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我的世界歷史建築阿房宮

我的世界歷史建築阿房宮

發布時間:2021-03-10 21:43:02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阿房宮」這個建築

有,是真實存在的。+
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專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龍首原西側修建阿房宮,於公元前212年開始建造的天下朝宮,意在建成後,成為秦朝的政治中心。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阿房宮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當於三分二的故宮總面積!(故宮總面積為0.72平方公里)199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就對阿房宮進行了調查和認可,將其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認為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跡」。這表示,阿房宮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更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

❷ 阿房宮的遺跡考查

阿房宮北起今西安市三橋鎮西北之新軍寨、後圍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緣一線,縱長五公里;東以皂河為界,西迄長安縣小蘇村—紀陽村,橫寬3公里,佔地約十五平方公里。
遺址坐落在龍首原往西南延伸的台地上,海拔高度394.2—401.4米。建築遺址密集區,主要分布在三橋鎮以南。在這一區間內,至今保留的地面夯土基址還有20餘處,其中以阿房宮前殿遺址為最大,又以阿房村和紀陽寨兩地的台基最為稠密。建築用的筒瓦、板瓦、瓦當、鋪地磚、圓形和五角形陶質水道、漏斗、原石柱礎等遺物隨處可見。 「阿房」,即「阿城」。位於阿房宮前殿夯土台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屬建築的外垣,先於前殿而施工。當阿房前殿的台基夯築起來之後,首先就在北邊和東西兩邊緣之上築起圍牆。隨後,寬厚結實的北垣就成了建「阿房」的基礎。在今阿房宮前殿遺址西端,有村莊名曰「大古城」、「小古城」。其所處位置,表明「阿城」在「前殿」之外、「阿房宮」之內。
阿城之所以「三面有牆,南面無牆」,同施工技巧和政治形勢有關。從工程學而言,合理安排、提高時效是一條重要的原則。築「阿城」本為設計的內容之一,先三面圍牆,既是「阿房」的前一道工序,也便於現場的管理。「南面無牆」,在於留出人員、材料等進出的通道。當「阿房前殿」建起、門闕完工,再築南牆閉合。可惜秦末亂世,形格勢禁,阿房宮工程被迫廢棄,自然沒有南牆。
20世紀50年代,當地農民在殿址北部取土,曾挖出雲紋瓦當、板瓦、殘磚、石柱礎及陶水管道等建築遺物。考古工作者也多次踏查,看到同樣的情況,說明前殿基址上的北部原來有建築物存在。考古隊在台基的東、北、西三面邊緣上鑽探,發現了牆垣遺跡,證實了「阿城」的歷史存在。 現存一座巨大的長方形夯土台基,西起西安市長安區紀陽鄉古城村,東至巨家莊,經探測實際長度為1320米,寬420米,最高處高約7—9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築台基 。阿房宮前殿相當於三分二的故宮總面積,199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對阿房宮進行了調查和認可,將其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認為阿房宮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奇跡」。
作為一項巨型的系統工程,在施工程序上是把「阿房宮前殿」列入先期工程而首先展開。盡管「前殿」不等於阿房宮,卻是「阿房宮」的主要組成部分,屬於朝宮的重心所在。這種先建宮後築城的作法,似乎是個傳統。如秦孝公「築冀闕,徙都之」,漢長安城也是先建宮後築城的。
前殿東起趙家堡,西至大古城和小古城的,利用龍首塬向西南延伸的余脈再經夯築而成。藉助地勢,隆起土台,當地人成為「郿塢嶺」。最新的鑽探資料顯示,前殿遺址現存地面之上的夯土台基東西長1119米、南北寬400米。通過鑽探和試掘知,原址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面積達50平方米。從秦代地面算起,現存夯土台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質純凈密實,夯層清晰而整齊,層厚7—8厘米,足以看出為承託大殿而具有很大的荷載能力。 2006年03月12日,考古工作者在對陝西阿房宮前殿遺址西面至灃河東岸的大面積調查、勘探基礎上,發掘了上林苑1、2號建築遺址,取得了重要收獲。
上林苑1號建築遺址,位於阿房宮前殿遺址西1150米處,該遺址分為南、北兩部分。遺址南部為宮殿區,其夯土台基已毀壞,現存東西最大長度250米、南北最大寬度45米,面積為11250平方米;北部為園林區,因毀壞嚴重,其范圍已無法確定。考古工作者在對遺址南部宮殿區的西部邊緣進行了發掘,出土遺物以磚、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為主。遺址建築倒塌堆積層內建築材料中板瓦、筒瓦、瓦當都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此外還有大量被火燒毀的牆皮殘塊出土,這些現象都說明該建築遺址曾經遭遇過很大的火災。
上林苑2號建築遺址與1號建築遺址相距僅500米,位於阿房宮前殿遺址西南1200米,是傳說中的「阿房宮烽火台」遺址。該建築分為兩部分,上部為建築,下部為夯土台基。遺址毀壞嚴重,遺存的出土表明該建築應為高台多層建築。
上林苑遺址還發掘面積440平方米,一條20米長蜿蜒壯觀的漢代地下排水管道。離漢代地下排水管道東邊幾米遠,考古人員發現了一處戰國秦時期牆基遺址。牆基遺址南北長近40米,寬約3.5米,高1.5米。考古人員在厚大的牆基西側發現,牆裡面還穿過一條排水管道。牆基遺址東邊約百米遠一個高大的夯土台基,正是上林苑一號遺址——紀陽寨遺址所在地。 阿房宮前殿遺址東500米處,有一座高大的土台,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當地人稱其為「始皇上天台」,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跡之一 。2006年12月18日,經過對阿房宮前殿遺址東側30多平方公里近一年的考古調查、勘探與部分發掘,考古學家發現,傳說的秦始皇上天台遺址實際上是戰國秦時期營建的上林苑中的一處宮殿建築群。
考古人員對高台建築南面坡進行了解剖式發掘,以其為核心,東面、西面、北面均發現附屬建築,地下則發現了多處由陶水管道鋪就的排水設施。高台建築的南面沒有建築遺跡,但考古工作者在地下約1米處發現有沙層分布,據此推斷:該處應是古代河道或湖泊,很可能是古人登高臨水的園林景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認為,上天台遺址的核心是一座高台宮殿建築,下為夯土台基,上為宮殿建築,應是一座可分為底、中、頂三部的高台宮殿建築。這與秦都咸陽宮一號宮殿建築遺址的形制基本相同,是較典型的戰國高台宮殿建築。從考古學角度看,這處遺址是秦國在上林苑建造的一處以高台建築為核心的宮殿群。

