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廟號

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廟號

發布時間:2021-03-09 02:19:22

1.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時間及歷代皇帝名及年號、廟號名稱

皇帝是從秦始皇開始的
秦朝 始皇帝 嬴政 二世皇帝 嬴胡亥 三世皇帝 嬴子嬰 西漢 太祖高皇帝 劉邦 孝惠皇帝 劉盈 前少帝 劉恭 後少帝 劉弘 太宗孝文皇帝 劉恆 孝景皇帝 劉啟 世宗孝武皇帝 劉徹 孝昭皇帝 劉弗陵 漢廢帝(昌邑王)劉賀 中宗孝宣皇帝 劉詢 高宗孝元皇帝 劉奭 統宗孝成皇帝 劉驁 孝哀皇帝 劉欣 元宗孝平皇帝 劉衎 孺子嬰 劉嬰 新朝 王莽 東漢 世祖光武皇帝 劉秀 顯宗孝明皇帝 劉庄 肅宗孝章皇帝 劉炟 穆宗孝和皇帝 劉肇 孝殤皇帝 劉隆 恭宗孝安皇帝 李祜 前少帝(北鄉侯)劉懿 敬宗孝順皇帝 劉保 孝沖皇帝 劉炳 孝質皇帝 劉纘 威宗孝桓皇帝 劉志 孝靈皇帝 劉宏 後少帝(弘農王)劉辯 孝獻皇帝 劉協 三國魏 高祖文皇帝 曹丕 烈祖明皇帝 曹睿 齊王 曹芳 高貴鄉公 曹髦 元皇帝(陳留王)曹奐 三國蜀 烈祖昭烈皇帝 劉備 仁宗孝懷皇帝(後主)劉禪 三國吳 太祖大皇帝 孫權 廢皇帝(會稽王)孫亮 景皇帝 孫休 烏程侯 孫晧 西晉 世祖武皇帝 司馬炎 孝惠皇帝 司馬衷 孝懷皇帝 司馬熾 孝愍皇帝 司馬鄴 東晉 中宗元皇帝 司馬睿 肅宗明皇帝 司馬紹 顯宗成皇帝 司馬衍 康皇帝 司馬岳 孝宗穆皇帝 司馬聃 哀皇帝 司馬丕 廢帝(海西公)司馬奕 太宗簡文皇帝 司馬昱 烈宗孝武皇帝 司馬曜 安皇帝 司馬德宗 恭皇帝 司馬德文 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 劉裕 少帝 劉義符 太祖文皇帝 劉義隆 世祖孝武皇帝 劉駿 前廢帝 劉子業 太宗明皇帝 劉彧 後廢帝 劉昱 順皇帝 劉准 南朝齊 太祖高皇帝 蕭道成 世祖武皇帝 蕭賾 鬱林王 蕭昭業 海陵王 蕭昭文 高宗明皇帝 蕭鸞 東昏侯(煬皇帝)蕭寶卷 和皇帝 蕭寶融 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 蕭衍 臨賀王 蕭正德 太宗簡文皇帝 蕭綱 豫章王 蕭棟 武陵王 蕭紀 世祖孝元皇帝 蕭繹 閔皇帝 蕭淵明 敬皇帝 蕭方智 蕭庄 南朝陳 高祖武皇帝 陳霸先 世祖文皇帝 陳蒨 廢帝 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 陳頊 後主(煬皇帝)陳叔寶 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太宗明元皇帝 拓跋嗣 世祖太武皇帝 拓跋燾 南安王 拓跋余 高宗文成皇帝 拓跋濬 顯祖獻文皇帝 拓跋弘 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 世宗宣武皇帝 元恪 肅宗孝明皇帝 元詡 殤皇帝 元姑娘(真名不詳,為元詡之女) 幼主 元釗 敬宗孝庄皇帝 元子攸 長廣王 元曄 烈宗節閔皇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顯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 北朝東魏 孝靜皇帝元善見 北朝西魏 文皇帝元寶炬 廢帝 元欽 恭皇帝 元廓 北朝北齊 顯祖文宣皇帝 高洋 廢帝 高殷 孝昭皇帝 高演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後主 高緯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恆 北朝北周 孝閔皇帝 宇文覺 世宗明皇帝 宇文毓 高祖武皇帝 宇文邕 宣皇帝 宇文贇 靜皇帝 宇文闡 隋朝 高祖文皇帝 楊堅 世祖明皇帝(煬皇帝)楊廣 世宗恭皇帝 楊侑 皇泰帝 楊侗 秦王 楊浩 唐朝 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李淵 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 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李治 則天順聖皇後(則天大聖皇帝) 武曌(武則天) 中宗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李顯 殤皇帝 李重茂 睿宗 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李旦 玄宗 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 肅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李亨 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李豫 德宗 神武聖文皇帝 李適 順宗 至德弘道大聖大安孝皇帝 李誦 憲宗 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李純 穆宗 睿聖文惠孝皇帝 李恆 敬宗 睿武昭湣孝皇帝 李湛 文宗 元聖昭獻孝皇帝 李昂 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李炎 宣宗 聖武獻文孝皇帝(一稱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李忱 懿宗 昭聖恭惠孝皇帝 李漼 僖宗 惠聖恭定孝皇帝 李儇 昭宗 聖穆景文孝皇帝 李曄 景宗 昭宣光烈孝皇帝(唐哀帝)李祝 五代後梁 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溫(朱全忠、朱晃) 郢王 朱友圭 末帝朱友貞(朱友鍠、朱友瑱) 五代後唐 庄宗 光聖神閔孝皇帝 李存勖 明宗 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李亶(李嗣源) 閔皇帝 李從厚 末帝 李從珂 五代後晉 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 出皇帝(少帝)石重貴 五代後漢 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劉暠(劉知遠) 隱皇帝 劉承佑 五代後周 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威 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 恭皇帝 柴宗訓 遼國 太祖 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億(耶律阿保機) 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世宗 孝和庄憲皇帝 耶律阮 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 耶律璟 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 