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古代外國歷史與中國古代對比

古代外國歷史與中國古代對比

發布時間:2021-03-08 14:50:19

❶ 誰有中國完整歷史和國外重要歷史還有國內國外對比歷史的資料

我先說下,這個問題的答案細究起來,沒有幾個月都整理不完,真想知道,我建議你去你們當地的圖書館,借幾本世界歷史,還有中國歷史大全,自己對比去吧,真怕時間長,就借那種整理好的中外歷史大事件記錄的書,加油!我看好你

❷ 中國和國外歷史事件對比表

彼得(1672——1725)與康熙(1654——1722)是同一時代的兩個有作為的君主,他們有

很多相似的地方。

背景

俄羅斯,皈依了東正教,娶了拜占庭的末代公主做皇後,拜占庭滅亡後俄羅斯便自命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繼承權來自拜占庭的末代公主,以及東正教。彼得得到了凱撒的稱號(沙皇即凱撒的俄羅斯發音)

清朝入主中原,就自命繼承了中華帝國,康熙得到了皇帝的稱號。

好學

彼得親自到荷蘭、德國等西歐國家學習。康熙也學習過西方科技文虎。

從好學程度而言,彼得更令人欽佩,他親自到西歐去學習,還親自實踐(如從事造船),還同牛頓交流科學問題。不過總體而言兩人都是好學的君主。

平定國內反叛勢力

彼得平定近衛軍暴動,康熙擒殺了鰲拜,平定了三藩之亂。這方面,康熙做的事情要比彼得多。

開疆拓土

彼得打敗瑞典取得聖彼得堡這樣的入海口,康熙征服台灣。彼得向西方,向南方主動出擊,獲得不少土地。康熙擊敗了西邊的准格爾。

鐵血變革

彼得強迫俄國人剃鬍子,穿西歐的禮服。康熙強迫漢人剃發易服。

俄羅斯,清朝在彼得和康熙的手裡都處於強盛時期,兩個國家在雅克薩發生了碰撞。這一次,康熙贏得了戰爭,彼得贏得了實惠。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說,兩個人都是有能力有作為的君主。

❸ 中國古人和外國古人的區別

1.中國古代以封建社會為主,延續達幾千年,而外國古代封建社會則相對較短。
2.中國古代要求女子養於深閨,而外國古代對於女子束縛比中國少。
3.中國古代文明延續繁盛,而外國則坐井觀天
4.中國以仁術為主,而外國則崇尚暴力

❹ 中國歷史與外國歷史在同一時期的橫向比較~

1.
道光年間

1821年:3月25日——希臘宣布獨立。希臘獨立戰爭爆發。
5月5日——拿破崙·波拿巴1821年去世
7月10日——美國從西班牙購買佛羅里達州。
7月28日——秘魯宣布獨立。
8月10日——密蘇里州加入美國。
9月15日——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獨立。
9月27日——墨西哥獨立。
11月28日——巴拿馬獨立。加入西蒙·玻利瓦爾建立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1822年:1月1日——希臘第一屆國民大會宣布希臘獨立,成立希臘執行委員會。
1月27日——希臘正式宣布獨立。
5月24日——恩克彗星回歸,成為第二顆按預言回歸的彗星。
9月7日——巴西宣布從葡萄牙獨立。
9月12日——中國第一份由外國人創辦的報紙和澳門第一份報紙《蜜蜂華報》創辦。

算了,太多太多了!!!!幾十年呢。。。。你自己從1821年開始在網路輸入數字就行了。或者去維基網路,比如差1823年,就打1823..就有了大事件很全!!!

2. 康熙和俄國打仗的時候,俄國國內政局動盪。。彼得大帝雖然登基了,但是卻是由同父異母的姐姐攝政。尼布楚條約簽訂的那一年,1689年,其姐姐被推翻,彼得大帝正式執政!!
但是同時俄國國內非常落後,依然處於「中世紀」

3.明初海禁,主要是因為倭寇侵襲,朱元璋將港口關閉,封鎖海路,中斷海外貿易,實為了中斷和日本的貿易,但是連東南亞一代的貿易也中斷了。但是海禁時間不長,後期又再次開放,只是依然禁止與日本進行貿易!!!!
清朝的閉關鎖國,是不與其他國家往來和交流,嚴格限制貿易的一種政策,不僅僅體現於海上,陸路也是一樣,比海禁要嚴重多了!!!!!!

