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三個半皇帝

中國歷史三個半皇帝

發布時間:2021-03-10 01:00:01

① 中國古代最傑出的三位皇帝

漢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漢武帝創造了六個「第一」;第一:第一個用儒家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第二:第一個創立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第三:第一個大力拓展中國疆土的皇帝。第四:第一個開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第一個用皇帝年號來紀元的皇帝。第六:第一個用罪己詔形式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

唐太宗: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對人材的使用及領導達到了極高的境遇;
2 .他獨具慧眼,看到了個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認識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問世,對大臣的各項進步之言豁達地予以採納;
3 .不獨斷專行、初步確立了三權分立、互相監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規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響國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門下省審查副署後方可生效發布,保證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時發現並糾正。杜絕了不良政策對國家及人民的違害與影響;
4 .認識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殺的法政政策,規定死刑需三復奏(外地五復奏)復審批准後方可行刑,這就不難認人們想起貞觀四年(630年)全國判死刑才29人、貞觀六年(632年)全國死刑犯290人,太宗審查時令全部290人回家團年、待來年秋收後回來復刑,結果290人均准時到來、無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麗戰爭上沒有取得戰略勝利外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突厥、吐谷渾、高昌、安西四鎮、漠北薛延陀等),這與當時的國力、軍隊戰鬥力、整體戰略、用人選將與配合默契、過程協調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開的,因此在中華歷史上的名將名相中,貞觀朝佔有相當的比例,在中華軍事史上,貞觀朝的戰例也多被引用;
6 . 氣吞天下的「天可汗」氣質,李世民多次以少嚇多,經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單騎嚇退突厥10萬精騎,就對比宋真宗在寇準一再堅持和請求下才勉強在大軍護衛下到達澶州南城,而又要戰戰兢兢的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別啊!
7 .胸懷大局、四海一統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四海之內只要知道中國的均努力內附,以唐為榮,樂不思蜀,他們不但同唐人一樣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還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阿史那思摩、執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齒常之、乃至後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為唐朝做出了傑出貢獻,在他們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輝,現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時那時繁榮富強、威甲四海、文禮之邦的生動寫照;
8 .完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活動、普及官吏選聘、當時的國子學、太學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學校,如此才不難想起當時的教化呢,同時當時的科舉也規范化、考選公平,以進士科最為傑出,如此才有太宗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舉為政治上提供優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詩及經濟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9 .工書法、富文詞,太宗皇帝個人修養及天賦極高,在書法同文詞上也頗有名氣,在他大力宏揚和鼓勵支持下,才有唐代書法、文學、藝術之盛;
10 .倡導廉政、節儉、樸素、重視農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設方面是相當成功的,他並沒有像朱元璋一樣嚴懲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個廉潔奉公、遵紀守法的中央領導班子、重視地方長官選舉,當時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貧困,溫彥博、戴胄、於志寧、魏徵、張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風氣的宣傳和行政監督,及時預防了官員犯錯,因此當時的官員相當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較注意節儉,不濫用民力、注意與民休息,當時社會形成了一種樸素求實的作風;太宗皇帝也相當重視農業,京官外巡迴京太宗先問及此事,因太子冠禮與農時違背而更改;
11 . 由於社會安定,商業經濟得到發展,全國新興了許多商業城市,城市業有相當的發展,廣州、杭州、揚州、成都、江陵、涼州等城市經濟發展相當迅猛,長安同洛陽作為世界經濟大都會就不言而喻了,這為封建經濟登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 .對玄奘佛學的支持同西遊的肯定,打通並維護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及東聯新羅、日本,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與經濟發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從奴隸制社會邁入封建社會,開發並促進了西藏的發展;
綜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書法家、卓越的領袖、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傑出人物,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傑出貢獻,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及精神財富,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築東陽先生所說「他是繼孔子之後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
武則天:
1黃仁宇【當代被稱為光芒萬丈的史學家】:在名義和實質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有名望而擁有人口最多國家的統治者達21年之久,為不同背景的人所共同稱贊,如8世紀末唐朝正規謹慎的首相陸贄,明朝離經叛道的思想家李贄,和清朝札記方式亂世的趙翼都異口同聲的稱贊她。武則天並未放棄中國傳統國家作為。但她經行的實質性改革其成果鑒於以後之數代。她清算唐朝皇子王孫以及重要朝臣,是貴族影響絕跡,要不然那他們將以把持朝廷。她總為改革行政機構,這機構之新生力量因她而湧出。她以新代舊,讓一群年輕而有能力的官僚入仕,不少經他提拔的新人,日後成熟升遷,還要在下面幾位君主在位期間顯露鋒芒,迄及她逝世,帝國沒有面臨任何真實的危機。
2董子竹:武則天上表《建言十二事》,說明她有極深的東方文化造詣。自她之後,近千年來還沒有任何一個當權者能有如此深刻而高明的政見。從軍事到外交,從政治到經濟,從文化到教育,絲絲入扣,每一點都既有利於眼前鞏固政權,又有長遠的文化建設打算,難怪唐代能成為中華民族最興盛的一個朝代,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全盛期。以前的太宗高宗以及以後雄圖大略的玄宗,與武則天相比都不免相形見絀。她的政策可以說是吃透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及中國的國情,具有體系性的宏圖大略。自此之後,無論男人當權女人為政還是文人武士治國,都不能像她既有精透的政治眼光又有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的君主。後代史學家普遍認為武則天崇佛是政治手腕,其實是是文化偏見。武則天一生,塔廟建設淫祀濫忌有之,但在行政及個人人格上,絕無常人理解之佛教徒的迂腐。當斷必斷,絕不手軟,實事求是,絕不拘泥。頭腦中沒有固定框子,一切從事實出發,從國家大政出發。絕非先算計處罰是否該遵守佛教道德還是儒教道德?遵守什麼理論?而是根據當下環境對象說話,不姑息不猶豫不吝嗇。。。從今天看來,她的行政大半都恰到好處,不姑息不殘暴,該集思廣益的集思廣益,狄仁傑,褚遂良,姚崇。。。鎮邪中國史上傑出的宰相都是她挖掘出來的,並且都對他五體投地,實在是個奇跡。
不要以陳腐文化教條論人,看她給玄宗留下的堅實的政治遺產,可說明他的政績。在她手中,中國政治經濟軍事達到了高峰,東方文化也到達了高峰。玄奘慧能善導神秀。。。都是在她當政時產生的大師。就是這個女人,能當尼姑也敢還俗,丈夫死了,還敢和和尚搞婚外戀。奇哉,則天!
我以為武則天時真懂了《金剛經》,她的生存行為,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實事求是,也就是後人所說的「良知」(王陽明致良知)。

