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中國歷史上一共有幾個皇帝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以下列出中國歷史上所有主要的朝代:
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2.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三家分晉始為戰國)
2. 戰國 前475年 - 前221年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5. 漢朝 前206年 - 220年
1. 西漢 前206年 - 23年
2. 新朝 8年 - 23年
3. 東漢 25年 - 220年
6. 三國 220年 - 280年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3. 孫吳 222年 - 280年
7. 晉朝 265年 - 420年
1. 西晉 265年 - 316年
2. 東晉 317年 - 420年
8. 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1. 漢前趙 304年 - 330年
2. 成漢 304年 - 347年
3. 前涼 314年 - 376年
4. 後趙 319年 - 350年
5. 前燕 337年 - 370年
6. 前秦 350年 - 394年
7. 後秦 384年 - 416年
8. 後燕 384年 - 407年
9. 西秦 385年 - 431年
10. 後涼 385年 - 403年
11. 南涼 397年 - 414年
12. 南燕 398年 - 410年
13. 西涼 407年 - 421年
14. 夏 407年 - 431年
15. 北燕 407年 - 436年
16. 北涼 401年 - 439年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 南朝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齊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陳 557年 - 589年
2. 北朝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東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齊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12. 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後梁 907年 - 923年
2. 後唐 923年 - 936年
3. 後晉 936年 - 946年
4. 後漢 947年 - 950年
5. 後周 951年 - 960年
2. 十國(902年 - 979年)
1. 吳越(904年-978年)
2. 閩國[[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3. 荊南(906年-963年)
4. 楚國(907年-951年,楚創立者馬殷實際自897年開始地方割據)
5. 吳國(904年-937年)
6. 南唐(937年-975年)
7. 南漢(917年-971年)
8. 北漢(951年-979年)
9. 前蜀(907年-925年)
10. 後蜀(934年-965年)
13. 宋朝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3. 遼 916年 - 1125年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新版中國歷史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皇朝的終結
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政府——清朝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正式成立於1912年1月1日)。其後在國共內戰中,中國共產黨打敗中國國民黨,在1949年10月1日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貳』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都有晉王,是否李定國封晉王很出名
歷史上的晉王除了司馬家族外,就只有李定國了,李定國富有軍事才能,是張獻忠手下得力干將和明朝時期的中流砥柱,與孫可望、劉文秀於永曆十年進封為王,李定國曾兩次掀起抗清高潮,收復大量失地,兩厥名王,是抗清的民族英雄,在民族危亡之前,拋棄前嫌,與明朝合作抗清,為保護明朝,保護漢民族做出了傑出貢獻,直至去世也不忘恢復明朝,不投降滿清,此事跡,比任何朝代的晉王都要高大,事跡遠揚,甚至可以與岳飛相提並論
『叄』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不算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袁世凱的正統皇帝有349位。 如果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秦始皇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6年「洪憲皇帝」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 中國自秦朝以後的君主雖然大多數以皇帝為尊號,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君主不稱皇帝。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前秦天王苻堅,十六國北燕和五涼的君主,五代十國吳越、荊南這樣的半獨立政權,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等等。本表基於只錄入皇帝的原則,所以皇帝人數和該政權的實際君主數,並不相同。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爾哈赤只是後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計入皇帝人數。
中國君主稱皇帝的政權列表
時代 王朝 皇帝人數 時間 備注
秦漢 秦朝 2 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秦始皇開始稱皇帝,前207年,秦二世被殺後,子嬰取消帝號,稱王,46天後秦國滅亡
楚 1 前206年-前205年 前206年,楚懷王熊心被項羽等諸侯尊為義帝;前205年,義帝被殺
西漢 15 前202年-9年 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前202年,稱帝;這里計入劉恭、劉弘、劉賀、孺子嬰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南越 2 前183年-前179年 內部至前122年 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前179年和漢朝交往時去帝號,內部使用至前122年
新 1 9年-23年 9年王莽稱帝;23年被殺
玄漢 1 23年-25年 23年劉玄稱帝;25年被殺
赤眉漢 1 25年-27年 25年劉盆子在長安稱帝;27年降東漢
成家 1 25年-36年 25年公孫述在成都稱帝;36年被殺
東漢 14 25年-220年 前25年劉秀稱帝;這里計入劉懿、劉辯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魏晉 曹魏 5 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廢漢稱帝
蜀漢(季漢) 2 221年-263年 221年,劉備稱帝
孫吳 4 229年-280年 222年,孫權自稱吳王;229年,稱帝
西晉 5 265年—316年 260年,魏權臣司馬昭弒魏少帝,司馬氏徹底掌控曹魏實權;263年,魏滅蜀漢;265年,司馬昭子司馬炎廢魏稱帝,280年,晉滅吳,三分歸晉。
東晉 11 318年-420年 317年,司馬睿自稱晉王;318年,稱帝
成漢 5 306年-347年 304年,李雄自稱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338年,李壽改國號為漢
