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改名的全部城市

中國歷史改名的全部城市

發布時間:2021-03-07 23:05:24

中國歷史上改名最「失敗」的一些城市,你都知道哪些

《管子·度地》說:“內為之城,外為之廓”,古時“城”指的是用城牆圍起來的地域,“市”,也可以稱“日中為市”是指可以交易的場所,這兩者就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態,如今城市都是指的某一個地方,像是杭州、上海、蘇州等等。

不過棗庄古稱並不叫“蘭陵”,只不過棗庄境內有“蘭陵縣”,所以很多人容易將兩者混淆,常常將“蘭陵王”改成“棗庄王”,若是這么一改,堂堂一國郡王,完完全全就成為山大王。雖然有些改名差強人意,但大多數還是保留了基本原貌。

Ⅱ 中國哪些城市是更名的

著名的有:

幽州,燕京,范陽——北京;
吳,姑蘇——蘇州;
大梁,汴京,汴梁——開封;
餘杭,臨安——杭州;
豫章,洪都,龍興——南昌;
廣陵,江都——揚州;
江州,潯陽,柴桑——九江;
巴陵,岳州——岳陽;
南海,番禺 ——廣州;
金陵,建康,江寧,集慶——南京;
平城,雲州——大同;
楚州——淮安;
潤州——鎮江;
並州,晉陽——太原;
通州——南通;
襄平——遼陽;
長安——西安;
鄂州——武昌;
廬州——合肥;

