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學習主題 中華文明的起源 第1課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學案
2.原始人生活傍水傍河已生產糧食。
啟示是原始人類必須掌握工具和火才能繁衍生息。
山頂洞人 從生食到熟食可讓人的生長的更加健康 體格更加健壯
2.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和地理必須要背的
表示我們初中這些都開卷考的,閉卷的話其實會比開卷簡單,概念都不會直接考,要寫的字也比較少,考前老師應該會發個學案什麼的復習課上會拎重點,注意記就行
3. 7上歷史期末復習學案
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
孫中山的「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就是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
黃埔軍校的辦學方針是什麼?
黃埔軍校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並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
摘要: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決定在廣州黃埔籌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在辦學過程中吸收蘇聯紅軍建設的經驗,教學工作實行軍事,政治並重的方針,尤其重視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第12課 北伐戰爭和南京國民政府建立
黃埔軍校的建立
目的:培養革命骨幹,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軍。
1924年國共合作
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
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共產黨員周恩來等人先後擔任政治部主任,惲代英等人在軍校任教官。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上所說的 計劃徹底的革命 指什麼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地方反封建,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或 大革命,也就是國民大革命,1924——1927 或 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孫中山確立與中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發動國民大革命,打倒列強,消滅北洋軍閥。結束辛亥革命後軍閥混戰的局面
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在這兩大任務中,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因此, 如何大會正式決定國共合作。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以《宣言》發表為標志,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增加了新的血液,加強了各革命力量的聯合,推動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紅軍長征(Long Marches)
【時間】1934~1936年間
長征准備階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長征失利階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長征轉折階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發展鞏固和南下受挫階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地點】
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旗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
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第三單元
第十課 五四愛國運動
1919年5月,巴黎和會傳來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一場以學生斗爭為先到的愛國運動,首先在北京爆發
導火線:中國在巴黎和會中外交失敗
中國提出的要求: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要求。
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性質(口號):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取消二十一條、誓死爭回青島
1919.6.3.新階段:①主力軍:學生→工人 ②斗爭中心:北京→上海
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
6月3日以後,無私愛國運動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成為運動的主力
19世紀是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產生。六七十年代後,民族資產階級
產業工人從1914年的100萬人增加到1919年的200萬左右
三罷斗爭:上海許多工廠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
成果:①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②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張宗祥的職務。③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拒絕在隊的合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主力軍作用。
其他原因:運動波及全國廣大地區,且廣泛群眾性形成對北洋軍閥政府強大壓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五四運動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學生在運動中起了先鋒作用。
最主要依據: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了主力軍作用。
歷史作用: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出盡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同時標志著由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族主義的信用
新民主主義革命指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區別:①領導階級不同 ②指導思想不同 ③發展前途不同
作用: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統治,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主階級觀念深入民心。
五四:取得了初步勝利。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發揮主力軍作用,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性質:
辛亥革命: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就民族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後領導的新革命。
第十一課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
毛澤東、周恩來等一批先進青年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1920年初,陳獨秀、李大釗開始籌建共產黨
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傳播極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
幹部條件:一批先進中青年知識分子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國際條件:共產國際的阻力
1920年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建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核心)
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
同年秋到1921年春,共產黨早期組織在長沙、武漢、濟南、廣州及旅居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的中國留學生中相繼建立。
上海共產黨早期住址騎著核心和紐帶作用(陳獨秀號召力、影響力大)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時間:1921年7月23日
