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一種方法在翻譯文化負載詞語時最適當
http://wenku..com/link?url=hdpJiXXnyAxnU756fR5mqKC3--QObjwZgj97K7iaCSrJyQxxxiBnq 上有詳盡的描述,你可以參考一下。
㈡ 請從文化意識角度出發分析以下譯例中譯者採取的翻譯策略:紹興是越瓷的產地.
第一則翻譯講的是中國的茶文化,涉及了中國的五種茶,分別為紅茶,花茶,烏龍茶,綠茶和磚茶。
其中紅茶翻譯為Black tea,這就和中國茶文化傳播到世界的歷史有關系了,不過說法眾多,其中一種是說在1689年,英國在中國廈門大量收購中國茶葉,所收購的武夷山紅茶顏色較深,且以黑色條索、黑色葉底為主要特徵,從此大量的武夷茶流入英國,取代了原有的綠茶市場,且很快成為西歐茶的主流,在貿易之時就被譯作Black tea,故而black tea被稱為紅茶。
第二個花茶翻譯成Scented tea,而不是Flower tea,本人認為是因為Scented tea的翻譯目的在於突出花茶的特點,內質香氣鮮靈濃郁,具有明顯的鮮花香氣,這是花茶的特點,同時花茶的原料並不都是花朵,也可以用植物的葉子果實等。
而烏龍茶譯為Wulong tea,同時在後邊加以解釋,因為是用漢字拼音翻譯,外國人一定不明白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茶,就和直接用NeZha來翻譯電影《哪吒》是一個道理,所以在後面解釋烏龍茶是半發酵茶。
那綠茶就通俗易懂了,Green tea,從茶的顏色這一角度,讀者可以直接了解到綠茶的概念和信息。
最後一個磚茶,中文的意思是說像磚一樣的茶,磚茶經過蒸壓,最後形成像磚一樣緊實的茶,那Brick tea,形象生動,但讀者會好奇,這個茶是用磚做成的嗎?所以譯者在後面加上注釋,以免誤會。所以在翻譯茶名時,要從不同方面和角度考慮,是從茶的顏色,特性,味道還是其他方面翻譯。
第二則,紹興是越瓷的產地,這句話中有兩個文化元素,紹興和越瓷,重點在於越瓷的翻譯,譯者直接用越的拼音,直接了當,同時譯者也考慮到讀者的文化障礙,會不清楚Yue porcelain是什麼,所以譯者解釋了一下,後面的說明,不僅解釋了Yue porcelain,還增加了文化背景和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則中涉及「雲外流春」「蘇東坡」兩個文化元素,譯者對這兩個詞採取了漢語拼音直譯,但同時增加了解釋,提供了文化背景。第一個雲外流春,就體現了中國詩詞語言的悠揚韻味和獨特的表現手法,而譯者對於「流」字的處理用了flow,保留其韻味,讓人讀了也有畫面感。而「蘇東坡」這個詞,譯者不僅簡單解釋了一下,還加入了宋朝的時間和概念等文化元素,使得內容充實豐富。
㈢ 蘇慧廉的論語譯本是專著嗎
《論語》是中國儒家經典代表作,其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等核心思想。19世紀以來,西方傳教士開啟了英譯《論語》的實踐,不僅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也為世界人民帶來了治世警言。作為一名英國新教傳教士,蘇慧廉在中國溫州兢兢業業傳教26年。在繼承前輩傳教士的優良譯略基礎之上,積極投身到典籍英譯實踐中去,他的《論語》譯本成為牛津大學最為認可的中國典籍翻譯作品。首先,蘇慧廉熱愛中文和中國文化,以平白樸實之言為西方讀者再現《論語》中的原汁原味。因此,原文本中的語言和生態文化負載詞多以異化策略中的直譯或音譯加註釋的方法呈現出來。其次,蘇慧廉結合了歸化和異化的翻譯策略處理社會文化負載詞,既保證了譯本的可理解性,又為讀者呈現了異域文化。再次,從譯者角度出發,蘇慧廉雖崇尚儒家文化,奈何深受自身身份和諸多因素影響,其無法公正地對待兩國文化。尤其是在處理含有文化寓意或文化意象的物質負載詞時,蘇慧廉多採用歸化翻譯策略中的替代和省略,譯文帶有明顯的西方文化傾向。
㈣ 什麼是文化負載詞
文化負載詞又稱文化獨特詞、文化內涵詞,它深深打上了某一語言社會的地域和時代烙印,是表示某一種文化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的詞(片語)。