耶律賢 聖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 耶律隆緒 興宗 神聖孝章皇帝 耶律宗真 道宗 仁聖大孝文皇帝 耶律洪基 恭宗 恭懷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北宋 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趙匡胤 太宗 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趙炅(趙匡義、趙光義) 真宗 贗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趙恆 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趙禎 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趙曙 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趙頊 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趙煦 徽宗 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趙佶 欽宗 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趙桓 西夏 景宗武烈皇帝 李元昊 毅宗昭英皇帝 李諒祚 惠宗康靖皇帝 李秉常 崇宗聖文皇帝 李乾順 仁宗聖德皇帝 李仁孝 桓宗昭簡皇帝 李純佑 襄宗敬穆皇帝 李安全 神宗英文皇帝 李遵頊 獻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金國 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旻(完顏阿骨打) 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完顏晟 熙宗 弘基纘武庄靖孝成帝 完顏亶 海陵王 完顏亮 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帝 完顏雍 章宗 憲天光運仁文義武神聖仁孝帝 完顏璟 衛紹王 完顏允濟 宣宗 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帝 完顏珣 哀宗 完顏守緒 末帝 完顏承麟 南宋 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 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聖武明聖成孝皇帝 趙昚 光宗 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 趙惇 寧宗 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 趙擴 理宗 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趙昀 度宗 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趙禥 恭宗 懿聖皇帝 趙顯 端宗 裕文昭武湣孝皇帝 趙昰 末帝 趙昺 元朝 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太宗 英文皇帝 孛兒只斤·窩闊台 定宗 孛兒只斤·貴由 憲宗 桓肅皇帝 孛兒只斤·蒙哥 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 孛兒只斤·忽必烈 成宗 欽明廣孝皇帝 完澤篤汗 孛兒只斤·鐵穆耳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孛兒只斤·海山 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 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晉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 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 興宗 德孝皇帝(天順帝)孛兒只斤·阿刺吉八 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明宗 翼獻景孝皇帝 孛兒只斤·和世琜 寧宗 沖聖嗣孝皇帝 孛兒只斤·懿璘質班 惠宗 順皇帝 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 明朝 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恭閔惠皇帝)朱允炆 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鈺 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孝宗 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 朱載垕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思宗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檢 清朝 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愛新覺羅·皇太極 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愛新覺羅·福臨 聖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 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 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愛新覺羅·弘歷 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愛新覺羅·永琰 宣宗 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 愛新覺羅·綿寧 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庄儉顯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 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 德宗 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 (包括光緒嗣帝 愛新覺羅·溥儁) 遜帝 (恭宗 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2. 中國歷史上傑出帝王的廟號是怎麼確定的