中共一大是秘密召開的,會址: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 7月31日,會議代表轉移到浙江嘉興,在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
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黨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
中心任務:組織工會,領導工人運動。
大會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陳獨秀當上書記的原因:1.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影響很大,名望高。2.他領導的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為黨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
共產黨與其他政黨區別: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共產黨是中國歷史上新型的政黨,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保證。
中共二大認為中國社會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革命的敵人,工人、農民、小資產劫機和民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動力
第12課 北伐戰爭和南京國民政府建立
黃埔軍校的建立
目的:培養革命骨幹,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軍。
1924年國共合作
國民黨在廣州黃埔建立了陸軍軍官學校
孫中山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共產黨員周恩來等人先後擔任政治部主任,惲代英等人在軍校任教官。
辦學方針:軍事訓練與政治教育並重
北伐的勝利進軍
廣州國民政府進行改組,汪精衛任主席
北伐主要對象:北洋軍閥的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派系
方針:先集中主力於兩湖戰場,掃除吳佩孚的實力,然後揮師東進,殲滅孫傳芳的賓利,最後消滅張作霖的軍隊,統一全國
葉挺獨立團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第四軍贏得「鐵軍」的稱號。
湖北湖南:北伐主戰場
戰果: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1927年初,國民城府由廣州遷到武漢,武漢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七一五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啊的國民革命夭折
原因:客觀上:中外反動勢力結成聯盟,反革命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力量。主觀上:中國共產黨處在幼年時期,缺乏革命經驗,國民後期黨中央對國民黨反動派缺乏警惕
武漢國民政府遷往南京,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並,任用「國民政府」之名,史稱「寧漢合流」
寧漢合流是2個反動政權合二為一,是反革命勢力達成的妥協。
南國政府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府,標志著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
南京國民政府圍繞關稅和領事裁判權等問題,在外交上開展了「改定新約運動」
軍閥張作霖仍把持北京政權。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發動「二次北伐」,迫使張作霖往東北撤退,發起了皇姑屯事件。不久,北伐部隊佔領北京。
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稱東北易幟。
標志著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統一。
北京在1928年6月改名北平
孫中山遺囑包括《國事遺囑》
第13課 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的創建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是由共黨打響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意義:1.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2.於1933年被中共中央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定為中國工農紅軍的紀念日,後來被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時間:1927年8月1日
領導人物: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
事件:南昌起義爆發
人數:2萬多人 激戰5個小時
井岡山會師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地區發動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轉向農村進軍。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地區……(P65)
1928年1月,湘南農民紛紛暴動參加革命。起義部隊攻下宜章、郴州等地,建立了地方蘇維埃政府
1928年4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一支正式紅軍)
軍長:朱德 黨代表:毛澤東 政治部主任:陳毅
意義:為中國革命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同時也是共黨工作中心由城市轉到農村的戰略轉變開端(1928.7)
星火燎原
贛南、閩西發展為中央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紅軍在彭德懷指揮下,以井岡山根據地為基礎,建立了湘贛革命根據地
1930年上半年,全國共有大小根據地15個,紅軍發展近10萬人。
開展了土地革命,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人民,以瑞金為首都。毛澤東任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朱德為中央革命軍委員會兼紅軍總司令。
第14課 紅軍長征
長征的開始
1933年秋,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親任總司令,向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
1934年10月,中國中央機關和紅一方面軍8萬多人,從江西瑞金、福建長汀等地出發,突圍長征。紅軍在連續突破敵人4到封鎖線,度過湘江後,人員折損過半,只剩3萬多人。
毛色東提出放棄去湘西,轉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的建議,得到中央大多數領導人的贊同。
紅軍轉入貴州,強渡烏江,攻佔遵義城。
遵義會議:
內容:批評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指揮紅軍作戰的基本原則;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總責,接著,又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小組,負責全軍的軍事行動。
意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史上生死攸關轉折點,標志著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的吳起鎮,與陝甘根據地的紅軍會師。
路線圖:P71
紅四方面軍從川陝根據地出發,紅二方面軍從湖南桑植出發。1936年10月,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意義:紅軍長征,是歷史的壯舉。長征的勝利,保存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本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為開創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九一八事變和抗日救亡運動
九一八事變
時間:1931年9月18日 地點:沈陽城背的柳條湖村 事件:蓄意炸毀南滿鐵路一段路軌,蔑稱是中國軍隊破壞。日本以此為借口,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和沈陽城發動進攻,並在第二天佔領沈陽
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張學良奉命講東北軍撤至關內。不到半年,日軍佔領了東北三省。東北成為日本殖民地
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
918事變後,東北人民住址抗日義勇軍,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
918事變後,中國人民堅決要求抗日,反對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5年,日本策劃華北事變。
