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歷史上世界性的大國發展歷史對中國的發展有何借鑒之處
1490年前,基本上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了,所以對於中國的借鑒也就是1490年後了。
1.先說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在以1493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起始點的新航路的開辟中,依靠地理優勢,並且完成了中央集權,所以能調動國家力量去進行開辟新航路,佔領殖民地,掠奪當地人民發展自身國家成為了世界性大國。但是要注意年他們沒能抓住機遇,去將掠奪的財富轉化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發展資本主義,所以最後兩國衰落了。
2.還有荷蘭。這個國家現在算是個二流國家,但在那個時期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國家,而且世界上現代意義上最早的銀行是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銀行和鹿特丹銀行,都是荷蘭人建立的;並且它大力發展海上貿易,由海上馬車夫的稱號;荷蘭當時還壟斷著歐洲造船業的一半以上,是當時的絕對的世界第一;他還壟斷著香料群島的香料;這是與它大力發展資本主義貿易是分不開的。可是他是個小國,沒足夠的人力資源去支持他的事業,而且他銀行的貸款也沒收回來(她當時主要的貸款對象是歐洲各國君主,他們經常為了國家戰爭而向荷蘭貸款,可要是雙方都向荷蘭貸款,所以荷蘭有一方的貸款收不回來,這些都是荷蘭衰落的重要原因。
3.法國。啟蒙運動和大革命為法國帶來了制度上的更新,也為拿破崙帝國提供了基礎,但拿破崙失敗後,法國的土地政策(小農經營)等因素制約了法國的發展。
4.英國。這個國家以和平的手段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他們自稱為光榮革命),以資產階級制度優勢開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始世界進入蒸汽時代,他並以自身工業優勢建立了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且於1840年打敗了大清帝國,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可是後期他過於依賴殖民地,雖然這也是他強盛的原因,但由於壟斷大資產家的因素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進程緩慢(例如英國政府推行電燈使用,但遭到了英國煤油燈資產家的反對,這不符合他們的利益),並被美國和德國追趕上。
5.德國。1870年打敗了法國,完成了國家統一,並重視教育,因此迅速強盛。可是他的發展帶有軍國主義性質,不符合歷史潮流(德意志第二帝國和納粹帝國),為他的發展帶來了種種困難。
6.美國。他是個殖民國家,沒有封建因素的影響,因此容易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法治精神的發展。她完成革命,擺脫英國統治,並開辟疆土(西進運動),維護國家統一(南北戰爭),且有一個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一戰和二戰都遠離美國國土),所以美國的工業飛速發展,建立世界貨幣霸權,成為現今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綜上,我們可以總結這樣幾點:1.國家的統一是中國發展的根本;2.中央集權有利於中國及中國理應對困難和發展;3.制度的革新和民主法制的發展也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因素;4.完善科技和教育,能大力帶動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5.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6.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有利於我國經濟的發展;7.相對和平的環境符合我國發展的最大需要。
❷ 魔獸世界的歷史是不是借鑒了很多魔戒的歷史
這應該是沒有的,魔戒世界觀是中土世界與魔王索倫,而在魔獸世界中是有創始神泰坦的存在的,但是藉助了魔戒的一些設定,比如矮人、侏儒、精靈、世界之樹之類的。
❸ 馬克思關於「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觀點和世界一體化有什麼關系呀 能詳細點告訴我嗎
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
19世紀中葉,還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創立階段,馬克思恩格斯基於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考察,就以驚人的洞察力揭示出民族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趨勢。他們認為隨著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宇宙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怪影的某種抽象行為,而是純粹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確定的事實,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一事實。」
在資本主義時代,世界已經並越來越是開放的世界。所謂開放的世界是說各個民族和各個國家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越來越不可避免,越來越全面、深刻;每個民族和每個國家越來越成為整個世界的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它的歷史越來越溶入世界史;別國的產品或它自己的產品都不再是獨立的,而是都具有了世界歷史的意義。