❺ 中國古代文化與西方古典文化的比較

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個很重要、很有特色的概念。
中國古代藝術家不大重視「美」。他們受老子哲學的影響,在藝術創作中追求的是「妙」。「美」的著眼點是一個有限的對象。就是要把一個有限的對象刻畫得很完美,而「妙」的著眼點是整個人生,是整個造化自然。中國藝術家不是局限於刻畫單個的人體或物體,把這個有限的對象刻畫得很逼真,刻畫得很完美。相反,他們要突破這個有限的對象,他們追求一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這種「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抒發他們對於整個人生的感受。中國古代的畫家,即使畫一塊石頭,一條草蟲,幾只水鳥,幾根竹子,也都要表現整個宇宙的生氣,要使畫面體現畫家對整個人生的感悟,流露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而這就是古人說的意境。
中國古代山水畫家喜歡畫「遠」,高遠,深遠,平遠。中國古代很多山水畫,近處是廣闊的水面,有木橋、樓閣、小溪、漁船,遠處有無數的高山幽谷,整個畫面是由近處一層一層往遠處推,越推越遠。山水本來是有形體的東西,而「遠」突破山水的有限的形體,使人的目光伸展到遠處,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所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所以,「遠」,也就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
同樣,中國古代詩人也都喜歡登高望遠。屈原、阮籍、左思、李白、杜甫都寫過登高遠望的詩。登高遠望是為了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到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人生感和歷史感。
中國的園林藝術也是如此。中國園林藝術在美學上的最大特點也是有意境。中國園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築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風景的美,而是意境的美。中國園林的意境就是突破有限的對象,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建築物,樓、台、亭、閣,它們的審美價值,主要不在於這些建築物的本身,而在於它們可以引導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從而豐富游覽者對於空間的美的感受。明代有位造園學家,名叫計成,他有一部書叫《園冶》,其中有這么一段話:「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這段話說得非常好。中國園林中的建築物,為什麼柱子這么高?為什麼窗戶這么大?就是為了「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爛漫」,也就是使游覽者把外界無限的時間空間的景色都「收」「納」進來。在這里,窗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國園林建築的窗子是為了使人接觸外面的自然界。計成說「窗戶虛鄰」,這「虛」,就是外界廣大的空間。
中國每一處園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國園林的意境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園林中亭子的造型是多種多樣的,但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一個屋頂,幾根柱子,中間是空的。這樣的建築物的作用就在於能把外界大空間的景色吸收到這個小空間中來。元代人有兩句詩,「江山無限景,都聚一亭中」。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空間無限景色都吸收進來。中國園林的其他建築,如台榭樓閣也都是起這個作用,都是為了使游覽者從小空間進到大空間,也就是突破有限,通向無限。突破有限,通向無限,就能夠在游覽者胸中引發一種對於整個人生、對於整個歷史的感受和領悟。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據說唐太宗對它喜愛到了極點,所以把它作為陪葬品葬到自己棺材裡了。王羲之在這篇序里,一開始就指出,蘭亭給人的美感,主要不是在於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於它可以使人「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兩句話是很有名的,意思是說,抬頭一看,宇宙如此之大,低頭一看,世界萬物又是如此豐富多彩,生機勃勃。接下去說:「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游覽者的眼睛是游動的,心胸是敞開的,游目騁懷,因此得到了一種極大的快樂。而這種仰觀,俯察,游目騁懷,就引發了一種人生感。王羲之接下去又說:「向之所欣,俯仰
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為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宇宙是無限的,而人生是有限的,當然這個有限的人生是充滿了價值、充滿了意義的。這就是一種人生感。王勃的《滕王閣序》也是一篇極有名的文章。王勃在文章開始也描寫了滕王閣建築的美,但接下去就說,滕王閣給人的美感,主要不在於建築本身,而在於它可以使人看到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看到無限壯麗的景色。它有兩句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是一個無限廣大的空間。然後他就寫到,在這種空間的美感中,包含了一種人