其他:
七星關——①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為諸葛亮祭旗處。②即望星關,今四川茂汶西南。
七盤關——在今四川廣元東北與陝西寧強間的七盤嶺上。
七閩——指今福建。古指今福建和浙南少數民族地區。
八閩——宋分福建為八府、州、軍,元分八路,故後以八閩為福建的別稱。
八公山——今安徽淮南市西。
八百媳婦——在今緬甸撣邦東部。
九江——①今九江市。②明清府名,治德化(今九扛)。⑧秦漢郡。秦治壽春(今壽縣),轄今豫皖淮南、鄂東一部分及江西省。漢轄今安 徽淮南巢湖以北 地區。魏為淮南郡。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頭西),轄後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為匈奴所佔。
三川——秦郡,韓始置,秦治雒陽(今洛陽市東北),轄今河南省黃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漢改河南郡。
三戶——①古楚地,今河南淅川西北。②古渡口,今河北磁縣西南古漳水上。
三關——宋與契丹分界的三關指淤口關(今河北霸縣東)、益津關(今霸縣)、瓦橋關(今雄縣),一說無淤口關,為草橋關(今高陽東)。
三元里——在廣州市北。
三受降城——唐景龍二年(708年)張仁願築,均在河套的黃河北岸,西受降城在今內蒙古杭錦後旗烏加河北岸、狼山口南,中受降城在 今包頭西,東受降城在今托克托南。
三佛齊——即室利佛逝國,7—13世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古國。
於闐——西域古國,在今新疆和田一帶。唐軍鎮名,在今和田西南。
土木堡——在今河北懷來東。
下邳——①古縣名。秦在今江蘇睢寧西北。金移睢寧西北古邳鎮。明廢。②古郡名。東漢置國,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轄蘇、皖北部各 一部分。
下相——古縣名,今江蘇宿遷西南,北齊廢。
下蔡——今安徽風台。春秋時名州來。秦置縣,明廢。
下港——今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西部萬丹一帶的古國。十六世紀時國勢很盛。
大寧衛——明初置,治今內蒙古寧城西,轄今河北長城以北、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地。旋改北平行都司。永樂仍稱大寧衛,移治保 定。
大名府——五代後漢置,治今河北大名東。明移今大名。
大興城——隋於漢長安城東南築新城,名大興城,在今西安城及城東、城南、城西一帶。即唐長安城。
大都——元世祖在金中都城東北築新城,北至今北京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南至東西長安街,東西界即今內城原城牆。
大梁——古魏都,在今河南開封市西北,當時黃河離城很遠,今開封以北的封丘、延津、原陽等縣均在南岸。
大儀鎮——今江蘇儀征東北,韓世忠破金兵處。
大非川一一在今青海共和縣西南切吉平原,一說為今青海湖以西的布哈河。唐薛仁貴等在此為吐蕃所敗。
大金川——大金川即大渡河上游,在川西北。清土司治所在今四川金川。改土歸流後屬美諾廳。1936年置靖化縣,1953年改大金縣, 1960年改金川縣。
大沫崮——山名,今山東費縣西南。
大澤鄉—一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
大昭寺—一在西藏拉薩中心。七世紀建。
大勝關——①在河南羅山縣南。②南京西南大城港,朱元璋破陳友諒後,改為大勝港,在此置關。
大庾嶺——五嶺(湘贛與粵桂間的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嶺)之一,漢武帝時庾將軍在此築城,故名。又名梅嶺。唐張九齡、宋蔡挺、蔡抗都曾修築道路。
大雁塔——在陝西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內。652年唐玄奘建,原五層,武則天時增至十層,今存七層,高64米。
大震關——在今甘肅清水縣東隴山東坡。唐中葉以後為防禦吐蕃的要地。
大泥——今泰國南部北大年港一帶古國,明人紀載常見。
大宛——西域古國,在今蘇聯中亞費爾干納盆地。國都貴山城,在今卡散賽。
大食——唐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原語為波斯一部族名稱。
大秦——亦作犁軒。漢稱羅馬為大秦。
大夏——即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在今阿富汗北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脫離塞琉西王國獨立。公元前130年左右為大月氏所據。後為阿拉伯人所並。
大西洋國——明人指葡萄牙。
大呂宋國——清初稱西班牙為大呂宋,菲律賓的呂宋島為小呂宋。
萬年——古縣名,漢置,與櫟陽同城而治,在今陝西臨潼北。北周移治長安城中,在今西安市西北。隋造大興城,萬年亦隨之而移,在今西安市。
萬里橋——在今四川成都南錦江上。
萬里長沙——古指我國南海諸島中一些島群。又「萬里石塘」、「萬里石床」,意亦相同。
弋陽——今河南潢川西。三國至隋唐有弋陽郡、弋陽縣。
上元——唐上元二年(761年)改江寧為上元縣。五代吳在此分置上元、江寧二縣。民國並入江寧縣。
