、病理學條目、治療方法條目、葯物類條目、葯劑類條目、醫療器械條目、療養地條目、醫療機械條目、醫學職業條目等。
網路全書與其他工具書的區別
網路全書不同於詞典等其他的工具書。詞典等是對詞語條目進行釋義,而網路全書是對條目作知識的介紹。因此網路全書比其他工具書使用更多的圖像來輔助知識的介紹。而且網路全書對條目的闡釋也比其他工具書詳細,經常需要分成許多的小標題。
網路全書的種類
大網路全書(20卷以上)
小網路全書
網路詞典
綜合性網路全書:主要以非專業讀者為對象
專業性網路全書
編排方式
西方現代網路全書大多按字母順序編排。注重檢索功能的話,一般採用小條目的編纂思想。注重網路全書教育功能的則採用大條目的方式。修訂的方式有再版制、補卷制、出版年鑒和連續修訂制4種 。
網路全書中常見的一些編排方式:
字順編排
分類編排
大類編排,條目按字順編排
條目
網路全書的條目包括標題、正文內容和圖表等。在網路全書的編纂中,條目的命名非常重要。好的命名應該便於檢索,有學者認為條目應該都是獨立的主題,應以方便讀者的檢索為准則。另外,條目的主題應該是客觀形成的,而不是人為擬定的。例如海灣戰爭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狗的神話」則是人為擬定的主題。
條目的命名應該清晰明確,不能含糊不清。例如新型武器,很難界定「新型」的劃分。
網路全書條目的選擇有一些共通性的原則:
獨立主體原則:主體應該是相對獨立的,就像我們去一個公司辦事,我們先想到的是公司的名稱、地址,而不是其中的某個部門。
客觀形成原則:這個主題應該是人們在了解,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客觀形成,為人所熟知,而不是人為擬定的。如創世神話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神話題材類型,但是狗的神話就是一個人為概括的主題。因此缺少公認的規范性和確定性。
單一主題原則:如時間和空間是兩個主題,應該分設。
准確性原則:條目的名稱應該准確的表明條目的主題。
通用性原則:應該使用規范的或約定俗成的名稱
名詞性原則:條目名稱應該是名詞性的,靜止的。如「解放海南島」應該改成「海南島戰役」。
簡要性原則:如使用唐詩,而不用唐代詩歌。
非研究原則:網路全書不是研究論文
非應用原則:網路全書不是為了指導具體的應用
(註:以上內容主要參考文獻2)
網路全書的分類結構以及不斷更新的特點使它非常適合在線或斷線的電腦格式。最近幾年,大多數主要的網路全書都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電子化。基於磁碟(特別是CD-ROM)的出版物擁有攜帶方便、成本低廉的優點。同時,電子網路全書還可以包含各種傳統媒體無法承載的多媒體格式,例如動畫、音像或視像。概念有關聯的文章之間的相互動態鏈接也是一個重要的優勢。在線的網路全書則擁有動態的優點:新的信息幾乎可以立即被呈現,而不用等到下一次的出版。
參見:維基網路,網路
附1:「網路全書」在字典中的解釋
一種大型參考書,採用詞典的形式編排,收各科專門名詞、術語,分列條目,詳細解說,比較完備的介紹文化科學知識。由包羅萬象的綜合性的網路全書,也有專科性的網路全書,如醫學網路全書、工程技術網路全書等。
附2:常見的網路版網路全書
名稱 地址
大英網路全書 http://www.britannica.com/
哥倫比亞網路全書 http://www.bartleby.com/65/
網路全書網 http://www.encyclopedia.com/
自由辭典 http://www.thefreedictionary.com/
加拿大網路全書 http://www.thecanadianencyclopedia.com/
微軟網路全書 http://encarta.msn.com/
維基網路 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en/wiki/Main_Page
中文
中國大網路全書在線 http://www.cndbk.com.cn/
中華網路全書 http://living.pccu.e.tw/chinese/index.asp
智慧藏網路全書 http://www.wordpedia.com/
知識在線 http://www.db66.com/
中文維基網路 https://secure.wikimedia.org/wikipedia/zh/wiki
㈦ 中國真實歷史 到底是三千年還是5000年
中國真實歷史是五千年。
上下5000年的說法源於中國第一本正史--《史記》,司馬遷根據考專察,將屬中國的歷史追溯到虞朝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後來的中國史學家幾乎無條件的贊同這一說法,後來受到國家推廣,成為國人普遍知曉的一種說法。
往前6000年中國是否存在朝代,無法考證,無從確認。
夏朝是真的存在的,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到如今約有近4100年。
