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童謠世界歷史好么

中國童謠世界歷史好么

發布時間:2021-02-05 20:05:01

『壹』 從繼承和創新的角度分析傳統童謠的優缺點,並指出值得繼承和發揚的精華。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童謠,天籟之音,民族之魂,薪火相傳已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是老百姓對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串話、繞口令、數數歌、問答歌等,主要反映著兒童的生活和情趣,念起來句句押韻,聲聲上口,很受孩童的喜愛。1999版《辭海》上解釋童謠為:「兒童文學的一種,一般與兒歌合稱兒童歌謠。形式短小、語言單純、意思明白,適合兒童傳誦,有兒童自編自唱的,也有成人擬作的。」因而,童謠無論是從形成的歷史角度、形式看,還是從其文學定位、價值看,都具有重要的傳承性。
《中國民辦教育幼教版》2004年曾在浙江調查,書面詢問「現代兒童心目中的兒歌」與「成年人記憶最深的兒歌」兩個問題,發現答案幾乎盡然相同。說起兒歌,孩子們津津樂道的還是《小燕子》、《讓我們盪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等30多年前的經典老歌,對於近年的作品,孩子們則一臉茫然,悠久而熟悉的歌謠似乎已經拉開當代兒童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經典童謠出現了斷層。童謠對孩子們來說最起碼應該是淺顯易懂,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得到知識教育、情趣教育、文學教育、審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很顯然這是已經過時的老歌謠難以擔負的,更談不上有什麼審美或情感上的共鳴。因而呼喚新的童謠來代替這些「永久的經典」已成為社會、學校乃至家庭共同的希冀,成為我們為孩子健康成長造就的一種可能,成為教師和學生自我發展的一種需要。
《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化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熏陶,也越來越關注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語文新課程標准》又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顯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所以,我們認為小學語文結合童謠教學, 可以讓語文變得更有味道,讓學生變得更有張力,讓教師變得更有底蘊,能夠更好地促進語文與童謠的共榮共生。
2006年我校開展了《讓健康童謠伴隨孩子成長》的國家級德育課題的研究,已為師生們搭建了一方童謠的天空,尤其在語文與童謠的結合上有了初步的實踐和思考,本著傳承與發展、創新與提高的理念,我們以「課程改革」為方向,以「語文教學」為本位,以「發展童謠」為己任,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為目標,提出了《童謠融入語文教學的構建與實踐》的課題研究。
二、課題界定
1、有關概念的界定
童謠:兒童文學的一種,它來自民間,用童語唱出童心,句式自由,聲韻活潑,情趣深厚,言語朴實,順口成章的一種文學樣式。
教學:廣義的「教學」就是一切時間、地點、場合下的傳授經驗的活動,即是指教的人指導學的人進行學習的活動;狹義的教學是在學校中傳授經驗的活動,即是指在學校教育活動中,以教師傳授知識、技能和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為基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
構建: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立。本課題中特指一種課堂的建設,一種發展的形式,一種發展的空間。
2、本課題的界定
童謠融入語文教學的構建與實踐:從學科本質、學生需求和師生發展出發,依靠學校的教師在校內開展實踐研究,並通過具體的方法、形式和策略實施,達到傳承優秀文化、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精神境界和優化人文品質的目的,給孩子們打造一種「發展多元、個性鮮明、幸福和諧」的成長空間,給教師搭建一個「實踐反思、探索有效、創造可能」的學習舞台。
三、理論依據
(一)兒童認知規律
根據Piaget關於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四個階段,小學生正處於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階段從前向後過度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學生的各種感知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特別是語言的發展,使日益頻繁地用表象來代替外界事物,初步具有了抽象概念,但語詞還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維仍不能脫離對具體事物的感知進行判斷和推理。學生興致勃勃地去感受每一個新奇的發現,卻往往只能運用只言片語去表達對世界的好奇。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由單向思維向多維思維轉變,由不可逆的思維向可逆的思維轉變,不再局限於靜止的表象,開始意識到轉換的動作;考慮問題從自我中心轉向去自我中心;不合邏輯的推理也漸漸具體,這種過度階段是心理學上的最近發展區。童謠短小、精緻、富有韻味的特點,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適應語言的最近發展區,從而能走在語言發展的前面,並最終跨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新的發展水平。
(二)兒童心理學理論
小學階段的孩子天真、質朴、富有幻想,這是童詩童謠教學的基礎。事實上利用童謠進行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閱讀引領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一是兒童天性好奇。童謠教育能投其所好,最大程度地激發兒童接受學習的興趣。二是兒童想像力發展較早。童謠教育可用其所長,把兒童潛在的想像力發展成創造思維能力。三是童謠語言精煉,音韻優美的特點,對於規范孩子的語言和凈化學生的語言環境,促進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輕負高質」有著無法替代的作用。
(三)審美教育理論
古希臘學者柏拉圖說「美就是善」。它可以化美為美,陶冶高尚情操,它可以以情育情,激發道德情感,它可以文道統一,塑造健全人格。語文審美教育就是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1、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劉曉東曾經說過:兒歌(又稱為童謠)是兒童「心靈的游戲」。國外一直很重視滲透童謠的繼承與培養教育,並採取各種措施開展童謠教學。日本的幼兒園和小學特意組織孩子們學唱古老童謠,英國把童謠看成一門正式的學問,編成啟蒙教材。我國在2001年發布了《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明確表示要把民族文化作為對未成年教育的內容。2006年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各中小學學習、借鑒北京市的經驗,積極開展推廣普及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活動。上述活動反映了各個國家和我國社會各界能意識到童謠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並且能採用較適宜的方法調動學習者自身的積極性來走進童謠,激發了他們對童謠的了解和興趣,不僅促進了學習者語言的發展,也促進了文明禮儀的發展,給孩子健康的童年,更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
