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第四季

世界歷史第四季

發布時間:2021-03-08 18:38:51

❶ 《進擊的巨人》第四季通常都是哪天更新從哪裡能看

《進擊的巨人》第四季於2020年12月6日起每周日23:10至23:40(北京時間)播出,用戶可以在首播電視台東京首都電視台、NHK綜合頻道觀看。其餘國內可觀看該動畫的電視頻道包括J2(中國香港)和i-Fun動漫台(中國台灣)。

擁有《進擊的巨人》第四季正版點播權的網路平台包括:愛奇藝、bilibili、巴哈姆特動畫瘋、friDay影音、LiTV、KKTV、Netflix(中國台灣)、Crunchyroll(美國、英國)、Funimation(美國)、myTV SUPER、Viu(中國香港)。

(1)世界歷史第四季擴展閱讀

關於《進擊的巨人》第四季劇情簡介:

延續《進擊的巨人》第三季結尾,艾倫發現在他們居住的帕拉迪島之外,還存在一個其他人類居住的世界。其中外世界國家馬萊與中東聯合國爆發戰爭,在其陷入苦戰之際,馬萊決定要攻進帕拉迪島。

而馬萊進攻帕拉迪島的目的其實是想把始祖巨人的力量搶過來用於自國,以此贏得與中東聯合國的戰爭的勝利,而在帕拉迪島看到一群孩子們正在為自由而拚命搏鬥的身影。

❷ 世界近代史的故事

你可以看《大國崛起》《大國崛起》(英文:TheRiseOfTheGreatNations)是2006年11月13日至24日,12集大型電視紀錄片《內大國崛起》在中央電視台容經濟頻道推出,一套共8冊的同名系列叢書也同步發行。這一部12集電視紀錄片,記錄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並總結大國崛起的規律。 第 一 集 海洋時代(開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第 二 集 小國大業(荷蘭)
第 三 集 走向現代(英國·上)
第 四 集 工業先聲(英國·下)
第 五 集 激情歲月(法國)
第 六 集 帝國春秋(德國 第 七 集 百年維新(日本) 第 八 集 尋道圖強(沙俄)
第 九 集 風雲新途(蘇聯) 第 十 集 新國新夢(美國·上)

第十一集 危局新政(美國·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結篇) 比較有價值,講述的都是近代歷史...也很有啟發也可以看些近代歷史書探索發現也不錯...

❸ 世界歷史題目

古希臘文明: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北部,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愛琴海、馬其頓、色雷斯、義大利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這片土地見證了歐洲最早的兩大文明:米諾斯文明及邁錫尼文明。公元前五六世紀,產生了璀璨的希臘文明。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臘文明以其特異的風采與卓越的成就享譽後世,以至有「言必稱希臘」之說。雪萊曾在詩中吟道:「我們都是希臘人。」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像歐洲文明會是什麼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著希臘文明的傳統。可是除了居住在希臘半島上的公民自認為希臘人外,很少有人像雪萊那樣以哲理的想像認為自己是希臘人。那麼究竟誰是希臘人呢?

歷史表明,克里特的征服者、特洛伊城的毀滅者——邁錫尼人,是希臘最早的居民之一。後來淪為北方蠻族的奴隸,並逐漸分流為多立克人和愛奧尼亞人,他們都有共同的信仰和語言,所以稱他們為希臘人。

到了公元前12世紀,愛琴海文明受到北方蠻族入侵的嚴重破壞。但不屈的希臘人在這塊曾經有過豐厚文明的廢墟上重新建立了燦爛的希臘文明,成為歐洲文明的真正始祖。

進入奴隸社會的希臘半島,建立了200多個奴隸制城邦國家,每一城邦以城市為中心連同城郊農村組成大小不等的國家,各自為政。其中最強大的是雅典和斯巴達。由於國窮民貧,為了生存和發展,各城邦國家之間不斷發生戰爭,弱肉強食,為了保存自己,掠奪財富,城邦國家實行強國強兵政策,在城邦內部實行民主政治,自由民直接參與城邦治理,十分重視民族體格素質的鍛煉,所以管理國家、鍛煉身體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希臘本土氣候宜人,陽光充足,溫度適中,在這樣的自然條件下適宜於戶外裸體鍛煉和比賽。由於裸體運動,改變了人們的觀念,不以露體為恥,反以健美身體為榮光,這引起美學家們的關注和藝術家的表現,美學家們發現人體美,藝術家們創造美的人體。大政治家伯里克利說:「我們是愛美的人。」希臘民族是愛美、創造美的民族。