② 中國歷史上的三個半和尚是誰

三車和尚是唐朝太宗時代的一個修行者,是
唐玄奘法師的高足,中國佛教唯識法相宗的二祖,法號上窺下基談到
窺基大師,他可是頂頂有名,大概是中國佛教使上第一位代表皇帝出
家的和尚.所以,要介紹窺基法師,得從玄奘法師談起.

想當年,玄奘法師少年出家,志求菩提,在西遊記的稗官野史上說玄
奘法師是狀元之子,剛出世即遭大難,蒙金山寺老和尚收留,出家為
沙彌僧,後來由觀世音菩薩選定為取經人,赴印度取經雲雲,此姑且
不論,留待以後再介紹.

實際上,玄奘法師當年是自己發下宏願,要光大佛的教法,但是因為
當時印度東傳至中國的佛經只是少部分而已,因此法師立下大願,要
為佛法盡一份心力.

他認為:既然佛法是從印度傳來,如果親自到印度去學習,一定可以
了解真正的佛法是什麼,也可以將還未傳入中土的佛經拿回來,介紹
給中土的佛教徒,所以他就立誓前往印度取經.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
他的道友時,很多人勸他不要去,因為路途太遠,也太危險了.玄奘
法師不為所動,當他要首途出發時,同寺道友問他何時回來,玄奘法
師的回答是:寺前楊柳枝朝東時,我即歸矣!

(這是有如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味道
.因為他們寺前的楊柳枝天生朝西.)

於是玄奘法師一行人就出發了.沿途餐風露宿,好不辛苦,中途同伴
病的病,死的死,走不到半途,就剩下沒幾個人了,還有一些半途而
廢的,只有少數幾個和玄奘法師一起堅持到底.