上谷——古郡名。秦治沮陽,(今河北懷來東南)。北魏廢。隋唐時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京——①渤海上京龍泉府,即忽汗城,在今黑龍江寧安縣西南東京城。②遼上京臨潢府,在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⑧金上京會寧府,在今黑龍江阿 城縣南白城。
上郡——古郡名。秦漢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陝西富縣。唐上郡即綏州,治今綏德。三個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上都——元上都開平府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
上黨——古郡名。韓始置。漢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東漢移壺關(今壺關北)。隋唐上黨郡即潞州,治上黨,即今長治市。歷代轄境雖有變更,但均在晉東南。
上海——今上海市。宋置鎮。元至元28年(1291年)置縣(以《元史·世祖紀》為據)。
上庸一一漢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縣西南。隋時移縣治至今竹溪縣東南,宋並入竹山縣。
上蔡——周蔡國原址,在今河南上蔡西南,後蔡國先遷新蔡,後遷州來(下蔡),遂得上蔡之名。戰國韓置上蔡縣,南朝宋移治懸瓠,在今汝南。隋改汝陽,另在今上蔡縣地置上蔡縣。
山左——山東省舊時別稱,山指太行山。
山右——山西省舊時別稱。
山東——秦漢時指華山或崤山以東地區。以後多指太行山以東地區。金改北宋京東東路、京東西路為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山東始成為政區名稱。元屬中書省。明置山東省。
山西——原為與「山東」相對的地區名稱。明置山西省。
山後——宋指今山西、河北兩省內外長城之間地區,即代北、大同等地。
山陽——①今江蘇淮安,晉山陽郡、山陽縣在此。②今河南焦作市東,漢置縣。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
山陰——今浙江紹興,因在會稽山之北得名。秦置縣。隋改會稽縣。唐在此分置會稽、山陰二縣。民國並為紹興。
山南——意為秦嶺之南。唐有山南道,旋又分為山南東道(治襄州,今襄樊市)與山南西道(治梁州,改稱興元府,今漢中)。轄境南至重慶至岳陽間的長江以北地區。
山前——宋金以太行山以東、燕山及軍都山以南地區為山前。
山陽瀆——公元587年隋文帝所開江淮間運河,北起山陽(今江蘇淮安),南至揚州市南入江。
川邊——1914年置川邊特別區,治康定,轄區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地區。1939年並入西康省。
廣東——今廣東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漢屬交州,三國吳分屬廣州、交州,唐屬嶺南道,宋為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元分屬湖廣、江西二行中書省,明設廣東省。
廣寧——明廣寧衛在今遼寧北鎮,遼東鎮在此地。
廣西——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見「廣東」條,元屬湖廣,明為廣西布政使司,清為廣西省。1958年建壯族自治區。
廣州——三國吳永安七年(264年)分交州置廣州,轄境兼有今廣西一部。以後轄境逐漸縮小。今廣州市即古廣州治所番禺。
廣武——古城在今河南榮陽東北廣武山上,有東西二城,中隔一澗。為劉邦、項羽對峙處。
廣信——明廣信府,洽上饒(今屬江西)。民國廢。
廣陵——秦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隋改江陽,治今揚州。南唐恢復廣陵原名。宋熙寧五年(1072年)並入江都。
廣固城一—今山東益都西北。南燕都城,為劉裕所毀。
義興——古縣名,原稱陽羨,隋改義興,宋避太宗諱改宜興。又東晉時曾設義興郡,治陽羨,轄今江蘇宜興、溧陽,隋廢。
義陽三關一—南北朝義陽郡(治今河南信陽)南有平靖(今信陽西南)、黃峴(今信陽南,宋以後名九里關)、武陽(今羅山縣南)三關。
衛國一一西周初封時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公元前660年遷楚丘(今滑縣),後再遷帝丘(今濮陽)。最後遷野王(今沁陽)。公元前209年並於秦。
衛輝路(府)——北周置衛州,治朝歌,唐移治汲縣。1260年,元升為衛輝路,轄今豫北新鄉等地。明改衛輝府。清兼轄今封丘、蘭考一帶。民國廢。
衛藏——西藏舊時別稱。西藏舊分阿里、藏(後藏)、衛(前藏)、康(喀木)四部。故稱。
飛狐口——在河北淶源縣北、蔚縣南。又淶源縣在隋唐遼、宋、金、元時名飛狐縣。
小沛——漢沛縣(今屬江蘇)別稱。
小金川——發源於邛崍山,向西流到丹巴附近人大金川。又為土司名,治今四川小金,清乾隆間改土歸流,為懋功屯務廳。
小雁塔——在西安城南大薦福寺內。唐景龍元年至三年(707—709年)建。原十五層,今存十三層,高43.3米。
馬邑——秦漢馬邑縣在今山西朔縣。唐置馬邑縣在今朔縣東北。清嘉慶時廢。又隋唐馬邑郡即朔州,治善陽,即今朔縣。
馬陵——在今河北大名東南,一說在今河南范縣西南,戰國時田忌、孫臏破魏龐娟於此。
馬嵬坡——在陝西興平西。
子午道——從杜陵(今西安東南)穿南山(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安康縣。西漢末開。南北朝時西移,自今西安向南至寧陝縣。