希臘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不僅發現、孕育和創造了美,而且也創造了神,在希臘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臘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臘人把強健的身體看成是一切善與美的本原,而把希臘神話視為藝術的精神本源,正如馬克斯所指出的:「希臘神話不僅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

古代埃及文明
1、宗教

古埃及宗教的第一個特徵是它的多神教,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變化。埃及宗教的演化經歷了各個階段:由簡單的多神崇拜到現知最早的一神崇拜形式,隨後又回到多神崇拜。

多神崇拜

太陽神稱作Re「賴」, 還有關於俄賽里斯(Osiris)的敬重(有關的傳說:塞托、埃西斯 、荷拉斯 。傳說的宗教含義:俄賽里斯的死亡和復活象徵著尼羅河在夏季時的乾涸和春天時洪水的泛濫。神所具有的人類品質——俄賽里斯對其臣民慈父般的關懷,他妻子對他的忠心之情及兒子的愛——感染了普通埃及人的心;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奧西里斯的死亡和復活逐漸被看成傳達了個人長生不死之可能的消息。最後,荷拉斯對塞托的勝利看來預示著善終將戰勝惡。)

一神教運動

運動領導人是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IV),他於公元前1375年左右登基,死於或者被暗殺於15年之後。他把太陽神作為唯一的信仰,稱為「阿吞」。關閉了所有的寺廟,驅趕廟里的僧侶,把各處可以見到的諸神的名字鏟除掉,甚至連「神」這一名詞的復數形式也被取消了。他特別憎恨「阿蒙」神,這是底比斯神。法老本人的王姓阿蒙霍特普意為「阿蒙很愜意」,其中含有阿蒙神的名字,因此,他改名為埃赫那吞(Ikhnaton),意為「有益於阿吞」。把都城從底比斯遷往一座新建的城市,這座城市命名為「阿吞的地平線」,該城現在稱作阿瑪納(Amarna)。

宗教的第二個特點

埃及的宗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對生後生活的重視。古代埃及人他們相信有可能存在另一次生命,但有三個條件:屍體不化為塵土;屍體被安放在無法摧毀的墳墓中;能夠保證向死者提供祭品。(木乃伊、墓葬、陰廟、對死後審判的恐懼)

宗教的第三個特點

古埃及宗教的第三個特點是宗教信仰還常常攙雜著一些巫術的成份。埃及人生病後也求醫看病,但當時的醫葯是很原始的,還和巫術混雜在一起。巫術還被用來祛除日常的危險。魔法不僅能回應人間諸事,對陰間也有效。

2、文字、文學和繪畫

文字:象形文字。埃及象形文字的符號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表意符,這些符號的意思就是它所畫的東西。第二類是表音符,這一些符號所畫的具有語音上的價值,遵循的是畫謎的原則,(就如一隻杯子,表示音節「bei」一樣)。這些符號可以表示一個,二個或三個輔音,埃及文字從來不寫母音。最後一類符號稱為限定符,它們不發音,而是表示它們前面的這個詞屬於那一類詞:比如,密封的紙莎草紙表示詞義是抽象的。還有表示男女的,表示單數和復數的等等。象形文字系統由這三類符號組合而成。象形文字的起源和發展。

文學

具有可讀性的是一些短篇的散文故事。主要的有中王國時代較早的散文故事《船舶遇難的水手的故事》;敘事的故事以《一個能說善辯的農民的故事》為代表,保存在中王國時代的4張紙草抄本上;中王國時代散文故事的最傑出的作品是《辛努亥(Sinuhe)的故事》;還有一些是訓戒式的和教諭式的作品,重要的有《聶非爾提預言》和《伊普味爾陳辭》。