❸ 請問阿房宮的原址在哪裡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咸陽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可見阿房宮確為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
阿房宮究竟有多大?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咸陽。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一生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屬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全用夯土築起,當地人稱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邐不斷,形成一長方形台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當地稱為「郿塢嶺」。這兩處地方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跡。
瑰麗阿房宮在哪裡?拷問阿房宮的存在
當我們終於等來有史第一次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發掘,當我們首次發現「保存完整的秦宮鋪瓦屋頂」,尤其是,當我們熱火朝天於「項羽燒沒燒阿房宮」論戰不休時,那如詩似幻般的阿房宮,真的有過嗎?
考古專家談阿房宮考古成果發布後的是是非非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領隊李毓芳說,她連日來「已被國內個別所謂的專家弄得頭都疼了」。提起近來阿房宮遺址考古成果發布後引來的是是非非,她說:「我可以肯定並且斬釘截鐵地說,阿房宮前殿遺址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痕跡,項羽當年燒的是秦咸陽宮的建築,而不是阿房宮的前殿!」
考古專家:「項羽沒燒阿房宮」說法無誤
近日,有媒體刊發「項羽沒燒阿房宮有誤」的消息,記者就此采訪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專家。從他們那裡記者再次得到確認:「可以肯定地說項羽沒燒阿房宮,應該為項羽平反。」
阿房宮與「硬改歷史」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我國秦代重要宮殿建築阿房宮是被西楚霸王項羽付之一炬的。直到公元2003年的今天,考古專家從阿房宮遺址發掘現場一直沒有找到炭灰的痕跡,才初步斷定阿房宮並非毀於大火,從而排除了項羽「縱火」的嫌疑。那麼,項羽為什麼會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專家:阿房宮是半拉子工程 未現被燒痕跡
專家分析認為:阿房宮可能是基礎打好了,但宮殿沒有完全蓋好。當時修阿房宮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勞動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沒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宮的活也就沒完。這次考古沒有找到封頂的東西也是一個佐證。從另外一個側面分析,阿房宮沒修好,也就沒有什麼好燒的。」
阿房宮進行歷史上首次科學發掘 將揭開神秘面紗 (資料來自華夏經緯網)
經過我國考古工作者一年時間的勘探和發掘,舉世聞名的秦阿房宮遺趾前殿夯土台基的范圍已經基本確定,其前殿遺址南北部邊緣的結構也初步摸清,同時首次發現了秦阿房宮前殿附屬宮完整組合的板筒瓦屋頂,沉睡兩千多年、氣勢磅礴的阿房宮正在向世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為」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秦阿房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建築之一。根據勘探發掘確定,僅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積5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據考古專家推算,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面積規模與史書記載的「東西長500步,高達數十仞,殿內舉行宴饗活動可坐萬人」所描寫的基本一致。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北部的邊緣為檯面結構,最高處有宮牆,牆的側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狀和板狀瓦片,考古專家介紹說,這些出土的瓦片時代應為秦和西漢早期,說明遺址的始建年代為秦代,漢代作為上林苑的一部分繼續在使用.前殿遺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則較低,略呈向南傾斜坡狀。在台基南邊沿還有一條東西向壕溝,在壕溝南側,發現一處鋪瓦的屋頂痕跡,殘留的鋪瓦范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由西向東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長為58-62厘米,寬44-51厘米,充分顯示了秦代建築的宏偉巍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指出,這是秦代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
據介紹,在整個前殿的發掘中沒有發現有火燒土的痕跡,迄今沒有證據表明阿房宮曾經歷過大火燒毀。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阿房宮的科學勘探發掘。阿房宮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給遺址的保護提供全面准確的科學依據,從去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截止目前,勘探面積20萬平方米,試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中