一二九學生運動反對華北自治,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一二九學生運動促進了民宗法的覺醒,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潮。
西安事變
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湅,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
國民黨當權實力中出現了對張、楊討伐和談判的兩種對立主張。中共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蔣介石被迫答應「停止剿共,連共抗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意義: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借宿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6課 全民族的抗戰
七七事變
時間:1937年7月7日
事件:日軍炮轟盧溝橋,製造了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七七事變標志著全民族抗日戰爭開始
8月13日,日本進攻上海,製造了八一三事變。第二天,國民政府發表聲明,表示要「實行自衛,抵抗暴力」。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中國工農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第二次國共合作標志著抗日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一次國共合作是革命統一戰線)
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共產黨在敵後戰場(敵後抗日根據地)
南京大屠殺
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
殺了30多萬人。
血戰台兒庄(國民)
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台兒庄與日軍血戰近20天
意義:抗戰以來正面戰場最大勝利
百團大戰(共黨)
1940年秋,八路軍總部發動「百團大戰」。指揮:彭德懷 兵力:105個團
攻擊重點:華北日、偽軍據點和交通線
意義、作用、影響: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戰役。它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精神,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地反響
第17課 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了8年)
╭ 共產黨敵後戰場:1944~1945春
局部反攻|
╰ 國民黨正面戰場:1945.4~1945
中共七大召開
時間:1945年4月~6月 地點:延安(中央所在地)
黨的政治路線:
政治方面:放手發動群眾,走群眾路線,壯大人民力量。
任務: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人民。
目標: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思想方面: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組織方面: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
意義:指明了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黨高度的思想統一和政治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
1945年夏,美、英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加強了對日軍的攻勢
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蘇聯也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向日軍發起猛烈進攻。
中國軍隊也對日發起全面進攻。
一方面: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想日寇發起全面反攻
另一方面: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隊像日佔區推進。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政府向盟國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密蘇里」號上舉行。9月9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全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台灣回歸和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甲午中日戰爭:全面侵華戰爭 1937~1945
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的結束,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中國人民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洗刷了民族的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重慶談判和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反攻
重慶談判
國民黨堅持獨裁統治,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內戰
蔣介石採取假和平、真備戰的策略,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
毛澤東去談判的原因:為爭取和平、民主。經過了43天,簽署了《雙十協定》
《雙十協定》內容:國民黨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和平建國基本方針和召開政治協商會議的建議,卻拒絕承認解放區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同意與共產黨「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實行政治民主化。
重慶談判意義:1.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2.《雙十協定》簽訂後,蔣介石再要發動內戰,就將處於政治上的被動地位。
中共中央轉戰陝北
時間:1946年6月
標志著全面內戰爆發
國民黨進軍中原解放區等解放區,揚言用3到5個月時間,消滅共黨領導的人民部隊
中共中央決定建立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從1946年7月~1947年2月,解放軍放棄了105座城市,殲敵71萬人,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蔣介石收縮戰線,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榆林市、延安市)。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向延安猛撲。為誘敵深入,黨中央和西北解放軍主動撤出延安。西北解放軍在彭德懷的率領下,採用「蘑菇戰術」,殲敵3萬餘人,粉碎了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標志性事件。
在魯西南強渡黃河,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殲敵:5.6萬人
橫跨隴海線,涉越黃泛區,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區。
回復並擴大了中原解放區,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的心臟
三支大軍互為犄角,鉗制中原,威脅南京、武漢。其他解放區也先後轉入反攻,形成了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態勢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三大戰役簡表P99
遼沈、淮海、平津戰役
意義: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渡江戰役
4月21日,強渡長江。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統治中國22年的南京國民黨政治垮台。
0
| 評論
4. 漢朝科技文化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第16課兩導兩練高效學案的78頁。
漢民族發展的重要原因是是在於本民族對內不斷的重新,對外謙虛的學內習,才是漢民族容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皇帝開明,貪欲不強,治國有方
客觀原因是地理平坦,四季分明,有利於文明發展進步。
主管因素是華夏-漢族人民勤勞智慧且不迷信。
5. 求助2017年績優學案八年級中國歷史上冊人教版的答案!
我這復有,你制看看這個是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