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經歷的歷史階段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經歷的歷史階段

發布時間:2021-03-08 00:00:38

① 國際金融體系經歷了三各歷史階段

第一階段是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從1816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專大戰爆屬發而結束。
第二階段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起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終止於1973年。
第三階段是牙買加貨幣體系時期
始於1976年1月IMF臨時委員會的牙買加協議的正式簽訂日。

望採納謝謝

② 匯豐銀行的歷史背景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原本的名稱為:香港上海匯理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mpany Limited),1866年英文名稱改為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1881年中文名稱改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匯豐」這兩個字據說是由華人買辦古應春於測算過筆劃吉凶之後建議的,取其「匯款豐裕」之意。至1900年,匯豐在遠東其他地區,如印度、新加坡等地也設立了分行。1911年後,匯豐取得中國關稅、鹽稅的收存權。到了20世紀初,匯豐已經成為遠東地區第一大銀行。由匯豐經手買賣的外匯經常占上海外匯市場成交量的60%-70%。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匯豐業務曾暫時中斷,隨著戰爭結束,公司的業務進一步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匯豐業務再次受影響,並暫時將總辦事處遷往倫敦。戰爭結束後,香港的業務恢復運作,並取回香港總行營運權。1949年,隨著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匯豐在中國大陸的分行相繼關閉,只有在上海的分行繼續運作,匯豐成為少數在中國大陸沒有中斷業務的外資銀行。鑒於發展空間大受限制,匯豐在1950年代開始實行集團形式運作。

③ 求外資銀行在中國發展歷史的資料,有急用,謝謝了

外資銀行搶灘中國市場的大幕今天正式拉開。在上周首批拿到本地注冊的法人營業執照後,匯豐、渣打、花旗、東亞等四家外資銀行在內地的100多家網點今天將正式同時開業。

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昨天在南京西路、常德路口看到,渣打浦西支行和東亞靜安支行因周末並未開門,在外觀上和之前也沒什麼變化,但事實上,外資行內部早已厲兵秣馬。

上周五,剛拿到執照的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便在滬召開了首次董事會。會上,擁有近30年銀行經驗的渣打集團執行董事南凱英,被任命為渣打(中國)的董事會主席。原渣打中國區總裁曾璟璇,將出任行政總裁。董事會的兩位副主席是曾擔任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副總裁的陳德霖和駐華28年之久的英國商界名流博文傑。

為更好推進本土化,渣打特地邀來中國鋼鐵業「鐵娘子」謝企華,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這位前寶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的加盟,無疑為渣打的中國團隊增色不少。而謝企華在國際商界的影響力,絲毫不遜其在國內的知名度———2004年和2005年美國《財富》雜志的全球前50位商界女強人榜中,謝企華都名列第二;她還入選了福布斯雜志2005年世界前100名最具影響力女性。

事實上,為迎接與中資銀行同台競技的這一天,近一段時間來,這四家外資行在華的業務發展和網點拓展上均投入血本。

目前,匯豐在內地擁有35家網點,渣打擁有23家網點,花旗擁有16家,東亞擁有32家網點,四者相加超過100家網點,這些網點今天將同時開門迎客。而且,這些外資銀行均制訂了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多家外資行計劃今年內使網點數翻番。

不過,由於中國銀監會的驗收尚未完成,這些外資行今天還不能向普通居民提供人民幣存款、貸款等零售業務。但業內人士預計,這一最受關注的業務最快在4月中旬就能推出。匯豐中國發言人對上海東方早報記者表示,匯豐內部已准備就緒,一旦銀監會驗收完畢,其分行即可推出「吸收公眾存款」等面向普通居民的人民幣業務。

參考資料裡面的還有其他關於外資銀行的。

④ 國外發展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歷史階段變化

國外的發展演變經歷了歷史階段,人類的歷史演變主要是經過了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

⑤ 從1921年開始到現在中國經歷了那幾個歷史性的階段(大的階段)

1、第一階段(1919~1927)

這一階段被稱為「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為國民革命時期,其中1926~1927年為北伐戰爭時期。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

2、第二階段(1927~1937)

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3、第三階段(1937~1945)

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爭」 時期。1931年9月18日,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

4、第四階段(1945~1949)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於和平建國問題的協定(即「《雙十協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5)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經歷的歷史階段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新紀元,結束了幾千年封建專制統治,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中國進入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新時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⑥ 那些外資銀行已經進入中國