漢趙(漢、前趙) 5 308年-328年 304年,劉淵自稱漢王;308年,稱帝;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328年,石勒擒劉曜,其子劉熙、劉胤沒有稱帝;329年,石勒滅前趙;這里計入劉和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後趙 7 330年-334年 349年-351年 319年,石勒自稱趙王;330年,稱大趙天王,同年稱帝;334年,石虎稱居攝趙天王;337年,改稱大趙天王;349年,稱帝;這里計入石祗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冉魏 1 350年-352年 350年冉閔在鄴城稱帝;352年被殺
前燕 2 352年-370年 337年,慕容皝自稱燕王;352年,其子慕容俊稱帝
後燕 5 386年-400年 384年,慕容垂自稱燕王;386年,稱帝;這里計入慕容詳、慕容麟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400年,慕容盛自貶號為庶人天王;之後,慕容熙和北燕的高雲、馮跋、馮弘的尊號都是天王,死後謚號是皇帝
南燕 2 400年-410年 398年,慕容德自稱燕王;400年,稱帝
西燕 4 385年-394年 384年,慕容泓自稱濟北王;385年,慕容沖稱帝;之後,段隨、慕容顗稱王,慕容瑤、慕容忠、慕容永稱帝
前秦 5 351年-357年 385年-394年 351年,苻健稱帝;357年,苻堅即位,改稱天王;385年,苻堅死後,其子苻丕又稱皇帝
後秦 3 386年-399年 416年-417年 384年,姚萇自稱萬年秦王;386年,稱帝;399年,姚興改稱天王;416年,姚興死後,其子姚泓又稱皇帝
胡夏 3 418年-431年 407年,赫連勃勃自稱夏王;418年,稱帝
桓楚 1 403年-404年 403年桓玄在建康稱帝;404年被殺
南北朝 劉宋 10 420年—479年
南齊 7 479年-502年 479年,蕭道成稱帝
梁 9 502年-557年 502年,蕭衍稱帝;這里計入蕭正德、蕭棟、蕭歡、蕭淵明、蕭庄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陳 5 557年-589年 557年,陳霸先稱帝
西梁 3 555年-587年 555年,蕭察在江陵稱帝
漢 1 551年-552年 551年,侯景在建康稱帝;552年被殺
北魏 19 398年-534年 386年,拓跋圭自稱代王、魏王;398年,稱帝;這里計入元愉、元釗、元嬰、元顥、元悅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東魏 1 534年-550年 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稱帝
西魏 3 535年-556年 535年,宇文泰擁立元寶炬稱帝
北齊 8 550年-577年 550年,高洋稱帝;這里計入高延宗、高紹義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北周 4 559年-581年 557年,宇文覺自稱大周天王;559年,宇文毓稱帝
隋唐 隋朝 5 581年—619年
許 1 618年-619年 618年,宇文化及廢楊浩稱帝;619年被殺
鄭 1 619年-621年 619年,王世充在洛陽廢楊侗稱帝;621年被殺
唐朝 25 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618年,李淵稱帝;690年-705年,為武周王朝;這里計入李重茂、李重福、李承宏、李熅、李裕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武周 1 690年-705年 690年,武瞾稱帝
燕 4 756年-763年 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歷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
齊 1 881年-884年 881年,黃巢在長安稱帝,884年兵敗自殺
大禮(大封民) 3 859年-902年 859年,南詔國王世隆稱帝,國號大禮;878年,其子隆舜改國號為大封民
五代十國 後梁 3 907年—923年 907年,朱溫廢李柷稱帝
後唐 4 923年-936年 923年,李存勖稱帝
後晉 2 936年-946年 936年,石敬瑭稱帝
後漢 2 947年-950年 947年,劉知遠稱帝
後周 3 951年-960年 951年,郭威稱帝
北漢 4 951年-979年 951年,劉崇稱帝
燕 1 911年-913年 911年,劉守光稱帝,913年兵敗自殺
吳 1 927年-937年 902年,唐朝封為楊行密為吳王;919年,楊隆演自稱大吳國王;927年,楊溥稱帝
南唐 2 937年-958年 937年,李昪稱帝;958年,李璟向後周稱臣,自號唐國主;973年,李煜再自貶江南國主
南漢 4 917年-971年 917年,劉岩稱大越皇帝;次年改國號漢
前蜀 2 907年-925年 907年,王建稱帝
後蜀 2 934年-965年 934年,孟知祥稱帝
閩 5 933年-945年 909年,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933年,王延鈞稱帝;這里計入朱文進、王延政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大長和 3 902年-927年 鄭買嗣取代大封民
大天興 1 927年-929年 趙善政取代大長和
大義寧 2 929年-937年 楊干真取代大天興,這里計入楊詔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兩宋 北宋 9 960年—1127年 960年,趙匡胤稱帝
南宋 10 1127年-1279年 1127年,趙構稱帝;這里計入趙敷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契丹( 遼) 9 916年-1125年 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
西夏 10 1038年-1127年 1038年,元昊稱帝
金 10 1115年-1234年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這里計入完顏承麟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北遼 4 1122年-1123年 包括耶律淳、耶律定、耶律雅里、耶律術烈
西遼 5 1134年-1211年 1134年,耶律大石稱帝;這里計入耶律普速完、屈出律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大理國 23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3年 段思平取代大義寧,1094年-1096年,為大中國
大中 1 1094年-1096年 高升泰所建
偽楚 1 1127年 金國擁立張邦昌的傀儡政權
偽齊 1 1130年-1137年 金國擁立劉豫的傀儡政權
元明清 蒙古(元) 11或16 1271年—1368年或1402年
大宋 1 1355年-1366年 1355年,韓林兒稱帝
天完 1 1351年-1360年 1351年,徐壽輝稱帝
大漢 2 1360年-1364年 1360年,陳友諒稱帝,傳子陳理
夏 2 1362年-1371年 1362年,明玉珍稱帝,傳子明升
明朝 16 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稱帝。
南明 8 1644年-1662年 包括朱由崧、朱聿鍵、朱聿𨮁、朱由榔,及後追謚者。
大順 1 1644年-1645年 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稱帝,1645年敗亡
大西 1 1644年-1646年 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1646年敗亡
清朝 11 1636年-1912年 1636年,後金大汗皇太極定國號大清,稱帝
周 2 1678年-1681年 1678年,吳三桂稱帝,傳孫吳世璠
民國及以後 中華帝國(洪憲朝) 1 1915年-1916年 1915年,袁世凱稱帝,次年退位
偽滿洲國 1 1934年-1945年 1932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溥儀任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稱帝
『肆』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晉朝
西晉(265年—316年),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名,由晉武帝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為時僅五十一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三十七年。265年,晉王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280年,滅東吳,完成統一;316年,為漢國(前趙)所滅。西晉統一僅37年!