這類詞不僅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且「只存在於某一種文化中,在另一種文化中是空白的」。正是由於我有你無的特性,它們往往是跨文化交流和翻譯的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由三部分構成:句法、語義和語用。其中語義,也就是包括詞和片語在內的詞彙意義最為重要,因為詞彙意義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包括生產生活習慣、行為規范、價值觀念、文學藝術和科學成就等。「
一個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能代代相傳,不斷發展,主要靠的是語言這個文化符號中的詞彙系統。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和變化,最新的文化現象反應最快的是詞彙。」
(4)中國歷史民俗文化負載詞及其翻譯策略擴展閱讀
文化負載詞的翻譯及譯文效果有幾種情況:
1)省略——文化內涵完全缺失;
2)單純音譯——文化內涵傳遞與否有賴於該詞已有的傳播程度和目的語讀者的文化層次;
3)音譯加註釋——傳遞了文化信息,但很有可能破壞故事可讀性,或導致譯文繁瑣;
4)替換意象乃至完全歸化——原詞文化內涵消失,但易為目的語讀者理解。可見,幾種翻譯策略並無絕對意義上的孰優孰劣。
對於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譯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語言功底,還要具備網路全書式的知識架構,在翻譯過程中須細致耐心。陳譯和拉譯均為編譯本,書名都強調這是「故事」,因此更注重故事的趣味性,對文化負載詞的處理比較自由,或忽略或誤譯。
相比之下,李譯更忠實原文,但也存在因過於拘泥於字面致使譯文不夠凝練或破壞故事可讀性的弊端。文化負載詞屬於微觀文化,其鮮明濃郁的文化色彩是中國古典文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雖然在翻譯過程中有時它們不可避免地要「改頭換面」,致使某些信息流失,譯者仍應努力深入理解原語和目的語的文化內涵,從而構築起雙方交流和理解的橋梁。
㈤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採取什麼翻譯策略
國際上一般提倡外語翻母語.母語翻外語,盡管可以做到不出差錯,但對國外讀者而言,閱讀起來還是有隔膜. ●我們需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理解中外文化傳播,要看到,翻譯之後,還有出版、傳播、接受,最後才談得上影響力.楊先生的貢獻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輩繼續努力.推薦閱讀2011年搞笑版新聞聯播:Q幣潘幣實現自由兌換(圖)A股轉機尚需一兩年[時政] 也談「新冷戰」[經濟] 中國股市十年與國足十年[社會] 90後人文素養最高?[熱帖] 明星獲獎感言背後的故事[文史] 楊鈺瑩復出 當年為何被封殺[文史] 1972年朝鮮黃金時代(圖) 水皮:郭樹清救市說法只能當故事 ●嘉賓:謝天振(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翻譯研究所所長,比較文學暨翻譯學教授) 龔丹韻:譯界泰斗楊憲益先生的去世,引起了大眾對翻譯和中外文化傳播的熱議.楊先生一生致力於把中國文學翻譯成英文,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您覺得這個領域今天我們做得怎樣? 謝天振:楊先生畢生的願望,就是把中國文化介紹給全世界.如果我們真的認同楊先生的理念,那就應該把他所追求的,踏踏實實地做下去.畢竟,中國文化的全球傳播,並不是譯文翻完就算成功了.它還涉及到一個更大的命題:中國文化如何才能走向世界?這個問題上長期以來一直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以為只要把中文翻成外文,就自然而然走向世界了.其實並非如此. 作家劉心武告訴我,他去巴黎時驚訝地發現,法國的文化學者們竟然都沒聽說過魯迅,而其實我們已經翻譯了大量的魯迅作品.此外,我的一位博士生,論文就是「《紅樓夢》英譯史研究」.她發現,盡管《紅樓夢》的全譯本中,楊憲益先生的譯本比起英國漢學家霍克斯的譯本更加准確高明,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她在國外知名的幾大圖書館發現,借閱率、引用率最高的是霍本,看過楊本的寥寥無幾. 