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國際承認中國歷史

國際承認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10 08:15:42

『壹』 為什麼國際上不承認中國的夏朝歷史

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歷史版本以及野史中通常這樣記載著:

夏朝標志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據說,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十七個王,延續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此為主要的一家之說)。
夏禹 大禹

夏代開國的君主。顓頊之孫,姓姒氏,號禹。因賓士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亦稱為夏後氏.禹是中國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貴為天子,保持本色,親近百姓,為民謀利.是帝國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範.

禹即帝位後,都於陽翟(音「敵」,今河南禹縣),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逸)或平陽。他一再會合諸侯,並將中國分為九州島島(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島島、爾雅九州島島、周禮九州島島等分別。一般乃指周禮九州島島,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定貢賦的制度。九黎,三苗的侵擾,是遠古時代的嚴重編患。「少昊」、「顓頊」的時候,黎、苗繼作亂,堯、舜曾征討,至大禹時代才將之平服。從此,長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這是遠古對抗南方部族的一長期的艱苦戰爭。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大禹死後,他的兒子破壞禪讓的傳統,自立為王,恢復了黃帝王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從此,王位的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古人所說的「家天下」。這是一種政治上的進步。夏啟即位後,很能繼承大禹的事業,可惜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無能,被一位諸侯首領、傳說中「嫦娥」的丈夫「後羿」所逐。太康死後後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為夏王,但實權操縱在後羿之手。仲康死後,其子「相」立,後羿被他的臣子「寒浞(音「濁」zhuoˊ)」所殺,又殺「相」自立。當「相」被殺時「相」的王後「緡(音「民」minˊ)」正在懷孕,逃奔到「有仍」(今山東濟零縣),生「少康」。「少康」長大後,就收聚夏的殘存勢力,滅掉「寒浞」,光復夏王朝。史稱「少康中興」。少康之子「杼(音「注」zhuˋ)在位時擁有一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徹底肅清了「寒浞」的勢力,並征伐東夷,使夏王朝發展到了鼎盛。其後的五代六王,社會比較安定,經濟持續發展。夏王朝的統治,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當時已經能冶煉較好的青銅,生產了不少的青銅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換也有所發展。有了比較進步的陰陽合歷和干支記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術鬼神、淫亂,引起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漸衰敗。「孔甲」再三傳到「履癸」(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務修德,奢侈無度,殺人無數,四處用兵,勞民傷財,以致民眾反抗,諸侯叛離,終於被「商湯」所滅。

中國歷史上的夏代真的存在嗎?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
眾所周知:《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史記》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史記》作為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過去歐洲人以歐洲為中心,他們稱古希臘的普魯塔克為「世界傳記之王」。普魯塔克大約生於公元46年,死於公元120年,著有《列傳》(今本譯作《希臘羅馬名人傳》)50篇,是歐洲傳記文學的開端。如果我們把普魯塔克放到中國古代史的長河裡來比較一下,可以發現,普魯塔克比班固(32—92)還要晚生14年,若和司馬遷相比,則要晚生191年了。司馬遷的《史記》要比普魯塔克的《列傳》早產生幾乎兩個世紀。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可信的。
根據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可以認定在中國歷史上有夏朝 (公元前 2033 至 公元前 1562)這么一個朝代!

『貳』 國際上承認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嗎

這種說法只在我國流行,並沒有得到世界范圍的歷史學界的公認。因為這個說法並不規范,缺乏科學論證和史料的根據。

《世界文明史》(美國威廉·麥克高希)稱「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古希臘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發源地」。

(2)國際承認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四大文明古國,是廣泛流傳於中國國內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國際上對此尚有爭議。 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范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四大文明古國實際上對應著世界四大發源地,文明分別是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這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而稍後的愛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

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它們是後來諸多文明的發源地,對其所在地區產生了巨大影響。四大文明是源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屬於派生文明,深受臨近地區原生文明的影響。

《全球通史》(美國斯塔夫里阿諾斯)中提及:「中東、印度、中國和歐洲這四塊地區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歷史上最偉大的文明。這些文明使歐亞大陸成為起重大作用的世界歷史中心地區。

更明確地說,中東的文明中心包括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古中國的文明中心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歐洲的文明中心在地中海北岸地區——這一地區從米諾斯文化時期至中世紀末期,一直在經濟和文化上佔有明顯的優勢。