2、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們採用了讓語文教學與生動形象的童謠相結合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語文素養。
3、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認為,新童謠尊重了孩子們的審美規律,開啟了孩子們的藝術創造能力,使其有成就感。兒童藝術作家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們,使這種教育方式普及化。
4、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馬永安、余妍霞認為:童謠是基礎教育中文化承載的一種重要方式。首先,在基礎教育中,童謠是一種充滿趣味性、思想性與教育性的文化傳播的有效模式,使未成年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文化理念,在傳唱誦讀中進行自我教育。其次,童謠本身也是社會文化與校園文化、課程文化三者相互融合的媒介,藉助於童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再者,童謠作為一種藝術文化對人所產生的影響深遠。
五、研究目標
1、探索小學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以童謠優化語文教學,以語文帶動童謠發展,形成語文與童謠共榮共生的良好態勢。
2、通過童謠的滲透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感,促進閱讀、寫作能力的提高。具體目標為:低年級以童謠與識字教學相結合為主,學生會誦讀,會嘗試編寫簡單的童謠;中年級以童謠結合句、段教學為主,學生能誦讀,能編寫童謠;高年級以童謠結合篇、章教學為主,學生會欣賞童謠、創作童謠。
3、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愛民族優秀文化的情感,有效提高語文素養及人文素養。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語文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促進自我專業的發展。
六、研究原則
1、導向性原則: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探索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有效方式,研究者應以集體目標為導向,不斷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時要發揮導向的多種功能。
2、參與性原則: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在充分調動研究者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始終參與研究活動,使其成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堅持多元性開放原則:建立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評價體系,不僅評價語文教學的一般特徵,而且要為不同條件的課堂教學留有可變通的餘地,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4、發展性原則:依託語文教學,我們不斷學習、創編新童謠,促使童謠內容動態發展,滾動前進,可持續發展。
5、創新性原則:本課題的研究立足以學生素質發展為中心,從育人目標出發,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創造,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情境,培養學生創作能力、想像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七、研究的內容與措施
(一)研究內容:
1、探索小學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優化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益,帶動童謠文化的發展。
2、語文結合童謠教學的一般策略:
(1)尋找童謠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最佳結合點,把握童謠在語文教學中最佳時機的策略。
(2)運用童謠,加強對學生學法指導的策略。
(3)運用童謠,培養學生良好語感的策略。
(4)運用童謠,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
(5)通過對童謠的誦讀、欣賞、創作,培養學生對童謠的喜愛,提高審美情趣和道德認識的策略。
(二)具體操作措施:
1、運用童謠激發語文學習中的興趣,突破語文學習中的難點,攻克語文學習中的重點,簡化語文學習中的繁處,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輕負高質」。
2、通過健康童謠校本課、健康童謠綜合性實踐活動等形式來拓寬研究平台,豐富研究內容。
3、加強對童謠的誦讀、欣賞和創作的指導,拓寬小學生知識面和認知水平,培養審美情趣和表達能力,豐富童謠內涵和發展童謠文化。
八、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檢測、記錄進行跟蹤調查分析,採取必要的方法干預,適時調整教學策略。
2、案例研究法:把教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處理問題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教育案例,然後圍繞案例中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報告,以從中發現新問題,也可以通過對同類個案的比較研究,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
3、課堂觀察法:帶著明確的目的,教師憑借自身感官或有關輔助工具,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的研究。
4、資料文獻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探討,為實踐指明方向。
5、經驗總結法:總結研究中的有效經驗,提煉概括,撰寫論文。
九、研究對象和步驟
(一)研究對象
一——六年級全體學生
(二)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09年9月——2009年11月)
(1)組成課題實驗組:構建課題目標,確立研究內容,制訂實施方案。
(2)課題組成員學習培訓。
2、研究階段(2009年12月——2012年6月)
(1)通過查閱文獻,學習相關知識,弄清理論產生的背景、基本觀點、適用范圍和局限性。
(2)採取「設計--實踐--反思--研討」的教學研究模式向有關教師了解教學情況及研究對象的課堂表現,改進教學方法。
(3)進行課題研究的訪談、探析、構建。
(4)課題組成員進行分析與研究,交流成果與經驗,撰寫個案。
3、總結階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整理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成果送審。
十、研究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
2、編撰《健康童謠》文本集,形成校本教材
3、發表、結集相關的科研論文或教學案例