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我們中國讀者如果想看西方名著,一般也會首選國內翻譯家的譯本,比如巴爾扎克的小說,就會選傅雷的譯本.傅譯文筆流暢漂亮,貼近中國人的審美趣味,懂法文的專家甚至覺得比巴爾扎克的原文更美. 龔丹韻:既然選擇本國人的譯本是不可避免的傾向,而西方漢學家畢竟有限,中國文化想要走向世界,突破口究竟在哪裡? 謝天振:現在大家都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意願很強,成百上千種中國文化典籍被翻成了英文,初衷很好,但最後往往是:國內出版,國內發行幾千冊,躺在國內圖書館里.最多讓國外留學生看,留學生回家鄉後,可能還是選擇他們國家的譯本.與此對比的是,中法文化年上,有位中國作家的小說譯本銷售高達9萬多冊,關鍵就在於它由法國出版社出版,很容易經由法國的文化渠道流傳開來. 國際上一般提倡外語翻母語.母語翻外語,盡管可以做到不出差錯,但對國外讀者而言,閱讀起來還是有隔膜.畢竟本國的譯者更了解本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文化趣味.不過對中國而言,國外精通中文的人才實在有限,任其自然是不行的.所以目前的策略上,我們不妨積極鼓勵國外學者、國外出版社多翻譯點中國名著,甚至可以給他們配備中方的顧問,或者中外合作翻譯等,在國外的流通渠道出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我們需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理解中外文化傳播,要看到,翻譯之後,還有出版、傳播、接受,最後才談得上影響力.楊先生的貢獻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輩繼續努力. 龔丹韻:讓外國人來翻譯,難免對中國文化有所誤讀.對我們而言也是如此,比如村上春樹的小說換了一位譯者,讓讀者們大為吃驚,與原來的風格感覺居然可以完全不同.翻譯究竟該怎麼處理文化之間的差異? 謝天振:中國的翻譯歷史經過兩個階段:清末民初時,我們對西方了解太少,為適應國內讀者的閱讀習慣,採取的方法是「歸化」.比如林紓翻譯《福爾摩斯》時,說他「拂袖而去」,現在我們都知道西裝袖口是做不出這個動作的.翻譯中的這類扭曲,當時也無可奈何,必須先讓中國人理解為先.魯迅首先注意到這個問題,極力強調保持語言的原汁原味,可惜他的實踐並不成功,但那種高瞻遠矚的眼光值得肯定.隨著我們對西方文化了解愈深,新時期的翻譯,追求的方法是「異化」,盡量把有差異的文化信息直接翻給中國讀者.其實翻譯永遠不可能百分百契合原著.有一句名言:翻譯總是一種創造性叛逆. 我曾對村上春樹小說的第一個譯者林少華說,「中國讀者首先是通過你的翻譯,接受了村上,喜歡上了村上,這就是你的貢獻.」而現在,因為對村上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興趣基礎,讀者希望有更貼近原文的譯文,這也是很正常的.翻譯異域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個過程.我們了解西方文化用了100多年的時間,而西方對我們的了解才剛剛開始起步,不可能指望西方短時間內就能奉獻出非常忠於原文的中國典籍譯本. 龔丹韻:隨著年輕人的外文水平普遍提高,網友們組成了各種翻譯小組,第一手的外國文化作品,從小說、電影到電視劇等,大多經由這些「字幕組」先在網上流傳,您對此怎麼看? 謝天振:我對年輕人參與翻譯持肯定態度,社會對翻譯的熱情,有助於整體翻譯水平的提高,人們會更了解翻譯是怎麼回事.上外高翻學院的學生中,最優秀的學員往往是非外語專業出身,反而外語專業的學生,局限於單純的語言訓練,缺少文化訓練,知識面狹窄,視野不夠開闊,在翻譯上顯示不出自己的優勢. 現在翻譯已經進入到一個職業化時代,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電腦翻譯軟體,正是這個時代的一大特徵.網上的字幕組也許還無意成為職業翻譯,但是若干年後其中說不定也會冒出幾個優秀的網路翻譯家. 翻譯本來就交匯著各種學科、各種專業,職業化時代的翻譯更是一個開放的大平台,這樣,翻譯事業才會更加興旺發達.