從中國加入WTO以來,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經營發展十分迅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外資銀行的營業機構進一步增加,到2004年10月,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204家營業性機構,其中包括外國銀行分行163家,其下設支行16家,獨資與合資銀行及財務公司14家,其下設分支機構11家。此外,外資銀行類機構在中國還設立了223家代表處。2004年底,獲准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在華外資銀行機構已達105家,版圖擴展到18個城市。
其次,在華外資銀行的資產發展明顯加速。2001年12月我國正式加入WTO到2004年,外資銀行的在華資產總額增長了54%,平均年增長18%;特別是2004年,外資銀行資產總額大幅提高,到2004年10月末,在華外資銀行資產總額達5533.9億元,同比增長41.44%,約佔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1.8%。再次,外資銀行貸款迅速增加。到2004年10月,外匯貸款佔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外匯貸款總額的18%左右,貸款總余額已達2 674.16億元。另外,外資銀行的服務品種日趨多元化,到2004年10月末,外資銀行在發展自己的過程當中,已經可以向中國的市場投放 100多個品種的產品和服務,這相當於原來國內商業銀行投放服務品種的3倍以上。
2.享受的優惠政策 外資銀行在進入中國過程中,中國政府給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近兩年,我國政府賦予外資銀行更多的優惠條件,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擴大外資銀行進入的區域范圍,從2004年12月2日起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將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擴大到昆明、北京、廈門、西安、沈陽,使開放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從13個增加到18個。
其次,建立西部綠色通道,對於外資銀行在西部和東北地區設立機構和開辦業務的申請,在審理時將設立綠色通道,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審批。並且,允許外資銀行從事代理保險業務,外資銀行經所在地銀監會派出機構備案之後,在其已獲準的客戶對象和業務范圍內,按照相關的規定,從事代理保險業務。
再次,進一步放寬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資格條件,在堅持審慎標準的前提下,加快對外資銀行設立同城支行、開辦人民幣業務及衍生產品等業務的審批,為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環境。二、外貿銀行進入對中國銀行業的挑戰及我國銀行業的對策
(一)外資銀行的優勢
外資銀行比中資銀行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具體表現為:(1)外資銀行作業方法遵循的是國際慣例,基本上不受政府幹預。我國商業銀行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仍將無法擺脫政府指控干預。(2)外資銀行規模龐大,資金實力雄厚,資產質量優良。僅花旗集團的資產就達7 000億美元以上,相當於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資產的總和。又如美國商業銀行目前的不良資產比率是0.67%,而我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無論以哪個口徑計算都在它的30倍以上,大量不良資產已使我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信用和地位受到嚴重損傷。(3)外資銀行的經營管理機制靈活,富有生機,比較適應市場經濟日益靈活多變的現實。我國商業銀行目前體制不健全,沒有形成有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符合市場需要的管理制度乃在形成與完善之中。(4)外資銀行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多年,有著豐富的經營經驗,提供的金融服務花樣多,能較快地適應市場需要。(5)外資銀行的軟硬體設備優良,產品的科技化程度高。(6)外資銀行在不少領域享受超國民待遇。在上繳利稅方面,中資銀行的總負擔超過70%,而外資銀行的綜合稅率只有30%左右;在購置設備方面,中資銀行費用需從稅後利潤中支出且需上級部門審查批准,而外資銀行卻很靈活;在業務范圍,外資銀行可做外幣投資業務。
(二)對中國金融銀行業的沖擊
因為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相比具有以上優勢,所以,外資金融機構涌人中國後,也對中國金融業產生了一些沖擊,這種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中資銀行業務的沖擊
在傳統存貸款業務上,無論存、貸品種,中資銀行均遠遠不及外資銀行。在美國的銀行除了我國現有的所有存款品種外,還推出了與投資相結合的存款(與日經225股票指數掛鉤的2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期內,日經股票指數每上升1 000點,存戶即可賺取年利率2.6%的回報)及外幣定期存款戶頭,允許存戶在16種外幣中免費隨意轉換等品種。同樣,中國的消費信貸和分期償還貸款等業務還尚待拓展;而美國消費貸款已佔整個商業銀行貸款總額的20%,包括汽車、住宅、小額生活貸款,度假旅行貸款等。 2.對中資銀行中間業務的影響
中間業務主要是指,擔保業務、貸款承諾、金融工具創新、中介服務等,西方銀行的中間業務從20世紀80年代始得到迅速發展,已成為利潤增長的主要來源;而我國尚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金融市場尚需完善,中間業務品種很少,檔次低開辦面窄、收益差,而且,在我國曾經出現過的國債期貨、外匯期貨、股票指數期貨,都因投機過度、交易不規范而停辦,目前,只剩下中國銀行的外匯交易市場;同樣,我國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發展也非常緩慢。預計在中國加入WTO 5年之後,外資銀行在外幣存款和人民幣存款的市場份額將分別升到15%和10%左右,外資銀行的外幣貸款和人民幣貸款的市場份額將分別達到1/3和15%左右;外資銀行中間業務則可能超過50%,並且,將獲得絕大部分金融生產品交易業務及投資銀行業務的市場份額。 3.對優質客戶的爭奪將削弱中資銀行盈利能力
外資銀行的目標客戶是跨國公司、國有企業、政府機構和公用事業公司等潛在的優良客戶。一方面,這些優良客戶可能會「易主」,使中資銀行增加出現不良資產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將增加中資銀行維持與開拓優質客戶的難度,會增加經營成本。例如,2005年2月底,由花旗銀行上海分行牽頭,18家外資銀行組成的外資銀團向上海港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發放了一筆10億元人民幣的3年期銀團貸款。這是自中資企業人民幣業務向外資銀行開放以後,在滬外資銀行首次聯合向中資企業發放人民幣貸款。此舉表明外資銀行已開始與中資銀行展開對優質中資企業的競爭。4.會導致中資銀行優秀人才的流失 對人才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家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與競爭力,進而影響其盈利能力。由於外資銀行為了進入中國,需要大量的中國本土人才,中資銀行的優秀人才就成為他們挖掘的主要對象;另外,由於外資銀行在用人機制,收入等方面與中資銀行比又具有一定的優勢,會導致一些中資銀行的優秀人才流失,從而削弱了中資銀行的競爭力。
5.對宏觀金融政策的實施效果及金融監管造成影響 外資銀行的進入使我國金融風險監管面臨著嚴峻考驗。外資銀行進入我國之後,對我國金融風險監管提出了嚴重的挑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由於我國金融監管水平較低,監管工作落後於形勢的發展,對外資銀行在經營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不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體系風險。其次,在追求高額利潤動機的驅動之下,外資銀行將其業務的重點集中在成本低、風險小、收益高的中間業務方面,特別是國際結算業務,在這些方面與國有銀行展開激烈的競爭,而對那些我國經濟建設中有急需資金支持的項目則不屑一顧。外資銀行的這種經營活動不但與我國引進外資銀行的初衷相違背,而且將風險轉嫁給國內銀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金融業的風險。