木刺夷——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派別,約創立於1090年,秘密傳教,對敵用暗殺手段。在裏海南岸建國。旭烈兀西進時滅木刺夷。
木骨都束國——今非洲索馬里的摩加迪沙一帶古國。鄭和曾至其地。
元和——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長洲縣置。先是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分吳縣置長洲。至此三縣同城而治。民國並入吳縣。
元城——古縣名,與大名同城而治。民國並入大名縣。
雲中——秦漢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東漢末郡廢。北魏雲中郡治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唐雲中郡即雲州,治定襄(後改雲中,今山西大同)。漢郡在長城以北,唐郡在長城以南,漢郡的西南面。北魏郡與漢郡轄區也不完全相同。
雲州——見上條。
雲陽——秦漢雲陽縣在今陝西淳化西北。
雲間——舊時江蘇松江府的別稱。
雲南——雲南省舊以在雲嶺之南得名。今雲南祥雲縣東南雲南驛,西漢曾設雲南縣。蜀漢曾設雲南郡,以雲南縣為治所。雲南古有滇國等,唐為南詔,宋為大理。元置行中書省。明置雲南省。
雲夢澤——古澤藪,在南郡華容縣(今湖北潛江西南),范圍不大。
雲梯關——在今江蘇濱海西南,明中葉以前為黃河河口所在。
雲中都護府——唐雲中都護府治原北魏雲中城,轄今內蒙古陰山河套一帶,後改稱單於都護府。
雲岡石窟——在山西大同武周山,主要部分完成於北魏和平元年至太和十八年間(460—494年)。現存五十三窟,造像五萬一千多尊。
王舍城——古印度摩揭陀國悉蘇那伽王朝(前六一前四世紀)都城,在今比哈爾邦巴特那南。法顯曾至其地,玄奘去時,已成遺址。
開平——元開平府,見上都條。
開州——唐改萬州為開州,即今四川開縣,明改為縣。金以澶州為開州,即今河南濮陽。民國改開州為濮陽縣。
開封——公元907年,五代後梁建國,以汴州為開封府。
井陘關——在今河北井陘北井陘山上,太行八陘之一。
天水——漢天水郡治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移治冀縣(今甘谷東南)。魏恢復天水原名。西晉移治上邦(今天水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
天方——我國古指麥加,亦指阿拉伯。
天竺——我國古指印度。玄奘謂應以作印度為是。
天津——明永樂初置天津衛,以成祖「靖難」起兵時曾涉其地得名。清雍正時改州,不久改府。民國廢府存縣。1928年設天津特別市。1930年改天津市。現為直轄市。
天井關——在今山西晉城縣南太行山頂。
天津橋——隋唐東都南洛水上的浮橋,-宋尚修建加固,金漸歸廢壞。
夫椒——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或即太湖中的洞庭西山,一說夫與椒各為一山。
豐鎬——周文王建都於豐,在今陝西西安西南灃河以西,武王又建鎬(鎬京),在今長安縣韋曲公社西北,與豐同為國都。
韋曲——唐有韋曲鎮,在今陝西長安縣,因諸韋聚居得名。以東五里即今長安縣東少陵原東南端,有杜曲,為諸杜世居之地。合稱韋杜。
五嶽—一漢宣帝以今河南嵩山為中嶽,今山東泰山為東岳,今安徽天柱山為南嶽,今陝西華山為西嶽,今河北曲陽西北的恆山為北嶽。後改以今湖南衡山為南嶽。明改以今山西渾源的恆山為北嶽。
五原——漢五原郡治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
五丈河——五代後周與北宋先後引汴水及金水河入五丈河,以通漕運。河自宋東京向東經今蘭考、定陶,至巨野西北注入梁山泊,下接濟水。
五丈原——在今陝西岐山縣南斜谷口西。
五尺道——秦時開通,從今四川宜賓至今雲南曲靖。
五羊城——廣州古稱五羊城,簡稱羊城。傳古有五位仙人騎五色羊,執六穗櫃到此。
五國城——遼金時有五國城,在今黑龍江依蘭。
太平——宋置州,元升路,明改府,治今安徽當塗。
太和——公元737年南詔王皮羅閣建太和城,在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元置太和縣,即今大理。民國改大理。
太原—一秦漢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改並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太原市)。以後宋、金河東路、河東北路,明清以來省會都在此地。
太和嶺——《元史·速不台傳》所說太和嶺,即今蘇聯高加索山。
太行八陘——即軹關陘(在今河南濟源西北)、太行陘(在今沁陽)、白陘(在今輝縣)、滏口陘(在今河北磁縣)、井陘(在今井陘北)、飛狐陘(在今淶源北)、蒲陰陘(在今易縣)、軍都陘(在今北京市昌平)。
歷陽——今安徽和縣。秦置縣,晉以歷陽為治所,置歷陽郡。隋唐歷陽郡即和州。
車里——亦作徹里、撤里、車厘。元明土司,治今雲南景洪,轄境大體相當於今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清移治今景洪以東,後先分設普洱府,民國又設車里等縣。
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秦置縣,以為巨鹿郡治所。項羽破秦兵於此。
巨野澤——即大野澤,在今山東巨野縣北。古為大湖,五代後南部涸為平地,北部為梁山泊之一部。
少陵——在今西安市南,漢宣帝許後陵所在地。
少梁——今陝西韓城南。本為梁國,春秋時秦滅梁,為少梁,戰國時曾屬魏,後又歸秦,改名夏陽。
日南——漢郡,在今越南中部,東漢末以後,為林邑國所有。
中山——①中山國,戰國都顧(今河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平山東北)。公元前296年為趙所滅。②漢郡、國,治盧奴(今定縣)。後燕以為都城。隋廢。⑧宋以定州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縣)。④今中山縣,宋以來為香山縣。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改今名,中山故里在縣南翠亨村。
中州——指今河南。
中興——元以江陵一帶為中興路,治江陵。
中牟——《論語·陽貨篇》「佛腫以中牟畔。」此中牟在今河南鶴壁市西,以在牟山之側得名。今河南中牟縣,西漢置。
中吳——舊時蘇州的別稱,亦作潤州(今鎮江)的別稱。
中京——①遼中京大定府在今內蒙古寧城西大明城。②金後期以河南府(洛陽)為中京。
中都——①金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燕京,建為中都大興府。②明太祖曾以臨濠府(今鳳陽)為中都。
中東鐵路——亦作「東清鐵路」、「東省鐵路」。1903—1907年,帝俄築,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里,南至大連。日俄戰爭後,南段(長春至大連)為日本所佔,稱南滿鐵路。十月革命後,北段由中蘇合辦。抗戰勝利,全線合稱中國長春鐵路。
貝州——北周置,治武城(隋為清河,今河北南宮東南)。宋仁宗時改為恩州。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西北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太和十九年(496年)始建。
牛頭山——即牛首山,在南京市西南。
長勺——春秋魯邑,在今山東萊蕪東北。
長平——秦白起破趙軍處,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長安——漢長安城在今西安市西北。隋改建都城,移至漢長安城東南。參「西安」專條。
長坂——在今湖北當陽東北。《三國演義》作長坂坡。
長沙——秦長沙郡治臨湘,隋唐潭州或長沙郡治所,明長沙府治,均即今湖南長沙。清為湖南省會。