東晉
西晉王朝滅亡後,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十六國」史稱源出於北魏崔鴻所撰的《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並成、夏為十六」,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跋部統一北方,這10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了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成漢(巴氐)等政權,總稱十六國。
『伍』 歷史上當皇上的晉王,先是晉王,後來又當了皇帝的都有誰啊
西晉:【晉王司馬炎】司馬昭進爵晉王,死後王位傳給司馬炎,晉王司馬炎篡位曹魏,稱帝,國號為「晉」;
東晉:【晉王司馬睿】西晉滅亡後,司馬睿自行承襲晉王王位,但實為過渡,且歷時僅1年,1年後稱帝,國號為「晉」,史稱「東晉」;
隋朝:【晉王楊廣】隋文帝楊堅稱帝後,封長子楊勇為太子,次子楊廣為晉王,後楊勇太子之位被廢,楊廣被封為太子,後繼承帝位;
唐朝:【晉王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的娣三子,太子李承乾後來被廢,太子之位懸空,太宗晚年立李治為太子,後繼承帝位,為唐高宗;
安史之亂:【晉王安慶緒】唐玄宗時期爆發安史之亂,安祿山反唐稱帝,封安慶緒為晉王。後來安慶緒殺死自己的父親安祿山,自立為帝,被部將史思明所殺。
後唐:【晉王李存瑁】因鎮壓農民起義軍,唐朝朝廷封李克用為晉王,後朱溫代唐稱帝,建立後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號,以復興唐朝為名與後梁爭雄。李克用病死後,長子李存瑁繼承王位,後來李存瑁消滅後梁,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為後唐庄宗。
後晉:【晉王石敬瑭】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借兵契丹沒後唐,他向遼國稱臣,先被封為晉王,不久後被封為大晉皇帝,史稱後晉。
後周:【晉王柴榮】郭威反後漢自立,建立後周,封妻侄柴榮為晉王。由於郭威的族人被後漢殺光,郭威死後,柴榮繼位,為後周世宗;
北宋:【晉王趙光義】宋太祖趙匡胤之弟,趙匡胤稱帝後封為晉王,由於宋太祖生前未立太子,死後其弟趙光義搶先一步繼承帝位,為宋太宗;
元朝:【晉王也孫帖木兒】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早年承襲父親的晉王爵位,鎮守漠北,1323年發生南坡之變,元英宗被弒,晉王也孫鐵木兒被擁立為皇帝,改元「泰定」。在位5年後去世,死後發生皇位之爭,他的從侄圖帖睦爾(元文宗)奪取了他的兒子阿速吉八的皇位,他也被視為「自立」的非法君主,沒有得到漢文廟號、謚號與蒙古汗號,史稱「泰定帝」。
『陸』 中國一共歷史上有幾個皇帝
中國有83個王朝,共有559個帝王,包括個「帝」和162個「王」. 中國歷代皇帝名單 上古時代 炎帝 神農氏 黃帝 軒轅氏 少昊 金天氏 顓頊 高陽氏 帝嚳 高辛氏 帝摯 高辛氏 唐堯 放勛 虞舜 重華 夏 禹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槐芒泄 不降 扃廑 孔甲 皋發癸 商 湯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成王 姬誦 周康王 姬釗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滿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厲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靜 周幽王 姬宮湦 東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春秋 周莊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齊 周惠王 姬閬 周襄王 姬鄭 周頃王 姬壬臣 周匡王 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簡王 姬夷 周靈王 姬泄心 周景王 姬貴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元王 姬仁 周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 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 姬午 戰國 周安王 姬驕 周烈王 姬喜 周顯王 姬扁 周慎靚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秦朝:秦始皇 秦二世 胡亥 秦三世 子嬰 西漢:漢高祖(劉邦) 惠帝(劉盈) 前少皇帝(劉恭) 後少皇帝(劉弘) 文帝(劉恆) 景帝(劉啟) 武帝(劉徹) 昭帝(劉弗陵) 宣帝(劉病已) 元帝(劉奭) 成帝(劉驁) 平帝(劉衎) 孺子(劉嬰) 東漢:光武帝(劉秀) 明帝(劉庄) 章帝(劉炟) 靈帝(劉宏) 獻帝(劉協) 西晉:武帝(司馬炎) 惠帝(司馬衷) 懷帝(司馬熾) 愍帝(司馬鄴) 東晉: 元帝(司馬睿) 明帝(司馬紹) 成帝(司馬衍) 康帝(司馬岳) 穆帝(司馬聃) 哀帝(司馬丕) 廢帝(司馬奕) 簡文帝(司馬昱) 孝武帝(司馬曜) 安帝(司馬德宗) 恭帝(司馬德文) 十六國: 