外資銀行的進入將加重我國宏觀調控的難度,外資銀行大規模進入後,使我國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加大。這是因為外資銀行可以通過從國際金融市場上籌措資金來抵制貨幣政策的影響,從而弱化我國貨幣政策的效應。6.「扭曲合資」可能造成壟斷行為
有些國內銀行為了與國內的其他銀行搶市場份額,而有的外資銀行為了快速進入中國市場,他們很有可能聯合起來,這樣,就會形成壟斷,例如,上海銀行就與多家外資銀行進行了國際業務產品研發與營銷研討等。此外,一些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在人民幣貸款方面實行聯動,開展同業資金拆借,外資銀行為中資銀行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等。目前,外資銀行在中國,受資本賬戶管制、非理性競爭、利率非市場化、信用文化缺失等因素的影響,短期內還無法完全發揮其固有的競爭優勢,但在中國銀行業全面開放後,外資銀行的優勢將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到那時,中國銀行業將面臨嚴峻的挑戰,因此,中國銀行業應該採取積極的措施來應對。(三)中資銀行應採取的對策措施
1.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資銀行也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一是機構網點優勢;二是文化地緣優勢;三是客戶資源優勢,國家信用也為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了巨大的支撐。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各有優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市場競爭是正確的選擇。但必須看到,優勢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知己知彼。中資銀行不能固守原有的優勢,因為原有的優勢會因外資銀行競爭策略的調整而逐步消失,應積極創造出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競爭優勢。
2.勇於與外資銀行競爭
中資銀行應積極參與競爭,競爭也許會付出一定的市場份額、利潤等代價,但處理得好,會因此促使我國的銀行更快地掌握最有效的生存手段與競爭工具。因此,中資銀行應平衡心態,從客觀、動態的情況做出冷靜分析,主動進行競爭策略的調整。
3.加強與外資銀行的合作
中資銀行應充分重視、研究與外資銀行的合作。合作是為了促進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在合作中發展自己,要有長遠的利益目標。眼前的局部利益的損失最終應以可計算的長遠利益得到補償為底線。在合作中學習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要注意和重視長期以來被國人所忽視的客戶信用、收益、財務等資料的保護,這是中資銀行花費了幾十年,付出了大量的成本才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是最反映中國國情的東西,是一個商業銀行搶占市場份額的最基礎性的資料。 4.加大國有銀行的改革力度
中國金融體系存在很多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制,必須加快對銀行體制的改革。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市場服務、內控防範、人力開發方面進步很大,以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為核心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治理結構的再造將使國有商業銀行的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要通過股份制改造,把國有商業銀行逐步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
中國銀行業應抓住時間不多的過渡期,加快體制和機制改革;按照科學發展觀,實現經營與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實現規模、速度、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改善資產質量,充實資本准備,改進風險管理,增強創新能力、盈利能力及抗風險能力方面取得明顯進展,以提高我國銀行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迎接全面開放和金融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5.加強負債管理
其具體措施有:(1)實行分局管理、分級授權、相互制約、加強監督的經營管理模式,建立強有力的稽核監督系統,可實行客戶經理和信貸報告制度,與客戶保持緊密聯系,加強對客戶的動態考察;(2)優化資產結構,把住資金的「出口關」,把有限資金投入到產品質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3)實現資產負債規模的總量均衡遵循資產負債的期限匹配和結構對稱的原則;(4)全面推行抵押貸款制度,通過一定的擔保來防範風險,抵押貸款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貸款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形成銀行與工商企業緊密的聯系方式和相互依賴的關系,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互融合。
6.積極學習外資銀行的管理,經營、用人等先進經驗
優秀的外資銀行非常具有競爭力,它們有著成熟的內部管理和產品創新機制,有著豐富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化運作經驗。在經營管理、產品服務和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非常值得學習。競爭是最好的學習手段,在競爭中向外資銀行學習。
7.完善監管法規體系,統一監管
行業監管部門也應做好相應的准備,迎接全面開放和國際化所帶來的挑戰。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審慎性監管法規體系,加快與《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新資本協議》及國際會計准則等國際監管標準的接軌,實現中外銀行機構的統一監管。
8.改善銀行業宏觀政策環境、鼓勵金融創新、防範金融風險大力改善宏觀政策環境,要進一步發揮資本對銀行經營的約束作用,鼓勵銀行千方百計增資擴股,盡快出台資產證券化等措施,為銀行的資產調整,提高資本充足率等提供便利。
監管部門在繼續嚴格資本充足率等審慎監管的基礎上,也應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中資銀行的金融創新。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快金融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監管力度,以監管求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機構核心競爭力。要正確處理好鼓勵金融創新與防範金融風險的關系。政府部門要通過各種制度、政策約束商業銀行穩健經營,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創造制度、政策環境,能夠確保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指導和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加快提升風險管理水平。以開放人民幣業務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以監管促發展,在發展中化解風險。
9.利用WTO有關原則和條款,實施適度保護政策
運用「不對稱原則」逐步開放金融市場。「不對稱原則」內容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發展中國家「更多參與」,另一個是「逐步自由化」。利用「保障條款」和「例外條款」,合理保護金融市場。利用市場對等開放原則,加快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支持本地金融機構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以提高國際競爭力。

