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百年住宅變遷
有茅草房變為水泥房
❷ 中國的住房改革歷史。
1、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計劃經濟體制下住房完全靠國家包下來,實行福利分配。
2、一次房改時期
時區跨度集中在1980年至2001年,1980—1986年,理論准備和售公房階段;1986—1991年,提租補貼階段;1991—1993年,以售帶租和公積金試點階段。
1993—1998年7月,房改深化、配套改革與艱難探索階段;1998年7月至2001年,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全面展開、新住房制度初建階段。
3、二次房改階段
以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為歷史分界點,這里將2003—2011年作為二次房改前期,這時期圍繞理念、機構與職能范疇的保障房制度建設加快,直接促進保障房建設規模空前,大步邁向與商品房相協調的格局。
(2)中國住宅歷史擴展閱讀:
住房問題既是民生問題也是發展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關系人民安居樂業,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因而,要處理好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
由於市場配置的對象是商品房,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類別是保障房,因而,該制度在本質上也可概括為商品房與保障房相協調的住房制度,即「兩房協調」的新住房制度。
完善的住房新體制或新住房體制的模式,應該就是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兩房協調的住房體制。它的建立,將為促進住房體系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深層持久的制度動力。
❸ 中國古代住宅
民宅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建築類型。民宅建築景觀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受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北方的大院建築氣勢威嚴、高大華貴、粗獷中不失細膩,平面而又立體的表現形式,彰顯出四平八穩的姿態,處處是以禮為本的建築特色。如:
北京四合院 山西喬家大院 山西平遙古城 山西平遙王家大院 山西平遙曹家大院 山西平遙渠家大院 山西臨汾丁村民宅 山西榆次常家大院 陝西黨家村 天津石家大院鮮族古居 蒙古包 陝北窯洞 丁村民居
北京四合院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一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圍牆圈成的。裡面的建築布局,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個統稱,由於建築面積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講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向通之外,一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即使開窗戶也只有南房為了採光,在南牆上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一個封閉式的小環境。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不常與周圍的鄰居來往。在小院里,一家人過著日子,與世無爭。可以說,四合院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在動盪的社會風雲里,北京人所尋覓到的一個安詳恬靜的安樂窩。一代代的北京人就在這數也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窯洞
中國黃河中上游一帶,是世界聞名的黃土高原。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利用那裡又深又厚、立體性能極好的黃土層,建造了一種獨特的住宅——窯洞。窯洞又分為土窯、石窯、磚窯等幾種。土窯是靠著山坡挖成的黃土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保溫隔音效果最好。石窯和磚窯是先用石塊或磚砌成拱形洞,然後在上面蓋上厚厚的黃土,又堅固又美觀。由於建造窯洞不需要鋼材、水泥,所以造價比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窯洞的建造不斷改進,黃土高原上冬暖夏涼的窯洞越來越舒適美觀了。
❹ 中國建築發展史
1、夏商周
最早的建築就地取材,築土構木、建房架屋,大致上有以下三種形式:干闌式-長江流域,潮濕多雨,人居樓上因地制宜;木骨泥牆式-黃河流域,傘架方式,圓形結構;夯土牆-奴隸時代,與青銅器時代制度有關。
2、春秋戰國、秦漢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並且在咸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今人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此外,修築馳道,築長城,鑿靈渠。
漢代繼秦又進入大規模營造建築時期。漢武帝劉徹先後五次大規模修築長城,開拓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西漢末年還在長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東漢光武帝劉秀依東周都城故址營建了洛陽城及其宮殿。
3、魏晉南北朝
