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的歷代歷史的列表
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東漢、三國回(魏蜀吳)、西答晉、五胡亂華(東晉、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西魏、北周北齊)、隋、唐、五代十國(五代:梁唐晉漢周;十國)、北宋(西夏、遼)、金(南宋、西夏、蒙古)、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2. 中國歷史朝代更替表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順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朝(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遼、金、元、明、清。
具體如下表,表一:
歌訣: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朝代名稱是由什麼決定的,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卦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系;寓意吉祥。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3. 完整的中國歷史朝代年份
一、朝代列表(名稱/起止時間):
1、
4、南朝宋
南朝宋(420年-479年),是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的第一個朝代,也是南朝四個朝代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國力最強的朝代。
共傳四世,歷經九帝,享國60年。因國君姓劉,為與後來趙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區別,故又稱為劉宋;又按五德終始之說,其為水德,故又稱水宋。
劉裕在東晉末期的亂世中趁勢崛起,先後平定孫恩、桓玄、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勢力,又滅桓楚、西蜀、南燕、後秦等國。
不僅統一了中國南方,同時也收復了山東、河南、關中等地,最終代晉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定中京(今河南洛陽)為陪都。
劉宋前期,社會安定,劉裕即位前後,大力推行改革,集權中央,抑制豪強兼並,實施土斷,打擊豪強士族,整頓吏治,重用寒門,發展生產,輕徭薄賦,廢除苛法,親自聽訟,振興教育,策試諸州郡秀才,舉善旌賢,多次遣使訪民間疾苦,改善政治和社會狀況。
劉裕死後,宋文帝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元嘉年間一片繁榮,史稱「元嘉之治」。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敗致國力大損,劉宋後期,朝政混亂,帝王更迭頻繁。公元479年被權臣蕭道成取代,建立南齊,劉宋覆滅。
5、唐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了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開創了「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治世局面,為盛唐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705年,神龍革命之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漸振。878年,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歷史朝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朝宋
4. 中國古代歷史的國家順序
中華古代歷史的順序:
先秦時期:夏朝、商朝、周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
秦漢時期:秦朝、西漢、新朝、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
隋唐時期:隋朝、唐朝
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宋元時期:北宋、(南宋、遼、金)、元朝
明清時期:明朝、清朝
(4)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歷史
5.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中國抄歷史朝代順序表:
夏朝、商襲朝、西周、東周、秦朝、楚漢相爭、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220年-280年)、蜀漢、孫吳、西晉、東晉、十六國(304年-439年)、南朝(420年-589年)、南齊、南梁、南陳、北朝(386年-581年)、北魏、東魏。
北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後期」、五代(907年-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891年-979年)、南吳、南唐、前蜀、後蜀、南漢、南楚、吳越、閩國、北宋、南宋、遼朝、西夏、金朝、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
(5)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歌訣: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6. 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各多少年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約公元前2029年-約公元前1559年,共計:471年
商朝:約公元前1559年-約公元前1046年,共計:438年
周朝:約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共計: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共計: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共計:5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共計:210年
新朝:公元8年臘月-公元23年10月6日,共計:16年
玄漢:公元23-25年,共計:3年
東漢:公元25-220年,共計:196年
三國:公元220-280年,共計:61年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265-316年)、東晉(317-420年) ,共計: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計: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共計: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共計: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54年
十國:公元891-979年,共計: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計: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共計:89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共計:277年
清朝:公元1616-1912年,共計:267年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要首辦的事就是確立國號,即朝代名稱,簡稱朝名。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用以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範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姒少康在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興夏朝,恢復夏朝的統治,史稱「少康中興」。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湯滅夏後,就以「商」作為國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鎮)。後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後,又以「殷」或「殷商」並稱。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的稱號。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後來襄又救周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7.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歷經哪些朝代
奴隸社會:
炎黃:公元前年-約前2599年、堯唐:約前2357年-約前2262年
舜虞:約前2262年-約前2029年蒲阪 、夏朝:約前2029年-約前1981年 約前1933年-約前1559年
有窮:約前1981年-約前1973年鉏、寒朝:約前1973年-約前1933年
商(殷)朝:約前1559年-約前1046年約前1559年-約前1300年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
周朝:約前1046年-前256年、西周:約前1046年-前771年、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西楚:前206年-前202年、漢朝:前202年-263年
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三國時期:220年-280年、曹魏:220年-265年
蜀漢:221年-263年、孫吳:222年-280年、晉朝:265年-420年、西晉:265年-316年
東晉:317年-420年、十六國:304年-420年、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南朝:420年-589年、劉宋:420年-479年
南齊:479年-502年、南梁:502年-557年、南陳:557年-589年、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後期:420年-557年、東魏:534年-550年、西魏:532年-556年
北齊:550年-577年、北周:557年-581年、北周:557年-581年、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五代:907年-960年、後梁:907年-923年、後唐:923年-936年
後晉:936年-947年、後晉:936年-947年、後周:951年-960年、十國:907年-979年
遼朝(契丹):916年-1125年、宋朝:960年-1279年、北宋:960年-1127年
北宋:960年-1127年、西夏:1038-1227年、西夏:1038-1227年、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
元朝:1271年-1368年、明朝:1368年-1644年、後金:1616年-1636年
大順:1644年-1644年、清朝:1636年-1912年、中華帝國:1915年-1916年、偽滿洲:1932年-1945年
(7)中國歷代歷史擴展閱讀:
更迭
炎黃→唐→虞→夏→有窮→寒→夏→商(殷)→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楚→漢【西漢】→新→漢【玄漢、東漢、蜀漢】
→三國【魏(蜀漢、東吳)、蜀漢(魏朝、東吳)、東吳(蜀漢、魏朝)】→晉【西晉(東吳)、東晉(北魏)】→南北朝【南朝【劉宋(北魏)、南齊(北魏)、梁(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陳(北齊、北周、隋)】
北朝【北魏(劉宋、南齊、梁)、東魏(西魏、梁)、西魏(東魏、梁、北齊)、北齊(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齊、陳)】】→隋(陳)→唐→武周→唐→五代【後梁(遼)、後唐(遼)、後晉(遼)、後漢(遼)、後周(遼)】
→宋【北宋、(遼、西夏、金)、南宋(西夏、金、大蒙古國、元)】→元(南宋)→明(後金、清)→清(明、大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