應該說明,這里所說的歐洲包括北非。」而在斯塔夫里阿諾斯的觀點里,中東文明即包括了尼羅河文明和兩河文明。

『叄』 為什麼國際上不承認中國的夏朝歷史

從理論上,也就是從文獻記載看,存在夏朝。但從嚴謹的考古學的角度,實事求是來內說,容夏朝的真實存在性依然在科學家的努力探求中。因為我們還是沒有拿到最直接有力的文物證據(如商朝的存在有安陽殷墟等甲骨文證明),所以西方歷史學家不予承認。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瑋璋教授所說,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朝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
《史記•夏本紀》中確實有夏代世系的明確記載,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但是即便如此依然需要考古學家用考古手段去找到、並判斷哪些是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商斷代工程和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學術界現今基本認定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是夏文化,它為最終解決夏朝存在問題創造了條件。我們期待著科學工作者最終的好消息。

『肆』 為什麼國外不承認中國5000年歷史

中國有文字紀錄的歷史應該是從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開始的,也就是3000多年左右

但是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呢?就是因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而且其大都是用於王室記事或者占卜.

郭沫若在研究了甲骨文以後,認為甲骨文從初創到成熟,起碼要經歷1500年以上,試想,如果一個民族還未開化,依舊處於野蠻時代,那麼他們發明文字有什麼用處呢?

另外再順便說下,其實現在普遍的看法認為中國的文明史應該有8000年以上,甚至更多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個文明能夠遺留至今,獲得人們的認可 就在於他所創造的物質的或者精神的遺跡

比如我們由巴特農神廟知道古希臘的久遠

由胡夫金字塔知道古埃及的古老

由古老的巴比倫法典知道巴比倫文明

但是 建築遺跡留存的年代久遠與否看的是它建築的材料!

愛琴海地區石材豐富所以大都是石制建築為主

而我國森林資源豐富 巨大的宮殿都是木石結構 所以留存時間不長 而且中國古代有在改朝換代時燒毀前朝宮殿的習慣

所以我們目前無法從建築遺跡上確定夏以前的歷史

並且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多次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的朝代存在,少數民族統治者為加強自身統治,銷毀了許多中原文明的書籍,古董等

導致現在的考古研究出現死角以及空白,

但是話說回來從夏商周 三朝思想家的思想復雜程度來說 中國本土文化的進步還應該有一個更早的源頭 ,並且也不能籠統的稱那段時期為史前,因為那個夏以前的時代極可能也是文明高度發達的

因為文明的進步發展 時間是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從古籍比如 等等 而知夏之前一定還有數個朝代 或時期

他們也許經歷了從誕生 發展 滅亡 誕生 發展 滅亡的輪回

從目前中國史學界觀點看 他們也認為中國有夏以前的文明時代 所以准確的說目前最可靠的華夏文明史至少是8000年而不是5000年

因為連韓國人都敢自稱5000年文明史,作為文明的輸出國 中國的文明史只可能再往前推數千年 而不是僅僅的5000年

這樣說和我國比較迴避被扣上沙文主義的帽子有關 但是事實我等愛國者接應知道!

『伍』 為什麼國際上不承認中國有5000年文明史

按西方文明標准來算中華文明確實是不到5000年,只有4000年左右。因為有文字明確記載和出土文物證明的商代,出現與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朝之前的夏朝只出土有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和玉制禮器,沒有發現像商時期帶有甲骨文的卜甲,所以按西方標准來算不能算文明時期,甲骨文出土以前,商朝也是不被西方承認的。
如果按中國的標准來算,公元前5400年,仰韶文化遺址已經發掘出了完整的古城遺址,階級分明,分內外城,擁有城防和排水設施(現代排水系統搞不過古代也是無語)。出土了大量陶器玉器。命名為早期文明時期。全國發掘有二十幾個大型城市遺址的,分散在黃河淮河和長江沿岸地區,分布與公元前5500年-公元前3800年之間,但2018年「探源工程」把它們分別列為不同的文明。在夏朝以前中國是存在過很多文明的。只能說夏商文明統一並消滅了這些文明。
中華文明主要是沒有斷代,如果算上斷代前的歷史,古埃及文明比中華文明還要早將近一千年。但現在古埃及文字除了考古學家沒有人認識。土耳其地區的,公元前2500年就有鐵器出現,中國的鐵器出現在公元前1500-公元前1400年之間。但公元前800年赫梯文明被亞述文明徹底滅亡。
西方的種族優越論在達爾文的進化論被西方人接受以後開始盛行,所以很多西方人認為對東方文化圈的侵略是優等民族對劣等民族的征服。參考日本的種族優越論,日本認為中國人是低等民族應該被征服就是受西方文化影響。東方文明歷史悠久這一點是西方支持侵略的那一批既得利益者不願聽到的。因為侵略者總是不停地美化自己的侵略。比如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
中國的歷史完整呈現在河南博物院看看。你可以看到公元前5500年的陶器,骨器和公元前2000年也就是夏朝時期的青銅。很驚艷的。