當玄奘法師越過蔥嶺(中印邊界),那是現在的喀什米爾高原,群山
高聳入天際,個個皆白頭.他突然發現遠處有一座小山,山頂是黑色
的,這很奇怪吧?

玄奘法師就好奇的走過去,想探一探究竟.當他走到小山腳下時,發
現黝黑黑的像繩子一樣的東西.他一看,更好奇了,因為那好像是人
發,人的頭發有那麼粗的嗎?他繼續向上走,到達山頂時,他發現黑
色的部分還有微溫.於是,法師知道了:這是一個入定的修道者,但
是,身軀怎麼這么高大???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法師就開始挖掘,他小心翼翼的把這個"大個兒"
頭部周圍的冰雪塵土清理干凈,最後整理到肩部時,玄奘法師站在大
個兒的肩膀上,身高剛好到大個兒的耳朵的一半.接著,他按照規矩
,拿起引磬敲著:叮~~~叮~~~叮.

過了一會兒,大個兒終於出定了.當他張開眼睛,搖動身體時,身上
的塵垢冰雪掉落的聲音,如同山崩一般,轟隆轟隆的,好不嚇人喔!
大個兒左右張望,說:誰叫我ㄚ?
玄奘答:是我啦!

大個兒:你是誰?你在哪裡?
玄奘:我是東土大唐的人,現在要到身毒(印度古名)留學取經.我
現在站在你左邊的肩膀上.你又是誰啊?怎麼這么高大?你在這兒干
什麼啊?

大個兒說:我是前一個佛(迦葉佛)的末法時代的人,因為已經沒有
佛法了,我自己修道證得阿羅漢果,但是沒有佛的印可,所以我在這
里入定,要等釋迦牟尼佛來幫我印證.
玄奘說:哎啊!釋迦牟尼佛來過了,又涅盤走了啊!

大個兒一聽非常失望的說:那我再入定等彌勒佛好了.
說完眼睛一閉,就要入定去也!
玄奘說:且慢,你在這里入定,如果彌勒佛來了你又錯過,那怎麼辦
?我看這樣好了,現在釋迦牟尼佛剛走一千多年,是像法時期,佛經
佛法還在,我就是要去留學取經的.乾脆你到中國去投胎,等我留學
取經回來的時候,我來教你.你覺得怎麼樣啊?

大個兒想了想,說:好啊!但是我不知道中國在哪裡啊?
玄奘說:你就向東邊太陽升起的方向一直走過去,就會看到長安城,
你就到城裡最大的房子里去投胎.
大個兒說:喔,那我知道了,再見!

話說那個阿羅漢聽從玄奘法師的建議,真的就直奔東土而去投胎轉世
了,至於投胎到哪裡,且待老漢慢慢說來.

實際上,三藏法師是要他投胎成為唐太宗的兒子,等他學成歸國,再
度他出家,想要效法印度悉達多太子的因緣,塑造一個再世佛陀.至
於能否如願,且待下面分曉.

當下,玄奘法師繼續前行,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進入印度國境.當時
印度佛法自世尊滅度後,基本上分為性相二宗.其中法相宗初為彌勒
菩薩所造之論(瑜伽師地論)立宗,後有無著世親二菩薩廣傳此宗,
再次為護法菩薩,後有戒賢論師.此五者合稱天竺五大論師.(何謂
法相宗待以後有機緣再介紹)

當玄奘到達印度之前,戒賢論師在90幾歲時本來要入滅,但文殊菩薩
現身阻止,要他留形住世等中土的有緣人到來,傳法後才准他離開.
玄奘法師去見戒賢論師時,戒賢已經將近一百二十歲了.他高興得流
下眼淚,說:我等你好久,你終於來了!
於是玄奘法師就從戒賢論師學唯識法相,並且深得意趣,後來回歸中
土,廣傳此宗,是為中土唯識法相宗初祖.

玄奘法師在印度前後約停留了十八九年,當他回歸中土那一年,其道
友發現寺前楊柳枝朝東,因此大家盛傳玄奘法師即將回來了.於是大
家都翹首期盼著.當他接近長安城那真是轟動,連唐太宗都知道了,
並且以帝王之尊,親自郊迎,由此可見唐太宗禮賢下士之心,他之所
以能成就那麼大的功業是其來有自啊.