蜀(成漢):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壽) 末主(李勢) 前趙:高祖(劉淵) 昭武帝(劉聰) 隱帝(劉桀) 劉曜 後趙:明帝(石勒) 海陽王(石弘) 武帝(石虎) 譙王(石世) 彭城王(石遵) 義陽王(石鑒) 趙王(石祗) 前燕:文明帝(慕容煌)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前秦:景明帝(苻健) 厲王(苻生) 宣昭帝(苻堅)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苻崇 前涼:昭王(張寔) 成王(張茂) 文王(張駿桓) 王(張重華) 威王(張祚) 沖王(張玄靚) 悼公(張天錫) 後秦:武昭帝(姚萇) 文桓帝(姚興) 姚泓 後燕:武成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寶) 昭武帝(慕容盛) 昭文帝(慕容熙) 南燕:獻武帝(慕容德) 太上帝(慕容超) 北燕:馮跋 馮弘 後涼:懿武帝(呂光) 靈帝(呂纂) 建康公(呂隆) 南涼:武王(禿發烏孤) 康王(禿發利鹿孤) 景王(禿發辱檀) 西涼:武昭(王李嵩) 後主(李歆) 永建(王李恂) 北涼:武宣王(沮渠蒙遜) 哀王(沮渠牧楗) 西秦:宣烈王(乞伏國仁) 武元王(乞伏乾歸) 文昭王(乞伏熾磐) 末王(乞伏暮末) 夏:武烈帝(赫連勃勃) 昌秦王(赫連昌) 平原王(赫連定) 南北朝: 宋: 武帝(劉裕) 少帝(劉義符) 文帝(劉義隆) 孝武帝(劉駿) 廢帝(劉予業) 明帝(劉彧) 後廢帝(劉昱) 順帝(劉准) 齊:高帝(蕭道成) 武帝(蕭賾) 鬱林王(蕭昭業) 海陵王(蕭昭文) 明帝(蕭鸞) 東昏侯(蕭寶卷) 和帝(蕭寶融) 梁:武帝(蕭衍) 簡文帝(蕭綱) 元帝(蕭繹) 敬帝(蕭方智) 陳:武帝(陳霸先) 文帝(武帝侄) 廢帝(陳伯宗) 宣帝(文帝弟) 後主(陳叔寶) 北朝-魏:道武帝(拓拔珪) 明元帝(拓拔嗣) 太武帝(拓拔燾) 南安王(拓拔余) 文成帝(拓拔浚) 獻文帝(拓拔弘) 孝文帝(拓拔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詡) 孝庄帝(元子攸) 長廣王(元曄) 節閔帝(元恭) 後廢帝(元朗) 出帝(元修)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文皇帝(元寶炬) 廢帝(元欽) 恭帝(拓拔廓) 北朝-齊:文宣帝(高洋( 廢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後主(高緯) 幼主(高恆) 北朝-周:孝閔帝(宇文覺)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贇) 靜帝(宇文衍) 隋:文帝(楊堅) 煬帝(楊廣) 恭帝(楊侑) 唐:唐高祖(李淵)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顯) 唐睿宗(李旦) 武則天(武曌 ) <從新即位:唐中宗(李顯) 唐睿宗(李旦)> 溫王(李重茂)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肅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適) 唐順宗(李誦) 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恆)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曄) 唐哀帝(李拀) 五代十國-五代: 後梁:太祖朱溫 郢王朱友珪 末帝朱友貞 後唐:庄宗李存勖 明帝李嗣源 愍皇帝李從厚 末帝李從珂 後晉 高祖石敬瑭 出帝石重貴 後漢 高祖劉知遠 隱帝劉承祐 後周 太祖郭威 世宗郭榮 恭帝郭宗訓 十國-前蜀:高祖(王建) 後主(王衍) 後蜀:高祖(孟知祥) 後主(孟昶) 吳:太祖(楊行密) 烈祖(楊渥) 高祖(楊隆演) 睿帝(楊溥) 南唐:烈祖(李昪) 元宗(李景) 楚:武穆王(馬殷) 衡陽王(馬希聲) 文昭王(馬希范) 廢王(馬希廣) 恭孝王(馬希萼) 留王(馬希崇) 閩:閩太祖(王審知) 閩太宗(王延均) 閩康宗(王繼鵬) 閩景宗(王延義) 和帝(王延政) 荊南:武信王(高季興) 文獻王(高從海) 貞懿王(高保融) 貞安王(高保勗) 德仁王(高繼沖) 南漢:襄帝(劉隱) 天皇大帝(劉岩) 殤帝(劉玢) 明孝皇帝(劉晟) 惠帝(劉鋹) 吳越:武孝王(錢鏐) 文穆王(錢元瓘) 忠獻王(錢弘佐) 忠遜王(錢弘倧) 忠懿王(錢弘俶) 北漢:漢世祖(劉崇) 孝和皇帝(劉鈞) 少平皇帝(劉繼恩) 英武皇帝(劉繼元) 宋-北宋: 太祖(趙匡胤) 太宗(趙匡義) 真宗(趙恆) 仁宗(趙禎) 英宗(趙曙) 神宗(趙頊) 哲宗(趙煦) 徽宗(趙佶) 欽宗(趙桓) 南宋:高宗(趙構) 孝宗(趙眘) 寧宗(趙擴) 理宗(趙昀) 度宗(趙禥) 恭帝(趙顯) 端宗(趙昰) 端宗(趙昺) 元:太祖(鐵木真) 太宗(窩闊台) 定宗(貴由) 憲宗(蒙哥) 世祖(忽必烈) 成宗(鐵木耳) 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碩德八刺) 泰定帝(也孫鐵木兒) 天順帝(阿刺吉八) 文宗(圖帖木爾) 明宗(和世) 寧宗(懿磷質班) 順帝(妥歡帖睦爾) 明: 太祖(朱元璋) 明惠帝(朱允炆) 明成祖(朱棣) 明仁宗(朱高熾) 明宣宗(朱瞻基) 明英宗(朱祁鎮) 明代宗(朱祁鈺) 明憲宗(朱見深) 明孝宗(朱祐樘)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驄) 明穆宗(朱載垕) 明神宗(朱翊鈞) 明光宗(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朱由檢) 清:太祖(努爾哈赤) 太宗(皇太極) 順治帝(福臨) 康熙帝(玄燁) 雍正帝(胤禎) 乾隆帝(弘歷) 嘉慶帝(喁琰) 道光帝(綿寧) 咸豐帝(奕寧) 同治帝(載淳) 光緒帝(載恬) 宣統帝(愛新覺羅