以上這種狀況是不可遏止的,並將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日益加快其進程。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個互相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愈來愈擴大,各民族的原始閉關自守狀態則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發地發展起來的分工而消滅得愈來愈徹底,歷史就在愈來愈大的程度上成為全世界的歷史。」馬克思恩格斯這里講的不僅是指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且還包括「後資本主義」社會,即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發展。因為只有到了共產主義,自發發展起來的分工方才能徹底消滅。一方面,歷史越來越成為世界史,這是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另一方面,這個過程又必將導致共產主義的實現。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只有在世界歷史意義上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業——共產主義一般只有作為『世界歷史性』存在才有可能實現一樣。」
二、鄧小平引導中國自覺走世界歷史必由之路。
第一,鄧小平運用歷史是世界史的觀點考察當今世界各個國家發展的問題。馬克思關於歷史越來越成為世界史的思想雖然在一個半世紀以前就提出了,然而被自覺地運用於人們的實踐並非易事,150年中,那些閉關自守的國家幾乎沒有一個是自己起來打開國門走向世界的,都是被帝國主義的洋槍洋炮把國門轟開的。這些被侵略的民族和國家是落後的,落後就要挨打。但其之所以落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適時地實行開放政策,沒有及時地走向世界。回顧「文化大革命」前的二十多年,我國雖有所發展,但發展是緩慢的,有時甚至停滯不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閉關自守,生怕對外開放把資本主義的東西放進來,「文化大革命」更是達到了極點。鄧小平總結歷史的和建國以來的教訓,深刻地指出:「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後變得落後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後,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現在任何國家要發達起來,閉關自守都不可能。我們吃過這個苦頭,我們的老祖宗吃過這個苦頭。」
第二,鄧小平指出,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孤立狀態下實現現代化。當今的世界,物質、技術、資金等的流動已經完全超出了國界,這種全球性的交往和流通,必然要把各個民族和國家都捲入進來。這個事實,一方面使得一個社會或國家完全獨立於世界之外成為不可能;另一方面,只有積極主動地採取對外開放的政策,才能使自己的國家有效地、有益地溶入到整個世界史中。所謂有效是說一定要根據每一個國家自己的實際,採取適當的對外方針;所謂有益是說每一個國家必須在對外交往中吸取別國最新的、自己短缺的成果,用來充實和發展自己。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就是說,對外開放並不能自然而然地帶來發展,不存在什麼無條件的「相加效應規律」。因為事實很清楚,在當今全球化的運動中,得益最多、最大的還是發達國家,沒有一個發達國家會把自己的先進成果首先應用到別的國家。
三、鄧小平根據我國的歷史教訓得出:開放則興,封閉則衰。
歷史成為世界史的趨勢一旦出現,一個民族或國家不是在投入這股大潮中走向繁榮,便是在隔絕於這個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對此馬克思曾有精闢的論述。他在「鴉片貿易史」一文中寫道:「中國皇帝為了制止自己臣民的自殺行為,下令同時禁止外國人輸入和本國人吸食這種毒品,而東印度公司卻迅速地把在印度種植鴉片和向中國私賣鴉片變成自己財政系統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半野蠻人堅持道德原則,而文明人卻以自私自利的原則與之對抗。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註定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後來中國歷史的發展不幸被馬克思而言中。鄧小平在總結中國歷史教訓時也深刻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認為中國在明成祖時代還是開放的,那時中國是發達興旺的;自明朝中葉以後到鴉片戰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後,愚昧無知。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鄧小平提出:「歷史經驗教訓說明,不開放不行。」「你不開放,再來個閉關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肯定不可能。」這就是說,只有對外開放,才有利於國家的發展;如果閉關自守國家就必然衰落。
四、對外開放的實質是借鑒別人發展自己。
對外開放並不是打開國門,讓別國的污坭濁水統統涌進來。馬克思所說的歷史成為世界歷史的理論的本意也並非如此,而是說每一個國家在世界歷史大潮面前,應自覺地主動地投入到大潮中去,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因此,對外開放的實質,就是借鑒別人,發展自己。特別像我們這樣一個生產力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有必要向別的國家學習(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經驗和一切有利於我國發展的科學技術。資本主義的存在和發展已經經歷了幾百年,在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歷史性的成就。社會主義,特別是像我國這樣處於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才幾十年,只有在繼承和利用資本主義創造出來的全部社會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優秀的文化成果的基礎上,才能使自己獲得迅速發展,最終趕上並超過資本主義。因此,對外開放從根本上講就是借鑒、學習、吸取。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通過這種學習和吸收,使自己更好更快地發展起來。這就是當今中國溶入世界的根本目的,也是對外開放的實質。