當玄奘回國後,太宗經常召見,有一次玄奘記起了叫阿羅漢投胎之事
, 他就問:皇上,您在19年前某月某日有否得一皇子?
太宗說:怎麼問這個?玄奘當下把阿羅漢投胎之事說了.
唐太宗說:我回去查查看.
又隔了幾天,玄奘又蒙召見,他立刻問皇上查詢的結果如何.
唐太宗回答說:沒有耶!

玄奘法師覺得很奇怪,難道投錯地方了嗎?於是他請唐太宗幫忙尋找
,而唐太宗也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他下令長安城人口普查,凡是19歲
的青年一律造冊呈報.並且召集供玄奘法師認人.而玄奘法師一下子
就在許多19歲的青年中認出了那個大個子.一查之下,這個青年竟是
大臣尉遲敬德(恭)胞兄之子.玄奘法師就向唐太宗報告此事.

當然,玄奘法師就要求這個尉遲公子出家,但是,得到的回答是:不
要!因為他投胎為人,雖然前世修得阿羅漢果,經入胎,處胎,出胎
三個階段也已經迷失,忘了前生的志業.(所以民間流傳投胎前要喝
孟婆湯,讓你忘記前生之事.)

玄奘法師向唐太宗報告這個狀況,於是唐太宗就下詔給尉遲公,大意
是他對學佛修行非常有心,但是因為貴為皇上,必須以天下蒼生為重
,因為聽說尉遲公的侄子英敏絕倫,故要求其代表皇帝出家雲雲.這
下子尉遲公子就推辭不得也.然而,他還是要故意刁難抗拒.
於是他就要求說:從小早已熟讀諸子百家,如果要他出家,不得禁止
他閱讀的權利.

(教內規定出家眾只能閱讀佛教經典,此乃為使修行人專心致志.)
唐太宗問玄奘說:可以嗎?玄奘說:方便行事,可也!這下子慰遲公
子沒輒啦!

但是,他還是不放棄抗拒,就說:我自出生以來,就已經習慣於有奴
婢侍候,如果要我出家,這種待遇不得廢除.

唐太宗又問玄奘說:可以嗎?玄奘法師說:既然代表皇上出家,可以
從權.
尉遲公子這下無可推辭,但是,他仍然繼續刁難,他再要求說:我自
出生以來,已經習慣吃大魚大肉,而且酒量也不錯,如果要我出家,
不能禁止我吃肉喝酒.

這下子,連唐太宗也覺得為難,他疑惑的問玄奘法師說:這個可以嗎

玄奘法師為了接引這個阿羅漢(他不知道前生之事),覺得還是先答
應了,讓他出家,出家學佛後,前生因緣一續,就好辦事,所以玄奘
就咬牙答應了這個要求.

因此之故,尉遲公子就不能夠再抗拒出家之事,
他出家皈依後,法號上窺下基.從玄奘法師學因明,紹傳唯識法相,
是為中土法相宗二祖.而由於出家時的因緣,人稱三車法師.三車者
,書籍一車,奴婢一車,酒肉一車也.

③ 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及皇帝

一、朝代

華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堯 、舜、 禹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首稱皇帝,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漢高祖劉邦,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興帝王莽,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漢更始帝劉玄,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魏、蜀、吳三足鼎立,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楊堅,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淵,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共計: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共計:268年

二、帝王列表

1、秦 -秦始皇(贏政)、秦二世(胡亥)

2、漢 :西漢:長陵(劉邦)、安陵(劉盈)、霸陵(劉恆)、陽陵(劉啟)、茂陵(劉徹)、杜陵(劉_)、延陵(劉騫)、義陵(劉欣)、康陵(劉_); 東漢:原陵(劉秀)、顯節陵(劉庄)、敬陵(劉_)、慎陵(劉肇)、禪陵(劉協)

3、三國

蜀:蜀昭烈帝(劉備)、蜀後主(劉禪)

魏:魏太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高貴鄉公(曹髦)、魏元帝(曹奐)

吳:吳武烈帝(孫堅)、吳大帝(孫權)、吳會稽王(孫亮)、吳景帝(孫休)、吳末帝(孫皓)

