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十大隱士 古代隱士有哪些
1、「竹溪六逸」
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孔巢文、韓准、裴政、張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徠山竹溪隱居。
六逸同隱的竹溪,位於徂徠山西南麓的乳山腳下,金代明昌年間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徠題刻中有「訪竹溪六逸於乳山」之語。這里峰巒突起,一川縈回,林木棉蒙,鳳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紋如深雕竹葉片片。攀上竹岩,可見到安升卿所書「竹溪佳境」自此沿溪而行。
但見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雜樹生花。這里便是六逸堂故址所在。「迄今人去已千載,流風余韻猶宛然」。而今的竹溪,雖已無復唐代碧玉千竿的勝境,但清流依舊,山月無恙,猶使人時時追懷太白詩仙的遺韻。
2、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著名的醫葯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集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等。號華陽隱居。
3、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4、「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是魏晉年間廣為人們評說的七位士人。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竹林七賢」的言行或褒或貶雖有不同,但都承認「竹林七賢」曾經對我國的文學、哲學以及封建士人的行為准則產生過重大影響。
他們的詩文集中表現著兩個主題:一則是對魏晉時期政治黑暗的強雷不滿,二則是對清新自由的社會人生的渴望與追求。他們七人都有各自的風格特點,在各自的領域都頗有成就。
5、嚴光
嚴光少有高名,曾與光武帝同學。東漢開國後,他改名變姓,隱居鄉野。光武帝派人到處尋訪,終於找到他:披著羊裘,垂釣澤中。光武帝派特使專車,「安車玄纁」,將老同學接到洛陽。嚴光卻在賓館高卧,不願去拜見皇上。
光武帝只好屈尊去賓館見老同學:「子陵啊子陵,你就不願出來助我治理國家嗎?」嚴光說:「帝堯著德,巢父洗耳。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嘛。」光武帝拜老同學為諫議大夫,嚴光堅辭不就,歸隱富春山中。
6、「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術、綺里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
「四皓」這一稱呼最早叫出來的是西漢揚雄,他曾在《自嘲》詩文中寫道:「四皓采榮於南山,仆誠不能與此數公並。」對於「四皓現象」,後世也是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四皓作為一代知識精英,為了「明哲保身」不與外世合作,有「趨利避害」之嫌。
7、顏回
顏回(前523~前490年)春秋末魯國(今山東曲阜)人。字子淵,一作顏淵,孔子的得意門人,以德行堅稱。亦稱顏淵後世也稱作「顏叔」,「顏生」。他貧而好學,篤於存亡,雖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年三十二死,後人稱為「復聖」。
8、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 ,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
9、伯夷、叔齊
商朝末年,北方有一小國叫孤竹國,孤竹國的國王復姓「墨胎」,名叫墨胎初。他生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墨胎允,字公信,謚號「夷」,二兒子名字不詳,三兒子墨胎智,字公達,謚號「齊」。
因為古代兄弟姊妹間排行習慣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所以後世稱大兒子墨胎允為「伯夷」,三兒子墨胎智為「叔齊」。
這兄弟倆都秉性忠厚,謙虛有禮,但是老國王卻比較偏愛三兒子叔齊。按照當時的傳統慣例,應冊立長子伯夷為世子,日後繼承王位,但老國王在臨終前卻把王位傳給了三兒子叔齊,並囑咐叔齊一定要把孤竹國治理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10、許由、巢父
中國歷史上兩位大隱士巢父、許由,他倆共同創造了一樁千古佳話,許由洗耳的故事。堯在考察繼位人時,十分注重接班人的群眾基礎。堯聽說陽城(即當今洪洞)的巢父、許由是大賢者,便前去拜訪。
初見巢父,巢父不受; 繼訪許由,許由也不接受禪讓,且遁耕於洪洞的九箕山中。堯執意讓位,緊追不舍,再次尋見許由時,懇求許由做九州長。許由覺得王位固且不受,豈有再當九州長之理,頓感蒙受大辱,遂奔至溪邊,清洗聽臟了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