繪畫

古埃及的繪畫很有特點 :比例不勻稱,在埃及的繪畫中,人像的比例取決於他們的等級關系,而不是他們的實際大小; 沒有透視法,比如水平的水池被畫得如同豎起來一般,垂直於一邊。相反的,樹是垂直的,卻被畫成躺倒在地。尤其是這些樹都是同樣大小的,不論它們是在前景還是在遠景。在埃及的繪畫中,同類物體的大小總是一樣的,不論它們的位置與觀察者相距的遠近。 。埃及繪畫藝術不是「現實主義」的。因為它不尋求真實再現一位特殊觀察者在確切的地點所看到的世界物體。它情願通過特殊的角度來表現它們,以它們的大小比例來暗示物體與人物的等級地位。換言之,埃及繪畫藝術是「再造」世界。

3、建築藝術

建築,通常包括民宅、宮廷、堡壘、廟宇和陵墓等。但是,由於埃及人的重視來世的思想意識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保存下來的偉大建築物主要是陵墓和廟宇,而民宅和王宮通常採用劣質的泥磚建造,因而難以保存下來。現今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建築遺跡和遺物是陵墓。

(一)陵墓建築

古埃及人把陵墓稱為「麥爾」(mr),其象形文字是用一個台座上的三角形圖來表示的,意為國王及其父太陽神升天的地方。現代西方人的用語庇拉米德(Pyramid,Pyramide),來源於古希臘文庇拉米斯(Pyramis),意為「小麥餅」,因為,古希臘人來到埃及看到金字塔,聯想到他們吃的三角形的小麥餅,因而以此命名之。

金字塔經歷了階梯金字塔和標准金字塔二個發展階段。(階梯金字塔起源於馬斯塔巴墓 ;階梯金字塔的典型是由第 3王朝的建築師伊姆霍太普( Imhotep)為其君主左塞王(Djoser)建造的。埃及最為著名的金字塔是吉薩三大金字塔。塔身最高的那座叫做胡夫金字塔(希臘人也稱為齊奧普斯金字塔),另有:哈夫拉的金字塔(斯芬克司), 邁塞里諾斯金字塔。到了新王國時代,「帝王谷」的岩窟墓代替了金字塔(圖坦哈蒙墓 )。

(二)寺廟建築及其不同類型

神廟被看作為神的「地面」上的宗教建築物,或稱「神之家」。神廟與陵墓同樣也是「永恆之家」,需要長久保存下來。由於神廟是人們「為了信仰」而建築的,因此,在信仰的神殿中安置神像,以供人們祭拜,並由僧侶主持儀式,直接與神接觸。(盧克索和卡納克神廟、岩窟廟) 。

第二類寺廟為葬祭廟。葬祭廟,無論在結構或在廟內舉行的儀式上與神廟都有相似的地方,但兩者不同之處在於,葬祭廟最初本是金字塔的附屬建築物,在國王木乃伊安葬時建築,以後每年都要到此祭把國王。 (哈特舍普蘇特的葬祭廟 )

(三)雕塑和雕刻

埃及的雕刻和繪畫主要是作為建築的附屬物而存在的。人物雕像的表現手法,一般都是採用「正面律」的原則。不論雕塑的人物直立或端坐,其頭部和軀體必須保持垂直。面部、雙肩和胸部則正面展示。埃及雕像的另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雕像著以不同的顏色:頭發、胡須和眼圈塗以黑色,衣服為白色。男性的膚色通常是棕色,而女性為淺黃色或肉皮色。人物雕像幾乎都很刻板,雙臂交叉抱在胸前,或者固定在身體兩側,雙目正視前方。雕像面部通常略帶微笑,別的則沒有任何錶情。但在埃赫那吞時期,藝術表現力有了改變(圖坦卡蒙,涅菲爾提蒂)。對下層人民的雕塑也有不同的風格。