4、兩晉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晉愍帝(司馬鄴)

東晉:晉元帝(司馬睿)、晉明帝(司馬紹)、晉成帝(司馬衍)、晉康帝(司馬岳)

晉穆帝(司馬蚺)、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5、十六國

安都陵(李雄)、苻堅墓、嘉平陵(赫連勃勃)

6、隋
泰陵(楊堅)、煬帝陵(楊廣)、恭帝陵(楊侑)

7、唐朝

高祖(李 淵)、 太宗(李世民)、 高宗(李治)、中宗(李顯)、 睿宗(李旦)

玄宗(李隆基)、 肅宗(李 亨)、 代宗(李豫)、德宗(李適)、 順宗(李誦)

憲宗(李 純)、 穆宗(李 恆)、 敬宗(李湛)、文宗(李昂)、 武宗(李炎)

宣宗(李 忱)、 懿宗(李 溫)、 僖宗(李儇)、哀帝(李拀) 武則天

8、元

元太祖(鐵木真)、元世祖(忽必烈)

9、明

太祖(朱元璋)、(朱允文)、成祖(朱 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

英宗(朱祁鎮)、代宗( 祁鈺)、英宗(朱祁鎮)、憲宗(朱見深)、孝宗(朱右樘)

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囪)、穆宗(朱載後)、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

嘉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

10、清

順治(世祖-福臨)、康熙(聖祖-玄燁)、雍正(世宗-胤禎)、乾隆(高宗-弘歷)

嘉慶(仁宗-禺琰)、道光(宣宗-文寧)、咸豐(文宗-奕寧)、同治(穆宗-載淳)

光緒(德宗-載恬)、宣統(溥儀)

(3)中國歷史三個半皇帝擴展閱讀:

一、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民國再共和。

二、朝代名稱有五個來由:

1、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

2、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

3、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

4、源於宗族關系;

5、寓意吉祥。

三、皇帝

1、在中國兩千多年漫長的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2、皇帝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

3、皇帝一手掌握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權,獨斷乾坤,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與臣民的生死榮辱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網路-中國皇帝

④ 中國歷史上共有多少位皇帝

中國皇帝共有多位。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在辛亥革命的槍聲中宣布退位止,經歷了2132年。

1、封建王朝皇帝總數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後被追尊帝者73人。

2、邊疆少數民族政權君主(單於、可汗、贊普)總數為251人。

3、歷代農民起義建元、立國、稱帝(王)者,約100人。

4、封建割據稱帝者(如安祿山)。約有60人,還有一個「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

(4)中國歷史三個半皇帝擴展閱讀: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皇帝。縱觀中國歷朝歷代,末代皇帝很難得到善終。然而溥儀卻是一個例外,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出生,字耀之,號浩然,也就是我們常稱的清廢帝或者宣統帝。溥儀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似乎都在別人的導引下生活。

1908年,3歲的溥儀在太和殿登基,由光緒皇後、隆裕太後和載灃共同攝政。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動搖了清朝的統治。

1912年2月12日,6歲的溥儀在隆裕太後的監護下宣布退位,由隆裕太後臨朝稱制,頒布《退位詔書》。至此,清朝對中國267年的封建統治正式告終,溥儀的退位是大清皇朝的終結,也是中國帝制的終結。

⑤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及皇帝順序

中國朝代順序表: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拓展資料:

朝代: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朝代是界定某一個政權時期的名詞,「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

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參考資料:

網路

皇帝朝代

⑥ 中國歷史上哪個皇帝只當了一百天

是民國皇帝袁世凱,實際只有83天,但人們都叫他百天皇帝。

⑦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位皇帝都叫什麼名字

中國第一個稱「皇帝」至最後一個「皇帝」共2132年,共有皇帝493位。

其中未在位的有71位(死後被追封的),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清乾隆和康熙分別是61年和60年,壽命最長的是清乾隆89歲,其次是武則天82歲,最短的是金末的一個從即位至被殺,不到半天!