❹ 阿房宮的建築面積是多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在消滅六王統一全國以後,自以為德過三皇,功高五帝。他為鞏固皇權、體現皇帝的尊嚴以及供自己享用,在首都咸陽大興土木,建宮築殿,其中所建宮殿中規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認為都城咸陽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宮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古宮殿。

阿房宮集中了當時全國各地宮殿建築的優點,規模空前,氣勢宏偉,它「離宮別館,彌山跨台,輦道相屬」,景色蔚為壯觀。《史記》記載:「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悶,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對於阿房宮的恢宏之勢,《漢斗·賈山傳》中也有如下記載:「起咸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鍾鼓帷帳,不移而具。又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撓,為宮室之麗至於此。」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後來,秦末起義軍項羽率部進入咸陽,項羽的部下「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朝宮化為一片焦土。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那麼,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阿房」這一古怪的名字又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對此,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我們查考史書,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注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里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台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P可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台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台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由此可見,以上幾種觀點都是論有所據,言之成理,並又都能自圓其說。因此在沒有發現更新的確實有說服力的材料以前,很難斷定孰是孰非。所以,對於這座千古留名的著名宮殿當時究竟為何取名阿房,阿房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至今只能說仍是個沒有定論的歷史之謎。

阿房是中國的文化,而歷史上,項羽火燒阿房,則另人百思不得其解.