4、科技成就

在天文學領域,埃及人的最大成就是找到了避免太陰歷不準確的缺陷的方法。

在醫學領域,古代埃及人在醫學方面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們認為疾病是自然因素而不是超自然因素造成的,因而醫師可以對疾病作出准確的診斷,並對症下葯。

在數學領域,埃及人在測量方法方面成就卓著。舉例來說,他們最早把圓分成360度,首先注意到所有圓的圓周率(即現在所說的。)都是一樣的。此外,他們還發明了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及金字塔、圓柱體和半球的體積的方法。

5、社會與日常生活

(一)法老。 "法老"是人們對統治埃及國王的稱呼。在埃及語中,它的原意是"大房子",指的是王宮,然後演進為住在裡面的那個人。實際上,國王另有完整的稱號,或稱作"五名合稱",有五個名字組成:它們是"荷拉斯"、"兩主宰"、"金荷拉斯"、"南北王"與"賴神之子"。法老是一國之主,他統領政治,依賴他的首席大臣,即首相頒布法令。首相向他匯報情況,並將他的決定轉達給行政機構。法老是一軍之帥,他在戰斗中指揮軍隊。有關戰事的記錄表明,他參加戰斗是決定性的。法老是宗教首領,理論上由他來完成敬神的儀式。但由於這樣的儀式每天都得在埃及所有的寺廟里舉行,他就將他的權利交由僧侶們代為行使。然而重大的宗教儀式,他還是親自主持,同時由他決定神廟的建設與修復。

(二)社會階層。在埃及歷史的大部分時期,居民被分為五個階層:王族;祭司;貴族;包括書記員、商人、工匠和富裕農民在內的中等階級;以及構成人口絕大多數的農夫。在新王國時期又出現了一個第六階層,即職業土兵,他們的地位緊隨貴族之後。另外,由於這一時期俘虜了成千名奴隸,他們一度構成第七階層。

(三)家庭。盡管一夫多妻是得到允許的,但社會的基本單位通常仍是一夫一妻制家庭。女子在家庭中擁有驚人的權利。在法律上,她與丈夫是平等的,擁有"家之女主人"之稱(埃及語中以"成家"來意指結婚)。婦女既可擁有財產,也可繼承財產,而且可以經商。此外,埃及人還允許婦女繼承王位:第十二王朝時有女王索貝克諾芙魯,第十八王朝時有女王哈脫舍普蘇特。

(四)經濟活動。埃及的經濟制度主要以農業為基礎,農業種類繁多,高度發達,田地生產優良的小麥、大麥、稷、蔬菜、水果(無花果、葡萄、石榴等)、亞麻和棉花。在畜牧業方面,埃及不養雞不養駱駝,飼養的家畜和家禽有:牛、羊、驢、鵝、鴨、鴿子、鵪鶉等。也有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五)衣食住行:飲食:麵包與啤酒是基礎食品。服飾: 纏腰布是男性的主要服飾,人們已知的纏腰布式樣有:光亮的、有褶的、前交叉的、上端塞入腰帶的、三角前襟的、燈籠般鼓起的、雙重的、長至膝蓋以下有如圍裙的等等,等等。婦女們穿著緊裹身子的裙子,長及腳踝部,上部齊胸,一二條背帶將之吊牢。埃及人懂得享樂,愛好打扮,也有許多業余的消遣活動,從下面的一些物品中我們就可知一斑(脂粉盒、埃及象棋、音樂)。

❹ 誰有世界歷史人物排名

歷史人物怎麼排名 根本沒有衡量標准啊 是按對全球社會發展來排 還是按個子高矮來排

❺ 世界歷史上有過哪些主要民族。

日耳曼:

在部分國人的印象里,一說起日耳曼民族,好象單單指德國人,實際上,這可是一個天大的誤會了!!!