『柒』 中國歷史上共有多少個封建王朝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陽(陝西西安) 千古一帝秦始皇帝嬴政大帝 第1任秦始皇帝嬴 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滅六國,完成統一,第一次統一全國,稱始皇帝. 第2任二世皇帝嬴胡亥BC209—BC207年在位3年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嬰BC207年在位數月 大秦王朝共2帝3傳立國15年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蘇銅山) 第1任西楚霸王項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西楚王朝共1王立國5年 大漢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漢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高帝劉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劉盈BC194—BC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廢帝劉恭BC187年高後呂雉攝政 第4任廢帝劉弘BC187年高後呂雉攝政BC187—BC179年攝政8年 第5任文帝劉恆BC179—BC156年在位23年 第6任景帝劉啟BC156—BC140年在位16年 第7任武帝劉徹BC140—BC86年在位54年 第8任昭帝劉弗陵BC86—BC73年在位14年 第9任少帝劉賀BC73年 第10任宣帝劉詢BC73—BC48年在位26年 第11任元帝劉奭BC48—BC32年在位16年 第12任成帝劉驁BC32—BC6年在位26年 第13任哀帝劉欣BC6—公元1年在位6年 第14任平帝劉箕子公元1—6年在位5年 第15任孺子劉嬰公元6—9年王莽攝政4年西漢王朝END 西漢王朝共15帝立國215年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長安(陝西西安)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新王朝共1帝立國15年 玄漢王朝23—25年首都長安 第1任更始帝劉玄23—25年在位3年 玄漢王朝共1帝立國3年 東漢王朝25—220年首都洛陽 第1任光武帝劉秀25—58年在位34年(原名劉綉) 第2任明帝劉庄58—76年在位18年 第3任章帝劉炟76—89年在位14年 第4任和帝劉肇89—106年在位18年 第5任殤帝劉隆106年 第6任安帝劉祜107—125年在位19年 第7任嬰帝劉懿126年 第8任順帝劉保126—145年在位20年 第9任沖帝劉炳145年 第10任質帝劉纘146年 第11任桓帝劉志147—168年在位22年 第12任靈帝劉宏168—190年在位23年 第13任少帝劉辯190年 第14任獻帝劉協190—220年在位31年東漢王朝END 東漢王朝共14帝立國196年 兩漢共29帝立國411年END 三國時代(魏蜀吳)220—280年歷時61年 曹魏帝國220—265年首都許昌遷回洛陽 第1任文帝曹丕220—227年在位8年 第2任明帝曹睿227—240年在位14年 第3任齊王曹芳240—254年在位15年 第4任高貴鄉公曹髦254—260年在位7年 第5任元帝曹奐260—265年在位6年 曹魏帝國共5帝立國46年END 蜀漢帝國221—263年首都成都 第1任昭烈帝劉備221—223年在位3年 第2任後主劉禪223—263年在位41年 蜀漢帝國共2帝立國43年END 東吳帝國222—280年首都建業(江蘇南京) 第1任大帝孫權222—252年在位31年 第2任會稽王孫亮252—258年在位7年 第3任景帝孫休258—264年在位7年 第4任烏程侯孫皓264—280年在位17年 東吳帝國共4帝立國59年END 大晉王朝265—420年立國156年 西晉王朝265—317年首都洛陽 第1任武帝司馬炎265—290年在位26年 第2任惠帝司馬衷290—307年在位18年 公元291年西晉爆發八王之亂 八王之一汝南王司馬亮 八王之二楚王司馬瑋 八王之三趙王司馬倫 八王之四齊王司馬冏 八王之五長沙王司馬乂 八王之六成都王司馬潁 八王之七河間王司馬顒 八王之八東海王司馬越 晉自五馬(司馬)渡江天下遂分為二,又有五胡亂華十九國並立 第3任趙王司馬倫301年在位四個月 大分裂時代公元304—589年共286年 其中五胡亂華十九國時代304—439年共136年 第4任惠帝司馬衷290—307年 第5任懷帝司馬熾307—313年在位7年公元311年八王之亂END 第6任愍帝司馬鄴313—317年在位5年 西晉王朝共6帝立國53年 東晉王朝317—420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7任元帝司馬睿317—322年在位6年 第8任明帝司馬紹322—325年在位4年 第9任成帝司馬衍325—343年在位19年 第10任康帝司馬岳343—345年在位2年 第11任穆帝司馬聃345—362年在位18年 第12任哀帝司馬丕362—366年在位5年 第13任廢帝司馬奕366—371年在位6年(海西公) 第14任簡文帝司馬昱371—373年在位3年 