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抄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是
(1)以俄國布爾什維克為榜樣,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她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是同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
所以,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Ⅱ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是么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Ⅲ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
1、成立於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破產之後,得到了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
2、它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
(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歷史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組織正式成立,陳獨秀任書記。它起到了在全國范圍內建黨的發起組和聯絡中心的作用。
10月,北京共產黨組織成立,李大釗為書記。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漢、長沙、濟南、廣州等地先後建立起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在歐洲和日本,中國留學生和僑民中的先進分子也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以後,主要開展了幾個方面的活動:一是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進步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
Ⅳ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是什麼
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第三,推動了馬克思主 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共產黨作了准備。
Ⅳ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意義
簡述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條件。
答: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創造了條件。
首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以後,出現了一批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報刊;出現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學說,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礎。
其次,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四運動後,中國工人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工人的罷工次數增加,斗爭的內容也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開始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表明無產階級建立自己的政黨的條件趨於成熟。
第三,馬克思主義不同工人斗爭相結合,還是書本上的理論,對實際生活不會發生影響;工人運動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只會是自發的、 零散的、限於經濟的斗爭,不會有政治意義。馬克思主義必須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經過五四運動,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成長起來,推動了馬克思主 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正式創建中國共產黨作了准備。
第四,外部條件主要是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從各個方面給予幫助,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答: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近代社會經濟、政治發展和思想演變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第一,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第二。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第三,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中國共產黨的出現使當時中國的革命前途煥然一新.
一.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列主義,讓中國人看到了新的希望.
二.中國共產黨代表了最廣大的人民利益,讓長期受壓迫的廣大人民有了番身的機會
三.新的革命方向,在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的出現讓在絕望中的國人看到了希望--社會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
首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沉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斷的向前發展,由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其次,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它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各種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廠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
第三,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提供了可能性。
Ⅵ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特點和啟示
啟示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19世紀中葉以來,無數仁人志士奮起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一是因為沒有先進的、正確的理論指導,二是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問題的正確道路。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共產黨。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就勇敢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神聖使命。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28年浴血奮戰,打敗了封建軍閥、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對我國實行全面封鎖,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一個獨立、自主、民主、日益繁榮昌盛的中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啟示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帶領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願所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根據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總結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而作出的共同的正確抉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控制和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完全獨立、擁有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國家。之後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事實充分證明,在中國,除了社會主義道路,沒有任何其他道路能夠給中國帶來這樣的發展,能夠改變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為了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從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之時起,我們黨就進行了艱辛地探索。我們黨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發生了失誤和曲折,付出了沉重代價,留下了深刻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人類社會歷史上樹立起一座雄偉壯麗的豐碑。中華大地發生了滄桑巨變: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極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國際地位空前。歷史已經證明並將最終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Ⅶ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是
(1)以俄國布爾什維克為榜樣,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內建立起來的。她容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是同各種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
所以,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可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保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使中國革命有了馬列主義科學的指導思想,並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並溝通了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國際援助和避免資本主義前途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Ⅷ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
1、成立於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破產之後,得到了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
2、它是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1、它標志著中國革命有一個先進的愛國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
2、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目標和走向革命勝利的道路,使其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3、將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聯系起來,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所以,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別於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8)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歷史特點擴展閱讀:
共產主義社會是指在高度發達的社會生產力和最廣大共識范圍的基礎上,實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原則的勞動者有序自由聯合的社會經濟形態。
黨的重要意義:
黨是由全體黨員組成的,黨的先進性最終要靠黨員的先進性來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僅是黨保持長期執政的堅實基礎,更是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保證。
革命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斗爭上。改革開放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努力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身體力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路線和綱領,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上。
Ⅸ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是么
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 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
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9)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歷史特點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成功,不僅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
中共的成功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終結了西方文明模式「元敘事」的論調,同時向世界提供了應對發展困局、破解治理難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尤其在政黨治理、國家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中國共產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和方案。
中國政黨治理的重要經驗,是不斷提高政黨的制度化、組織化程度,持續加強和改善執政黨的領導,以有權威的黨中央,推動國家走向現代化。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度,推行協商民主,避免過多的牽扯。
同時,在黨內積極推行民主集中制等改革,制度化、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開放和變革的姿態,不斷提高其執政能力。
無論是古代傳統治理經驗,還是西方現代治理經驗,凡是有利於執政黨治理國家,凡是有利於增進人民福祉,中國共產黨都積極接納吸收借鑒。這樣的開放性和謙遜姿態,在世界政黨中少見。
中國共產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持續保持強大自主性,不受任何利益集團羈絆、左右。對部分正面臨政黨治理難題的國家而言,如何與時俱進地發展並完善適合本國國情的政黨體制,是政黨治理成功的關鍵,在這方面,中國的政黨治理經驗提供了一種有益參考。
在西方選舉政治落入「民粹主義」泥潭、政黨政治陷入「否決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臨「治理無力」的困境時,中國實現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風景這邊獨好」的政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