生感:「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這就是一種人生感。中國雲南昆明有座大觀樓,樓上有一副對聯,據說是中國最長的一副對聯。上聯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這是一個廣闊無邊的空間。下聯是寫無限的時間:「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無限的空間和時間引發了對於人生和歷史的感嘆。大觀樓這副長聯,和王羲之、王
勃的兩篇千古名作,都說明,中國園林建築的意境,就在於它可以使游覽者在自然界前面打開眼界,敞開心胸,可以使游覽者「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可以使游覽者「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有限的時間空間進入無限的時間空間,從而引發一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和宇宙感。
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藝術作品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僅是揭示生活中某一個具體事物或具體事件的意味,而是要超越具體的事物和事件,要從一個角度去揭示整個人生的意味。一個作品,可能是很美的,也可能是很好的,但如果它沒有揭示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那就不能說它是有意境的作品。中國近代大學問家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對宋代詞人姜白石有一個評論。他說,姜白石的詞格調很高,但沒有意境。姜白石不僅是文學家,而且是音樂家,他的詞多半是他自己作的曲(自度曲)。他的曲譜一直保存到今天。例如他的一首歌曲,詞牌是《鬲梅溪令》(1196年):「好花不與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風歸去綠成蔭,玉鈿何處尋?木蘭雙槳夢中雲,小橫陳。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距離現在有八百多年歷史的這首宋代歌曲,今天聽起來還很有韻味。但它只局限於抒發生活中的一個具體情境的韻味,而不能使人感受到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所以格調雖高,但是沒有意境。當然,中國古代音樂作品中有很多是有意境的。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有一篇《前赤壁賦》。這篇文章描寫蘇東坡和朋友在明月之夜泛舟於赤壁之下,朋友之中有人吹起了洞簫。蘇東坡形容洞簫的樂聲,用了八個字,「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八個字用得很好,說明在這個洞簫的音樂聲中,包含了他這位朋友對整個人生的某種感受。人的一生是短促的。人生旅途充滿了酸、甜、苦、辣。但是人生終究又是有價值、有意義、有情趣的。人生中有許多事使人遺憾,使人感嘆,使人感到一種惆悵,但人生中也有許多事使人懷念,使人依戀,使人得到安慰。這大概就是所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吧。
意境的美感,實際上包含了一種人生感、歷史感。正因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一種惆悵,忽忽若有所失,就像長久居留在外的旅客,思念自己的家鄉那樣一種心境。中國古代詩人喜歡登高遠望,用這種方法來引發自己對於人生的哲理性感悟。這種感悟,帶給詩人的就是一種惆悵。很多詩人都談到他們的這種
感受。例如清代詩人沈德潛說:「余於登高時,每有今古茫茫之感。」南朝詩人何遜有兩句詩:「青山不可上,一上一惆悵。」李白有兩句詩:「試登高而望遠,咸痛骨而傷心。」這些詩都說明意境給人的美感,往往表現為一種惆悵。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的意境,就是《紅樓夢》處處滲透著作家曹雪芹對人生的很深的感悟。它引導讀者去體驗整個人生的某種意味。《紅樓夢》第五十八回,寫寶玉病了一段時候,病好了,他就想去看望黛玉。小說是這么寫的:寶玉從沁芳橋一帶堤上走來,「只見柳垂金線,桃吐丹霞,山石之後,一株大杏樹,花已全落,葉稠蔭翠,上面已結了豆子大小的許多小杏。寶玉因想道:『能病了幾天,竟把杏花辜負了!不覺到「綠葉成蔭子滿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他又聯想到邢岫煙已擇了夫婿一事,雖說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個好女兒,不過兩年,便也要『綠葉成蔭子滿枝』了」。這一段描寫,詩的味道很濃。作者把蘇東坡的詞「花褪殘紅青杏小」,杜牧的詩「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加以溶化,並且重重地染上了一層賈寶玉的情感的色彩,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意境。這棵大杏樹使賈寶玉對人生有了某種哲理性的領悟,從而發出深沉的感嘆。讀者讀到這里,會和賈寶玉一樣,在詩意彌漫中茫然若失,感到一種惆悵。賈寶玉這個人可以說是《紅樓夢》里對人生的感受最深刻的一個人。魯迅說過:「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這種悲涼之霧,不僅是因為家族的衰敗,而且是因為人世的滄桑。
唐宋詞很多作品很有意境。如「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這些詞,感到的也是一種惆悵,好像旅客思念家鄉那樣,茫然若失。意境給予人的就是這種形而上的慰藉。這當然也是一種美感,也帶給人一種精神的愉悅和滿足。在這種美感中,包含了對於整個人生的體驗和感受,可以說這是一種最高的美感。

