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鋼琴在中國歷史
鋼琴發源於歐洲,十七世紀末,義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發明的一種類似現代鋼琴的鍵盤式樂器。
② 中國鋼琴製造加工業發展史
德系的產品來講,煙台產的金斯伯格在中國是最為成熟的,是中國最早德系鋼琴企業,也是經貿委在三十年前由國家層面引進的,德系的市場佔有率在亞洲排首位。國內的歐系列市場很亂,盡量選擇老廠,大廠,有市場佔有率保障的歐系產品,金斯伯格,德系市場佔有率大,三十多年的老廠,全國前五的大廠,國家引進的德系品牌。
這是鋼琴的品牌么?如果聽的很少就要注意一些了,德系的選擇盡量考慮市場佔有率大,工廠可靠的,有一定歷史的產品,建議考慮下金斯伯格,中國最好的德系鋼琴廠生產,十年陳木機芯,國內目前無一做到。如果考慮德系的品牌,一定要選擇比較可靠的,有歷史有實力的廠家。建議看看金斯伯格吧,三十多年的老廠,國內德系市場佔有率大,完全德國標準的生產體系。德系琴金斯伯格比較正規一點,完全是德國大師克勞斯芬納的設計,中國五大鋼琴廠出品,標准比較高。
③ 鋼琴是怎麼傳入中國的
對中國人而言,鋼琴是典型的「舶來品」。鋼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大約在歐洲中古時期,陸續出現不同型制、不同結構的鋼琴雛形,今天統稱為「古鋼琴」。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耶穌會教土、學者義大利人利瑪竇(MathieuRicci,1552—1610年)經澳門到中國廣東的肇慶,給肇慶天主教堂——仙花寺帶來了一台古鋼琴。這就是有史記載最早傳人中國內地的古鋼琴之一,為17世紀義大利製造的長方形琴身的哈普希卡古鋼琴。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12月20日,利瑪竇首次踏進北京城。次日,利瑪竇率領數名神父,帶著包括那架古鋼琴在內的貢品進宮覲見明神宗朱翊鈞。在眾多貢品中,中國^喚作「鐵弦琴」,又稱「西琴」、「雅琴」或「七十二弦琴」的古鋼琴最令朱翊鈞驚嘆不已,隨即想聽聽它的聲音,遂命四名太監向與利瑪竇同來的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Pantoja·Didaco de,1571-1618年)學了一個月彈奏法。太監們演奏自g樂曲由利瑪竇特意編寫配上八首有關倫理和培養良好品行的中文歌詞,並冠以富有中國韻味的標題《西琴曲意八》。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對西方科技、文化惑興趣的帝王之一,而且還有親身學習西方音樂的實際行動。史料記載,1673年,經人推薦,。葡萄牙傳教徐日升thomas Pereira,1645一1708年)應召擔任康熙帝的音樂教師,教授西方樂理和古鋼琴。1703年,康熙帝尚能在古鋼琴上彈奏中國古琴曲《普奄咒》,足以表明東西方音樂在康熙帝身上融會貫通。
生於義大利北部古城帕多瓦的一名出色的羽管鍵琴製作家巴托洛梅奧-克利斯多佛利(1655—1730年)年近不惑時在總結了古鋼琴的優缺點後,於1709年(一說1711年)在羽管鍵琴上安裝了用槌擊弦的鍵盤機械,奠定了現代鋼琴的基礎,克利斯多佛利也被公認為現代鋼琴的發明人。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後,英商認為中國是個廣大的市場,英國曼切斯特商人運入一批現代鋼琴來到廣州;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條件下,並不存在想像中的鋼琴市場。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中國上海、北京等地辦起教會學校,開始有民間的鋼琴教學活動。鋼琴真正在中國大地站住腳、取得社會性的地位,是在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運動當中實現的。我國真正的鋼琴工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1949年6月1目,新中國第一家樂器工廠人民藝術服務社在北京創建。1950年,人民藝術服務社更名為新中國樂器工廠。之後,上海、營口、廣州等地也先後建立了鋼琴生產企業。
④ 鋼琴的歷史
市場中的品牌繁雜,本文通俗講一下鋼琴品牌的大概脈絡。
一,起源在歐洲
鋼琴品牌的起源是在歐洲,1960年之前,鋼琴品牌是歐洲鋼琴一家的天下。主要集中在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捷克,最繁榮的時代是在1880---1930之間。
自從1930年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大蕭條開始,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之後歐洲鋼琴品牌再也沒能達到那個時代的高度。