死後追尊的!!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准,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確立謚號制度,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制度被廢止。秦朝連謚號制度也廢止了。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慣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謚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謚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文皇帝(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漢平帝時王莽上廟號)。另外西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奭為高宗孝元皇帝(王莽上廟號)、劉驁為統宗孝成皇帝(王莽上廟號)、劉衎為元宗孝平皇帝(王莽上廟號),在東漢光武帝時被取消;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庄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佑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3. 中國歷史上的廟號祖、宗、帝是怎麼來的

廟號是由商朝所建立的,可謂最原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版太祖湯、太宗太權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准,給予祖或宗的稱號。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廟號開始泛濫(「降及曹氏,祖名多濫」)。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3)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廟號擴展閱讀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唐朝以後,由於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商朝滅亡後,周朝沒有延用商朝的廟號制度,只是繼續發展了商朝的謚號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謚號而無廟號,再到始皇帝建立華夏第一個集權皇朝—秦朝之後,將廟號連同謚號制度一並廢止,因此廢除謚法與廟法。故周朝到秦朝時期,廟號一度被廢止了近千年之久。

4. 歷史上皇帝的謚號 廟號 封號都有哪些

帝號包括謚號、廟號、年號和尊號。
廟號、謚號為最高統治者死後追加的稱號,是後人及後世對亡帝的稱呼。自西漢至隋朝的皇帝多稱謚號。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年號,為最高統治者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對明、清兩朝皇帝多以年號為稱。
尊號,為皇帝在位時期,由臣下給予的尊稱,亦作為帝號。尊號始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尊號字數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稱呼時習慣於使用尊號之首的兩個字 。 康熙 國號:清 姓:愛新覺羅氏 名:玄燁 帝號用其年號:康熙 年號:康熙 廟號:清聖祖 康熙帝的謚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5. 中國歷史各代年表及皇帝廟號

1.秦始皇(贏政)——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2.漢惠帝(劉盈)——來去匆匆,過眼雲煙

3.漢景帝(劉啟)——政績並不代表著其成功

4.漢武帝(劉徹)——開天闢地的帝王

5.漢宣帝(劉詢)——中興之主

6.漢哀帝(劉欣)——「同志」皇帝

7.漢新帝(王莽)——奪權容易,守權難

8.漢光武帝(劉秀)——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9.漢明帝(劉庄)——東漢時期小有作為的皇帝

10.漢章帝(劉炬)——「章草」皇帝

11.漢桓帝(劉志)——碌碌無為的皇帝

12.漢獻帝(劉協)——東漢最後一個皇帝

13.三國魏武帝(曹操)——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14.三國魏文帝(曹丕)——政壇、文壇雙峰並峙的皇帝

15.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智慧與魅力並存的皇帝

16.三國吳大帝(孫權)——智勇兼備的英雄

17.西晉武帝(司馬炎)——西晉開國皇帝

18.西晉惠帝(司馬衷)——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

19.東晉元帝(司馬睿)——東晉的第一代皇帝

20.東晉孝武帝(司馬曜)——中國歷史上死得最窩囊的皇帝

21.十六國漢光文帝(劉淵)——東晉十六國時期漢國開國皇帝

22.十六國昭武帝(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

23.十六國前趙皇帝(劉曜)——神射手

24.十六國後趙高祖(石勒)——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的少數民族皇帝

25.十六國後趙國太祖(石虎)——殘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國前秦宣昭帝(苻堅)——古代三位最傑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劉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劉義隆)——有著雄圖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齊高帝(蕭道成)——「魚鱗子」