『陸』 中國歷史被國際承認的是哪部分

從商朝到現在

『柒』 為什麼外國人承認中國歷史3000

中國抄有文字紀錄的歷史應該是從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開始的,也就是3000多年左右,這是外國人承認的。外國人不承認中華文明有5000年。之所以說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因為有甲骨文的記載。關於這個問題,國內的學術界也有爭議,所以國家搞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

『捌』 為什麼國際上不承認中國夏朝的歷史

聲明以下內容為轉載:是關於考古為何不承認夏朝存在的,但是我本人表示不是很願意相信。
隨著二里頭等「先商」遺址的出土,有關《史記》所載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的爭論也日益熱烈。盡管這種爭論已經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但就爭論水平來說,這些年來並無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術環節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說各話,全無任何思想交流可言,更不用說能夠說服對方了。這實在是有點悲哀的。
我一直是堅定的「二里頭=夏」理論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時期來,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去了幾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餘前往幾個博物館和研究機構,有幸和當地的研究人員就這一問題略作交流,結果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固有思想。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了什麼驚人的新發現,獲得了什麼關鍵證據,而是方法問題。
這場爭論的根源不在證據,而在方法,在思維模式。夏朝有無爭論的正反兩方都不應該為此承擔責任。
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問題和百年前商的問題簡單地等同起來了。在甲骨文尚未被學術界「發現」之前,國際上也曾經懷疑過商朝的存在。結果我們發現了甲骨文,發現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無人可以懷疑的事實。夏朝的證明應該也是這樣:發現文物——發現城市遺址——破譯文字——證實並完善古籍的記載。夏朝的證實過程難道會與此有什麼不同嗎?
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會回答:沒有什麼不同。
絕大多數人(包括不久前的我)可能錯了。
因為夏朝和商朝完全不同,夏朝和商朝之間的區別,遠遠大於商朝和周朝之間的區別。
而且,國際和國內學界對夏朝的質疑,與他們的前輩對商朝的質疑貌似相同,性質卻很不一樣。
質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證據(雖然極少被提起),正是來自殷墟甲骨文本身。
殷墟甲骨文根本就不承認夏朝的存在!
甲骨文已經被破譯了一千餘字,其中沒有一個字可以被確定為「夏」。有些學者懷疑某些未被破譯的甲骨文是「夏」,但是未受廣泛支持。就目前已經基本確定的甲骨文來說,不僅沒有「夏」字,也沒有「冬」字。只有「春」和「秋」兩字。這就很好地解釋了先秦中國編年史書為什麼經常叫《春秋》——甲骨文里沒有「夏」和 「冬」兩個字,說明商朝人只有「春」和「秋」兩個季節,每個季節6個月,兩個季節就是一年。不僅商朝人如此,和他們同時期、同緯度的蘇美爾人也是如此:在此緯度區間內,氣溫要麼熱,要麼冷,一年兩個季度足夠了。不熱不冷的過渡期很短,沒必要為1個月專門設季度。

『玖』 世界承認中國有多少年的歷史

聯合國秘書長名義上是地球球長,實際上連黑非洲的酋長權利都不如,他哪管的了這個?

國際歷史界,迄今不承認商朝以前的中國歷史,只承認中國的歷史自商朝開始,大約是公元前1500-2000年吧。

國際歷史界對文明的認同標准有幾個,一是城市,二是城市居民的分工(階級),三是使用金屬製品。

迄今為止,只有商朝的出土文物,證實有這幾樣的存在,所以國際歷史界公認中國的歷史至少自商朝開始。

不過,也有人採納更極端的觀點,認為中國的歷史應該自周朝開始,因為現代華夏人的文化風俗和血脈繼承周的更多--------他們刻意看不到,孔子就是純正的商王室後裔。

補充一點,《史記》因為其神話仙俠情節,所以不被國際歷史界人士視為史書,而只認為這是一本歷史小說。很多中國歷史學家對此極為憤慨,他們堅持認為,古人活200歲是理所當然的,踩了神的腳印懷孕也是正常的等等等等。

嗯,還有,中國歷史學家認為,司馬遷公對【太甲殺伊尹】進行藝術加工為【放太甲於桐宮】是為了弘揚儒家理論,不代表《史記》的整體真實性有問題。

這種對《史記》的尊重,也導致中國歷史學家對鄰國史書的尊重,日本人在公元720年時,編了一本《日本書紀》,將日本歷史向前推到了公元前711年,那位日本第一個天皇神武天皇,活了足足126歲。
而這一日本第一部正史,和中國記載的日本歷史有不同,當年曹魏曾經封了一個女王叫做邪馬台的,在這本日本正史中沒有出現,所以中國歷史學家們普遍認為,中國歷史出錯了,日本沒有向曹魏稱臣。

閱讀全文

與國際承認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