更多:
古今地名對照
http://hi..com/svem/blog/item/042f4b311c7aa218eac4af79.html

Ⅲ 中國古代城市名

1、戰國時期

臨淄、咸陽、邯鄲、大梁(開封)、郢都(荊州),鄭城(新鄭)、曲阜、洛陽、成都、姑蘇(蘇州)。

2、秦朝

薊(北京)、咸陽。

3、西漢時期

長安(西安)、洛陽、成都(蜀郡)、宛城(南陽)、邯鄲,臨淄、彭城(徐州)、長沙、番禺(廣州)、廣陵(揚州)。

4、東漢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宛城(南陽)、成都、彭城(徐州)、許昌、荊州、長沙、襄陽、鄴城(鄴城主體已消失)(臨漳、安陽)。

5、三國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建鄴(南京)、益州、赤壁(武漢)、成都、荊州,許昌、徐州、長沙、涼州(武威)、幽州(北京)。

6、兩晉時期

洛陽、長安(西安)、建康(南京)、鄴城(臨漳、安陽)(鄴城主體已消失)、成都、姑臧(武威)、襄國(邢台)、壽春、廣陵(揚州)、姑蘇(蘇州)。

7、南北朝時期

建康(南京)、洛陽、長安(西安)、平城(大同)、 鄴城(臨漳、安陽)(鄴城主體已消失)、成都、廣州、壽春、荊州、廣陵(揚州)。

8、隋唐時期

長安(西安)、洛陽、揚州、成都、太原,錢塘(杭州)、荊州、金陵(南京)、廣州、幽州(北京)。

9、五代十國時期

汴州(開封)、洛陽、金陵(南京)、杭州、福州,廣州、成都、長沙、荊州、揚州。

10、北宋和遼時期:

汴京(開封)、揚州、杭州、福州、泉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成都、長沙。

11、南宋和金時期

臨安(杭州)、泉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金陵(南京)、揚州、長沙、中都(北京)、成都。

12、大元時期

泉州、大都(北京)、揚州、廣州、福州,明州(寧波)、杭州、中慶(昆明)、成都、遼陽、順德(邢台)。

13、大明時期

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杭州,福州、廣州、明州(寧波)、成都、濟南、順德(邢台)。

14、大清時期

北京、蘇州、南京、杭州、濟南,廣州、天津、福州、成都、武漢、奉天(沈陽)、順德(邢台)。

15、民國時期

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南京,奉天(沈陽)、濟南、重慶、北平(北京)、成都、承德。

例舉介紹:

1、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2、成都:

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前367年)將都城從廣都樊鄉(華陽)遷往成都,構築城池。

東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國兼並蜀國,並設置蜀郡於成都。秦張儀、司馬錯築太城(府南城),次年,張儀在太城以西築少城(府西城)。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該地人民,主持修建了沿用至今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並造石人作測量都江堰水則,是中國最早水尺。

秦末漢初,成都取代關中而稱「天府」。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為庸部,蜀郡為導江,治臨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稱帝,定成都為「成家」。又改益州為司隸,蜀郡為成都尹。

