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考文綜歷史論述題讓用世界史的有關知識答可以用一點中國史嗎
我覺得可以,因為中國史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可以用中國紙的一些觀點來闡釋世界史的一些問題,歷史都有相似性
『貳』 2018河北省專接本歷史世界史的論述題
麥克尼爾《世界史》是公認的全球通史開山之作,第一次完整講述了從史前到21世紀全球文明互動的故事,中文版首次出版。阿諾德·湯因比、斯塔夫里阿諾斯、傑里·本特利、何炳棣、許倬雲、錢乘旦、劉新成等權威推薦。
1963年,麥克尼爾出版《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The Rise of the West: 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即將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史學界一般以此作為全球史誕生的標志。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將《西方的興起》精編簡化,於1967年出版《世界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
麥克尼爾《世界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一直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必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首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
麥克尼爾的貢獻和獨特之處在於:他認為世界史只有文明間的互動才有意義,他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麥克尼爾的《世界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交互的世界史,繪制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路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研究的真正開始。
麥克尼爾《世界史》中文版姍姍來遲,問世近50年後首次在中國出版。此次,中文版獲麥克尼爾全球獨家授權,依據第四次修訂版翻譯出版。
全書收錄109張精彩圖表,附標記人類文明歷程的歷史年表,特別推薦了進一步閱讀的書目;並針對1976年之後的世界歷史與文明發生的重大事件做了全新論述,使這部名著在內容和體繫上更加完善。
麥克尼爾《世界史》內容包羅萬象,文字簡明流暢,是一般教科書所不及的。不管是上班族、學生教師,還是商界人士、政府官員,《世界史》都是經典可靠的世界史入門讀物。[3]
『叄』 高中歷史世界史論述題
論述題怎麼了?
『肆』 論述題1、 如何理解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拜託各位了 3Q
為什麼說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1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20 世紀中葉以來,由於科學技術革命的突飛猛進,帶動了整個世界和各國產業結構的巨大變動,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面貌和人類生活狀況,現代生產力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更加提高,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世界各國之間的互相開放、互相依存程度更加增強。據此,鄧小平在 1984 年就指出: " 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 互相開放,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也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從當代生產力發展水平來看,生產的社會化和國際化程度在近幾十年中空前提高,國際分工有了長足發展,許多產品都是國際分工合作的產物;從科學技術的研究、運用和發展來看,國際合作成果與互惠步伐加快,動用世界范圍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通力合作,共同攻關,日益明顯;從市場經濟發展方向來看,開放化與一體化已經成為世界潮流,統一的國內市場已經發展成為世界市場;在當代,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都必須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就是對當代世界經濟、科技發 展和國際形勢發展科學觀察和概括的結果。 ( 2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早在 1984 年 10 月,鄧小平明確地指出: " 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 他強調指出:對內經濟搞活,對外經濟開放,不是短期的政策,而是長期的政策,即使是變,也只能變得更加開放。對外開放,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是鄧小平和中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選擇。 第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科學總結我國歷史經驗教訓的必然結果。我國歷史上經濟社會長期停滯落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 第二,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追隨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客觀選擇。