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典園林分為幾個時期以及各個時期的簡要特徵是什麼
分為五個時期。
中國園林的形成期。
中國園林的轉折期。
中國園林的全盛期。
中國園林的成熟期。
中國園林的 後期 。
特點嘛 .. 不知道...
2. 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分期順序
中國園林有著三千年的歷史,從殷商時代開始。各個時代的有各自的特色。
一、商周的「囿」——園林的雛形[萌芽期]
園林最初的形式為「囿」。「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圍,讓天然的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台,供帝王貴族們狩獵和游樂。「囿」是園林的雛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還是樸素的天然景色。
二、秦漢時的宮苑和私家園林[形成期]
秦漢建築宮苑和私家園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有了大量建築與山水相結合的布局,我國園林的這一傳統特點開始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宮苑有:「上林苑」、「阿房宮」、「長樂宮」、「未央宮」等。
這一時期,寺院園林也極興盛。
三、隋、唐、宋宮苑與唐、宋寫意山水園[成熟期]
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期的全盛時期,宮苑園林在這時有很大的發展。由於南北方的園林得到交流,北方的宮苑也向南方的自然山水園演變,成為山水建築宮苑。這個時期有很多著名的宮苑。
唐宋時期山水詩、山水畫很流行,這必然影響到園林創作,詩情畫意寫入園林,以景入畫,以畫設景,形成「唐宋寫意山水園」的特色。由於建園條件不同,可以分為以自然風景加以規劃布置的自然風景園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園林。
唐宋時期山水詩、山水畫很流行,這必然影響到園林創作,詩情畫意寫入園林,以景入畫,以畫設景,形成了「唐宋寫意山水園」的特色。由於建園條件不同,可以分為以自然風景加以規劃布置的自然風景園和城市建造的城市園林。唐宋寫意山水園開創了我國園林的一代新風,它效法自然、高於自然、寓意於景、情景交融,富有詩情畫意,為明清園林,特別是江南私家園林所繼承發展,成為我國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
唐代的私家園林也很興盛。唐代的園林主要集中在長安、洛陽。
北宋園林多集中於東京汴梁和西安洛陽兩地。南宋政治中心南移,臨安是南宋的都城,西湖及其周圍興建園林之多不可勝數,其中皇家苑囿不下十處,其餘則分屬寺廟園林和朝貴們的私園。
四、明清宮苑和江南私家園林[高峰期]
明代宮苑園林建造不多,風格較自然樸素,繼承了北宋山水宮苑的傳統。主要集中在北京、南京、蘇州一帶。當時蘇州由於農業、手工業十分發達,許多官僚地主均在此建造私園宅園,一時形成一個造園的高潮。現存的許多園林如拙政園、留園、藝園等,最初都是在這個時期建造的。
清代宮苑園林一般建築數量多、尺度大、裝飾豪華、庄嚴,園中布局多園中有園,即使有山有水,仍注重園林建築的控制和主體作用。不少園林造景模仿江南山水,吸取江南園林的特色,稱為建築山水宮苑。清代園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集各地園林勝景於一園,採用集錦式的布局方法把全園劃分成為若干景區,每一風景都有其獨特的主題、意境和情趣。代表作有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金山亭模仿鎮江金山寺,煙雨樓模仿嘉興煙雨樓,文園獅子林模仿蘇州獅子林等。
明、清時的私園多集中於揚州、蘇州、吳興、杭州等城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帶。
明清私家園林在前代的基礎上有很大的發展。較有名的江南園林分布在蘇州(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網師園等)、無錫(有寄暢園等)、揚州(有個園、何園等)、上海(有豫園、內園等)、南京(有瞻園等)、常熟(有燕園等)、南翔(有古漪園)、嘉定(有秋霞圃)、杭州(有皋園、紅櫟山莊等)、嘉興(有煙雨樓)、吳興(有潛園)等。
3. 中國古典園林是如何分類的 各有什麼特點
1.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中國古典園林空間主體的構成要素是由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多種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鄉土材料的精工細做,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我傳統的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古典園林主要強調的是通過自然來表達人的認識和感受,所以有「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要求。
2.適宜人居的理想環境
因為古代相對惡劣的生活環境,使人們在園林的造景上非常注重對人居環境的追求,著重營造更為舒適宜人的小氣候條件,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種植、亭廊的構建等,並以人體舒適性的影響因素為依據營造光影、氣流、溫度等外界條件。
3.巧於因借的視域邊界
盡管很多的園林建築都會受到庭院范圍的局限,但是可以通過借景來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外面的自然景觀等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的園林景觀。使人們在動靜的狀態下都可以把美麗的景觀盡收眼底,使空間的視覺效果可以無限的外延。
