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7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對這句話的的理解是什麼 ...
長城是中國歷史見證,長城在世界歷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罕有的、極具 氣魄雄偉的工程。
2. 中國古建築八大經典元素,你知道多少呢
中國自古地大物博,建築藝術源遠流長。大門、大窗、大進深、大屋檐,視野開闊,直通大自然,充分地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四角飛檐翹起,或撲朔欲飛,或者立欲飄,讓凝固顯得欲動。這樣的美,讓全世界都為之驚艷!
馬頭牆
馬頭牆,是徽派建築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築密度較大,不利於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而高高的馬頭牆,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故而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
圍合,不僅僅指的是物理的保護,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東西,圍合形成獨立完整的局部空間而感受到安全感與歸宿感。 圍合也必然形成大間距,既保證了居民私密空間的距離,同時又掃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閉感覺,促成空氣流通,營造了良好的局部氣候條件。圍合力弱的空間,人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幾乎感覺不到凝聚力和存在感。
在使用上,院落空間幾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內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隱藏在建築形式後面的人文精神。
圍合,不僅僅指的是物理的保護,而是建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東西,圍合形成獨立完整的局部空間而感受到安全感與歸宿感。
3. 填寫描寫古建築的成語:看到故宮一座座氣魄雄偉的皇宮寶殿,我的腦海里不由得蹦出了「( )( )。」
氣勢恢宏 巧奪天工 富麗堂皇 嘆為觀止
4.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八大盛世 我國有哪些重要的「盛世
中國歷史上的八大盛世:
殷商盛世(約公元前1290年—1150年)
從商朝都城穩定在殷開始,到祖甲去世後結束,持續時間大約為140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王有:盤庚、武丁、祖庚、祖甲。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盤庚中興、武丁之治。
西周盛世(公元前1042年—911年)
從平定三監之亂開始,到周穆王去世結束,持續時間為132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王有: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成康之治、穆王之治。
西漢盛世(公元前180—33年)
從平定諸呂之亂開始,到漢元帝去世結束,持續時間為148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主有: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文景之治、漢武大一統、昭宣中興。
東漢盛世(公元35年—125年)
從削平群雄開始,到漢安帝去世結束,持續時間約為90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主有: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光武中興、明章之治。
前唐盛世(公元627年—755年)
從結束內部繼位紛爭開始,到安史之亂爆發結束,持續時間為129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主有: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貞觀之治、永徽之治、貞觀遺風、開元之治。
北宋盛世(公元970年—1100年)
從基本平定南方開始,到宋徽宗繼位結束,持續時間約為130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主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咸平之治、仁宗之治、熙豐變法。
前明盛世(1380年—1505年)
從國內基本安定開始,到劉瑾等閹黨用事結束,持續時間約為125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主有: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孝宗。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洪武之治、永樂之治、仁宣之治、弘治中興。
前清盛世(1682年—1796年)
從平定三藩之亂開始,到白蓮教大起義爆發結束,持續時間約為115年,這一盛世時期的主要君主有: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這一時期的盛世內容主要是康熙之治、雍正革新、乾隆之治。
5.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換一種說法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難道不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嗎?
6. 修改病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這樣氣魄雄偉的建築,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工程改為建築
7. 為什麼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為什麼說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答:因為在世界歷史上長城都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而且在當時的技術上難以完成如此規模的工程,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的結晶。所以: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的奇跡!
8.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縮寫
原句: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縮寫:工程是奇跡。
9. 修改病句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觀.
這樣氣魄雄偉的建築,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觀.
你把原來的句子縮短一下,就是「工程是奇觀」很明顯是不對的,應該改成「建築是奇觀」.
10. 古老的長城氣魄雄偉,怎麼樣,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把氣魄雄偉的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
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現在經過精心開發修復,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司馬台、慕田峪、嘉峪關等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蹬高遠眺,憑古懷幽,古戰場的金戈鐵馬似乎就在眼前。
如今,長城與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斗獸場,義大利的比薩斜塔等同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萬里長城橫亘中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宛如一條巨龍盤旋於起伏的群山之巔,氣勢磅礴,壯嚴雄偉.