在當代,世界最新通訊技術的運用和現代交通工具的變革,使各種交往手段越來越現代化,國際經濟生活的時空大大縮短,使國際交往互惠更加便利;資源、勞力、技術、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普遍納入經濟生活國際化的洪流之中,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的社會化、國際化、一體化普遍要求各國打開國門,採取更加開放的政策。世界市場的擴大,要求各國實行開放政策,既發展自己,也推動全世界的發展。 第三,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是加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在推進傳統產業革命,趕上世界新技術革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如資金短缺、技術落後、管理經驗不足、生產效益不佳等困難。這些困難如果得不到克服,已經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就有流產的危險。而要盡快妥善地解決現代化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就是實行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發展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交流。實行對外開放,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
『伍』 七年級歷史開放性試題
例如你是裡面的一個酒館老闆,這天你在酒樓里接待客人,來了外省的達官貴人,你讓伙計安排他們吃飯,達官貴人穿著描寫一下,點了哪些菜寫下,達官貴人還要吃一些特色名產,老闆你特意跑一趟,還把老朋友(另一酒館)的珍藏拿過來,一路上描寫一下所見熱鬧情景,說書人說唱,叫賣等等,描寫下文化,東西拿來了,正碰見達官貴人偶爾詢問目前的政局怎麼樣,酒足飯飽後又商量去哪裡消遣,作為酒館老闆的你為他們推薦。
好不容易一天都忙完了,晚上關門後,老闆你算了下今天的收獲還不錯,滿意的入睡了。
主題就是討生活不容易,就是一個酒館老闆也時刻關注著時局變化
『陸』 三個歷史論述題,每題600~800字。最好不要網上復制的,要觀點明確。採納的話100分奉上~
《史記》是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史記》的誕生,就中國史學的具體發展而言,《史記》的貢獻巨大。一、建立傑出的通史體裁《史記》是中國史學史上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無論說它是古代中國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還是說它是世界古代史學史的最輝煌成就,都毫不為過。這一點,只要將之與希羅多德的《歷史》相比較,就會非常明白。正因為《史記》能夠會通古今撰成一書,開啟先例,樹立了榜樣,於是仿效這種體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繼而起了。通史家風,一直影響著近現代的史學研究與寫作。二、建立了史學獨立地位我國古代,史學是包含在經學范圍之內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書在劉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藝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後面。自從司馬遷修成《史記》以後,作者繼起,專門的史學著作越來越多。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相繼改革以圖強,在變法改革中,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顯著,在軍事上的改革卻以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為最。趙武靈王的文治武功並非出類拔蘋,但卻是他向塞外少數民族學習,對傳統的兵制兵服進行了大改革,從而在歷史上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變了中原各國的軍事作戰方式,從此戰車這種作戰方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被騎兵所取代。此後,趙國名將輩出,成為東方六國中唯一可以與秦國相抗衡的大國,直至長平之戰。
《史記》的實錄精神
首先就表現在廣泛地收集和詳盡地佔有材料以及對史料的考信和選取上。為了寫作《史記》,司馬遷到處游歷尋訪,與燕、趙間豪俊交遊,周覽四海名山大川。他東到沿海,西到甘肅,南到湘江瀟水頭,北到內蒙古河套邊,東南到江浙吳越之都,西南到四川雲貴高原,足跡遍及整個漢王朝版圖及其四周作者能夠了解的所有地域,多方「網羅天下放失舊聞」,收集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除實地調查考核之外,他還參考了大量古今圖書,尤其是先秦古籍,凡漢代以前的書,無所不採,這也構成了《史記》取材的另一個來源:「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家雜語」。《漢書?司馬遷傳》也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但是,由於歷經戰亂,當時的文獻資料散亂殘缺非常嚴重,《史記?太史公自序》說:「周道廢,秦拔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圖籍散亂。」《史記?六國年表》也有這方面的記載:「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詩書所以復見者,多藏人家,而史記獨藏周室,以故滅,惜哉!惜哉!獨有《秦記》,又不載日月,其文略不具。」 這些,都給司馬遷對史料的考信。