代表建築: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 敦煌莫高窟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此期間,傳統建築持續發展,並有佛教建築傳入。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發展起來,南北政權廣建佛寺,一時間佛教寺塔盛行。
據記載,北魏建有佛寺三萬多所,僅洛陽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築,融進了許多傳自印度、西亞的建築形制與風格。
4、隋唐
代表性建築:隋唐洛陽城 趙州橋 大雁塔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江都。開鑿了長約2500公里的大運河。還動用百萬人力,修築萬里長城。煬帝時期,名匠李春在現今河北趙縣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鎮興建了大量寺塔、道觀,並繼承前代續鑿石窟佛寺,遺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尋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宋、遼、金時期
在建築藝術方面,自北宋起,就一變唐代宏大雄渾的氣勢,而向細膩、纖巧方面發展,建築裝飾也更加講究。北宋崇寧二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
6、元、明、清
代表性建築:故宮 明孝陵
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築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建築保留至今,如京城宮殿、園林,兩朝的帝陵,江南的園林,遍及全國的佛教寺塔、道教宮觀,及民間住居、城垣建築等,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光輝華章。
❺ 中國房產的發展史
中國的房地產發展的歷程大致有三個階段:1988年到了我國房地產發展最早的地方 —— 海南,我國房地產還是一個年輕產業,自從1990年國務院55號令對土地交易的法律承認開始,標志著我國房地產商品化的開始,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6年的發展歷史了。
這16年來,我國房地產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就是說1990至1996年為一個階段,這時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不高,還僅僅只是提供一個居所,對劣質產品、市場需求不是太看重,但市場在起步,總的來說是賣方市場;第二個階段是從1996年至2000年,這時,中國房地產整個行業的文化和產業,有思想的產品才出現,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才真正產生。第三階段是在2000年以後,整個中國的房地產快速發展,這是不僅要有理念,還要有文化,還要講產品,它要求企業更有實力,更要把物質和精神做的更扎實,資源更加要整合。
90年代以前,我國一直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城市建設也帶有計劃經濟深深的烙印。當時的城市住宅建設由國家統一投資,統一征地、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住宅單體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平頂板式樓,風格單調,缺乏多樣性。這個時期的住宅產品僅僅能滿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基本沒有戶型的概念,不強調功能的合理程度。由於當時住宅屬福利性質,並沒有選擇的餘地。
從1990年到1996年左右的時間,房地產開始商品化,但還帶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購買者以單位、集體為主,輔以少量的個人購房。通常是單位統一購買以後,然後根據職工的工齡、職稱等相關要素評分,然後根據分數多少為序把房子分配給單位的職工,個人對房子地段、戶型等方面選擇的自主性很小。早期的住房只是解決居住,基本上沒有其他的要求,在住宅功能上十分不合理,表現在如客廳面積小,客廳餐廳混合使用,住宅交通流線互相穿越,動靜空間的干擾,套間的大量使用,衛生間很小,僅僅是一個廁所等。總的說來,當時我國城市居民的居住環境是不理想的。這時候的住房理念只是解決人們從 「 居者無其屋 」 到 「 居者有其屋 」 的住房緊缺狀態,這個階段是沒有理念的階段。
1996年至2000年為一個階段,隨著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以後,房地產市場的購房主體發生了變化,集團購買基本退出市場,而個人消費成為主體,購房主體個人化已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這樣,普通居民有了選房的自由,不同的家庭對住宅的需求不一樣。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除國有、集體所有的房地產公司外,大量的中外合資、合作、獨資、私營的房地產企業參與房地產的開發銷售。房地產市場開發主體的多元化和購房主體需求的多樣化,北京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完全市場化。
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和人們對生活品位的提高,這個階段是理念產生、形成的階段,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人們講產品、環境、功能、布局,消費者比較成熟了,整個市場比較理性了。最明顯的變化表現在住房的功能上,人們開始關注住房的舒適度,並把舒適度作為住房品質的因素。這時,人們對衛生間的要求不僅僅是一個馬桶,還應具有洗澡功能的地方,甚至還要有雙人浴缸,房間不但有衛生間,而且主卧要帶衛生間,甚至到現在每個卧室都有衛生間。除了衛生間的功能外,還希望把衛生間作的很漂亮,甚至還要採光,還要景觀,衛生間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像以前的僅僅是輔助的空間。在客廳方面,商品房開發以後,開始有客廳這一說,來客人有客人呆的場所,客人在客廳可以談談心,聊聊天,喝喝咖啡,聽聽音樂,因此,大客廳、小卧室已成了時尚家庭的選擇。觀念改變了以後,人們開始把這些功能作為衡量住房品質的主要因素。客廳從無到有,到現在大家都接受的寧可住小卧室大客廳這樣一個功能來組成的一個功能區域。最終發展到我們覺得客廳是代表我們家裡奢侈空間的一個標志,客廳很大,說明房子有豪宅的因素,房子用起來很有氣勢,很氣派。從沒有客廳到有客廳,在到小卧室大客廳這個過程,是由於對居住品質逐步提高的過程。