4.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對於園林的設計,設計師們突破空間固有的局限性,融入了亦動亦靜、虛實結合、上下承啟、循序漸進等的空間組織手法,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並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對於自然、山水、人文等景觀呈現在不同交錯的空間環境里,使觀賞人的視線得到延伸和擴展。
5.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古代的園林設計師們提煉並豐富大自然中的經典風景特徵,把自然里的峰巒溝壑等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使三維的空間效果呈現在園林里。通常「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就看設計師怎麼在有限的面積里,創造出無限的空間來。
6.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古人們經常會以寄情山水的方式,來表達子超脫的追求和個人的思想。所以在古典園林中常常出現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來表達景觀的意境,無形中也增添了園林自身的內涵和文化底蘊。
4. 求中國古代具體的歷史分期
一、原始社會
中國的原始社會,約從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元謀人開始,到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夕為止。
二、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到春秋時期奴隸制開始瓦解,進入戰國徹底消亡。
三、封建社會
1、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秦始皇統一六國,封建社會正式形成。
2、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這一時期政權分裂,民族交融劇烈,封建制度緩慢發展。
3、、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 ,這一時期國家大一統,政局穩定,時間長久,國力強盛,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4、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經濟文化發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經濟高度發達。
5、明、清(鴉片戰爭前),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這一時期封建君主專制達到巔峰,資本主義萌芽被扼殺。
(4)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分期是如何劃分的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問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問題、漢民族形成問題和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被稱為史學界的「五朵金花」。
中國古代史分期問題主要包括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界限、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界限問題,其爭論焦點在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界限問題。
西周封建論:以範文瀾為代表,主張封建社會開始於西周,範文瀾把生產關系的變更和發展作為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之間分期的標准。
戰國封建論:以郭沫若為代表,主張奴隸制的下限劃在春秋戰國之交,戰國時期進入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他把地主階級是否產生極其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為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期標准。
秦統一封建論:以金景芳為主要代表,認為自秦始皇吞並六國完成統一,中國進入封建社會。他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結合起來作為考察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分期標准。
5. 結合歷史文化背景論述 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分期及園林特點並列舉每一時期一個代表性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在中國漢族建築古典中園林是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建築。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
中國園林建築藝術是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綜合反映,在歷史上卻長期為統治階級和達官貴人所佔有享用。但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之後今天已經被我們所繼承和發展,而為中國廣大人民所享用了。
為了能簡要地說明中國園林的發展歷史,現根據歷史文獻和現存古代園林遺址的考察,循其明顯的規跡,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時期來概述之。
先秦及秦漢時期