❻ 中國歷史和外國歷史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曾經領先世界幾千年,而外國歷史斷斷續續,
並且經常發生低等級的文明毀滅了高等級的文明,
例如愛琴海文明,

❼ 西方歷史發展與中國歷史的區別

這和蒙古人西征那段歷史有關,簡單的說就是: 如果沒有那段歷史就不見得會有專後來的所謂「第屬一次工業革命」和至今還在主導世界的西方主流社會。這樣說吧: 正是因為那段西征歷使得西方社會用切身體會死亡滋味的慘痛教訓認識到了東西方的巨大差距,從此,他們開始瘋狂的吸收一切源自於東方的所有東西、、、、、、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東方主流社會卻幾乎止步不前、、、、、、,知道為什麼------DRAGON(龍)在西方世界一度成為萬惡之源嗎?究其根本就是源自於那段西征史!這就間接的證明了這道理論的真實性: 強大是被逼出來的!沒有強大的壓力,就沒有強大的動力! 正是在當年蒙古人通過運用東方先進的科技讓西方世界痛到了極限,所以才、、、、、、歷史沒有如果,只有事實、、、、、、

❽ 西方古代文化與中國現代差別

我們可以中西政治做比較

現行通行的新課程教材對東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介紹很容易使學生得到這樣一個印象: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特點是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而西方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則是民主和法制。這個印象大抵沒錯,因為有史實為證: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專制主義中央集制度的史實是秦漢以來歷代的政治措施,說明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特點的史實是雅典的民主和羅馬的法律。以現代人的觀念,民主與專制,孰優孰劣,不說自明。但倘若按照這個角度將古代東西方的政治制度加以對比,進而得出古代西方政治制度優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甚至進而做更多的推論,則犯了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的錯誤,是對歷史的一種誤讀。

誠然,古希臘雅典的民主是有目共睹的,羅馬的法律體系完備及對歷史的影響也是其他民族所望塵莫及的,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自秦以來也是以中央集權的特點呈現在世人面前的。但是我們依然不能得出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優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這一結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首先兩種不同文明在人類歷史上都曾經創造了各自的輝煌,二者之間的優劣都有其存在和消失的獨特的理由。文明的發展從來也不可能按照一個模式來發展,各種文明因不同的條件產生不同的形態,使文明呈現出多元的形態,很難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也正是如此,才使世界文明多元。

這樣說,並不是否定文明的優劣,也不是不可以將東西方政治制度做什麼對比,單純的弄清概念特徵這樣的對比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將這兩種政治制度的作用加以對比並分出優劣,則往往容易走向誤區。因為單純以一個尺度去衡量文明的發展,容易將問題簡單化,各地區的文明因為條件的差異會呈現不同的狀態都在適應了各自地區社會的發展,很難用優劣來評價。也許正因為如此吧,教材對東西方這兩種制度的評價都做了兩分法處理:即無論是東方的政治制度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有其利弊。