第15任孝武帝司馬曜373—397年在位25年 第16任安帝司馬德宗397—419年在位23年 第17任恭帝司馬德文419—420年在位2年 東晉王朝共11帝立國104年 兩晉共17帝立國156年END 五胡亂華十九國 五胡指:匈奴〈羯〉鮮卑 羌〈氐〉實為三胡,依古老的說法,他們都是黃帝姬軒轅的後裔 十九國:開國年 國別 開國君主 民族 首都 亡國年 年數 亡於 304 成漢帝國 李雄 氐 成都 347 44 晉 304 漢趙帝國 劉淵 匈奴 平陽(山西臨汾) 329 26 後趙 319 後趙帝國 石勒 羯 襄國(河北邢台) 351 33 冉魏 320 前涼王國 張茂 漢 姑藏(甘肅武威) 376 57 前秦 337 前燕帝國 慕容皝 鮮卑 鄴城(河南臨漳) 370 34 前秦 350 冉魏帝國 冉閔 漢 鄴城(河南臨漳) 352 3 前燕 351 前秦帝國 苻健 氐 長安 394 44 西秦 384 後燕帝國 慕容垂 鮮卑 中山(河北定縣) 407 24 北燕 384 西燕帝國 慕容泓 鮮卑 長子(山西長子) 394 11 前燕 384 後秦帝國 姚萇 羌 長安 417 34 晉 385 西秦王國 乞伏國仁 鮮卑 金城(甘肅蘭州) 431 39 胡夏 386 後涼王國 呂光 氐 姑藏(甘肅武威) 403 18 後秦 397 南涼王國 禿發烏孤 鮮卑 樂都(青海樂都) 414 18 西秦 397 北涼王國 1任段業 漢 張掖(甘肅張掖) 439 43 北魏 2任沮渠蒙遜 匈奴 398 南燕帝國 慕容德 鮮卑 廣固(山東益都) 410 13 晉 400 西涼王國 李暠 漢 酒泉(甘肅酒泉) 421 22 北涼 405 西蜀王國 譙縱 漢 成都 413 9 晉 407 胡夏帝國 赫連勃勃 匈奴 統萬(陝西橫山) 431 25 吐谷渾 407 北燕帝國 1任高雲 朝鮮 和龍(熱河朝陽) 436 30 北魏 2任馮跋 漢 和龍(熱河朝陽) 南北朝時代439—589年共151年 南朝劉宋帝國420—479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武帝劉裕420—422年在位3年 第2任少帝劉義符423—424年在位2年 第3任文帝劉義隆424—453年在位30年 第4任廢帝劉劭453—454年在位1年 第5任孝武帝劉駿454—465年在位12年 第6任前廢帝劉子業465年 第7任明帝劉彧465—473年在位9年 第8任後廢帝劉昱473—477年在位5年 第9任順帝劉准477—479年在位3年 劉宋帝國共9帝立國60年END 南朝蕭齊帝國479—502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高帝蕭道成479—483年在位5年 第2任武帝蕭賾483—494年在位12年 第3任鬱林王蕭昭業494年 第4任海陵王蕭昭文494年 第5任明帝蕭鸞494—499年在位6年 第6任東昏侯蕭寶卷499—501年在位3年 第7任和帝蕭寶融501—502年在位2年 蕭齊帝國共7帝立國24年END 南朝蕭梁帝國502—557年首都建康(江蘇南京) 第1任武帝蕭衍502—550年在位49年 第2任簡文帝蕭綱550—551年在位1年 第3任豫章王蕭棟551年8月—552年 第4任武陵王蕭紀552年4—11月 第5任元帝蕭繹552-—554年在位3年 第6任貞陽侯蕭淵明555年5—10月 第7任敬帝蕭方智555—557年在位3年 蕭梁帝國共4帝7傳立國56年END
『捌』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
從秦始皇到清末溥儀,在漫長的2132年間,中國歷史上先後出現了332個皇帝。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皇帝,學者認定的數字不一。這主要是各自取捨的標准和斷限上的差異造成的。從時間斷限上,只計入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1年之間確有"皇帝"名號的專制王朝的君主,那些曾稱"皇帝"的農民起義領袖,不在其列。
拓展資料
中國歷代皇帝:
1、秦朝兩位:
嬴政、胡亥。
2、東西漢:
劉邦、劉盈、劉恭、劉弘、劉恆、劉啟、劉徹、劉弗陵、劉賀、劉詢、劉奭、劉驁、劉欣、劉箕子、
3、三國時期:
袁術、曹操、曹丕、曹睿、曹方、曹髦、曹奐、劉備、劉禪、孫權、孫亮、孫休、孫皓。
4、西晉六位:
司馬懿 司馬昭(學曹操,讓兒子稱帝追認) 司馬炎(不是那個寫鋼筆字書法的) 司馬衷 司馬熾
司馬鄴。
5、東晉:
司馬睿、司馬紹 、司馬衍 、司馬岳 、 司馬聃 、司馬丕 、司馬奕、 司馬昱 、 司馬曜 、司馬德宗 、 司馬德文
南北朝
北魏 拓跋圭 、拓跋嗣 拓跋燾 、拓跋余、拓跋浚 、拓跋弘、元宏、元恪
元詡、 元釗、元子攸、元曄
元恭 、元朗、元脩。
東魏:元善見
西魏:元寶炬、元欽、拓跋廓。
北齊: 高洋、 高殷、高演、高湛、
高緯、高延宗、高恆。
北周:宇文覺、 宇文毓、宇文邕、 宇文贇 、宇文闡。
南朝:
宋: 劉裕、劉義符 、劉義隆、劉劭、 劉駿、 劉子業、劉彧 、劉昱、劉准。
齊:蕭道成、蕭賾 、蕭長懋、蕭昭業、 蕭昭文、 蕭鸞 、蕭寶卷、蕭寶融
梁七位
後梁三位
陳五位
隋朝三位 楊堅 楊廣
楊侑
唐朝二十位
五代十四位
十國四十二位
宋朝十八位
元朝十七位
清朝十二位(清十二帝)
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
玄燁、胤禛、弘歷、
顒琰、旻寧、奕詝、
載淳、載恬、溥儁、溥儀。
『玖』 中國歷史上一共出過多少個皇帝