30.南北朝齊廢帝(蕭寶卷)——歷史上最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蕭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鮮卑驕子

33.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歷史上最癲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楊堅)——歷史上有名的「懼內」皇帝

35.隋煬帝(楊廣)——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淵)——大唐帝國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範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顯)——被3個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兩次即位繼承大統的皇帝

41.武周聖神皇帝(武則天)——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樂皇帝

43.唐肅宗(李亨)——兩耳不聞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適)——飽嘗戰火的洗禮和考驗

46.唐順宗(李誦)——進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憲宗(李純)——中興之主

48.唐穆宗(李恆)——縱情享樂終其一生

49.五代十國後梁太祖(朱晃)——五代時期的第一個皇帝

50.五代十國後唐庄宗(李存勖)——喜歡唱戲的皇帝

51.五代十國後晉高祖(石敬瑭)——五代時後晉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國後晉出帝(石重貴)——善始未能善終

53.五代十國後漢高祖(劉禺)——後漢王朝的開國皇帝

54.五代十國後周太祖(郭威)——五代時期後周的建立者

55.五代十國後周世宗(柴榮)——五代十國時期最有作為的帝王

56.五代十國吳武帝(楊行密)——五代十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57.五代十國南唐烈祖(李界)——後廢吳主自立,建立南唐

58.五代十國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成詞宗

59.五代十國吳越武肅王(錢鎦)——「海龍王」

60.五代十國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國的建立者

61.宋太祖(趙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62.宋真宗(趙恆)——信小人、遠賢臣

63.宋仁宗(趙禎)——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64.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契丹民族的英雄

65.遼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強盛的人

66.遼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

67.遼景宗(耶律賢)——遼朝皇帝中比較有作為的皇帝

68.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9.西夏景宗(李元吳)——中國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鐵木真)——一代天驕

71.元太宗(窩闊台)——蒙古帝國第二任可汗

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國的締造者

73.元成宗(鐵穆耳)——守成之君

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75.明惠帝(朱允墳)——帝王之旅四年告終

76.明成祖(朱棣)——馬上天子

77.明仁宗(朱高熾)——一個平庸老實人

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

79.明英宗(朱祁鎮)——玩童皇帝

80.明代宗(朱祁鈺)——「代替他人當皇帝」

81.明憲宗(朱見深)——糊塗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頑童皇帝

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統

84.明穆宗(朱載重)——平平淡淡才是真

85.明神宗(朱翊鈞)——一代英主卻背負千古罵名

86.明光宗(朱常洛)——賦予傳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

88.明思宗(朱由檢)——歷史劇中的悲劇人物

89.清太祖(努爾哈赤)——開疆擴土、驍勇善戰的英雄

90.清太宗(皇太極)——血腥人生

91.清世祖(順治)——清人關後的第一位皇帝

92.清聖祖(康熙)——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93.清世宗(雍正)——一位撲朔迷離的皇帝

94.清高宗(乾隆)——歷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

95.清仁宗(嘉慶)——勵精圖治卻未能扭轉歷史

96.清宣宗(道光)——滿清唯一的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豐)——有重整江山之心,卻無回天之力

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

99.清德宗(光緒)——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選而繼承大統的皇帝

100.末代皇帝(宣統)——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

6. 在中國歷史上,聖祖或者聖宗的廟號有幾個皇帝用過。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廟號為聖祖只有一個,為清聖祖康熙皇帝,聖宗也只有一個,遼聖宗耶律隆緒。

1、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

蒙古人稱他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母親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

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三征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康熙帝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學者尊之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歷十一月十三日崩於暢春園,終年68歲。

2、耶律隆緒

耶律隆緒(公元972年1月16日 ~1031年6月25日),遼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契丹名文殊奴。景宗耶律賢長子。

乾亨四年(982年)嗣位為皇帝,改元統和,改國號契丹。母承天皇太後蕭綽奉遺詔攝政。室昉、韓德讓及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以為輔佐,和輯契丹貴族,任用漢人士大夫,積極整治弊蠹,改革法度。