『貳』 到底是考世界史好還是中國史好啊

首先,我不太明白你的所謂考歷史是什麼意思?是考研還是高考打算選歷史專業?
不管如何,都是大學期間的選擇對吧?
其次,你要有明確的目標。是為了以後的工作就業還是僅僅是興趣?如果是興趣的話就不要考了,自己沒事看看書就行,沒意義。
工作的話我還是要給你打一擊預防針的,目前歷史專業的就業前景十分不樂觀。也就是去學校當老師,還要有高學歷。如果想成名賺錢除了出書發表論文上百家講壇怕是也沒其他的選擇。
如果你真的對世界史十分感興趣,強烈建議你選擇!中國的歷史方面前景不是很好,我的家人在本地的大學做歷史老師,對此深有體會。接下來我說一說他們的比較:
中國近代史的話,畢竟從初高中就不斷講起,參加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多如牛毛,實在是沒什麼可以研究的,換言之,研究,學習的潛力不大。
而世界史呢,在大學以前的階段都是一筆帶過,沒什麼深入研究。國內的研究者相對比較少,研究潛力很大,並且由於一些客觀原因(諸如外語條件,國際交流之類的缺乏),很多學者不願意涉足。
而且,現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研究世界史也開始成為一種潮流,早點抓住機會會很好。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未來發展和經濟問題。如果外語比較好的話,將會有機會參與國際研究項目。反觀國內,歷史方面每年的研究經費少的可憐,基本上也就相當於物理化學之類熱門研究領域的十分之一!出國交流,留學深造之類的機會也是相當的多。
雖然近代史很有教育意義,但是受制於國內十分死板的講課方式,以及國內目前的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的風氣,使得國內的歷史研究叫好不叫座。而像當年明月和袁騰飛那樣的歷史研究者又是少之又少(當然袁的一些觀點我並不認同)。
如果你真的喜愛歷史的話,強烈建議你選擇世界史,並且有條件的話,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要看得懂原版書),至於名字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問題,外語學到一定程度的話,就會知道那些譯成中文的名字都是音譯,一千個人有一千種叫法,而在國外的歷史課,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意義,影響甚至是歷史假設之類。

『叄』 童謠分哪幾類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按照國家劃分:有中國和外國童謠。
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傳播。
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按照童謠的藝術形式劃分:我國童謠在千百年的歷史傳承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潤色加工,已經形成了十幾種倍受兒童喜愛的特殊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搖籃曲、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拗口令、顛倒歌、字頭歌和謎語歌。