❺ 阿房宮 的歷史和規模

1.阿房宮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
2.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修建的新朝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們是中國首次統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華夏民族開始形成的實物標識 。遺址范圍東至皂河西岸,西至長安區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里,北至車張村、後圍寨一代,總面積15平方公里。
3.1961年3月4日,阿房宮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1年被聯合國確定為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屬於世界奇跡。

❻ 阿房宮建在什麼地方現在有一點遺址遺物嗎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咸陽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唐代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可見阿房宮確為當時非常宏大的建築群。楚霸王項羽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
阿房宮究竟有多大?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咸陽。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一生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地考察,確認秦阿房宮遺址建築規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築中名列第一,屬世界奇跡和著名遺址之一,被譽為「天下第一宮」。
今阿房村南附近,有一座大土台基,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全用夯土築起,當地人稱為「始皇上天台」。阿房村西南附近,夯土迤邐不斷,形成一長方形台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當地稱為「郿塢嶺」。這兩處地方是阿房宮遺址內最顯著的建築遺跡。
瑰麗阿房宮在哪裡?拷問阿房宮的存在
當我們終於等來有史第一次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發掘,當我們首次發現「保存完整的秦宮鋪瓦屋頂」,尤其是,當我們熱火朝天於「項羽燒沒燒阿房宮」論戰不休時,那如詩似幻般的阿房宮,真的有過嗎?
考古專家談阿房宮考古成果發布後的是是非非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工作隊領隊李毓芳說,她連日來「已被國內個別所謂的專家弄得頭都疼了」。提起近來阿房宮遺址考古成果發布後引來的是是非非,她說:「我可以肯定並且斬釘截鐵地說,阿房宮前殿遺址沒有發現被大火焚燒的痕跡,項羽當年燒的是秦咸陽宮的建築,而不是阿房宮的前殿!」
考古專家:「項羽沒燒阿房宮」說法無誤
近日,有媒體刊發「項羽沒燒阿房宮有誤」的消息,記者就此采訪秦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專家。從他們那裡記者再次得到確認:「可以肯定地說項羽沒燒阿房宮,應該為項羽平反。」
阿房宮與「硬改歷史」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我國秦代重要宮殿建築阿房宮是被西楚霸王項羽付之一炬的。直到公元2003年的今天,考古專家從阿房宮遺址發掘現場一直沒有找到炭灰的痕跡,才初步斷定阿房宮並非毀於大火,從而排除了項羽「縱火」的嫌疑。那麼,項羽為什麼會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專家:阿房宮是半拉子工程 未現被燒痕跡
專家分析認為:阿房宮可能是基礎打好了,但宮殿沒有完全蓋好。當時修阿房宮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勞動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沒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阿房宮的活也就沒完。這次考古沒有找到封頂的東西也是一個佐證。從另外一個側面分析,阿房宮沒修好,也就沒有什麼好燒的。」
阿房宮進行歷史上首次科學發掘 將揭開神秘面紗 (資料來自華夏經緯網)
經過我國考古工作者一年時間的勘探和發掘,舉世聞名的秦阿房宮遺趾前殿夯土台基的范圍已經基本確定,其前殿遺址南北部邊緣的結構也初步摸清,同時首次發現了秦阿房宮前殿附屬宮完整組合的板筒瓦屋頂,沉睡兩千多年、氣勢磅礴的阿房宮正在向世人揭開她的神秘面紗。
被唐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描寫為」復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的秦阿房宮是一處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也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建築之一。根據勘探發掘確定,僅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現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積50平方米,是迄今所知中國乃至世界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夯土基趾。據考古專家推算,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面積規模與史書記載的「東西長500步,高達數十仞,殿內舉行宴饗活動可坐萬人」所描寫的基本一致。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阿房宮前殿遺址夯土台基北部的邊緣為檯面結構,最高處有宮牆,牆的側面堆有大量倒塌的筒狀和板狀瓦片,考古專家介紹說,這些出土的瓦片時代應為秦和西漢早期,說明遺址的始建年代為秦代,漢代作為上林苑的一部分繼續在使用.前殿遺址夯土台基的南部則較低,略呈向南傾斜坡狀。在台基南邊沿還有一條東西向壕溝,在壕溝南側,發現一處鋪瓦的屋頂痕跡,殘留的鋪瓦范圍東西長3.06米,南北寬3米,由西向東筒瓦存6行,板瓦5行.筒瓦通長為46-54厘米,厚1.2-2厘米,板瓦通長為58-62厘米,寬44-51厘米,充分顯示了秦代建築的宏偉巍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專家指出,這是秦代考古的一個重大發現.
據介紹,在整個前殿的發掘中沒有發現有火燒土的痕跡,迄今沒有證據表明阿房宮曾經歷過大火燒毀。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阿房宮的科學勘探發掘。阿房宮遺址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保護形勢日益嚴峻.為了給遺址的保護提供全面准確的科學依據,從去年10月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建了阿房宮考古工作隊。截止目前,勘探面積20萬平方米,試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考古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中。