統和四年(986年)遼軍大敗宋北伐之師,統和二十二年(1004年)親征,屢敗宋軍訂立「澶淵之盟」。兩朝各守舊界。此後一百多年,遼宋未大戰。為制扼宋,對黨項施以拉攏之策。

統和二十七年(1009年)正式親政,在位期間,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契丹達鼎盛。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

他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所作曲達百餘首。漢文化修養頗高,史稱「道、佛二教,皆洞徹其宗旨 」。1031年駕崩,奉上尊謚為文武大孝宣皇帝,廟號為聖宗。葬慶陵。

(6)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廟號擴展閱讀:

一、歷史上用過聖祖廟號的還有唐聖祖李耳、新羅聖祖金德曼、大長和聖祖鄭買嗣、宋聖祖趙玄朗、鄭聖祖鄭森、阮聖祖阮福晈

1、唐聖祖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後入楚)國苦縣(古縣名)。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2、新羅聖祖金德曼

金德曼(朝鮮語:선덕여왕,?-647年),號聖祖皇姑,亦稱善德王、善德女王,真平王金白凈長女,母王妃摩耶夫人金氏(葛文王金福勝之女),新羅國第27位君主,632年-647年在位。

3、大長和聖祖鄭買嗣

鄭買嗣(?—909年),鄭回七世孫,世為南詔清平官(即宰相)。鄭買嗣曾為南詔重臣。

乾寧四年(897年),鄭買嗣指使楊登殺死南詔王隆舜,天復二年(902年),鄭買嗣起兵殺死隆舜之子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建立大長和國。

4、宋聖祖趙玄朗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5、鄭聖祖鄭森

鄭森是時期後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十代領袖(-)。封號(越南語:Tĩnh Đô Vương)。

6、阮聖祖阮福晈

阮福晈(越南語:Nguyễn Phúc Kiểu,1791年-1841年),又名阮福膽(Nguyễn Phúc Đảm),史稱明命帝(Vua Minh Mạng),越南阮朝第二代君主,1820年至1841年在位,年號明命。

二、歷史上用過聖宗廟號的還有李聖宗李日尊、元聖宗孛兒只斤·察合台、陳聖宗陳晃、黎聖宗黎思誠

1、李聖宗李日尊

李日尊(越南語:Ly Nhật Tôn;1023年—1072年),即李聖宗(越南語:Ly Thánh Tông),越南李朝第三代皇帝,1054年至1072年在位。母金天皇太後枚氏。李朝太宗李佛瑪第三子。

農歷順天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生於龍德宮。天成元年(1028年),立為太子。多讀書,懂音律,善武略。在位期間提倡尊孔,學習儒學,普及漢文化。

軍事上,南侵佔城,北略中國宋朝。神武四年(1072年)逝世,尊號法天應運崇仁至德英文睿武慶感龍祥孝道聖神皇帝。

2、元聖宗孛兒只斤·察合台

察合台(1183-1241)成吉思汗次子,又譯察合帶、察哈歹、茶合帶等。成吉思汗正妻孛兒台所生第二子,察合台汗國的創建者。

3、陳聖宗陳晃

陳晃(越南語:Trần Hoảng;?—1290年),又名陳日烜或陳威晃,越南陳朝的第二代君主,開國君主陳太宗的長子。年號紹隆和寶符。廟號聖宗。

4、黎聖宗黎思誠

黎聖宗(越南語:Lê Thánh Tông;1442.7.20-1497.1.30),諱黎思誠(越:Lê Tư Thành),又名黎灝(越:Lê Hạo),越南後黎朝第四代君主。黎太宗的第四子,初封平原王。

1460年,被群臣擁立為帝。即位後,改革中央及地方官制、科舉、地方建置、頒行法典,又致力調理農務,改善經濟生產,下令編撰《大越史記全書》。

曾征伐哀牢(即寮國)與占婆等地。黎聖宗在越南歷史當中被視為一位較重要的君主。但在私生活方面,耽於女色。晚年得重病時,遭久已失寵的皇後暗中加害,使他病情惡化而死。享年五十六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廟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耶律隆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玄燁