A 古羅馬帝國晚期,日耳曼人已形成幾大分支,如東哥特、西哥特、法蘭克、勃艮第、汪達爾、盎格魯、薩克森、諾曼人等(當然還有些小支派)。

B 東哥特人中的主體--倫巴底人後與羅馬人融合成為現代的北部義大利人;
西哥特人則構成今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重要淵源;
法蘭西民族、比利時的瓦隆人(講法語)是一部分法蘭克人與凱爾特人(也即高盧人)融合的結果;
另一部分法蘭克人與大部薩克森人是今德國人、奧地利人、大部瑞士人、荷蘭人、比利時的弗拉芒人(講荷蘭語)的祖先;
盎格魯人、一部薩克森人(也即撒克遜人),還有朱特人到了英格蘭;
諾曼人的一部自然是今丹麥、挪威、瑞典和冰島各民族的先人啦,另一些諾曼人則匯入了英格蘭人、法蘭西人(北部)、愛爾蘭人、東斯拉夫人。

C 至於汪達爾人,聽說過汪達爾主義吧?日耳曼人中的破壞之王!在當年的所謂蠻族入侵羅馬帝國的浪潮下,他們經西班牙攻入北非迦太基並建國,後又於公元五世紀二十年代一度北向渡海攻佔了萬城之城--羅馬,將其幾乎燒個精光,比中國秦末項羽一把火燒掉阿旁宮可出名多了,汪達爾主義由此得名;大約一個世紀後,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派兵再入北非,滅亡了汪達爾王國,汪達爾人從此消失得無影無蹤,一般認為是同化於當地土著及後來的阿拉伯人了(汪達爾人他們總共才四五十萬人)。所以,你能一口咬定前世界足球先生——阿爾及利亞裔的齊達內身上就沒一點汪達爾人的血統嗎?
總之,汪達爾人算得上是光榮的日耳曼人中歷史表現最差的一支了,一點建設性都沒有。

以上關於日耳曼人和現今歐洲一些民族之間的關系,當然是在很概括的層面上談的,實際的演變過程顯然要比這復雜一些,因此血統上會更混血。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相比較而言,丹麥人、挪威人、瑞典人、冰島人、荷蘭人、英格蘭人、德意志人,絕對是日耳曼人最純粹的後裔。
例如,古羅馬帝國滅亡以後,英格蘭直到公元1066年,外敵多次入侵,但全部是日耳曼人:先是盎格魯一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然後分別是維金人、丹麥人、諾曼人(後三者其實統稱為諾曼人,屬於日耳曼人的北支)。原住民凱爾特人與古不列顛人被驅逐到北部和西邊,分別形成今天的蘇格蘭人和威爾士人(凱瑟琳·澤塔·瓊斯就是威爾士人)。

日耳曼人的優秀是無庸置言了。其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意識、契約觀念以及勇武冒險精神等等這些卓越的種族稟性再加上偉大的基督教信仰和古希臘、古羅馬的寶貴遺產,從一開始就已經決定了日後西方文明必將大行於世界。

維京人(Viking)就是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來源於古代北歐人的古北歐語語言,「vik」意思是「海灣」,「ing」意思是「從……來」,加起來「維京」意思是在海灣中從事某種事,「vikingr」是在海灣中從事這種事的人。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源於古英語「wíc」意思是「進行貿易的城市」,因為後來部分維京人定居到不列顛島,並和當地人進行貿易。

「vikingr」這個詞曾經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島的土語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險」。在英語中「wicing」這個詞首先出現在6世紀的古代盎格羅-撒克遜的詩歌中,意思就是海盜,但當時英國人並沒有將北歐海盜稱為維京。在中古英語中「維京」這個詞已經消失了,但18世紀時又重新出現在傳奇故事中,到了20世紀,「維京」不僅指海盜,意義擴展為指斯堪的納維亞人,並出現許多新詞如:「維京時代」,「維京文化」,「維京殖民地」等。