1、搖籃曲
搖籃曲也稱搖籃歌、催眠曲,屬「母歌」。這是一種主要由母親或其他親人吟唱給嬰幼兒聽的,用於催眠、教話、認物的簡短童謠。
2、游戲歌
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像《找朋友》、《丟手絹》、《拍手歌》等,
3、數數歌
數數歌是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寫來巧妙地訓練兒童數數能力的童謠。如:傳統童謠《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頭,七八九,拍皮球,張開兩只手,十個手指頭。」有的數數歌除能用來進行知識教育外,還滲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內容。數數歌的特點是:變數字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
4、問答歌
問答歌,指採取一問一答或連問連答的形式來敘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謠。例如,朱晉傑的《什麼好》:「什麼好?公雞好,公雞喔喔起得早。/什麼好?小鴨好,小鴨呷呷愛洗澡。/什麼好?小羊好,小羊細細吃青草。/什麼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鬧。」問答歌的特點就在問答。既然要回答問題,總得動點腦筋,所以問答歌能啟迪兒童的心智,喚起兒童對各種事物的注意,幫助兒童認識理解周圍的世界。
5、連鎖調
連鎖調,即連珠體童謠。它以「頂針」的修辭手法結構全歌,即將前句的結尾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或前後句隨韻粘合,逐句相連。如金波的《野牽牛》:「野牽牛,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牆;東牆滑,爬籬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連鎖調的特點是「隨韻接合,易唱易記。連鎖調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稱繞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發音容易混淆的字聯綴成有一定意義的童謠,是專門用來訓練兒童發音的。 如錢德慈的《誇駱駝》:「駱駝馱著貨,貨用駱駝馱。伯伯牽駱駝,一個跟一個。穿過大沙漠,不怕渴和熱。伯伯誇駱駝,幹活真不錯。」總之,拗口令繞彎、咬嘴,又要求讀得快,重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訓練。
7、顛倒歌
顛倒歌,也稱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來面目顛倒過來敘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諷刺意味的童謠。如河南的童謠《小槐樹》:「小槐樹,結櫻桃,楊柳樹上結辣椒,吹著鼓,打著號,抬著大車拉著轎。蚊子踢死驢,螞蟻踩塌橋,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它的特點是:正話反說,內容機智,聯想豐富。
8、字頭歌
字頭歌是指每句尾字幾乎完全相同,多以「子」、「頭」、「兒」作為每句結尾的童謠形式。如:「小珍子,捲袖子,幫助媽媽掃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鏡子,照出一個好孩子。」字頭歌以其獨特的句尾區別於其他類型童謠,受到兒童的歡迎。
9、謎語歌
謎語歌採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謎底與謎面間的某種聯系,以歌謠形式敘說現象或事物的特徵。謎語歌是一種有文學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戲,它可以對兒童進行知識教育;同時,歌中准確生動的語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謎語歌還可以促進兒童分析、綜合、推理、判斷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記憶、想像、聯想能力的提高。

『肆』 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和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哪個好

而且語言比較通俗易懂,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相對較好,裡面有很多的插圖。

『伍』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 西利爾世界史哪個好

《希利爾兒童世界歷史》是東方出版社於2015年2月出版的《希利爾寫給兒內童的世界容歷史、世界地理和藝術史》叢書之一。《希利爾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世界地理和藝術史》入選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內容簡介歷史帶給孩子們時間上的縱深知識。《希利爾兒童世界歷史》採用...

『陸』 中國的童謠和外國的童謠有什麼區別

童謠從反面告誡孩子:不願上學的人,不是個好孩子,要被人取笑指出只有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有所作為。一群孩子因為喜歡民歌,通過極具穿透力的再次演繹,在營造懷舊情懷的同時,引發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柒』 原創一首世界歷史歌謠