一、大秦王朝

第1任皇帝秦始皇帝嬴政

第2任皇帝嬴胡亥BC209—BC207年在位3年

第3任皇帝秦王嬴子嬰BC207年在位數月

二、大西楚王朝

第1任西楚霸王項羽

三、大漢王朝

四、西漢王朝

第1任高帝劉邦

第2任惠帝劉盈

第3任廢帝劉恭

第4任廢帝劉弘

第5任文帝劉恆

第6任景帝劉啟

第7任武帝劉徹

第8任昭帝劉弗陵

第9任少帝劉賀

第10任宣帝劉詢

第11任元帝劉奭

第12任成帝劉驁

第13任哀帝劉欣

第14任平帝劉箕子

第15任孺子劉嬰

五、新王朝

第1任新皇帝王莽

六、玄漢王朝

第1任更始帝劉玄

七、東漢王朝

第1任光武帝劉秀

第2任明帝劉庄

第3任章帝劉炟

第4任和帝劉肇

第5任殤帝劉隆

第6任安帝劉祜

第7任嬰帝劉懿

第8任順帝劉保

第9任沖帝劉炳

第10任質帝劉纘

第11任桓帝劉志

第12任靈帝劉宏

第13任少帝劉辯

第14任獻帝劉協

八、三國時代:曹魏帝國

第1任文帝曹丕

第2任明帝曹睿

第3任齊王曹芳

第4任高貴鄉公曹髦

第5任元帝曹奐

九、三國時代:蜀漢帝國

第1任昭烈帝劉備

第2任後主劉禪

十、三國時代:東吳帝國

第1任大帝孫權

第2任會稽王孫亮

第3任景帝孫休

第4任烏程侯孫皓

十一、大晉王朝

第1任武帝司馬炎

第2任惠帝司馬衷

第3任趙王司馬倫

第4任惠帝司馬衷

第5任懷帝司馬熾

第6任愍帝司馬鄴

十二、西晉王朝

第7任元帝司馬睿

第8任明帝司馬紹

第9任成帝司馬衍

第10任康帝司馬岳

第11任穆帝司馬聃

第12任哀帝司馬丕

第13任廢帝司馬奕

第14任簡文帝司馬昱

第15任孝武帝司馬曜

第16任安帝司馬德宗

第17任恭帝司馬德文

十三、南北朝時代:南朝劉宋帝國

第1任武帝劉裕

第2任少帝劉義符

第3任文帝劉義隆

第4任廢帝劉劭

第5任孝武帝劉駿

第6任前廢帝劉子業

第7任明帝劉彧

第8任後廢帝劉昱

第9任順帝劉准

十四、南北朝時代:南朝蕭齊帝國

第1任高帝蕭道成

第2任武帝蕭賾

第3任鬱林王蕭昭業

第4任海陵王蕭昭文

第5任明帝蕭鸞

第6任東昏侯蕭寶卷

第7任和帝蕭寶融

十五、南北朝時代:南朝蕭梁帝國

第1任武帝蕭衍

第2任簡文帝蕭綱

第3任豫章王蕭棟

第4任武陵王蕭紀

第5任元帝蕭繹

第6任貞陽侯蕭淵明

第7任敬帝蕭方智

十六、南北朝時代:南朝陳陳帝國

第1任武帝陳霸先

第2任文帝陳蒨

第3任廢帝陳伯宗

第4任宣帝陳頊

第5任後主陳叔寶

十七、南北朝時代:北朝北魏帝國

第1任道武帝拓拔珪

第2任明元帝拓撥嗣

第3任太武帝拓撥燾

第4任南安王拓撥余

第5任文成帝拓撥浚

第6任獻文帝拓撥弘

第7任孝文帝拓撥宏

第8任宣武帝元恪

第9任孝明帝元詡

第10任孝庄帝元子攸

第11任長廣王元曄

第12任節閔帝元恭

第13任安定王元朗

第14任孝武帝元修

十八、南北朝時代:北朝東魏帝國

第1任孝靜帝元善見

十九、北朝西魏帝國

第1任文帝元寶炬

第2任廢帝元欽

第3任恭帝拓撥廓

二十、北朝北齊帝國

第1任文宣帝高洋

第2任廢帝高殷

第3任孝昭帝高演

第4任武成帝高湛

第5任後主高緯

第6任幼主高恆

二十一、北朝北周帝國

第1任孝閔帝宇文覺

第2任明帝宇文毓

第3任武帝宇文邕

第4任宣帝宇文(文武貝)