『柒』 急需高考歷史開放性試題
黃河大合唱簡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松花江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張寒暉作於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中國東三省,蔣介石採取不抵抗政策,驅趕「剿共」前線的東北軍官兵,攜老帶子,布滿西安街頭。他們被迫流亡關內,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卻要為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去賣命,從心頭都郁結著悲苦怨憤,要傾吐,要爆發 。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張寒暉譜寫了這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以含著熱淚的哭泣似的音調,唱出了悲憤交加的聲音。他把自己的這首歌教給學生、群眾演唱,然後,他帶領群眾到西安的城牆上,街頭中去演唱,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廣大東北軍官兵的心,竟有數萬名官兵聽後落淚。「西安事變」爆發前後,西安城裡已到處可以聽到《松花江上》的歌聲,並迅速傳遍全國。
這首歌以帶尾聲的二部曲式為結構。傾訴性的音調貫穿全曲,並兼有敘事和抒情的特點,真切感人。旋律以環回縈繞,反復詠唱的方式引伸展開,感情越來越激動,具有回腸欲斷的效果。當尾聲唱出呼天喚地似的旋律時,歌曲達到了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求起來抗爭的力量。
一直埋頭苦乾的革命音樂家張寒暉,就是這樣代表著人民傾吐呼號,為我們留下了這首不朽的戰斗性的悲歌。
《游擊隊之歌》:游擊健兒逞英豪
1937年,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北上做抗日宣傳,年底到達山西臨汾。就在老鄉土炕上的油燈下,他寫出了《游擊隊之歌》。這首歌在臨汾劉庄八路軍總部首演時,只有口哨充當伴奏,但仍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游擊隊之歌》是一首具有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旋律輕快,易於傳唱。1938年,這首歌在山西洪洞縣八路軍高級將領會議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的一致贊揚,從此在全國軍民中得到廣泛的流傳。
《延安頌》:延安精神的象徵
《延安頌》在抗戰時期曾經響徹延安,傳遍各抗日根據地,並傳到國統區和海外,一直傳唱至今。歌曲由鄭律成作詞,莫耶作曲。1938年,一個夏日的傍晚,魯迅藝術學院的學生鄭律成在延安城北門外的山坡上,眺望著英姿勃勃的抗大隊伍,激發起創作靈感。他打算譜一首曲子,並鼓動文學系的莫耶寫出了《歌頌延安》。後來這首歌被更名為《延安頌》,當時許多國統區的青年正是唱著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頌》由此成為延安精神的象徵。
《在太行山上》合唱曲。桂濤聲詞,洗星海曲。作於1938年,歌詞描繪太行山中游擊健兒緊張的戰斗生活和勇敢頑強、樂綱開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上現實的戰斗性與革命浪漫主義的有機結合。這首二部合唱曲為復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兩個樂段構成。前段抒情寬廣,雖是小調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氣的情緒。第二聲部回聲式的短句,彷彿歌聲在山谷中回盪,營造出此起彼伏,一呼百應的氣氛。後段轉入平行大調,豪邁的氣勢中又融入深情溫柔的訴說,表過了軍民間的魚水之情。第二部分為進行曲風格,鏗鏘有力的旋律、鮮明而富於彈性的節奏,生動地刻畫了游擊隊員出沒高山密林、誓死消滅敵人的英雄形象。第二樂段高音區的切分節奏果敢有力,給人以緊迫感,隨著調向上推進,逐漸形成商潮。歌曲最後結束在小調上,使作品前後呼應、完整統一。
《畢業歌》
《桃李劫》的插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歌曲在影片中一群青年畢業前歡聚一堂時首次出現,影片結束時又再度響起,提示了影片主旨。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由於歌曲表達了一代青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激情,傳唱一時,特別為青年學生所喜愛。
『捌』 關於世界史和中國近代史的簡答和論述題的書大家有什麼推薦
專業課的話,首先課本不能放下,對於課本的學習是貫穿初試備考的全過程。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思考和理解。目錄和前言部分也是不能夠直接忽略的。最後所要達到的程度是無論從縱向時間脈絡還是橫向各個地區的角度上,都能夠勾勒出歷史框架。比如,能夠回答出公元前後至15世紀游牧帝國的興衰,20世紀60年代世界上大規模群眾運動的異同比較這類綜合性問題。
答題技巧方面可以看一下長孫博的三段論解題思路,總分總格式,分點敘述。其實論述題就是一篇精簡版的小論文。可以看一些報考院校相關老師的文章,側面了解考察的重點,以及寫作思路。如果沒有時間的話看完整篇論文的話,可以重點關注摘要和結語內容,這是對於全文思想所進行的凝練總結。
此外要注重真題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目前沒有改統考的院校而言,常年考查的題目一定這是這所學校的研究重點。此外,對於文科而言,不要老想著所謂的標答。表述得當,言之有理即可。這就要求考生對於史學動態,對於同一問題學界不同觀點具有一定的靈敏度。需要掌握基本思想並且能夠進行表述。
希望能夠幫到樓主,還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