此時期或可稱為「自然時期」,是從「囿」到「苑」的發展時期,約相當於距今三四千年的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殷商西周時代。早在原始時代,當人類進人奴隸制社會,先民主要的生產活動是狩獵漁獵,後來慢慢進化到種植定居,馴養了一些野生動物,比如豬、犬、羊等,種植了一些植物,比如禾、麥、稻、獲等。這樣就出現了圈養、圈種的有一定范圍的地方,在甲骨文、糟文、金文中出現了「因、眺(囿)」「鑒、翻(圃)」等字,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有了從事農事、畜牧、手工業製作以及各種雜務勞動的專業奴隸階層,在解決了生活的勞務後,奴隸主和帝王們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各種游樂戲嬉,其中包括「狩獵」活動。而那些被選擇為狩獵地區的地方,一定是那些禽獸比較集中,山丘或林茂之地,水草叢生之處,這就是成為種植與株、圈養動物的「囿」。根據史料記載,從殷周到秦漢時期這種「囿」的存在和發展,大體具有三個特點:
1.片地寬廣。一般方圓都在幾十里、上百里左右,如春秋楚莊王「築層台……延壤百里,」;
2.工程浩大。囿的周圍有界垣,囿內有台屋構築。
3.人工設施增加。山於狩獵地距離統治中心地較遠,不免要在「囿」內建寢殿屋宇。
唐宋時期
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形成時期。由漢代開端的中國園林發展進程,經過東漢、三國、魏晉南北朝到隋代統一中國的過渡,至唐代出現了一個興盛的局面。由於疆域的擴大、經濟的發達、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和別的文化發展一樣,園林發展中出現了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在苑囿的營建中注意了游樂和賞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築外,已注意到迭石造山,鑿池引泉。布局關系也趨於融洽,使之形成優美的環境,發揮了休憩、游賞,甚至宴樂之功能,一是繪畫技術的發展與造園藝術的發展的互相促進,如南朝梁·張僧怒擅長畫山水,能「咫尺之間便覺萬里之遙」,畫家所提煉的構圖、排列、層次和色彩,極大地豐宮了造園技巧,而且有的畫家,自己就是一個傑出的造園專家,如詩人王維設計營建的「輞川園」。
明清時期
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期。北宋為遼金取代後,遼、金、元三代後先相繼,在燕京一帶興修皇家園林。金代從開封拆運至中都大量的良岳花石,元代在建築藝術中促進了國內各民族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國各民族豐富奇特的建築形式更添異彩。(如至今還能見到的十三世紀出於尼泊爾藝術家阿尼哥之手的北京妙應寺白塔等)。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是個輝煌的時期,達到了它的全盛時期。這有我們今天仍能親眼目睹的很多實物實景所證明。這個全盛時期的園林,與過去時代所不同的,育三個方面的特點:(1)功能全(2)形式多(3)藝術化。
6. 中國古代歷史分期
先秦前170萬---前221
秦漢前221---公元220
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9
隋唐589----907
五代遼宋夏金元907---1368
明清1368----1840
7. 中國古典園林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歷史時期
①生成期:皇家園林規劃宏大、氣魄雄渾、成為這個時期造園活動的主流:殷、周樸素的囿;秦漢建築宮苑和「一池三山」;西漢山水建築園。
②轉折斯:初步確立了園林美學思想。南北朝自然山水園;佛寺叢林和游覽勝地。
③全盛期:園林發展進入了盛年期,作為一個園林體系,所具有的風格特徵基本形成。隋代山水建築宮苑;唐代宮苑和游樂地,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山居;唐宋寫意山水園。
④成熟時期及成熟後期:園林的發展,一方面繼承前一時期的成熟傳統,而更於精緻,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頹的傾向。北宋山水宮苑;元、明清宮苑
8. 如何劃分中國歷史分期
原始來社會 炎 黃 堯 舜
奴隸社會時源期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戰國早期和中期
封建社會時期 戰國晚期 秦 漢 三國 魏 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
近代 1840-1949年
現代 1949-1978年
當代 1978-
9. 中國古代建築史的歷史分期
<-- -->中國建築自其源始至於今,未嘗一時停止其活動,其蛻變為賡續的,故欲強為劃分時期,本為一種不合理且不易為之事。然因歷朝之更替,文化活動潮平之起落,以及現存資料之多寡,姑分為下列各時期。
一、上古或原始時期(公元前200年以前),自上古以至秦。此期間文獻與實物雙方資料皆缺乏。殷周戰國以來城廓宮室遺址雖已有多處確經認定,但尚有待於考古家之發掘。殷以前則尚無實物可考證。
二、兩漢時期(公元前204年至公元220年),此四百餘年間為中國建築成年時期,建築事業極為活躍,史籍中關於建築之記載頗為豐富,建築之結構形狀則有遺物可考其大略。但現存真正之建築遺物,則僅墓室、 墓闕數處,他為間接之材料,如冥器漢刻之類。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90年),雖在五胡擾攘之破碎河山下,宮殿與佛寺之建築活動極為澎湃。而佛教之興盛則為建築活動之一大動力。實物之在工藝表現上吸收有「希臘佛教式」之種種圓和生動 雕刻,飾紋、花草、鳥獸、人物之表現,乃脫漢時格調,創新作風。遺存 至今者有石窟、佛塔、陵墓等。
、隋唐時期(公元590年至906年),隋再一統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土木,為唐代之序幕。唐為中國工藝之全盛及成熟時期。因政治安定,佛道兩教興盛。宮殿寺觀之建築均為活躍。天寶亂後,及會昌後周兩次滅法,建築精華毀滅殆盡,現存實物除石窟寺及陵墓外,磚石佛塔最多。隋代一石橋,唐末一木構佛殿,則為此期間最可貴之遺物。唐之建築風格,既以倔強粗壯取勝,其手法又以柔和精美見長,誠蔚然大觀。