7. 求問中國古代皇帝的廟號都有些什麼潛在的含義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里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認為,廟號起源於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成湯有可能是太祖)。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准,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古者天子廟號,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於兩漢,名實相允,今古共傳。」)
漢朝以後承襲了廟號這一制度。漢朝對於追加廟號一事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慣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劉邦外,繼嗣皇帝謚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謚號,但有廟號者極少。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劉盈上廟號)、劉恆為太宗(孝景帝劉啟上廟號)、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劉詢上廟號)、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劉秀上廟號);東漢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劉莊上廟號)、劉庄為顯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劉炟上廟號)、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劉肇上廟號)。另外東漢還有幾個皇帝有廟號:劉肇為穆宗孝和皇帝、劉佑為恭宗孝安皇帝、劉保為敬宗孝順皇帝、劉志為威宗孝桓皇帝,不過這一些廟號在孝獻帝時被取消。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廟號開始泛濫(「降及曹氏,祖名多濫」)。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國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
廟號常用「祖」字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如漢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後面的皇帝一般稱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濫,始於曹魏。到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後秦、西秦等等小國,其帝王廟號幾乎無不稱祖。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謚號之前,同謚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習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謚法,但是也有褒貶之意。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宗、宣宗、聖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賢主,中宗、憲宗都是中興之主。另外,哲宗、興宗等都是有所作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業不足,德宗、寧宗過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虛,文宗、武宗名褒實貶,穆宗、敬宗功過相當,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國。

8. 古代帝王廟號

太祖的本意即七世祖,也說第七世高祖、第七代高祖。作為帝王廟號使用,多為創基立業者,常見於開國皇帝,也有為其先人追授者。
「高祖」的本意是曾祖父的父親,最初並不是廟號,司馬遷在《史記》中尊稱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為「高祖」,而劉邦實際的廟號是「太祖」。後人就沿襲下來,作為廟號的一種。第一個以「高祖」作廟號的是魏文帝曹丕(後來又把廟號改為世祖)。一般而言,只有開國皇帝才能稱「高祖」,但是也有不是開國皇帝而用「高祖」作廟號的,例如北魏皇帝元宏。
「世祖」是中國古代皇帝用過的廟號之一,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或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的特定廟號。他們雖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往往開辟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
由上可見,高祖與太祖並非一定同時存在,如果有的話,則太祖先於高祖,高祖一般都指開國皇帝,相應地追封其父親為太祖。例如,魏高祖曹丕(後改為世祖)追封其父曹操為太祖;唐高祖李淵追封其父李虎為太祖。相應地,世祖排名最後。但也有例外,以西晉為例,真正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為世祖,追封其祖父司馬懿為宣帝,廟號高祖,父親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或許是歷史的美麗錯誤或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理解差異。
太宗也是中國古代帝王常見廟號。從漢朝開始,王朝的開國皇帝廟號通常為「太祖」,第二代帝王廟號常常為「太宗」,如果與高祖同時存在的話,排在其後;如果該朝代沒有高祖的話,太宗則直接排在太祖之後。例如,唐高祖李淵之子李世民的廟號為太宗;宋太祖趙匡胤之後,其弟趙光義繼位,廟號太宗,兩者之間並無高祖排名。

希望能夠幫到您!

9. 歷史上皇帝的謚號 廟號 封好都有哪些

帝號包括謚號、廟號、年號和尊號。廟號、謚號為最高統治者死後追加的稱號,是後人及後世對亡帝的稱呼。自西漢至隋朝的皇帝多稱謚號。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稱廟號。年號,為最高統治者為紀在位之年而立的名號。對明、清兩朝皇帝多以年號為稱。尊號,為皇帝在位時期,由臣下給予的尊稱,亦作為帝號。尊號始於唐朝武則天時期,尊號字數不一,常遇事而累加。稱呼時習慣於使用尊號之首的兩個字 。 康熙 國號:清 姓:愛新覺羅氏 名:玄燁 帝號用其年號:康熙 年號:康熙 廟號:清聖祖 康熙帝的謚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求採納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廟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