拓展資料: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黃」是傳說中上古中國的兩個部落領袖。炎是炎帝,黃是黃帝。炎黃被認為是華夏文明始祖,而漢族(漢朝前為華夏族)則稱為炎黃子孫。炎帝姓姜、是炎帝族的首領,黃帝姓公孫、號軒轅氏。他們居住在中原。與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族發生長期的部落間沖突,最後被迫逃避到涿鹿。
參考資料:中國歷史_網路
㈧ 中國歷史英文介紹(有翻譯)
你可以來去這個網站,源然後你往下拖以後,會看到在左邊,有一個可以更換語言的選項。你點「
中文」,就可以看到中文的翻譯。http://en.wikipedia.org/wiki/Ancient_China
這個網站全是中國歷史。
㈨ wiki的簡介
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於一種人類知識網格系統,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後,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
由於WiKi可以調動最廣大的網民的群體智慧參與網路創造和互動,它是web2.0的一種典型應用,是知識社會條件下創新2.0的一種典型形式。它也為教師和學生的知識共享提供了高效的平台,實現了快速廣泛的信息整合。
Wiki的架構
GeoDNS
這個GeoDNS可能比較新奇,實際上原理很簡單,GeoDNS是一個為BIND寫的40行的小程序,可以讓DNS解析的時候考慮地域因素——讓用戶能夠訪問離他地域最近的Web伺服器。
LVS
LVS 是一個開源的軟體,可以實現 Linux平台下的簡單負載均衡。主要由負載調度器、伺服器池和共享存儲構成。可喜的是,這是一款為數不多的中國人自己編寫的開源軟體(章文嵩發起);可惜的是,LVS目前僅支持Linux。
Squid
Squid大家可能都比較熟悉,Squid是一種用來緩沖Internet數據的軟體。尤其適合像維基這樣的遍布全球,數據中心卻很集中的站點使用。在維基中,Squid緩存分為兩組,一組是文檔內容(多為壓縮的HTML頁面),另一組為媒體內容,主要包括圖片等大一點的靜態文件。目前總計有55台Squid伺服器在維基運行,維基正在准備添加另外的20台。根據維基披露的資料,其中每一台伺服器每秒要處理1000~2500 個http請求,每台伺服器承受100Mb/s~250Mb/s的流量,每台伺服器負責1.4~3.2萬個連接,每台Squid伺服器分配出40GB作為緩存空間。硬體方面,這些Squid伺服器每台都有4塊硬碟,8GB內存。
維基媒體平台
維基所有的項目都運行在維基媒體平台上,這是一個遵守GPL的開源軟體,以PHP寫成。維基本身在使用,但很多別的機構也使用了該軟體平台。在所有125台應用伺服器上都安裝了維基媒體平台,還有40台應用伺服器馬上就要上線,這些應用伺服器都採用了兩顆四核的CPU。這些媒體平台都由一個中心控制台控制,維基可以通過該平台部署某個應用到數百台機器上,非常方便。維基媒體平台非常注重緩存,多數緩存都放在Memcached中。
CDN
維基在美國、荷蘭和韓國分別設有群集,維基CDN會根據來訪IP位置的不同選擇指向最近的群集。
數據存儲
元數據,比如文章修改歷史,文章的鏈接和用戶資料等內容被存放於主資料庫;正文存於外部存儲;用戶上傳的圖片等信息則單獨存放於圖片伺服器。
主資料庫伺服器一共有15台,配置為內存4GB~16GB,6塊73~146GB的硬碟和雙CPU。資料庫中除了有一個主資料庫,還有許多復制的從資料庫,這些主從資料庫並不是按照伺服器個數來劃分的,資料庫都是跨伺服器運行的。
㈩ wiki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先說一下美國的情況吧:
維基網路全書,毫無疑問,是wiki的鼻祖,自2001年1月15日正式成立,由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維持,截至2009年9月時,全球所有維基網路版本的總條目數與編輯次數分別為1,300萬條與7億次,總登記用戶也超越1,900萬人,網站現排名世界第七。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維基網路是一種公益性的發展模式,其大部分的經費來源於第三方組織或個人的捐款。
至於目前國內維基發展情況主要是:
現在國內發展的比較大的維基網站就是互動網路和網路
1、鑒於目前中國互聯網整個的內容偏娛樂化,而維基的內容顯得過於專業,盡管互動網路有很多的內容符合中國互聯網的形勢,但是未來還是會想內容專業化發展。
2、用戶協作意識差。用戶目前對於維基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的,這一方面還需要國內維基網站的大力宣傳
3、商業模式不明確。當前想互動網路這類中國網路網站的商業模式仍不明確,主要是以廣告為主,但廣告沒有體現出網路類網站內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