⑦ 外資銀行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中國

應該是從2006年12月11日起,中國給予了外資銀行以國民待遇,人民幣存貸款業務將對外資銀行全面開放,這標志著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

⑧ 外資銀行什麼時候可以進入中國的影響

1979年日本輸出入銀行在北京設立第一家代表處,標志著新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的開始。我國加入WTO後,2006年12月11日,我國全面開放金融業,中國已給予外資銀行國民待遇,人民幣業務也已對外全面開放。
由於外資銀行所具有的一系列優勢,從長遠來看,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在某些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如股權控制、搶佔中間業務和農村市場、申請金融產品專利慾限制中資銀行的使用、阻礙了民營銀行的發展等。

⑨ 東亞銀行的發展歷程

1918年東亞銀行有限公司(「東亞銀行」)在香港創立
1920年東亞銀行於上海成立首間分行
1979年成立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
1979年與中國銀行達成協議,引進外幣信用卡結算服務
1986年成立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財務公司─ 中國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深圳),提供批發銀行業務
1988年率先在國內提供房地產抵押貸款服務
1991年成立首家在經濟特區以外的中外合資財務公司─ 上海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提供全面的批發銀行業務

1995年獲《歐洲貨幣》雜志評為「中國最佳外資銀行」
1998年成為首批獲准於國內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銀行之一
2002年成為首批獲准經營全面外匯業務的外資銀行之一,服務對象包括國內居民和企業
2002年成為首間獲准於國內推出網上銀行服務的外資銀行
2005年成為首批獲准代理一般保險產品及人壽保險產品的外資銀行之一
2006年成為首批獲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發予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格(QDII)的外資銀行之一及首間獲得QDII外匯額度,可以全面開展QDII業務的外資銀行
2006年成為首批獲准在國內籌辦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之一
2007年成為首批獲准在國內注冊成立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子銀行名為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
2007年3月獲中國銀監會正式批准在內地設立外資法人銀行。子銀行名為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中國」),並於2007年4月2日正式開業。

閱讀全文

與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經歷的歷史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