萬里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所以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長城以其「上下兩千年,縱橫十萬里」久遠廣闊的時空跨度,被贊譽為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偉壯觀的人工建築奇跡。長城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深遠巨大的影響,也積淀和凝聚了極為豐富深刻的思想內涵,鮮明地體現出構築者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熔鑄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人們往往從長城厚重紛繁的歷史底蘊中抽取含義不盡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比喻和象徵,各種比喻或象徵之間的反差非常之大。如果是在一般情況下拿長城作為某種比喻或象徵,從長城斑駁多彩的內涵中擷取一二自無不可;但如果是以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就應在嚴肅考察長城歷史作用的前提下,選擇其最本質的特徵、最能激勵中華民族奮進的內涵加以考辨、闡釋和弘揚。勤奮智慧與堅韌剛毅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構築長城的直接目的是用於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軍事效應是評價長城首先要辨明的前提。在冷兵器時代,長城防禦體系的軍事作用應該說是卓有成效的。秦時,「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新書·過秦》)漢武帝時,「建塞徼、起亭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漢書·匈奴傳》)明代因火炮應用於戰爭,攻城之矛愈益鋒利,但守城之盾也相應強化。明長城重點設防地段多用磚石砌築,極其堅固,明守軍也廣泛配置火器。因此,明清時代,長城的防禦作用仍可發揮。當然,對修建長城效益的評價,也不能脫離對其相應所付出代價的估量。構築長城無疑要付出艱巨的勞動和巨大的犧牲,但其中在相當一部分地段則是依山勢關隘而建。北魏修建六鎮千里長城,「一夫一月之功可城三步之地,強弱相兼,不過用十萬人,一月可就,雖有暫勞,可以永逸。」(《資治通鑒》卷136)而在許多朝代,例如明代,主要是調動軍隊施工,一般民眾的負擔尚未達到無法承受的地步,因此秦以後就再沒有因修築長城而激起民變的事件。更重要的是,在任何一個朝代,只要有得力的朝臣邊將主持,就可充分發揮長城的御邊作用,其巨大的社會效益難以估量。以明代為例,嘉靖年間俺答部屢屢入寇,邊民「父子夫妻不能相保,膏腴之地棄而不耕,屯田荒蕪,鹽法阻壞,不止邊方之臣重苦莫支,而帑儲竭於供億,士馬罷於調遣,中原亦且敝矣」(《明穆宗實錄》卷59),邊防失修造成的損失遠比構築長城的投入巨大得多。而隆慶萬曆年間增設城防、有效抵禦入侵並進而促成漢蒙和議後,僅從直接經濟開支來看,即每年「所省征調不啻百萬」(《萬曆武功錄·俺答列傳》)。古長城沿線大體上與農牧區自然分界線相吻合,長城便是這種生態環境差異和農牧民族沖突的產物。中原王朝既然無法徹底清除飄忽不定的對手,又要時刻防備突如其來的偷襲,廣築長城在中國古代較長的歷史時期便不失為一種明智有效的對策。至於長城構築中的設計施工,從位置走向的確定到障、堡、敵台、煙墩(烽火台)等整個防禦體系的配置,以至城牆形制結構、選材用料,都巧妙利用地形地物,因地制宜,其構思的精巧合理令人嘆為觀止。而在極為艱巨復雜的施工過程中體現出的刻苦勤奮、堅韌不拔的精神更為世人贊嘆。英人斯坦因在窮荒險峻的西部長城遺址面前曾發出如下感慨:「在這里,漢武帝時那些軍事工程專家遇到可怕的天然險阻所表現的堅韌精神以及組織力量又得到顯著的證明。」(《斯坦因西域考古記》第135頁)這一切充分顯示長城不愧是中華民族堅韌剛毅和勤奮智慧的精神象徵。向心凝聚與愛國主義中國是由50多個民族凝聚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較好解決了農牧民族之間的碰撞交融問題。基於生產、生活的需要,互相聯系交往是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地區人民的共同願望,長年攻伐征戰則給雙方帶來巨大災難。但歷史地看,只有憑靠長城的堅強護衛,才能遏制游牧民族軍事上的侵擾,才有可能實現長期和平有序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