第5任靜帝宇文闡

二十二、大隋王朝

第1任高祖文皇帝楊堅

第2任煬帝楊廣

第3任恭帝楊侑

第4任秦王帝楊浩

第5任皇泰帝楊侗

二十三、大唐王朝

第1任高祖李淵

第2任太宗李世民

第3任高宗李治

第4任中宗李顯

第5任睿宗李旦

(武周王朝)

第1任女帝武曌武則天

第6任中宗李顯

第7任少帝李重茂

第8任睿宗李旦

第9任玄宗李隆基

第10任肅宗李亨

第11任代宗李豫

第12任德宗李適

第13任順宗李誦

第14任憲宗李純

第15任穆宗李恆

第16任敬宗李湛

第17任文宗李昂

第18任武宗李炎

第19任宣宗李忱

第20任懿宗李漼

第21任僖宗李儇

第22年昭宗李曄

第23任廢帝李裕

第24任昭宗李曄

第25年哀帝李柷

二十四、大宋王朝

第1任太祖趙匡胤

第2任太宗趙匡義

第3任真宗趙恆

第4任仁宗趙禎

第5任英宗趙曙

第6任神宗趙頊

第7任哲宗趙煦

第8任徽宗趙佶

第9任欽宗趙桓

南宋王朝

第10任高宗趙構

第11任孝宗趙昚

第12任光宗趙敦

第13任寧宗趙擴

第14年理宗趙昀

第15任度宗趙禥

第16任恭帝趙顯

第17任端宗趙昰

第18任末帝趙昺

二十五、蒙古帝國(大元王朝)

第1任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第2任監國孛兒只斤拖雷

第3任太宗孛兒只斤窩闊台

第4任乃馬真後

第5任定宗孛兒只斤貴

第6任海迷失後

第7任憲宗孛兒只蒙哥

第8任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第9任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

第10任武宗孛兒只斤海山

第11任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第12任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第13任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第14任天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

第15任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耳

第16任明宗孛兒只斤和世(王束)

第17任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耳

第18任寧宗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第19任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二十六、大明王朝

第1任太祖朱元璋

第2任惠帝朱允炆

第3任成祖朱 棣

第4任仁宗朱高熾

第5任宣宗朱瞻基

第6任英宗朱祁鎮

第7任代宗朱祁鈺

第8任英宗朱祁鎮

第9任憲宗朱見深

第10任孝宗朱佑樘

第11任武宗朱厚照

第12任世宗朱厚充

第13任穆宗朱載垕

第14任神宗朱翊鈞

第15任光宗朱常洛

第16任熹宗朱由校

第17任思宗朱由檢

二十七、大清王朝

第1任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第2任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第3任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第4任聖祖愛新覺羅玄燁

第5任世宗愛新覺羅胤(衤真)

第6任高宗愛新覺羅弘歷

第7任仁宗愛新覺羅顒琰

第8任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第9任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第10任穆宗愛新覺羅載淳

第11任德宗愛新覺羅載(氵恬)

第12任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1908—1912年2月11日在位3年

1912年2月12日清晨愛新覺羅溥儀宣布退位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帝制時代

⑧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個皇帝

公元抄前221年,也就是秦襲王贏政統治天下並且開始稱「皇帝」,一直到1912年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皇帝溥儀通過辛亥革命的推翻,成功退位截止,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一共經歷83個王朝,歷時2132年。
83個王朝從秦始皇開始算起,一共有408位。秦朝有2位,漢朝有31位,三國有11位,晉朝有16位,五代十六國歷經的皇帝最多78位,南北朝有59位,隋朝有3位,唐朝有22位,五代十國有55位,宋朝有18位,金遼西夏有35位,元朝有18位,明朝有16位,清朝有12位,而且還要算上,南明、北元;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以及稱洪憲帝,僅僅上位兩個月的袁世凱也要算上。
秦始皇以前840年中的王、公、候等等都算到皇帝位上,就是829位。
在這些皇帝中,康熙在位61年、乾隆60年、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西夏崇宗53年,這些都是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這些都是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剩下的,在位時間超過四十年有11位,在位時間超過三十年有19位,在位時間超過二十年有31位,在位十到二十年有103位,在位時間不滿十年有244位皇帝。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三個半皇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