五、五代宋遼金時期(公元906年至1280年),五代趙宋以後,中國之藝術,開始華麗細致,至宋中葉以後乃趨纖靡文弱之勢,宋遼金均注重於 宮殿之營建,其宮殿雖已毀盡,其佛寺殿宇之現存者,尚遍布華北各省,至於塔幢,為數尤伙,作風手法,特徵顯著,規則謹慎,循舊制之途徑,增減嬗變不已,此期除遺留實物眾多外,更有《營造法式》一書,為研究中國歷代建築變遷之重要資料。
六、元明清時代(公元1280年至1912年)。元明清三代,奠都北平,都市宮殿之規模,近代所未有,此期間建築傳統仍一如古制。至明清之交 ,始有西藏樣式之輸入外,更有耶穌會士,輸入西洋樣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之刊行,則為清官式建築之准繩。最後至清末,因與歐美接觸 頻繁,醒於新異,標准搖動,以西洋建築之式樣滲入都市,一時呈現不知 所從之混亂狀態於民居市井中,舊建築之勢力日弱。
七、民國時期(公元1912年以後),民國初年,建築活動頗為沉滯。始歐美建築逐漸開拓其市場於中國各通商口岸,而留學歐美之中國建築師 亦起而抗衡,於是歐式建築之風大盛。近二十年來,建築師始漸回顧及中 國固有之建築。遂有采其式樣以營建近代新建築者,自此而後,建築師對 於其設計樣式均有其他地域或時代式樣之自覺,不若以前之惟傳統是遵。今後之中國建築,亦將如今後世界各處之建築,將減少其絕對之地方性。然因傳統、背景民族氣質等等原素之不同,亦將自成一家,但其型成,則尚有所待耳。
建築與人類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人自一出生就是生活在建築所構成的空間。而建築又是一種即有藝術形象,又同時具有不同物質功能的構築物。中國的古建築無論是宮殿、壇廟、還是園林、住宅,它們的個體和群體形象都與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等諸方面的條件有關。
_'
中國的古建築可謂是數之不盡,中國古建築多集中於壇廟建築、宮殿建築、園林建築和住宅建築,而這些建築藝術均在北京城發展到了巔峰。北京的皇城由明代開始規劃和建造,王宮佔地72萬平方米,房屋大小共近千幢,面積達16萬平方米,1407年開始建造,1420年全部完工,只用了13年的時間,而這13年中大部分時間花在備材和各種准備工作,真正現場施工只用了五年不到的時間,爾後經過清王朝幾百年的修繕和擴建,最終成為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宮殿。
宋朝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大轉變時期。宋朝建築的規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築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台。建築裝飾絢麗而多彩。流行仿木構建築形式的磚石塔和墓葬,創造了很多華麗精美的作品。建築構件的標准化在唐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各工種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較嚴格的規定,並且出現了總結這些經驗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營造法式》是北宋政府為了管理宮室、壇廟、官署、府第等建築工程,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頒行的,是各種建築的設計、結構、用料和施工的「規范」。現存宋代的建築有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福建泉州清凈寺、河北正定隆興寺和浙江寧波保國寺等。其建築特徵是,屋頂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遠,重要建築門窗多採用菱花隔扇,建築風格漸趨柔和。
元朝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又一發展時期。元大都按照漢族傳統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長安城以來又一個規模巨大、規劃完整的都城。元代城市進一步發展了各行各業的作坊、店鋪和戲台、酒樓等娛樂性建築。從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傳佛教寺院和塔,大都、新疆、雲南及東南地區的一些城市陸續興建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逐步影響到全國各地。中亞各族的工匠也為工藝美術帶來了許多外來因素,使漢族工匠在宋、金傳統上創造的宮殿、寺、塔和雕塑等表現出若干新的趨勢。現存元代的建築有山西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等。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高峰時期。明朝由於制磚手工業的發展,磚的生產大量增長,明代大部分城牆和一部分規模巨大的長城都用磚包砌,地方建築也大量使用磚瓦。琉璃瓦的生產,無論數量或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准化、定型化。清朝於1723年頒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統一了官式建築的模數和用料標准,簡化了構造方法。民間建築的類型與數量增多,質量也有所提高。各民族的建築也有了發展,地方特色更加顯著。皇家和私人的園林在傳統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明未出現了一部總結造園經驗的著作——《園冶》,並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北京明清故宮和沈陽故宮就是明清宮殿建築群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