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古代哪些朝代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要具體時間,人
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元版豐三年,宋朝政府權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立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還專門制定了蕃商犯罪決罰條。廣州和泉州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
B. 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背景
1.第一次開放:19世紀中期。
原因: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擴張的本性促使其瘋狂專對外侵屬略,尋求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由於中國仍處於封建社會後期,制度腐敗,經濟落後,國力衰退,成為英國侵略的對象;鴉片戰爭英國憑借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
2.第二次開放:1978年以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世界經濟越來越向國際化、全球一體化方向發展,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封閉狀態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來,國際格局由兩極向多極轉變,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的主題;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戰略決策;
C. 中國朝代對外開放!!!!!!
呵呵!樓主的問題有點難度!我就以我自身的認識作答,有出入的話誤怪!
漢的時候其實就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那時已經可以到達印度的南端。盛唐時期中國的對外開放達到一個空前的水平,中國周遍各國如朝鮮、日本、波斯等等都以中國為商貿中心。也因此中國的文化、政治都受到各國的效仿,尤其是日本,幾乎是不經修改的把中國的文化照搬到日本。也是從這時候起,各國開始相中國朝貢稱臣。到明朝時期對外開放又達到一個高潮,鄭和下西洋就是在明時期由明王朝出資支持的。現在有學者提出鄭和是世界上駕船環球第一人,這還有待於歷史的考究。但是鄭和下西洋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向各國宣揚國力,中國人往往都是自恃甚高,盡管各國都有進貢,但明朝還貢的價值遠遠超過進貢,這也跟後期明國庫空虛有關。西方國家去航行是對黃金的渴望,利益驅使,而我們卻是去逞威風。只有有足夠的慾望才能推動歷史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資本主義能夠如此飛速發展的原因。關於倭寇入侵也不僅僅是從明朝開始的。
關於滿清的對外開放那問題就更大了,樓上說的是一方面,但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西方的侵略者。那時西方各國開始同中國開始貿易,中國的茶葉、絲織品、陶瓷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這些都是皇親國戚才能享受到的。中國一直處於入超的地位,而西方國家對中國輸入的尼龍等產品遭到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一直處於出超地位,也由此西方各國想用鴉片打開中國的市場扭轉入超的局面。正如西方人所想的鴉片確實扭轉了入超的局面。中國白銀大量外流,物價上漲,市場混亂。林則徐就受命硝煙,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展開。國門從此被打開。
滿清所謂的閉關鎖國其實就是主要防止列強的入侵,關於列強對中國傾銷貨品並不令人擔憂,因為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完全不需要外來的商品。但也因如此中國和外國的差距漸漸拉大。鴉片戰爭後,英國和中國簽定的《南京條約》開辟五個通商口岸其實也想由此有利於英國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在中國閉關鎖國期間,並不是完全斷絕與別過的溝通,還是開放了廣東等等僅有的幾個通商口岸。在到後來,列強繼續強行要求開放通商口岸,並且允許在沿海地區開辦工廠,最後入侵至內陸地區,中國的自然經濟也局部瓦解。此後中國就進入了遭西方列強瓜分、摧殘的階段!一段可恥的歷史從此展開!
D. 關於中國改革開放後的重大變化的作文美麗題目
《變化》
人們常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現在我覺得還可以再增加一句:「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舒適的生活.」因為自從改革開放後,我們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武義,地處浙江中部,金衢盆地東南,毗鄰永康、東陽、麗水等縣市.面積1577.2平方公里,人口32.8萬人.武義歷史悠久,始建於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山川秀美,有郭洞古生態村,俞源太極星象村,壽仙谷風景區,劉秀壟風景區,石鵝湖風景區,台山風景區,小黃山畲族風情村,大紅岩,崆峒山,武川湖等風景區.武義資源豐富,有「螢石之鄉、溫泉之城」之美譽,螢石儲量居全國之首,溫泉資源「浙江第一,華東一流」,是全國有機茶之鄉.
聽爺爺說,三十年前的武義,經濟基礎十分落後,工廠企業也不發達,在農村每家每戶只有在年底時才能分到100多元錢,人民生活非常的艱苦,大家住的都是低矮的平房.那時候,溫飽都是一大難題,每個家庭幾乎都吃不飽.冬天從沒有熱的時候,向來都是冷颼颼的.因為沒有衣服穿,所以要是到了刮風、下雪的時候,只能凍得直發抖而毫無任何辦法;泥濘的小路到處是水潭子,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子,整個腳就陷下去了,很難拔出來;在以前,交通非常不方便,每個人去哪裡幾乎都是走路的.