總之,鄧小平面對迅速發展著的、日益一體化的世界,立足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全面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關於世界史的理論,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
❹ 人類發展到今天,借鑒歷史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因為借鑒歷史才能懂得更好地發展,以史為鑒能避免犯錯、提供智慧。歷史長河中,我們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水滴,隨著時間流逝,我們也終將成為歷史。那逝去的歷史,就沒有用了嗎?並不是,歷史是一本寶貴的書籍,讀歷史能糾錯、能明理、能改變人生。
3.以史為鑒是為了讓自己進步。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為什麼這么說呢?歷史是與時間想聯系,是不斷向前走的。可是歷史上,許多事件是不斷更替發生的。大到國家的統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到時尚潮流,都是不斷循環的。
也許你覺得這個時候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而你正為這個階段而煩憂。這個時候不如去看看歷史,看看那些前人在面對這樣的階段,他們是如何做到。也許你就有勇氣去做,也知道該怎麼做。
總的來說,歷史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借鑒歷史才能使人進步。
❺ 學習外國歷史的重要性
1.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並加深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理解
如果我們把世界歷史比喻成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那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各國家的歷史就是匯入長河中的涓涓溪流。世界歷史並不是各國分散而孤立歷史的簡單羅列,而是相互聯系、渾然一體的歷史集結。在世界范圍內,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與外界隔絕,而且人類文明越發達,國際交往就越密切。中國自古以來就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許多揮之不去的情結,比如漢代有張騫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唐朝有玄奘天竺求取真經和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明朝有鄭和七次下西洋等;而近現代的中國更是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因此,學習世界歷史,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從而使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東西方文明是在不斷交流碰撞中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的輝煌和繁榮。
2.有助於我們吸納和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進而增長我們的才智,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從世界范圍來看,在人類進行的物質生產過程中,從古到今,都是在同自然斗爭,都在發展生產。為此,人類付出了無限的智慧,發揮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才使社會經濟生活不斷改善。這其中,有許多我們今天值得借鑒的東西。而人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在創造精神財富。流傳到今天的人類文化系統,真是一座令人嘆為觀卡的寶庫,有熠熠生輝的思想明珠,也有不朽的傳世之作。有促進生產的科學技術成就,更有推動社會進步和啟迪人們認識自然的理論體系。它們是民族的、國家的,又是屬於世界的。我們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從外國優秀文明成就中汲取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在這方面我們是有經驗教訓的。唐朝正是全面實行的「對外開放」政策,才進一步促進了她的強盛與繁榮;而到了清代,一方面是天津衛的興盛,上海的日益繁華,香港、澳門的開埠;另一方面則是「天朝上國」的夢幻,閉關鎖國,處於挨打的境遇。一部近代史,令人扼腕、悲憤,也催人奮起!它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生存、發展,必須要面向世界,善於學習其它國家、民族的長處。此外,站在當代的角度看,由於現代交通、通訊設備的完備,地球似乎也相應變小了,一個地方發生的事,頃刻之間,全球皆知。世界各地的經濟、文化聯系更加緊密了。在這種形勢下,一個民族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不封閉,勇於向先進學習。在這方面,世界歷史給我們提供了一定的歷史知識,會給我們很大幫助。
❻ 人類文明是由人類共同締造的,借鑒歷史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古代世界不同的文明
取其精華,好的吸取加以改進,壞的加以借鑒。對各種文明我們需要加以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