由於後來斯堪的納維亞人沿著俄羅斯的河流從事商業活動直到拜占廷帝國,並在河流沿岸設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後來將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商人也稱作維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也被說英語的人稱為維京。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斯堪的納維亞人都是海盜,他們和其他地區的歐洲人一樣也是農民、漁夫和獵人,他們為了防止海盜入侵也成立了艦隊,將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稱為維京會造成混淆。

斯拉夫人的故土處於東歐的中間地帶,現為波蘭的東部。其左鄰,即現在的波蘭直到波羅的海的南部與西部,為日耳曼民族的發源地。

自一世紀起,日耳曼人開始接觸南方的羅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當羅馬人的雇傭兵和僕役,繼而,他們又將大批被其俘獲的斯拉夫人售予羅馬人作為奴隸。 久而久之,「奴隸」(Slave)「斯拉夫」這個名稱便反過來成為對諸斯拉夫民族的稱謂。對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劃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被認為基本己日爾曼化),斯洛伐克人,波蘭人;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而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是在巴爾干半島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和統治期間同土耳其人混血並且伊斯蘭化的斯拉夫人。同樣生活在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人雖處斯拉夫腹地,但卻不是斯拉夫人種,其原先的人種屬於與羅馬帝國同時代的達契亞人種,後被羅馬吞並而融入羅馬人種血統,其後在漫長的動盪時期,血統未有大的變化,直到後來從東方草原來了佩徹涅格人,接著是波洛韋茨人,都先後入侵羅馬尼亞,並實施過短暫統治,所以也給羅馬尼亞注入了一些歐亞游牧民族的血液,再後來就是馬扎爾人……在歐洲國家中羅馬尼亞人的人種是較復雜的,但從語族上,羅馬尼亞基本屬拉丁語族,應屬拉丁民族,不屬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到奧匈帝國統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東正教歷,文字使用特里爾字母而非拉丁字母。公元前1000年,古斯拉夫族生息在中歐和東歐的廣闊平原上,最早分部在奧得河、維斯瓦河、第聶伯河中游一帶,後來逐漸向周圍擴展,西抵易北河,東至頓河,奧卡河,伏爾加河上游,北達波羅的海,南至喀爾巴阡山。他們使用一種共同的斯拉夫語。古文獻把他們稱作維涅德人。從6世紀起才開始使用「斯拉夫人」這個稱謂,古書中說,這些人住在山林中,喜歡步行矯捷善走。公元一世紀左右,逐漸擴大的古斯拉夫部落逐漸分成東西兩支,6、7世紀時又形成南支。共同斯拉夫語消失。形成東、西、南三種語言。東斯拉夫語又稱古俄語。東斯拉夫人逐漸向現在東歐平原各部擴張。6世紀時居住地西起德聶斯特河,東低第聶伯河以東和黑海北岸,北達維斯瓦河一帶。他們曾與操突厥語的裏海西北的阿瓦爾人(東胡族系,鮮卑種,發源於中國東北,即中國歷史上極盛一時的柔然,後被屬下鍛奴突厥部打敗,西遷後侵擾歐洲多年)結盟,阿瓦爾人稱之為安特人,意為「忠於盟誓之友」,後來拜占庭人也把其稱為安特人。另外,被我們漢民族戰敗後西遷的北匈奴也起著決定因素在林翰著《匈奴通史》中提到:「白里達和阿提拉共同統治的匈奴帝國…………盎格魯和撒克遜人之脫離歐洲大陸渡海入居,都是與匈奴人的通治和壓力有直接關系。隨後,住在南俄草原地帶的匈奴人(其人數遠較匈牙利境內的匈奴人為多)在公元435-447年前後,也都先後被迫接受阿提拉的統治,甚至連居於俄羅斯大草原以北森林地帶中的斯拉夫人和芬人,這時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人的僕役」的身份第一次進入歐洲西和南部的。安特人在8-9世紀時分成30多個部落,這些部落結成3個主要的部落聯盟群體。
北部群體:其中斯洛文人分布在現今的落夫哥德市一帶,克里維其人分部在現今的斯摩楞斯克市和坡落茨克市一帶。東部群體:其中維亞吉奇人居住在如今的梁贊市一帶,拉季米奇人居住在現今的哥梅利市,克里挈夫一帶,謝維利安人居住在現今的契爾尼哥夫市一帶
西南群體:其中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聶伯河眼沿岸及其支流(從普里皮亞季河口到羅西河)下游一帶。他們在到東斯拉夫人當中經濟文化中最發達,後來建立古羅斯國家中起主要作用,其部落聯盟中心地帶發展成基輔城。德列弗利安人在波利按人西部,烏里齊人在撥里安人西南部,此外還有德列哥維其人、杜列伯人等。
9世紀上半葉在第列伯河中游和伊而門湖地區出現早期國家組織,後來成為基輔羅斯的基礎
,並在這一過程中形成古羅斯部族。13-15世紀,古羅斯部族分化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民族。居住在奧長河與伏爾加河之間以及伏爾加河以北的東北羅斯部族,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民族。住在普里皮亞特河與西德維那河之間的西部羅斯部族,形成白俄羅斯民族(因喜穿白衣得名)住在南部的羅斯部族形成烏克蘭民族(17世紀中期開始沙皇俄國把他們稱為小俄羅斯人)這三個民族各自有了獨立的民族語言