❼ 阿房宮到底建沒建成

2006年考古隊經過漫長的考察,以每平米五個探洞這樣密集的探查下,除了發現土夯之外,沒有其他。
因為怕疏忽,專門把土質送到一顯微鏡專家那裡,用顯微鏡檢測,但依舊沒有發現因焚燒而產生的碳化物。
而且在考察過程中,只有在咸陽宮舊址上發現了焚燒的痕跡,其他地方並無焚燒痕跡。相傳的當年項羽燒阿房宮,恐怕只是人們的想像,阿房宮從來就沒有被燒毀過的證據,而咸陽宮確實被項羽燒毀。
根據歷史資料中的鳳毛麟角,還有所記錄的時間上來看,得出最後可信度很大的結論:幾千年來人們所傳說的阿房宮並非是不存在,而是根本沒有建完。
秦始皇征七十萬苦力用了四年時間只建好了堅如磐石的土夯,最後秦始皇到死都沒有建成阿房宮,秦二世為了完成先皇遺願,又召集苦力打算建完阿房宮,而當時各地已經開始紛紛起義,最終還是沒有建成。
而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裡面的描述,只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之中,或者說,阿房宮根本沒有建完。
至於《史記·項羽本紀》中只是說「燒秦宮室(即咸陽宮),火三月不滅」,並未提及阿房宮。

❽ 現在的阿房宮遺址是秦朝的遺址嗎還是後建的 阿房宮被燒了嗎

現在的阿房宮遺址不是秦朝的遺址,現在的阿房宮遺址是後人修建的,阿房宮沒有被燒。

阿房宮是秦王朝的巨大宮殿,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帶,始建於公元前212年。阿房宮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國力日益強盛,國都咸陽人口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開始營造朝宮,即阿房宮。由於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時只建成一座前殿。其規模之大,勞民傷財之巨,可以想見。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胡亥繼續修建。

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說法流傳了約兩千年,但最近考古工作者在阿房宮前殿遺址20萬平方米的勘探面內只發現了幾處紅燒土遺跡。專家認為,這表明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8)我的世界歷史建築阿房宮擴展閱讀: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始皇本紀》中說: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殿下可以樹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巔建宮閥,又修復道,自阿房宮渡過渭水直達咸陽。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里,秦尺約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690米,南北深115米,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相傳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

宮中珍寶堆積如山,美女成千上萬,秦始皇一生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漢書·賈山傳》記載阿房宮整個的規模「東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還保存著面積約六十萬平方米的阿房宮遺址。

可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宮殿建築。

閱讀全文

與我的世界歷史建築阿房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