1960年之前這個時期,我們中國人所能熟悉的品牌是貝森多夫,貝西斯坦,博蘭斯勒,斯坦威,韋伯,賽樂爾,佩卓夫等。
二,鋼琴品牌成熟發展在美國
1960年開始,美國鋼琴消費市場開始繁榮,從此美國市場成為鋼琴行業的晴雨表。
從1965年開始到1985之間,是日本鋼琴入侵美國市場的大時代,也造就了卡瓦依與雅馬哈兩大日系產品的競爭發展史。在這個時代,整個世界的鋼琴行業,也只有這兩大日系產品最為耀眼。
韓國鋼琴是1980年開始入侵美國市場的,代表的品牌是英昌與三益。尤其是英昌鋼琴(屬於韓國現代集團),在90年代達到了15萬台世界第一的產量,90年代初期成為韓系鋼琴的最頂峰。
歐洲鋼琴在90年代也曾努力的再次打進美國市場,但由於匯率問題,以及在價格與質量的平衡中,一直無法與日韓系對抗。雖然他們的產品很好,但銷量一直不高。
中國製造也沒有落後,與2000年開始侵入美國市場,目前中國製造的鋼琴佔美國新鋼琴銷售的三分之一。美國市場中,最有代表性的國產品牌為海倫與珠江。
三,中國鋼琴市場
雖然中國鋼琴品牌市場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毫無疑問,目前中國卻是世界鋼琴市場中最大的蛋糕。
中國近代鋼琴起步與1950年,國家政府規劃了東北(諾的斯卡),廣州(珠江),北京(星海),上海(施特勞斯)四個鋼琴製造廠。到了80年代末,中國政府開始對外放開外資經濟,增加了煙台(金斯波格)鋼琴生產基地。從此形成中國五大鋼琴廠。
90年代開始,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社會文化開始繁榮,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對於鋼琴需求開始爆發。趁著這股春風,加上原產國的勞動力成本飛漲,93年韓國現代集團的英昌鋼琴進駐天津,韓國三益鋼琴跟進,但在上海投資不算順利,後來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印尼生產鋼琴,獲得了轉機。95年開始日本的卡瓦依,雅馬哈相繼進入中國,從此日韓系,迅速佔領了中國的中高端市場。
四,歐洲鋼琴的現狀
歐洲鋼琴在近50年間的發展並不算很順利,翻開歐洲鋼琴這50年的歷史,許多都是關閉,並購的信息,200家的鋼琴企業,目前能在歐洲正常生產的只有二十幾家。而且其中一些企業的產權,或者股權,已經掌握在亞洲企業的手中。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歐洲鋼琴第一流的品質。
這些歐洲知名品牌為了能夠更好生存,開始拉低自己的生產線,並在全球尋找合作人,利用當地企業的低廉勞動力與資金,生產價格更為適宜的產品,以尋求生計。
由於勞動力成本的原因,西歐的一線鋼琴製造商開始向東歐發展,製造第二集團的產品,例如貝西斯坦Bechstein旗下的波西米亞Bohemia,霍夫曼Hoffmann,以及西米爾Schimmel旗下的Vogel沃格爾,這些國家例如捷克,波蘭,他們的社會制度,行為規范,生產質量都與西歐相接近。(但東歐一些鋼琴產品的配件很有可能是中國製造,在東歐組裝)
另外就是與亞洲的鋼琴企業展開合作,生產品質相對東歐要低一些的子系列產品,製造第三集團的產品,例如,某某品牌的旗下產品。
以上都屬於各種形式的歐洲產品,品質檔次不同,雖然有些亂,但在質量方面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可很不幸的是,中國目前大部分所謂的歐洲鋼琴,實際與以上的形式沒有半點關系,只是簡單注冊了一個洋名字,中小企業生產而已,也成為了暴利琴與回扣琴的代表,這也引起了德國鋼琴協會借2012年上海樂器展覽,到中國集體打假的事件。
總結:
目前中國的鋼琴市場。國產鋼琴主要是廣州珠江,北京星海,寧波海倫,宜昌長江。韓系產品為天津英昌,印尼三益。日系為宜昌卡瓦依與杭州雅馬哈。德系產品,比較混亂,魚龍混雜,目前市場比較正規一些的是金斯波格,韋伯,艾賽克斯,賽樂爾等,他們的資金合作,產品的設計,生產基地工藝能力,等方式各不相同,但起碼血緣是正規的。
這些產品,珠江,星海在中低端市場優勢很大,日韓系,國產海倫在中高端市場投入很大,另外原裝進口的日系產品,與少量的歐洲原裝產品,占據了中國頂端市場。
⑤ 古代鋼琴是哪一年傳入中國的