❻ 惠天言亮《世界史三部曲》有第四集嗎

你好,
沒聽說惠天言亮《世界史三部曲》有第四集啊,
如滿意請採納

❼ 除《世界歷史》100集之外的紀錄片

紀錄片《中國市長》

這周是在Austin的亞洲電影節上看到這部紀錄片的。這部片子比想像中好,客觀的展現了一個官員在體制內的個人抱負以及整個社會對於他這種執政理念的看法。


有人在這場改造中得利,比如說原來住在棚戶區無產權的人,每家給了70平米的房子。也有人不滿,比如說對於分配條件不滿意的「釘子戶」。當然也有人想渾水摸魚,比如那位分了房子還想再要一套的。這里看出來,政府也不是完全不近人情的,百姓也不是官逼民反的,各種利益交織在一起,只能說目前中國的新聞和網路環境裡面實在是太缺乏中立客觀的報道了。

❽ 純情羅曼史第四季和世界第一初戀第三季什麼時候出

純情羅曼史估計還要很久吧,畢竟15年才出,世初最近好像要出手游,猜想是想撈筆錢後去製作吧,很是期待的說

❾ 泰晤士世界歷史和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有什麼不同

《泰晤士世界歷史》,全書超過600張地圖及130多篇文字論述,1000多條歷史名詞解釋,既有完整的體系,又可按專題獨立成篇,並附有世界歷史大事年表和索引的龐大內容貫穿其中,以動人的細節,逐篇、逐個洲展示了人類社會在各個時代的歷史全貌。 Richard Overy是英國當代最重要的歷史學家之一,是現代史領域的主要權威,BBC歷史類節目的顧問。著作包括《俄國的戰爭》、《第三帝國的戰爭與經濟》、《盟國為什麼取勝》、《戰爭》、《審問:在同盟國手裡的納粹精英》,他是《泰晤士第二次世界大戰地圖集》的編撰顧問和《泰晤士20世紀地圖集》的總編,也是《牛津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作者。由於其對軍事歷史的終身貢獻,他獲得了塞繆爾·埃利奧特·莫里森獎。

泰晤士世界歷史地圖集是泰晤士圖書公司(Times Books Limited)出版的一本世界歷史地圖集。由英國前牛津大學講座教授傑弗里·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編寫。中文版由三聯書店出版,責任編輯為鄧蜀生。
內容
該地圖集共有七篇,收集由公元前三千年到1975年的世界歷史地圖共600多幅。
1 早期人類的世界(The world of early man)
2 最初的文明(The first civilisations)
3 歐亞的古典文明(The classical civilisations of Eurasia)
4 劃分為地區的世界(The world of divided regions)
5 新興的西方世界(The world of emerging West)
6 歐洲統治時期(The age of European dominance)
7 全球文明時代(The age of global civilisation)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第四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