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歷史
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服務業發達的程度成為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階段,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並把擴大服務業領域的對外開放作為我國更廣泛地參與國際競爭、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內容。
我國國際貿易的特徵
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基礎差、起步晚、發展快。長期以來,相對於工業、製造業,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基礎較差,這就必然帶來服務業在國際交流方面缺乏競爭力。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服務貿易出口,這是我國近年才提出的戰略,服務貿易也是近年來才大規模開展,而美國及歐洲各國早在二戰後就著手發展了。但需看到,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速度很快。一組數字可以說明,中國的跨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從1982年到2005年增長了35.5倍。其中,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近29倍,年均增長15.9%。據最新預測,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56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5%,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7的第7位;進口1290億美元,增長28.6%,進口排名也由1982第40位上升到第5位。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4000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年均增長將達到20%以上,這也意味著服務貿易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
改善方法
一是要夯實基礎。美國服務貿易是全世界發展最快的,規模最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美國本身的服務業也是全世界最強的,因此,我們首先就要大力發展服務業。二是提高認識。服務貿易具有明顯的優勢——無污染、低能耗,能充分發揮勞動力優勢。與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領域內的傾銷、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很少,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於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提高貿易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三是政策引導。除了制定鼓勵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外,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的開放意識。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相對於貨物貿易,我國發展服務貿易的獨特優勢。服務貿易要發展,需要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開放程度。我國旅遊業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紅火,國內的旅遊賓館、星級賓館達到國際水平;伴隨著商業的開放,國內商場、超市面貌一新。開放帶來競爭,而競爭給服務業帶來了新的變化。這要求我們在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服務業開放度。四是要有重點有計劃地打造一部分中國服務貿易品牌。
B. 中國近年貿易的成就
2011年中國外貿總額為3.64萬億美元 - 中國海關總署。
據海關統計,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6420.6億美元,比2010年同期(下同)增長22.5%,外貿進出口總值刷新年度歷史紀錄。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4.6億美元,增長24.9%。貿易順差1551.4億美元,比上年凈減少263.7億美元,收窄14.5%。
海關統計顯示,2011年12月,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329.2億美元,增長12.6%。其中出口1747.2億美元,增長13.4%;進口1582億美元,增長11.8%。
去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額躍居世界第二
2012年08月21日 20:21:48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王希)國家統計局21日發布報告說,2003年至2011年間,中國貨物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21.7%,2011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二位,連續3年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2012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183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出口9543.8億美元,增長9.2%;進口8854.6億美元,增長6.7%;貿易順差689.2億美元,擴大56.4%。
6月當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286.9億美元,同比增長9.0%。其中出口1802.1億美元,增長11.3%;進口1484.8億美元,增長6.3%;貿易順差317.3億美元,擴大42.9%。
C. 試述中國國際貿易的歷史 347720904 求幫助
建議在網路里看看版:權http://wenku..com/view/8a0e8abbc77da26925c5b0cb.html
D. 中國網上貿易的歷史
中國
網上貿易
的歷史就是阿里巴巴的歷史,去看看阿里巴巴的歷史吧
網上銀行
又不是貿易,而是金融服務的一種方式而已
E.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對外貿易事件,4件以上
西漢的絲綢之路將當時中國的絲綢茶葉等等通過河西走廊與歐洲國家進行通商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明代的鄭和下西洋加速了中國與非洲商業的發展
F. 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以下是1949年之後的中國的貿易發展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
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後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
30多年來,中國利用世界經濟較長時期繁榮、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國內產業,在全面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實現了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佔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其中,出口總額15778億美元,年均增長17.2%;進口總額13962億美元,年均增長16.4%。
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製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
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外貿的半壁江山。在中國外貿發展中,外商投資企業和加工貿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格局。
改革開放後,中國全方位發展對外貿易,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貿易夥伴已經由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
2005年至2010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佔中國貨物貿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與其他金磚國家貨物貿易所佔比重由4.9%提高到6.9%,與拉丁美洲和非洲貨物貿易所佔比重分別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2001年至2010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不含政府服務)從719億美元增加到3624億美元,增長了4倍多。
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從2.4%提高到4.6%,2010年達1702億美元,從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務貿易進口比重從2.6%提高到5.5%,2010年達1922億美元,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對外貿易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國成長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資,極大促進了中國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加工貿易迅速發展壯大使中國勞動力充裕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加快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外貿易直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8000萬,其中60%以上來自農村,就業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顯著改善。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中國對外貿易的歷史性進步是與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變化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80年代前後,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推進,資金、技術、產品、市場、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更加活躍。
中國政府順應時代潮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發展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了國際產業鏈分工的深化,為對外貿易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這個進程中,外國企業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獲得大量投資機會,其擁有的資本、技術、管理經驗和銷售渠道等要素實現增值,分享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得益於經濟全球化,得益於堅持走互利合作共贏道路。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1、努力培育外貿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
面對近年來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資源和能源等生產要素價格大幅上漲、出口產業傳統的低成本優勢大大弱化的新情況,中國政府提出了外貿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變的戰略目標。
繼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推動服務外包發展,努力擴大新興服務出口。財政稅收、金融保險、外匯管理、海關通關、檢驗檢疫、物流和運輸等領域都將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家相關政策,加快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推動對外貿易的穩定健康發展。
2、加快推進外貿發展中的節能減排。
早在1994年,中國政府就制定並發表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將節能減排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都把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
大部分達到一定規模的進出口生產企業都已經獲得ISO14000等與環保有關的標准認證。中國將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加快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促進對外貿易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發展。
3、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2008年,中國制定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把保護知識產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加以推進。2006年至2011年,中國連續6年頒布《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實施了包括立法、執法、教育培訓、文化宣傳和對外交流等多個領域的1000多項具體措施。
當前,加強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加強對話與合作成為世界知識產權保護的潮流。中國政府將在有關國際公約和各自法律框架下,與世界各國和地區加強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共同推進知識產權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