秦始皇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趙政稱皇帝始,到1916年「洪憲皇帝」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止,在2137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95人(其中包括死後被追封為皇帝的73人)。 中國自秦朝以後的君主雖然大多數以皇帝為尊號,但仍有相當部分的君主不稱皇帝。比如西楚霸王項羽,前秦天王苻堅,十六國北燕和五涼的君主,五代十國吳越、荊南這樣的半獨立政權,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等等。本表基於只錄入皇帝的原則,所以皇帝人數和該政權的實際君主數,並不相同。比如清代十二位君主,但努爾哈赤只是後金大汗不是大清皇帝,所以不計入皇帝人數。
中國君主稱皇帝的政權列表
時代 王朝 皇帝人數 時間 備注
秦漢 秦朝 2 前221年—前207年 前221年,秦始皇開始稱皇帝,前207年,秦二世被殺後,子嬰取消帝號,稱王,46天後秦國滅亡
楚 1 前206年-前205年 前206年,楚懷王熊心被項羽等諸侯尊為義帝;前205年,義帝被殺
西漢 15 前202年-9年 前206年,劉邦被封為漢王;前202年,稱帝;這里計入劉恭、劉弘、劉賀、孺子嬰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南越 2 前183年-前179年 內部至前122年 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帝,前179年和漢朝交往時去帝號,內部使用至前122年
新 1 9年-23年 9年王莽稱帝;23年被殺
玄漢 1 23年-25年 23年劉玄稱帝;25年被殺
赤眉漢 1 25年-27年 25年劉盆子在長安稱帝;27年降東漢
成家 1 25年-36年 25年公孫述在成都稱帝;36年被殺
東漢 14 25年-220年 前25年劉秀稱帝;這里計入劉懿、劉辯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魏晉 曹魏5 220年—265年 220年,曹丕廢漢稱帝
蜀漢(季漢) 2 221年-263年 221年,劉備稱帝
孫吳 4 229年-280年 222年,孫權自稱吳王;229年,稱帝
西晉 5 265年—316年 260年,魏權臣司馬昭弒魏少帝,司馬氏徹底掌控曹魏實權;263年,魏滅蜀漢;265年,司馬昭子司馬炎廢魏稱帝,280年,晉滅吳,三分歸晉。
東晉 11 318年-420年 317年,司馬睿自稱晉王;318年,稱帝
成漢 5 306年-347年 304年,李雄自稱成都王;306年,稱帝,國號成;338年,李壽改國號為漢
漢趙(漢、前趙) 5 308年-328年 304年,劉淵自稱漢王;308年,稱帝;319年,劉曜改國號為趙;328年,石勒擒劉曜,其子劉熙、劉胤沒有稱帝;329年,石勒滅前趙;這里計入劉和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後趙 7 330年-334年 349年-351年 319年,石勒自稱趙王;330年,稱大趙天王,同年稱帝;334年,石虎稱居攝趙天王;337年,改稱大趙天王;349年,稱帝;這里計入石祗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冉魏 1 350年-352年 350年冉閔在鄴城稱帝;352年被殺
前燕 2 352年-370年 337年,慕容皝自稱燕王;352年,其子慕容俊稱帝
後燕 5 386年-400年 384年,慕容垂自稱燕王;386年,稱帝;這里計入慕容詳、慕容麟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400年,慕容盛自貶號為庶人天王;之後,慕容熙和北燕的高雲、馮跋、馮弘的尊號都是天王,死後謚號是皇帝
南燕 2 400年-410年 398年,慕容德自稱燕王;400年,稱帝
西燕 4 385年-394年 384年,慕容泓自稱濟北王;385年,慕容沖稱帝;之後,段隨、慕容顗稱王,慕容瑤、慕容忠、慕容永稱帝
前秦 5 351年-357年 385年-394年 351年,苻健稱帝;357年,苻堅即位,改稱天王;385年,苻堅死後,其子苻丕又稱皇帝
後秦 3 386年-399年 416年-417年 384年,姚萇自稱萬年秦王;386年,稱帝;399年,姚興改稱天王;416年,姚興死後,其子姚泓又稱皇帝
胡夏 3 418年-431年 407年,赫連勃勃自稱夏王;418年,稱帝
桓楚 1 403年-404年 403年桓玄在建康稱帝;404年被殺
南北朝 劉宋10 420年—479年
南齊 7 479年-502年 479年,蕭道成稱帝
梁 9 502年-557年 502年,蕭衍稱帝;這里計入蕭正德、蕭棟、蕭歡、蕭淵明、蕭庄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陳 5 557年-589年 557年,陳霸先稱帝
西梁 3 555年-587年 555年,蕭察在江陵稱帝
漢 1 551年-552年 551年,侯景在建康稱帝;552年被殺
北魏 19 398年-534年 386年,拓跋圭自稱代王、魏王;398年,稱帝;這里計入元愉、元釗、元嬰、元顥、元悅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東魏 1 534年-550年 534年,高歡擁立元善見稱帝
西魏 3 535年-556年 535年,宇文泰擁立元寶炬稱帝
北齊 8 550年-577年 550年,高洋稱帝;這里計入高延宗、高紹義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北周 4 559年-581年 557年,宇文覺自稱大周天王;559年,宇文毓稱帝
隋唐 隋朝 5 581年—619年
許 1 618年-619年 618年,宇文化及廢楊浩稱帝;619年被殺