從中國來說,教材在介紹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時候,基本上肯定中國古代政制度的積極作用。只是在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加強才背離了歷史的發展趨勢。實際上在明清時期直到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一直是領先於世界。而在古代中華文明以其獨特的魅力在世界文明中獨領風騷應該是不爭的史實。這樣的地位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應該說不無關系吧,至於明清之後的落後,主要是沒有不變的制度和社會,社會的變革要求執政者必須變革制度與時俱進來適應這種變化以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這些是當時明清時期統治者所缺乏的,當時得統治者,昧於世界大勢,不知思變。政策延續傳統,經濟上不能鼓勵工商業的發展,政治上則熱衷於君主權力的加強,與西方國家的工商立國和政治民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才使古老而文明的國家逐漸落後於其他國家。

而在整個歷史長河之中,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應該是毫無疑義的。另外,中央集權是否就是專制主義,這在中國古代經常連用的兩個詞實際上也是值得商榷的,中央集權都是專制主義嗎?顯然不能這樣理解,現在我們國家的政治體制就延續了中央集權的某些特徵,很多國家中央權力也很大,能說這樣的國家都是專制主義嗎?即使在中國古代,古代皇權的專制到明清時期才突出表現出來,政府與皇室之間始終存在著權力斗爭,到明代相權才徹底廢除,而這之前的中國用君主專制來概括是否准確是值得探討的。實際上,在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對國家發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是不容否定的,否定其積極作用不僅是對歷史不尊重,實際上也是對現實的不尊重。從西方來講,教材對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的評價也並沒有完全肯定,而是指出無論希臘的民主還是羅馬的法律都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希臘的民主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民主的有限性和直接民主的弊端上,羅馬法律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法律不能做到真正的人人平等上。這樣的評價盡管有些苛求古人,但是實際上也算是真正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弱點,時代的局限性也是局限。教材的編者在努力提醒,我們對古代政治制度要歷史地全面地看。

只是編者不明白,這樣的體例編寫本身容易使人陷入疑惑:比如希臘的民主是不是希臘社會都是民主,雅典能夠代表整個希臘代表整個西方嗎?希臘其它社會狀況為什麼不在教材中介紹呢?再如,羅馬是一個法律十分完善的國家,羅馬的法律對西方國家甚至對世界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一直到今日,那麼,古代只有羅馬國家有法律嗎?其他國家的法律不重要嗎?對世界不曾產生影響嗎?羅馬之前的希臘有沒有法律?這些問題並不僅僅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之中,對那些求知慾強烈的學生產生這樣的問題是自然而然的。而當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實際上是和我們教材編寫指導思想有關,與課標有關。完整的或者相對完整的歷史不能展現的時候,歷史之間的聯系和整體局面都消失了。政治史的教學給人一種跳來跳去的感覺,缺乏歷史的整體性和連貫性。而當歷史被孤零零地割裂成幾個點的時候,歷史的整體發展乃至事件之間的聯系也被割斷了。這樣的割裂不僅影響對歷史整體的感覺,實際上也影響我們對那些所謂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的重點知識的理解。這是目前專題史教學的障礙,也是教學中老師們最主要的困惑。 剪裁西方古代歷史,只留下希臘羅馬政治制度,其結果可能是以學生的知識水平,很容易將西方之古代政治制度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作一個對比,而這樣的對比,即使不是有意進行,實際上也因為教材的編排產生一種暗示。而這樣的對比如果只停留於表面的政治特徵而缺乏歷史的觀察則容易對歷史誤讀。

實際上,古代西方政治制度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分別發生於不同的文明圈內,其時間、經濟基礎、歷史傳統、文化結構都有很大的差異,而這些不同的因素造就了不同的文明形態和和各具特色的古代政治制度。對這樣的政治制度評價,很難用現代的標准去衡量那個時代的各自的政治文明,他們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並對各自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如果我們不能分清古代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優劣,那麼以現代觀念判斷古代西方政治文明優於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顯然也是錯誤的。實際上是這樣的對比很難得出什麼科學結論。我們應該明白,歷史和現實的距離看似很進,實際很遠,走進歷史乃至讀懂歷史是比較困難的。不是我們將現代社會簡單地影射到古代,我們就算是理解了歷史了。東西方的古代政治各自有其優勢,各自有其弊端,是一個慎重的理解方式,簡單的對比容易產生錯誤的歷史結論。