金字塔呈古埃及 漢漠拉比治典籍

猶太亡國散各地 航海經商腓尼基

雅利安人征印地 印度統分戰亂起

國民種姓分等級 佛教產生傳各地

亞非文明古輝煌 象形文字源流長

天文歷法與數字 「木伊」「神話」千古揚

西方文明起希臘 源自雅典斯巴達

雅典政經繁文化 亞歷山大三洲跨

羅馬稱霸地中海 奴反軍獨共和衰

「羅馬和平」難忘懷 分裂「西亡」歷史哀

神話「荷詩」與戲劇 歷史名著「三史」籍

科學成就創體系 建築、雕塑、拉丁語

法蘭克到查理曼 帝國子孫一分三

法 德 意 英吉利 分封庄園遍各地

「基督救世」起猶太 羅馬國教傳播開

中世干政有興衰 「天」「東」與「新」呈三派

新羅高麗歸朝鮮 「大化改新」日本變

武士首領掌大權 幕府統治七百年

穆罕默德「伊教」興 傳教擴張帝國成

奧斯曼滅拜占廷 東西商貿受挫損

「資萌」興起義大利 商貿東方激興趣

「迪達哥麥」航路辟 殖民掠奪是「葡西」

文藝復興人為本 文學美術大繁榮

天文醫學集大成 抨惡揚善挑戰神

英反詹姆與查理 革命曲折倒復辟

《權利法案》憲政立 發資反封序幕起

海外擴張英荷法 殖民爭奪英稱霸

滅種黑貿橫財發 滔天罪行後人罵

北美反英「萊聲」起 「宣言」發布稱獨立

「薩轉」「約戰」美國勝 憲法總統華盛頓

攻佔「巴獄」法革命 路易斷頭「雅」專政

動盪崛起拿破崙 十年帝國走麥城

拉美反殖始海地 北南起義擺脫「西」(西班牙)

巴西脫葡宣獨立 拉美系列新國起
工革手工變機器 英始擴展歐美去

「蒸汽時代」新動力 貧富對立兩階段

歐洲反資起風雲 工人運動渴指引

馬恩實踐創理論 「宣言」發表「科」誕生

閱讀課文(略)

領土擴張東向西 廢奴運動矛盾激

林肯平叛維統一 掃除障礙美崛起

伊凡始稱沙皇帝 彼得改

『捌』 廣東童謠的特色和歷史和意義是什麼

荷蘭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後來被西班牙趕超,自回己衰落了。西班牙答又被英國趕超,自己衰落了。
蘇聯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但是1991年蘇聯共產黨喪失蘇聯政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解體,自己衰落了,被中國趕超。
英國吸取荷蘭、西班牙的經驗教訓,使得當今社會知道英國的大於知道荷蘭的。
中國吸取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經驗教訓,使得當今世界社會主義唯中國獨大。

『玖』 童謠的歷史

童謠歷史悠久,最早始於《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據說是我國傳說中的聖人堯時的童謠。《古今事物考》說:「《列子》曰:『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謠之起,自堯時然也。」有人認為《列子》這本書不一定可靠,只承認《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周宣王時童謠》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謠。即使如此,童謠也有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文學史上,能夠與它比「老資格」的,就只有《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了。
綜觀中國古代童謠的歷史,可以發現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謠幾乎都是政治童謠,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爭的工具,它們與兒童的生活簡直不相干;從明代開始,在繼續發展政治性童謠的同時,產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童謠,或者說。這時才有人有意識地開始創作和收集真正意義上的童謠。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謠,只是由於無人搜集記錄下來,所以就湮滅了;即使記下來一點,也往往被附會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國資本主義因素大量產生的時期,當時有一批人,沖破宋元理學的束縛,思想比較解放。他們的視野擴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許多領域,加上當時印刷業的興盛,童謠的創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較好的成績。現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於 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此後,這方面的專集才逐漸多了起來。
從現有材料看,我國古代童謠大體上呈現出「兩多兩少」的狀況:亂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內外戰爭頻繁,國家分裂,生靈塗炭,反映這一時期政治斗爭的童謠也就比較多。在每一個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漢末、元末.明末等時期,都是童謠大量流傳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亂世和末世,政治斗爭尖銳復雜,各種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現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謠為自己造輿論。所以,有著產生童謠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這時統治者的鉗制力則相對削弱,使那些生產出來的童謠不至於全部被扼殺。新上台的統治者對那些替自己造輿論的童謠,固然會樂於保留,就是對那些詛咒被推翻的統治者的童謠,也往往持一種容忍的態度,甚至也樂於記錄下來,以作為自己「順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證明。反過來,在每一個王朝的初中期,統治階級的統治相對穩定,除了歌頌昇平的東西之外,真正有戰鬥力的童謠就不容易創作和保存下來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童謠世界歷史好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