進入2000年,我國地產市場進入到大規模的市場化開發階段。從2000年到2005年,我國度過了地產15年這場大戲中分量最重的五年,房地產進入以 「 新產品主義 」 為開發導向。2000年以後,整個中國的房地產快速發展,這時不僅要有理念,還要有文化,還要講產品,是我國房地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我國房地產經過了十來年的發展,在開發理念,建築風格等方面都日益成熟,人們從 「 居者有其屋 」 ,開始向 「 居者優其屋 」 轉變。現代的住宅戶型設計將 「 以人為本 」 的准則發揚光大了,在設計上不但充分考慮了居住者的需求,而且不斷創造出新的居住理念,使住宅的戶型設計與周圍的城市景觀、人文環境、生態環境等融合在一起,擴展了住宅空間的外延。把住宅戶型設計拓寬至居住環境的規劃,在考慮戶型布局的同時,兼顧居住環境的營造。隨著生態意識的加強,人們對生存居住環境的要求也再不斷提高。居住者不僅需要優秀的戶型設計,而且希望達到與周圍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 「 人居合一 」 的理想境界。
別墅是隨著人們對居住要求的提高而產生的產品,是住宅的高級或者說終極形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出現的一些 「 將軍樓 」 ,就有雙拼、連體別墅的影子,但真正商品化的別墅也就只有10年發展史。從當初的簡單理解為可以停私家車的單獨庭院就是別墅,到後來的模仿西式別墅做的一些建築,再到原汁原味地照搬西式別墅,發展到引進西方文化進行改進和調整做出的一些中西合璧的別墅,再發展到如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別墅,整整花了10年。
中國的別墅經過10年的高速發展已經開始進入成熟期,買別墅已經從炫耀成功而更多地轉向關注居住的體驗,一種全新的別墅居住文化和新的別墅階層開始興起,與此相適應,別墅的開發、設計與定位也出現諸多新跡象。但財富階層在任何國家和社會所佔的比例一定是少部分,現在別墅不斷的增加,財富階層是有限的,所以以後會出現分化
❻ 中國古代建築發展歷程
一、原始住居與建築雛形的形成,主要指先秦時期的建築。
二、中國古代建築發展版史上的第一個高潮。秦權、漢時期,中國古建築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建築主體的木構架已趨於成熟,重要建築物上普遍使用斗拱。
三、傳統建築持續發展和佛教建築傳人,包括兩晉、南北朝時期。
四、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潮,隋、唐時期的建築,既繼承了前代成就,又融合了外來影響,形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建築體系,把中國古代建築推到了成熟階段,並遠播影響於朝鮮、日本。
五、宋、遼、金時期建築的發展,主要成就是《營造法式》的頒行。六、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史上的最後高潮,元、明、清三朝。
❼ 中國建築發展歷史
1、創立時期:
周至春秋戰國(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埃及、希臘、西要)
2、成熟時期:
秦漢(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希臘、羅馬)
3、溶匯時期:
魏晉南北朝(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時期)
4、全盛時期:
隋唐時代(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拜占庭時期、早期歌德時期)
5、延續時期:
宋遼金元(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歌德時期)
6、停滯時期:
明清(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文藝復興之後)
(7)中國住宅歷史擴展閱讀:
中國從上古至清末,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民宅,其建築形態及營造方式遠播東亞各國。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中國古建築有著豐富的雕塑裝飾。古建築的雕塑一般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建築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頂、梁頭、柱子之上的。題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等,龍鳳題材更被廣泛採用。
雕塑的材料根據建築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磚有瓦,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另一類是在建築物裡面或兩旁或前後的雕塑,它們大多是脫離建築物而存在的,是建築的保藏物或附屬物。建築物內的雕塑多為佛、道寺院內的佛、道教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建築史
❽ 中國有沒有上百年歷史的高層住宅
請先說清楚,你的「高層建築」是什麼定義?
按照現行規范的超過24米(住宅27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