如今,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也吹綠了武義這塊古老的土地.它喚起了家鄉人民追求美、創造美的極大熱情,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家鄉這幾年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武義經濟繁榮,人民富裕,面貌煥然一新,令人眼前一亮: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人們都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原來坑坑窪窪的小路如今已是寬敞平坦的大路,汽車、電腦等也進了千家萬戶,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了.這一切都歸功於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
E. 新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經貿發展存在明顯的階段性特徵,且與中央相繼提出的重大改革措施相契合。
1978-1991年間,中國貿易額和外商投資額增長雖然緩慢但開始起步,國際代工模式和外資引進仍處於試探期。在此期間,加工貿易發展成為對外出口的主要力量之一。
20世紀90年代初期,上海浦東新區的建立以及中央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極大鼓勵了外商進行直接投資的信心。1992年之後的一段時間,外資出現迅速增長態勢,進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幅度也明顯提升。
2001年中國加入WTO加速了融入全球貿易體系的步伐,成為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又一關鍵節點。為兌現入世承諾,中國不斷深化改革,由此產生的制度性紅利極大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果斷採取措施,盡量將外部沖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困境中率先實現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推動全球經貿格局發生進一步變化。
我國在2013年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標志著我國嵌入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價值鏈這一步走得非常成功,實現了由「貿易小國」向「貿易大國」的轉變。
(5)中國歷史i對外開放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一個國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獨立,必須努力擺脫貧困。而要擺脫貧困,在經濟政策和對外政策上都要立足於自己的實際,不要給自己設置障礙,不要孤立於世界之外。」
197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僅佔世界總貿易額的0.78%。中國出口僅佔世界出口總額的0.75%,出口額在世界排名第34位。
1978-1989年,在近12年時間里,中國貿易逆差年份就有9年,累計逆差額為468億美元,年均逆差額為39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資源告急,1979年外匯儲備年余額僅為8.4億美元。
1978-1982年,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共920家,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共17.69億美元。
由於各國經濟發展階段和要素稟賦的差異,全球價值鏈的發展和拓展通常存在一個傳導過程。我國對外開放在時間點上正好契合了以全球價值鏈發展為主要推動力的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以漸進式為主要特點的對外開放和以市場化為主要特徵的國內改革相輔相成,使得我國逐步融入全球經貿體系。
F. 中國古代哪些朝代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要具體時間
自漢朝至明朝,我國一直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到了明末清初我國統治階級實行「閉關內鎖國」政策。我國古容代對外關系的發展趨勢是由開放到閉關。 具體史實 開放: ⑴秦漢:對外交往的初始階段。張騫通西域之後,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繼開通。東漢時,班超經營西域曾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訪問洛陽,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⑵隋唐:對外交往活躍。日本13次派「遣唐使」來華學習唐朝文化,唐朝鑒真東渡傳播文化;新羅派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仿照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雙方貿易往來頻繁,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唐朝時中國同天竺交往頻繁,貞觀初年,玄奘西遊天竺,著成《大唐西域記》
G. 中國歷朝歷代對外開放歷史
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就已經存在。玉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中國美玉都來自西域。至少在距今1.2萬年前,先民就發現了普通石塊中卓爾不群的玉石,並且通過交換將玉石源源不斷運向東方,延續萬年的玉石之路,正是沙漠絲綢之路的前身 。史籍對於西域的玉有諸多記載。西晉時期,在汲縣戰國墓中出土了一批古簡,其中整理出一篇《穆天子傳》,記載了近三千年前的周穆王駕八駿馬車西巡遊獵之事。周穆王從中原出發,途經甘肅、內蒙古和新疆,最終抵達昆侖山西麓。當時仍是母系社會的部落首領西王母,不僅款待周穆王,還贈他八車寶石,留下一段佳話。周穆王返途中,又在一些采玉、琢玉的部落處獲取不少玉石,滿載而歸。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今埃及亞利山大港),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鑿空之旅」。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今埃及亞利山大港)。
唐朝由於經濟發達,文化在當時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 與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頻繁。朝鮮、日本派來許多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唐朝同阿拉伯地區的友好往來,使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先後傳入中國。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元朝包容和接納歐洲文化,甚至能准須歐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歐洲著名歷險家馬可.波羅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員。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羅兄弟及其子馬可波羅成為得到元朝皇帝寵信,在元朝擔任外交專使的外國人。
明朝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鄭和七下西洋,之後便採取海禁政策,禁止造大船。明朝時,我國對外貿易主要港口是泉州、寧波與廣州三處,設市舶司。到了明朝中葉,由於沿海地區常遭日本倭寇騷擾,至公元1522年,封閉泉州與寧波二港口,僅留廣州。