東漢時仍為蜀郡。東漢末年,劉焉做「益州牧」,從原廣漢郡雒縣移治於成都,用成都作為州、郡、縣治地。

三國時期成都為蜀漢國都。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蜀地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

蜀漢政權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但是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元氣大傷,後來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晉武帝改蜀郡為成都國,不久恢復稱呼。永興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朝宋、齊以後,益州及蜀郡的治地址都是成都,益州刺史治太城,成都內史治少城。

隋朝開皇二年(582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次年,復置總管府。大業初年(605年),府廢,隋煬帝復改益州為蜀郡。

唐朝復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為都督府。龍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

天寶初年(742年),復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駐蹕,升蜀郡為成都府,作為南京,是唐王朝的陪都,改成都守為尹。 [22] 時又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成都為西川節度使的治地。上元初年(760年),罷京,而成都府依然不變。

後梁開平一年(907年),朱溫滅唐,中國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割據川蜀,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和「後蜀」。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改益州路(川峽四路之一)為成都府路,治所在成都。

南宋寶佑五年(1257年),蒙元軍攻佔成都,使當地的生產和經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23] 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設成都路,為四川行省首府駐地。

元末,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玉珍建立大夏國,改曰成都刺史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攻滅大夏國政權,在成都設四川承宣布政司,其中成都為首府。明太祖朱元璋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王府設在成都,今人稱其為「皇城」。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軍攻入成都,自立為帝,國號大西,稱成都為西京。

清軍入川,四川漢人極力抵抗,戰亂多年,人口大減。康熙年間,清廷實施「湖廣填四川」大移民,成都逐漸恢復生氣,並繁榮至今。清朝設置四川省於成都。皇帝另簡派四川總督、成都將軍駐成都府。

民國元年(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清廷四川總督的趙爾豐因鎮壓民眾而造成的「成都血案」引發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11月27日,立憲黨人蒲殿俊在成都宣布四川脫離清朝,成立大漢軍政府並擔任都督。民國二年(1912年)3月12日,成都之大漢軍政府改為四川軍政府,軍政府駐成都,尹昌衡任都督。

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通令在成都設置西川道,領成都、華陽等31縣;後廢道復省,成都仍為四川省會。民國十七年(1928年)設立成都市。

Ⅳ 在歷史上,都有哪些改名非常成功的城市,名字分別是什麼

我們知道我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著名事件等。所以到現在,我國有眾多的名勝古跡,不過有時候在看這些名勝古跡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地方的名字都改變了。和之前完全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歷史上那些改名非常成功的城市。改完名之後,可以說每一個都是家喻戶曉。

第一個是香格里拉。提到這個地方,大家都會隨口而出美麗的香格里拉,可見,在大家的心目中都知道這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香格里拉原名叫中甸縣。經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改名之後,這里迅速活遍全國,很多人都知道這是個旅遊勝地。


看完這些地方之後,是不是發現,名字對一個地方的發展很重要。其實,只要對當地的發展好,名字只是一個稱呼,叫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事。

Ⅳ 中國全部城市名稱.