當然,在現代社會之中,民主法製成為現代政治文明的最基本訴求,是我們這個社會每一個現代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理念。它如此的深入人心,很容易使我們一旦發現古代社會中民主法制特徵十分突出的地區,令我們則羨慕不已。而對專制獨裁所造成歷史災難的痛恨,也使我們對古代政治制度上專制和權力集中心存芥蒂,倍加警惕。這當然應該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倘若因為現在對專制的否定,進而將歷史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否定,實際上抹煞了歷史上古代中央集權的合理性。同樣倘若因為現在對民主制度的熱愛進而拔高古代西方的政治制度,而忽視古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這兩種看法都是不科學的。

我們熱愛民主,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民主由一種理念變成現實,實際上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既有經濟的作用,還有政治和文化的保證,既有現實的渴求,也有歷史傳統的制約,並不是將西方的理念拿來就可以在中國變成現實的。中國古代制度中的許多因素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的遺存,傳統在民主制度建設上有時還起著一些消極作用。實際上西方現代政治也不僅僅是將西方古代政治制度完全照搬,其間經濟的發展,制度的更新都對民主制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了解了古代東西方政治制度,更應該明確,民主的實現,並不僅僅是一種理念,更多和商品經濟發展、市場的成熟以及民主法制建設有關。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在中國民主制度的完善和發展任重而道遠。這也許是古代政治制度學習給我們的一點啟示吧

❾ 關於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的比較

西方的歷史重在記述事實,希望向讀者展示歷史當時,人的行為,事的發展等等,因此西方的史書中,往往可以看到關於市井生活的描述;中國的歷史重在講述道理,希望向讀者轉述事實的同時,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中國的歷史偏重於政治,偏重於社會的高層。反映在文字上,西方的史學家更像一個絮絮叨叨的婦人,向人講述著家長里短,和路邊見聞等,他們稱之為事實的東西
膚淺的相似類比

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中國與其他非西方文明是不一樣的。中國在歷史上和西方沒有任何關系,是完全外在於西方的,西方也完全外在於中國。誠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中西文明交往史或所謂交通史,但我想中國人不要像窮人攀富親戚那樣心理去誇大中西文明的交往史。中國和羅馬之間或許有些非常間接的貿易,但絕對談不上有任何關系,中國沒有影響羅馬,羅馬也沒有影響中國。

很長時間以來,不但中國不了解西方,西方也不了解中國。中國是完全外在於西方的,西方也是完全外在於中國的,沒有任何親戚關系可言,不必套近乎。需要認識的是,中國是一個西方很難了解的文明,是完全外在於他們的,西方也是中國很不容易了解的,兩大文明之間的差異太大,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較而強調中國與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是膚淺的,沒有多大意義的,尼采早說過,這類比較是心智弱的表現。


膚淺的相似類比

舉這些例子是想說明,在所有「非西方文明」中,中國與其他非西方文明是不一樣的。中國在歷史上和西方沒有任何關系,是完全外在於西方的,西方也完全外在於中國。誠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中西文明交往史或所謂交通史,但我想中國人不要像窮人攀富親戚那樣心理去誇大中西文明的交往史。中國和羅馬之間或許有些非常間接的貿易,但絕對談不上有任何關系,中國沒有影響羅馬,羅馬也沒有影響中國。

很長時間以來,不但中國不了解西方,西方也不了解中國。中國是完全外在於西方的,西方也是完全外在於中國的,沒有任何親戚關系可言,不必套近乎。需要認識的是,中國是一個西方很難了解的文明,是完全外在於他們的,西方也是中國很不容易了解的,兩大文明之間的差異太大,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較而強調中國與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是膚淺的,沒有多大意義的,尼采早說過,這類比較是心智弱的表現。

閱讀全文

與古代外國歷史與中國古代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