清朝前期,對外政策為閉關鎖國,清初為防範反清勢力,先後實行過「海禁」政策。康熙後期禁止西方天主教傳教士在中國傳教,乾隆時期開始嚴格限制中外交往,只許外商在廣州一地與朝廷特許的「行商」做生意,同時嚴格限制中國商品出口。
H. 中國歷史上對外開放的事例
1、1980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地域包括今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個區。當時,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建設資金以引進外資為主,所有制結構為多種形式共存,產業結構以工業為主,產品以出口外銷為主。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2、1990年4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開發上海浦東,在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上海浦東新區成為繼深圳經濟特區之後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個領頭羊。
3、2001年11月:在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審議並批准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隨即遞交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的通知書。一個月後,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143個成員。
4、2008年8月: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香港為協辦城市。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不僅圓了國人百年奧運夢,更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盛會,展示了中國在過去數十年現代化和開放之路上取得的成就。
5、2013年9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成立,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在簡政放權、負面清單、人民幣自由兌換、推動境內資本的境外投資和境外融資等方面進一步探索了寶貴經驗,最終復制推廣至福建、廣東、天津、遼寧、陝西等省份,有力地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
I. 中國歷朝歷代對外開放歷史嗎
1.兩漢時期
(1)主要史實:①張騫通西域後,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系開始發展起來,開通了「絲綢之路」。②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達亞洲西部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來中國,送給漢桓帝象牙等禮物。③西漢時,日本有30多個小國和漢朝往來;東漢初,日本倭奴國王遣使來漢,光武帝贈賜「漢委奴國王」金印;不少中國移民到日本等國;中國的鑄銅和制鐵技術傳人日本。④漢朝的鑄銅和制漆工藝傳到朝鮮。⑤起源於古印度的佛教傳人我國中原地區。⑥中國的造紙術傳到朝鮮、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歐洲。
(2)特點:①從范圍上:同朝鮮、日本往來密切,同西亞和歐洲有了直接往來。②從交往的形式上:既有使節往來,也有經濟文化的交流。③中國的文化在當時世界上居領先地位。
(3)原因:①張騫通西域,開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紀元,「絲綢之路」的開辟,加強了中國同中亞、羅馬和歐洲的聯系。②秦漢的強盛與文明對亞洲各國有巨大的吸引力。
2.唐朝
(1)主要史實:①唐朝和新羅保持著友好關系:許多朝鮮音樂家到長安,唐樂中有高麗樂的部分;許多朝鮮人到長安留學;新羅工匠吸收唐朝的手工業技術;貿易往來繁盛。②日本13次派「遣唐使」;日本留學生來唐朝學習;阿倍仲麻呂來中國學習,同李白、王維等友誼深厚;我國僧人鑒真東渡日本,傳播唐文化;唐文化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有深遠影響。③唐朝同印度聯系密切;天竺多次遣使通好;唐太宗派使臣到天竺學習熬糖法;玄奘西遊,到天竺研究佛經。④唐朝和中亞、西亞各國,如波斯、大食等關系密切。
(2)特點:①唐朝對外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②同亞洲國家的交往最為密切。唐朝是亞洲文化的中心。③唐朝的對外交往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對外交往的形式有使節往來、留學生、技術交流、宗教往來、藝術交流等多種形式。
(3)原因:①唐朝政權的強大,穩定的政治環境。②經濟文化處於世界領先地位。③唐朝的對外交通比過去發達。④唐朝的對外政策比較開放。⑤唐都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3.宋元時期
(1)主要史實:①南宋時海外貿易東達日本、朝鮮,西至非洲一些國家。②元時,來自亞洲和東歐、非洲海岸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③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到中國,居住十幾年。
(2)特點;①海外貿易是這一時期對外關系的主要內容。②對外交往的范圍擴大到非洲國家。
(1)原因:①指南針的發明和造船技術的提高為海外貿易和交往提供了條件,②這一時期科技術文化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4.明清時期
(1)主要史實:
①1405—1433年間,鄭和七次出使西洋,到達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許多國家的國王和使臣,搭乘鄭和的寶船來中國訪問。②鄭和下西洋後,很多中國人到南洋謀生,積極投入南洋的開發和建設。③明朝中後期,倭寇經常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戚繼光領導戚家軍抗倭。④從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侵略我國沿海地區。1553年,葡萄牙侵佔我國澳門。⑤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略我國台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⑥清軍人關時,沙俄強占我國東北的雅克薩和尼布楚等地。1685和1686年,清軍兩次進攻侵佔雅克薩的沙俄軍隊。1689年,中俄雙方經尼布楚談判,正式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⑦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幾次下令禁止海外貿易。
(2)特點:①對外政策從明前期的對外開放到清朝閉關自守。②中國開始遭到來自日本和歐洲殖民者的侵略,反對外來侵略成為這一時期對外關繫上的一個重要內容。
(3)原因:①明初國力強盛,是出現鄭和下西洋這一航海壯舉的根本原因。②明朝中期,政治腐敗、海防松馳,是倭寇為患的主要原因。③16、17世紀,歐洲資本主義興起,處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這是歐洲殖民者東來侵略中國的主要原因。 ④清朝為肅清東南沿海的抗清力量和防止歐洲殖民者的入侵,而實行閉關政策
J. 中國歷史三次對外開放分別是什麼時候
秦漢到明朝中期
近代被迫開放
改革開放後主動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