一、【直轄市】
1,【北京】,【天津】
3,【上海】
4,【重慶】
二、【自治區】1,【新疆】:2地級市——烏魯木齊、克拉瑪依19縣級市——石河子、阿拉爾市、圖木舒克、五家渠、哈密、吐魯番、阿克蘇、喀什、和田、伊寧、塔城、阿勒泰、奎屯、博樂、昌吉、阜康、庫爾勒、阿圖什、烏蘇
2,【西藏】:1地級市-拉薩
1縣級市-日喀則
3,【寧夏】:5地級市——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
2縣級市——青銅峽市、靈武市
4,【內蒙古】:9地級市——呼和浩特、包頭、烏海、赤峰、通遼、鄂爾多斯、呼倫貝爾、巴彥淖爾、烏蘭察布11縣級市——霍林郭勒市、滿洲里市、牙克石市、扎蘭屯市、根河市、額爾古納市、豐鎮市、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
5,【廣西】:14地級市——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崇左、來賓、賀州、玉林、百色、河池、欽州、防城港、貴港
7縣級市——岑溪、憑祥、合山、北流、宜州、東興、桂平
三、【省級行政單位】
1,【黑龍江】13地級市——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佳木斯、雞西、鶴崗、雙鴨山、牡丹江、伊春、七台河、黑河、綏化
19縣級市——五常、雙城、尚志、納河、虎林、密山、鐵力、同江、富錦、綏芬河、海林、寧安、穆林、北安、五大連池、肇東、海倫、安達
2,【吉林】:8地級市——長春、吉林、四平、遼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
20縣級市——九台市、榆樹市、德惠市、舒蘭市、樺甸市、蛟河市、磐石市、公主嶺市、雙遼市、梅河口市、集安市、臨江市、大安市、洮南市、延吉市、圖們市、敦化市、龍井市、琿春市、和龍市
3,【遼寧】:14地級市——沈陽、大連、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錦州、營口、阜新、遼陽、盤錦、鐵嶺、朝陽、葫蘆島
17縣級市——新民、瓦房店、普蘭、庄河、海城、東港、鳳城、凌海、北鎮、大石橋、蓋州、燈塔、調兵山、開原、凌源、北票、興城
4,【河北】:11地級市——石家莊、唐山、邯鄲、秦皇島、保定、張家口、承德、廊坊、滄州、衡水、邢台
22縣級市——辛集市、藁城市、晉州市、新樂市、鹿泉市、遵化市、遷安市、武安市、南宮市、沙河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國市、高碑店市、泊頭市、任丘市、黃驊市、河間市、霸州市、三河市、冀州市、深州市
5,【山東】:17地級市——濟南、青島、淄博、棗庄、東營、煙台、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萊蕪、臨沂、德州、聊城、菏澤、濱州
28縣級市——章丘、膠南、膠州、平度、萊西、即墨、滕州、龍口、萊陽、萊州、招遠、蓬萊、棲霞、海陽、青州、諸城、安丘、高密、昌邑、兗州、曲阜、鄒城、乳山、文登、榮成、樂陵、臨清、禹城
6,【江蘇】:13地級市——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徐州、連雲港、淮安、鹽城、揚州、泰州、南通、宿遷
27縣級市——江陰市、宜興市、邳州市、新沂市、金壇市、溧陽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啟東市、東台市、大豐市、高郵市、江都市、儀征市、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泰興市、姜堰市、靖江市、興化市
7,【安徽】:17地級市——合肥、蚌埠、蕪湖、淮南、亳州、阜陽、淮北、宿州、滁州、安慶、巢湖、馬鞍山、宣城、黃山、池州、銅陵
5縣級市——界首、天長、明光、桐城、寧國
8,【浙江】:11地級市——杭州、嘉興、湖州、寧波、金華、溫州、麗水、紹興、衢州、舟山、台州
22縣級市——建德市、富陽市、臨安市、餘姚市、慈溪市、奉化市、瑞安市、樂清市、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蘭溪市、義烏市、東陽市、永康市、江山市、臨海市、溫嶺市、龍泉市
9,【福建】:9地級市——福州、廈門、泉州、三明、南平、漳州、莆田、寧德、龍岩
14縣級市——福清市、長樂市、永安市、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龍海市、邵武市、武夷山、建甌市、建陽市、漳平市、福安市、福鼎市
10,【廣東】:21地級市——廣州、深圳、汕頭、惠州、珠海、揭陽、佛山、河源、陽江、茂名、湛江、梅州、肇慶、韶關、潮州、東莞、中山、清遠、江門、汕尾、雲浮
22縣級市——增城市、從化市、樂昌市、南雄市、台山市、開平市、鶴山市、恩平市、廉江市、雷州市 吳川市、高州市、化州市、高要市、四會市、興寧市、陸豐市、陽春市、英德市、連州市、普寧市、羅定市
11,【海南】:2地級市——海口、三亞
6縣級市——瓊海、文昌、萬寧、五指山、儋州、東方
12,【雲南】:8地級市——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昭通、麗江、普洱、臨滄
9縣級市——安寧市、宣威市、個舊市、開遠市、景洪市、楚雄市、大理市、潞西市、瑞麗市
13,【貴州】:4地級市——貴陽、六盤水、遵義、安順
9縣級市——清鎮市、赤水市、仁懷市、銅仁市、畢節市、興義市、凱里市、都勻市、福泉市
14,【四川】:18地級市——成都、綿陽、德陽、廣元、自貢、攀枝花、樂山、南充、內江、遂寧、廣安、瀘州、達州、眉山、宜賓、雅安、資陽
14縣級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江油市、峨眉山市、閬中市、華鎣市、萬源市、簡陽市、西昌市
15,【湖南】:13地級市——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岳陽、郴州、永州、邵陽、懷化、常德、益陽、張家界、婁底
16縣級市——瀏陽市、醴陵市、湘鄉市、韶山市、耒陽市、常寧市、武岡市、臨湘市、汨羅市、津市市、沅江市、資興市、洪江市、冷水江市、漣源市、吉首市
16,【湖北】:12地級市——武漢、襄樊、宜昌、黃石、鄂州、隨州、荊州、荊門、十堰、孝感、黃岡、咸寧
24縣級市——大冶市、丹江口市、洪湖市、石首市、松滋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老河口市、棗陽市、宜城市、鍾祥市、應城市、安陸市、漢川市、麻城市、武穴市、赤壁市、廣水市、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恩施市、利川市
17,【河南】:17地級市——鄭州、洛陽、開封、漯河、安陽、新鄉、周口、三門峽、焦作、平頂山、信陽、南陽、鶴壁、濮陽、許昌、商丘、駐馬店
21縣級市——鞏義市、新鄭市、新密市、登封市、滎陽市、偃師市、汝州市、舞鋼市、林州市、衛輝市、輝縣市、沁陽市、孟州市、禹州市、長葛市、義馬市、靈寶市、鄧州市、永城市、項城市、濟源市
18,【山西】:11地級市——太原、大同、忻州、陽泉、長治、晉城、朔州、晉中、運城、臨汾、呂梁
11縣級市——古交、潞城、高平、介休、永濟、河津、原平、侯馬、霍州、孝義、汾陽
19,【陝西】:10地級市——西安、咸陽、銅川、延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商洛、榆林
3縣級市——興平市、韓城市、華陰市
20,【甘肅】:12地級市——蘭州、天水、平涼、酒泉、嘉峪關、金昌、白銀、武威、張掖、慶陽、定西、隴南
4縣級市——玉門市、敦煌市、臨夏市、合作市
21,【青海】:1地級市——西寧
2縣級市——格爾木、德令哈
22,【江西】:11地級市——南昌、九江、贛州、吉安、鷹潭、上饒、萍鄉、景德鎮、新余、宜春、撫州
10縣級市——樂平市、瑞昌市、貴溪市、瑞金市、南康市、井岡山市、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德興市
23,【台灣】:7市——台北、台中、基隆、高雄、台南、新竹、嘉義
16縣級市——板橋市、宜蘭市、竹北市、桃園市、苗栗市、豐原市、彰化市、南投市、太保市、斗六市、新營市、鳳山市、屏東市、台東市、花蓮市、馬公市
四、【特別行政區】
1,【香港】
2,【澳門】