鄭 1 619年-621年 619年,王世充在洛陽廢楊侗稱帝;621年被殺
唐朝 25 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618年,李淵稱帝;690年-705年,為武周王朝;這里計入李重茂、李重福、李承宏、李熅、李裕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武周 1 690年-705年 690年,武瞾稱帝
燕 4 756年-763年 756年,安祿山在洛陽稱帝,歷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
齊 1 881年-884年 881年,黃巢在長安稱帝,884年兵敗自殺
大禮(大封民) 3 859年-902年 859年,南詔國王世隆稱帝,國號大禮;878年,其子隆舜改國號為大封民
五代十國 後梁3 907年—923年 907年,朱溫廢李柷稱帝
後唐 4 923年-936年 923年,李存勖稱帝
後晉 2 936年-946年 936年,石敬瑭稱帝
後漢 2 947年-950年 947年,劉知遠稱帝
後周 3 951年-960年 951年,郭威稱帝
北漢 4 951年-979年 951年,劉崇稱帝
燕 1 911年-913年 911年,劉守光稱帝,913年兵敗自殺
吳 1 927年-937年 902年,唐朝封為楊行密為吳王;919年,楊隆演自稱大吳國王;927年,楊溥稱帝
南唐 2 937年-958年 937年,李昪稱帝;958年,李璟向後周稱臣,自號唐國主;973年,李煜再自貶江南國主
南漢 4 917年-971年 917年,劉岩稱大越皇帝;次年改國號漢
前蜀 2 907年-925年 907年,王建稱帝
後蜀 2 934年-965年 934年,孟知祥稱帝
閩 5 933年-945年 909年,王審知受後梁封為閩王;933年,王延鈞稱帝;這里計入朱文進、王延政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大長和 3 902年-927年 鄭買嗣取代大封民
大天興 1 927年-929年 趙善政取代大長和
大義寧 2 929年-937年 楊干真取代大天興,這里計入楊詔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兩宋 北宋 9 960年—1127年 960年,趙匡胤稱帝
南宋 10 1127年-1279年 1127年,趙構稱帝;這里計入趙敷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契丹( 遼) 9 916年-1125年 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
西夏 10 1038年-1127年 1038年,元昊稱帝
金 10 1115年-1234年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這里計入完顏承麟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北遼 4 1122年-1123年 包括耶律淳、耶律定、耶律雅里、耶律術烈
西遼 5 1134年-1211年 1134年,耶律大石稱帝;這里計入耶律普速完、屈出律等不被普遍承認的皇帝
大理國 23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3年 段思平取代大義寧,1094年-1096年,為大中國
大中 1 1094年-1096年 高升泰所建
偽楚 1 1127年 金國擁立張邦昌的傀儡政權
偽齊 1 1130年-1137年 金國擁立劉豫的傀儡政權
元明清 蒙古(元) 11或16 1271年—1368年或1402年
大宋 1 1355年-1366年 1355年,韓林兒稱帝
天完 1 1351年-1360年 1351年,徐壽輝稱帝
大漢 2 1360年-1364年 1360年,陳友諒稱帝,傳子陳理
夏 2 1362年-1371年 1362年,明玉珍稱帝,傳子明升
明朝 16 1368年-1644年 1368年,朱元璋稱帝。
南明 8 1644年-1662年 包括朱由崧、朱聿鍵、朱聿𨮁、朱由榔,及後追謚者。
大順 1 1644年-1645年 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稱帝,1645年敗亡
大西 1 1644年-1646年 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稱帝,1646年敗亡
清朝 11 1636年-1912年 1636年,後金大汗皇太極定國號大清,稱帝
周 2 1678年-1681年 1678年,吳三桂稱帝,傳孫吳世璠
民國及以後 中華帝國(洪憲朝) 1 1915年-1916年 1915年,袁世凱稱帝,次年退位
偽滿洲國 1 1934年-1945年 1932年,在日本的扶植下,溥儀任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稱帝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不算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袁世凱的正統皇帝有349位。 如果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國(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國(前理、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