對中國人而言,鋼琴是典型的「舶來品」。鋼琴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大約在歐洲中古時期,陸續出現不同型制、不同結構的鋼琴雛形,今天統稱為「古鋼琴」。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耶穌會教土、學者義大利人利瑪竇(MathieuRicci,1552—1610年)經澳門到中國廣東的肇慶,給肇慶天主教堂——仙花寺帶來了一台古鋼琴。這就是有史記載最早傳人中國內地的古鋼琴之一,為17世紀義大利製造的長方形琴身的哈普希卡古鋼琴。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12月20日,利瑪竇首次踏進北京城。次日,利瑪竇率領數名神父,帶著包括那架古鋼琴在內的貢品進宮覲見明神宗朱翊鈞。在眾多貢品中,中國^喚作「鐵弦琴」,又稱「西琴」、「雅琴」或「七十二弦琴」的古鋼琴最令朱翊鈞驚嘆不已,隨即想聽聽它的聲音,遂命四名太監向與利瑪竇同來的西班牙傳教士龐迪我(Pantoja·Didaco de,1571-1618年)學了一個月彈奏法。太監們演奏自g樂曲由利瑪竇特意編寫配上八首有關倫理和培養良好品行的中文歌詞,並冠以富有中國韻味的標題《西琴曲意八》。清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不僅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對西方科技、文化惑興趣的帝王之一,而且還有親身學習西方音樂的實際行動。史料記載,1673年,經人推薦,。葡萄牙傳教徐日升thomas Pereira,1645一1708年)應召擔任康熙帝的音樂教師,教授西方樂理和古鋼琴。1703年,康熙帝尚能在古鋼琴上彈奏中國古琴曲《普奄咒》,足以表明東西方音樂在康熙帝身上融會貫通。 生於義大利北部古城帕多瓦的一名出色的羽管鍵琴製作家巴托洛梅奧-克利斯多佛利(1655—1730年)年近不惑時在總結了古鋼琴的優缺點後,於1709年(一說1711年)在羽管鍵琴上安裝了用槌擊弦的鍵盤機械,奠定了現代鋼琴的基礎,克利斯多佛利也被公認為現代鋼琴的發明人。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後,英商認為中國是個廣大的市場,英國曼切斯特商人運入一批現代鋼琴來到廣州;但是,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條件下,並不存在想像中的鋼琴市場。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中國上海、北京等地辦起教會學校,開始有民間的鋼琴教學活動。鋼琴真正在中國大地站住腳、取得社會性的地位,是在20世紀初的「學堂樂歌」運動當中實現的。我國真正的鋼琴工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後逐漸發展起來的。1949年6月1目,新中國第一家樂器工廠人民藝術服務社在北京創建。1950年,人民藝術服務社更名為新中國樂器工廠。之後,上海、營口、廣州等地也先後建立了鋼琴生產企業。
⑥ 鋼琴上的發展歷史(主要經過哪幾個時期)
鋼琴( piano )一直被譽為是西方樂器王國中一頂瑰麗的皇冠,鋼琴從它問世,發展到現代鋼琴的結構,經歷了五百多年的歷史。五百多年鋼琴結構的演變歷史,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十六世紀以前的擊弦古鋼琴,這就是歷史上說的德西馬琴,克拉維卡古鋼琴等。當時的琴弦裝配於縱面方面,開始幾乎為同等長度。倫敦的博物館中還藏有這種老式的克拉維卡古鋼琴 , 音域為 21/2 個八度音程,只有二十到三十個琴鍵。十六世紀後鋼琴結構出現了重要進化,產生了羽管架式的鍵盤鋼琴。十八世紀初鋼琴的內在結構又發生了重大的演變,這就是槌擊鋼琴的問世,把敲擊琴弦的木槌與鍵盤連結成一體 , 初步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鍵盤鋼琴。
鋼琴結構演變進化的歷史,鋼琴製造工藝與技術的發展歷史同西方音樂的發展史,同文藝復興後的巴洛克音樂 ﹑古典派音樂﹑浪漫主義音樂發展的歷史 ,與同一時期誕生的許許多多音樂家傑出的貢獻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鋼琴結構的演變歷史與鋼琴製造發展的歷史,孵化了一大批歷史上永遠也不會磨滅的西方傑出的鋼琴家,或者從另一個側面也可以說,十六世紀文藝復興後的西方音樂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鋼琴結構的演變與鋼琴製造技術的發展。鋼琴製造工業在近代,成了西方少數幾個成熟工業種類之一。
十六世紀以前的古鋼琴,歷史上很少有記載。有人估計可能在十二至十四世紀就已經有了克拉維卡的古鋼琴。真正有記載起始於十六世紀。當時的結構非常粗劣,為一個封閉的薄木盒,長方形,無琴架。琴弦為普通的銅絲與鋼絲,低音部分為銅絲,高音部分為鋼絲。開始時幾乎同等長度。用木槌敲擊琴弦。起初沒有琴橋,後來逐步演變成有琴橋的多弦琴。由於歷史上記載很少,又沒有相應的圖片資料,而且使用這種古鋼琴的人也非常少。但,正是這種古鋼琴,成了現代鋼琴的源頭和雛形。
義大利文藝復興,首先在文學 ﹑繪畫﹑建築等領域內 ,稍遲一些在音樂領域內。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主要是教堂音樂,而聲樂又支配著教堂音樂,器樂的音樂形式還很不時興。一直到巴洛克時期出現了以巴洛克建築命名的巴洛克音樂。巴洛克音樂講究輝煌的效果,華麗的裝飾。巴洛克音樂的節奏感特別強烈 ﹑活躍﹑持續和反復 。
⑦ 鋼琴什麼時候出現在中國