Ⅵ 新中國有哪些城市被撤銷了,哪些改名了哪些省改名了,哪些省撤銷了

改名城市的主要有:
北京——北平
丹東——安東
沈陽——奉天
杭州——東京版
開封——汴梁
西安權——長安
南昌——洪都
葫蘆島——錦西,
中山——香山
建鄴——南京
濟寧——任城
汶上——中都
威海——威海衛
襄樊——襄陽
大庸——張家界
現在更名的城市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主要更名原因有經濟,歷史,政治等,要一一分析。如原來四川的灌縣就是現在的都江堰市,是風景名勝,歸為經濟原因,還如四川的原名是南坪縣就是現在的九寨溝縣,香格里拉也是同樣的。
歷史原因是,原來歷史上就是此名,後來由於一些原因改名,而現在想恢復其歷史名稱。如歷史名人。還有政治原因,如北平!
註: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沒有撤銷一個省級行政單位(或更名)【撤銷的城市只是撤銷原地名更換新地名,並沒有撤銷其行政范圍!】

Ⅶ 有個地方,是中國改名最多的城市,你知道是哪兒嗎

一個城市的名復字跟人名的重要性都制一樣,如果一個好的名字可以讓城市的經濟突飛猛進,有的城市改名後,經濟、旅遊都如火箭般騰飛,有的城市卻改名後,經濟停滯不前。中國改名最失敗的一個城市,你知道是哪一個城市嗎?

這個城市就是安徽黃山。黃山原名本叫徽州,大家都知道徽商文化,徽商文化是中國三大文化地域之一。徽商在歷史上曾經稱霸商界500年。徽州最為出名的當屬黃山,當時黃山的旅遊知名度雖高,但是來這旅遊的人不是很多,為了拉動當地的旅遊業,便把徽州該名稱黃山。

徽州更名黃山後,徽商的文化已經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徽州更名後旅遊業是提升了,但是整體的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堪稱是中國改名最失敗的城市!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改名的全部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