㈥ 急急急 求論文求論文----關於文化空缺詞,文化負載詞,或者文化內涵詞的翻譯
你去有關資料庫找好篇名,我再幫你,我是老艾。
㈦ 英語中國文化專有詞和文化負載詞區別
英語中國文化專用名詞和文化負載詞他倆是有區別的一般文化負載吃塞外來吃中國文化製作有名詞。
㈧ 英語翻譯研究中的「文化負載詞」與「文化元素」區別在哪裡指同一概念嗎
文化負載詞和文化元素不是同一個概念,前者應該包含於後者,也就是說文化元素包括文化負載詞,因為負載詞是屬於語言的范疇,而語言就是一種文化。
文化負載詞
在語言系統中,最能體現語言承載的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的社會生活的詞彙就是文化負載詞。文化負載詞的翻譯要求譯者在准確恰當地理解他國文化中的信仰、習俗審美價值觀等方面的同時,忠實地傳達本國文化的精髓與靈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的交流。
文化元素
學術文獻上說文化元素或稱文化特質,是受年齡、性別差異和人與人之間親疏關系影響的交際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場景中表現出不同的形態,文化元素的載體就是交際手段,是所謂的「行為元素」,其中包括言語、輔助語、非言語之外的行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具體說某某文化元素,都是實體性的東西,比如書法,比如中國結、中葯,紅燈籠,古錢,園林等。
㈨ 邊城中有哪些歷史民俗文化負載詞
《邊城》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文化負載詞是文化最鮮明個性特徵體現,然而這種反映文化差異的詞彙卻為文化溝通和翻譯帶來了巨大的障礙。在沈從文的作品《邊城》中,大量的文化負載詞被使用,突出了作品鮮明的特色。目前國內學者對於《邊城》英譯本的研究主要從翻譯策略方法以及美學賞析的角度展開。隨著生態學與翻譯學的結合,生態翻譯學無疑給翻譯文學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助推器!(胡庚申,2008)本文嘗試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來研究金介甫《邊城》中的文化負載詞翻譯規律,與此同時也能夠為生態翻譯學提供一個很好的案例分析。
《邊城》中的文化負載詞
由於東西方民族在地理生存環境、歷史進程、宗教信仰、民族風情和思維方式上存在巨大差異,因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到具體的文學作品中便是詞彙的使用。文化負載詞(culture-loadedwords)是指標志某種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詞、片語和習語。這些詞彙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相當棘手,如果翻譯不當就會出現文化虧損,即誤將文化差異當做文化共核,以源語的文化模式來硬套目的語,導致交際失敗;或以目的語的文化形象重新取代源語的文化形象,交際成功,可留下的遺憾是源語文化虧損!(李勇,2010)文化負載詞通常出現在那些極具民族風情特色的文學作品當中。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被譽為「現代文學史上最純凈的一個小說文本」,「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說中的頂峰之作」,它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作品中有大量反映中國湖南鄉下農村傳統習俗文化和方言特色的詞彙,這些文化負載詞增加了翻譯的難度。金介甫在翻譯的過程中嘗試多種方法來再現原文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