鋼琴作為有300年歷史的西洋樂器,傳入中國也已有近200年的歷史。最早是在明朝,從英國傳入我國。但是鋼琴以一定的規模進入中國卻是19世紀中葉。說來令人扼腕,如此美好的樂器,竟是伴隨著洋人的堅船利炮,在鴉片戰爭的硝煙中進入中國,更由於國人對它的陌生,及其演奏技巧的艱深,更由於聽慣了絲竹管弦的耳鼓,初聞鋼琴之聲,不免感到怪異和單調。然而鋼琴畢竟是鋼琴,它不僅在異國他鄉的東方古國站住了腳跟,在20世紀初還在上海建立了鋼琴組裝廠,雖然主要的零件是從英國運來,畢竟說明了那時在我國鋼琴有一定的需求量,並且在生產過程中為後來我國自己的鋼琴工業培養了技術人才。
中國的鋼琴製造業始自中國建立之後的1950年。當時的北京新中國鋼琴廠(北京鋼琴廠的前身)於1950年10月製造了完全由自己生產的第一台國產立式鋼琴。至此,鋼琴在中國掀開了新的篇章。1980年全國年產鋼琴不過萬台,而自1980年始到2000年的20年間,全國鋼琴產量已發展到26萬台。與此同時,鋼琴的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每年都有數十萬琴童通過各地舉辦的各種考級。中國琴童在國際鋼琴比賽屢獲大將也是平常事,18歲的李雲迪更在新世紀初捧回了空缺兩屆的肖邦比賽大將。這一獎項的級別無異於電影界的奧斯卡、體育界的奧運會、學術界的諾貝爾,它證實了中國持續了近20年的鋼琴熱,不是一種盲動,不是一種風潮,而是中國人那含蓄而內向的性格,他使數十萬琴童與鋼琴融為一體。雖然他們不能都成為鋼琴家,但鋼琴對他們的性格的形成、素質的提高及未來生活的豐富多彩是大有益處的。
⑧ 中國現存鋼琴生產史
珠江,星海,哈曼尼是一定的了。英昌,海倫,摩德利。。。。
⑨ 談中國近代鋼琴音樂的發展史
中國鋼琴音樂的風格通過幾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經在我國20世紀鋼琴音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得到基本確立,但各個時期對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認識以及所體現的具體內涵也是各有所異的,卻呈現出一種不斷發展完善的趨勢。以民族化為主線不斷追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已形成中國鋼琴音樂風格演進的主要脈絡。由於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風格」的作曲理論體系等諸多的因素,距離我們建市「中國鋼琴學派」而擠身於世界鋼琴藝術之列的目的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討20世紀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的發展歷程,追尋中國鋼琴音樂民族風格、民族意蘊的形成軌跡,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20世紀是中國鋼琴音樂發展極為重要的歷史時期,中國鋼琴音樂由萌芽起步到繁榮的各個歷程都是在這一時期得以完成。探究20世紀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軌跡以及各個不同時期的創作理論與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其風格的演進是由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組成的,這幾個階段對中國鋼琴音樂風格的認識以及所體現的具體內涵是各有所異的,呈現出一種不斷發展完善的趨勢:1949年前基本上可分為萌芽起步期和藝術創作雛形期,鋼琴音樂作品所呈現出一種共同的風格特徵,即把具有民族音調作為追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的重要手段。這一時期對風格的認識尚處於形式化的階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17年,是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初步繁榮期,追求鋼琴音樂的「中國風格」的主要手段是引用我國傳統的民間曲調與創作具有民族音調的旋律。傳統音樂的鋼琴改編及和聲的民族化探索,成為這一時期創作的主流。文革期間雖然鋼琴改編曲是鋼琴音樂惟一的創作形式,可鋼琴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卻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一時期可謂鋼琴音樂風格的轉折期。盡管如此,這兩個時期的二十幾年間,對風格的認識同樣是片面的理解,依然處於形式的層面。直到1977年以後,鋼琴音樂的創作才擺脫了思想意識形態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